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精选9篇)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1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系统教学设计

2、口语交际能力

3、教学目标具体化

4、语文教学系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

2、怎样保证行为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

3、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4、技能目标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5、“教课文”,“用课文”各有什么含义?

6、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评议有什么优缺点?

7、教学目标的评价有哪些标准?

8、什么叫举例法?

三、辨析题

1、识字和写字教学是小学的事,中学应该舍弃这一繁琐的环节,着重于阅读与写作。

2、语文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生动,效果也就越好。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绝对坏的方法。

4、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观点论述题

1、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2、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论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试以 “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2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 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认为教学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 缺乏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知识点进行多次简单重复的方式, 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是一味地“教”,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毫无创新性可言, 以致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 而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因此, 语文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改进。

(二) 语文教学的内容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各种高科技媒介对广大初中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学生在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他们对语文学习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和需求。但是, 传统的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依然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 就会使得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渴望与教师陈旧的课本教学内容产生矛盾,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使学生不能深刻感受语文文化的魅力。

(三) 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 很多教师仍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的教为主导, 通过知识点的讲授、提出问题、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 无法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只能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语文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探讨

(一)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留出很大的空间,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和挑战。教研工作要将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的重点, 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 在教学中反思, 反复探讨最佳的教学目的、过程和方法, 合理处理态度和情境等问题, 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可以采取札记、行动研究、档案评价、案例分析等方式, 来充分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科研组织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以基层教研小组为主的研究小组;2.以骨干班级学员为主的研究小组;3.由学科中心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教师要在每学年初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定时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使之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 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 进行启发性教学,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学习。

(二) 更新教学内容, 重组任务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使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科研团队应该积极到改革重点示范学校进行学习和考察, 学习其创新设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法, 学会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性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新课程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出现了过分强调输出的错误倾向。教师应当创设情境,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进而引出语文教学内容。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 只有保证学生有足够量的语言输入, 输入大于输出, 才能够让他们高质量地输出语言。因此, 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尝试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践需要出发, 兼收并蓄, 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促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

(三) 运用不拘一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然而在教学中, 规矩并不是指僵化的教学模式, 而是指顺应客观的心理发展和教学规律的“条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大胆创新, 充分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合理组合多种教学策略。例如在合作式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布置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合作来完成学习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 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声情并茂、真实生动地感知课文的情感内涵。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另外, 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为教学服务, 在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切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课件。

三、结语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33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性

阅读者在每次阅读时都应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对于一般作品而言,重点就在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就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来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样式,结构形式安排,语言特色等来理解作品。

二、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概述

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首先是"教学"的内涵,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其次是"阅读教学"的内涵,指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个体以语言为中介,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情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1.教师。首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其次是教学活动中经验的选择者和组织者;再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最后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和自我发展的探索者。2.学生。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为学习意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训练、创新等具体行为。3.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包括课文系统和提示系统两大块。4.环境。阅读主体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及阅读行为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客观基础都属于阅读环境。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2.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原则。

三、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

4、可以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比如,学生在新浪读书网、腾讯读书网、作文网等很多优秀的网站上,阅读优质图书资源,可以丰富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阅读理解,分析体验。鉴赏阅读,感情升华

这种方法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从而培养语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主动掌握方法。如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所选内容超越目光所及,是诗人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能使人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诗人的豪迈。这样会使学生向诗人贴近,产生一种人文意境。

文学作品是名家的训练成果,教材所选课文优美、形象、生动,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验,展开审美联想,感知作者的写作意蕴,使学生将自身活动经历和生活所见融入作品的境界之中,获得"得意之中,合心于外"的共鸣感,同作者作品交融,产生一种美的感悟,达到情感升华。除此之外,语文阅读教学还有感悟法、单元阅读、诵咏吟读,其目的都是培养思维能力,积累语文知识,增加审美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五、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原则

第一,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在阅读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最终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样是两篇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写作于法与语言特色完全不同,各有魅力。

