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之我见
长潭河中心小学
江洪
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之我见
[摘要] 多媒体已经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突破 教材的重点,可使学生对整套动作有更直观、更完整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遵循体育教学自身的规律。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应用
1、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在太少,这中间有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其课堂大都是在较为宽广的运动场,这给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体育课堂相对于其它学科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当前的情况观察,多媒体教学还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使用,仅限于几门学科。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信息的时代,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大改革”,它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并且从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应。
2、从传统应试教育来看,多媒体教学和体育课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是的,体育课主要是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锻炼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身体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往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老师讲解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缺乏直观现象,引不起同学们的兴趣,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果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软件来上课效果究竟是什么样呢?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的体验,动手做了一节体育室内课教学软件,并参加了乡级学校公开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和领导、同事们的好评,通过自己的尝试,我觉得体育课是完全能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且应广泛推广的,那么,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能为体育课教学提供什么呢?
3、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特点,采用图形、图像、声音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教师指挥学生的技术要求,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但这些媒体走进体育课堂关键是要它的使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教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以往传统的板书口授的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比如给同学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口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首先,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让学生不易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反之,我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容易出现的易犯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我运用画面展现各种错误动作的演示,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维。然后,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同时,我还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录像剪接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插入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应用多媒体的时机要恰到好处。如:音乐进入体育课堂,可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适量地播放预选的乐曲。由于体育课运动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与枯燥,而音乐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缓解生理负荷,消除疲劳,从而轻松主动的掌握体育技能。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不是随意点几首乐曲,无视教学实际地乱放一通。首先所选择的音乐韵律要与练习动作的节奏相一致,才适宜作为配乐练习。其次选择的乐曲要合适,旋律要优美、轻松、清晰、健康、活泼。此外还要注意配乐的时机。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播放一首进行曲,使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列队,精神饱满,队列整齐,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了课的始动环节,顺利地进入正课教学。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播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拍子的乐曲,伴随着口令提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操,自然感到新鲜、有趣、轻松。课的结束阶段,可以播放舒缓、优美的乐曲,伴随轻松、活泼的动作,可以调节情绪,恢复体力,使体育课有张有弛,轻松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创新也在此体现。
5、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材的重难点。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普及很广的体育项目,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培养小学生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也有很大益处。对于篮球初学者来说,“行进间运球投篮”并非简单易学的一项篮球技术,这与他们运球、接球能力及熟悉球性差,还有协调性不好有密切相关。现在的很多学生把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常常有意识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资料、图片。如果在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制作中,将一些优秀的运动员的图片扫描进去,再将运动员的简历输入到软件里。这样,再向同学们介绍某位体育明星时,既有图片资料,又有文字资料就显得直观、生动。同时,抓住机会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锻炼身体,向他们学习。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的知识、动作的重、难点突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就能及时调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教《小篮球》一课,我设计了二个教学内容:篮球原地运球、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根据教学的需要,我制作了课件 《原地运球》,赏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录象、声音,展示来突破教学的重点,感受原地运球变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动作练习更加直观,增强了学生的练习的兴趣和效果。篮球技术中,学生非常喜欢投篮,特别是命中的刹那间,对于投篮者来说是最快乐最兴奋的时刻。因此,我把篮球的投篮教学放在第二课。去选择一段篮球比赛实况录象的精华,让学生观察运动员运球和投篮的过程,通过多媒体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投篮动作正确,兴趣浓,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成功体验教学,即让学生在成功中挑战,在挑战思考,在思考中练习验证投篮的技能。如:我在给同学上跳绳课时,我可以把学生练习跳绳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大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哪个小朋友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跳的最多、最快。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结论一目了然,将这动画与录像制成课件画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加上音乐。这样,对小孩子来说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产生兴趣,以后练习更加努力,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提高。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 小学阶段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还是比较简单的, 学会知识并不太难, 所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当今的一些小学, 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 片面地追求高分, 这种后果的严重性在短期内不明显, 但这些学生进入初高中就能显现出品德的缺失, 这些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这种品德的缺失表现得更为明显, 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素质低下。所以, 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自古以来, 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 把礼仪作为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 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而儒家经典就有许多关于礼仪的经典内容, 特别是《弟子规》对学生更是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知恩图报, 尊老爱幼, 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常讲, 要树立起爱国的精神, 那么爱国精神怎样才能树立起来?爱国, 就是要爱国家的历史, 受国家的文化。所以我觉得文化传统教育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国学教育的实施, 可提高师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修养,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让师生亲近经典, 在阅读中实现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对话, 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就能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 经典美文润心扉。让文化品位与教学效益和谐发展, 就能使学校步入追求优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轨道。
