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读后感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活》读后感(精选6篇)

《活》读后感 篇1

《活》读后感1

读了《活》这则寓言后,感觉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爱与被爱的问题;二是自由与放纵的问题。

这只活了100万次的猫,在别人的眼里无忧无虑,幸福快乐无比!而它自己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和幸福感,它活了100万次好像重复了100万次,它都是以不同方式的被人们溺爱着,它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它纯粹是一只漂亮的宠物猫,它的愿望自己不只是一只宠物猫,而是应该是一只有爱和被爱,对人们有价值人有贡献的猫。所以它在活100万次中在别人看来都是幸福快乐的生活,它自己却没有感受到。因为这样“爱”的生活不是它想要的。

为什么它成了野猫后反而感到自己很快乐幸福呢?因为它有了爱和被爱,更重要的一点有自己的责任,所以在人们看来并不理想的生活,它自己却感到很快乐而有意义。所以我们在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不能让孩子放纵。要很好的让她懂得爱的意义、爱的责任。如果只是一如即往的溺爱着她,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她的优点没有得到发挥,她的长处没有被认可,她在生活中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你就是给他再多的爱,她就会像猫一样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的。

《活》读后感2

刚刚收到书时,我便对标题有一些疑惑,作者为何对生与死有着这么大的感触呢?

我继而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书,我一向对那种生啊死啊的书不是太感冒,主要是因为对于生死我也不是太了解。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 读完本书,热爱生活的人,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怀疑生活的人,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憎恨生活的人,会找到热爱的理由。”

“和死亡相比,活着无论多痛苦,都是一种幸运。”是啊,和死亡相比,别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当你忍受着痛苦爬起来看到一抹朝阳的时候;当你睁开眼发现自己还在这世界上的时候;当你能看到万千事物,能听到“唰唰”地风声,能感受到和煦的阳光之时,你都是幸运的……

能支撑人活下去的不是智力,更不是耐力,而是意志力。能使人存活的不是药物,更不是手术,而是你自己。如果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就算是药物想助你一臂之力,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

在安热拉想要呼吸时,她的第一选择是自主呼吸而不是呼吸机。人不能过度依赖于机器,就像依赖于电子产品,当脱离了机器,脱离了电子产品,你该怎么办?

“只有真正面临死亡,人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贵。”“有些医生专门治疗心脏,还有些医生专门治牙、治眼……但谁来治理病人呢?”这句话看似有些冷幽默,但反映了一个问题——“再精密的技术也难以保证一定能治好病”。

作者安热拉说:“我们失掉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份,还有自己的隐私。我们的身体不再是自己的了。”这一点确实说的对,当身体生了病,住进了医院,一切都要听从着医生的吩咐。无论你的身份如何,在医院里,永远是医生最大。

不仅仅是生病,人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要乐观面对生活。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过得快乐,就像最后的一首诗《把每天当末日来拥》。

《活》读后感3

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类读物,但是好在也能给人一些启发。

书中开篇首先提到了人的心智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即便身处同样的境地,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显著不同。但是我困惑的地方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智以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虽然书中对此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对我帮助不大。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在于其将人分成自身系统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两种。前者倾向于享受当下,也不需要多大的物质就可以体验到幸福感;后者是通过在社会竞争中获得尊重,并将其转化成为幸福感。

据此,我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倾向于舒适,因为此时此刻我处于家庭环境中,我的社会系统倾向于是关闭的,因而我感觉不到自己需要努力去赢得什么。但人终究是社会的动物吧。我终究是要融入群体中的,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群体,势必要做一些准备。因此可见,假期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但还是不太有危机意识)

另外,古典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价值和价格“。价值用于描述主体对于某样事物的评价,价格用于描述社会对于某项事物的评价,切记不可把两者相互混淆。拿外表来说,对自己的外貌很重视可能在社会中倾向于得到高评价,但是对于我身来说,它可能就没有那么有必要。

此外,古典中还在书中提到生命是个三脚架,即不可以用一个去弥补另外一个东西,就如同左手不可以替代右手的平衡一样。但是他给“三脚架“的”三只脚“分别是什么下了一个定义,我认为不太可取。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三脚架——具体是哪些,甚至有几只脚都取决于个体看重什么。但是这至少启发了我不要偏颇地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只脚就可以了。

《活》读后感4

“果断决定”+“立刻执行”八字真言,打造极简生活。

人生苦短,必须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

“东西”的存在,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

人生精彩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物品”,而在于“拥有多少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在简单的空间中生活,就不容易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扰乱了心绪。你定能活出自己的风格,发挥出十二分的活力。

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勉强自己,也不要勉强对方,这才是让人际关系细水长流的诀窍。

只要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怀着谦虚的态度度过每一天,我们的心就能平静下来,而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与真正想做的事上。

只要将现在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未来就一定会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你面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平安喜乐,但短暂的辛苦与悲伤,有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越是艰难痛苦的经历,就越能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经验知识,更上一层楼。

幸运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先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比天赋异禀更可贵。

所谓的简而美,不过是要珍惜生活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和每一个重要的人,真心相待 不留遗憾,不浪费光阴,不虚度生命,提升幸福感。

《活》读后感5

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这些年来,不是为了考研而忙碌,就是拼命应对各种考试,找工作。终于,在这段临近毕业的日子,在工作似乎已经定下来的时刻,我也可以好好地腾出手来,捧上一本书,不管其内在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开卷有益,我想书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观点是正确的,别人既然著书立说,总有那么一些思路是值得借鉴的,那就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品味他人的思想吧!