第二,遵循"联系上下文"和"首尾呼应"的通用原则。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与段落,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应让学生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自我阅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遵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六、走出阅读的误区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阅读就能独立的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然而,我们对阅读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非教材上的,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能阅读、多阅读、善阅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徐宁.让多媒体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朵奇葩.课程教育研究,2013(2)

[3]蔡永刚.巧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4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具体化,即按照期望

学习者

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

行为

(做什么)、条件

(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

标准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

2、语文教学设计就是 “ 教什么”

和 “如何教” 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 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分析和策划

过程。

3、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 系统性

特点,通过设计使 教学系统 的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 以改进和 完善

课堂教学。

4、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 教师

、学生

和语文 教材

;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 教学 过程。

5、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

教学系统

的 整体

优化。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

整体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

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整体。

6、口语交际能力包括

倾听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

和 应对能力。

7、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

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 整体

优化。

8、语文教学设计是以

学习者

为出发点,进而捕捉

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最终达到学会 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简答题

(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P12)

答:语文教学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它的确定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语文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依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依据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什么?(P6)

1、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

2、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

4、学习者不仅向老师学习,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学习。

5、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6、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的协调一致。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简要回答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P22)

答: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声的具体情况来思考。

其一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决定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深浅难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其三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程度、心理特点、语文学习心理等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人。

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关注的。

(四)简要回答特色语段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P9)

答 :特色语段往往在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能给读者于阅读、写作方面以较大启发。深入分析这样的语段,对学生领会文章的特色,了解作者的风格,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

(五)什么是揣摩教学法?(在红色的《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P30)

答: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敲。揣摩教学法就是指通过反复思考推敲语言,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形式方法、情感思想等。它可通过对原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读一读等形式,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妙处。

(六)简要回答探究体验教学策略的要求。(P21)

答:探究体验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质量。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体验、养成语感。

(七)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

答:教学任务分析要求把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即终点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过渡目标或从属技能,分析过渡目标本身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过渡目标又以哪些先决条件习得作为支撑。换句话说,教学任务分析是要查明新学习本身以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体现层级关系或组成关系,并以哪些原有的知识技能作为先决条件。

(八)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答:有以下几点要求:

(1)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从工具性角度,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可以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从人文性的角度,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

(九)什么是问题教学?

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阅读的障碍、疑问和困惑。这些障碍、疑问和困惑,在继续的或反复的阅读中有的便自行解决了,但有一些解决不了。把它们提出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就叫做问题教学法。

(十)简要回答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三个不同点。

答:(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语文,有要学做人。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教育要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信息冗余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重视整体感悟。

三、辨析题(此是辨与析)

1、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选的形式编辑的,所以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不强和知识庞杂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有自主选择“教什么”的权力。

答:此是对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有自主选择“教什么”的权力,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这种教材同时具备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即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的中介。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易生产性的特点。比如对某一选文,语文教材编撰者、语文教师乃至学生,都可能、也可以生发自己的阐释,权威的阐释也会因时代、因人而有所不同。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确立新的教材观,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这个“例子”蕴涵在文章中的读写知识就需要教师的挖掘。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新增了72篇,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推荐各类图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了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答:这一讲述是正确的。因为阅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口语交际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而书面语言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口语交际开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书P19)

3、语文教学中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内容这一关键,对于形式则可以忽略。

答:这个论述不正确。

1)、语文教学内容决定语文教学形式,两者是实质与载体的关系。一定的内容必须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2)、形式为表达内容服务。教学中形式的选择也即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一注重有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思考。

4、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根据教学的要素展开评价。

答:这个论述是正确的。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评议。因为构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评价也是多方面的。而教学要素便是其中之一。

教学要素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评价就是要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目标与内容是否一致。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是否与目标一致,与听说读写常态一致;是否有联系性。教学环节是否清晰、简洁、集中。教学方法是否民主、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

此外,还有教学技能和教学即时效果等,但在实际的评价中不可能全部展开,而作为教学评价重点的教学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一点,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根据教学的要素展开。

5、语文教学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所以,教学内容不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答:这个论述是错误的。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中有:

