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节选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字经节选(通用10篇)

三字经节选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三字经相关故事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三声)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梁灏借书

梁灏是北宋初年人,他幼时父母早逝,由叔父收养。他从小喜好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就跟别人借书来抄,然后再仔细阅读。梁灏对借来的书非常爱护,而且一定按时归还。

一个冬天的晚上,梁灏在奋力抄写一本厚厚的书。深夜,叔父一觉睡醒,见梁灏还在抄写,就对他说:“天这么冷,你抄了一天了还是明天在抄吧。”

梁灏说:“我答应明天要将书还给人家,做人一定要守信用的。”

叔父笑了,说:“人家书很多,不急着用这本,迟一天没关系的。”

三字经全文翻译 三字经译文 篇2

【三字经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三字经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译文】我国地处寒、温、热三带,主要部份在温带,冷暖均匀,冬霜夏露会随着季节的改换而变化。当你面向南方,那么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译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一部分辨别古今文学的差别,另一部分解释文字的意义和给事物的名字下定义,所以我们要读经书之前,应当先读《尔雅》,然后才能读懂群经。

古圣著 先贤传 注疏备 十三经

【译文】 古代圣人著作的经典,经过诸先贤加以解释意义而成为完备无缺的经书共有十三部是《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这十三部书称为十三经。

左传外 有国语 合群经 数十五

【译文】 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国语》记录周末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言论,以每个国家来记述,而《左传》是按年编排,侧重记事。十三经之外再加《左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三字经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 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三字经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 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三字经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 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译文】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译文】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 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兴高齐

【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译文】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译文】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译文】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译文】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译文】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译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译文】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译文】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译文】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译文】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译文】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译文】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蔡文姬 能辩琴 谢道韫 能咏吟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译文】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 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 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彼虽幼 身已仕 有为者 亦若是

【译文】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译文】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译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唯一经

【译文】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三字经 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学习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内容。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小结

劝学三字经 篇4

劝学三字经

晨早起,理容袋,讲整洁,须大方 爱生命,第一桩,保安全,严设防 知荣辱,不法盲,读好书,重修养 守规矩,慎上网,三益友,记心上 友正直,友宽谅,友多闻,共成长 到学校,清洁忙,讲卫生,保健康 铃声响,进课堂,做端正,细听讲 勤思考,学向长,有疑问,共磋商 做笔记,恩而想,答问题,语流畅 下课时,谢师长,师先行,礼相让 下课后,不喧嚷,出两操,快入场 队伍齐,精神爽。预复习,周而详,苦钻研,求精广 做作业,独立想,写汉字,要正方 点横竖,撇捺长,挑钩折,位妥当 好习惯,自培养,爱好多,有持长 全发展,素质强,学技能,写文章 爱书画,兴趣广,览群书,见识长 放学时,关门窗,断电源,快离场 离校后,莫闲逛,守法纪,不违章 爱花木,环境良,护公物,不损伤 做好事,人夸奖,心灵美,当弘扬 拒诱惑,比学帮,共进步,永向上 课内外,心舒畅,齐努力,同飞翔 日常规,习为常,自觉做,切莫忘 孝父母,敬师长,为人生,铸辉煌

三字经字帖 篇5

钗红宫一错泪闲托钗世花欲难病夜欢头酥墙怀!痕池。头情易笺!魂阑。凤手柳愁错红阁莫凤薄落心难常珊瞒。绪!浥,!。事!似,!陆黄东,春鲛山莫唐人晓,人秋怕瞒游 藤酒风恶几年如旧绡透盟虽!莫婉 情恶风干独倚成各千索人寻!瞒

,满,欢离索,人。桃在,!,雨,泪斜栏,今。角问,!

