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精选9篇)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1

不断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在街道计生协会换届选举暨三届一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西湖街道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 彭清华

(2006年5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现在向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报告街道计生协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三年来,全街计划生育协会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区计生协会的指导和关怀下,在街道计生办以及全街计生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依靠广大协会会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街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协会工作卓有成效。市、区计生协领导多次到我街检查、调研、指导工作,并对我街计生协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理顺关系,不断健全协会工作网络

街道工委、办事处对计生协会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每年投入协会活动经费2万余元,定期研究、部署协会工作,将计生协会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和考核,做到了认识到位、保障到位。以2004年“协会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不断加快建立健全计生协会组织的步伐。为了发挥基层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积极创建适应基层工作特点的协会模式,根据区域内村、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的分布、人口数量等情况,组建了三种类型的计生协会。一是独立式。在工作环境好、阵地完善、有一定活动经费的村、社区单独建立计生协会,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若干个协会小组;二是联合式。将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与社区联合起来,成立社区企业计生联合协会,以各企业和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协会小组;三是挂靠式。将散居在社区内各类小型企业,按条块或行业设立协会小组,挂靠在社区计生协会。通过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达到了“四不”、“四有”,较好地巩固了基层协会组织建设的成果。目前,我街已拥有基层协会组织22个,会员2256名,成为全街最大的群众组织之一。

二、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协会工作活力

我们紧紧围绕“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计生协服务计生工作、体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群众工作体系。

1、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街道计生协坚持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定期举办计生协理事和会员培训班,全街共举办培训班26期,对基层协会的工作人员均进行了分批分期培训,使广大理事和会员强化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自律意识。

2、建立“两为两争”创建机制。计生协在“两为两争”活动中,发动广大理事、会员开展了“比服务形象、比服务意识、比服务水平、比服务效果”的“四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批先进协会组织和优秀会员在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2005年长沙市计生协会工作现场会在黄泥岭社区召开,街道计生系列保险工作荣获二等奖,黄泥岭计生联合协会会长彭觉辉被评为长沙市十佳会长,区、街两级共计表彰计生协会先进个人96人,先进集体9个。激发了广大理事、会员为国策作贡献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为计生工作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3、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我街自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以来,通过广大协会会员的参与和带头,大大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形成了以(村)居民自治为基础,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的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一是打牢思想基础。面临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随着广大群众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已难以奏效,其弊端日益显现,广大协会会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在街道统一布置下,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改变依靠行政管理、说教的方式,走上让群众满意、干部好做工作的良性循环轨道,使大多数群众都参与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局面。二是抓好建章立约。遵循“依法建制、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奖惩分明、便于操作”的原则,按照“两上两下”程序起草并通过(村)居民自治公约。三是与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靠合同的制约作用,使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建立和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建立以计生协为主的村(居)民自治工作监督小组和“人民评议员”队伍,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工作。

三、突出服务,不断培育协会工作亮点

计生协坚持“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的宗旨,积极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为维护群众的利益做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

一是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和婚育知

识的宣传服务。我们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向群众传授生殖健康知识,全街各协会组织共书写张贴计生宣传标语2000多条,出板报等宣传栏100多期,帮助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快富。黄泥岭计生协会会长、帆布厂工会主席彭觉辉,不顾年纪大,带领协会一班人上门慰问计生家庭困难户,积极筹集协会活动经费,常年坚持宣传计生政策,对一些计划

生育“重点户”、“钉子户”,经常上门摆政策、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深受当地群众的赞扬和爱戴。

二是深入开展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几年来,计生协组织和开展了许多深入群众、深得人心的活动。其中,邀请区计生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5896人次,查出妇科病患者253人,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通过这些活动,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服务做到与常住人口“五同样”。开展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及时为流动人口办理证、照,为她们节省了时间和经费,使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是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我们在工作中变“群众上门求服务”为“我把服务送上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倡导了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风尚,形成了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计生协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多次组织会员募捐,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上门慰问五保户、计生困难户,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为了解决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协会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将计生系列保险与计划生育家庭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进行各类险种的宣传,潜心为群众办理理赔服务,为保险公司赢得了信誉,为群众提供了家庭保障。2005年全街共办理保险36000元,理赔12起,共12000余元。

