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精选8篇)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 篇1

《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许贤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教学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教师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老师来指导,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老师来提高......所以只有增加课堂有效的教学行为,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据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行为及策略,促进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通过探索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的研究,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4、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相关的校本资源,更好的促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探索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

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

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共十种)

1、教师语言:规范、简洁、幽默、有趣、生动,富有意境,体态语言美。

2、课堂气氛:和谐。

3、关注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与张扬学生的个性。

4、教师情绪:学会自我控制,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学会忍耐。

5、教学内容与目标:提炼备课内容,立足课文备课又能脱离课文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教学框架,能抓住目标与要点。

6、教学方法:有效、多变、新颖,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教学评价:讲究艺术,及时、适可、有针对性、有效刺激,能促进知识的生成。

8、教学机智:富有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处理好课堂生成知识。

9、课堂调控:合理调控“听、读(看)、思、说、练(用)”过程,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自主建构。

10、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要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精神,使课堂成为师生勃发生命溢彩的精神乐园,要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预设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就是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心中有学生,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发,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积极创设条件。

3、动态生成的有效性。

如果说预设是枝,那么生成是叶,二者相辅相成。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有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而生成有效的关键因素是要求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要通过多

元的课堂评价,树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与学生的思维轻轻碰撞,才能产生静池中的

一缕缕波纹,或激起一阵阵浪花。课堂生成的价值,就在于让课堂荡起理性的清风与诗般的涟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动态过程的有效。

三、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目标指向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

目标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目标,也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可提高教学效率。

(2)目标确定根据学情而定。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情况各异,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较低的要求,也可以由学生视自己的情况自定学习目标。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群体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人而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提出教学目标,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是进行充分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肯定不会是一堂优秀的课。缺少精心预设的教学是不完善的,而不认真进行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因此要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预设。

(1)钻研教材透彻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与水平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2)了解学生全面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性地遇到被学生中涌现的意外问题而牵制教学进程,一时老师会可能很尴尬,究其原因,除了老师教学机智不够丰富

外,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基础的过高或过低要求,都可能导致课堂意外的发生。所以预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生活经验与实际认识水平,然后在这基础上预设教学板块与流程。如果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开放性的预设中就要多考虑几套预案。只有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预案,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学生才会反复地品味、琢磨和交流,才会产生出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才会有创造思维的闪现,才会实现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3)教学设计板块化。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开放、民主,所以板块化的教学流程比较适宜这样的教学。这里的板块化是指教学结构板块。一堂课总是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教学结构,这些结构大多由几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组成,这就构成了教学板块。然后就在板块的牵动下,由教师、学生共同商讨,以交往互动为主要方式确定教学思路,生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发挥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整合优势,将培养目标整体推进。

3、坚持适度有意义的教师讲授。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授的优点是教师能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还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但要使讲授有意义,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简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逻辑性强,讲授的时间也不宜过长。适度的讲授中其实也有师生情感的交流,也有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只要教师正确、适度地运用讲授,它也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

4、构建生态、平等的教学过程。

(1)教学环境和谐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像,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基决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

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

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教学过程生态化

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东西,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管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料,我们教师要利用并开发好这些资源,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生态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胸有预期目标外,还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更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可从“学生的开口说话”中生成,找准起点,因人施教;也可从“学生的回答”中生成,由此及彼,趁热打铁,还可从“学生的提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乘胜追思,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无法预约的精彩”。

课堂上,我们不在于教师解开了学生头脑中多少个问号,而在于学生产生了多少新问号;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严密,而在于是否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探究欲。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培育了足够的自信。要突破课堂中心的局限模式,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

(3)教学地位平等化。

我们的教师就是心肠太软,而对一篇篇意蕴丰富,情感灵动的课文,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古脑儿地传递、输送给学生,殊不知,教师头脑中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从教参那里学来的,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所以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们的诉说,拼命地追求在他们认为无疑是标准的答案。然后居高临下地评价。但是在追求这正确的背后,教师却忽视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了儿童是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这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做法,禁锢了多少鲜活的思想,泯灭了多少创造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放在思想主宰、知识权威的神圣地位,试问,这样的课堂“对话”会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吗?会有思想与思想的交锋吗?真正的对话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蹲下身子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

