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推荐15篇)
灵活运用教材,用登泰山的情景导入新课,登山前,先让学生通过课件预览泰山全貌,使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到泰山的磅礴气势,进而对后面的学习充满着期待和热情。
二、感受大数
首先向学生展示登山途中有名的风景图片并附以相关的介绍,其中包括泰山主峰高达一千五百四十五米的玉皇顶、人工开凿的共由六千六百级台阶组成的登山盘路、多处碑碣石刻和历史文化遗迹及各种植物。让学生在赞叹泰山风光之秀美及物产之丰富的同时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大数。
三、认识千、万
欣赏完沿途风景,自然应该登上了泰山主峰玉皇顶。用一个小动画向学生展示登临泰山不可不赏的山顶四大美景,让学生感到自己真的登上了泰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猜一猜柏树多少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棵柏树的年龄和这些小正方体一样多。”巧妙的将柏树的年龄转化到小正方体的个数上,进而自然的引出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的活动。这里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用课件清晰直观的演示恰到好处的解决了教具、学具缺乏和抽象的`困难,对“个”、“十”、“百”三个数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了巩固,又对新的计数单位“千”及其和其他数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有了牢固的掌握。
在解决了柏树的年龄后,一个紧随其后的问题――选取柏树其中的一枝,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片叶子?掀起了本课又一个小小的高潮。学生通过数屏幕上出现的10个大正方体(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来得出答案!进而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的数位关系。至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了难点。
四、实践应用
游完泰山,我设计了游山竞答和一个猜数游戏来巩固新知。两个有关泰山旅游问题分别巩固了“10个一百是一千”和“10个一千是一万”的知识点。猜数游戏要求老师在心里想好一个数,用小正方体摆出来,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眼前,由学生来猜老师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学生猜对了,就在出示答案的同时插入掌声的音效,以便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这里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很好的扬直观、省时、一目了然之长,避费时、费力、学生看不清之短,既巩固了新知又为后面的生生合作游戏起到了示范铺垫的作用!
总之,本节课我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从生活中取材,用虚拟技术将课外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赞叹之余,趣味盎然的投入学习之中,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有效的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足之处:
关键词:情境预设,真实有效,评价客观,理性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日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 在感受数学课堂一系列新变化的同时, 我发现, 也有部分教师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了解, 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把握, 盲目“跟风”, 追求“时髦”, 致使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陷入“哗众取宠”的误区.现撷取一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同分析.
教学片断:《万以内数的认识》
师:生活中的大数用途可大了!同学们知道宇航员杨利伟吗?他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发射飞行过程中也用到了很多大数.同学们想不想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看看呢?
生:“ (高兴地喊) 想.”
师: (激动地评价) 你们真棒!
师:“科学家知道同学们也是航天爱好者, 希望你们在参观过程中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将来长大后, 能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时多媒体出示:酒泉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10秒倒计时, 那壮观的场面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 火箭在上升、上升, 突然戛然而止, 火箭没了, 屏幕上闪出了一个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师: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数?
生:感到很突然.
让学生数数, 引导学生说出:10个10个数, 10个十是一百, 有100个小正方体.
教师很兴奋地赞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
接着,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 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被高度集中在屏幕上, 不一会火箭又不在了, 屏幕上又闪出一个由10层长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师:“现在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数?”
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1000.”
师再次夸赞学生:棒极了!老师都不如你想得快!
随后, 教师仍播放飞船飞行画面, 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突然又戛然而止, 屏幕上接连蹦出10个大正方体, 教师又引导学生认识大数八千、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就在断断续续的火箭发射场景和教师夸张的赞誉声中开始进入了学习的主题.
【反思】
一、这样生硬的情境设置真实、有效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 再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追求情境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然而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在本教学案例中, 执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了飞船发射的教学情境, 而此情境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 不贴近学习内容, 让学生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数学问题, 纯粹为“情境”而“情境”.
