税收征收范围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税收征收范围(共7篇)

税收征收范围 篇1

任何税种的理想模式几乎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完全实现,因为税制的实际演变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增值税亦不例外。虽然增值税在理论上要求应覆盖所有商品和劳务,但实践中各国还是规定了部分免税项目。其中,欧盟(EU)和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增值税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未来增值税制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增值税免税的早期模板:EU第六号法令

EU1977年颁布的第六号法令是增值税实践中较好的样本。该法令原则上不鼓励增值税免税,对免税项目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免税项目划分为公益活动和其他免税项目两个大类。其中,公益活动包括:医院及医疗护理;牙科服务;人类器官、血液和母乳;救护车服务;学院或大学教育;职业培训和再培训;私人教育;体育;福利和社会保障工作,包括养老院;同保护青少年有关的服务;宗教;以政治、工会、宗教、爱国、哲学或以人性为目的的组织;文化服务;公共邮政服务(客运及电信服务除外);广播电视(商业行为除外);对会员提供的服务(要求以等价交换为原则)。其他类免税项目主要为:金融交易;保险及再保险;楼房及其建筑物,首次购得除外;不动产的租赁(不包括:旅馆住宿、度假地、停车场、欧盟法律规定为不动产的设备和机器、保险箱的租用);土地;博彩;邮票及类似印花。EU第六号法令自实施至今已经过多次修正,但其对免税项目的指导意见仍是各国制定免税条款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二)增值税免税的近期典范:OECD报告

OECD最新发布的消费税报告总结了OECD国家的增值税免税现状。其分类方式与EU第六号法令略有不同,将免税项目分为标准免税和免税两个类别。其中标准免税包括:邮政服务;教育;非营利组织的非商业活动;体育;文化(广播和电视除外);保险和再保险;不动产的租赁;金融服务;博彩;土地和建筑的出售和转让;某些募集基金的行为。标准类别之外的项目不同国家有所区别,例如:丹麦对客运、殡葬、部分艺术品以及旅游代理机构给予免税;意大利对出租汽车和殡葬免税;日本对社会福利服务、某些残疾人使用的器具、行政服务、安全服务等给予免税;瑞士对某些机构工作人员的派遣、某些二手货物、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版权实行免税。但总体而言,OECD成员国除标准之外的免税项目十分有限。

(三)对部分行业免税的原因:公平、技术、成本

免税不是发生在最终销售环节,中间投入中所含的增值税在下一阶段销售时无法得到抵扣,因此,增值税免税可能引发重复征税。但各国政府还是为增值税设定了部分免税项目,其原因主要有:(1)从公平角度出发,免征具有公益性质的部分行业的税收。例如教育、卫生等。(2)因存在一定技术障碍而对部分行业免征增值税。由于尚无法准确计算金融、保险及博彩等行业的增值情况,通常对这类行业给予免税。(3)为了降低征管和遵从成本,许多国家设定了增值税门槛,对门槛之下的小企业免征增值税。同样是出于管理的考虑,多数国家对部分不动产的租赁予以免税。

(四)发展趋势:征收范围越来越广,免税范围越来越窄

税收征收范围 篇2

一、房屋征收范围确定的意义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涉及房屋征收范围的内容有第15条: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 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第16条: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 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 不予补偿;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第24条: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 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第26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 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 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 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 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第29条: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 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上述条款设定房屋征收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都是建立在房屋征收范围基础之上的。因此, 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对于征收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意义重大。

首先, 确定房屋征收范围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法定要件。《条例》规定的公共利益六种情形, 都应当有确切的界定范围, 否则无法实施。其次, 确定房屋征收范围事关公共利益的实现。根据公共利益的实际需要划定征收范围, 公共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再次, 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可以固定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 (被征收对象) , 被征收人的数量等随征收范围划定而确定。