1)教学内容要恰当。主要是内容要为目标服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确定。

2)教学内容要充实。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四、观点论述题

1、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语文学科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要求语文教学加强智力开发。

从工具性的角度,工具是用来用的,不用失去了工具的功能。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充分利用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目标设计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从人文性的角度,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试论述教学媒体使用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视听教材的选择应尊循如下原则:(1)它提示的观念,是否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全貌。(2)它对我们所想研究的主题是否能给予有意义的内容。(3)是否适应学生的年龄、智力和经验。(4)它的品质是否令人满意。(5)是否给予教师配备适当的使用说明。(6)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7)是否有益于显示的身心健康。(8)是否抵得上所花费的时间、资金和人力。

二、媒体运用的注意点:总的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1)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时。(2)于适当之时机,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引起学习动机。(3)要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4)需要观察,但对象是危险事物。(5)因时空的限制。(6)需要补充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7)学习者自我学习。

3、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论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少的,其中以理论和实践的脱接显得尤为突出。广大教师在“批判过后的废墟中看不到理论知识大厦,普遍陷于一种迷茫之中。”只有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才会有新的教育实践。为此,我们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结合时代具体的教育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课程改革。

学习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掌握一种新的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系统性特点,通过设计使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可及时注意到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语文教学设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提供了系统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具体的语文教师备课与上课的程序方案,从而改善了语文教师的备课程序与和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试以“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程序:

(1)让学生明确“经历”的内涵。可以作这样的引导: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不论人生正在经历什么,苦难或是幸福,将成为自己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所以,“经历就是财富”,常被人们看作是对生命由衷的体验。试图将“经历”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

(2)选择最佳写作角度。写文章即写生活,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请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成长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的经历等,讲述给大家听并能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即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3)作写作技巧方面的辅导。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抒发感受。注意点:若侧重叙经历,最好有经典的生活事例能点到“经历”这一话题要求,切不可脱离话题而沉迷于叙述的过程中,形成本末倒置,反而得不偿失。若侧重谈看法,还有多种选择,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套,还不如采用哲理散文的方式进行诗意的描写。

2、试举出自己教过的以“文”取向为主的一堂语文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的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美。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多媒体:欣赏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入境。

从欣赏苏轼的著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引入,使学生自然进入情境中,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为感受文中月景,体会情感作烘托和铺垫。

2、朗读:

一、放课文范读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正音。

二、学生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本课安排了自由读,齐读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3、疏通文意:(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疏通文字,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注释、以往的译文经验、同学讨论等。(2)质疑讨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疏通,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此外,还通过质疑讨论,强调重点字词的理解。

4、品读文意: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我喜欢的句子

,因为。

(2)教师引导总结比喻的妙处。

(3)填一填,品意境:

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从具体的描写句中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形容词。

的月色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自由品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静心品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尊视学生的个性,较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轻松与快乐。

细读写景句子,引导分析该句比喻的妙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课安排了三步,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分享感悟成果;第二步,教师引导总结比喻的妙处;第三步,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词来形容作者笔下的月色,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意境美,感受作者高度凝练的笔墨。

5、探究情怀:围绕“闲人”展开讨论。

(1)作者愿意做“闲人”吗?作者为什么要夜游呢?

(2)是不是所有的闲人都看得到这月色?

设计了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胸怀的旷达之美。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写一写:看图写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在学生感受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之后,安排看图写话,旨在学习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融情于景的写法,既加深对本文写作特色的领悟,又培养了学生通过生动的描写,恰当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创造优美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7、作业:设置了改写。

本文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也一点“闲”。让学生学着写一写,既是语言表达的训练,又是思维活动训练,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说课综述:

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3、阅读下面短文,从读者角度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黄杜鹃

紫杜鹃花开了,白杜鹃花开了;只有那棵黄杜鹃,依旧不开花。

三年了。我感到有些扫兴!我尽心尽意,一视同仁,培养侍弄了三年,紫的给我温馨,白的送我洁净,只有你,黄杜鹃,为什么这般郁郁寡欢,终年没有一丝笑容?

