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育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年教育(精选8篇)

青年教育 篇1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实质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能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吸收的问题。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方化,清理古代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尽管各个社会这两种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质各异,然而社会的发展总是反映这两种文明的发展上。因此讲述中国古代史,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明传统,对当代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勇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为数众多的价值连成的文化典籍,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宝库,历史的丰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熠熠闪光。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更替着治乱兴衰,出现镇定分裂统一,那些维系着民族存续、支撑着民族大厦的栋梁人材,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灵魂。他们的言行、精思美法,堪为后世楷模,是应该继存和发扬的。然而就是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并非都是精华。我们在古代遗产进行改造制作的功夫,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为发展民族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一概否定,也不能采取国粹主义,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那么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哪些可以成为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 爱国主义的传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振兴而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之士。张骞两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他们在御外侮、保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宣扬民族法威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他们的言行铸造了爱国主义的丰碑。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从而产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忠诚,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对祖国应负的责任感。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凝聚力,这种活力将转化成当代青年献身四化的力量源泉。

二. 以天下为已任,为民兴利除敝,造神速于民的高尚行为

古代没有也不可能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人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悟出要治天下必须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道理,故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孟子有民贵君轻论,李世民有载舟覆舟说。还有历代民兴利除弊,造福于人类的高尚之士,史不绝出。如西门豹治邺,“投巫、修渠,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李冰凿都江堰,佐川西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白居易疏西湖等,他们以其治绩牵动着人民的心,他们作了有益于人民的事,所以世代传颂,有口皆碑。

根据这些史实,我向学生指出,人类的活动总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类要生存,社会提供了许多条件,每一个人都应当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是共产主义者,是以“为人民服务“唯一宗旨的,理应比古人做得更多更好,思想境界应该更高,这样才无愧于古人。

三. 顾大局、识大体,以团结合作为重的度量。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史中,存在着许多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同心团结而卒成大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自古传为佳话,流传到今,引为古训。如郭子仪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挟嫌报复李光弼,而同心讨贼,克敌致胜。我引述这些史实时,向学生指出,这些人物都是统治

阶级,他们的忧国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操守也有着封建的色彩。然而他们的度量不失为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这种美术与尚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玩弄权术、挟嫌报复的陋习,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今鉴古,我认为这宗历史遗产应该在建设“四化”的今天,注入新的内容,赋于新的意义,让它放射出新的光华。

四.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唐太宗以隋之为鉴,认识到“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在治国创业中坚持节俭,力戒奢靡,这与他的政绩贞观亡治不无关系。王安石身为国相而自奉清廉,不收受下属馈赠,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而昭章史册。相反的如昏庸腐朽、骄奢淫逸而国破身私亡的暴君污吏也非罕见,石崇斗富,结果招致杀身之祸。这正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所揭示的一条警世真理。这句警言可以成为历史的借鉴,教育)学生要把艰苦奋斗、勤劳节俭作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修养。把它贯穿于修身创业,祖国建设的一切领域中。我国古代史上还有许多由于刻苦努力勤奋不已而在学术文化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如孔子作《春秋》、删《诗》《书》,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司马迁著作《史记》成一家之言,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李时珍完成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成为杰出的医药学家。其人其事,都可以帮助明是非,别善恶,树雄心,立壮志。这对学生高尚道德和优美情操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

至于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了下列几种:

一、对比法,一是中外对比:如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时,指出中国在二三千年就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创造了古代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讲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科技成就时,指出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科技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祖冲亡的圆周率的成就比欧州早一千一百多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分历的确立要早三百年,凌晨郑和航海史,指出就其规模大、时间早、活动范围广等方面都是当时西方生尘莫及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经济文化虽然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振作精神,奋起直追,完全可以毫无逊色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古邻今对比。如讲到封建社会农民对国家的负担有田租、摇役、兵役等项,即使是“盛世治世”也不能幸免,如隋着民主改革的胜利,封建土地制度的消灭,租赋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在当前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是由于共产党的领导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三是正反对比。我国古代史上有爱国爱民、********的英雄,也有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败类;有戎马倥偬、艰苦创立的开国之主,也有养尊处优、昏庸荒淫的亡国之君;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志士,也有乐不思蜀、苟安夕旦的腐败之徒;有为民请命、救民水火的大夫、也有草管人命、鱼肉百姓的累君酷吏。前者流方百世,后手电遗臭万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憎分明的道德感情。必须指出,在正反对比的教学中,主要是由正面形象来感染学生,但不能轻视反面形象的作用。反面材料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人类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的径验中吸取教益而前进的。五. 课外配合法。由于历史教材内容多、课外少,课堂教学

