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冬季传染病防控(通用11篇)
冬季是肺结核、流感、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切实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根据教管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教育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已将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授课内容,通过举办专题班会、举办学生手抄报、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与家长、班主任签订《防控传染病安全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做好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等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勤通风、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普及并掌握认知基本病症的能力,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
二、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追踪制度
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坚持每天在开课前,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妥善处置。二是严格落实缺课跟踪制度。全面掌握师生基本去向,特别是要加大对因病缺课、长时间请假学生的监控力度,确保传染源不进班、不入校。三是严格落实患者隔离治疗制度。对处于传染期的患病学生,要劝其严格按医嘱隔离治疗。四是严格落实康复复课证明制度。对于脱离传染期,要求返校复课的,要经相关医疗机构体检并出具适合复课证明。
三、加强校园卫生治理,切实落实消毒杀菌措施
1 停课在控制学校传染病流行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校由于人群集中、儿童免疫力未发育成熟, 且相互之间接触频繁, 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近年来, 中国部分地区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起数的80.2%~91.6%[2,3,4,5]。学校传染病不但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 而且可能将疾病带回家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引起疾病在家庭和社区内传播与扩散, 导致疾病的社会传播。由此, 做好学校内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工作, 对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虽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能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减少发病人数, 但在不明疾病突发流行或流感大流行前期, 由于没有对应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因此使用一些非医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些非医学手段中, 停课是最常用的[6]。WHO给出的停课通用守则表明, 在疾病的人群感染率不大于1%的理想状态下, 停课可以降低30%~50%的高峰感染率[7]。另外, 停课也可以降低10%~30%的总体发病率[8]。停课不但对学校儿童的保护效果明显, 而且对整体人群的保护也有作用。有研究表明, 停课可以降低13%~17%的累计总体发病率、18%~23%的儿童累计发病率、39%~45%的高峰期发病率及47%~52%的儿童高峰期发病率[6]。1918年,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流感大流行期间, 实行了包括停课、禁止集会、关闭教堂、戴口罩、消毒保健等一系列非医学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在美国降低了10%~30%的整体累计发病率及50%左右的高峰发病率, 在澳大利亚降低了38%的总体累计发病率[8]。
发病率的降低是停课最大的积极作用。发病人数的减少不但降低了卫生支出, 而且保护了人民健康[7], 缓解了因高峰期患者就诊需求导致的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缓解了卫生服务的饱和运转程度, 利于患者接受治疗, 也利于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医院维持正常运转。同时, 也为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争取了时间。
2 停课的负面影响
2.1 社会经济方面 研究表明, 在英国超过16%的劳动力为未成年人的主要照顾者, 停课1周花费 (2~12) 亿英镑;停课12周, GDP将下降0.2%~1.0%[9]。在美国, 停课1周导致教师损失工作5 d, 非教师工作减少2.5 d, 停课12周, GDP将减少6%。GDP的损失是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研发费用的14~21倍[10]。但从社会远期效应来看, 开展包括停课在内的综合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研发需要时间, 如果错过了控制疾病流行的黄金期, 将造成许多人员感染, 会加重因疾病产生的损失, 包括医药费的经济损失、劳动力损失及人民健康的损失。
2.2 个人收入及工作 因为照顾孩子而缺勤的家长, 收入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北卡罗来纳州, 学校因流感停课10 d, 对此, 只有10%的家长反映需要特别应对, 因为在北卡罗来纳州有50%以上的家庭有全职太太或居家成年人[9]。而在工作率较高的城市或停课时间更久的情况下, 需要特别应对的人也会更多。2006年9-10月对美国全国范围内1 697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 学校停课3个月, 8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对停课采取特殊应对来确保有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11]。同时, 长期停课对低收入家庭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停课3个月, 受访的91户低收入家庭中有93%的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有64%的中层收入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停课1个月, 84%的低收入家庭, 37%的中层收入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11]。
2.3 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由于女性是许多国家卫生服务系统主要的劳动者, 所以, 停课会对卫生服务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Sadique等[9]的研究表明, 英国30%的卫生行业劳动力 (16%的社会总体劳动力) 是照顾孩子 (16岁以下的儿童) 的主要力量。Dalton等[12]研究表明, 在澳大利亚, 72名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受调查者中38%的人在停课期间会请假在家照顾孩子[12]。一份英国对5 000名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调查显示, 77%的受调查者为女性 (全国的医生护士中女性比例为78%) , 50%的受调查者有16岁以下的孩子, 21%的受调查者表示如果学校因流行病停课会请假在家照顾孩子[1]。
Sadique等[9]的研究显示, 在卫生服务系统缺勤的高峰期, 缺勤率可能达到45%, 其中30%是因为停课。由此可见, 停课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在疾病多发的季节, 医院的病床闲置率非常低, 医院运转负荷很大, 此时每名工作人员的缺勤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平衡因疾病流行而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因停课而减少的卫生服务资源是关键。