大大小小的正方体为什么会从“神舟五号”飞船里跑出来呢?学生真的喜欢这些不速之客吗?教学内容与情境脱节, 这样的情境除了外表华丽, 吸引无意注意外, 对于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 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毫无益处.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力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达到有机统一.于是在教学实践中, 广大教师挖空心思收集生活素材, 非得给“数学”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不可.儿童世界的生活情境对儿童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情境,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数学能力.“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 本身并没有错, 但我们也不应忽略了“数学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的事实, 数学有“自己的教学体系”, 把不相干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到一起, 实有牵强附会之嫌, 这种乱贴标签的做法只会误导学生.所以, 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 要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同时又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事实, 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 从而为有效教学做很好的铺垫.
二、这样过分夸张的评价是否有作秀、偏颇之嫌呢
随着课程实验的全面展开, 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以积极的评价态度影响学生, 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另一方面,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发展, 而且通过积极的评价, 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多了, 学生的信心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学习的兴趣更浓, 求知欲更旺.而案例中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番评价, 却并未使我们感到起了多大积极作用.在讲课过程中, 对学生过分赞誉, 左一个“你真聪明”, 右一个“你真棒”, 好端端的数学课搞得如此花哨, 是否有“作秀”之嫌呢?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 一味给予表扬, 对学生而言, 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 无动于衷, 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 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 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应付的学习态度, 所以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尤为重要.
当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他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这时,教材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认识整千数(包括整千数加、减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包括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为本册教材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千米和米、千克和克时,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都将会涉及万以内的数。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这是进一步认识更大数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应注意把握这样的原则:以形象感受为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进行抽象。
二、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重点:
1.数的含义。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2.计数技能。万以内数的读写;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不同数位上数的含义。
3.数的大小关系。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计算技能。能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
5.数学交流。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和他人交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数学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万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般四位数的读法、写法。
第三课时: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简要分析]
本课时教学分为3层:
1.感受“一万”的大小:通过创设万人体育馆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对“一万”的感性认识。
2.感知一万的含义:通过直观的小立方体个数的感受,体验几千和一万的实际含义。
3.几千和一万的读写,这个层次的教学又包含4个内容:①拓展数位顺序表;②在计数器上表示整千数和一万;③写整千数和一万;④读整千数和一万。
学生对于一万的含义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1.感受一万的含义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万”这个大数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也不常见的。对于一万的实际大小学生比较陌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体验到一万的大小,又能理解一万的含义?
(1)利用不同经验,体验一万的大小,为理解其含义做好铺垫。
通过不同的经验,是指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让学生体验大数的多少。每个学生的经验都不相同,可能你的直接经验是我的间接经验,而你的间接经验可能是我的直接经验。教材中设计了一个体育馆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但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去过体育馆的经验,去过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点因素,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描述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和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吻合之处,同时又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丰富情境,除了创设体育馆这一个感受的情境,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足球场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选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直接经验。
(2)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理解一万的实际含义。
学生最初对数学的体验就是从数1,2,3……开始的,数数是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他们会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00,很自然就会想到1000后面怎么数,而这时候渗透“万”这个计数单位也会很自然。
教学时,我们不妨就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1万。可能有的老师会问:教学中数什么比较好?数数占用教学时间值得吗?怎样数呢?……
关于数什么,教材提供的学具是10×10×10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方体,表示1000。如果没有这样的学具,残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体积较小的日常生活物品,如:大米,黄豆,瓜子,牙签,火柴棒等,用这些物品数数,既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数数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我们应该这样考虑,数数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培养数感的基本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由形向数逐步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数100粒大米,把百以内数数的过程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课堂上主要集中精力解决从1千数到1万的问题。
关于怎样数,可以将学生课余时间数的大米按每百粒装袋,100袋大米,合计就是1万粒。教学时让学生先复习从100数到1000,再集体完成从1000到10000的数数过程。
其实,数数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1000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数的认识,需要了解更大的数。
(3)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对1万的感受,体验大数的用途。
对大数的感受不能停留在以上两个层面,还应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比如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所生活的小区或社区里大约有多少户人家,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千、万这样的大数在表达生活现象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几千和一万的读写的教学策略。