在一个刮风的中午,从快递员那里收到了这本书,当时并未被其所吸引,那会儿想去逛街的心思更胜于读书。在逛完尚品折扣,百无聊赖地回来,途经华堂,被枣糕的香味诱惑,两个好吃鬼跳下公交,又开始为枣糕排起长队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所造成的良心不安,我开始读起这本书来。印象最深的部分当属开篇了。因为他讲的是一个当今最受人关注,最为现实的问题——买房。

“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许想过这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这对于我们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房价居高不下,只能以有心无力作罢吧。既然是要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从一个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他似乎是以一种经济学的方式来衡量买与不买的利弊,收益与成本都摆在那里了,结论就是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无关。也许站在父母的立场,面对儿女的幸福,他们会说,这个作者只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所以,关于这个论点,我暂时还是持观望的态度,买不起的话,这是一种让我们想得开的方法。而且先投资于自身的成长,这确实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成长非常有益的。但是,对于富有无比的人来说,这就另当别论了。书中另一部分,关于职业规划的话题,则是我迫切想知道的。我觉得自己也相当缺乏职业规划,平日也不曾缺少对职业的思考,但大都浮于表面,缺少系统性。

古典的书里则提供了一种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一个人白头偕老。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年轻的时候,应该凭着好奇心尽可能多地尝试和体验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最后自己专注于投资其中一个。最糟糕的是年轻的时候你看到什么都想做一辈子,等到年老的时候,你还总是这样,什么都只能做一阵子。看了这段话,我不禁在想,那么对于找工作的迷茫与痛苦,我还应该有那么多吗?既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不是选择自己一辈子的事业,那我用得着那么纠结吗?

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个行业做过十年,你是精华;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神病——企业开始不断开始的人,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另有一句:“哪个行业最好?哪个行业都好,只是看你能不能耐得下去,不去开始新的一摊。”所以,在毕业之前,当我一旦选定了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不会再轻易去更换,在一个岗位上有深厚的积累,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精心耕耘,那才是我该做的。

另一收到启发的则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男人)负责满足外界要求,而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系统给我们的已经足够了,而感觉不到幸福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一种将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很久没写东西,文笔都不流畅了,还想把这本书中的精彩部分做一个摘抄,以便让自己能多从其中汲取一些营养。

《活》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的一部著作:《城南旧事》之一的《活玩意儿》。看完之后内心有了许多疑惑和不解。

《活玩意儿》主要讲了林海音和小伙伴们童年时期的玩物,例如蚕啊,槐树虫啊,小蜗牛啊,小蝌蚪啊等。这些小玩意儿不仅有趣,还给林海音和小伙伴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不少情趣。

不过呢,现在这些小玩意儿越来越难找了。因为啊,如今的城市里,现在很难找到一颗桑树。没几个小孩见过槐树,槐树虫更是少得可怜。蜗牛至今已近不见了踪影。小蝌蚪也不再在湖泊池塘里出现了。它们都去哪儿了?谁可以告诉现代的孩子啊?据统计,1978年至1980年底,绿色在一点点减少,黄沙在一点点蔓延,平均每年毁林22亩,森林覆盖量逐渐降低。为什么?我们株洲,湘江母亲河的含沙量在提升,水生生物的尸体漂浮在江面上,水位愈来愈少,污水在蔓延……可怜的湘江啊!好好问问自己,当你排放污水时,是否想起了她那千疮百孔的脸哪!

林海音的童年,在自然中成长;现代孩子的童年,早已失去童趣。大人哪!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美好童年吧!

《活》读后感7

身为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孩子需要不断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在这整个过程中就要起到正确引导作用,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家长呢?抱着这样的态度,我翻阅了这本《1-2年级 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这本书详细解读了孩子在这个关键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孩子次阶段的种种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以大量翔实、现实的案例进行例证,并提供了种种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办法。

读了这本书,发现我有很多理念都和作者不谋而合。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我深以为然。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依靠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是坚持。书中提到“21天法则”,即连续21天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只要坚持不懈,好习惯自然养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的提醒孩子坚持。诚然,当好习惯变成了自然而然,对于孩子这样的白纸来说岂不是受用终身。记得我儿子很小的时候不爱刷牙,刷牙不认真导致蛀牙,在看过牙医了解牙齿的重要性以后,他对刷牙一事从自己心理上产生了重视,我每天早晚提醒他,并不定期检查他是否认真刷牙,一段时间以后,良好习惯形成,早上起床后和晚上洗漱前必然先去刷牙。同理,如果每天晚上作业完成后,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阅读能力提高还是知识量增加,好处都是巨大的。反之,有的孩子缺乏正确引导,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晚上要看长时间的电视,或者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对视力有害不说,大脑也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孩子的智力水平必将落后于爱阅读、勤思考的同龄孩子。