心与心的对话又必然从真诚的倾听开始。在蹲下身子的倾听中,我们将听到学生思想的“抽穗”,思维的“拔节”,情感“裂变”的声音,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5、实施多元、有个性的评价。

(1)教学评价个性化。

课堂评价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征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老师对他们方方面面的赞扬与肯定。

(2)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评价要注意适时、适度。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同时教师语言也要又幽默风趣,评在关键处,评在动情点,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升温,有利于更好的学习知识,增强实效性。

6、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研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我校采取“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多元研训方式,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骨干示范、课例反思、校际联动、经验交流、教学沙龙、专题研讨、师徒结对、成果分享等系列研究活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提升,人人成长”的培训目标,有效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1)开展“四课”研究,包括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反思课、新教师汇报课、课题实验教师研究课。(2)开展“主题合作式二次备课”,规范备课行为,提高备课的实效性。(3)实施“一课多反思”、“多课多反思”研究活动。(4)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实现师徒共赢。(5)课题组开展“三个一”、“五个一”活动,提升科研能力。“三个一”是指每周一研究(课题组成员自行研究),每月一研讨(课题组内集体研讨),每期一汇报(各课题组全面汇报和展示研究成果);“五个一”是指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与提升,主要包含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课例与录像、优秀课件与网站、优秀研究论文与报告、优秀学生作品集等;每学年整理研究成果,科研处进行检查,并评选优秀“专题研究”成果。(6)“内提外引”,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并邀请各级专家引领。(7)校际联动,开展专

题研讨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发现问题,2009年9月--2009年12月):(1)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针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2)列举有效课堂教学的十种行为。(3)拟订研究计划,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是建立机构(2010年1月--2010年2月)。

学校研究人员根据学校的教师情况,组织一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

3、第三阶段是学习的准备(2010年3月--2010年7月)。

主要学习和了解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发展的形势等。

4、第四阶段是设计和实施(2010年9月--2011年12月)。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有效教学行为,具体研究如何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予指导。

5、第五阶段是总结和反思(2012年1月--2012年7月)。

在总结反思阶段主要是认定成果价值,制定推介方案,及时在校内外推广,并做好课题反思总结、提升和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分工。

许贤苏:课题行政负责人,对课题进行全面的理论指导。

李佩球:课题常务负责人,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工作,并参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冯庆桂:课题常务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艺术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原始素材,参与课题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与总结等。

邹淑梅:方案实施者,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英语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原始素材。

谢伟洪:方案实验者,负责实验数据分析、整理,总结实验成果。

曾晓莉:方案实验者,提供音乐学科原始素材与实验成果。

许倩华:方案实验者,提供语文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原始素材,收集

整理课题资料。

陈志坚:方案实验者,提供数学学科原始素材与实验成果。

卢少芬:方案实验者,提供英语学科原始素材与实验成果。

刘少君:方案实验者,提供科学科原始素材与成果,协助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经费分

配。

本课题学校拟准备6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在课题研究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约2万元,主要用于相关资料的购置及课题团队构建费用等。第四阶段课题设计与实施约2万元,主要用于课题组会议及课题研究时的相关费用。第五阶段课题总结反思与推广约2万元,主要用于课题的结题及对外推广费用。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集。

2、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课件。

3、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集。

4、学生作品集。

5、形成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模式。

6、形成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方式与策略。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 篇2