整千数和1万的读写教学,已经从原来认数教学中的实物、计数器和数相对应的教学过渡到只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从具体开始转向半抽象,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仍需借助物化过程来帮助学生学习。
(1)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但这个知识点的原型就是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所以这里的教学应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来进行。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结合计数器,明确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数位(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②数位顺序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③数位顺序表的可拓展功能。
(2)拨数、写数和读数要一一进行对应教学。对于“一万”的写法可以这样处理:把10000和1000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不同?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多了一个0?通过讨论完成“一万”写法的教学,加深对1万的理解,同时渗透位值思想(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
[拓展建议]
1.通过大数的估计,培养数感。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直觉。《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学会估计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这里的估计指的是数量估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估计一个操场能站多少人,一个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如果一个班50人,全校20个班一起做早操要多大的操场?1万人大约是多少个班级?多少所这么大的学
校?这样一些具体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解决问题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数,特别是大数形成鲜明的表象,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他们就会回忆起这些参照物。这个估计过程并不是随意猜测的过程,而应该是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
2.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十进制的思想。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的方法,学生了解这个方法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十分有益。这里主要渗透的思想是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学生一个一个单位的进行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就是一万,在数的过程中就容易体会10个单位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感受十进制的思想。
万以内数的读写
[简要分析]
教材中对于几千几百几十几的组成是和读、写法教学同步进行的。掌握数的组成是认、读、写数的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第二层,中间有0的,包括中间有一个0和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第三层,末尾有0的,包括中间、末尾各一个0的和末尾有两个0的两种情况。虽然知识点较多,但始终遵循着先说组成,再写数,然后读一读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逐步脱离直观的计数器辅助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从想想做做第2、3题的半脱离到第4题的全脱离,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数技能。其中数中间有两个0的和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非整千数的读写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没有对每种情况都给出明确的写法和读法,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内容不重要,而是通过预留给学生交流空间、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在思索中感受读、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1.突破读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读数教学包括4种情况:没有0的;只有中间有0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只是末尾有0的。其中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难点。
(1)对比讨论。在对比中寻找读数的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见解,筛选出其中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读法。
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可分两层突破难点:第一层是让学生知道,数中间不管有一个0还是两个O都只读出一个零;第二层是让学生理解中间有两个0的数只需读一个零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两种情况同时出示,直接让学生讨论究竟应该怎样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讨论中会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见0读零,另一种是出现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零,这里可以让学生质疑和争论,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感受有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的合理、优化与科学。
(2)旧知引入。将新知纳入到旧知的结构中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千以内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是旧知,在教学时可以以此为起点,设计一组数:465、5674、302、1008、400、3000。让学生们交流这些数的读法,再按特点进行分类:465、5674;302、1008;400、300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千以内数的读法来读这些数,并总结读法:从高位读起;按照几千、几百、几十几的顺序读;如果数中间有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突破写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万以内数的写法,难点在于把“读作”改成“写作”的过程,特别是中间有两个0和中间、末尾各有一个0的数的写法。
(1)写法教学要与读法教学紧密联系。
教材中数的读写教学每一次都是同步出现的,只是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写数,要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看计数器写数,例题教学都是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完成写数的过程;第二层是看数位顺序表,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1至3题是结合数位顺序,巩固几千几百几十的数的写法;第三层是直接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4、5两题则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写数的练习。
(2)有效掌握数位顺序表。
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写数的熟练程度。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的表象,还可以编写一些口诀帮助学生正确写数。如:写数应从高位起,确定数位才动笔,哪位是几就写几,空位补0要牢记。
3.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教材并没有单列成一个课时,而是渗透在练习中,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计算,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练习,如想想做做8的找规律,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强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想做做11通过连线,让学生体会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如:用5、6、4、9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又如:用3颗算珠,你能读写出不同的四位数吗?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提高读写技能,还能渗透了枚举、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建议]
1.重视数学史的介绍。
在本课时教学后还附有一篇关于数的起源与发展的小文章,应该及时地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计数方法,丰富和强化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创新使用教(学)具。