书中提到要重视孩子的情商发展,培养孩子懂礼貌、爱劳动,对人公正、平等、真诚、友爱、懂得感恩、有同情心、能够独立完成事情、关心国家大事,懂得人情世故,学习生活上有主见,只要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就不要干预。我一直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事实上除了一些专业人员以外,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都不会太大,区分高下的正是“情商”。情商高的人更能适应社会,他们生活能力更强、幸福指数更高,好在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的,既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要努力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今年暑假孩子和他爷爷奶奶出去访友,回来还用自己的零花钱分别给我和他爸爸带了礼物,给我买的是一支发簪,给他爸爸买的是一瓶香辣火腿酱。看着他小小年纪就懂得感恩,心思细腻还能根据父母的喜好买礼物,令我感动不已,深深觉得这几年的心力没有白费。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对孩子学习生活干预有些多,大人的生活经验是何其丰富,看见孩子做的不当难免想要纠正,可是干预过多也许会造成孩子缺乏主见,再次提醒只要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就不要干预。

这本书上还提供大量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值得父母们借鉴学习。

《活》读后感8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需要你去尝试,所以看完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以后得工作生活中多去尝试一些事,有时逼自己干一些不情愿或者不擅长抑或感兴趣的事,刚开始可能你会出现焦虑、煎熬、痛苦,但是慢慢的你会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甚至会享受其中。即便是失败了,也无所谓,因为你没有遗憾,你可以朝下一个目标前进。

什么样得工作会让你有价值,有意义,有成就感?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这些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想想,价格与价值不一样,我们要活的有价值,而不是社会给予给我们的价格标签。

计划好做,可是坚持执行计划却是很难的,冲动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定计划,一定要想好后再去做计划,有弹性的去执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生活往往会有很多变数,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任何事,成功或者失败都可以看的淡一些,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好好的活着。

希望自己可以一点一点的变成自己想成为得人,而不是别人评价中的人,学会自爱,不为不值得事焦虑,好好生活着,没有low的生活,只有很low得活法。

《活》读后感9

首先在这里感谢一下老师,给我们家长推荐了一本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科教书,对于刚升入2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带着一丝兴奋,很快找到了这本书,通篇快速的看了一下,里面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心情是比较复杂的,既开心又惭愧,开心的是所有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有能应对解决的方法,惭愧的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多么的无力和苍白。心情很忐忑,感觉之前的教育方法很愚蠢很无知。

我是李妍诺的父亲,以前孩子的学习我是基本不过问的,都是孩子妈妈负责的,孩子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习惯我其实是一直看在眼里的,只是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不对的行为,我都归根于她年纪小,大脑发育不完全,以后会自己改善,包括妈妈的教育方法,有优点有缺点,其中,我没有充当起教育孩子的角色,这个首先就是完全错误的,书上也说了,父亲在教育孩子中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带有绝对的性格色彩的,往往一个男性会比女性更有说服力,当然还是要讲究教育方法的,以往我们都是比较急性子的,真的和书里说的一样,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动了手,直到今天看来,那些方法还真行不通,因为粗心,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都没有改正过来,是我们方法用的不对,教育孩子,要把自己融入孩子的思想里去,而不是以一个大人的身份,对孩子进行呼哧,对他的学习和性格要引导和耐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症下药,以后无论多忙,都要多花点时间多陪陪孩子,参照书上的方法纠正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培养出他对学习的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读后感10

见到这个题目,你们可能会心惊胆战,活吞毒蛇的人,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一个名叫李韦心的人,他就是活吞毒蛇的人。他的父亲是捕蛇高手,他在7岁的时候,看到毒蛇不害怕,还挺有意思,就和毒蛇玩起来,玩着玩着,就把一条毒蛇吞了下去,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不觉得难受,反而很舒服,从此他经常吞毒蛇、蜈蚣等剧毒动物。

他除了吞毒蛇外,还有拿手好戏,让一条手指粗的毒蛇穿过鼻孔,然后从自己张开的口中爬出来,这种表演,让观众惊叹不已。

专家对李韦心的血液进行化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异常,但他的胃却比正常人的胃大三分之一。他不能吃鸡肉,一吃鸡肉就反胃;他不能喝糖水,只要喝一小口,就会呕吐不止。可如果长时间不吞毒蛇,就会感到全身无力;如果吞的是无毒蛇,也会感到胃胀不舒服,好像不消化似的。

活吞毒蛇的人不止李韦心一个,山西省什贴村的一个农民叫孙庆顺,他也爱吃毒蛇,还喜欢吃蝎子。多年来,他先后吃了800条毒蛇,长的达2米,短的也有30厘米。现在的他已经是70岁了,但身体依然强健,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这两个活吞毒蛇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尤其是孙庆顺,一些蛇见到他,就盘起来,非常听话,任由他摆布。他们这种奇特的嗜好,专家们还没有研究出来。如果是我们见到毒蛇的话,都会退后三尺,而他们则不害怕,活吞毒蛇,真勇敢。但是,我建议我们小孩子们不要模仿他们,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昨天,我看到电视新闻中说起一个美国中学生,从电脑中看到有“用火烧身”的一个节目,他就在家里模仿,最后导致他身体中有90%烧伤,给他一生带来了痛苦。