2.4 社会公平与伦理问题 美国等国家有许多依托于学校的社会援助项目, 如学校午餐计划和早餐计划项目分别包含290万、89万儿童, 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或低价的食物[11]。如果停课, 这些项目将会终止, 对低收入家庭及孩子等弱势群体不利。美国一项调查显示, 25%的受访者接受免费午餐或早餐, 其中34%的人表示免费午餐或早餐终止3个月会是个问题[11]。
13岁以下儿童的自我照顾与危险行为 (同辈间欺辱、吸毒、饮酒等) 具有相关性[13], 也就是说, 长期停课会使儿童因缺乏管教而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增加。成年人有时会高估儿童的自我照顾能力, 留儿童独自在家 (低收入家庭居多) 。研究表明有许多低收入家庭及少数民族背景的学生在长假之后辍学[13]。说明停课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 这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而且停课会使一些儿童脱离教育, 导致加入不良团体的可能性增加。
2.5 其他 停课会影响教育的连续性, 停课3个月时, 95%的家长会辅导孩子功课, 其中47%的家长表示需要帮助[11]。在升学压力大的中国, 停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会很大。国内有研究表明, SARS流行期间, 停课在家的学生以自学为主, 其主要困难为缺乏教师指导、耽误学习和学习态度松懒[14]。
停课作为抑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也会给学生与家长造成上学危险的印象, 可能会有家长不愿再送孩子上学;教师也会担心被传染, 并会造成社会恐慌。
3 如何让停课发挥最大作用
3.1 停课的时机 虽然在疾病流行期间停课已经是常用手段之一, 其对疾病流行的抑制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但也有许多案例显示停课的效果不佳。2008年3月香港因流感而停课2周, 但因为停课时已经过了发病的高峰期, 停课后的疾病流行情况与以往没有明显差别[15]。1957年流感在法国大流行, 卫生官员害怕因停课造成恐慌, 直到学校的病假率达到50%~70%才停课, 致使停课基本没有取得任何作用[16]。
2000年6月, 以色列因教师罢工而导致全国停课2周, 此次停课正值流感发病高峰, 停课期间与停课之前的2个星期相比, 内科就诊率降低22%, 急诊率降低43%, 提示停课对发病率有影响[17]。
对1984-2006年间法国3个不同放假模式的地区调查发现, 在放假期间, 儿童间接触减少25%, 与成人接触数据不明。在流感流行期间, 如果学校持续开课, 流感发病率上升16%~18%;如果学校前瞻性停课, 则总的发病数将减少13%~17%, 高峰期的发病率将减少38%~45%[16]。
以上数据说明, 停课时机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总人口发病率达到1%以前停课, 效果最大[18];当感染率达到20%时, 停课基本没有效果[1]。
3.2 停课的实施 为了能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停课, 达到预防目标, 就牵涉到触发标准和停课的具体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依据什么标准来实施停课、在多大的范围内实施、停课持续多久、在停课期间采取哪些综合措施来确保干预成功等, 都是影响停课效果的因素。
停课的触发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学校出勤率来决定是否停课的方法会使停课迟于疾病的传播, 使停课的效果不明显。依据病原学的鉴定来确定是否需要停课似乎是最可靠、最灵敏方法, 但类似于H1N1流感病毒, 每季都会变异, 类别太多的病毒, 加上灵敏的测试方法, 会使停课长达数月[1]。
停课的实施有2种方式:一是依据当地情况由地方长官实施停课, 就是在某校或某一特定区域出现了某种流行病的传播则实施停课, 这种方法依靠当地的疾病监测, 会有灵敏度低和反应迟缓的缺点, 意味着学校关闭动作迟缓, 不能达到预防目标, 而且有假阳性的可能;另一种方式是全国同步, 这种方式具有简单一致性, 准确度较高, 健康效益比地区停课要大很多, 但依据国家的疾病监测数据比较粗略且不具备地方特点, 停课的区域更大, 时间更长, 成本相应也高很多[19]。
什么时候恢复上课也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随着学校的复课, 之前的社会隔离效果就会消失。1918年秋天, 美国有许多城市发生干预措施停止后, 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的现象。所以, 恢复上课要在人们具备了相应的免疫力之后, 不管这免疫力是通过隐形感染还是疫苗注射获得[1]。血清阳性率检验是最可靠的检测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学生接种疫苗后再复课。也有研究认为, 在学生感染率低于1%时就可以复课了[19]。
统一的停课政策对停课效果也有影响。1957年法国因停课政策不明而使停课混乱没有效果的例子说明了停课缺乏清楚、一致的决策步骤会不利于政策的实施。在欧洲有许多教育组织, 只有少数组织有指挥和控制中心能够做出整体决策, 更多的组织是分散的决策。在美国, 地方也有对教育决策的自主权, 导致停课的决策得不到充分的执行, 有组织或地方政府拒绝执行, 而降低停课的效果, 并且更易造成社会混乱[16]。
3.3 停课期间的干预 停课能够阻止疾病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减少了儿童之间接触, 使之相对孤立起来, 所以停课期间的儿童活动会直接影响停课的作用。如果停课期间儿童间接触或儿童与成人接触更加频繁, 那么停课就失去了意义[6]。这就需要家长安排好停课期间儿童的生活, 减少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此外, 如果政府安排好社会福利工作, 扩大慈善帮扶范围, 可以减小停课的副作用。在停课期间, 综合使用其他干预措施, 也可以增强停课的效果。如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禁止集会, 建议人们佩戴口罩, 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减少人员流动等。有研究模型显示, 在特定情况下, 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可以取得比单独运用各措施的效果之和更大的效果[18]。但是, 如果这些措施针对的对象单一的话, 那它们起的协同作用就比较少, 比如让接受了疫苗的学生再停课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综合措施的采取是为了进一步减少人们的接触密度, 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所以宜覆盖社会大部分人群。
4 进一步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国内就停课对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视, 国家先后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防控诊疗方案 (2003年) 》、《防控禽流感及学校传染病紧急通知 (2005年)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年版)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试行) 》等, 湖北省也颁布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预警工作方案 (2009年) 》, 对学校发生相关传染病的停课标准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但国内对学校停课对传染病控制方面学术研究还较少, 对学校停课与传染病发生、流行及其他防控措施之间相互关系需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详细的学校流行病暴发调查 (包括暴发前、暴发过程、暴发后) , 同时详细调查学生家庭情况, 这不仅可以提供健康收益的信息, 更可以使我们了解疾病在学校传播以及学校与家庭间传播途径。家庭调查可以用于将学校暴发案例外推。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2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制度
(1)疫情報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