在本课时教学中,计数器是常采用的学具和教具,但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个计数器,有时难以满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在纸张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围棋子、小圆片等物品当珠子在画出的计数器上操作,帮助读数、写数。其实,还可以借助小棒、圆片、牙签、铅笔等等物品进行操作。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比较商品价格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比较方法,分3层展开:第一层,比较千位上数的大小;第二层,千位相同比百位;第三层,百位相同依次往下比较,以及四位数都小于1万。本课教学的起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有一定的比较经验,因此要充分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策略]
1.利用知识迁移,学习大小比较。
有效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对本课时教学难点的突破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可以对情境中的数据适当调整,增加一个10000元的商品和一个几百元的商品,这样在比较两数的大小时就可以涵盖所有情况。第一步让学生任选两种商品,列举出所有比较的可能。第二步把列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寻找哪些是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这样会发现两组:一组是两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另一组是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借此来回忆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第三步是探讨剩下的几组用什么方法比较,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总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利用估计比较,感受方法多样。
除了采用从高位往低位依次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求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这里的教学应分两层:首先是教会学生求近似值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其次是要让学生体验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自主选择合适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设计游戏活动,渗透“位值原则”。
比较两数大小的核心思想就是位值原则。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会利用位值原则设计一个所需要的数。若能做到这样,则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又深入了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转盘填数”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活动可以全班共同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活动之前准备一个有数字0~9的转盘,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张数位顺序表。转动转盘,将指针指到的数填进表中的任何一个数位,填入后不能移动。写完数后可以同桌或在活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变式,例如比比谁写的数更小等,活动目的可以不断改变。
[拓展建议]
1.弄清数位与位数。
数位。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与十进制的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位数。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称为位数。例如,3是一位数,50是两位数,4305是四位数等。
2.理解位值原则。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5个百。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位值原则。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阿拉伯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教学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将来学习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重要基础。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学会估算, 初步养成估算习惯。学生需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想
复习课不好上。一是学生不如平时授新课积极, 二是教师习惯了老调重弹, 三是题海战术压垮人, 学生做着累, 老师讲着更累,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复习离不开对旧知的温习, 离不开做题。那么, 如何让学生乐意温习, 快乐做题, 在温习与做题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使课堂活起来, 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 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 构建快乐学习情境, 创新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 我结合福娃与奥运的大背景, 依据小学生喜欢看《奥运福娃漫游记》这一动画片的心理特点, 我设计了一个“福娃漫游数学城”的学习情境, 分别设立了口算城、笔算城、估算城三座城堡, 每一座城堡里都有一个福娃带来的“奥运小知识”, 通过了解北京奥运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学习用口算、笔算、估算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把数学知识融入奥运信息中, 既引导学生了解奥运, 关心奥运, 又学会了用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 在生活中学习计算, 在计算中体验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本节教学时, 我把数学知识都融入在奥运信息中, 让学生从中提炼问题, 感受数学计算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估算复习时, 我设计了买篮球和排球的情景, 通过让学生估算解决,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用到估算, 处处有数学。
(三)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教学中老师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 以奥运信息和奥运精神贯穿全课, 培养学生的奥运情感和奥运精神
本节课数学活动设计有几大亮点:以“福娃漫游数学城”引入新课, 以“奥运小知识”贯穿全课, 以“欣赏歌曲《站在世界领奖台》”结束本课。整节课渗透了一种奥林匹克精神, 渗透了一种“我为奥运加油”的情怀。
三、媒体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基于这一基本理念,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奇、富于幻想的特点, 我设计了“福娃漫游数学城”的第一张幻灯片, 而后又分别以“口算城”“笔算城”“估算城”三张童话城堡情境图片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每一座城堡里都有奇妙的数学知识等待着学生去挖掘。最后在一曲《站在世界领奖台》的歌声中快乐而又振奋地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我的课件没有转移注意力的声音, 没有喧宾夺主的动画, 但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 有组织教学的层次感, 有教学内容的条理性, 真正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这一目标, 很好地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
课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本技能, 学会正确估算, 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意识, 渗透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技能, 达到熟练口算和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估算, 养成估算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以“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 我们和福娃一起漫游数学城”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
(1) 贝贝带来的奥运小知识。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三名国家金牌数如下:美国 (35枚) ;中国 (32枚) ;俄罗斯 (27枚)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能会有多个问题, 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解决)
(2) 口算城
引导学生通过口算尝试解答以下问题。
7000-3000=400+360=34+56=
82-48=97-43=52+16=
33-25=6000+2000=6000-2000=
800-350=90+60=150-70=
(3) 笔算城
(1) 奥运小知识
给学生提供以下知识:北京奥运村占地约80公顷, 背靠760公顷的森林绿地,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让坐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
(2) 神笔算算算
410+250=760+440=160+580=
720-390=540-340=960-470=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以上试题,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并奖励优胜者。
(4) 估算城
(1) 奥运小知识
北京奥运会共有205个国家参加。大约 () 个国家, 金牌一共有303枚, 大约 () 枚。其中 () 是 () 的近似数, () 是 () 的近似数。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10日说共有55支运动队的约1300名运动员目前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备战奥运会。上面这则信息哪些数字是准确数, 哪些是近似数?
