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共13篇)
一、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的老师认为,只有语文文科才有必要让学生预习,可事实证明数学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一般是这样安排学生预习的:第二天要上的例题,前一天下午就让学生回家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用笔勾出数学概念和结论,书上该填的地方自己独立填好,如果遇到困难和不懂的地方,就写在书上,第二天到校后与同学探讨。预习完例题后,再看课后的练习自己会不会做,如果会做的独立做一做。
课后复习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复习,久了知识就容易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要把当天所学的知识温习一遍,该记住的要记住。
如果说课前预习对于优等生的效果会好得多,那么课后复习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事实证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首先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或制止。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伙伴们的发言。如果同伴发言正确,我们要给予肯定;如果有欠缺的地方,我们应该进行补充。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就说,你们都听明白了吗?有没有补充的地方?这样答案是9的人纷纷举起小手。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在我的课上,如果有学生部任职听讲了,那我就说:“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重难点,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强调多读,弄懂题目的具体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 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的方法,从书写工整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在我的班上,每周每个同学都要做二十道计算题。如果全对,任务完成。否则,没错一题,自己选择另三题,依次类推。这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做记录,树榜样。
(4) 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及时改正错误。
四、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要求学生把每天数学学习的内容,回家写个小结。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总结数学课的得失。这样一来,我就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据此来确定如何新课。开始只有部分学生参与,但我一直引导鼓励,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我班许潘辉同学的数学日记经过层层推荐,还获得了市级二等奖!
一、教给学生自主搜集阅读资源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七至九学年段”中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既是向我们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 又是告诉我们这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课文阅读理解的必要手段。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必须“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包括利用个人所拥有的学习资料, 重点搜集四个方面的资源:一为文章的出处, 二为作者的生平, 三为文章的背景, 四为文章的主题等, 尤其是古代作品、外国作品要准确理解课文, 这四个方面的资料必须掌握。如阅读学习《海燕》一课, 当学生通过搜寻得到高尔基写的这篇散文是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海燕在俄文中有“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 以及当时沙皇残暴统治, 俄国革命者奋勇斗争这一写作历史背景等, 才知道了这一课海燕、企鹅、海鸥等飞禽, 风、雨、雷、电等自然气象的象征意义, 以及赞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这一主题, 从而顺利地了解了课文采用的象征手法及其象征的意义。
二、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清代政坛重臣、学界巨擘张之洞告诫我们:“读书不得要领, 劳而无功。”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基础, 如果学生的自主阅读仅仅停留在课文的朗读与生字新词的抄写上, 显然远远达不到一个初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要求, 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因而, 我在保证学生自主阅读时间, 规范他们阅读程序的基础上, 教给学生“五步自主阅读法”:一读, 运用略读的方法,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即课文讲的是什么;二读, 运用批注的方法, 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关键词、精彩的语句、疑问之处等用不同的符号加上标注, 对感受较深的句段, 在其旁边的空白处加上批注, 即对课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读,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结构是什么, 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 即课文是怎样写的;四读, 人物的特点、课文的主题、写作特色等都是哪些, 分别体现在哪儿, 即课文写得怎么样;五读, 课文有哪些收获, 需要质疑哪些问题, 即课文有哪些值得或需要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这样学生既有方法可循, 又可由表及里对课文进行阅读体验, 还为课堂上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 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已经掌握了与课文有关的四个方面的资源, 进行了“自主阅读”的“五读”, 那么, 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究该怎样进行呢?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七至九学年段”中说得非常明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课堂上, 我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合作交流“对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得,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探究“疑难问题”。如《孔乙己》一课, 学生重点交流了课文中反映的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及当时世态可悲的社会现象, 共同探究了孔乙己为什么会成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等问题, 深刻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对读书人乃至全社会的毒害之甚, 更憎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各种文体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本及其配套的课外《语文读本》虽有数百篇文章, 但不管有多少篇文章, 都不会超过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通讯等体裁。如果我们按文体分别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我教给学生按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的方法, 如学生学习说明文《巍巍中山陵》, 按照我教的学法, 知道了从说明文的类别上看, 其是一篇实物说明文;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上看, 其说明中山陵及其“巍巍”特征;从说明文的顺序上看, 其总体上以空间为顺序, 先是对陵园作全景式鸟瞰, 再沿参观路线, 以陵园的入口处为起点, 由南而北依次介绍, 对局部建筑则是根据具体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从说明文的方法上看, 其采用先总后分等方法;从说明文的语言上看, 其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交错运用……把这些方面的答案找到了,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等基本掌握了, 对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就准确把握了。
五、教给学生自主拓展阅读的方法
拓展阅读, 既是对课堂的巩固, 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与延伸, 又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我十分重视对学生拓展阅读方法的培养:一是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如学完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一课, 学生阅读相关小说《童年》, 加深了对课文《童年的朋友》中人物特点和课文主题的理解;二是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 如学完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课, 学生阅读《清塘荷韵》, 既进一步感受到了季羡林先生对十年浩劫致使美的毁灭的痛苦之心, 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与赞美, 又情不自禁地阅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反复体验荷塘之美; 三是阅读与课文同一主题但作者不同的文章, 如学完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 学生阅读沈从文的散文《春》, 不仅再次感受到春天的美, 而且在对比阅读中体验到文章大家们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解题方法 阅读方法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5-02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分析来看,面对文本读不懂、读不深是影响学生现代文阅读得分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课堂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方法,并通过反复演练,借以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阅读能力。今天借《叙事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方案
下面就我在教学《叙事散文阅读专题》两种不同的教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方案一
第一课时,做中考阅读《忆冼星海》和复习指导《溃散的黑暗》。
第二课时,讲解答案,并且根据答案总结解题方法。
(1)第一种题型:整体感知,概括情节,完成表格。
1)根据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2)总结解题方法:概括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第二种题型:如何理解重点句子或词语?