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时, 还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因材施教, 做到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比如讲到突发森林大火时, 小学生该怎么办?我们不应该告诉他自己去灭火, 他太小, 这不属于他应该做的事。但他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报警等。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 要孩子们见义勇为, 那就有违国学教育的本质, 并招致多数人的反对。同时也与当前的“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格格不入。小学国学教育有其特殊性, 小学国学教育一定要从当时的社会条件出发, 从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出发, 因材施教。只有这样, 小学国学教育才能继续下去, 国学才能受到大家的重视并得到全面的普及。
从小学生阶段开始推行国学经典教育, 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传承文化命脉, 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感受古人情怀, 培植爱国情操;有助于他们继承优良传统,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他们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国学经典中的人格风范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人格品位, 提高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中的荣辱观具有立人导行的功能。小学生阶段是接触国学经典的初始阶段, 是引导小学生向真、善、美的最重要时期。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小学生素质教育, 摒弃了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和逼迫式教学, 为国学经典教育创设了平台, 提供了载体。我国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但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文化信仰失落与危机问题。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而传承文化命脉对于增强民族自信, 促进全民族的进步, 应该说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对于个人来说, 从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解学国学经,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全面提高文化素养, 增强民族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对古代哲学、历史及其他文化知识的了解, 启迪思维, 增长智慧;可以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那种严谨踏实和勤奋不已的治学精神, 提高人文学术创造力;可以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懂得社会伦理道德, 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 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的处世态度。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人生修养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国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和潜能挖掘的多样性。我校的国学教育实践表明, 国学教育的开展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3-01
素质教育视野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的高效传输与反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体育运动现象、过程、状态的观察、感知、理解,达到体育教学最优化境界,这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声像、通信技术合为一体,是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音响、游戏机、传真机的性能大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放映特点和媒体丰富的表现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大的限度地展现学生的联想思维,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从而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利用课前5分钟,放映多媒体课件《我看NBA》,课件中浓缩了NBA的精华:乔丹魔术般的投篮,约翰逊出神入化的传球……等等,深深感染了学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随后播放《单手肩上投篮》的课件中,学生都能专心致致地注意课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渴望知道悬念的气氛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形成了一种最佳的结合状态。然后我们拿球到篮球场练习,一到球场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纷纷模仿课件中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练习起来,整节课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那种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溢于言表。这充分说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到教学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互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从而突破体育教学的重点难点。运动心理学家鲁吉克指出:“学生要正确地进行这个对他来说是新颖的示范动作,必须善于将这个动作已获得的视觉形象和他相应的运动冲动联合起来,因为在他过去的经验中,还没有这样的运动冲动,而不应当和他的习惯动作混淆起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受教师年龄增长,体能下降等影响,往往在某些运动项目的示范上会力不从心,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示范不规范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学好动作技术带来困难;二是在某些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精细的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模糊,甚至错误。每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而多媒体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工具,利用其灵活的动静、快慢、连间、重分等变换功能,可以把我们讲了半天还不一定讲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几秒钟内即可得到解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形象,由微观变“宏观”,既使学生正确地领悟动作要领,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篮球跳投技术的教学中,虽经教师极力诱导,但学生还是很难感悟:跳与投的秩序,往往出现投跳或跳投同步的错误。由于教师的示范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仔细,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可以化文字为形象、化动为静、化快为慢,把技术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一一展现出来,全方位地展示重点,剖析难点,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点拨,学生便能心领神会,为学生学好跳投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可弥补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教学动作技术不仅准确、规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有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反馈功能,完善学生动作技术的要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练习动作的正确与否等等,均可启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运动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模仿、练习、纠错、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用现代媒体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恰似医生对病人所作的B超一样,有无问题,问题在哪儿便一目了然。知道了症结所在,只要对症下药,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动为一体,使音画同步、音形结合,做到情景交融,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知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此外,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媒体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当它引入课堂教学后,不能替代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讨论等到教学活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二是应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并不等于说,它可以替代一切教学手段,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三是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宽敞的场、馆、池等室外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及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为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适时、适量,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当然,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该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就要坚持用,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就应该大胆的加以运用。简而言之,我们既要以发展和超前的眼光接受多媒体教学的理念,又要以积极和扎实的态度对待体育的传统教学手段,使两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祝蓓里,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1).