一、课堂观察与倾听

你上课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吗?48%的同学有时倾听同学的发言, 47%的同学注意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5%的同学根本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你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吗?35%的同学喜欢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31%的同学都不喜欢回答问题。20%的同学喜欢回答同学的问题, 4%的同学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你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经常发言吗?44%的同学偶然发言, 26%的同学经常发言, 22%的同学只跟同桌同学交流。你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吗?这样的机会多吗?37%同学不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32%同学认为这样的机会很多, 31%同学认为这样的机会很少。课堂上, 自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出答案, 但又不敢站起来回答的时候, 你希望:49%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示意, 老师主动请你回答;27%同学希望老师挨个儿请同学回答, 很自然地轮到你;22%同学自己一直忍着不回答。

1. 存在的问题:

(1) 倾听有效性不够。课堂上的倾听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倾听。只有有效听课, 学习才会进步, 课堂上倾听很重要。做到有效倾听, 才可对老师、同学的发言进行思考、判断和整理, 从而获得知识。 (2)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缺乏自信心。当老师提出问题, 少部分胆大的学生, 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大部分同学习惯于等待, 等老师来点名, 或者是怕回答错了被笑话, 或者干脆不愿动脑思考问题。

2. 解决的对策:

(1)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老师提问的问题设计需要贴近学习, 让学生感兴趣, 或与同学有关, 让学生能有话可说, 引起同学的共鸣, 关注、调动那些神游的个别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最好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正确适当地鼓励、调动学生回答, 让学生想说、乐意说, 及时表扬, 耐心、细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 (3) 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教育的过程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是双向交流, 形成有活力的课堂。

二、课堂自主学习思考

你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吗?26%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 34%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 30%喜欢看书但是不喜欢思考问题, 9%不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以你上课的表现, 你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如何?15%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很积极, 39%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较积极, 40%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一般。

1. 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少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长期地习惯于“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 养成了不愿独立思考探索的习惯, 只有被动的接受。中职学生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不善于学习, 也不会主动学习与探究问题。 (2)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整个教学过程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 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是按照老师的设计的固定思维结构去完成,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接受能力较快的, 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自学习和思考问题, 但其他同学就缺少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备课时所设想的那样, 流畅地完成一节课, 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被老师牵制, 处于被动状态, 无法提出质疑。而且老师要在课堂上维持好教学秩序, 也不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带来“混乱”, 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权利受到了限制。

2. 解决的对策:

(1)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听”。教师依据中职学生的学情,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专业等特点, 设计有效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课堂上应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以探究教学为主, 增加课堂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设计开放式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课堂教学设计时, 在时间上有所预留,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 (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现状,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悬念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营造轻松和谐、互动热烈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独立探索, 大胆发表见解, 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使用效果

你认为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你的学习有帮助?59%的同学认为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帮助, 39%的同学认为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习帮助一般。多媒体的运用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有帮助吗?53%同学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很有帮助, 46%同学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帮助一般。对于多媒体教学你觉得怎样?原因是什么?47%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直观, 形象、效果好;51%同学感觉一般;17%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好玩。对于多媒体教学, 34%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生动的画面更加吸引注意力。

1. 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使得老师在上课前的备课任务增加了。 (2) 不能保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每一节课的质量。目前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 每节课基本上都会用多媒体教学, 在课前没有精心准备。 (3) 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使得老师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 解决的对策:

(1) 对多媒体资源在三贴近原则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合。要求老师在多媒体课件资源的选择上要进一步在符合课程内容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 (2) 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 课件内容需进一步加强与教学内容结合, 课件的使用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3)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课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等进行合理设计, 教学中以课件为媒介使用探究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 (4) 加强基本功训练, 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 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培养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的合理科学。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 老师课前花更多的时间收集、整理教学资源, 注意突出教学重点, 课件应用的内容与教材、教学大纲结合, 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内容表达的多样化, 增加教学效果。

四、课堂讨论与互动

你认为课堂讨论必要吗?如果必要, 你认为一节课应该花多少时间来讨论。57%同学认为课堂讨论非常必要;如果必要, 29%同学认为一节课应该花1/4的时间来讨论;33%同学认为课堂讨论可有可无, 如果必要, 43%同学认为一节课应该花1/3的时间来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48%同学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 23%同学喜欢课堂气氛安静的课堂氛围, 22%同学喜欢课堂不受约束的课堂氛围。