二、房屋征收范围确定的原则

为了公共利益方可实施房屋征收, 那么征收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符合规划的原则。《条例》第9条规定, 因公共利益征收房屋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 应当纳人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即“四规划一计划”。二是尊重民意的原则。《条例》同时规定,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 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经过科学论证。三是规模适度的原则。就是要与公共利益实际需要相衔接, 要有利于项目的推进。特别要防止项目过大, 不利于组织实施。四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被征收项目的实际状况确定范围。如因河道整治实施沿线征收, 范围要考虑整治项目实施的需要, 并留有一定的空间;旧城改建的征收要考虑被征收对象的实际情况, 最好同一个单位或区域一次征收, 避免矛盾。五是科学合理的原则。要防止非公共利益“搭车”征收。六是界线明确的原则。征收范围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应当有明确的界址, 比如以河道或道路为界, 旧城改建项目至少要以支路或巷道为界, 便于项目组织实施。还要防止一个被征收对象不能一次征收, 甚至出现一幢房屋被分割的问题。

三、房屋征收范围确定的主体

房屋征收是政府的行政行为, 征收范围的确定主体应当是作出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能法定的原则, 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应当由人民政府负责, 城乡规划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行使规划职能, 划定征收红线。同级房屋征收部门依照职责, 做好红线划定过程的协调和配合工作, 以及红线划定后的征收组织实施工作。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时, 应当充分考虑未来房屋征收工作的实际需要, 使征收范围与规划科学衔接。

四、房屋征收范围确定的步骤

论土地征收的税收救济 篇3

摘 要 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来看,农民失去土地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告别传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分享城市化带来的现代文明。然而,由于法制的不健全,政府公权力的滥用,导致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征地中的大部分的收益都被地方政府获得了。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针对地方政府所获得收益进行税收规制。

关键词 土地征收 税收 公共利益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运用公权力,采用强制手段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的行政行为。我国法律对于土地征收有明确规定,2005年宪法修正案:“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既然土地征收是一种行政行為,对于被征地的农民来说为了公共利益做出牺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土地征收所得全部利益都由被征地农民所有,那么土地征收制度的作用和目的就不能实现,这和私有土地的市场化运作毫无区别。纵观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征收必须出于“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如何从法律上设定“公共利益”的条件和范围,就成为确保土地征收行为合法、正当进行的必要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启动征地的程序,但是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在征地中存在的巨大经济利益,才会让地方政府被弃对人民的承诺和责任,滥用公共利益进行征地,这是土地征收的根源。

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但在实际中,多数地方的征地补偿费分配的大致比例是:农民10%-15%,集体25%-30%,地方政府及其机构60%-70%,征地中的大部分的收益都被地方政府获得了。如何针对地方政府所获得收益进行规制,成为土地征收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脱离传统法学的视角,本文用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土地征收进行分析。我国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两种,土地征收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本身就存在正当性,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具体行使土地征收的权力,也就是说在征收集体土地的时候,国家和地方政府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上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并涉及到地方官员的政治前途等相关问题,在征收土地时,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关键点是由于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土地,具体实施征收土地的行为,所以对于具体征收土地的问题,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在从事征地行为时会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而做出不利于中央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的行为,形成道德风险。对于这类道德风险的形成,地方政府存在巨大经济上的激励,但是对道德风险的发生,国家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防范,从而使违规的土地征收行为愈演愈烈。

地方政府征地带来的负外部性,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中央政府只是在体制上加大监管力度,无法从根源上彻底消除征地中暴露的问题,毕竟征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那我们可以对于地方政府的这种负外部性征税,征税的目的在于提高地方政府征地行为的谨慎程度,客观上调节土地收益分配的不公平,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数额和社会保障水平。

如图1所示,有负外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征地的数量为Q1,现在对此外部性征收T的征地税,交税后,地方政府的实际边际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相一致,其征地数量减少到Q2,在征地数量减少的同时,地方政府的交税行为,使得一部分利益被强制性取走。这时涉及到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政府都是税收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但是在此种模式下,政府却成为了纳税人,那谁将会对政府的征地行为实施课税?而这一模式的设计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前提的假定,征税主体对于政府行为外部性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评价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而这是极端困难的,为此,征税主体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去搜寻信息。

如果能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这种模式的建立就是有效的。

首先,我们分析谁将成为对政府课税的主体。我国对农村土地征收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国务院审批的有:“1.对基本农田的征收;2.对基本农田以外的超过35公顷的耕地征收;3.对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征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的有:“国务院负责审批之外的其他土地的征收”。因此,对农村土地征收,只有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批准,其他各级人民政府无权批准,相对来说,审批的层级较高,但是具体实施征收的主体层级较低,一般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征收。那么对于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审批就能成为制约县市征收行为的有效途径,国家或者中央政府就能成为制约地方政府的有效力量,成为适合的征税主体。具体执行对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征税职能应该由国税局具体实施,按照我国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收入)税和地方(收入)税,国税,由国税局征收;地税,由地税局征收;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税局征收,共享税中地方分享的部分,由国税局直接划入地方金库。中央税主要包括: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消费税等。地方政府税主要有: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税主要有: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征地进行征税,可以在中央税种中新设立一个税种,叫做征地税,课税的对象就是地方政府。