1)根据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2)总结解题方法:①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②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③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④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3)第三种题型:文中是如何生动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
1)根据《忆冼星海》的最后一道题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2)总结解题方法: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是我在一个班级中的教学思路,学生能按照要求学习课文,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觉得整个过程四平八稳,有些平淡,学生兴趣也不大,似乎像是数学课,根据答案总结出阅读公式,而在实际的阅读答题过程中,学生阅读得分率并不高。
我不禁反思:这样的一堂课学生收获多少?学生学习是否得到激发?为什么掌握了解题方法得分率还是上不去呢?经过与部分学生交流,问题出在有的文章学生根本就读不懂,以致答题时无话可写或完全偏离中心答题。所以,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尝试解决最根本的方法,由总结解题方法变为总结阅读方法。
2.方案二
第一二课时:了解和总结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基本解题方法。
第三四课时:结合已经学过的课文,总结阅读叙事散文的方法。
(1)导入:回顾我们最近学过的文章《曹刿论战》、《藤野先生》、《忆冼星海》,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阅读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呢?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首先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2)探究《曹刿论战》、《藤野先生》、《忆冼星海》,总结阅读方法:事件——人物特点——中心。这也符合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3)运用这种方法,完成阅读《溃散的黑暗》。
(4)让思维飞: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人散文,也适用其他文章。比如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绿》、《老北京小胡同》等。
(5)小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明确了考点和题型,做到有的放矢;训练正确的阅读思维,按照答题规律和技巧,避免跟着感觉走。中考阅读试题相关能力培养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需要重视平时的阅读积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比反思
上完两堂课我感受颇深。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也相差甚远,方案二把学生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实效性大大提高。
1.教学目标回归到原点
正如黑格尔所言,“前进就是回溯到原始的、真正的东西”。教学论的学科发展需要做回到原点的思考,寻找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这里的原点既指理论的原点,也指实践的原点。面对初三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复习时间尤为紧迫,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成绩是一个首要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交给他们解题方法,力争在考场上拿到更多的分数。殊不知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对于我校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没有阅读积累,读不懂文章,仅有方法只是一个形式。正如行军打仗光有精锐的武器,却没有强健的身体和精湛的技术,又有何用?所以面对我们的学生,一切退回到原点,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总结如何阅读叙事散文的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问题。
2.精心设计主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教学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语文素质的一个关键,它是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表达、思维分析和创新思维、写作、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教学指导与一体的重要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问题较多,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容易使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而且在教师的被动下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案一中有三个问题,而且问题之间联系不大;方案二中只有一个主问题:如何阅读一篇文章?根据已经学过的三篇文章总结出方法来。相比较而言,方案二中这个问题能够提纲挈领的统帅这节课的内容,而且完全能够让学生放开思考,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方案一中问题不仅比较琐碎,而且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根据观察标准答案的形式就可以总结出公式来。由于没有真正的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种方法得来的公式也容易忘记。
可见,在教学中应该用精、少、深、活的主问题激活课堂,有效简化教学程序,使教学内容单纯中表现出丰富,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大量时间去思考问题、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发表有见解的观点。
3.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还权于学生。
方案二中,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三篇文章去探究如何阅读散文,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总结中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然后再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去学习新的文章,这不正是“授人以渔”的效果吗?有了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4.让学生学会学习,增长学力。