[2]李泽年.多媒体技术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8).
[3]王巷,吴铁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体育与科学,2002,(01).
[4]王贺龙.中小学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探讨[J].2001,(12).
论文关键词:课前常规 课中常规 课后常规
论文摘要: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组织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同时还要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 基本要求
1.1值日制度化
即值日生轮流制度。上课时应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一节课的值日常生轮流值日表。值日时,在组长的带领下按体育教师的要求,做到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课后整理好器材或收回器材。并通过班级考核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等办法来保证制度的落实(但对一些较重、较大因学生年龄小而搬不动的或有一定具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械,教师要灵活处理)。
1.2出勤保证化
即每一位学生必须保证在上体育课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或无故旷课;因病、因事、因伤,女生因生理期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事先时,课后必须补假。
1.3安全透明化
即学生必须清楚教师的各项要求对自己安全锻炼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许携带具有伤害身体和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如,小刀、手机等);不许随意移动已布置好的体育器械;未经教师同意,不许随意离开教学活动场地,不许做超出学生自身能力的危险动作,练习要认真,不许打闹说笑,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教师安排的.内容练习进行上课,服从教师指导。
2 具体要求
2.1课前常规
2.1.1教师课前常规
教师能够坚持按照体育课课前常规的要求认真课,将会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常言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上课前出现不认真备课或不备课,不提前到场或迟到,不给学生点名等一些不符合体育课堂常规的做法,要求学生还要遵守课堂常规,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和制定教案,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考虑学生上课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放置、对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做出细致的检查。
其次,教师要穿运动服装上课,并提前几分钟到上课场地,并做好点名的准备(in果是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教师事前还要事先把所上班级的学生姓名仔细看一次,发现不会的字或读不准的音及早查字典或向同事询问)。
再次,教师要努力排除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干扰,精神饱满并全心身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中去。
2.1.2学生课前常规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有体育课的一天更应重视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这不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学生进行安全锻炼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供的必要的物质保障。我们知道,体育课上课时问一般安排在早上十点之后和下午第一、二节课进行。学生经过两个多小时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青少年容易消化等一些生理特点,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吃早点或有利用上课前匆忙吃一些零食、喝一些冷饮等不良饮食习惯,有体育课的班级学生还要参加比较剧烈的身体活动,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由于营养跟不上而导致上体育课时出现无心或无力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教学要求,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因体力透支而发生晕倒在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结合理论课或其它形式,引导学生要养成科学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各班级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明确上课地点,并让值日生提前放置好体育器材。
2.2体育课课中常规
2.2.1教师课中常规
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因此教师在上课中一定要按照体育课课中常规的要求组织好学生,并让学生进行科学有序和安全的锻炼。
2.2.1.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走入学生已站好的队形中间并立正站立,用目光环视学生后并向学生问好。待学生回礼问好后下达稍息口令。
2.2.1.2教师每次上课时必须点名
点名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服装、口袋里的钥匙和身上戴的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硬物或尖物。并对违犯纪律学生进行口头批评或做出适当的扣分。
2.2.1.3宣布课程内容
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教学程序。同时对见习生做出具体的安排。
2.2.1.4整理活动时前教师要有针对性选编一些整理活动内容
下课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评比,并提出学生课后练习内容和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安排学生课后整理场地和归还器材。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整理活动。下课时,教师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 2.2.2学生课中常规
2.2.2.1准时上课
按指定的地点集合上课,站队要做到“快、静、齐”。
2.2.2.2向老师问好
上课后待教师问好后,学生要齐声向教师问好;迟到的学生要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人列。
2.2.2.3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全学期中,缺课1/3以上时间者不予评定成绩。迟到、早退累计45分钟按旷课1学时计算、未经教师允许擅自离开课堂者,按旷课1学时论处。按规定参加考核、缺考或不及格者必须补考。
2.2.2.4上课认真听讲
要认真做准备活动,注意听课,细心观察,积极主动练习,认真进行保护、帮助、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2.2.2.5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及时归还所用器材
2.2.2.6下课前学生要认真做好整理活动
下课时,待教师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学生立正齐声回答“老师再见”!