四、关爱女孩,大力倡导“婚育新风”进万家

街道工委、办事处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作为宣传工作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计生协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成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排头兵。广大计生协会会员利用人口学校宣传阵地,宣讲婚育新风;春节期间向育龄群众发放公开信,传播婚育新风;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计划生育模范户”的评选活动,倡导婚育新风。2004年、2005年街道分别组织了婚育新风文艺汇演、“自愿放弃再生育”家庭奖励表彰大会和“关爱女孩”万人大签名活动。通过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性活动,增强群众新型婚育观念。计生协围绕计划生育“热点”问题,积极支持奖励扶助,我街在农民拆迁安置工作中,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优待,全街129对符合再生育子女条件的家庭中,有49个家庭选择了自愿放弃再生育,街道投入48000元给予每户1000元的奖励。使实行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通过广泛开展以“关爱女孩”为重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婚育观念的转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婚育新风进一步深入人心。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2

赵为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民生和稳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 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 取得了一定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作出重要批示, 市长黄奇帆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就业工作, 并率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双选会现场了解情况。市政府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全市八大“民心工程”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把大学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的首位, 提出了确保初次就业率达到68%, 年底就业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市政府印发《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渝办发[2009]1号) 、《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渝办发[2009]71号) 和《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 (渝办发[2009]72号) 等文件。政府高度重视, 整合市级部门和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 是我市高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文件精神,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局等10余个市级部门密切配合, 采取联合发文的形式, 将政府出台的十条举措逐条细化, 形成了14个可操作的实施文件。我们采取与市级部门和区县联合举办、与企业联和举办以及区域高校联合举办等多种形式, 共同组织了多场双选会加以落实。同时, 我市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整合各方资源, 直接参与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我们与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联合开展了“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文化节”活动, 投入近100万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大赛、名家创业讲堂等9大活动;与重庆晨报举办了“助跑2009”活动, 在报上刊登了近500名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情况, 搭建了企业和社会各界与毕业生一对一帮扶的平台;与重庆广播电台联合开展了“阳光·桥”活动, 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解决了近1000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三是全市高校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进步。全市高校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制定完善配套措施, 切实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发动全员力量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并且结合实际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措施。如:重庆工商大学实施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百千万”工程, 学校设立了100万元的创业基金, 提供1000平方米的场地支持, 并与企业联合设立了500万元的创业基金;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拿出40万元临时聘用高校毕业生等等。

记者:重庆围绕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十项举措, 您认为哪些举措是重庆的特色创新?

赵为粮:重庆市委、市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及时制定出台十项政策措施,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十条举措有三个特点:一是制定及时。我市制定的十条举措在全国来讲时间相对较早, 对于消除高校毕业生恐慌心理、稳定就业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立足长远。按照人力资源强市战略, 多数措施不仅仅针对2009届毕业生, 而是着眼于重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既符合重庆现阶段实际, 又具有中长期的战略眼光。三是效果明显。十条举措出台后, 市委、市政府狠抓落实, 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 通过落实这十项政策措施, 解决了我市2.5万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提高就业率近20个百分点, 为完成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 保持重庆高校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政策措施中, 我认为最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措施有三条: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 也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从2008年开始, 我市对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实行了突破, 将原西部计划 (含国家和地方计划) 、三支一扶、教师特设岗位、选调生等下基层计划进行了整合, 形成了“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统一了各个专项计划的政策待遇, 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这次政策创新和突破, 实现了国家计划与地方计划, 以及各个专项计划之间的有效对接, 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是一大创新。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克强副总理以及熙来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于到基层就业, 薄熙来书记对高校毕业生有三点希望:一要扎根农村、奠定基础;二要先当村官, 后当朝官;三要真抓实干, 取信于民。为了给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创造条件, 我市结合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 分两次增加了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招募数量:第一次增加是在去年年底, 我们在08年的基础上, 招募总数增加了近1000名;第二次增加是在国办3号文件下达后, 考虑到我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我市农村乡镇教师严重匮乏的现状, 又新增了2200名“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并且将招募范围由原来的7个国家级贫困县扩大到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这2200名计划由市财政按照国家每生每年18000元的标准拨付, 共支持三年。通过两次增加计划, 我市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总数由去年的4000余人增加到了7000多名, 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从毕业生报名考试的情况看, 毕业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报名人数与实际招录人数的比例达到了10:1, 有的区县甚至达到了15:1。这对于改善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解决农村代课教师的问题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实施国有企业人才储备计划。发挥国有企业优势, 做好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接收我市2009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相关工作, 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 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需要, 也是推进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队伍建设,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结构步伐,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保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重庆市国有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全市国有资产总量从2003年的170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亿元, 5年时间增长了近4倍。未来3年, 重庆市国有企业将实施组织、资本、产业、运管和监管五大结构调整, 为此, 市政府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实施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储备计划, 要求全市国有企业在此期间有计划引进和储备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 以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今年上半年, 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在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1.9%的情况下, 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较2008年翻了一番, 达到了1.3万人。