第一发现人——卫生室 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二、加强宣传,群策群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下作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一)班主任(二)卫生室(三)食堂宿舍 (四)后勤门卫。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校智慧报、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三、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科技局《关于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传染病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我校积极组织落实,认真自查自改,现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和工作制度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杨秀兴为组长的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负责人直接抓,全体教职工共同抓,全校家长协助抓。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使防控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校建立了各项卫生消毒制度及传染病应急预案等,及时自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整改,确保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措施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
1.我校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每天坚持巡视,检查、指导、督促做好卫生保洁和消毒工作。
(1)卫生工作细化量化,责任到人。班级、实行“每日一清扫,每周校园三大扫”制度,室内外卫生每天及时清扫、消毒,垃圾及时清除不留夜。环境卫生做到无纸屑、果壳、垃圾等;室内清洁、无异味、物品摆放有序。实行每日巡视检查、每月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校内环境卫生清洁、无死角。
(2)我校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规范操作,并对卫生消毒情况详细记录。公共厕所坚持后天一清扫;寝室、教室每日定期开窗通风,每2周用 “84”消毒液消毒。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好防病治病关。(1)我校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了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以便做到遇事不慌,心中有数。(2)我校坚持做好学生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严格把好防病治病体检关。
(3)每天坚持认真晨检,并做好学生晨检记录。在冬季传染病流行期间更是加大力度,发现疑似患者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预防、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3.加强日常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每日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
三、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我校一贯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季节和传染病流行情况,我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定期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向师生宣传传染病常识。
1、开学初,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好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计划。
2、定期召开宣传教育工作,每年冬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时期,为强化宣传教育,至少召开2次“今冬明春”传染病宣传教育专题讲座。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深化教育,加强宣传。
四、加强教学管理,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1、注重加强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严格执行进出校园登记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发放告之书等,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安全管理中来,督促学生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换衣服。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家校合力教育下,我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
2、在教职工会议,每会必讲“健康安全”。在强化学生意识方面,我们针对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校团委每天坚持做好学生督查工作.通过对学生仪容进行督查,督促学生勤剪指甲、勤理发,通过食堂卫生督查,严防了学生病从“口”入。
4、要求班级教师节课对学生出勤作好安全台账,充分参透安全教育和健康卫生常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不挑食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领导的严格管理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一切正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对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落实,牢固树立“预防为主”意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深、抓细、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以确保我校师生健康安全。
麻江县坝芒中学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刘升中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将传染病防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切实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措施。学校一是集中力量对环境卫生尤其是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场所进行清扫和清理,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清洁,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二是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做好晨检记录。三是组织工作人员对学生场所和生活区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勤换衣,勤晒被。
活动目的:
由于近阶段学生中发现个别患水痘、腮腺炎等冬季常见传染病的情况,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等控工作。
活动时间:20xx—12—20
活动方法:讲解、讨论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预防疾病谚语。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介绍冬季常见病。
天气渐冷,又到了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冬冬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