城情。空花锦春薄错瘦落书色,!,难

送痕。非声咽黄残难昨寒泪昏,!,装

硬笔书法字帖

人习教择窦名教非玉不亲能融宜之相之邻燕俱不所不知师温四先初远道处山扬严宜琢义友席岁知

性苟贵子有养师幼不为习孝能首本不以不义不之不成人礼于让孝善教专学方教惰学器子仪亲梨弟

性性昔断教父子老人方香所弟次相乃孟机五之不何不少九当于见近迁 母 杼 子 过 学 为 学 时 龄 执 长 闻

硬笔书法字帖

知十三日父曰曰应此礼稻人此曰某而才月子秋南乎五智粱所六哀数百者星亲冬北中行信菽食畜惧

识百天三夫此曰曰本此麦马人爱某而地纲妇四西水乎五黍牛所恶文千人者顺时东火数常稷羊饲欲

一千三君曰运此木曰不此鸡曰七而而光臣春不四金仁容六犬喜情十 万 者 义 夏 穷 方 土 义 紊 谷 豕 怒 具

硬笔书法字帖

匏乃身至父弟君人详必论记讲乃土八而玄子则则所训有语善道孔革音子曾恩恭敬同诂初者言德伋

木高子乃夫长臣凡名小二孟说中石曾而九妇幼则训句学十子仁不金祖孙族从序忠蒙读终篇者义偏

丝父自人兄友此须为至群七作庸与而子之则与十讲学四弟篇中不竹 身 孙 伦 友 朋 义 究 者 书 子 止 庸 易

硬笔书法字帖

作至如礼有三有作大礼号春三有大平六春连易誓周小乐四秋传谷学治经秋山详命礼戴备诗作者梁

乃孝始号有有书著注曰当寓有经曾经可六归典之六礼国讽褒公既子通读经藏谟奥官记风咏贬羊明

自四诗当有有我存述曰诗别有方修书书讲周训周治圣雅既善左读齐熟易求易诰公体言颂亡恶氏子

硬笔书法字帖

撮有经知号号夏称四国周最逞终其荀子终三二有三百号武长干战要杨通始皇帝禹王载商王久戈国

记文读自居相商夏迁六始周尚五其中诸羲上揖有传夏百诛辙游霸事子史农世逊汤子社载纣东说强

五及考至唐称周家汤至八王始七子老世黄有盛文天伐纣百纲春雄者庄系帝虞世武下夏亡载堕秋出

硬笔书法字帖

嬴楚至为魏迄为分迨失除三梁皆秦汉孝东蜀两南东至统隋百唐有氏争平汉吴晋朝西隋绪乱载晋由

始高王四争宋都宇一唐创梁及炎兼祖莽百汉齐金文土高国灭汉宋并兴篡年鼎继陵周宇祖基之周兴

传汉光终号梁北与不起二国称受二业武于三陈元高再义十乃五周世建兴献国承魏齐传师传改代禅

硬笔书法字帖

十皆舆国号迁权神靖全读若朝师八称图祚洪燕阉器四在史亲于项传帝广废武京肆焚方兹书目斯橐

南元超太都十寇清克载考口夕古北灭前祖金六如世大治实而于圣混金代兴陵世林祖定乱录诵斯贤

辽绝九国迨至李应古知通心昔尚与宋十大成崇闯景今兴古而仲勤金世年明祖祯出命史衰今惟尼学

硬笔书法字帖

赵学彼锥如学身二彼宜对众莹能中且无刺囊不虽十既早大称八赋令勤书股萤辍劳七老思廷异岁棋

读披且彼如如犹始犹若魁尔能彼鲁蒲知不映负苦发悔梁多小咏颖论编勉教雪薪卓愤迟灏士生诗悟

彼削头自家如苏读尔八彼宜泌人既竹悬勤虽挂老书小十既立七称仕简梁苦贫角泉籍生二成志岁奇

硬笔书法字帖

尔能彼当举身有鸡蚕不上显人惟戒幼辨女自神已为司吐如致父遗一之学琴子警童仕者晨丝物君母子经哉

当谢且唐作尔亦苟蜂幼下光金勤宜效道聪刘正幼若不酿而泽于满有勉之韫敏晏字学是学蜜学民前嬴功力

蔡能尔方彼勉犬曷人壮扬裕我戏

文咏男七虽而守为不而名于教无姬吟子岁幼致夜人学行声后子益

硬笔书法字帖

三字经 篇6

(2)炎黄德,尧舜继。禹治水,周制礼----远古的炎帝和黄帝德高望重,以德治国;尧帝、舜帝也是继承和发扬了炎帝、黄帝德治天下的优良作风。大禹治水稳定民生,周朝制定了完善的礼制。

(3)秦始皇,四海一。汉武帝,拓疆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汉武帝拓展了国家的疆域。

(4)唐太宗,贞观治。清康熙,多建树----唐太宗有着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各个方面也多有成就。

(5)苏武节,骨铮铮。直谏镜,有魏征----汉朝的苏武有着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不愧是一个铮铮男儿;一代名相魏征则有着不避忌讳、直言相谏的勇气和风格。

(6)范仲淹,怀天下。宋包拯,锄横霸----大文豪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系于天下百姓的身上;号称“包青天”的包拯不畏权贵、公正执法,敢于除暴安良。

(7)岳家军,复河山。文天祥,寸心丹----民族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国,好一派“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战地豪迈;诗人文天祥,面对

蒙古大军直驱南下,南宋朝廷危在旦夕之时,临危受命,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为千古佳话。

(8)戚家军,倭胆寒。郑成功,复台湾----明代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英勇善战,致使倭寇闻听戚家军的名声而心惊胆寒;郑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将宝岛台湾收归中华。