三是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即由市财政提供每人2000元培训经费, 对未就业大学生进行3-6个月的培训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就业。2009年计划完成6500名培训任务。我市开展就业定向培训的需求, 是根据惠普、富士康等企业在我市西永微电园的人才需求制定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惠普在未来三年、四年内将发展到1万名左右的规模, 5年左右设想发展到2.5万到3万人, 开展定向培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从开展情况看, 目前全市有60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与培训。

记者: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您认为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赵为粮: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 需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认为当前应着力解决好五大问题:

一是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即通过整合人才交流、劳动就业市场, 改善市场环境等措施, 构建起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以提供充足的用人单位信息, 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二是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民营中小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 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 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因此制定和落实鼓励民营中小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充分挖掘民营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潜力, 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三是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重庆市2009年设立了1亿元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基金, 但是目前全市只有200多名大学生申请了自主创业基金。因此, 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 需要政府在创业贷款、税费、场地、培训等方面给予自主创业大学生更多扶持, 营造创业就业环境。

四是大力开展定向培训, 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平台。就重庆而言, 应根据支柱产业和新兴工业集群的人才需求, 以电子、软件、化工、汽摩、装备制造为重点, 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 对一时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定向培训, 实现用人单位选人和毕业生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 应更多地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接收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半年到一年的就业实习、见习, 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3

(一)近年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企业科协总数约2.3万多个,新建企业科协2300余家,同比增长10.97%,企业科协个人会员达347万人,新入会人数达2万余人。改变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企业科协已经成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

园区科协组织建设情况。到2013年底,全国各级高新区内建立科协718个,比2012年增加115个,增长19.1%;经开区建立科协968个,比2012年增加202个,增长26.4%,园区科协发展迅速。

(二)行业科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协已成立石油化工行业、钢铁冶金、航空(主机厂)、重型机械制造、机车车辆、船舶港口、兵器制造、汽车制造、美妆日化行业科协等九个行业科协,以及高新区、经开区科协组织联席会,聚集几十家园区科协,致力于为高新技术、非公企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工作者服务。行业科协的发展,对进一步发挥企业科协作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科协不断加强行业科协组织建设,目前,这些行业科协联系大中型国有企业有200余家,工作覆盖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约100万人,其中,美妆日化行业科协工作覆盖5000余家民营企业。园区科协联席会覆盖60多家高新区、经开区科协组织。

(三)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业务工作快速发展

在“讲、比”活动方面:截至2012年底,3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西藏外)全部成立了“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实现了省级“讲、比”活动领导机构全覆盖。参与“讲、比”活动的企业2.9万多个,参与科技工作者212万人次,企业采纳合理化建议25.79万条,采纳合理化建议实现经济效益160多亿元,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方面: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除海南、西藏外)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686家(其中,在高新区、经开区建站592家),进站工作院士专家27531人次。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聚集高端创新人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作用。目前,已成为“讲、比”活动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形式,成为产学研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另外,在科技信息服务、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等方面企业科协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广大企业领导和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级科协组织的艰苦努力。这些成绩也是在企业科协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广大企业科协干部勇于开拓、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真抓实干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二、近年来,中国科协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新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前,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也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一)近年来,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从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突出加强企业科协工作。中国科协“七大”确立“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放到极其重要位置。2007年,中国科协召开了全国企业科协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2008年,中国科协七届七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的《企业科协组织通则》。

今年,中国科协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科协工作。在今年中国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中国党组书记尚勇书记对科协工作明确提出“七项提升,三个突破”,其中一个突破就是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经济和地方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要实现新突破,并做好中国科技企业家协会、企业科协联合会筹建等工作做了明确要求。10月22日,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6月底前,中国科协计划在全国选取10个城市作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建立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组织动员有关全国学会参与试点工作,探索全国学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模式,为地方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技术指导。10月27日,在中国科协党组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时,要求争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央企、民营企业的企业科协工作的意见。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研究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科协就专门组织开展对2014年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点的研究,力求今年开始有这方面工作新的气象和新的举措。与以往相比,2014年,中国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工作要点首次以中国科协办公厅文号印发,体现了党组书记处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我们对2014年工作提出了“打基础、建机制、促转变、求实效”的具体要求。