2、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2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隔离期满。
4、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日。
5、此外风疹、猩红热、流脑等也是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
二、如何预防冬季预防传染病。
1、开展冬季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学生能了解疾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早发展,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
2、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5、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自我身体的抵抗力。
6、对于哪些腋下温度38、0℃,咳嗽、咽喉痛、头痛、喷嚏、流涕、扁桃体肿大等症状体征明显者,劝其回家休息,及时进行治疗。
7、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班主任小结。
五、预防疾病谚语 。
1、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3、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4、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5、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6、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7、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8、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9、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10、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
11、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严格遵守场部制定的饲养、防疫方案, 全进全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提供新鲜、优质、无霉变的全价饲料。
不管是人也好, 动物也好, 都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身体, 才能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 并通过自身调节, 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千变万化, 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重视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杀虫、灭鼠、防鸟等工作
2.1 畜舍要做到清洁、干净、卫生, 并定期、交叉地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乙酸、醋酸、季铵盐类、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等。
2.2 虻、蝇、蚊、蜱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杀灭这些昆虫, 在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胺菊酯、蚊香、蝇香等。
2.3 鼠类是布病、炭疽、口蹄疫、猪瘟及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因此, 灭鼠工作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
2.4 防鸟能有效地控制每年春季禽流感的传播。
3 不失时机的预防性投药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1 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如, 预防呼吸道疾病常用阿奇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一般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最好使用含有黄芪多糖、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成分的中草药。
3.2 掌握好用药时间、时机、剂量和疗程。如, 呼吸道和大肠杆菌混感, 且同时并发肾肿, 应上午用杆菌药, 下午用呼吸道药, 晚上通肾;治疗呼吸道疾病, 应该在大群达到1/4时用药, 才能控制病情;一般首次给药使用倍量, 2~3 d使用半量, 最后使用维持量;一般一个疗程最少3 d, 多则5~7 d。如传染性鼻炎, 疗程不能少于7 d, 以防止复发。
3.3注意交替和间隔用药,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4根据不同季节合理用药。冬季防感冒, 夏季防肠道病和热应激。夏季饮水量大, 饮水给药时要适当降低浓度, 而采食量少, 拌料给药时要适当增加浓度, 并逐层搅拌, 使之混合均匀。
4 注重防疫,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隔离、封锁
4.1 以场为单位, 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疫制度, 并成立以“执业兽医师”为首的防疫领导小组, 做好疫病发生前的应急预案。
4.2 严格执行和遵守当地兽医法规。兽医法规是做好动物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是我国开展家畜传染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 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将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防疫灭菌工作的水平。
4.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以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4 把握好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动物。
4.5 发现动物突然死亡或怀疑某些传染病要发生时, 应立即报告给兽医相关人员。在兽医工作者未到场之前, 要将病畜或者疑似病畜进行隔离, 不得擅自处理。
4.6 如果发生的疾病是“一类”传染病, 如新城疫、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等恶性传染病时, 兽医工作人员应立即逐级报告上级业务部门, 由当地政府划定疫区范围, 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 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迅速果断, 封锁严密, 范围尽可能小。
一、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一)病性和病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播广泛,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除兔易感染外,马、狗、猫等动物也可以感染,人亦可感染。各种年龄段的兔均可发病,幼兔发病率最高。带菌兔和病兔是主要传染源,健康兔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天气骤变、兔舍卫生不良、感冒、寄生虫病、空气污浊、刺激性气体等因素,均易引发本病的发生。
(二)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的潜伏期为5~10天。多数病例食欲不振,逐渐消瘦,打喷嚏,呼吸困难,鼻腔流出大量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发病诱因消除后,症状很快消失,但常出现鼻中隔萎缩。少数病兔鼻炎长期不愈,发展为败血症后,大都死亡。