不可能对有关精神文明的内容补充过多,引伸太远,辅助的办法是课外配合。具体作法是: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定期活动,有计划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历史小丛书、参考书中的有关章节给学生阅读;或组织历史故事会,让学生看了书后讲历史故事;或在黑板报上开辟“历史之窗”,定期登载有关古代精神文明的内容。这些活动对开阔学生垢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课内外应以课办为主、课外为辅,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而不能本未倒置、主辅易位。

青年教育 篇2

由于当今中国的国情,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高校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多元化的发展, 主导文化与各种非主流文化并存, 对高校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些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危机。而且现在我国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而严重忽视了德育的教育, 以至于现在好多大学生都为“功利论”, 所以大学的思想政治老师要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 人生观的教育, 可以辅助一些针对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道德难题讨论法等多种授课方式,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尽量给学生创造充当教学活动“主角”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或是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人们, 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地体会到那些英雄人物是怎么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二、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法, 不要只盯着高高在上的理论, 只关注理论体系的灌输, 而要回归生活, 将生活中那些能够引发人的感动和思索的事迹作为教育内容, 让受教育者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启发, 然后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搞好课堂教育, 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正是因为现在的老师只注重向学生灌输, 而没有真正的真正的讲受教育者的个人意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 以至于造成了大学生的知与行严重脱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授大学生课本上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观念, 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

三、培养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家长往往过分溺爱孩子, 一些家长小到系鞋带、洗衣服, 大到找工作、成家都一一为孩子代劳, 这致使大学生依赖性强, 独立性差, 意志力弱, 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虽然大学生一方面非常肯定艰苦奋斗精神的作用, 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却很少有人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是知与行相脱节的表现,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在实践中去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学校应该多多开展参与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参加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社会兼职的机会, 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和实干的精神。同时也多多教育学生看看成功人的传记, 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的认识到一个成功人的背后是要付出艰辛努力地。

四、结合青年人的特点, 加强对学生的隐性的教育

许多人认为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仅仅就是在私下和学生沟通沟通, 或是开几次会议也许就做了思想工作了。其实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 当代人对平等、自由的追求较为强烈, 因此一方面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 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双方的互动, 实现自主人格的形成, 切实体现“主体性”。在青春期, 大学生逐渐学会了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老师传授的价值观不容易在内真正的予以肯定, 所以另一方面老师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多多加入人文关怀, 真正的解决学生真正的需求, 让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力量, 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同样说明了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 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人性化环境, 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对学生的榜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养, 一个老师的德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老师的综合素养比较高那样会给学生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 而且老师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高素质的负责人的老师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 学生可以潜在的观察、学习、模仿, 老师的行为形成优良品德、高尚情操等自身人格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下先进模范是怎么样在他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也可以在我们学校中宣传有学生的好人好事, 展现他们的良好品质, 这样更能够净化心灵, 感染学生。

摘要:毛泽东认为, 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在他看来, 青年在某种程度上可起到革命中的先锋队的作用。毛泽东一贯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并在长期指导青年工作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青年工作的科学方法、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整体青年工作观。对我们今天开展的青年工作仍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年,青年教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背景:人民出版社, 1971.

[2]张立驰.毛泽东的青年工作观[I].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8, 25 (4) :40-43.

[3]孙涛.毛泽东论青年政治工作[I].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30-31.

[4]李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感动中国》[D].河南:河南大学, 2011.

我们为什么教育青年 篇3

1967年,韩国大宇集团创立人金宇中,用1万美元开始创建他的商业帝国,那年他30岁。70年代,金宇中终于扣开了纽约成衣商的大门。大宇国内事业的一个巨大转折来自韩国前任总统朴正熙,这个统治韩国16年的总统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商机。朴正熙,曾经是金宇中父亲的学生。他在1976年把一个连续亏损37年的国有重工业企业交给了大宇。而金宇中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年内就使企业扭亏为盈。在政府的许可下,金宇中兼并了一些境况不佳的企业。从90年代起以“世界经营”的主题积极进出当时刚刚开始开放的新兴市场,被联合国评为发展中国家企业中最大的多国企业。政府对出口企业的特惠贷款帮助大宇成为了韩国第三大财阀(在三星和现代之后)。然而由于经营不利、资不抵债,大宇汽车公司未能在最后期限内偿付对两家债权银行欠下的债务,因劳工联盟拒绝其裁员的重组计划,在2000年11月8日,韩国大宇汽车公司终于正式宣布破产,引起全球经济界一片哗然。《财富》杂志分析:隐藏在大宇集团破产案背后的其实是政治阴谋和政府官员参与管理的错误。