朋友们来,交口赞叹紫杜鹃和白杜鹃,而对你不屑一顾,我竟说你是“假杜鹃”。

可我鲜明记得,你在深山里不是这个样子。——在那幽谷悬崖,你同形形色色的杜鹃花相衬相托,开得何等欢畅,笑得何等灿烂!我特意把你移回家来,植于盆中,与已有的紫杜鹃、白杜鹃为伴,可你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你是不适应这小小的盆土、狭窄的阳台?为什么那棵紫杜鹃和那棵白杜鹃却长得适意呢?

哦,莫非是因为你生在山野,长在山野,离开了山野便魂牵梦萦?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是可敬的,是值得同情和赞美的!

由此,我倒可怜这紫杜鹃和白杜鹃了。它们是我从花店里买米的,在小小的花盆里抽枝、舒叶、含苞、开花,怡然自得,何曾有丝毫抑郁?

啊,来自山野的黄杜鹃!

(选自《人生小品》)

(1)本文借物抒怀。对杜鹃的感情随着认识的加深而变化。对黄杜鹃的感情由

(2)“莫非是因为你生在山野,长在山野,离开了山野便魂牵梦萦?”黄杜鹃不开花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不知道它们的祖籍曾是深山旷野了。”紫杜鹃和白杜鹃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3)作者明写花,暗写人。文中的黄杜鹃象征了社会中哪一类人?紫杜鹃和白杜鹃象征了社会上的哪一类人?

(4)文章写的黄杜鹃,为什么还写到了紫杜鹃和白杜鹃?

(5如将第一段中的划线句,改成“紫杜鹃花和白杜鹃花开了”,好不好,为什么?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5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评价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联想记忆是指利用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一特质,让学生将单词联想成一些事物展开记忆,从而有效提高记忆效果的一种记忆方式。

2、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3、即时反馈是当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而产生某种行为变化后,立即给予反馈的一种教学处理方式。

4、马蹄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马蹄形状,与半圆式、双翼式相似,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安排形式。

5、教学过程既是一项有明确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个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过程。

6、双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双翼形状,与马蹄式、半圆式相似。

7、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教学方案,是课时备课的书面形式。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8、学生的社会背景是指学生的课外学习环境,如家里是否有可利用的英语学习设备,家长是否有能力给孩子辅导及学生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等。

9.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能否用课堂所学的单词、句型、语言功能等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

10.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1)重在强调人的主体性,旨在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只是评比。(2)在评价功能上,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在评价类型上,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4)在评价方法上,注意采用绝对评价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5)在对待分数的态度上,要求树立新的分数观。11.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三全原则

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

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12.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重要指标

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重要指标是指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活动形式的群体化。

1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包括:①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③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④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运用;⑤在词汇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⑥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⑦尝试阅读简单的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读物;⑧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⑨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⑩能初步运用简明的学生英汉词典。

14.教师职责指标

(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15.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4)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16.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2)层次性原则(3)多样化原则(4)多元化原则 17.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8.学生情感差异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2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生情感差异是指小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加上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学生在某些环境的影响下,情感上较易出现消极和积极的差异。

19.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包括:①了解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②对一般的赞美、请求等能做出适当的反应;③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的名称,如:football, basketball ④掌握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商品的名称;⑤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⑥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如:Christmas Day, Thanksgiving Day ⑦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

20.教师绩效指标

育人管理成效: 教学科研成效: 协同工作成效:

二、简答题

1、阅读理解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复习巩固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点,适当扩展语言,增大语言的输入量。

2、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可以直接感受到语言的交际用途,了解所学语言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样就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同时设计在完成该任务时所存在的相应语言环境,学生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更能有效地表达,出色地发挥,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3、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题和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环节、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4、教师设计板书时要注意让板书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并通过合理布局,颜色对比,体现视觉美。

5、形成性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表现的记录、学生阶段性地对自己在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发展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对自己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同学相互间对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阶段测验结果及反思等。