剖检可见鼻腔黏膜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并有多量浆液性黏液。在肺门支气管周围到肺的边缘,见有支气管肺炎病灶。有的病例胸腔有大小不等和数量不等的脓疱,脓疱内积满黏稠乳白色的脓汁。有的病例在肝脏或肾脏表面也有脓疱,还有的病例出现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积脓和肌肉脓肿等病理变化。
(三)治疗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盐酸诺氟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15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首次倍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公斤体重2~3万单位,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5天;泰乐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硫酸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3~5 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
(四)预防
改善饲养环境,通风良好,保持笼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舍内的工具、兔笼等要定期消毒。定期杀虫、灭鼠及淘汰病兔。定期给兔免疫接种。可用兔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苗免疫。体重在1公斤以下的兔,皮下注射1毫升,体重在1公斤以上的兔,皮下注射1~1.5毫升。3~5天能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也可以用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兔病毒性出血症三联苗免疫。45日龄以上的兔,每只皮下注射2亳升,免疫期6个月。有条件的兔场可用本场分离到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制成蜂胶或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进行预防注射,免疫效果会更好。
二、兔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一)病性和病因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不同品种、年龄的兔均易感染。本病与环境卫生因素紧密相关,是兔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在冬季主要是由于通风不良所造成的,尤其在不合理的兔舍建筑、兔子拥挤等情况下更易导致该病流行。
(二)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兔以鼻腔排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病兔因鼻腔分泌物的刺激而打喷嚏、咳嗽。中后期一侧或两侧鼻孔内结痂,形成鼻漏,病兔常用爪抓擦鼻孔部,以致鼻孔四周被毛潮湿、污秽,上唇、鼻孔及附近皮肤肿胀、发炎、被毛脱落。该病可诱发结膜炎、中耳炎、气管炎、胸膜肺炎和败血症。病程较长者,体重逐渐下降,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发生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系统。鼻腔、鼻窦、副鼻窦内有大量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鼻中隔变形、肥厚。气管内有分泌物。肺部有大片出血斑,部分肺出现坏死。肝有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心、肾、膀胱等器官有的也发生充血或出血。
(三)治疗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首次倍量;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5天;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1~0.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重危病例可酌情加量;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1~0.15毫升,每两日1次,连用2~3次,停药期14天。
(四)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兔场,杜绝病源的传播。外引进兔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定无疫病方可混群。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舍内光线充足,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避免兔舍内剧烈降温。搞好兔舍卫生,对舍内的工具、兔笼、工作服等要定期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及时淘汰病死兔,并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吉林省集安市畜牧兽医站 刘学才 王延喜 郝连生 邮编:134200)
一、总体要求
要始终坚持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压实“四方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落实“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要求。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二、组织领导机构
(名单见附件)
全旗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学生资助中心。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教育局安全股,办公室主任由刘扬生同志兼任。负责全旗教育系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与旗卫生、疾控部门沟通联系,督促指导各校(园)按照要求开展各项传染病预防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属地联动工作机制
各校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前置完善传染病疫情研判、信息报送、救治转运、隔离管控、消毒消杀、心理疏导等联动工作机制。同时要动态掌握所有师生健康状态,做好值班值守和“日报告”“零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
(二)协同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各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总体状况,按“一校一案”科学制订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等方案,要详细到具体环节、程序、流程图、负责人及操作标准,重点明确学校在校期间有学生异常情况的各项防控措施。
(三)坚持分级包联制度全覆盖
各校主要负责同志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研判形势,及时指导督查,及时采取行动。严格落实校领导班子成员包年级、年级领导包班级、职能部门包教职工、班主任包学生的分级包联工作机制,确保传染病防控责任全面覆盖所有师生员工和临时人员。
(四)坚持防控技能培训到位到人
各校要主动争取属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专家技术支持,专门组织对学校负责传染病防控的校领导、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及班主任开展多层次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的培训,开展对师生员工的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做到真正学懂弄通,避免机械式、生硬化操作。
(五)大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各校要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卫生间、开水间、洗手间等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消除卫生死角。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校园垃圾收运处置闭环管理和校园快递点消杀管理,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同时要加大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学生个人卫生习惯。