1.打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4年重点抓好几项基础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掌握情况,梳理问题、弄清底数。比如,目前企业科协数量基本清晰,但要进一步了解分行业、分地域情况。二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比如,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新形势下科协服务企业创新的优势,着力点和突破点在哪?等等问题。三是组织编写服务企业创新方面的系列教材。四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对企业科协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对“讲、比”等各类活动载体的管理。

2.建机制

今年主要考虑建立组织动员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

nlc202309041512

(1)组织动员机制。要建立逐级组织动员、联系服务机制。中国科协重点建设好对省级科协的组织动员机制。今年要把省会城市以上科协,从事企业科协工作的队伍联系机制建立起来。今年省会城市以上科协最少要明确有一位副主席分管企业科协工作,要明确机关有个部门负责这项工作。

(2)评价考核机制。从今年开始,要建立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定性定量评价机制。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服务企业创新工作评比标准》,从服务企业创新情况、企业科协组织发展情况、企业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发挥情况、基本条件建设(人财物)、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进行评比。对于工作开展的好的单位要予以及时通报表彰。

3.促转变

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服务手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脚踏实地地走进企业、走近科技工作者身边,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难。

4.求实效

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所谓实效就是看是否符合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能不能力所能及解决企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些实际问题,要以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来检验我们的工作。

(三)着力深化“讲、比”活动

今年是“讲、比”的表彰年。“讲、比”活动是我们传统的品牌项目,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不可否认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拓展、完善和提高。今年对“讲、比”的组织、管理、表彰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1.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中国科协已于6月20号举行了首场宣讲报告会,各地科协也积极响应,陆续筹备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已有四川、上海、陕西、兵团等地层层开展了宣讲活动,效果很好,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把“讲、比”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宣讲的形式挖掘出来。

2.进一步完善“讲、比”活动管理制度。制定《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管理办法》、修订《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表彰奖励办法》,突出强调“讲、比”表彰是对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者,并且取得良好成绩的进行表彰。

3.进一步扩大了表彰覆盖面,并首次采取差额评选的方式进行。今年中国科协将“讲、比”活动表彰奖励名额从700名增加到1000名,使更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得到表彰,同时首次采取20%差额的办法保证评选的质量和公平性。

4.加强了“讲、比”活动的培训工作。今年年初我们在广州召开了“讲、比”评选表彰活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讲、比”申报材料的撰写、典型事迹的挖掘等工作,大家纷纷反映效果很好,今后这项活动也将持续开展下去。

(四)开展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试点工作

中央书记处对中国科协明确提出了“六个哪里”的要求,其中要求,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的组织就要建在哪里;哪里建立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那么,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哪里?今年年初,中国科协专门做了相关研究。截至2012年底,全国R&D人员总数是461.71万人。其中,企业336.66万人,企业中R&D人员占全国R&D人员总量的73%。因此,科协应把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把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作为新时期开展工作的重点。

企业科协是企业对外开展科技交流、接收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对内是扎根企业、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服务组织。实践证明,加强企业科协建设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用。企业科协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企业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开展科技交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三是围绕企业创新发展和提高员工科学素质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促进企业和谐。四是围绕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服务工作,激发创新热情。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像长炼科协、巨化科协、宝钢科协、成飞科协等一批优秀的企业科协。

从目前建立企业科协的2万多个企业特点看,他们都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企业经济效益较好;二是均是科技型企业,企业科研活动频繁;三是企业的领导重视依靠科技支撑企业的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否建立并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反映了企业领导的科技意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程度。成立企业科协是企业依靠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今年中国科协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各省科协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此项工作。中国科协将对企业科协工作做得好的省科协进行表彰奖励。

(五)开展“会企协作计划”试点工作

中国科协在总结各地、各级学会多年开展“金桥工程”、“厂会协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新形势下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组织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实施“学会与企业协作创新计划”,并于今年开展了试点工作。

根据试点方案,今年计划支持30个“企会协作创新联盟”,其中A类项目10个,给予每个项目20万元经费支持;B类项目20个,给予每个项目15万元经费支持。目前,试点项目经过了前期的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阶段,已经从121个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中择优遴选出30个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以及30个项目作为提名奖拟在明年给予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对评选出的30个项目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尽快将资助资金划拨到各获奖单位。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试点,把学会和企业结成联盟开展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好机制、好方法、好经验给“试出来”,争取未来把它做成科协助力创新驱动工程的一个好抓手。