6、优秀的学生要求能描述并表演故事,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能跟随录音朗读故事,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要求理解故事内容及其幽默之处即可。

7、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要让学生有一些思考的余地,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做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8、教学环节也叫教学步骤,是教案中的主要部分,它包括:每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教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3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语言和动作,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9、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存在着,布置作业应分层次要求,而且最好有选做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10、尊重个体差异指的是:英语课程的设计及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语言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只让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在英语课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1.简述教师素质指标中的文化理论素质。

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文化科学素质(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素质(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需求、期望)。

12.如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1)参与状态 —— 面广、形式多样。(2)交往状态 —— 自然、氛围良好。(3)思维状态 —— 活跃、全面拓展。(4)情绪状态 —— 愉悦、真情实感。

13.怎样处理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把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应用等都排斥在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理论,忽视过程。终结性评价不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形成性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此,新课程改革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服务。

14.简述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的三个方面。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4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15.简述教师素质指标中的身体心理素质包含的内容。

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16.简述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包括三项,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包含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部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即:语音、词汇、语法、话题、功能、结构等。

(2)能力目标是指课堂所学单词、句型、语言功能等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3)情感目标是指即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渗透英语语言文化、世界意识、学习策略指导、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等。

17.简述教学手段运用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是否符合教学目标。(2)是否运用适时、适度。(3)是否直观、易懂。

18.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的具体体现应包括哪四个方面?(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始终要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

(2)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恰当。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3)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命题;应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和个性化。

(4)教学评价要完善,要始终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 更多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 更多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5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6

之后的反思

镇康忙丙中学 高国宏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以教育对象的发展为根本,以传统教育为主要背景,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不适应现代文明发展、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缺陷,更能培育现代所需人才。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它强调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以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的相关课程它主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对开放性问题的思考等方面的学习,现就其中一篇教学设计——《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春》主要新点在于备课教师能结合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导入,这不仅让学生能提升兴趣,同时还能学习到作者朱自清的相关信息,他是我国一位大散文家,同时在他的散文中还渗透着诗歌的优美,强调了本文的特点,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调;其次,教师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文从头到尾背诵出来,再加上配乐,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课文内容、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散文的音乐美,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

镇康忙丙中学

高国宏

更深层次地掌握课文,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再次,放手让学生去体会散文所带来的文学之美,教师在朗读之后,建立了一个让学生想一显身手的平台,告诉学生配上音乐来朗读,增加散文的优美性。朗读是学习语文,特别是学习散文以及诗歌的最好方法,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不仅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改变了我在教学中朗读的单

一、枯燥的特点,建立了朗读的多样性,让学生兴趣倍增;最后,这个教学设计能撇开一些枯燥的问题,将学生从枯燥的回答问题中解脱出来,就文中的某个学习重点——春雨的特点,让学生去自由地体会春雨的特点,说出自己心中的春雨,这拓宽课文学习的范畴,从文中走向文外。

以上我的感触恰恰是我多缺少的,也是我在日后教学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对课文的教学认识不够,另外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和教育评价对我们教师的无形压制,导致我们知其原因而不能按其之道而为之,在改革之际的教学确实在某些教学尝试中让一线的教师较为尴尬,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相信,这种尴尬的存在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中解脱出来,学生也能够从题海战术中挣脱出来,身心健康学识技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

镇康忙丙中学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广泛影响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意味着原本需要讲授一节课,学生们仍然无法听懂、无法吃透的知识点,现在可能仅需要半节课就能够阐述清楚,并且,其关键之处在于,学生们会听得更加明白,也就是较以前的方法更能够较快、较为有效的理解、应用该知识点,这就是典型的向时间要效益的策略.

一、对传统教学设计结构的反思

众所周知,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形式化的数学内容为主,在知识本位的前提下,教学形态从旧知识向新知识传递,常常运用“五段”教学环节,即“旧知复习—新知讲解—训练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的基本程序.与这种教学形态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必然是围绕知识点进行整合,在新旧知识间寻求联系,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做文章,寻求变化和延伸.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几代人,也影响着现今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点,从教师的教案书写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传统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传统教学设计既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使之更加平衡,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既有助于传递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又关注学生的成长,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笔者还认为,传统课堂上也有优秀教师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领悟,设计出耳目一新的教学结构,部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传统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进步,其结构应该是由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关注学生成长的、具有课程意识的、尊重学习差异的、适应教学需要的多种元素来支撑.