2.3体育课后常规
2.3.1教师课后常规
2。3.1.1及时总结
教师每次课后,应对本堂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出总结,提出改革的方法。并写好课后小记,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打好基础。
2.3.1.2仔细检查器材,保持与班主任沟通畅通
教师还应对学生归还器材的情况做细致检查,对缺课学生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2.3.2学生课后常规
2.3.2.1下课后要时做好体育课笔记
课后要认真完成自己制定锻炼的计划、体育理论作业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
2.3.2.2调节身心,继续投入学习
桃江县灰山港镇中心校 苏乐良
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固然,多媒体课件声形并茂,无疑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益有重要作用,但使用过多过滥,却也有一定弊端,因此,得恰当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将抽象的理论以图形、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多的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是多媒体突出的优点之一。
3、综合能力强,教学内容规范。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技术,使教学中的文字、图形、图片规范清晰,有利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节约资源。多媒体教学不受场地、人数限制,使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科研、教研等创造性工作上去。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传统教学方法。有些课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数学教学的部分内容并不需要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2、教师上课跟着课件走,不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很容易助长教师的惰性。
3、课堂信息量过大,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听课的效率。
4、影响师生之间情感互动。
5、课件“质”和“量”关系处理不好,许多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片面追求数量,什么内容都装入课件中,忽视了课件的高质量,使学生难以把握重点,不能达到有的放矢。
三、多媒体教学的改进策略
1、克服多媒体万能论观点。多媒体技术不论其功能多么完备,究其本质,它只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是否运用多媒体、选用何种媒体,或如何利用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地化解难点、疑点等,都必须从具体课程出发,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并在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筛选的基础上,选出最佳的媒体。因此,当今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每个学科、每节课都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2、要加强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完善,避免全体教师都去做课件。学校教师的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会给教师增加负担。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课件制作室,以计算机教师为主,各学科骨干教师为辅组成课件制作队伍,该制作室的主要作用为:制作校本课件、为本校教师提供各学科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动画、剪视等),具体指导和帮助教师制作课件等。
3、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做文章,在写教案前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技术素质和技术技能,即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好处 湖南省桃江县第四高级中学 丁晓军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语文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疑、释难上,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如在教“背景”时,教师可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就比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快了好几倍。接送,教师可利用节省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抓住人物在特定场题中最具有特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可以创设课堂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教学过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先投影岳阳楼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岳阳楼的磅礴气势,再在此基础上教师辅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要求学生口头简述画面,背出描写岳阳楼的词句,并在画面背景下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在音与像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默读课文,充分感知文章的优美意境。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齐读文章中写景的三段课文。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对文中描述的鲁提辖三拳痛打镇关西的场面仅有粗浅的感性认知,缺乏生动、形象的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视剧《水浒传》的相关片段,把鲁提辖三拳痛打镇关西的情景呈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鲁提辖扶弱锄霸的言行,了解鲁提辖行侠仗义的英雄本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四、可以丰富作文素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想像的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学生可以简便、快捷地获取直观,感觉真切、自然,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教师将其运用于作文教学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其人、事、物能够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素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作者/任燕南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
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有大纲、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结合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以期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在一个严肃、公正、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 在游戏中渗透团队精神
比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分小组玩团队游戏――同舟共济,首先教师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学生靠在一起,比较轻松地就站在了这条“小船”上。)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靠在一起呢? 生:因为船不大,我们靠在一起才能保证大家都站在船上。接下来,老师把报纸折去三分之一,使得“小船”变得更小了。要求“小船”现在更小了,你们还能有办法一齐站到“小船”上,一个也不掉下来吗?(学生们你拽着我,我拉着你,搂在一起。)教师小结:遇到了困难,你们能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同学们,让我们向你们表示祝贺。提问学生: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教师就要让大家在团体的练习中学会相互协作、学会尊重对方,使他们训在练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取长补短,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 在对抗比赛中塑造学生自信品质
体育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更是一种心理考验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重在参与”,要求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是否有胜出的可能,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比如:体育课开始环节可以进行一个游戏――“小手拍拍拍”。游戏内容:让学生估量十秒内自己最快拍手多少次,然后用事实证实一下!体育教师掐秒表,控制时间(游戏前)。师:你觉得自己最快能拍多少次?学生可能回答:生1:20次。生2:35次。生3:40次。游戏后,再问那些学生实际拍了多少次。教师小结:有多少同学和刚才估计的次数差不多,请举一下手!如果你做的和你想的结果差不多,就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对自己抱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够自信,请跟我做:Oh, yeah! 好吗?