总之,我们见到有绝活的人,千万不要模仿,因为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如果我们模仿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活》读后感】相关文章:

1.《活殇》读后感

2.活,活,我要活小学作文

3.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情感美文

4.带有“活”字的成语

5.活着与活好故事

6.活给谁看美文

7.何谓活好美文

8.生吞活夺的成语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篇2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要使知识活起来读后感 篇3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

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苏大师在这里批判了“有应试能力”并非是真正的好学生、有能力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用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要依据所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多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让学生激情飞扬,让知识“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苏大师提出: 怎样才能做到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呢 ? 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 获取知识 ―― 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各种联系。这就意味着解决疑问。

然后苏大师以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来指引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在讲课过程中,要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头的“交集点”上,即意义联系的地方,特别注意监视学生的脑力劳动。并且提出

教师应当以这些或那样的方式进行检查:我是否把要给予他们的全部东西,都带到了这个点上?当我教给学生新知识的时候,他们是从“知识仓库”的哪些角落里提取和利用自己的储备的?

反复思考苏大师的话,()和我们现在提出的“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你确信你把孩子带到那里了吗?”是颇有相似之处的。备好课、上好课是前提,最终的目的是运用。“你把学生带到那里了吗?”不是通过试卷来说话、来验证,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4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最近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共鸣。

书中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尽头,是在何时是在何地,我们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

还说到:对生命的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

这两段,让我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的是一只珍珠鸟和人而建立友谊建立信任的桥梁。两个独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没有思想的交流,但是两个独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跨越物种的友好表达。

这本书里还谈到了很多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

“没有一个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中。”

读到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是因为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你所经历的磨难有可能别人没有经历过,这个磨难就是你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最近网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春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天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对呀,就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磨难克服的多了之后学习到许多的事。少年才会长大,才会承担责任和风雨,才会成为栋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经历的,所度过的,所克服的。把磨难当作收获,把难事当作硕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解放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

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近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首先,读完整本书,对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经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真的让人颇受启发。作者的生命是充满意义的。作者也是伟大的。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虚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但是个人感觉当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之虚无,迷茫与空虚。

这段时间算是对我个人来说颇为关键的转折期吧,我在这段时期内也会感到些许的迷茫。怀着这样的心情,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本书。

我感觉自己也算有点幸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正好与这样的一本书相遇。虽然读的不是很连贯,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获,对自己的当下甚至未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义,说起来很虚,但是我认为它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真的很重要。找到并去践行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每个个体人生的终极使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得生命变得充实,而不易陷入空虚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书中也提到了三种找寻生命的意义的途径:工作;爱;痛苦。生活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在寻找并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无论外界条件多么恶劣,我们仍然拥有自由,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的自由。很多时候,很多困难,都会涉及到心态的问题。而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做一名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者,能够实现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作者用事实证明,即便在集中营,他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看待集中营的苦难、人生的苦难呢?

生命的意义包含了苦难、剥夺和死亡。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苦难都是有意义的。当然这不包括能避免的苦难。

作者提出了面对困难的态度:“那一刻,我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我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我成功地超脱出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为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每当默默努力工作,还看不到成效时,通过想象自己将来的成功,激励当下的生活。

对于这些客观上无法避免的磨难,别人并不能够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怜也没有用。

芒格也认为,自怜没有用。我们常常和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依旧看不到收获的时候,容易自怜。

很多理性、活得开心的人,并不是没有遭受厄运,而是他们不去想自己有多惨,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解放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近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再现人类史上极端的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不但感受到纳粹的恶,也会体会到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尊严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会饿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满怀责任心去回答生命的问题,去实践和行动。瞬间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行动而固化下来。

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们会拥抱时间,从事业或者家庭责任中挑战自己的高度,从兴趣爱好中寻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极限的美妙,从帮助他人中过去幸福快乐,从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难中检验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内心的自由。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感觉更像消极,为了解释而解释。喜欢“高度心理学”或者因为我们阅读和婴儿期幸福的体验,让我成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性,哪有时间虚无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今天要推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职业:维也纳普利克里尼克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义》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通过自己在二战集中营亲身经历的苦难来讲述意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意义能让人坚强的生存下来,也能让苦痛得到解释从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伤,或者你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推荐你看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为悲伤找到一个意义,那将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悲伤,让你从悲伤中自拔出来,复返乐观。

如果你处于迷惘,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一个意义,前去追求,事业爱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惧某件事而无法面对,请你加倍的虚拟恐惧去面对。如果你过于期盼某件事而无法达到,那请你遗忘目的去关注于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痛苦,那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历的财富,让你更加无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处在内疚当中,那请去担当,承担应负的责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对死亡,请坦然面对。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请正确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确的看待老人的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因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你一样成功过,因为你的未来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伤痛、分别、离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应该竭尽全力。而那些已经过去或无法避免的,只能正确面对,赋予它以意义,以抚慰自己的内心善待身边人。对未来应该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对每一天的开始,愿你与我都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

每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把自己大好的时光和精力浪费在机械重复上,没有进步,身无长技。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任由自己精神和身体荒废,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唉,人间不值得!