其次,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建立降低税收规制模式的信息成本的制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土地征收的权力,这一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缺少激励,极易造成道德风险,其中道德风险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双方信息不对称,防范道德风险,就要设法减少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信息差。在地方政府征地时,需要报批相关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建设用地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村民对征收土地的意见和听证的材料以及国税完税承诺书。缺少上述任何一份材料文件,有关部门就不得对征地申请予以批准。

国税局的设立最低层级可以到县市一级,县市人民政府在具体实施征地行为后,未取得被征收土地出让金前,由县市级政府的负责人签署国税完税承诺书,在被征收土地出让后,按照既定的标准补缴征地税。由于国税系统与地方财政脱离,两者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故其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较小,其发挥作用可能性大,并且要改革相应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将国税完税承诺书的履行情况作为对官员考核的一项具体内容,使该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磊,薛兴利.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前沿.2005(5).

[2]刘平量,曾赛丰.城市化:制度创新与道路选择.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税收征收管理练习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日内向生产、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A.10

B.15

C.30

D.20

2、纳税人被工商行政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起()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A.10

B.15

C.30

D.20

3、()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

A.纳税人

B.扣缴义务人

C.个体工商户

D.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

4、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5、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

A.注销登记

B.变更登记 C.设立登记

D.停业登记

6、()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A. 法律、行政法规

B. 国家税务总局

C. 省级税务机关

D. 主管税务机关

7、当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关于税收的规定不一致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继续使用其选定的财务会计处理制度或办法

B.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继续使用其选定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而且可以按原来的处理方法计算应纳税款

C.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继续使用其选定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但在计算应纳税款的时候,必须按照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

D.考虑到纳税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允许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不违反国家财务、会计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税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会计处理

8、单位和个人应当凭()核准的种类、数量以及购票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领购发票。

A.发票领购簿

B.发票申请书 C.税务登记证

D.营业执照

9、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不超过()万元的保证金。

A.0.5

B.1 C.2

D.5

10、税务机关行使税务检查职权时,可以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业务场所进行,必要时,经()批准,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

A.税收管理员

B.省级税务局局长 C.省辖市及省辖市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D.县及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11、2006年8月16日,纳税人甲申报缴纳6月、7月的税款,6月为10000元,7月为14000元。6月未申报缴纳税款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则8月16日甲应缴纳滞纳金()元。

A.72

B.268 C.198

D.318

12、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13、因(),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A.税务机关的责任

B.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 C.纳税人欠缴税款

D.注册税务师的责任

14、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等采取保全措施应该经过()批准。

A.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

B.市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 C.省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

D.当地税务局局长批准

15、按《税收征管法》规定,核定应纳税额的对象不包括()。

A.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 B.擅自销毁账簿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C.虽设置账簿但账簿混乱或成本资料、收人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D.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偏低但有正当理由的

16、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的,税务机关除追缴欠税、滞纳金外,可以处以欠税款的()罚款。

A.1倍

B.50% C.5倍

D.50%以上5倍以下

17、()属税收保全措施。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扣缴相当于税款的存款 B.变卖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D.拍卖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抵缴税款

18、下列检查中,超越《征管法》所赋予税务机关权限的是(D)。

A. 到车站检查纳税人托运应纳税货物的有关单据 B. 到机场检查纳税人托运应纳税商品的有关单据

C. 到邮政企业检查纳税人邮寄应纳税货物的有关凭证 D. 上路检查纳税人所运输的应纳税商品、货物

19、个体饮食户李某于2009年5月开始营业并有营业收入,2009年7月税务部门在漏征漏管户清查中发现李某未申报纳税,对此,税务机关应()。

A.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B.责令限期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C.追缴税款、滞纳金

D. 对其以偷税论处

20、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税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税务机关应()。

A.向扣缴义务人追缴应扣未扣税款

B.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C.向扣缴义务人追缴税款,并处少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D.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1、当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行使()。