我看《三字经》 篇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字经》,可谓家喻户晓,孰能成诵。说家喻户晓实不为过,说孰能成诵,恐怕只能说是在过去了。我敢肯定,现在没有多少人能背诵《三字经》。说《三字经》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嘛!可能大多数人就知道开头几句,后面是什么,后面有多少恐怕都不知道。现在人们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它。我们都知道,《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它在儿童启蒙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认为,《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既然《三字经》有着如此大的好处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却不能背诵它呢?当然更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义和从中受益。

现在的启蒙教育不再是《三字经》、《百家姓》。上完小学我们基本上能掌握常用的汉字,可是我们用了六年时间啊!有人会说我们六年时间又不是只学识字,我们还学了数学,自然,思想品德,甚至英语呢。是啊,是学了这些可是我们真的学到了吗?我们单从语文上说,学了六年的小学语文却写不出文章,不,我们只能说作文,我们连作文都不会写,七八百字的作文都是憋出来的,有时我们憋都憋不出来呢!就算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都是没有任何可读性的。做了六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打杀事件频频出现,尊敬师长了,孝敬父母在小学生的思想当中更是淡之又淡。所谓勤奋好学,只不过是没完没了的做习题„„

那么《三字经》又有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它在启蒙教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所以我觉得小小的一部《三字经》,已经足以让我们知书达理,通情晓义。

比如文中有“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等等这些巧妙的比喻,劝导我们要勤奋学习,不能不如动物啊。还有文章短短几百字把中国及千年的历史概括了起来,使我们对历史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不至于迷茫。文字还讲述了多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如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都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搞不懂的是现在启蒙教育为什么不用《三字经》呢?有人会说《三字经》毕竟是古代的启蒙读物,不适合现在的教育,况且半白半古的文章现在小学生也难理解。其实我认为这都不是理由。《三字经》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读来是朗朗上口,只要稍加解释便很容易理解。

《三字经》教案 篇8

教案

执教:黄椰蔓

《三字经》

目录

第一单元----性近习远 第1课:人之初 第2课:子不学 第二单元----知识长廊 第3课:首孝弟 第4课:曰水火 第5课:高曾祖 第三单元----图书宝库 第6课:凡训蒙 第7课:《孝经》通 第8课:《诗》既亡 第四单元----历史画卷 第9课:自羲农 第10课:周辙东 第11课:魏蜀吴 第12课:炎宋兴 第13课:明太祖 第五单元----勤学自勉 第14课:昔仲尼 第15课:苏老泉 第16课:犬守夜

第1课:《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

2、了解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孟母三迁动画 窦燕山教子故事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诉窦燕山教子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认读生字“苟不教”“子不教”“断机杼”“窦燕山”“师之惰”

4、本文难懂的词语,例如“性”“迁”“专”“养”等,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预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

三、诵读感悟

读书之前,提出以下情境:

1、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你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孟子这个人吗?他是战国儒家的代表,在儒家的名气仅次于孔子,以至于我们把他们并称为“孔孟”。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边读边思考孟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孟子的。

四、观看动画:

孟母三迁的动画

五、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1、背诵《人之初》

第2课:子不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识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教学准备: 黄香温席动画 孔融让梨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孝顺父母的故事,然后导入。

二、老师范读课文

1.听老师读,将较难的字范读。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学生读课文

1、齐读课文,老师指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刚刚存在的问题。

3、分组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

四、讲解难懂的生字。

1、方少时: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什么的时候。

2、弟于长:弟表示“悌”,不是弟弟的意思,而是弟弟敬爱哥哥。

(另外重要的字词标注在教本上)

五、观看《黄香温席》的动画视频

六、观看《孔融让梨》的动画视频

七、诗歌赏读《劝学》(节选)

1、师范读

2、学生读

3、讲注释

八、齐读课文 课后布置:

1、讲《黄香温席》或者《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家长听

2、有能力背诵课文的孩子可背全文

第3课:首孝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注意“孝”“闻”“数”“识”“文”“百”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记住本文所列的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等基本常识。教学准备:

二十四节气歌曲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借以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讲不动的字标出来。

2、认读生字。将难读的字在书上进行标识。

3、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4、讲解“弟”等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区别很大的字。

三、感知课文,字句梳理

1、首孝弟:“孝弟”意思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弟”本来的意思的顺序,因为兄弟依次出生,“弟”引申为平辈中年龄比自己的小的男子。再次引申为敬爱、尊重父母兄弟。

2、三才者,天地人:天才、地才、人才。

3、三光者,日月星:日光、月光、星光,太阳月亮星星是我们地球上光的来源。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意思是君王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5、四时:春夏秋冬。