韩国大企业财团的政治情结有其历史的原因。早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就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韩国大企业的成长是在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下形成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政府确实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功不可没。然而,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大企业也衍生了不少弊端。

在政府和大企业的合作关系中,政府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具有足够的能力引导企业活动。一方面,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银行信贷和外国贷款的分配。在韩国,这一点较之其他国家更为明显。韩国各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都是由政府控制的,政府通过任命银行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权力控制银行的决策,同时,企业要接受外国贷款都必须事先得到政府的批准或得到政府担保。因此,政府掌握了强有力的杠杆影响和引导企业行为。另一方面,政府还运用直接或准直接的命令引导企业活动。这是通过政府领导人与企业领导人的密切关系来实现的。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韩国大企业的命运不仅仅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政府决定的。

挽回过去辉煌,不如直面未来

这样的历史使金宇中和大宇前职员怀着较大的遗憾,大宇集团虽然已解体,但其子公司仍在贸易、建设、汽车、造船等事业继续拥有优秀的经营成果。大宇想通过海外市场的开拓来完成在韩国未能继续发展的市场。但是这样的努力比过去减少了很多,令金宇中非常担心。他坚信经济和事业都必须通过长久的努力才能发展,获得成果并更上一层楼。

怀着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企业发展的热忱,金宇中曾经帮助建立了现代的韩国经济,他工作勤勉、富有激情和梦想,使得他一度成为韩国人民顶礼膜拜的偶像。现在的他把自己的梦想实验地放到了越南。

金宇中目前正在越南进行一项将韩国青年教育养成未来企业家的工程。这个名为 Global Young Business Manager(简称GYBM)的工程每年选拔约40名韩国青年,将他们放在发展潜力大且速度快的新兴市场,在当地培养具有专门性的实务能力、基本素质和精神力。由前任大宇人组织的社团法人大宇世界经营研究会担任实务,金宇中亲自到越南鼓励青年,提高教育效果。第一期教育生在去年结业,现在再进行第二期教育生的教育。

金宇中从2010年起准备了这个工程。当时大宇集团出身的前职员们为了恢复大宇的名誉而组织了《大宇世界经营研究会》启动活动而访问金宇中时,金宇中说,与其以过去的事恢复大宇的名誉,不如像当时的大宇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有益的活动来获得正当的评价和肯定比较好一些。既然大宇有丰富的海外活动经验,且参加研究会的前任大宇人还具备着这样的能力,金宇中提议可以用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年轻人进出海外市场。以此为契机,经过准备工作,去年得以选拔了第一期教育生。今年初全体结业生都成功地在当地公司以良好条件就业。因此,虽然大宇集团已在14年前划归国有,韩国的几家大型报社都大量采访和报道了金宇中和他领导的GYBM教育工程。

倾情投入,培育青年企业家

金宇中说就像大宇集团培养出了海外市场的专门人才一样,将来也需要养成具有能够在当地生存的坚强精神力和专门性的人力资源才能持续海外开拓,GYBM就是要积蓄这样的青年资源。现在的越南已有很多外国企业进出,当地的企业也在飞快地成长。这些企业若要以越南为中心在全世界竞争的话,必定需要优秀的人才。因此,GYBM的结业生一定能在当地的外国公司或国内公司积累经验,为公司贡献;或在适当的时机成立自己的公司。只有不断的挑战和辈出的人才,才能对各公司及越南本国经济有益。从当地最需要专业人力的角度出发,金宇中开始了培养青年企业家的教育工程。

金宇中对此工程的态度和投入可谓非比寻常。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教育工程,但他们都徒有虚张声势却没有实际努力所以没能成功。因此,金宇中常常亲自与教育生会面,与他们对话、给予指教并支援。