(2) 我是估算小能手
398+703≈457-349≈1099-729≈691+202≈
写出估算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反思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學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二、设计思路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因此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操作感悟到数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意识。更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会读数、写数,理解数的组成。2、学生能大致估出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学生的数感。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数千以内的数,掌握十进制关系。2、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每个数的组成。
3、正确说出各数位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法。
六、教学准备黄豆(1000粒左右)、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师:数数游戏。(指名学生报一个100以内的数,然后接着数)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如果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太皇山小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够不用?生:不够用。师:不够用,应该怎么办?(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以前认识的较小数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一小堆小正方体(10个)。
师: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师:怎样数出它们的个数?生:一个一个地数。师:一个一个地数,数了几个一?10个一是( )。生:10个一是十。
2、课件出示100个小正方体。
师:老师这儿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谁来估计大约有多少个?师:要数出它们的个数,应该怎样数?(同桌讨论)生:十个十个地数。师: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师:一十一十地数,数了几个十?10个十是()。生:10个十是一百。
3、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
师:老师有更多的小正方体,快来估计大约有多少个?师:要数出它们的个数,怎样数才能很快数完?(小组讨论)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方法?生:一百一百地数。师:快想,9个百是多少?再加上一个百又是多少?刚才你数了几个百?10个一百是()。生:10个一百十一千。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计大约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对小正方体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同时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生:当物体的个数较少时,可以一个一个数;当物体的个数较多时,可以十个十个数;当物体的个数更多时,可以一百一百数。师:老师这准备了一些黄豆,大家猜一猜是黄豆多还是小正方体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黄豆与小正方体的多少,让学生知道所有数量为1000的物体给我们的感觉并非同样多,需要看其中的个体是大还是小。
4、数数游戏,突破难点。师:现在我们来做数数游戏。
让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帮我们,请大家认真观察,有哪些数位?
生:个、十、百、千、万。课件出示: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三。
全班学生跟着计数器一起数:一百九十八 一百九十九 二百 二百零一 二百零二 二百零三 师:谁来大声数一数199 后面一个数是几?
生:二百。课件出示:从九百九十六数到一千全班学生跟着计数器一起数:九百九十六
九百九十七 九百九十八 九百九十九 一千 师:数的真好!老师来提个问题好不好,谁来说说999后面一个数是几?生:一千。师:刚才我们用那么多个正方体表示出了一千,你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表示出一千吗?(出示计数器,学生上台操作。)
师:一个珠子就表示出一千,这么简单啊!你为什么不在这几位拨?为什么在这里拨?
师:你会写一千吗?1000为什么要写3个0呢?师生交流小结:(对照计数器:这个0是哪一位上的?这个呢?)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占位。
【设计意图】由多个正方体到计数器的转换,使学生体会到计数器的便捷性,学会读写1000,加深对1000的认识。
5、读数和写数。
师:同学们会数一些较大的数,也一定能写一些大数。请看(在计数器上拨出235),这个数怎么读?
生齐:二百三十五。师:会写吗?谁来说怎样写?生:百位上写2,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5。(教师板书:235)师(再在计数器上拨出504):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个数怎么写?生: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0,个位上写4。(教师板书:504)师(指0):这个0是怎么回事啊?生:因为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用0表示。师;那十位上能不能不写0呢?生:不能!不写0就变成54了。0要占位的,必须写。师:老师明白了!0是用来占位的,必须写,那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这个数读作三百零四。师:很好!再请同学们写一个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730)谁来前面写?生(板演后):这个数读作七百三十,写的时候,百位上写7,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师:你真棒!老师还有一个问题,730中的0不写行吗?生齐:不行!师:为什么?生1:不写0,这个数就变成73了。生2:不写0,这个数的大小就变了。师:也就是说,504、730中的0都是占位的。写数时要注意啊!