(六)联合组织应急处置演练
各校要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契机,协同进行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现场明确防控链条各环节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相关人员要熟悉应急处置工作内容和流程,确保联防联控机制健全、沟通顺畅、措施到位。同时根据应急演练情况进一步优化应急处置、隔离管控、后勤保障、信息发布等环节应急处置流程,确保人员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演练掌握到位。
(七)加强师生员工常态化健康监测
各学校、托幼机构及培训机构要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建立建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跟踪制度,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晨、午健康监测。对出现症状者,要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工作。
1.班主任负责每天晨检、午检,发现有异样情况立刻上报。对没有来校上课的学生,班主任要立即依据学生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对缺课学生进行状态问询。
上报程序:班主任——年部主任——医务室——校长办公室
2.教职工身体异常上报年部组和相关部门领导。
上报程序:教师---年部主任——医务室——校长办公室
3.学生在校一旦传染病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和临床医生医嘱,采取居家治疗休息或入院治疗的措施,待病愈或传染性消失后,凭医疗机构的明确诊断证明方可复课或上班。
(八)坚持多病共防人物环境同防
强化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及安全管理,要做好校园环境消毒消杀工作,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学校设置足够用的隔离室,要求每1000人保证不少于两间隔离室,并建立消毒管理制度。
2.配备足够消毒液、工作服、口罩、手套、帽子等消毒防护用品,由专人负责消毒,填写消毒记录
3.学校有投入预防传染病的专项经费。
4.保持教室、办公室环境通风换气,填写通风记录。教师要提醒和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九)加强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持续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宣传和舆情监督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将传染病防控知识及学校工作安排及时推送给师生员工。教育引导师生和家长强化法律意识,履行传染病防控法定义务。
1.各校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校园网、微信群等,向广大师生介绍预防各种传染病有关知识。
2.各校要积极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将有关传染病防治资料和要求落实到家长手中。
3.通过校内悬挂宣传标语、横幅、LED电子屏滚动宣传、宣传展板张贴宣传内容等形式,积极营造预防传染病的氛围。
4.各校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主题升旗仪式的形式,积极对全校师生开展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
(十)实施师生健康教育行动
各校要落实学生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室内场所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护要求。继续倡导养成勤洗手、“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在精准防控的基础上,科学有序进行校内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教育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休息,提升自身免疫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杜绝麻痹松懈
各校要从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好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坚决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麻痹松懈,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住校园传染病输入关、扩散关,筑牢教育系统传染病防控网,严防各种传染病输入校园和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压实主体责任,发挥联防作用
教育局应承担传染病防控的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学校书记、校长“一把手”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学校传染病防控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指导学校开展应急演练,帮助学校查找防控漏洞,及时消除传染病防控风险隐患。
(三)加强督导检查,做到立行立改
万柏林区科技实验小学
2017年9月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 “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分工职责
----是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动全校所有力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落实。
----负责全校突发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的保障落实,指导、监察各处部门工作,确保各处环节紧凑有效实施。
----是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的制度、方案的制定指挥,卫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调配及后勤物资保障,及具体执行。
----负责做好知道班级防控、宣传教育,及管理班主任教师的自我防护责任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管理和保护,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正常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四、日常管理要求
1、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卫生知识讲座、校画廊、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学校阅览室要配备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科普读物和刊物,学校要定期在宣传栏张贴有关传染病防治宣传挂图,营造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2、班会课、卫生与健康课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指导学生的起居饮食,对卫生、生活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教育,用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尽量减少学生患病率。
3、进一步完善学生出勤登记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天上午负责学生到校情况检查,班主任做好缺课学生的原因记录,对因患病缺课的学生要做详细病因记录。
4、建立和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家长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教育学生有事要请假,来不及请假的要及时电告老师,因病请假的要把病因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