为了在当地顺利交流,语言能力对教育生来说是最重要的素质,所以课程中的英语和越南语的比重很大且水平也很高,一开始教育生都会觉得很困难,跟不上,但是过一段时间就自然明白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教育而开始自觉自律地努力。金宇中经常向教育生强调,要自问最初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精力和信心、向怎样的目标开始前进是最重要的。其中他最强调的一点是信心,并且要求教育生们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如果放不下在韩国所持有的以韩国为基准的观点,那没有人能够适应当地,看到机会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尽管每天的课程要从凌晨5点半起直到晚上10点,但每个教育生都以坚强的意志积极跟随课程。

这样的努力和热情使去年的第一届结业生,通过实习工作得到各公司能力确认,刚一结业就都成功就业。他们所获得的薪水也远远高出了当初预料的水准。这证明金宇中的教育能够使教育生克服之前的被动的态度而开始主动地面对挑战,可以说GYBM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

塑造梦想,继续未竟事业

金宇中不认为教育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能够成为专家,以毅力、信心和长远的眼光完成课程且在当地企业就业只不过是第一步。他强调教育生就业之后必须继续积累经验并完善自己,使自己继续发展下去。因此,金宇中在教育生结业、就业后也持续关注着他们。金宇中每月与今年就业的第一届结业生会面两次,有时还会与雇用他们的董事长见面,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金宇中认为教育就要彻彻底底才能成长,如果只顾着卖弄成功是不会有成果的。

像这样积累五年以上经验后,结业生一定能在各自的公司成为栋梁,快速晋级,在要职积累新的经验,拥有独立创办企业的能力。金宇中说,他本人创立大宇集团时30岁,但现在科技和医疗技术非常发达,所以现在的青年不用着急,在35岁、40岁开始也为时不晚,要花时间充分准备,绝不能匆匆忙忙开始创业而使自己陷入困境。他预料10-15年后,GYBM培养的人才中约一半左右会在各自的公司成长为CEO或高级干部,另外一半会独立运营属于自己的企业。

运营这样的教育工程使金宇中有了新的梦想。他最后的人生目标就是在10-15年以后拜访这些青年创立或经营的公司亲眼目睹他们发展的过程。看到他们的成功就是金宇中最幸福的事情了。金宇中一直强调,追求成就胜过拥有名气。因此,他不畏险境遍历海外寻找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现在的他和青年们一天一天塑造着梦想,希望他的继承人能够继续他未能完成的挑战。

青年节教育活动心得 篇4

1、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社区团总支积极响应上级团委号召,组织社区青年团员参加培训班,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体会党的报告,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团员骨干的能力。通过这一学教活动,加强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抓住有利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举办“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追悼革命先烈”仪式,号召社区青年团员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构筑起青年一代强大的精神支柱,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加强健康文化导向,丰富社区团员的文化生活,为倡导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二、加强团建工作,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创建全国示范社区的目标要求,加强团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2、积极与社区共建单位的团组织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共建,不断整和社区内各类团建资源,组织建立“非公团组织”工作的完成,不仅大大促进了我们辖区的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增进了共青团员的之间的友谊。为开展社区服务争取了更多的人力保障和物力支持。

三、组织社区青少年活动,丰富社区团员文化

1、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积极组织大量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了社区广大青少年的课余活动。

2月4日,号召青少年在寒假期间要进行身体锻炼,做到“冬季运动五个一”。进行“寄一张贺卡,表一份心情”电子贺卡制作评选活动。

3月9日,百余名由__中学学生组成的青少志愿者队伍走进了___社区,来到社区低保户家中,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擦玻璃,对社区内道路、小花园内的白色垃圾进行了清理,这次进社区活动,拉开了学校与社区共建家园的序幕也给学生志愿者与社区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志愿者进入社区、融入社会,为他们发挥作用、服务社区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宽松的舞台。

8月13日,举办一堂“暑期低碳环保大课堂”讲座,结合低碳节能环保向社区青少年提出了“低碳环保从我做起”的号召。这次活动还向孩子们发放了《低碳环保从我做起》倡议书,“中華励誌网“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发展绿色生活和低碳生活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为__募捐活动正式启动,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也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踊跃捐款,向灾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

8月17日,举办一场以法制禁毒、安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活动,青少年认识了吸毒的危害性;由司法所聘请的律师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孩子家长关心的法律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活动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向青少年做了禁毒、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为社区的无毒工作,长治久安做出我们的努力。