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因文悟道,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面对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捕捉有用的信息这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章都讲给学生听,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虽说“文无定法”,但学习总有大致的规律可寻。学生根据叙事散文中总结出的这个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当然对于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完全采用这种形式去总结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当然,现代文阅读教学涉及到广泛的技能技巧问题,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方法是有助于阅读理解的。面对应试,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读懂、读深的基础上再反复演练,才能提高阅读分数,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人生,阅读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丰富知识积累、生活积累、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提高文化品位和阅读能力。
作者:赵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057 更新时间:2007-11-13
秦辉老师的个人简介:秦辉,男,1961年9月生,中共党员,任教学科烹饪(面点),从事中职面点专业教学工作26年,是桂林市教育系统首位拥有双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即:中学高级教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曾获广西技校系列先进教育工作者、桂林市教坛标兵、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青年教师、桂林市首届学科带头人。06年获自治区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现任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督导处主任,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推荐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工艺)骨干教师国家培训对象、广西职教“十大专业百位名师”培养对象。
品学兼优留校任教
现在职校教师的来源大约有三类:一是行业里的专家骨干被聘请而来,二是普通文化课老师转变而来,三是职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留校做老师。而秦老师就属于第三类。
1978年他高中毕业后在外打了半年工,还是想着要通过高考去读大专。于是补习了半年,可后来高考的成绩不上不下,大专是上不了了,怎么办呢?索性就去读技校吧,当时技校学制两年,免学费还包分配,也能给家里少点负担。就这样,还不知道白案、红案(行话,白案多指面点烹饪,红案多指肉菜烹饪)为何物的他就进入广西桂林商业技工学校学习糕点专业了。两年后毕业,学校刚好需要老师。一向品学兼优的秦辉,又是班长,自然成了首选,最终顺利留校做了教师。
“当时没多想,只是想找个工作,并没有很明确的从教目的。”秦辉老师笑笑说,“后来才逐渐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而且越来越离不开这行……”
“他们是受伤的小鸟,打湿了翅膀,飞不高,更需要关爱。”
秦老师说,职校生源与普高不同,他们或是因为家庭问题,或是因为行为习惯,或是对普高文化课程不感兴趣,使得他们在普通中学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才退而求其次来到了职校。不象普高学生,他们更多的是走高考、上大学、考研,甚至出国留学这条路,这是主流,社会重视这块,对他们认同度更高,职校学生无法跟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与他们竞争,这就是现实。职校的门槛不高,只需要有初中毕业证即可,由此造成了一种误解,职校的学生比别人低人一等,职校的学生都是被放弃的群体。
“很多人一来就问,我有初中毕业证,能进来了吧。听了都心酸。”秦辉老师说,“他们是受伤的鸟,打湿了翅膀,飞不高,更需要关爱。”
秦老师所教的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目标明确,来职校想学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立足,在行业有所成就;二是随大流而来,或是家长送来,自己在学校就成天混日子,最后什么学不到离开学校。对于前者,秦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后者,秦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沟通了解。他说,学生像弹簧,施加压力太大会反弹,要点到为止,并且要尊重他,不翻旧账,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在教学上从严要求
“在一个学校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在普高,是学习好文化知识,为高考或者为将来的深造打基础。所以普通中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重理论,能力就比较弱了。而职校的培养目标明确,就是培养在社会或某个行业里专业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职校的教学更突出实践性,大部分都需要动手能力,老师得手把手去教、去做示范,还必须亲自指导学生操作,直到他们合格了为止。”秦老师说,“所以对他们的学习一定得从严要求。这就是以后谋生的技能,就靠它在社会上立足了。”
秦辉老师从事中职面点专业教学二十多年来,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较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潜心教学研究,总结出了情境教学法、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教学法、练习与反馈相结合教学法、递进式教学法和三抓教学法等一套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彻底打破了“在黑板上制作点心,在口头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局面,从而使得面点专业的教学质量得以大面积的迅速提高。所教学生在参加由桂林市劳动局组织的“桂林市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中级中式面点师)鉴定中,每年均100%的获得中级(或初级)中式面点师技术职称证书,高于“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的A级标准(注:A级指标——参加职业技能和技术等级考核的学生95%以上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在当地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所教的毕业生约1000多人,不少人现已成为广西烹饪行业的名师和烹饪学校骨干教师。
有很多次,他和朋友在酒店里吃着饭,酒店的总厨跑过来,很尊敬地对他说:“秦老师,你好啊。”或者“秦老师还记得我吗,你以前教过我的。”
“这种时候,我总是觉得既欣慰又尴尬。欣慰的是学生记得你,在不同的场合碰见能主动跟你打招呼,作为一个老师,最感动最骄傲的事莫过于此了;尴尬的是,这些学生都记得你,而你却无法叫出他的名字……” 秦辉老师说。
课堂掠影
▼ 实践操作课——制作佛手酥,秦老师在给学生讲操作要点。
▼ 叮嘱学生材料分配的注意事项
▼ 指出一个学生操作不当,亲自演示
▼ 给每个学生的“作品”打分
——我的教育目的观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都是说,给人家鱼吃,还不如教会人家钓鱼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教育也是一样。教人知识,不如教人学会得到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这,就是我的教育目的观:授人以渔。
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首先要知道的是,什么叫“教育”?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上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想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的宽容教育了小和尚,从此以后,小和尚不仅再也没有违反寺规,而且成为了寺庙里最认真学习的人。因此,可以说,“教育”是一种感化,是一种使人向善,催人进步的力量。
从理论上来说,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就是“授人以渔”。
那么,如何授人以渔呢?