二、体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德育的紧密结合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课间操、体活课以及业余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比如田径的中长跑训练,既枯燥又疲劳,一般学生很难坚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除了在训练中采取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外,还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讲一些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事迹,使学生有向上奋进的愿望。
1. 在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器械体操的动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中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还要付出血水。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2. 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田径运动的训练很苦很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指导学生的中长跑训练中,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在这个时候,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体能分配的方法。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迎难而上,不怕累,顽强拼搏、战胜自我,培养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往直前精神。
3.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在中华武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中华历史上的武林英雄光辉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习武健身、弘扬武德。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很多,方法也不少,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工作。要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 实现新课堂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目标
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 课堂教学目标激发
新的教学理念要树立学会认识、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的教育教学目标, 强化目标意识;要把课程改革的隐性目标“显形”化;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把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心中的目标唤起学生的主题意识。例:在短跑教学中 (是学生厌烦教材) , 教师在学习这个教材前设计了一个“逃生游戏”, 全班同学在半径为20米的圆中间站好, 教师一声令下, 要求学生4秒钟内跑出圆圈, 跑不出就意味着有危险。教师利用这种情景教学导出学习快速跑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掌握快速跑方法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 是自己现在和将来生活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2. 审美活动激发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优秀体育选手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技巧, 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体育美的存在和展现。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美、教学过程美、教学语言美、示范动作美及教学场地器材美的创造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判断力、评价能力,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学艺术激发
教学艺术是指为了全面育人而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激发、诱导、感染和对教学形式、方法运用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使教学成为师生和谐共创, 情理交融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抑扬顿挫的讲解、逼真的手势、清脆的哨声、触觉感知到的保护动作都在立体而艺术地传播教学内容信息和思维情感。在教学中创设进入角色的游戏和比赛使学生心境愉快, 达到快快乐乐出一身汗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新课堂模式的关键
1. 变“统练式”为“群练式”, 营造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中, 过分突出技能学习的规范性和统一要求, 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技能教学中一般采用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全班学生同步练习的方式。学生之间没有合作, 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上的交流, 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为了营造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首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应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所学技能的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分组的方式, 尤其应考虑非正式群体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的相互交往作用, 形成学习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
2. 变“放羊式”为“牧羊式”,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放羊式”向“牧羊式”教学方式的转变, 既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模式下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要, 单纯按照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教学活动的倾向, 也从根本上否定了“放羊式”教学极端自由主义方式, 肯定了老师在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 突出了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 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有组织地进行课堂交往,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体育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 自主意识得到培养, 探究意识与精神得到激发。
3. 变“直接显示式”为“间接显示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教师直接把所学的体育技能以统一的规范通过讲解、示范等形式传授给学生, 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探究能力, 窒息学生的思维, 摧残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看似高效的教学活动, 实则片面地突出了体育技能的学习, 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了接受式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必须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 使学生在生活的原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理解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向发现式的转化。
三、建立宽松有序的教学氛围是新课堂模式的要求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 淡化教师权威意识, 教师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来组织学生提出问题, 处理事情应多从学生实际考虑、诚恳热忱、循循善诱, 严格要求与民主作风相结合, 既要对学生有总要求, 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挥个性, 以满足学生求知、求动、求乐的不同欲望。要运用教学技巧及时调控,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形成一个民主的课堂。同时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并可按体能、兴趣进行教学分组,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互帮互助、身心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115-02
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最终要实现解放学生、解放教师。针对目前教育教学现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打造体育高效课堂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具体,流于形式,忽视基本技术的讲解示范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目的的课堂。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有些体育课过于重视课堂的气氛活跃,过多地采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愉快地进行练习。但教学的内容杂乱,没有系统性,更缺少教师对基本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学生玩得开心,却不知本课具体学习了什么。例如一堂篮球课,学生不懂怎样才是正确的运球动作,不懂怎样才是正确的投篮动作,课堂内容空洞,华而不实。
(二)重视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体育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技术动作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但不要过于注重练习的整体队形和授予的具体内容,如果让学生一直在指导下进行机械式的练习,就会使学生感到厌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传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准备活动跑两圈、枯燥的课堂练习、总结下课,甚至是“放羊式”的体育课。
二、打造体育高效课堂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更新观念,树立终身体育观