5、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因病请假的学生要进行跟踪了解。对明显的传染病种及发热、腹泻等疑似传染病,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如超过报告时限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6、要教育学生,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一般不鼓励学生带病上课,对明显有传染病的带病学生要劝其先治好病再上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发生学生因带病上课而传染他人的现象。
7、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并根据法律、法规有关细节和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对教室、阅览室等人员聚集的区域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学校要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消除卫生死角,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要加强对厕所的卫生管理,完善厕所管理制度,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
九、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脸盆、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不到非法饮食场所就餐,防止病从口入;教育学生不要把食品带入宿舍,防止老鼠咬噬食物,构成隐患。
八、规范疫情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网络。在学校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为此,必须明确各自职责,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疫情报告的程序是:班主任(班级第一责任人)→疫报员→学校主管领导→报上级。力求做到: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按文件有关时限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
五、学校本着对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高度出发,切实重视和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四)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五)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3.疫情处理。
1 我国新发动物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有监测体系及时发现与识别新发病的能力较弱
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应该具有判定已知的疫病及快速识别和应对新发动物传染病的能力。目前, 我国虽建立了“中央—省—地 (市) —县”的四级监测体系, 但是, 我国的兽医实验室以及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附属的实验室, 因绝大多数没有固定的运转经费, 先进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 实验室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技术支持能力不足, 对于新发传染病的诊断、监测和预警能力十分有限。同时, 针对病原体的实验室监测是监测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监测经费紧张, 病原学主要监测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狂犬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等8种疫病, 而且监测面和采样比例小, 难以及时发现新发病。此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确认过程反映了现行的传染病病原学诊断、分离能力不强, 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排除可疑、确定病原体。
1.2 现有疫情报告系统难以及时发现新发病
目前, 我国对二类、三类动物疫病实行月报制度, 没有采用基于病例个案报告的报告制度, 只是数据的统计汇总上报, 而这些疫病数据的获得主要通过临床观察, 普遍缺乏实验室检测结果来支持, 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容易受报告人员工作态度、基层检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对防控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同时, 我国的兽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动物防疫责任制, 强化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有助于疫病防控工作, 但是这种做法容易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发生重大疫情时, 有些地方出于本地经济利益等多种因素的考虑, 可能虚报、缓报和瞒报疫情, 疫情透明度有限, 容易导致疫情在更大范围的传播扩散, 也制约了及时发现新发病。
1.3 对新发病的应对能力不高
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主管部门。国内兽医科研界对如何应对新发病的管理理论、策略、方法等研究得不够, 更多的只是跟踪国外的研究动态, 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的研究严重滞后;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能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由于这些原因, 表现出主管部门的应急能力不足, 应急机制存在缺陷。在过去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中深刻反映了这点。2006年, “高热病”已在多个省份呈爆发流行, 生猪发病率、死亡率高, 养殖户损失惨重, 但是行业高层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识别能力不足, 对其危害估计不充分, 反应不快, 直至2007年8月初才进行全国紧急动员和部署, 但此时, “高热病”已蔓延扩散至20多个省份, 生猪主产省份无一幸免, 疫情成为导致当时生猪供应偏紧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 如果行业高层能正确面对这场大疫, 客观向政府反映防控新发病的突出问题, 并寻求解决, 或许可以为兽医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 但是对兽医行业没有出台重大的利好政策。二是社会公众。由于对新发病的宣传不足, 公众普遍对新发病缺乏了解, 一旦出现新发病后, 容易发生社会恐慌。2004年我国发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 一时社会“谈禽色变”, 疫区县的活禽销售停滞, 价格大跌, 对全国的养禽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不少养殖户在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 没有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而是病急乱投医, 乱用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导致生猪病死率高。
1.4 现有的流通监管无法胜任阻断新发病传入或传播扩散的重任