A.抵押权

B.留置权 C.代位权

D.撤销权

二、多项选择题

1、税务机关征收下列()时,应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实施征收管理。

A.增值税

B.营业税

C.企业所得税

D.教育费附加

2、在税收征管中,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包括()。

A.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B.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保密

C.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D.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3、除()外,纳税人都应按期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A.个体工商户

B.国家机关

C.个人

D.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

4、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

A.税务登记

B.开立银行帐户 C.纳税申报

D.领购发票

5、下列关于个体工商户的纳税人识别号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个体工商户的纳税人识别号为身份证件号码

B.持回乡证、通行证、护照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为身份证件号码加2位顺序码

C.已经取得组织机构代码的个体工商户的纳税人识别号为行政区域码加组织机构代码 D.纳税人识别号一律为15位码

6、纳税人在办理()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A.注销登记 C.设立登记

B.变更登记 D.停业登记

7、下列关于《外管证》的叙述正确的有()。

A.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

B.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

C.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

D.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

8、税务人员在()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A.纳税咨询

B.征收税款

C.发售发票

D.查处税收违法案件

9、下列做法符合发票开具规定的()。

A.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

B.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

C.开具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需开红字发票的,必须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或取得对方有效证明

D.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10、纳税申报的方式包括()。

A.直接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

D.简易申报

11、下列有关纳税申报的叙述正确的有()。A.纳税人应按期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未达起征点户的纳税人不需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D.税务机关受理纳税申报后,应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由负责

12、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及其他方式征收税款

A.查明征收

B.查账征收 C.核定征收

D.查验征收

13、关于税收征收的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A.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必须坚持按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的原则 B.在任何情况下,税收都应该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C.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D.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14、实施税收保全措施的条件有()。

A.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B.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期届满之前和责令缴纳税款的期限之内 C.超过了时限而没有交纳税款的 D.纳税人拒绝提供纳税相保

1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A.直接征收

C.代扣代缴

B.委托代征 D.代收代缴

16、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的()、取得、保管的管理和监督。

A.印制

B.领购 C.缴销

D.开具

17、某城关征管分局按规定程序报经县税务局局长批准,对电脑公司欠税实施税收强制执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B.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缴回发票

C.依法拍卖其价值相当于税款的物品,以拍卖收入抵缴税款 D.要求其提供税收担保

18、对纳税人采取以下措施,应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的有()。

A.加收滞纳金

B.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 C.冻结银行存款

D.查封财产

19、下列属于税款征收主体的有()。

A.税务机关

B.税务人员

C.扣缴义务人

D.受托代征单位

20、税务检查人员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应遵守的规定有()。

A.必须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B.为纳税人保密

C.查询纳税人银行存款时,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D.询问的问题及情况应与纳税或代扣代缴税款有关

21、下列行为中属于抗税的有()。

A.采取威胁手段,拒绝缴纳税款

B.用暴力手段,拒绝缴纳税款

C.拒不提供纳税资料

D.税务机关通知申报后仍拒不申报纳税

22、纳税人采用下列()等行为少缴未缴税款的属于偷税行为。

A.设立虚假的记帐凭证

B.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C.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D.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

三、判断题

1、()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通报。

2、()只有县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是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

3、()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纳税人条件要求纳税人亮证经营

4、()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纳税人也应该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向其发放临时税务登记证件。

5、()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

6、()己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按非正常户管理。

7、()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8、()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以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可以凭所在地税务机关的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经营地的发票,也可以携带发票外出使用。

9、()开具发票应当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和发票专用章。

10、()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 检查,但须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

11、()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1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并延期缴纳税款。

13、()对偷税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追征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

14、()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应当立即退还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15、()税务机关扣押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时,必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16、()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罚款同时强制执行。

17、()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

18、()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税收征收范围 篇5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情况

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为了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切实解决目前“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我局是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的。

1、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实施税源源泉控管

税务登记管理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管的一个环节,今年我们借助税源普查之风,要求各分局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纳税人进行全面摸底清理,使税收管理员清楚地知道辖区每户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源动态情况,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工商、国税等职能部门的信息登记交换情况,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综合治税护税网络”,增强管理实效,实现了税源在源泉上得到了监控。今年,我局在税源普查中清查漏征漏管户179户,特别是浮山分局、永安分局在这次税源普查中清理漏管户成绩显著。