(六)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夯实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工作基础,改进各级科协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工作手段,搭建为全国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活动提供支持、服务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中心,中国科协于今年开发了“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将主要用于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情况宣传、“讲、比”活动动态管理(项目备案制)、获奖对象宣传展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联络等。今年平台的主要开发功能是基本信息采集、工作联系和“讲、比”活动的信息备案,目前各项功能开发和使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nlc202309041512

三、对行业科协工作的希望和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部署,提高行业科协整体发展水平

行业科协作为有效整合企业科协力量的一支队伍,在过去很长时间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行业科协的运行机制相对松散、行业科协内部协作创新较少、目前受大家普遍欢迎的工作较少、行业科协基本没有专职人员、活动经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那么未来行业科协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呢?我认为行业科协首先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行业科协属于自己的规范的有约束力的章程,章程必须要明确成员单位权力和义务,以及成立行业科协的主要任务目标。此外,还要有严格的各项制度作为保障等等。这些制度和章程必须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制定,共同遵守,这样行业科协的发展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二)夯实基础,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

基础工作关乎长远、关乎未来,行业科协发展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更应该注重打好基础,整理行囊再前进。为弄清全国所有已建企业科协的基本情况,编制企业科协工作名录,建立地方科协与企业科协的联系机制,同时也为促进行业科协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科协在今年开展了企业科协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国科协还就加强新时期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了相关研究。可以说从中国科协层面非常注重基础工作。石油化工行业科协在目前中国科协牵头组建的行业科协中,一直运行良好,发挥作用明显,大家思想一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比较成熟,特别是有一批像彭英同志这样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因此,我希望石油化工行业科协能够在推动行业科协向纵深发展工作中,勇于争先、开拓创新,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当好“排头兵”,为促进行业科协发展探索和积累宝贵经验。

(三)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企业科协向纵深发展

要大力探索建立企业科协“一纵四横”联系管理服务机制;大力探索创建企业科协联合会的运行机制;大力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开展企业科协工作机制。比如,以现在的行业科协为基础,可以建立企业科协行业创新联盟,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科协从一颗颗“珍珠”变成一条条精美的“珍珠项链”。未来应该着力推进以行业科协为纽带、以骨干企业科协为牵头单位、以行业企业为基础,从单一的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向推进建立行业技术联盟、产学研平台、企业产业链协作模式,强化合纵连横功能,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共享科技资源,把行业科协打造成联系紧密、凝聚力强的“兄弟连”,提升企业科协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真抓实干,推动行业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协组织工作的好坏,能不能发挥作用,活跃不活跃,重要的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真抓。企业科协工作如何,就在于企业科协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长,他的敬业精神和服务精神,当然,也取决于所在地党委、政府和所在企业的领导是否对科协组织的重视和关心。有为才有位。另一方面要实干,要干实事。企业科协要大力贴近企业技术创新主战场,要切切实实为企业创新服务多做实事,为企业技术创新分忧。要在举办行业学术交流、创新方法培训、协助企业技术难题攻关,为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表彰等方面多做工作。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04年,我们把政务信息和调研工作作为办公室增强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立足高定位,坚持高质量,结合水利工作的特点、亮点、难点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及时、深入、准确地

反映我区水利改革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把握政务信息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提高政务信息服务水平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全年上报并被采用信息60余条,调研文章6篇,信息上报和调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言传身教

我局把上报信息工作作为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成立了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和调研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配齐了专职信息员。局领导积极支持信息员参加各类培训,经常在有关会议上通报全局的信息工作,提出阶段性指导意见,不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经常亲自动手,带头编写信息,把撰写政务信息作为指导工作的方式之一。局长邢宝林同志还针对各类信息的撰写角度以及文字表达技巧等细节问题与大家进行沟通,帮助信息员开阔思路,找准信息源,找出薄弱环节,提高信息意识和写作水平。

二、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没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信息传递速度就无法加快,信息处理水平就无法提高,信息工作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局从提高政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出发,紧密结合水利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把政务信息工作的现代化作为一个突破口,根据需要配备了政务信息工作专用的计算机及辅助设备传真机、复印机等,明确规定上级下发的文件和下级上报的材料信息员优先阅读,为信息的快速及时报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信息工作就会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就不会有效、正常地运转。我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对信息工作的要求,立足实际,针对信息工作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政务信息工作制度。