二、改进教学设计结构的思考

为了使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引导教师认清新课程要求与教学的关系,理解三维目标和教学设计的内在联系,笔者运用文献法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上位的结构和方法入手,开设了大量的同课异构研究课,并结合课堂中存在的“解题失控、过程失衡、目标失度、教学失效”等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例如:取一张报纸,将它对折,再对折,你估计最多能将它折几次.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究:

(1)你能将它对折8次吗?为什么?

(2)如果能将一张报纸连续对折30次,你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

在学生探索、思考、交流之后,可以这样计算:

一张普通报纸的厚度大约为0.01厘米,把一张纸连续对折8次后,它的厚度约为0.01×28=0.01×256=2.56厘米,这相当于把一本256页的书对折一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中的核心要素和课堂实证成功的方面,梳理教学预设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一般可以借助以下的基本结构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个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是:问题情境———建构活动———数学化认识———基础性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关注“现实问题情境———数学概念(或模型)”的有效活动.我们认为要形成新知识或技能,必须明确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即从问题情境的认知平台出发,怎样到达数学化的高度或产生新的认识.从这个角度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难看出,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认识,需要教师具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选用“建构活动”作为设计环节,就是想说明学生在认识数学本质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教学理念和运用的策略.

第二,关注“数学概念(或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任务.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异化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教学目标中的“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相关的教学要求,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因为时间掌握不当,训练无法保证;有的教学根据题目走,课堂解了大量不必要的题,双基并没有夯实;有的教学根据尖子生走,目标定得偏高,造成很多学生该学的没有到位,不该他们学的,倒学了不少.因此,明确基础性的教学任务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要通过基础性训练,让学生达标,通过例题、习题的讲解,规范说理、书写等.笔者认为,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很多做法,如分层训练、变式训练等,可以夯实双基,也只有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拓展延伸,才有提升的可能,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发展.

三、结论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起到实际教学效果。由于初中生正处在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注意到此点,才能保证所讲知识被学生完全理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1.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就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为例,对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1设计原则

(1)实验设计具有科学性。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到化学知识,对一些概念还很陌生,所以,老师在实验课程设计时,需要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保证实验内容的科学性。然后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实验步骤严格选取。化学实验是反应客观事实的,所以,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事实,才能保证试验达到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验设计时,不光要保证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的科学性,还要使实验器材符合实验内容,才能保证实验难度在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了实验整体的科学性。

(2)实验设计要有创新性。实验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检验,需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但不能照搬,还要具有创新性,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试验中,可以在显色剂的试剂瓶中添加适量荧光试剂,使反应后的溶液色泽更加鲜艳,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实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3)实验设计具备可行性。在实验设计中加入一定的创新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浓厚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提倡的。但创新点不能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要有理论基础的,这样才能使实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还表现在实验内容符合学生知识范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及理解。如果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再新颖的设计思路,也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4)实验设计应符合安全性原则。做实验的前提是保证安全性,这种安全性不仅表现在实验器材的安全性,还表现在操作步骤的安全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才能保证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要做到此点,老师除了深入理解实验操作步骤,还要对实验器材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才能保证实验过程安全。

1.2设计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性实验,另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是指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一类实验方案。最终目的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及推广,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具有一定难度。探究性实验在设计之前,除了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之外,还需要他们具备提问题的能力,所以,该实验设计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有广泛的课外知识,还要具有勤于思考的品质,更要具备探索的精神。而后者是对课本已有实验的一种重复验证,不具备难度,只要实验结果和原来的相符合,说明实验过程达到了教学要求。虽然如此,但也不能机械的对课本上的步骤照搬照抄,不对操作步骤进行思考。相反,学生应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深入领会及思考,对实验过程适当调整,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实验要求。