1、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信。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后是变成五彩缤纷还是变成黑白不分,全靠老师的引导。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的是自尊、自重、自信。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伤心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那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的有很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的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
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格较昨天又涨了十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告诉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又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生命就有意义。”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很重要的导师,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自我珍惜,学会相信自己。有了自尊、自重、自信,学生们才有激情去学习和生活。
2、教育学生学会自学
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一共有16年左右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可是学习却不仅仅是这16年的时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因此,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会如何去自学。
有一间学校里有一个书记,有一年老师不够,因此他就兼任了某个班的数学老师,但是他的工作比较忙,所以他就让学生们先自学,不懂的问题就问他。虽然上课的时间不多,可是学生们理解老师的工作,所以也很认真积极地进行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发问。结果,那一年,他所带的那个班的成绩是全年级最高,满分的人数也是最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就发生在我就读的小学里。由此可见,当学生们学会了自学,并且对自学充满积极和热情的时候,教育,就变得很简单了。
3、授人以渔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比如家长教孩子孝道,自己就要身体力行,孩子自然也会做到。推而广之,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先修身,先做到,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去影响人,甚至达到不言而教的效果。育,老祖宗认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做一个善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指明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讨论的话题,言传不如身教,因此,当你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霎间,你的所有的言行举止都要做到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样子。
知识,不仅来自课本,更多的是来自社会、来自自然。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们讲课,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认识大自然,认识人生。激励同学们去探讨,去思考,开动脑经,挖掘潜能。
学习,除了通过课本,还可以通过生活、通过与人交往得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教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从身边的人身上,去学习,去获得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而是要学会“授人以渔”,而这,正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标。
2010/11/4
转眼间,实习工作已经度过三周多了,在这期间,我更加熟悉自己的工作,更加了解同学们了,我们正在相互适应的过程,同时作为一名经验较少的实习老师,我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去观察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不只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他们受益终身,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人工智能日益进步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才能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不断进步,追求卓越,做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创新型人才。
在我听老师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魏老师和张老师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魏老师让学生每天书写大约三四行,让学生练字,少量的练字任务让学生能认真对待,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书写在逐渐进步,渐渐整洁和整齐。其次魏老师让学生把本单元的单词串起来,串成一个小故事,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故事写的又好又有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本单元重点单词的.理解,使他们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同时魏老师有时会在课堂上分享一些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现可以促使较差同学取长补短,逐渐进步,也能增进学生们对单词的理解,加强记忆。张老师授课时强调落实和积累,每堂课会复习并提问上节课所学知识,同时教会学生们积累好的短语和句子,增强他们的语感,让他们在写作时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减少语法错误,能写出优美出彩的句子,我认为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培养他们较好的写作习惯,积累优美词句,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英语素养。这是我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的非常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会根据我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来逐渐实施这些措施,同时自己也会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追求进步,我相信这半年的实习工作会帮助我积累许多教学经验,非常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机会来参加实习,锻炼我们的能力,将我们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加了解教师这个行业。
约.凯恩斯曾经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小小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些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爱上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努力让我的课堂变得有趣,有效,尽力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希望他们能从这些好习惯中受益终身。
探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从中培养学习习惯,积累学习兴趣等,从而改变原有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物极必反,由于探究性学习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且每个学生基本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场面非常热闹,给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相当大的活力,所以,探究性学习成为公开课的必备环节之一,甚至每个问题都要合作探究,一度达到几乎泛滥的程度;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出现“热闹有余,内容不足”的尴尬场面。于是,个别教师开始反思,什么问题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如何高效率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本人在教学实践以及在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的过程中,对何时能够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有了如下粗浅的看法:
第一,笔者认为,不是任何知识都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掌握,许多简单的问题,学生稍加思索便能把答案脱口而出,这就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任何问题都进行探究性学习,只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既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使得这堂课成为一节没有什么内容,光有热闹场面的“游戏课”;反过来说,也不是说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一定要非常难,那样即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讨论,仍然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那么这次的探究性学习也是失败的。
例如:我校的方老师的初三公开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学习内容: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的事例,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由于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相对缺乏,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脑中根本没有有关事例的印象,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还是所获甚少。即使最终教师千方百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仍然是听得一头雾水,程度稍好的同学也只能是似懂非懂而已。原本想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非但没达到,而且大大影响了上课的进度,得不偿失。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它的外延等于生活。换句话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在备课时,给学生一个比较贴近生活或者学习的例子来达到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相信那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但能畅所欲言,并且能比较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所以,我认为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应该是那些难度适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组成部分之一,都不能忽略)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实际,能让所有的组员都有话说,程度好的同学多表达个人的意见,以此来带动程度稍微差点的同学进行有效的思考,经过共同努力,得出比较完满的答案,那样才算是一次成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
例如:我校陈老师在教授《咏雪》一文时,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解决文中“对雪的两个比喻(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哪个好”的问题。
这一问题,难度适中。雪、盐以及柳絮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学生对以上三种事物都有非常直观的认识。这样的问题,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起来兴趣十足,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而不是只有表面的喧哗,没有实际的内容),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当学生再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又能让学生获得在得出正确答案后的满足感,“鱼与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家(当然也包括笔者)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完成课时任务,未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有的甚至刚把问题布置完,学生还未来得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讨论,更谈不上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师便要求学生对合作成果进行汇报。结果可想而知,站起来的学生只能支支吾吾,一个是这样,两个、三个也是这样,最后还得要教师来进行分析理解,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更不要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了。同样,如果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大都也有了真正的自己的看法,但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果不能得到完整的表达,这将大大挫伤学生对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当下次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思考以及讨论的积极性必将大大降低,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对探究性学习失去兴趣。