2、突显青少年活力,打造便民服务社区

为了进一步提供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更好的推进社区和谐社区构建。我们的主要特色和目标锁定在打造一个便民服务社区上,由于社会日趋进入老龄化,社区老年人问题越发增多凸显。为此,我们为了解决老年人的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我们联合社区共建单位创美美容美发与专业修脚店,先后上门为20余名行动不便,身患绝症等老年人开展了这一便民服务。弘扬和发扬了我们___社区的这一特色服务。

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篇5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她,她把理想和睿智,勤恳和汗水都融进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教导主任的岗位上,她本着以“深化教研和科研为动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狠抓教育管理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高。20,四(2)班荣获市规范字书写竞赛二等奖,四(1)班获区三等奖。20,三个班级参赛三个班级均获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年6月份我校以区第四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教学四项达标,9月份我校又通过了市四项教学规范的复查,并得到了领导、专家的好评,并且周耀老师被评为区教学规范达标先进个人。在教师教学竞赛中,1人荣获龙湾区第二届“教坛中坚”称号,1人被评为龙湾区“课改之星”,2人老师荣获龙湾区“学科教学骨干教师”称号,,2人荣获龙湾区首届“教学新苗”称号;在年区优质课评比中,1人荣获区一等奖,2人荣获区二等奖。她曾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镇级优秀教师、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领雁德育班“优秀学员”。同时,学校连续被评为“雏鹰红旗大队”、“市级绿色学校”、“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学校等。她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在区级获奖。她还是省课题《农村小学开展学生科学观察记录实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

意 见所在学校(单位)年 月 日

[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青年党员思想教育调研报告 篇6

从大环境来说,尽管我们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内还存在一定的社会不公现象。在党内还存在着一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化堕落的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加之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党员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弱化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青年党员应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

一、回顾历史,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信心。青年党员要不断回顾和学习历史,不仅要读世界近代史,更要读懂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改革开放 多年来的历史。从中国人民血与泪的屈辱、血与火的抗争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了解我们建国 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深刻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刻苦钻研,切实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需要每一位青年党员学好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真正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使之切实转化为辨别是非的锐利武器,推动工作的精神动力,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不断促进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

三、坚定信仰,把个人理想寓于远大的理想和共同理想之中。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要求每一位青年党员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又要毫不动摇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处理好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行动中把他们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把个人职业规划同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为之孜孜以求,奋斗不息。

四、牢记宗旨,高度认同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青年党员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的侵蚀和干扰,坚决维护党的政治领导的地位。

五、提高本领,把坚定的政治信念化为履职尽责的行动。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不是一句口号,每一位青年党员都要把它自觉转化为履行职责的实际行动和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本领,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彰显青年人的价值,发挥青年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把坚定的政治信念转化为打好“十二五”开局攻坚战的能力。青年党员应该自觉学习各种先进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培养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出奇制胜的法宝,全面提升自身的攻坚克难和为理想奋斗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把坚定的政治信心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目前我国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青年党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本领,履行好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青年教育 篇7

关键词:《新青年》期刊,《敬告青年》,民主与科学,时代意蕴,教育实践与研究

今年,是著名的 《新青年》 杂志创刊整整100周年。以教育的视野看《新青年》杂志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作为综合性的文化期刊,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几千年来强大的日益走向僵化的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发起新文化运动, 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即“赛先生”,Science)、民主(即“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这些伟大的业绩,是《新青年》永远彪炳史册的时代亮色。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新青年》 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以《新青年》为核心的一批时代报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在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劲影响下,《新青年》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号角,进而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强大阵地。这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一、《敬告青年》文意

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亦即《新青年》的发刊词。这是一篇带有纲领性的政论,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和强烈愿望。

《敬告青年》作者站在“东西民族涉想不同、 现象趋异”的宏观角度立论,满怀激情地讴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作者继而以科学进化的观点,阐发道:“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作者“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随即,作者调转笔锋,以清醒冷峻的笔锋, 揭示和归纳了在当时现实社会风气中,尤其是在当时的青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 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寖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寖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针对于此,作者以 “利刃断铁,快刀理麻”的气概,大声疾呼于“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以“六义”为要,“明其是非,以供决择”,以达到“社会庶几其有清宁之日”的目的。

所谓“六义”,即六项标准,是即今看来,仍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的六项原则之要求。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人,“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 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所谓“解放云者, 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据此而观之,作者认为我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之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因而作者大声疾呼道:“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万邦并立,动辄相关,……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欧洲社会制度,凡政治、教育、文学技术,“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而我国“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 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想象者何?既超脱客观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空构想,有假定而无实证……”。