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是导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新发病快速扩散流行的主要原因。首先,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畜禽和观赏动物, 加上国界附近存在过境放牧, 导致传入一些新发病。其次, 国内活畜禽及其产品长距离跨区域调运频繁, 市场流通渠道多, 使得新发病传播途径日趋复杂, 病毒扩散蔓延的几率大。特别是活畜禽交易市场, 已成为病原的集散地和主要的疫源地。从我国卫生部门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经历来看, 尽管卫生部门的软件、硬件远远好于畜牧兽医部门, 但在当前人流、物流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要完全堵住一种新发病的传入是不现实的。
1.5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缺乏应对新发病的应急储备金制度。目前, 各级普遍没有建立起应急储备金制度, 难以适应新发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其中县级是防控的主要环节, 但是中部地区的县级财力普遍紧张, 处置重大疫情时, 资金压力大, 需要上级财政的工作经费补助, 否则影响防控工作质量和工作的持续性。二是缺乏短期的新发动物传染病死亡动物补助制度。新发动物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给养殖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2006~2007年, 不少规模养殖户因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导致多年的辛勤积蓄付之东流, 重新返贫。目前国家对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新发病制定了扑杀补助政策, 但是没有建立起新发动物传染病死亡动物补助制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爆发期间, 只有湖南、湖北等少数省份出台生猪死亡补助政策, 补助政策既减轻了养殖户的损失, 也促进了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2 应采取的措施
2.1 正确对待新发动物传染病的发生
从高层到基层, 对新发动物传染病应形成这样的共识:新发病具有不确定性, 依靠目前的科技水平, 不能预测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 它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 对新发病的防控要遵循科学规律, 行业高层应认真考虑基层的意见和建议, 在工作中增强预见性, 上下一心, 在宏观方面, 着手解决制约新发病防控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在具体措施上, 开展疫情测报和预警, 做好技术、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 积极应对新发动物传染病。
2.2 健全以实验室为基础的测报体系
控制新发病的策略主要集中在早发现和早处理上, 要做到这点, 必须要以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保障体系为保证。针对现状, 第一, 应重点建设好国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室, 形成一支新发病的专业研究队伍, 提高对新发病的诊断、检测和病原学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 加大监测力度, 增加监测病种和频次, 扩大监测面, 及时掌握国内疫情动态。第二, 应改革目前的动物疫情报告系统, 借鉴卫生部门的做法, 建立以个案病例为基础的信息报告制度, 并建立“动物群体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的监测和应对系统, 提高发现新发病的能力。主管部门根据各级实验室的监测结果、疫情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和预警指标, 通过风险分析, 做出科学预测, 适时发布预警报告, 有针对性地指导防控工作的开展。
2.3 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第一, 应完善新发病的经费保障机制。中央、省级和地市级财政应建立处置新发病的应急储备金。一旦流行新发病, 则动用储备金, 支持疫情处置工作。同时, 制定短期的因新发病死亡畜禽补助政策, 对在确认新发动物传染病的病原体之前或找到防控方法之前因新发病死亡的畜禽给予补助。第二, 应加强技术储备。一方面, 开展新发病的发生机理、流行病学和预警技术研究, 做好快速诊断检测方法、新发病高效疫苗等研制工作;另一方面, 强化国外动物疫情的动态系统监测, 在积极引进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但在周边国家已经出现的新发病病原学诊断和控制技术的同时, 加快对新发病的系统研究, 科学制定新发病应急预案。第三, 应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有关新发病的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饲养者等管理相对人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及如何预防新发传染病的措施和方法, 为群防群控奠定基础。并开展新发病的培训工作, 使各级兽医工作者能够了解新发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 提高队伍应对新发病的能力。第四, 一旦发现新发病, 在发病初期, 应吸取亚洲Ⅰ型口蹄疫的教训, 坚决执行强制扑杀措施, 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2.4 严格流通监管
首先, 需要加强人员管理, 规范检疫行为, 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及时发现病畜禽或病原学阳性畜禽, 消除隐患。对于只收费不检疫等违规乱纪的动物检疫员, 坚决剔除出队伍。其次, 应把好国门。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的种畜禽和观赏动物要进行严格的口岸检疫, 守好国门, 把好进口关。第三, 对于国内交易量大、辐射面广的活畜交易市场, 需要明确人员长期驻场监管, 严把市场出入关、查验关、消毒关, 通过强化过程监控和管理, 切断疫源传播途径。并做好贩运户、饲养户的宣传工作, 严禁直接从交易市场、畜禽集散地引种。对于跨省调运的牲畜, 开展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
摘要:新发动物疫病的爆发和流行, 给我国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文章浅要分析了新发动物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阐述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新发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高致病性,动物传染病,防控
参考文献
[1]Morse S.S..Factors and determinants of disease emergence[J].Rev.sci.tech.Off.int.Epiz., 2004, 23 (2) , 443~451.
[2]Jebara K.B..Surveillance, detection and response:managing emerging diseases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J].Rev.sci.tech.Off.int.Epiz., 2004, 23 (2) , 709~715.
[3]郭飚.现有传染病监测体系在新发传染病发现和识别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3) :276~279.
[4]徐建国.中国新发传染病现状和防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4, 20 (9) :1~8.
【学校冬季传染病防控】推荐阅读: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教案05-30
幼儿园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09-24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06-17
学校冬季取暖安全责任书09-12
学校冬季安全教育工作总结11-19
学校传染病防控责任书06-25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07-08
2024年冬季学校安全工作总结07-04
学校传染病预防防控工作工作小组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