那要如何达到教学目标与合作探究性学习两者之间的统一,取得“双赢”的效果呢?我认为,其实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在备课时备好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而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还要从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如:准备在这一堂课中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如果班级学生的水平较低,应该适当地降低教学目标,尽可能地把时间给予学生。虽然一节课中的教学内容少了,课时进度慢了,但是学生学得都非常快乐、踏实,而且都开动了脑筋,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牢固地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效率相当高;相反,如果把学习目标定得过高,盲目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感受,在一知半解中完成了一堂课的学习,虽然教师在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很充实,及时地完成了教学进度,但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目的——掌握课文知识没有达到,更谈不上合作性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了。学习效率低,多而不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得不到提高,简直是一无是处。倒不如一步一个脚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踏实。
第三,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和合作者,学生在以小主人的身份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时,教师有必要引导和调控。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尚不是非常成熟,尤其在探究的开始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悉心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类似“导游”的角色,如:有时要帮助学生提炼主要问题,有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时要帮助学生归纳矫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点滴启发,会使学生拨开云雾,思维豁然开朗。教师的引导能有效地提高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并且,教师应在学生讨论时,积极地加入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当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为前提,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延伸、拓展,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等等,但是绝对不能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更有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例如:我校袁老师在教授《羚羊木雕》时,设计了“该不该把羚羊木雕要回来?”这一合作探究性学习内容。她预计到学生较为天真,思考问题不能全方位地考虑,可能会一致地认为羚羊木雕不该要回来,于是在布置完探究性学习任务后,讨论之前,引导学生从多方位进行问题的思考,不要意气用事,要从羚羊木雕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或者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这个问题。
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而不是统一的模式了。在学生进行激烈讨论的过程中,袁老师全身心地融人学生的讨论中,仿佛是学生中的一员,教师与学生已没有任何距离,互相交换意见,并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进行适当地指导,态度平易近人,更是提高了学生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最后在成果汇报时取得了满堂彩的效果,许多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奇特新颖,令许多在场的听课老师都赞不绝口。所以,在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放弃适时引导的权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及时进行指导,就有可能降低探究性学习的效果,甚至有些学生会“误入歧途”,同样使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为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它更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模式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代教学发展趋势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运用此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学得有成就感。以上是本人对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望能得到其他老师的批评指正,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孕育学生体验的土壤。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育意识:“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
2.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及时点拨,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交往上陷于孤立性,思维上滞于混乱性,人格上处于封闭性,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教师要倡导组员之间的互教、互启、互学;注重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通过学生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上的补充。
3.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书本。学会读书,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书上的表述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划出关键点,并做出批注。
四、理想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的欲望。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即使批评学生时,也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应按照“多表扬,少批评,不打击”的原则评价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当,应该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简单的外部动机向持久的内在动机转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想方设法地去教育、指导和培养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支持、鼓励与扶植学生,笔者相信,一定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很多人持有便宜无好货的观点,明明是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如果你免费赠送给他,他可能怀疑你这是伪劣假冒。
启示:
管理亦是如此,太容易到手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很多时候,一个头衔、一点奖励,哪怕官职再小、奖品再薄,也不要轻易授人,最好能够激励部属们通过公平竞争的手段去获得。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能否正确解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的强弱,而一个有着优秀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能更为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充分地创新,使得其能较轻松地解答较难题,所以数学教师最紧要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多的解题方法,而是从根本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师该从哪几点入手呢?
一、用丰富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
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总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若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参与数学教学。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才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跟随教师的讲解发散开来,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原本的兴趣点来吸引学生。比如说将动画人物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又比如说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些都需要教师改变原本灌注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得到大量的思考机会。特别是初中数学的灵活性较强,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有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乐于想,敢于想,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强调数学概念打造基础
初中生在数学思维的发展上正处于从经验型思维到理论型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必须要不断地固化自己的数学概念,从而能够顺利地摆脱经验主义的桎梏,打造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的基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必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调数学概念的逻辑性。比如说,在进行同类项及其合并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对同类项性质有清晰的了解,就要让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有正确的认知,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感知同类项的概念,然后给学生深刻揭示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正确分辨同类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同类项合并的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就对于同类项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逻辑关系。学生也因此不至于在解题时被经验型思维误导,在教学中强调概念对学生顺利从经验型思维转型到理论性思维至关重要。
三、用几何教学强化思维
几何在初中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其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较高的,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也就导致大部分初中生在几何方面畏惧思考,教师在几何教学时也就将教学重点向优秀生倾斜,殊不知几何内容是最适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时每一类学生都应该兼顾到,教师为此要用“广受众,点教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广即将几何教学简易化地教授给每个学生,点即将教学重点放在变化多,对学生思维有充分训练意义的图形教学上,从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图形思维方式。因为教师要兼顾到所有学生,所以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从简单易懂入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学或者类比教学导入课程,让学生的思维对象从抽象的几何图形化为熟悉的器物,这样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压力,而对于变化较多、较灵活的三角形知识,教师则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发现图形的能力,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维的转变。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教师要注意题目难易参半,并且在初期提倡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勾画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思考时有明确的目标,有逻辑性地做题,进而将这种思维能力推广到整个数学学习中。
四、拓展教学进行全面训练
学生有了思维能力的雏形并不够,只有后天不断训练才能成功培养出有很强思维能力的人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开放性习题以及新颖题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创新性以及逻辑性两方面强化自身思维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或者创造符合条件的题型,在解题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解题,可以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启发学生,但是切忌一步到位,给学生完整的思考流程。比如说,给学生讲这道题:如果将字母a,b,c,d,e按“aababcabc
dabcdeaababcabcdabcde...”这样的方式进行排列,那么第2004个字母应该是?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些关于排列顺序上的启示就够了,剩余的题目流程可以交给学生去发现。通过训练这些有别于学生常见题型的新颖题,学生可以弥补自己思维上的漏洞,从而达到全面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对一个初中生来说,他最需要的并不是能做完一道道题目,而是思考每一道题的解题方法,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目,他都有能力去发现题目的中心从而很快地组织好解题方法,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冬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0(Z6).