这些意见,若拂去岁月的尘埃,廓清历史的局限,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时代的鲜活意蕴。

二、《新青年》《敬告青年》的背景、影响和教育意义

《敬告青年》载于全部《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卷首。学界共识:《新青年》的创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标志。那么,《敬告青年》就是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的第一声嘹亮的号角。这一声号角带来了宣传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思想革命风暴。

《敬告青年》发表的1915年,中国正是深深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风雨如磐,内忧外患,民生凋敝,政治腐朽,专制昏聩,万马齐喑。

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递交 “ 二十一条”。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诸种手段,历时几个月交涉,极尽豪强或者卑劣之能事,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5月9日,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了空前的巨大的威胁。同时,以1915年8月14日“筹安会”的成立为标志,袁世凯恢复帝制的行为日益肆无忌惮,其叫嚣日益甚嚣尘上,直至12月12日,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与这些反动逆流相对的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和广大民众的抵制和反抗:2月11日,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抗议日政府提出的 “二十一条”。 2月20日,留日学生代表回国, 参加国内的抵制活动。3月24日,上海4万人在张园召开反对“二十一条”大会,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4月1日上海掀起震动全国的储金救国运动。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同一天, 全国各城市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5月24日,上海国民对日同志会等团体在城内九亩地新舞台召开国民大会,“征集众意电请中央停止签字”,到会者七八千人。袁世凯的干将郑汝成派军警到现场镇压。大会代表至制造局表达众意,要求电达 “政府毁约力争”,又被拘押营仓。次日,仍在九亩地召开大会,郑汝成再派军警前往“弹压禁阻”。9月3日,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袁世凯要恢复的帝制大加嘲讽。9月30日,孙中山派属下分赴菲律宾、南洋等地筹饷以加快讨袁。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并建立护国军。也是在12月,孙中山发表了《讨袁宣言》。……而以 《敬告青年》为卷首的《青年杂志》(《新青年》), 无疑是那个年度里极具时代亮色的辉煌产儿。

《新青年》对于教育事业的作用和影响,首先表现在新思想新理念的传播和阐发上。《敬告青年》所述“六义”,自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再有, 1916年1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1卷5号发表《一九一六年》一文,号召国人从头忏悔, 改过自新,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同时批驳了纲常名教,号召青年为三个目标而奋斗: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从事国民运动,匆囿于党派运动。10月1日,陈独秀针对康有为一意要把孔教订为国教的论调,在《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文章尖锐地揭出孔教和帝制的关系,说“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这些孔教思想,正为历代帝王所利用。定孔教为国教,不但违反思想自由之原则,而且违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则。他认为民主国之祀孔,正如主张专制国祀华盛顿、卢梭一样的荒诞不经。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等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青春》、《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等等论著和作品,其在思想、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新青年》对于教育事业的作用和影响,还表现在其于或一具体方面进行富有科学理性的分析和阐发。如,1917年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 《体育之研究》。文章首先对体育的涵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他进一步指出: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毛泽东强调,“密如牛毛”的繁重课程,对学生只能起到“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的严重危害作用。他归纳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毛泽东的这个观点可谓一以贯之。至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6~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重要讲话,其中,提出把 “三好”作为青年团工作的方向,要求青年们做到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中,“身体好” 居于首位,其内在精神就是与《体育之研究》所阐发的思想观点直接相通的。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青年》等期刊大量介绍西方教育思想,进而形成各种教育思潮百家争鸣局面的同时,进步学者和革命青年注重实践,走入民间也蔚然成风。如“平民教育”: 邓中夏在北京大学创办“平民教育演讲团”,毛泽东在湖南创办平民夜校,晏阳初、陶行知等从事著名的着重社会改良的平民教育运动等等; 提倡做工和求学相结合“工读主义”: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进行的教育实践, 李大钊、王光祈等主张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道路的“北京工读互助团”,还有天津的“工读印刷社”、上海的“沪滨工读互助团”、武汉的“利群书社”等等开展的形形色色的工读主义教育实践; 由晚清洋务运动衍化、结合西方实利和实用主义发展出来的“职业教育思潮”:以黄炎培为首于1917年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进而次年在上海设立中华职业学校,倡导培养学生生产技能、注意学用联系、解决部分青年失学失业问题等等,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还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勤工俭学运动,等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动主义”“自律辅导主义”等教育思想在五四风云的推动下,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引起了显著的变化。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1919年秋,北京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妇女权利在五四运动的强大影响下逐渐得到落实。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戊学制),小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两年,大学四至六年。此案即以美国的教育制度为蓝本,教育日益走向近代化。