首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当前和今后身体健康的状况,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其次,我们要教育學生把体育锻炼和自己身体的健康联系起来,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锻炼,重视健康。
(二)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数量的教学内容或调整难易程度等,更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动向,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练习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在评价学生的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以成绩论英雄。因为学生运动成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天生的素质好,运动的成绩就好,而差生无论怎么去锻炼也赶不上他们,从而就失去了运动的兴趣,我们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较适合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使其发挥自己较大的潜能就能获得成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多运用现代技术和有关体育的资料,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图片,或播放一些体育精彩赛事,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一些技术动作,如NBA、世界杯、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等比赛视频,看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及体育明星,模仿自己喜欢的体育动作。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得以运用。
3.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需要选择游戏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使游戏为教材服务,以“玩”促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某种技能,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三)合理利用场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对于跑圈比较枯燥无味,同学比较厌恶。如果利用围绕篮球场上的线来进行跑步、高抬腿等,同学们会感到很有趣。在球场上进行跨大步比赛,比一比看谁跨得步数少、也可以做蛙跳、单足跳等来发展下肢力量;还可以做往返跑、螺旋跑、蛇形跑等等。这看上去不太正规的体育课,却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从而也培养了同学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全身心的投身于运动中去。注重体能训练提高课堂效率
(四)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打造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教会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学生做好正确的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要领。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运动能力,开拓创新,乐于进取,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为教育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追求和长期的重要课题。我们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来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策略,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出谋划策,为教育事业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的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机和活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课堂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呢?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
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初中教学,这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对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教学它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它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这就要求将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去传递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为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媒体选择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媒体的恰当选择,使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语文教学的电教媒体选择应立足以下三点:
1、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类、各种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特点
电教媒体总体上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表从教学内容的特点,但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投影利于表现静态的现象,而VcD对放映则利于表现动态的过程。掌握这些差异,对于媒体的正确选择是必要的。
2、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教学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电教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单元适合运用录像带;VCD,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变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在讲授议论文单元时,上述的组合方法就不适用了。我尝试将制作电脑教学软件当中的资料展示学生,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议论思路,结构,还可将课外精短的议论文移入课堂,使学生获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大大得益于恰当的电教媒体,文言文教学内容距现在的年代久远,涉及的资料多而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使这些现象完全改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等,无所不用板书,学生还觉得乏味。我在实践中发现,将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制的教学软件组合应用,效果相当好。
3、了解学习者的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只有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时,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功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习者的状态相适应。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初次接触电教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其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革新,寻求最佳的组合方案,使学生以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春》时,我要求全班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我校的校园网可实现校内联网和远程联网)将自己对《春》的艺术短评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电邮之后分别发送回学生的电子邮箱,第二天语文课在电脑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邮件,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此举有效地调低了学习者的状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二、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搞好辅助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搞得更好。
1、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2、处理好“辅什么”与“怎样辅”
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都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即“辅什么”的问题,“辅什么”是制作课件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时效果不太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问题。明确了辅助教学目标后,如何发挥课件的功效,是教师要把握好的主要环节。“怎么辅”则要求课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使课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
三、合理的板书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运用课件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它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因而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验课件的制作,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纤毫无漏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内化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例如,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讲解,有的学生不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我们就可以剪裁一些有关与物体随电梯做向上加速、向下减速或向下加速、向上减速时物体的质量的变化,然后再做受力分析,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在上这节课时,我给学生放了有关宇航员在太空活动情况的动画场景,这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上课也认真多了,我想他们对这节课掌握得一定很好,经过测试果如所料。这样我们把书上静止的插图变成了生动的动画,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情境。