[2]张廷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Z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课堂环境,解放实验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的思维, 设计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环境, 解放学生的大脑、嘴、手,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通过精心设疑、巧设障碍、设计实验, 然后层层解析,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 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而且要发展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英国诗人斯宾塞也说过, 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些道理体现在学生思维过程方面, 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在于学习和运用获得知识的方法, 去尝试独立地发现和掌握知识。现就此我个人谈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只有实施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融洽, 双方配合得好,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实施愉快教学, 学生没有精神压力, 没有心理负担, 心境愉悦, 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 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激活神经系统, 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解放学生的大脑, 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 边观察边想, 边实验边想, 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 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解放学生的嘴, 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 那不能提的规定, 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想说就可以说, 想提问就可提, 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 即使说错了, 也只作正面指点, 不进行指责, 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解放学生的双手, 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 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 并要求他们玩出名堂来, 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 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1. 精心设疑, 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 大脑就会大大加紧活动, 甚至可能想出自己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 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 , 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 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我在教“空气与燃烧”时,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透明的气体, 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说, 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 而且燃烧得更剧烈。顿时, 课堂火热起来, 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 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过一番热烈讨论, 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里的氧气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 “锅里的油烧起来了, 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着火, 怎么办?”“酒精灯里的酒精起火了, 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火小面积起火, 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 各有各的办法, 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 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2. 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 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 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 动脑少, 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 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 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 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 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电路》一课属于电学部分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电路及电流。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进行电路的教学时教师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组装各种电路。然后告诉学生小灯泡、电池、开关、导线连接在一起, 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学生在教师手把手地教的过程中掌握了电路的知识。但试问学生:你真的了解电路的构成了吗?为什么如此连接各元件?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吗?恐怕不少学生黯然、敛容。在课本的教学中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 给学生一些有故障的电路, 让他们帮助找问题, 并修理好这些电路。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感觉置身其中, 并对这一情景进行渲染,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看似教师的语言过多, 但对于整节课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解决电路的故障中自然就会认识到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部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不也正是从实践中得到经验, 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发现不足以求创新的吗?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得出了结论。教师在学生检修完电路后提问“通过刚才的检修, 你认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学生因为有了大量的实践基础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只有小灯泡是好的, 电池有电, 导线连接完好小灯泡才会亮。检修电路并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认识电路及电流才是本课的归宿, 但利用检修电路这一情景让学生从比较消极地接受知识, 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 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探索不是简单的模仿, 探索必须要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向其未知领域前进。所以, 探索也需要创造。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本身而言无所谓什么创造, 但学生认知这一知识时并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 而是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体现。这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 让他们自己学习, 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就是倡导学生的主体素质, 在发挥学生个体潜在中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电路》一课中为适当地给学生提示, 我把提示设计成一个个的妙计, 要求学生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求助, 教师多方烘托,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令学生兴奋、激动。心理学认为:这种兴奋与激动总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 表现出注意的趋向, 导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牵引出了极大的学习动力, 从而获得取得成就的满足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认识过程, 也就是寻找学生思维的轨迹。学生之间比的不单是结论的正确是否, 而是思维的合理性、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 不能以得到标准的答案为满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得到的效果会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3. 让学生有参与设计实验和提出实验新方法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施展的机会, 在上实验课时, 除了让学生做课本要求做的实验外, 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