总之,以《新青年》创刊为标志开启的新文化运动,经过伟大的“五四”运动的风雨洗礼,达到高潮。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掀起了改革传统封建教育,倡导科学、实用,积极学习、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形式的热潮,其主题和核心,即是从 《敬告青年》这篇卷首起就开始弘扬的“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这为此后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彻底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进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三、新的历史高度,艰巨辉煌的使命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毛泽东站在当时的历史高度上,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并予以科学地评价其意义和影响。他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当时党内批判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整风运动联系起来,从五四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灵感,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启迪。他说:“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揭穿这种老八股、 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洋八股或党八股,是五四运动本来性质的反对。”在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性功绩作了肯定后,他笔锋一转,对五四运动的缺点从方法论上作了检讨。他认为五四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简单化的违背科学精神的倾向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义向右的发展。但在共产党内也是不一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发生偏向,马克思主义没有拿得稳,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这就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是形式主义向左的发展。”这些论断,即使在今天对于包括教育实践与研究在内的各个领域其所拥有的指导意义仍然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也往往出现新的问题。比如高考,这不但在教育界、在学校,而且在社会文化层面,以至于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是引人注目的现象。有观察者和研究者注意到,为迎接高考而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励志标语,典型地体现出各地高三学生如上战场般的临考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凶狠暴戾之风,血腥恶煞之气也很不和谐地出现于其中。 诸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生时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不好好学习的两种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这样的“励志”话语,表现出来的则是需要警惕、摒弃和批判的错误观念和倾向:它们严重违背了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迎接高考———这一本已很紧张的学习阶段———固有的紧张气氛更不恰当地推向了极端,不仅不利于营造便利、轻松、宽容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如此,这样的话语里面,充斥着疯狂的、腐朽的封建江湖般的恶劣意识,如对生命的漠视,如病态的占有欲,等等。如果从1915年《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 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时候算起,至今已经整整100年了!这种种封建江湖般的恶劣意识仍在不时地沉滓泛起,可见我们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艰辛道路要走啊!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他号召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几点上下功夫。他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2015年7月,习近平同志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贺信,站在当今的时代高度发出号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所有这些都应是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贯彻落实的核心要义, 应渗透和融合于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秉承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当代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要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改革获得新的发展。 而这,也正是我们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五四运动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探青年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之路 篇8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竞争意识

见习生(大中专毕业生称为见习生)刚刚走出校门,他们充满热情、踌躇满志,渴望拥有一个能够使他们身心舒畅、大展宏图的工作岗位。所以,以见习期为契机,通过加强对见习生的教育管理,加强见习班建设,努力创建适合见习生发展的氛围与空间。

在组建见习班的过程中,一方面想方设法为见习生创造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机会,使他们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顺应国际、国内及公司形势,引导见习生增强竞争意识,鼓励见习生勇于进取,敢于体现自身的价值。在班委会成员的设置上,采取竞聘上岗的形式,由见习生自愿报名,召开竞聘大会,通过竟聘演说、民主评议、集中讨论,确定班委会成员。

“见习前教育”是见习生进入公司的第一课,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见习生进行合理、实用、高效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见习前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认真选择课程、选聘教师,对见习生进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公司规章制度、内部治安管理条例、保密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防火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闭卷考试或查阅笔记等形式对见习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经过一周时间的系统学习,见习生对公司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作为一个新船员工必须懂得的基本常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为了加深见习生对公司的印象,培养见习生对公司的感情,还组织他们到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让见习生增加对公司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成为新船人的自豪感,以达到培养竞争意识的目标。

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

针对见习生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差,基础知识多,专业知识少的特点,在一年见习期内,安排了劳动见习期和专业见习期。劳动见习期主要是让见习生到生产一线跟班作业,增加对生产实践环节的认识,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感悟理论指导实践的乐趣,学习操作技能,克服动手能力差的弱点。专业见习就是让他们带着生产课题,参与相关设计、生产、工艺、管理项目,以便完成由基础知识多向专业知识精的过渡。由于见习生人数比较多,所学专业不同,不论劳动见习还是专业见习,必须分散在各自的见习岗位上,没有经常集中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只有紧紧依靠基层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有效的见习生指导、考核制度,才能使管理者及时、动态地把握见习生的各方面情况。