1. 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喜欢课堂上有讨论, 但真正围绕教学开展讨论时, 大多数学生又保持沉默。有的是老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讨论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 学生不会讲, 有的是学生不愿讲, 有的是怕自己表达的观点不被认同。 (2) 讨论内容偏离课题, 致课堂秩序混乱。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 自控能力也相对弱。一些学生利用讨论的时间, 谈一些与课题无关的内容, 讨论起来比较起劲, 甚至忘乎所已, 课堂纪律往往会因几个学生的太过兴奋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3) 课堂教学互动单一。课堂教学活动多数围绕在语言上的互动, 在一问一答间形成, 互动应该是多元化的, 不仅包括语言还包括行为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互动不是在部分学生中进行。

2. 解决的对策:

(1)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知识认知、学生的兴趣点、对讨论的问题可能引起的学生反应都有一个预设, 让学生围绕课题有话讲、敢于讲,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自己有要信心。 (2) 明确讨论课题, 合理安排讨论时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讨论内容明确具体。讨论的时间也要根据课题内容合理安排, 既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 放开思维, 又不能象征地留几分钟就收场, 更不能放任学生偏离课题自由发挥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在课堂上既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 教学活动多样, 师生互教互学。老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师生间互教互学,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性, 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 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启发讨论, 鼓励学生表达,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开展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结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乐中学、做中学等学习方式, 提高德育课堂实效, 以做到知识、能力、行为相统一为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摘要:笔者对中专一年级、二级学生进行了“有效课堂观察与倾听教学行为的调查”进行分析, 发现学生在课堂观察与倾听、课堂自主学习思考、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使用效果、课堂讨论与互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将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调查结果,有效课堂,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敖丹.科学、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问[J].高中生学习 (师者) , 2013, (01) .

有效教学行为举偶 篇3

一、发挥备课组集体优势,彰显老师个性风采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础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学科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开学前,笔者及同事就下学期教材的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安排教学进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备课组成员的板块知识能力及教学特长进行分工,以两人为一组,负责某个单元的主要备课。开学初先由备课组集体研讨,然后由主备人向全年级学生分班授课,最后由备课组成员进行阶段性的教学反馈与反思活动。这种方式的教学,其优势如下:第一,能有效凝聚集体智慧。由于老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知识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通过老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第二,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集体备课和个人主备的研究活动,使老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科学化,而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既是老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第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会看到不同的面孔,新鲜感倍增;其次,老师不同,其授课风格也各异,学生更愿意去接受;再次,老师所讲的是他最擅长的,自然能讲得透、讲得精彩。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其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性更强。

二、关注差异,分层异步,力求共进

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客观差异。其差异主要是: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在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便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教师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及调节,以达到使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三、巧设问题,相机诱导,激励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就是说教师应当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争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让其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在这一层面上,笔者尝试了“六段式”教学:即“示标——铺垫(辅助环节)——自学——质疑——精讲——测标”。“示标”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出示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思路。铺垫则是要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及要求,这样学生可以集中思维,学会自学,提高自学能力。“自学”中老师不宜多走来走去,在黑板上写字或东张西望,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窃窃增语”的方式提醒。“质疑”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为教师精讲做准备。“精讲”中对教师讲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不超过15分钟),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测标”即针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的检查,明确学生学习情况,为辅导和改进教学方法做铺垫。“六段式”教学遵循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层次性的原则,突显“学生为本”“训练为主”“重在培养能力”的观念,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行为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当下,老师的作用逐渐由控制转向引发学生进步、提供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资源的选择和管理,老师的主流教学行为开始向支持和引导的方向发展。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有效教学行为的要求改进自身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目标。

注:此文为甘肃省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 篇4

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课题,于2011年3月由学校研究决定实施,结合我们历史教研组实际,确定开展《历史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我代表本课题小组作开题报告,请大家研究讨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经过了“两转”、“三合”的外在形式探索阶段,现在我们改革的步伐又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通过初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历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抵效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程研究。