例如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让学生按课本提出的方法给玻璃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 在玻璃管里滴几滴红墨水。用双手捂住玻璃瓶, 瓶里空气变热后, 红墨水向外移动。放开双手后, 瓶里的空气变冷, 红墨水往回流。从而验证了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个学生举起小手说他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表演。他拿起实验中的玻璃瓶, 把瓶子上的玻璃管倒插入水槽中, 再用双手捂住玻璃瓶, 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他小结:“这说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接着他把玻璃瓶用冷水浇了以后, 又倒插入水中, 发现水向上流, 流到了玻璃管子中, 又小结说, “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水就向上流到了玻璃管中。”这时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鼓励掌声。在这种气氛下, 同学们纷纷动脑思考, 并各抒己见。有的说:在玻璃瓶的口上套上一只气球, 再把它放入热水中, 会发现气球鼓起来;如果再把气球放入冷水中, 会发现气球又瘪下去了。这也能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有时学生提出的办法并不能说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也是他们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的, 具有一定创造性, 我们应正确地加以对待。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特点,阅读步骤,解题技巧
任务型阅读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与表格所示信息的捕捉与处理, 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由文章与表格两部分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 一般篇幅较长。表格则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框架与条理, 一般有三种形式, 即:组织结构式, 网络式与射线式。
根据任务型阅读命题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阅读按其内容分为四种类型。下面就谈谈任务型阅读的特点、类型及其解题步骤。
一、命题特点
1. 捕捉信息题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 学生通过阅读, 快速查找相关信息细节, 基本上能从短文中直接找到相关内容, 直接填空。
2. 组织信息题
这类题属于活用题, 旨在考查学生知识重组的能力。考生在捕捉到相关信息后, 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按题目要求, 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通过替换单词, 如用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词, 改变表达方式, 改写原句运用逆向思维的能力等方法得到答案。
3. 归纳信息题
这类题属于综合概括题,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概括文章主题, 能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思路。同时学生应具有推断、归纳、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 也就是在语篇结构解读的前提下填空。
二、任务型阅读的类型
任务型阅读是新型的阅读理解, 它形式灵活多样, 阅读材料的选取包含各个方面, (如故事、科普、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天文、地理等文章。) 但总的来说, 它由两部分组成:短文和阅读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1. 主题细节型
这类文章提出一个中心话题, 然后分别阐述各个细节或不同的论据, 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形象地对文章结构和层次的鲜明体现。
2. 事件描述型
这类文章不太多, 旨在考查学生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件的起因及发展的顺序或程序。
3. 因果描述型
这类文章也称为论点论据型, 考查学生对论说文的理解能力, 弄清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4. 比较异同型
此类文章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及分析对比能力。
三、解题步骤
1. 略读
快速浏览全文, 尤其首句和首段, 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 理清文章基本结构。同时在阅读中, 尽可能多捕获信息材料。
2. 扫读
扫读图表, 分析表格结构, 理清其显示的层次关系, 准确定位其考查要求。如捕捉信息题可以直接去文中查找, 其他问题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等。
3. 精读
这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仔细斟酌用词, 认真分析, 仔细推敲, 确保填入最恰当形式。
4. 复查
学生再次通观全篇文章, 复读并检查所填单词的正确性。
四、解题策略
1. 剖析篇章结构
很多学生刚开始做任务型阅读题时, 不知道如何下手, 显得很茫然, 他们按照以往的经验, 先阅读文章再看图表, 在对图表不熟悉的情况下反复在文章和图表中寻找或比对, 这往往会导致理解得不全面。学生应先学会认识图表, 读懂图表, 再利用图表来整体感知文章, 了解文章的编排设计;学生应懂得图表与文章或文字材料的表达意图是相同的, 但图表的表现形式更加简洁, 清晰明了。
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要有意识地用图表把文章的结构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平时的应用文阅读中留意大标题和小标题, 着重分析小标题是如何为大标题服务的;同时, 尝试给文章添加大标题和小标题, 有效地训练自己整体把握篇章结构的能力, 学会站在一个高层面看问题, 进而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在与教材同步辅导的练习册上找到由教材阅读材料改编的任务型阅读图表。
除此之外, 学生还应分辨和熟悉不同文章体裁结构, 当再次遇到体裁相同的文章时, 会用类似的角度去阅读, 避免盲目性。
2. 词义表达训练
有时, 图表中的句子结构与原文中的句子结构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结构的变化用不同的词形或者另外一个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来进行表达。很多学生在填词的过程中, 往往照搬文章中词进行填写, 结果错误率很高。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取词义匹配, 句子改写和转换等训练形式来提高学生词义的表达能力。
(1) 词义匹配。词义匹配练习在教材中每个部分后都有词义匹配练习, 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
(2) 句子改写和转换。改写与转换可以是词性的转换, 句型的转换,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等。
词性的转换主要体现在如名词与形容词、名词与动词、同义词之间的变化等。在学习中, 也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结构, 训练学生对相同意思的不同方式的表达。
《国际人才交流》:在得知地震的消息后,您为什么做出亲赴灾区的决定,而不选择像大多数人那样捐款?
托帕兹:当从广播中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时,我正在手术室和来自中国的3位外科医生一起做手术。实际上,最初消息并不很确切,当我们知道地震的强度和灾区的人口密度后,事情变得清晰起来,这场灾难性的大地震肯定会有很大的伤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战争造成的严重创伤在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这种创伤和地震造成的创伤非常相似——多为复合伤、污染性创面、受伤人群多等特点。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最有效的救助就是亲自去灾区。
我很幸运之前和四川省有过交往。我曾在成都、攀枝花参加过学术会议,也见过当地的医生,而且和四川省外专局也有过交流。所以通过我的助手,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申耀宏,我们和四川省外国专家局的王建红先生取得了联系,他们很快给我们发出了邀请函,于是我就来到了四川地震灾区。
《国际人才交流》:地震后您在灾区的经历,什么最令您印象深刻?
托帕兹:我来提供医疗援助,但却因此了解了这里的人。逆境彰显了人们的品性,令我了解他们的性格、处事的方法。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秩序与平静。那仅仅是震后几天,可一切都秩序井然。军队在提供一切帮助,这是中国独有的,我感触很深。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所有的人都处在恐慌之中,尽力为自己的生存争取到所有的东西。但军队在提供食物,搭建帐篷,提供医疗设备和服务,他们为灾民带来了安全感。
我当时和一个来自部队的医疗小组一起工作,他们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我认为其他国家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提供如此高效率的救助,对这样严重的灾难处理得如此秩序井然。地震几个月前,美国也遇到了重大灾害并转移了大批居民,四川的救助比美国要组织得好,我们应该对中国政府、中国军队给予称赞。
《国际人才交流》:在四川您如何与当地居民、中国医生交流,有语言障碍吗?