2、依托税收管理员手册,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较措施,我们根据税收管理员手册填写的要求,结合税收管理员规范,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机上的数据相符,充分以税收管理员手册上的数据来衡量税收管理员每月所做的工作情况,并以手册记载的情况来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实行行业管理,责任到人。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的税源实行分行业管理。对税收管理员明确监控任务和工作标准,使税收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同时各分局与各税收管理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确定其任务和责任,按照制度的规定月月进行考核评估,并与当月的奖金挂钩,通过考核评估来调动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了税源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深化评估分析、增强评估实效。今年以来,我局对纳税评估更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涉税信息采集,严格了纳税评估程序,同时加强部门配合,增强评估实效,使我局纳税评估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我局对“三合机电、三六电机、信用联社”等113家纳税人进行了评估,共评估出税款640多万元。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局面。

我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对筛选出来的评估对象我们按照预先设立的评估指标、预警值以及相关数据来开展纳税评估,在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上,我们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另外对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负)税负申报、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列入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对评估对象确定后。我们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批、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了相关手续。

通过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税务处理、并提出今后的管理建议;对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依法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

5、加强考核机制,强化事后监督。工作成绩的好坏在评比和考核中得出结论。我们根据《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及《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评分表》的要求,每月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填写的情况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结果同税收管理员的经济利益、能级管理和评先评优挂钩,并且每个月及时地进行奖惩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做到“工作范围清、工作内容清、工作职责清、工作奖惩措施清”。到目前为止我局共有8人未按规定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受到惩罚,惩罚金额共计400元,6人能出众地完成税收管理员工作而得到300元的奖励。从根本上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思想上认识模糊

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虽然税务机关都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但许多税收管理员对自身的职责了解不清,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税收管理员制度与过去的专管员制度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职责履行较好的是税法宣传、催报催缴等,而辅导纳税人健账建制,提供相应的纳税服务等开展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纳税评估工作,多数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不甚了解,不知如何着手开展工作。

(二)税收管理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而目前在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中,有些人已无法满足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虽然学历教育、后续培训不断在加强,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人仍然存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低”:一是计算机应用技能低,常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有个别管理员甚至连打字都不会。二是管理质量低,致使管理工作滞留在催报催缴、政策宣传、发票审核审批等层面上,不能管得更深、更细。三是财务知识水平低,不能将财务知识与税收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致使纳税评估

这项重要的工作流于形式。

(三)管户与管事结合还不到位

目前,由于案头事务性的工作增多,已让税收管理员显得疲于应付,而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纳税户,管理员想扎实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税源确有困难。而部分税收管理员还存在“重管事轻管户”的思想,缺乏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精神,调查了解不深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还有的管理员将更多的征管重心和注意力都放到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税源的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非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的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较大隐患。

(四)人机结合存在脱节现象

税收管理员在使用税收征管软件中,存在着脱节现象,很多工作无法在税收征管软件系统中完成,相应的还要在纸质材料中去做,这样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会导致失去系统的全面监控

(五)信息掌握不完整准确 影响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广泛、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纳税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数量、质量情况来看,要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纳税评估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从社会信息来看,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生产、销售、利润、纳税等情况要有横向比较;其次,从现有税务机关掌握的企业信息来看,申报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征收人员对数据更新不及时;第三,从涉税相关信息来看,与工商、国税等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人员变化情况不甚了解,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无法取得等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税收形势分析以及对税源实施有效监控,也直接影响了纳税评估的效果。

三、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建议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的主要着力点,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实现最佳税收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

税收管理员既要负责日常检查,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又要负责核实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等信息,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还要负责所管税源户的调查,采集相关的涉税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环节。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征管部门力量,优化税收管理业务流程,由征管部门实施信息化比对和开展纳税评估。一方面对纸质资料与电子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夯实税源监控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根据从不同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开展纳税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采取监控措施的建议,进而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为税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培训

现阶段,税收管理员不仅要完成税收征收管理的各项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工作,还承担着纳税评估等一些研究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对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制定征管业务培训计划,采取网上授课、以会代训、一案一分析等形式,开展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财务会计、分行业税收政策等培训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开展税源监控管理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素养及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税管员的税源管理水平和效率逐步提升。