2、意义

(1)、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其中的关键又是学生。教师只有唇膏粉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它是完善课堂教学,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的需要

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面积虽小,却能包容知识的海洋。如何在这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崇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课堂教学,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突显出来,才能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学。

(3)、它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所乡村中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如何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如何真正前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各学科教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智力与效益。

学习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想吻合。

(4)、它对学校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性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局工作重点和局长讲话精神,以扎实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有效”,促进新课改内涵发展为目

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虾发展为核心;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本着“面向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的研究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单科推进与各科并进相结合,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到适合我校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它情调学生是学习活动和可代替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和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新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挂念,一是分子教学主要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它强调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变革。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以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论和最优的教与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其核心的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青筋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直到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他课堂教学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它认为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想让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独立解决了,教学就显示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6、现代教学论。它把教学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只要失控。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师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将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开展有效教学策略日研究。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他课堂中学生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生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进许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如何人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土和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历史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他学生学生积极性;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他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突进、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观摩、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论文等。)

1、文献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开指导课堂实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教师自身也要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及时了解最新课程教改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习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的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有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选取不同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分现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分层次进行细心的整理、对比、分析,在总结个安眠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个改进教学策略。

5、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献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为课题服务。通过学习、实验、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三学年,以每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共实施六个周期,每个周期按以下步骤开展活动。

由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深入课堂,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重点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本教研组各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带共性的若干问题,然后做好以下三件事:

(1)梳理影响课堂效率的若干因素,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提交教科处备案。

(2)组织本组教师逐一讨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方法。

(3)确定本期重点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实践课题,并制定活动的详细方案

五、课题的研究人员构成和专长

我组有教师七名,其中地理教师二名,思品三名,历史教师三名。市级教学能手一名。市、县级优优质课三人。他们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教改中。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接纳性。

六、研究的现有基础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科研课题的大背景下,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和市级课题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七、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名称及形式。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0.4——2010.5)制定试验计划方案,组织学习,交流研讨,外出考察。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6——2011.9)

1.成立课改相应组织机构。2.搞好各班学习小组建设。3.构建有效课堂新型教学模式。4 按年级抓好课改的落实。5 写好各阶段总结。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1.10——2011.1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1.举行课改汇报课。2.收集教学案例。3.教学论文。4.教学反思集。5.总结有效课堂新型模式经验。6.撰写结题报告。

八、结合我校实际,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完善深化本成果。形成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普遍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育科研能力。

九、经费估算

学校划拨。

龙须门中学李忠良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 篇5

课题主持人:田丽智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做为一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不少学生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性学习,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过去的主角、独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且富有个性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

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有效教学问题国内外近年来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如,国外已有的侧重从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教学行为来研究有效教学;国内典型的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的研究;还有从教学基本理论角度的思考,等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有了较明显、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民主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明显增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都已成为较为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但是,淡化或忽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期望能明确教学中所适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期由点到面产生指导作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效、高效、长效)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

1、关注教育教学效益

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4、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

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无能为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富有实效、高效与长效。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因素分析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重建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构建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阶段成果:相关论文,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改进、提高与完善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

(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课题组织:

(1)课题主持人:

田丽智 四年级语文教师

(2)课题组成员:

中段语文组教师

十、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有效教学行为开题报告 篇6

开 题 报 告

新站中学2008、1

1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论证: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学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评价教学工作,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学校管理工作需要迫切解决问题。

所谓教学评价方式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要评价就要制订想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受一定时期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所制约的,在一定条件是发展的,要随着教育、课程教学需要的发展而发展,这些内容同时又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评价标准具有规范、导向、调节、反馈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有限制,束缚的反作用,也可能有淡解、淡导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如果没有评价标准,你说一套,他说一套,教师将无法适从,有了标准,也可能出现评价不当,而导致导向偏差,所以评价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执行的。制定评价标准不仅规范教师行为,同时也规范指导者的行为,不仅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对教学指导者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因此,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发展是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平行的,并重的。