为此,在见习生分到各见习岗位之初,就要求各基层单位为见习生选派有责任心、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见习生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为所指导的见习生制定见习生培训指导计划,培训指导计划以月为单位,以季度为单元,详细地记录在《见习生个人培训计划表》中,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兼职培训员制定见习生整体培训计划,以便各基层单位从宏观上把握见习生管理、培养的方向。

见习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周围环境,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为了更好地掌握见习生思想、生活、工作上的动态,我们采取跟踪考核的办法,注重与见习生所在单位培训员、指导教师的沟通。三个月的劳动见习期满后,我们到每个见习生所在单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与见习生指导教师、培训员座谈,了解每个见习生的综合表现情况。

在长达八个月的专业见习阶段中,各单位对见习生进行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培训,见习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结合本专业、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更好地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见习阶段后期,我们到见习生所在的基层单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普遍反映,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中专生,无论学什么专业、在什么岗位,见习生们都能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人谦逊好学,与师傅、同事和睦相处,工作踏实肯干、不惧苦累、不计得失,大部分见习生已经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有些已经能够在工作中独挡一面,成为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

通过劳动见习,特别是专业见习,见习生们的实践技能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筹划活动,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每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全天,是见习生召集日。力求使每个召集日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又切合见习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助于提升见习生的综合素质。在召集日主题方面,我们遵循以英语培训与思想教育为重点的原则。

英语水平是考察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在新船这样一个以承接国外船舶为主的企业中,英语将是员工必备的工作技能。我们对见习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把英语水平作为转正定岗的必备条件。在具体操作上,要求他们自学,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按期定岗,不合格者,延期定岗。按照这个原则,本着服务于工作的目的,要求见习生重点学习专业英语,并为见习生选定了《造船入门》这本书。为了使见习生英语学习取得实质性效果,抽出召集日的半天,请教师对见习生分层次地进行集中辅导。见习期结束前,参加英语考试,考试结果证明大部分见习生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见习生思想教育是见习生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的大中专毕业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但是他们拥有的只是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对人生、对社会、对工作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为了使见习生进一步增强对公司的认识,帮助见习生树立敬业精神,邀请公司党委领导讲课。通过回顾公司多年的发展历程,展望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见习生们深深地为老一代新船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坚定了“爱我新船,建我新船”的思想意识。

为及时把握见习生见习期间工作、思想动态,每个见习生每三个月要上交一份季度小结。在见习生见习结束前夕,召开见习生见习总结交流大会,每个见习生都上台汇报自己见习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通过自评、互评,对自己的见习生活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

通过综合考评,85%以上的见习生提高了操作技能,95%以上的见习生专业知识有了较大提高,50%以上的见习生具备了生产、工艺、技术、科研的管理能力,25%的人具备了技术攻关能力,25%的见习生被评为优秀见习生、优秀班干部。

四、实验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必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大中专毕业生的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而生产实践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实际动手能力。造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于…体,要搞好这个工程,必须多人、多工种、多系统共同努力,所以生产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多工种、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渗透能力、创新能力,对搞好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培养中,我们注重了能力培养,效果十分明显。

2.必须注意科学性

入的塑造是多方面的,而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人甚至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要把这些人造就成造船业的接班人,不讲科学性是不行的。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从严格的角度出发,在感情上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新船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动之以情。注意把握其思想脉搏,当他们工作、学习出现问题,及时做好疏通工作,以理服人,做到晓之以理。针对见习生中一些人能说不能做的弱点,十分重视把他们“逼”到非做不可的地步,如有懒惰思想,我们刻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必须参加劳动,同工作、同劳动、同流汗;当他们怕脏、怕苦的时候,创造条件让他们“钻油洞子、上船摘涂装”。正是这种“逼”才使他们克服了“娇、骄”二气,做到厂导之以行。针对一些见习生意志品质差的特点,坚持严格的培训计划,三个月劳动见习、八个月专业见习,严格考勤,严格要求,让他们与同岗位的员工同工作、同劳动,磨练了意志,达到了持之以恒的目的。

3.将培训与提供发展空间有机结合

上一篇:决定书范文下一篇: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信用卡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