多年未见的挚友终于抽出了时间来到你的城市,不仅仅是游玩,也是为了看看你,倾吐长久未见的想念。然而你却要在这个时候加班。唉,人间不值得!

好不容易过节回家,时刻面对家人的逼婚,相亲,催生娃,催二胎,遇到各路人打探你的收入。你想暴脾气却不得不按下去,人生活得如此窝囊。唉,人间不值得!

开启了无数次都以失败告终的减肥计划,每天说着不熬夜却盯着手机不知不觉到凌晨,看着卫生间里一团一团的头发,你摸了摸自己逐渐上移的发际线和日渐稀疏的头发,想想年纪轻轻没跑几步就喘的你,连这样的小事你都做不好,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人间不值得啊!

你,每天装作积极,装着笑,说不定哪天又会不由得坚持不住,想哭,却哭不出。你,恐怕已经丧失了热爱的能力。

你觉得生活过的很痛苦,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你开始思考:你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生活成这样还有什么意思?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我最近的现状,整个人都活在低气压的状态下,常常莫名感到悲伤,泪流满面,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甚至有想到过死亡。我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这种。

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所以,我找来了书籍来确认一下,对照一下症状。同时,我也在给自己灌鸡汤,我害怕哪一天没有看到正能量,我会被自己的低气压和负能量淹没吞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

你口口声声念叨着人间不值得,深究原因,无非是觉得对自己无能为力。你对周围的环境无能为力,因为你要工作,你需要生活,你改变不了老板的想法和决定,所以你觉得无能为力,你觉得工作没有意义;

你对自己的生存现状无能为力,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压力让你不敢去追求梦想,辛苦赚来的钱都给了房东,你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你对自己无能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堕落(也许只是你自己觉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连自己都觉得控制不住,你觉得活成这样也没什么意思了。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放弃自己的理由。

你还没有那么不幸,你还有救。不要轻易放弃生活的勇气,毕竟勇气这种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

当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集中营那种完全失去自由,随时面临死亡的情况下,很多人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营,他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弗兰克尔对曾经救助过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尽。在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下,仍然有人,保持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虽然这种人数量很少,但是已经足以说明: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是的,你改变不了别人。但是,你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来决定。你选择放弃决定,那么生活会替你做出决定。你没有资格不满,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明白的是,能够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3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纳粹时期被关在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的残酷剥削吞噬着里面的人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探讨活下去的意义,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做梦梦见31日会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来越临近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后在31日当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营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的戏码,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时刻却是圣诞节期间,他们不是累死、饿死、病死,而是因为心里的预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气变得沮丧,最终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的死亡。致辞作者用尼采的话引出全书宗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过哲学、心理学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意义疗法”的深入探讨。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会准备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主要途径,第一个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第二是经历某件事或是面对某个人。第三个是即使是处于绝境中,也要勇敢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只要敢于面对就仍能超越自我从而改变自己。

觉得这本书中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让我们在作出人生重大选择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复杂的百态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

我们常常会感叹人生短暂,进而因各种原因会感觉到人生存在之虚无。我们有太多遗憾,我们在和朋友的比较中丧失本心,在爱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我们日渐衰老。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你会深刻懂得,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一样,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你需要担当起生活的重负。

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奈,你所经历的,别人夺不走。你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承受过痛苦,这是生命给你的财富。这些回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构成你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你没有必要去羡慕年轻人,当你老了,也没有必要为虚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对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当你越是忘记自身低投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就已经体现出你人生的价值,实现你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从集中营回来以后,发现自己所有的亲人都惨死于集中营。这种情况下,他强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将“帮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当你能够超越自我的时候,人生价值不过是自我实现的副产品罢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

意义。许三多说,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人一生所追求的是体验。为了体验而活,为了意义而活。经常也有人说,人生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不论是名、利、情、义,还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虚无主义中,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兴趣。

维克多,在书中把集中营的一切称之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人寻找人生的意义。他相信人活着需要某种意义,有了意义的支撑,才能活下去,因为他在集中营里看到了太多狱友,因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放弃挣扎,放弃了争斗,放弃了与命运进行抗争。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一百个人里会有九十五个以上的人,都会放弃。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旧能够追寻人生的意义的人,可以称之为伟人,他们不认为困境是陷阱,是危险,而是他们人生中特殊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经历,才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者对幸福和快乐有着独到的见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寻找幸福和快乐,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和快乐不需要寻找,你越是寻找,越不可得。他说,只要你专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来源于你全心全意的奉献和追求,幸福和快乐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追寻生命意义过程中的副产品。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5