托帕兹:我带着我的助手也是我的翻译申耀宏一起来到灾区。但是我发现在手术室里,交流其实并不难反而很简单。事实上,我们在手术室里很少交谈,因为都是同行,他们能够很快领会我的需要,如刀、纱布。简单说来,我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做着相同的工作,所以手术中和医生交流很簡单。
《国际人才交流》:负压创伤治疗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降低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中国很严重,比如:普通人能轻易地在药店买到抗生素,甚至不需要医生的处方。
托帕兹:不仅仅中国是这样,这个问题在以色列也存在。我常常在查访的时候强调:“停止使用抗生素、停止使用抗生素、停止使用抗生素”,因为我之前的主治医生已经开了这样的处方。我们必须考虑抗生素的缺点,一旦我们使用了过量的抗生素,病毒就会对抗生素产生很强的耐药性,你就不得不给患者更多的更强的抗生素,最终我们失去了抗生素的有效性,我们也就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控制患者的感染。如果我们科学使用抗生素,不仅对患者带来益处,而且可以为政府、医院、病人节省很大的治疗开支。
《国际人才交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任笑异说,您在中国所做的所有手术都是免费的,并且坚持把负压创伤治疗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医生,您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
托帕兹:我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先进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我非常佩服四川德阳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的李忠永医生,他能力非常强。地震后我们在一起工作,我讲授了负压创伤治疗技术的应用的讲座,并且作了手术示范,治疗了一些患者。我离开后,他继续采用负压创伤技术治疗其他的患者,并且做得非常好。两个多月后,我应邀再次去灾区时,他已经完成了100多个病例,他告诉我一位学舞蹈的女孩子因此而免去了截肢手术。他还完成、发表了一篇论文,并在一个学术交流会上讲授了这项技术,很多医生都产生了兴趣。我一直认为对于某个领域的专家来说,重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只能给少数的病人做手术,但我可以把我多年关于整形外科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很多的外科医生。他们再令这种方法传播开来,让更多患者受益。
今年4月份和5月份,我将应邀在成都和天津的学术交流会上作负压创伤治疗技术的培训,这些医生可以把这种疗法带给广大患者。
《国际人才交流》:听说在四川一次学术会议上,您曾被盛情邀请连续做了3场报告,负压创伤治疗技术、面部整形手术和乳房重建。您想和中国医生分享什么呢?
托帕兹:西方医学曾经犯了很多错误,我想中国医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在世界各地都一样,整形手术总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手术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有些整形手术并不符合逻辑,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当女性希望在身体里注射或放置某种化学物质达到美观时,我们应该让她们了解这个物质的危险性和手术的并发症。许多手术都是因为我们考虑不全面而失败的。几年前,我曾经写信建议中国卫生部禁止奥美定注射隆胸的使用,但不幸的是仍有很多中国女性因注射奥美定而遭受痛苦。一次整形手术的失败就是一场灾难,一个脸上有疤或鼻子变形的女性,这对于她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我现在担任国际医学整形美容设备安全委员会总秘书长,这一机构致力于医学整容手术技术、疗法的安全性,维护患者的利益。中国的美容整形业刚刚起步,我希望在中国讲授一些西方的错误。我想告诉中国医生要谨慎,应该小心什么。我认为整形医生应该懂些化学知识,因为你必须知道人体组织与人造材料结合产生的后果,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化学博士的长处。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从以色列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滴灌。您怎样看待MATAT和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这种合作形式?
托帕兹:技术来自需求。以色列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滴灌就来自于水的短缺,我们必须更加高效率地灌溉才能节约用水。
MATAT和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为两国的合作打开了一扇门,这种合作非常重要。我就是一个例子,太原市政府向我咨询滴灌技术,我就为中方和以方专家建立了联系。我为太原市的一些企业引荐了几位污水处理、滴灌和其他领域的以色列专家;此外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也派遣了3名外科医生来我的医院学习。
我认为未来两国的合作将加深。更多的以色列人会来中国,更多的中国人会去以色列,我们的关系会更加紧密。目前,我正期待四川灾区能派更多的中国医生来我的医院参加技术培训。
《国际人才交流》:您很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哪方面呢?
托帕兹:古典的。我们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中以两国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家庭结构。在以色列,我们的父母、孩子之间都联系紧密,中国文化对此也非常认同,但在欧洲和美国不全是这样的。
我很早就想来中国,当时两国还没有建交。我的一个朋友通过MATAT来到了中国工作,通过他的介绍我也加入了MATAT。我的第一次任务是被派到了中国山西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虽然至今我来中国40多次了,但我的汉语很差,我的儿子比我说的好得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07-01
战争不如和平的作文07-2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0-19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07-25
不如相忘的散文05-24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10-25
远亲不如近邻的议论文07-19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实施方案07-15
感动不如行动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