3、认识1000以内数的组成。
师:235、504、730都是比100大的数。想一想,每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先和同桌议一议。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生1:235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生2:504由5个百、4个一组成。生3:730由7个百、3个十组成。师:他们说的对吗?
全课小结,提高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
1、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数位的名称,借助计数器识别并且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注重操作与演示,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学生已有的技术单位、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学生能够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比较的模型思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学生能够认识近似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计,注重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数的写法、读法。
3、认识近似数
4、比较数位不同、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写法。
5、整百数的加法、减法。
6、估计。
<2>开发性学习包
1、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的容纳量情况,本校学生人数、图书室书本数目情况,自己从家到学校或者别的自己熟悉地方的距离情况,各类课本或课外书的每页大约的字数情况。
2、有关历史的“千”: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按现在出土的殷商遗迹来看大概为3500年。古代埃及的历史是4100年。古代巴比伦有5500年的历史。
<3>拓展性学习包
1、班内个别同学登长城或者泰山等的感受分享(台阶),初步了解万里长城。
2、“千”和“万”的另类用法:彪炳千古、跛鳖千里、白发千丈、百怪千奇、百卉千葩、 百计千方、百计千谋、百计千心、百孔千疮、百孔千创、尺幅千里、成千成万、成千累万、成千论万、成千上万、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存十一于千百、秤砣虽小压千斤、寸心千古、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惮赫千里
3、生活中的估算:找一找生活中运用估算的例子,说一说。
估算距离:从这里到商场有多远?有五六百米吧
估算时间:现在几点了?看太阳差不多10点了。
估算人数:操场上的运动员我看有五六百。
当我们拿不到准确数据,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估算。
4、丰收园
(三)整合点说明: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千数时,下一个整千数应是多少和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将信息窗一、二、四整合到一起后连贯学习,让学生找到认识数和进行数的计算的规律;信息窗三和信息窗五结合进行递进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和估计意识;
2、学科间整合:传统文化学科的《万里长城》可与本单元融合,使得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奇迹建筑之一的万里长城,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以祖国为荣的情感。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的珠心算课程可以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与算珠有效结合,感知祖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写字课程本中汉子排版比较均匀,是训练学生们应用估计意识进行估计的好材料,使得学生逐步做到学有所用。
4、体验式活动:生活中的估算:找一找生活中运用估算的例子,说一说。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8课时。
李巧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读数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板书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贴上一个零,再齐读,一直添到4个零,师问: 认识这个数吗?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计数单位“万”。1.师: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知识,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好帮手——计数器。我们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的数,老师拨一个,会读吗? 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问: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继续拨,学生数2000、3000„„9000,再拨一颗,问:现在是几个一千?你知道它等于多少呢?为什么?我们已经学过在一个数位上满了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把千位上的十颗珠换成万位上的一颗珠),所以(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万位”。
2.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那几个数位?你能完成这个数位顺序表吗?独立填表,完成后汇报。将学生的顺序表进行展示,并校对,说一说: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五位是万位。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张数位顺序表,比较一下,这两张数位顺序表有什么不同吗?(多了省略号)那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对,数是无限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还会学习很多数位,所以现在用省略号表示。
3.感知“一万”。一万到底有多大呢?(多媒体出示)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先出示一张图片,估计一下,一万人大约要办几个沈四小?为什么?然后再出示10张图片。(10个我们沈四小的学生人数。)
三、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师:一万真的是一个比较大的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写万以内的数,准备好了吗?
1.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你会写吗?再问:你是怎么写的?千位上是2就写2,百位上是3就写3,十位上是6就写6,个位上是5就写5。)(一生板演,其余写在数位表下。)
2.会读吗?
你是怎么读的?生汇报:(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位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再请两个学生说一说读法。再指名两生读——齐读(板书:读作:二千三百六十五)
追问:这是一个几位数呢?最高位是什么?那么2365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呢?