6、四方:东南西北。

7、理解后再读课文

四、观看视频《二十四节气歌》

感受四季变换之美。陶冶学生性情,选择喜爱的季节,说出喜欢的原因,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调动孩子说话的潜能。

五、诗歌赏析《神情诗》。

六、家庭作业:

1、和家长讨论本课内容。

2、背诵《首孝弟》。

第4课:《曰水火》

教学重点:

1、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2、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紊”“菽”“黍”“稷”“畜”“饲”“匏”。

3、正确流利诵读课文。教学准备:

1、五谷、六畜。八音等相关图片。

2、动画片《“东西”的由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自己爱吃主食,你知道的主食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些关于五谷杂粮,关于动物,关于乐器的归类吧。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孩子们将不会读的字标出来。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单独将难读的生词带读2~3遍。4、学生初次齐读。

5、将没有读准的句子反复范读,学生跟读,解决难读的字词。

三、诵读感悟: 1、采用分组读、轮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边诵读,边介绍关于五行、无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的常识,加强学生的印象。3、了解相关常识后再次诵读。

四、升华拓展:

1、邀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制作乐器的八音分别是什么材料?

2、打开书P21说一说下面的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种?(分析制作材料,说说属于八音的哪一种,答对给予奖励)

五、赏析

1、诗歌赏析P20《悯农》 2、动画欣赏《“东西”的由来》

第5课:高曾祖

教学目标:

1、流利地诵读课文,逐一读出节奏感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注意“伦”“从”“恭”“序”等字。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教学准备:

1、《三字经》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能够为大家介绍你的家庭成员结构吗?你知道的亲戚之间的称谓又有多少呢?(引导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祖孙关系,适当引导,回答顺其自然。)

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长幼排序,并且了解应该如何和我们的家人朋友相处才是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师范读音,学生将不认识的字标出来。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老师将难懂的字,带领学生再次跟读 4、学生读课文。

5、老师指出读音错误,再读课文。

三、诵读感悟。

1、九族:以自己为中心,向上推四代,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向下推四代,子,孙,曾孙,玄孙。2、伦:人伦,人与人的关系。3、从:顺从。4、序:次序。

5、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十种伦理道德。

四、思考与练习。

1、教材P26“排一排”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对九族的长幼顺序进行排列,加深学生对于辈分的记忆。2、教师适当给孩子们介绍日常生活中队父辈子辈的称谓。

五、赏析

1、动画《相煎何急》。

第6课:凡训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注意“训”“蒙”“诂”“读”“初”“善”“偏”“易”等字。

3、初步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的意思。教学准备:

1、《三字经》动画

2、将“训”“蒙”“诂”“读”“初”“善”“偏”“易”等字以及读音提前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谁能够说说你在最开始读书的时候,读过哪些书呢?那你觉得这些书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小朋友在最初启蒙的时候都读哪些有意思的书籍吧。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将黑板上板书的字,将难读的字从课文中勾画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勾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准确。)3、老师将容易读错的字再次范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形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分句读课文,边读边讲解部分难理解的句子。1、蒙:初学的儿童。

2、《小学》:朱熹及其弟子编写的一部规范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的书。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让学生在课本注释上标注。)

4、《论语》:共20篇。孔子以及弟子的教育言论。5、《孟子》:共7篇。有关道德仁义的言论。6、《中庸》: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7、《大学》:作者是孔子弟子曾子。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连一连。(教材P32)

将书名和各自内容联系起来: 《论语》:群弟子,记善言 《大学》:自修齐,至平治 《中庸》:中不偏,庸不易 《孟子》:讲道德,说仁义

健康三字经 篇9

吃东西,讲卫生,胃肠好,不生病。

吃饭前,先洗手,脏东西,顺水走。

吃罢饭,要漱口,口齿净,除污垢。

烂瓜果,臭鱼虾,坏肚肠,是冤家。

剩饭菜,隔夜茶,吃下肚,害处大。

吃热饭,喝热茶,不泻肚,不发痧。

生和冷,少进口,身健康,命长寿。

不吸烟,不喝酒,瘟病鬼,绕道走。

嘴不馋,口不贪,饭定时,胃肠安。

每顿饭,八分饱,撑不着,胃口好。

贪得多,嚼不烂,胃肠病,容易犯。

要细嚼,要慢咽,胃和肠,都健康。

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掌握好。

吃零食,伤胃肠,若偏食,缺营养。

大肥肉,含脂肪,别多吃,防肥胖。

多水果,多葱蒜,多蔬菜,食清淡。

血脂低,血管健,解大便,不费难。

瓜菜豆,粗杂粮,价便宜,营养强。

三字经 全集 篇10

《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孝顺、什么是爱。

三字经全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拓展:

三字经故事

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白话]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慌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五子登科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4、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上一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车站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