二、充分发挥物理的演示和虚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认真培养,而培养观察能力又只有从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中获取,因此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我们通过实验课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整个过程,在一般的物理演示课堂上,由于受到仪器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在讲解物理中力学知识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能用动态的演示,学生就会真正明白产生力的原因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怎样去理解相关知识。再如在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内容,利用Flash软件将振动和波动图像用动画演示,充分地把振动质点和机械波传播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充分明白相关物理过程。所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完成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条件下又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充分弥补了常规仪器的不足,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和课堂效率。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仪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比较复杂和难以演示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点击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采用直观方法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具有声像并茂,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并适合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育媒体的局限性,沟通了教师、教材与学生的联系,增加了可见度和清晰度,提高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效能,降低了学生的感觉局限。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演示产生珠联璧合的最佳效应,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观察的通道,将实验现象投影放大,能增加可见度。利用PASCO仪器和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如传统实验中因实验条件或仪器精度所限不能有效快速地完成实验和数据采集及编辑整理,现可利用各种传感器对传统实验进行实时数据采集,USB接口将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在短时间进行数据整理图像分析。例如:在探究胡克定律的实验中利用运动传感器、力传感器和多通道数据采集器,边实验边讲解,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采集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很容易由“力——位置”曲线得出回复力F与位移x的大小成正比且方向相反的结论,直线的斜率为本实验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同时采集的“位置-时间”曲线为余弦曲线,也说明与弹簧相连的小车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一、直观教学, 激发兴趣
多媒体独特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 通过图、文、声、像等形式使学生感官受到激发, 使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比如《火烧云》一课, 文章里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可是由于学生没有经历, 对这些绚丽的色彩、瞬间的变化, 不能仅仅从文字中获得美感与熏陶, 老师再怎么渲染、赞叹大概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如让学生亲眼见到。我适当地插播一些火烧云图片, 将五彩缤纷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 学生们主动发表看法, 对媒体中展示的火烧云形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争论, 有的说象马, 有的说象龙, 还有的说刚才还看见象有一群小狗似的, 一转眼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一来课文火烧云形状一节就迎刃而解了。可见, 利用好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不仅能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 而且还能挖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审美教学, 轻松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 有些问题很难用语言把客观现实的情景变成真实具体的画面, 即使教师或学生反复绘声绘色地朗读, 学生也很难想象出事物的美, 利用媒体进行教学, 便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 使文字表达生动化, 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去感受“真实”的美。如在教学《日出》一课时, 由于本课所描写的是海上的日出现象, 我们的学生全都生活在内地农村, 根本无法去体会、想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况且连平时在家乡看日出的体验都很少, 甚至没有。因此, 本课教学起来十分抽象、枯燥。然而借多助媒体演示, 再加上轻松的音乐, 生动的朗读, 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北戴河的东山鹰角亭上, 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轻松地说出海上日出的全过程:“霞光不断变换——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升腾——很慢, 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很快扩大——猛地一跳, 冲出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耀眼的金光。”从而不仅能使学生深刻记忆这一现象, 还可以达到提高背诵效率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媒体演示使学生真正认识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观察、体悟大自然的美好, 以此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情境教学, 拓宽思维
以往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答, 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智力的发展, 往往也会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从而导致情绪低落, 对学习不感兴趣。有了多媒体参与教学, 不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 开拓他们的思维。如《颐和园》这一课, 我们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有关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图片、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给同学们展示。精美的画面, 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教师的解说, 在学生欣赏完这精彩的情景后,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颐和园怎么样?”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并用课件的形式营造氛围, 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转化为教师入情入境的解说。这样不仅能开拓他们的视野空间, 而且更能让孩子们入情动心, 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赏析课文之后, 再利用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些与文本相关的扩展资料, 如:故宫博物院、圆明园、避暑山庄等我国著名的皇家名胜图片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去领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祖国的屈辱史。这样不但能使同学们拓宽思维, 深刻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的精神, 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可见, 媒体教学不但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 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它巨大的潜能, 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蓬勃的朝气, 生机盎然。当然, 对于媒体技术还要慎重应用, 不断探索, 逐步完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为教学服务, 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源动力。
摘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 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计算机通过直观教学、审美教学、情境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之我见】推荐阅读:
课堂教学之我见07-03
高中教学课堂管理之我见06-28
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09-13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11-16
激励性体育教学之我见09-15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11-25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实践11-26
体育教学在多媒体应用心得07-03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05-30
谈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