(三)正确处理好管事与管户的关系

税收管理员担负着管户与管事的双重职责,两者不可偏废,而且同等重要,要对税收管理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管事较多的同志,责任区要相对小一些,管户要少一些;相反,管事较少的同志,管户的任务要重一些,使工作形成梯次搭配,科学、合理、最优化、有效地使用税收管理员。另外,税收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也要作合理的分配。在同志们之间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妥善安排时间,既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辖区巡查巡管,又要及时处理工作流程上的业务,做到管事与管户工作“两不误”。

(四)细化税收管理员职责

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和任务是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现对税源有效监控的基础。一是税源划片管理。税收管理员按片划分管理范围,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税务登记审核、定期定额核定等日常管理,及时了解辖区税源变化情况,定期撰写税源分析报告;“追踪入户”,核实停业户、非正常户的真实性,清理漏征漏管户。二是税源分析评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以及日常检查了解的情况,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及时提供纳税咨询服务。三是税源建档监控。税收管理员负责对所管纳税人综合资料和分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纳税人档案,准确记录管户基本情况、税款征收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四是税源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情况,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抓大不放小”,严格对重点税源户进行日常监管,提高税源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以信息化为依托 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 篇6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七条 税务机关根据检举人的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所需资金列入税务部门预算,单项核定。奖励资金具体使用办法以及奖励标准,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制定。

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

第六条 检举的税收违法行为经税务机关立案查实处理并依法将税款收缴入库后,根据本案检举时效、检举材料中提供的线索和证据详实程度、检举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以及收缴入库的税款数额,按照以下标准对本案检举人计发奖金:

(六)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给予5000元以下的奖金。

第七条 被检举人以增值税留抵税额或者多缴、应退的其他税款抵缴被查处的应纳税款,视同税款已经收缴入库。

检举的税收违法行为经查实处理后没有应纳税款的,按照收缴入库罚款数额依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标准计发奖金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会同同级财政厅(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

豫国税发〔2007〕351号

二、对于《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五条有关内容,我省具体规定为:对检举人申请兑奖的举报案件,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应根据检举人的书面申请、查补税款(罚款)入库凭证以及案件检查人员提交的《举报案件查处情况报告》等,制作《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审批表》。《举报案件查处情况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案检举时效、检举材料中提供的线索和证据详实程度、检举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检举材料对案件检查所起的作用及贡献大

电子商务的税收征收问题研究 篇7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 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 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主体和客户的不同, 可分为多种形式, 但目前看, B2B、B2C、C2C是主要形式, 其中B2B是最主要的应用形式。按照贸易主导主体, 可分为销售方控制型、购买方控制型和中立第三方控制型。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数据显示, 2010 Q2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额规模稳定增长, 环比增长10%, 达1.1万亿元。电子商务市场整体格局稳定, 根据艾瑞咨询即将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支付市场监测数据显示, 2010年第二季度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2083亿元, 环比上涨15.6%, 同比上涨86.8%。艾瑞预测, 2010年第三季度, 网上支付行业的交易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有望达到2550亿元, 环比增速将超22%。

2 博弈分析电子商务征税必要性

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造成了传统税收征管体系对电子商务征税出现了很大的税收漏洞。税收征纳关系中, 税务机关作为征税主体, 在依法征税的前提下, 追求税收收入最大化;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各自依据对方策略, 做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策略选择, 从而形成税收征纳博弈关系。他们之间的博弈规则、博弈策略、行为选择和博弈结果会对税收征管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税收征管活动中, 税务机关作为征税主体, 依法进行税收征管, 检查纳税人的纳税行为, 并在依法征税的前提下追求税收收入最大化。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 则希望减少税收负担, 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都会根据所获得的相关信息, 在对方给定的策略下做出对自己最优的选择, 这就形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博弈。而电子商务中间商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与纳税义务人, 税务机关也存在博弈关系。