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更重视对学习主体的评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每所学校,每个学校领导都要思考的问题,审视过去教学中的评价存在着无评价标准,或者标准不现象,存在着只有少数领导制定的没有教师参与讲座和硬性标准,这种标准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大多是在规范教学技能上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很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和学生的体会,评价学生的时候只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学会,忽略价值取向的评价,评价主体存在着突出领导,忽略教师现象,领导说的优点就是优点,不足就是不足,不重视教师评价的感受,评价对象突出教师,忽略学生的现象,只注意评教师是如何教的,很少评学生是怎么学的,评价过程存在领导点评多,平等对话少的弊端,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失常现象,不是抱着反省的态度,而是反全部责任都推给学生,对于用满堂问,满堂演,满堂看和代替满灌的所谓改革的评价等现象层出不穷,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非常必要。

势在必行。

二、可行性因素

在全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大背景下,每个学校都成立了有效教学评价方面的子课题研究组,我们可以借助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在现今这种网络时代,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搜集,获取信息,吸取外地成功的经验。

本校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地,各级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经验给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本课题的七位主研人员都是具有多年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一线领导,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以使研究顺利进行,最终取得良好成果。

学校领导的关注,学校的资金支持更是完成课题的根本保证。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新站中学全体师生

2、各科课堂教学

四、研究的内容

1、教学情境设计评价标准

2、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

3、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

4、学习方式运用评价标准

5、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标准

6、学习效率评价标准

7、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五、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课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教学侧面,某一技能训练构成形式进行个案研究,从具体事例抽出一般规律,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听课,评课,检查,评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每个阶段针对某一特定教学行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研究中的各项各个突破,积累资料,最终形成评价体系。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统一。

4、比较研究法。把个别课例,个别教学时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综合诊断,找出优点。

5、文献分析法。通过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下载的有关教学评价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准确地界定本校研究课题价值性,可行性。使研究内容不脱离正确理论轨道。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分析 篇7

一、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1.阅读教学的有效行为

在对教师和学生就阅读教学有效行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笔者收集了很多真实资料, 经研究发现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从满堂灌的“一杯水”转变到研究者、促进者、学习者的首席这些“长流水”的角色, 其过程是艰难的, 他们还保存着对课堂主宰者的留恋。学生则欢呼自主、自由、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

2.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有效行为

在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有效行为的研究中, 师生关于教师和学生有效行为的理解则分歧不大, 他们的回答明显地体现了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同要求, 同时表达出对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时间的担忧以及对文学性与应试型的难以取舍。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 受推崇的教学行为有:

(1) 给学生提供不同文体写作的区别性意见, 比较不同体裁的不同写法。

(2) 引导学生从审题、构思、立意、选材、成篇等方面把握写作规律。

(3) 帮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让学生从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4) 引导学生从不同题目同种写法、相同题目不同写法中掌握写作规律。

(5)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特点, 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

(6) 结合生活实际, 提供多种场景, 给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让学生大胆表达。

(7) 组织观看演讲、辩论、小品表演、主持等语言类节目, 讨论学习其中的语言规律。

3.应试教学的有效行为

(1) 研究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以及近几年考试真题及其参考答案。

教师研究样卷及考试说明, 掌握考点范围分布、考题的题型及变式、答题的技巧、采分点;试做样卷和真题, 培养考试感觉, 实测题目难度及时间控制, 比较自己与标准答案的差距, 认真比较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区别, 揣摩答题的规律性技巧。

(2) 教师针对考试进行常规教学, 梳理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 帮助学生顺利应考。

从考试说明及考点分布规律推导备考要点, 有针对性、侧重性、倾向性地安排自己常规教学及考前复习;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应注意落实考点, 在课堂上注意按照考试要求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作业, 对作业及时给予鼓励性反馈;教师利用复习、检查、测验等手段, 帮助学生积累巩固知识和技能。