1.创造与工作

2.亲密关系与爱

3.苦难的意义

对于怎么找,弗兰克给了三个建议: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活着为了什么?现在我们有了答案,为了自我超越,找到那个bigger than myself的东西。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雇佣了100个人,不让睡觉,不许休息,就是跑步,最后这批人全都累趴了,都说你现在就是把一头狮子放进来,我都跑不动了。可是,当科学家们用电击他们的肌肉时,发现他们的肌肉还是可以收缩的。可见他们并不是真的跑不动了,只不过他们以为自己到极限了,跑不动了。更确切的说,是他们的大脑告诉他们的。其实这是大脑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机制,当疲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警告“不行了,到极限了”。而实际上,根本就没达到。一位美国的母亲为了救自己被压在车下的孩子,竟然将汽车抬起了一角,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掉下阳台的孩子,飞奔扑救,竟然及时接住了孩子。当他们要做的事比他们自己的生命都重要的时候,他们就真的能不再管大脑里那个“不行了,到极限了”的声音,超越极限,超越自己。

作者弗兰克是一名被关在奥特维辛集中营中的犹太心理医生,从刚进集中营时看到淋浴喷头能流出水都无比激动(毒气室外观跟澡堂一样),到听到别人指着他说“看,这样的人就是下一个就要进毒气室的人”时还能“幽默”的发笑,最后到从刚死的朋友身上扒鞋子,只因为他那件比自己的结实。1944年圣诞节前,奥特维新流传圣诞节时战争将结束,所有人都会被释放,然而圣诞节过去后,期盼已久的胜利并为到来,这直接导致集中营里死了80%的人,不是由于饥饿和寒冷,而是由于失去了希望。弗兰克之所以活了下来,因为他心中还有两样事物,其一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对妻子的爱,在很多苦难之时给了他莫大的动力,另一样是他的手稿,他所要完成的心理学“意义疗法”的手稿。这两样都是bigger than himself的,所以支持他活了下来。

弗兰克书里介绍了心理学的”意义疗法“中的一个小招数:临终床疗法,想象你已经获得了你想拥有的一切,而此时你也已经80岁奄奄一息躺在床上,行将咽下你人生的最后一口气,回首一生,你是否觉得自己的一生有意义?挣钱,成名,当领导,游遍山川大河五湖四海,吃过全世界各种人间美味,可如此美妙的一生意义到底何在?答不出啊,仍然觉得空虚寂寞冷啊。作者后来给出了答案,自我实现其实是个伪命题,自我实现只是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动作叫做:自我超越。只有我们在人生百年中真正找到了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的人,就算完成了自我超越,而自我实现这一副产品也自然就得到了。

按照马斯洛的个人需求层次原理,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可是对于如何自我实现,翻阅古往今来东西方的各种典籍,除了教我们要正直,要有目标,要努力,要有耐心,之后等着,成功会来的,自我实现也会来的。可是越想越不对,努力是没错,可总要有个方向吧,定目标也总要又个方向吧。总不能定个我要发财的目标,然后拼命赚钱,最后金山银山搂在怀里然后蹬了腿闭了眼也算不上自我实现吧。(这最多算是实现了第二层次,安全的需求)

菲利红:活就要活得勇猛 篇6

本名郑研,1981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服装与化妆设计专业。2004年7月起在淘宝网上开二手服装店,“菲利红”因网店注册名Philihong谐音而成,目前已拥有两家网店,一家主营自己设计和自己定制的服装,另一家则主营极具东南亚民族风情的服饰等,不久前成功晋级为淘宝三钻卖家。而以上这些都不足以让她拥有十足的话题感,除了晒自己设计的服装,她还喜欢大晒自己的身材、老公、宝宝以及幸福,所以,对于菲利红的好奇和猜测,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人说她喜欢作秀,有人说她是寂寞主妇,也有人觉得她真实大胆幸福得令人眼红……菲利红,从一场怀抱宝宝的圣诞燃情内衣秀中走入中国2.53亿网民的视线,在不断上传的幸福生活片段里被人们熟识,因为悉心经营全部真人秀的服饰网店而被很多人质疑也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她拥有万人迷丈夫与乖巧可爱的女儿,拥有稳固幸福的婚姻与姣好的容颜身材和青春,更拥有无数别人眼中的“看头”和风口浪尖之上议论的焦点,无疑,这是个上天眷顾的宠儿,更是个热烈而精彩的生活着的女子。

“我好奇、任性、喜欢漂亮,从来都不完美。”

任何一个引人注目的女子,在变得耀眼之前一定是与众不同的,菲利红也如此。1981年出生在上海的菲利红,大学时代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那是座引人遐思的学府,是闪烁星光的发源地,在那里,她与她的“服装与化妆设计专业”水乳交融,一个爱打扮、懂得品咂生活的女孩,开始从象牙塔里开始打量世界。然而,一帆风顺的她却在大学毕业时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挫折:作为服装与化妆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是四年一度的重中之重,老师要求学生们完成一套白色礼服,然后交给学校安排的模特演绎,最后打分。菲利红的性格属于那种只要认定的事,无论成败都要拼了命去做。