学生齐读一遍。板书:读作:二千三百六十五 师:我们已经学过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谁来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从高位起)
3练习.师: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完成练习纸的第2题,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多媒体出示3个计数器)
反馈交流(投影出示)
5.师:我们会读写万以内的数,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吗?(1)说一说3256的组成(教师板书)
(2)指名说刚才写过的3个数的组成。形式:指名——集体——同桌互说
四、巩固练习
1.图片欣赏,感受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并能读写
师:像这样万以内的数,生活中非常多。老师找来了2个信息,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
(1)沈四小共有师生1157人。
(2)南京长江大桥公路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师:你会读写这些数吗?独立完成,并校对。
2.师:我们已经会熟练读写万以内的数了,那么下面这两个数你会写吗?(1)5个千,2个百,6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2)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新的数位“万位”;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读写万以内的数要注意什么呢?)
六、完成数学课堂作业本,并反馈
七、延伸:猜商品价格。老师去年买了一部手机,它的价格是一个四位数,分别是由1、2、3、0这四个数字组成的,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部手机的价格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主要注意了下两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利用计数器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千与万的关系时”,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看我拨珠边数数,我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我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为什么?学生能借助计数器想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也就是说要去掉千位上的10个珠,要向万位进1。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时,我并没有领着学生赶鸭式的学习,而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自己试着读一读,写一写,看看能不能自己探究出来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经过孩子大胆的尝试,很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并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如何读写,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一、说教材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 本课讲授第一课时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拓展。教学中安排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亿以内数的学习, 也将会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 教材加强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对亿以内数到底有多大有更深的了解。
那么, 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下面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数位顺序, 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明白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当然, 这些目标实现起来有些比较简单, 而有些较难一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的重点是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难点是数位、数级、计数单位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用来当珠子的纽扣、纸片计数器。
那么, 这些教具该怎么使用?目标又是如何来达成呢?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
1. 活用教具, 不断设疑
这节课的主要教具就是每个学生手上有一个纸片计数器, 而教师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个计数器来展开教学, 不断抛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思考,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2.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一个纸片计数器不够, 就让两个学生合作, 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成一个新的计数器, 无形中, 就将两个同桌同学合并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一起拨珠, 一起数数, 一起思考, 一起探索。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锻炼了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
3. 联系生活, 感受大数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从生活中来学习认识千万、上亿的数, 是再合适不过了。通过“一亿滴水有四大车那么多”这样鲜活的例子,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对“数”的认识。
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是怎么来实施的呢?接下来, 就请大家一起走进这一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 直奔主题。用课件演示这样的一个计数器。问学生, 在计数器的每个数位上最多可以拨几颗珠子?学生会说9个。那如果拨了10个呢?就要向前进一, 用四个字表示就是“满十进一”。复习完这个知识后, 又让学生依次拨出四个数, 3、30、300、3000, 问学生为什么不同大小的数却可以用相同个数的珠子来表示。学生会说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让学生明白数位对数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 让学生猜猜第五个数要拨多少?学生会脱口而出:三万。就这样, 非常自然地由复习过渡到新课。
2. 不断对话, 探究新知
拨三万, 在这个计数器上怎么拨?可能会有学生说拨不出来, 也会有学生说在千位上拨十个珠子, 这时引导学生说出“满十进一”;还会有学生就说干脆拨三十个珠子, 这时就在课件上演示千位上有三十个珠子的情形, 学生马上会表示反对, 原因很简单, 孩子们会说满十要进一。这个时候, 乘机问学生:是珠子不够, 还是这个计数器上的数位不够?学生已经很明显地感受到只有这四个数位是不够的, 必须要去认识新的数位才能解决问题。教师提示学生一个计数器只有四个数位不够, 要是同桌合作, 将两张计数器合并在一起, 这个三万可能怎么拨?学生马上想到在这个“个”位上拨, 但拨完后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有问题。让学生自己说说要怎么改。“个”字必须改成“万”字。改完了, 学生就会发现, 那就是其他三个数位“十, 百, 千”也要改。学生改完后, 又抓住时机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同学不停地用修正液, 而有些同学修正液动都没动?”原来, 他们只是在“十, 百, 千”后面加上一万。就这样, 让学生明白万级与个级的数位其实是有相对应的关系。学生明白了万级上的四个数位与个级的四个数位相对应的时候, 就到了让学生学习数位的时机了。这时告诉学生, 根据我国的计数习惯, 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哪四个数位属于个级, 哪四个数位属于万级。