基于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同时由于基础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容易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所以,老师在实验设计时,应当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再根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设计些探究性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的。

2.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就以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对初中实验设计进行说明。

实验材料:蒸馏水、二氧化碳、试管、石蕊试液、干燥石蕊试纸(试纸上喷紫色石蕊试液再晒干)、酒精灯及其它一些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设计:准备三个带有弯管及口塞的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入1/3体积水,第二支试管加入1/3体积水,第三支试管装入干燥石蕊试纸;每个试管配备一盏酒精灯。之后,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由无色变为紫色;第二支试管和第三支试管,不滴石蕊试液;第一支试管通入CO2, 第二支试管不通CO2, 第三支试管通入CO2。 通入二氧化碳之后,观察变色过程,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再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观察:通入二氧化碳之后,可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由紫色变为红色,而没有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干燥石蕊试纸也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当用酒精灯加热之后,可以观察到变红的试管,红色逐渐褪掉,最后仍旧为紫色;而另外两支试管中仍没有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当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之后,便出现红色;没有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及干燥石蕊试纸由于没有显色剂或者没有反应物,而不出现变色。由于碳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所以用酒精灯加热之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所以红色逐渐褪去。

3.结语

初中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一起,才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新课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13,14(12):159-161

[2]郑志壮.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弱化的思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24(1):93-95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篇9

简答题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案例: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这位教师的做法错。从以上四个造句,看出这个学生的表达很具个性,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多元性体现在全面评价。根据人类智能多元构成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发展的需求,多元评价主张“多一把评价尺子,多一批优秀人才。”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多元化评价,无疑能给更多的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教育家底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认为这位学生的独特和个性,应受到鼓励和

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 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

5、《在大熊猫的故乡》„„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请你综合评述这教学过程。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答:优点: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你是怎么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13、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答: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 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仅供参考)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低段的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但案例中的教师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与偏旁见面。她把偏旁称为“偏旁娃娃”,把认识偏旁称为“与大家交朋友”,把找到字中的偏旁称为“捉迷藏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语言都迎合了儿童的心理,使学生对偏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他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记忆生字,效果颇佳。教学中,教师不但语言亲切活泼,而且采用了儿童最喜欢的识字教学形式——游戏(捉迷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兴 11 奋不已,识字自然就欲罢不能了。游戏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五、教学设计题1 1 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教学片断。

答: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答: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答:

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 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答: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8、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4、《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生看画面)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答: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多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像,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5、“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答: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从语言发展来看,学生得到的训练不只是会用“一起”造一个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荐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练说句子、汇报交流等各种形式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发展了语言,所以说这种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五、教学设计2

1、请为拼音“z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三)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 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

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

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 ei ui ”)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 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 zai pei mei 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敢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1)指名学生读音节

(2)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1)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小组轮读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加动作读

(6)学生表演读

(7)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8)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一则教学案例。

案例《丑小鸭》教师出示丑小鸭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这只小鸭子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演重点词语。请同学们从书上划出描写丑小鸭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背诵书上的句子。教师课件展示白天鹅展翅飞翔录像,请同学们说说白天鹅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演重点词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白天鹅外貌的句子。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同是描写白天鹅,书上写的和同学们说的有什么不同?背诵描写白天鹅外貌的有关句子。总结写作方法。

(三)教师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如:大象、狮子、白兔、松鼠、金鱼等,学生可任选其中一种 动物进行练笔,也可以写自己喜爱的其他小动物或某一物体。交流习作片段,评议。点评:这案例,是对如何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探索。他在教学中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丑小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提供说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二、把课堂融入生活。《丑小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熟悉的动物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让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一个舞台。《丑小鸭》老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但并不局限于此,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天地。`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⑴、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⑵、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⑶、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⑷、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⑸、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⑹、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生: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生: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生: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生: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 女孩怎么可怜了。生: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生:我觉得小女孩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生: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上一篇:男生失恋分手的伤感心情说说下一篇:四年级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