(3) 教师精讲精练, 做好测试考评和改进性教学调整工作。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及变式题型进行模拟考试, 练习那种类似今后考试会测验的题目, 精讲精练, 熟能生巧;教师认真批改考试试卷, 准确明白地解释分析考试题目答案;在模拟考试后及时帮助学生诊断问题、找出差距, 解决考试暴露出的问题;教师针对考试出现的错误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不足进行教学。

二、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 这对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来说, 无疑是不科学的做法。现代的社会, 人是主体;现代的课堂, 人也是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 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 现代教学论主张对有效教学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我从中学生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及应试能力的现实要求入手, 从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种思维品质出发, 收集了中学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意见, 整理出排在前列的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1.听说读写的有效学习行为

2.学生应试的有效学习行为

(1) 研究考试说明、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研究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课程标准, 弄清知识点覆盖范围及考评方法;研究样卷、近几年考试真题以及其参考答案, 掌握考题的题型及变式、答题的技巧、采分点;试做样卷和真题, 培养考试感觉, 实测题目难度及时间控制, 比较自己与参考答案的差距, 认真比较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区别, 揣摩答题技巧。

(2) 从考试说明及考点分布规律掌握备考要点, 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学习复习。

认真预习课文, 对课文注重独立自主阅读, 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比较阅读, 按照阅读现代文、文言文的考试要求自己提出并解答疑问;认真听取教师对课文的分析和解读,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虚心听取同学和教师的意见, 敢于和不同意见进行以理服人的辩论。

(3) 做好平时的作文练习及修改总结工作。

认真审题, 把握作文题的文体及内容要求, 从多方面构思, 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 自由表达, 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表达需要, 展开丰富想象和联想, 恰当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推敲、锤炼语言, 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多写多改, 相互交流, 请教师和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比较同一题材的多种写法, 从中触类旁通、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4) 认真考试和并做好考后的总结工作。

参加常规考试及考前模拟考试, 注意梳理自己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 比较自己和参考答案及满分试卷的差距;收集、整理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以及自己做错的题目, 比较题目的变式及正误答案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瑞芝.教育创新与教师教学行为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 2002 (11) .

[2]白益民.高成效教师的行为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4) .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关注课堂行为 提高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策略

1、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准备策略,即怎样备课。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识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产生求知创新的源动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社会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注意灵活多变,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班级特征、不同的学生对象会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后不断反思、总结和改进。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学生只会学得一知半解,学后就忘。但如果能够结合实例,创设情境,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如《信息及其特征》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对人类产生的重要作用,我选择了唐海平老师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活动。)

课件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前后四位同学自由组合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生存实验时按自己的理解提供了三件物品,通过全班的讨论得出最佳组合“工具刀、火石、指南针”,从而获知“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适当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例如:在教《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的“网站制作简介”部分时,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我搜集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学生爱听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学习兴趣后。我就安排好了一个任务,用这些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任务有:①新建站点②添加新网页③利用表格布局网页④插入表格⑤添加图像⑥插入动画⑦设置背景⑧在网页中插入背景音乐⑨设置超链接等。在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看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优秀网页,从易到难地学习。在网页制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和上机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因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再如:《网上信息检索策略和技巧》这节课的课堂活动问答题中,我有意给出了几道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理论上可以保留多少年?这个题目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学生们在搜索时找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几十万年,有的几千万年,有的甚至还是永远保留。于是教师就要趁这个机会让学生知道,网上检索的信息并不是权威的,如果要知道问题的真正答案,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图书馆翻阅科技书籍。又如:校运会上你的同学参加跳高项目的成绩是1.8米,他在月球上能跳多高?大部分同学看到这个题目马上搜索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然后就简单地把1.8米乘以6作为答案。事实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上的知识,考虑到地球月球相互的引力,以及每个人身高不同从而重心高度不同等等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

大量的实践表明,“任务驱动”,“问题解决”都是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但其有效性是有条件的,不能滥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6年4月。

上一篇:电子电路实训总结下一篇:《识字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