认识了数级以后, 教师又和学生进行了一个互动演示。让学生一万一万地数, 十个一万是十万, 因为要满十进一。同样的道理, 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这样让学生明白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当读到十个一千万的时候, 学生又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计数器上的数位不够。这时引导学生将“十个一千万是一亿”这个知识推出来, 并告诉学生“亿位”不再属于万级, 而属于亿级。学生可能会问, 亿后面还有什么数位。这时老师趁机推出课题, 今天只探索亿以内数的认识。
3. 拓展应用, 深化延伸
在课件上制作一个小纪录片, 通过一个个例子,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十万、一亿等数的大小。比如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 一亿滴水大约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等数。接下来, 通过两人合作拨数游戏, 分别拨出230000、23、12460000等数。这样既让学生区分了万级与个级的数位不同, 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
然后让学生口头完成书本第5页的5、6题, 加深对数的理解。最后, 让学生谈谈收获, 都是小结整节课内容。整节课就全部完成了。
五、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P120——P121)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灵活解题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聪聪和妈妈到商场购物,在文具柜台和电器柜台分别看到了这 样的两组信息:
文具柜台 台灯:58元 书包:37元 电器柜台 吸尘器:380元 微波炉:540元 2.提出问题
根据文具柜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1)台灯和书包一共需要多少元?58+37(2)台灯比书包贵多少元?
根据电器柜台的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1)吸尘器和微波炉一共需要多少元?380+540(2)吸尘器比微波炉贵多少元?540-380 3.揭示课题
这几个算式都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今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 理和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板书: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5.解决问题
师:你会做上述这些题目吗?(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2)反馈,校对答案。
(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58+37的?
学生可以用口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58-37呢?
(4)540-380 = 16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建议学生用笔算的方法。(生说师板书)师生一起完成540+380的笔算。
你觉得笔算的时候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5)教师总结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估算 382+217
502-318(1)学生估算,师巡视。(2)说估算的过程。
二、多层练习、巩固知识
师:既然我们掌握了这么多的知识,那我们去看看吧,下面的这些问题我们能解决吗?
1.完成P120第6、7。2.我来当小医生
230 570 -27 +590 -290 35 720 280(1)师:请小朋友用学到的本领来当回小医生。诊断一下小马虎 的毛病出在哪里?并且把病治好。
(2)学生独立解决,完后同桌交流。(3)汇报交流。
(4)你怎么知道自己改对了呢?(检验)
师:如何检验?(重算一遍,或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可用加法 验算)
(3)你们想给这些小马虎说些什么?(不要忘记退位和进位)3.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再回到电器商行去看一看。(出示P121的第8题。)(1)审题:你该怎么思考?有没有必要算出准确答案,为什么?可采用什么办法?
(2)学生独立思考。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板书,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4)师:把这些数近似地看作整十数,然后进行有序的思考。这样可以把可能的情况不遗漏又不重复地排列出来。
三、独立练习
主备人 王斐斐 主讲人
教学目标
l、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练习“千以内的数”,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页,回忆:
1、如何读、写千以内的数
2、千以内数的组成
四、练习
(一)、读一读。
804123347487970
(二)、填一填.画一画。
()408259()
(三)、四大名著(连一连)
2个百l个十l个百2个十8个一9个十8个一1个百9个一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对答案,错的同学自己纠正。
(四)、巩固练习
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605的“6“表示6个()。
410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五、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2.605的“6“表示6个()。
3.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
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
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在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数数方法。如果让你继续数,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师(出示100张白纸):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一叠纸刚好100张,看好了,(再出示500张白纸)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张白纸?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师:现在你知道这叠纸有几张了吗?1000里面有几个500?1000里面有几个100?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师:假如我们一位小朋友就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我们全校就有1749星星,你能从你手中的星星图上数出1749颗星星来吗?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
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星星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些知识来数数比赛,怎样?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七)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9课时)10-0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7-12
二年级下册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05-28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以内数的认识》11-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测试题05-29
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07-20
认识5以内序数的教案09-20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教案10-20
《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优秀教学设计10-16
亿以内数的读写练习课教学设计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