(1) 博弈三方关系模型的假设:1) 参与博弈的理性人包括税务机关 (征税人) 和纳税人, 电子商务中间商;2) 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2) 三者的博弈分析。现在假定纳税义务人, 税务机构, 电子商务网中间商三者都是理性人, 都是风险规避者, 在行动中都追求自己期望效用的最大化, 都处在平等的地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们对三方的利益进行博弈分析, 与传统商务比较, 我在这里增加了电子商务网中间商, 因为电子商务买卖双方在电子商务网上各自有自己的名称。以下以海尔电器销售1000台冰箱为例, 在电子商务中, 海尔电器在商务网站上有自己的名称, 客户也通过互联网下单购买冰箱电器, 在电子商务中, 税务机构由于征管稽查的成本很高, 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出现, 使电子商务网中间商成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中间纽带桥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市场可以起到纳税人与纳税机关的桥梁纽带作用, 纳税人消费的商品或者劳务在电子商务中间商处有比较全面的记录, 纳税机关可以制定比较全面的税收征管细则, 通过电子商务中间商的第三方市场来征税, 而税务机构可以给第三方市场付给一定比例的佣金。

以上1000台冰箱出售由电子商务网中间商在销售中征收税收, 假设可以得到收入B, 纳税义务人所得的利益为b.同时电子商务网也要收取一定的佣金可以记为收入C。电子商务环境下税务部门得到收入为B-C。

以上表1分析纳税人与纳税机构在传统与电子商务中所取得的利益与信息情况, 以及他们采取的策略。

电子商务中间商收取的贿赂与承担的惩罚成本之间也有一个博弈的过程。电子商务中间商是完全的信息充分知情者纳税人可以行贿中间商来换取低税收, 而纳税机构完全希望避免。但是中间商受贿有一个风险成本, 税务机构当发现中间商受贿纳税人的记录时, 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取消中间商的运行资格。以上仅仅是从纳税义务人, 纳税机构, 电子商务中间商三者作为理性人的角度去分析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三者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们的博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收原则及其措施建议

3.1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的基本原则

电子商务税收同传统商务税收一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应既符合电子商务特征的需要, 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

(1) 税收公平原则。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和纵向公平, 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 负担能力相等, 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 税负不同。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之间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只有做到了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公平, 才能从某种程度上调动起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税收政策具有能被广大纳税人认同的合理性, 杜绝“歧视性”税收的出现。

(2) 税收法定性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 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 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3)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指经济效率, 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 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4) 实质课税原则。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 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 而不能仅考虑外观和形式。

3.2 对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措施的建议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了一定阶段, 它所带来的税收难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国可以借鉴一些电子商务较发达的国家的经验, 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并实施好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税收政策。在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税法方面的建议。首先, 补充有关对电子商务适用的税收条款, 特别是与现行税收征管法的衔接问题, 使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 还应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采纳其他电子商务法的原则, 如“税收中性原则”。再者, 修改和完善流转税、增值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我国税收实体法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流转税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增值税应将其范围扩大到包括数字化产品在内的多重形式的产品, 比如对涉及电子商务交易和劳务提供的都应列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 税务管理方面的建议。首先, 从征税机关来讲, 应当提高自身素质, 使税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同时要提高稽查人员的网络使用能力, 使其可以通过上网发现税源, 及时跟踪处理。第二, 加强对第三方现代物流的监督。第三, 对第三方支付予以监控:如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第四, 建立发票及金额流向监控。第五, 完善会计电算化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及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 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3.3 加强国际税收协作、完善国际税收协定

实行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消除关税壁垒、避免跨国所得和重复征税, 促进各国互相交换有关信息, 携手解决国际税收方面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逐步实现国际税收原则、立法、征管、稽查等诸方面的紧密配合, 以及各国在税制总体上的协调一致, 这也是保护各国经济利益, 促进各国电子商务共同繁荣的必然要。

3.4 提高公民纳税的自觉性

由于电子商务比传统商务更容易给交易者带来逃税的可乘之机, 而有效地打击网上逃税在近几年内又难以实现, 如何提高公民纳税的自觉性便成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 第一, 加强有关部门的廉政建设, 使纳税人切实体会到税收“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真谛。第二, 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完善公民福利待遇, 从而促动提高公民纳税的自觉性。第三, 加强税法的宣传工作, 通过国际互联网及其它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进而通过道德规范来约束纳税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冯炜.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税收对策[J].未来与发展, 2006, (4) .

[2]卫倩.电子商务的税收法律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6 (7) .

[3]杨江文.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及其相关对策[J].经济与管理, 2007, 21 (7) .

[4]张立.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探析[J].生产力研究, 2007, (11) .

[5]陈平.电子商务的税收制度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19) .

上一篇: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每日一练:仲裁协议下一篇:门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