当年的毕业设计,她从设计、选料、打板、制作,各个环节都倾注了很大心血,力求精益求精,等到作品呈现在眼前的那一刻,她就已然达到了人衣合一的境界。那一刻,菲利红觉得,这个作品必须由自己来演绎,交给任何一个模特都会失掉其中的神韵。但学院惯例是不能这么做的。但个性倔犟的她为了自己的实施自己的“理念”,不顾全体老师的反对,固执的穿上礼服走上T台……老师的权威遭遇了挑战,很是不快,他们一致认为菲利红这个小丫头“标榜自我,过于自大”,并做了个无情的决定——给菲利红的毕业作品打零分,让她失去了拿学位证书的资格。四年的苦读败给一念之下的骄傲,没有拿到那一纸文凭菲利红有点难过,但仍不曾后悔,“假如人生再来一次,我仍是如此”。

“看到他第一眼,我就知道我要他。”

他们的爱情,是一段传奇。她站在选择的分岔路口,没有游移,一个坚定的决定,让她拥有了长久而坚定的幸福。

2002年,菲利红21岁,大学四年级,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男友,毕业、就业、结婚,仿佛生活已经被安排好了一样,只等时间去帮她完成。直到那一天,上天安排她遇到了她现在的丈夫Philippe。那次相遇,Philippe在屏幕内做一档娱乐节目,而屏幕这端的菲利红却早已心如鹿撞,从没想过白马王子以这样的方式出现,虽然无法沟通,但菲利红却已经暗暗认定,一定要认识这个男人,一定要尽力联系到他。只是电视屏幕上的惊鸿一瞥,她便心意已决,她认定今生做她丈夫的人就是他。在外人看来的不可思议,在她的内心之中却是如此的坚定和固执。于是,她干脆的与男友分手,辗转各处想要联系到他,而他,却毫不知情。

“有人曾说,在地球上,一个人想找到另一个人,当中需要涉及的人数不会超过六个。”她轻声说,“我当时通过两个朋友就要到了他的电话号码,一个是现在在电视台做后台编辑的同学,了解到我急切的心情之后,她特别的理解我,随后她又通过节目组的朋友要到了Philippe的电话。”这一切,不过在她从电视屏幕上初次见到Philippe后的两天内完成了,他的电话号码在她的手心,她牢牢记下了这串可能会改变自己一生的数字。

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她开始拨打他的电话,可是,并没有接通。于是,只要有时间独处,她便拨打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用家里电话,用手机,那几天,她感觉自己从未如此疯狂过,对他的相思已成灾。终于,在她执着拨打同一个号码十几天之后,忙音瞬间中断,话筒那端传来一个温柔的男声,她的心跳仿佛也要停止了一般,握着话筒的手心满是冰凉的汗水。她故作镇定的介绍了自己,说着说着还是没能忍住委屈的泪水,电话那端的他,操着并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安慰着她,不像初次相识,倒像老友重逢,她直截了当的告诉他,她喜欢他,直觉告诉自己他就是她等待多年的那个Mr.Right。第二天,他们相约在Philippe执教的健身房见面了,她看着他的脸,那是一张有些羞涩、甚至有些歉疚的脸,棱角分明,帅气难挡,比在镜头上看起来还清瘦一些,黑色短发、黑色眼睛、黑色T-shirt、黑色运动裤,就是她在梦中见到的样子。于是,满满的爱意飞速穿越焦急等待的近一个月时间,来到面前。

那天后,他们开始约会了,他们约定尊重彼此的感觉,给彼此一些时间。相互接触了一个月后,他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她。之后,她期待与他碰面的心情总是满怀甜蜜与忐忑,她还没有十足把握,丘比特会降临在他们之间吗?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他被这个小女子的执着和热烈打动,在共同相处的第一个100天后,她终于等到了来自白马王子的爱情告白。

在被Philippe牵住左手套上婚戒的那一刻,菲利红喜极而泣,那是任何一个坚持梦想的人都会为之动容的场面,一个女人在默默完成了自己的坚持之后,挥洒下美妙的泪水。也是在那一天,菲利红的后颈,纹上了由Philippe亲自设计的LOGO,他的名字与她的身体灵魂一起,见证爱的永恒。

2005年,他们美丽的女儿Melodie降生,他们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2008年8月,菲利红与先生相识已近七年,女儿也将迎来自己的第三个生日,已经成为母亲的菲利红,再一次郑重地,将女儿的名字永远的镌刻在自己的身上。

“上帝派了一个男人爱我,又派了一个女人惩罚我,于是有了我们一家子。”

婚后,菲利红与很多新为人妇的小女人一样,迫不及待的将每一段时光用相机记录,从打扮得时髦养眼的新嫁娘,到热辣出位抱着宝宝穿情趣内衣给老公惊喜的新晋妈妈,再到身材恢复到比产前还要性感、不惜大秀身材的风情少妇……到网上大晒幸福,为很多担心身材走样而不敢去孕育宝宝的女孩吃定心丸,穿上自己设计或者亲自挑选的美衣在镜头前大摆POSE。

这样大胆高调的做法,虽然赢得了很多妈妈的支持,却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之声。尤其在菲利红开了网店之后,她从前发布的抱着女儿身着圣诞情趣内衣的照片被好事者大肆宣扬,那时,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介入,大量攻击性的语言不绝于耳,菲利红感到无限的委屈与无助。那时,Philippe不仅力挺太太,还风趣的说:中国骂得最多的就是章子怡,抄得最多的就是LV,被骂没什么可怕的,骂多了说明你红,说明很多人眼红你的幸福。

女儿Melodie的降生令菲利红有了新的角色——母亲。从水中分娩开始,Melodie就是个特别的孩子:有着中法越三国的血统,柔软的褐色卷发,像妈妈一样浅浅的双眼皮线,永远眷恋着妈妈的怀抱。菲利红照片的主角,渐渐成了小天使Melodie。

从浪漫的爱情中相挽迈向婚姻的两个人,竟然是同样沉默无语的水瓶座。彼此的朋友都不是很多,很少有高朋满座谈笑风生的热闹场面,应邀参加酒会也会有小小的冷场,菲利红与先生之间,取而代之的是静静的自由。他们约定,每周七天中有一天是雷打不动的家庭日,这一天里家人要从早到晚的在一起,有一天是自由自在的happy time,各自找朋友找乐子,都会得到支持和尊重。一有时间就全家一起去度假,无论是在海南还是在泰国,都留下过他们开怀的笑声。生活中,这对东西方融和的夫妻也闹过不少别扭,太太有时胃不舒服想吃白粥,而老公却要吃麦当劳;Philippe除了是香槟、红酒的行家,也是煲广东汤的高手,这个时候,菲利红只有乖乖的向老公学习其中的奥妙了。不管怎样,他们幸福稳固的走过了这么多年,可能也正是因为同为水瓶座性格上的相似,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都特别能够理解对方,这是别人都无法达到的默契。

Philippe到中国之前,已经在法国取得了双硕士学位,并且是南拳、空手道、越武道高手,在国内虽然忙于拍摄广告片与影视剧,却从未放弃到中国武术发源地少林寺习武的梦想,近期,他就选择了这种“武林中人”的减压方式,而菲利红也正在酝酿自己神圣的西藏朝圣之旅。

“INDIA drive me crazy”

也许是骨子里对未知生活充满好奇,菲利红热爱旅行,并热衷于在旅行中发现美丽。2008年7月,她与好友一起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南亚大陆上印度的版图。她形容印度为“印在我心中的国度”,她感觉印度很真实,那里才是生活的原点。“INDIA drive me crazy”,她狂热的爱上了印度,并期待再一次的造访。当然,当她从世界各地带回来有着浓重个人风格和喜好的服饰,并在京沪两地的白领间大受追捧,别人才慢慢想起她曾经的专业,她的身份不光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家庭主妇,更是位个性十足的服装设计师。

与很多人一样,菲利红的生活也不是每天都轰轰烈烈,然而她的特别在于,善于编排那些看似相同的日子。今天,她可能还睡到自然醒,用大块的时间处理网店的订单;也许明天,她便独自踏上下一段旅程……就像现在,她在一个人的西藏,隔着千山玩水在MSN上冲着上海微笑。

生活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一个女人的迷人之处,也恰在于此。

“终于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产品模特了”

菲利红承认自己是个在事业上没有野心的人,开网店也实属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她是个冲锋陷阵的媒体人。离开报社的美编岗位之前,菲利红以为自己会为了丈夫孩子老老实实的当好家庭主妇,但重新获得的大块时间,让她感到重拾专业的时机到了。于是,2004年7月,菲利红在淘宝上的第一家店铺开张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信任,让她萌生了自己设计服装和采购服装的念头。为了真实的展示服装的立体效果,菲利红店里所有的宝贝都实拍真人秀,由于专业而独到的眼光和设计,短短的时间里,小店便有了稳定的客户群。

当时那个因为自己担任自己设计作品的模特而被取消了毕业资格的学生终究成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现在,她最希望的,是看到自己网店的钻石越来越多,变成皇冠,希望所有光顾她小店的顾客,都既漂亮又个性十足。

很多人对菲利红的评价是“猛”,但我更想称之为“勇”:去表演不在乎有米有掌声,去爱,不在乎会不会伤心,去争取,不在乎会不会被拒,

看到菲利红不施粉黛的样子有时候你会疑惑,这么平凡的长相怎么能得到老天这么多厚待呢?你可能比她漂亮,可能比她温婉,可能比她识相,但是,你没有她“勇”。所以我们不要不服,我们应该祝福,她应该拥有这些奖赏,为着她的勇猛。

《优雅》Q&A(以下《优雅》简称G,菲利红简称P)

G:“郑研”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爸爸希望你长大以后做学问?

P:其实不是的,因为爸爸姓郑,妈妈姓严,而“妍”这个女孩名字似乎用的太滥了。

G:最希望自己被写成怎样的人?

P:独立,有自己想法,虽不是很完美,但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的人。

G: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会被主流媒体争相报导?

P:从没想过。就像我不知道自己会产后忧郁,也不知道自己的婚姻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不希望现在就看到十年后的自己,我喜欢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

G:第一次在网络上发照片出于怎样的想法?

P:跟很多幸福的妈妈一样,很希望跟别人一起分享,跟“作秀”无关。

G:对未来的生活有何希冀?

上一篇:公安自纠自查下一篇:党的群众路线个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