一是信息每周碰头会制度,即把每周一上午作为信息工作的例会日,检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和信息题目的落实情况,了解部署本周主要工作和信息反馈题目,以增强信息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调研制度,为了实现信息工作成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我们改变过去坐在办公室写信息的做法,经常安排信息员深入基层调研。在每周碰头会上对重点调研题目进行集体讨论,初步列出调研提纲,确定调研人员。由于我们加强了调研,摸到了大量鲜活的信息,在市、区政务信息刊物上的采用率明显提高。

三是我局还制定了《信息和调研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信息和调研工作能量化的全部量化、能细化的全部细化,该明确的尽量明确,努力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和调研工作制度的落实。

四、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员素质

网络健全是基础,信息员素质是保障。如果没有一个覆盖面广、运作灵敏的信息网络,没有一支高素质、肯吃苦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我局各科室都明确了一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政务信息员,及时捕捉相关信息,经常开展调研活动。要求每人每月必须完成2篇以上信息调研任务,由办公室进行督导考核,每月公布一次完成情况,年终进行优秀信息调研人员评选,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我局采取外训、内培、专家辅导、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信息员的素质,强化信息员的技能,提高信息员的工作水平,促使我局的信息和调研工作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五、信息与调研结合,服务领导决策

我们对在基层搜集到的大量初级信息潜心研究,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找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针对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信息调研,选准上级领导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吃透情况,弄清问题,以求深、求细、求精、求准的工作作风,把对问题的研究从客观事实中提炼上升到一定高度和层次的思想、观点,为上级领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分析建议。2004年我们采编的《关于桃城区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的调查》、《关于桃城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关于桃城区咸淡混浇工作的调查》、《抓住五个环节、做到六个突出——桃城区未雨绸缪防大汛》等6篇调研文章被衡水市政府《工作动态》、《政府快报》编发,其中《抓住五个环节、做到六个突出——桃城区未雨绸缪防大汛》还被《信息专报》编发,市长冀纯堂作了重要批示。使我们的信息调研工作真正做到了“语当其时,谋当其用”。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5

努力开创勐海县工商联(商会)工作新局面 王军、黎智仙 报道:

记者在3月8号召开的全县工商联(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过去五年,县工商联(商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统战部和州工商联的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积极团结带领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和工商联会员,紧紧围绕十届、十一届县委制定的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举措,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并肩战斗、手牵手、心连心,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困难,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为目标,着力解决和改善广大会员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使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商会)的各项工作实现了新跨越,结出了新硕果。

截止2011年底,全县工商联(商会)共有会员242名,其中企业会员32户,个人会员208名,团体会员2户,乡镇工商联分会5个,1个直属商会,1个行业商会,5个乡镇工商联工会组织,2个工商联非公经济党支部,党

员总数12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企业10189户,从业人员2.5万人,注册资金138663万元,上缴税金19792万元,非公经济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43%,比2005年的39.2%上升了3.8个百分点。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新春佳节刚过,新的学期已经开始,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工作顺利、再创佳绩!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学期开学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上学期我校的成绩,研究分析我校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进一步明确2013年学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动员和号召全校教职工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头紧起,从实抓起,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学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一个学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全校上下自强不息的奋斗,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在教育局进行的综合评估中获得好成绩,在期末考试中三个年级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到了市领导和局领导的一致好评。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汗水,凝聚着各年级、各部门主管领导的智慧与创造力。各年级向常规工作要质量,在精细处下功夫,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各年级认真组织月考,考后认真分析成绩,查找不足,及时整改。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任课教师、辅导教师能够提前到教室上课辅导,指导学生及时进入教室进入学习状态。

1、上学期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德育工作常规化。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注重德育工作从小事、从身边事抓起,加强德育工作常规化管理,注重德育工作的成效。抓好形象工程建设。穿校服、戴校牌、校园卫生、学生发型、排放好车辆等形象工程,做到每天有人负责,落实检查。在每次的大型活动中,都能为学校增添亮色。抓好大课间,组织好跑操。我校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组织全体学生跑操,经过训练,跑操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坚持教学为本,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我校牢牢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第一生命线。采取多样措施,如:加强工作检查力度、对教学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开展学生活动;各部门负责同志能认真履行职责,经过大家的努力,期末考试成绩较大提升。

4、后勤教辅工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经济运转能力进一步改善。所有这些成绩取得来之不易,是广大教职工辛勤劳动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谢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十分清醒的看到我们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尤其要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各位老师,成绩已成为过去,我们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做个最好的老师,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时候,我们自己更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只有自加压力,自我发展,才能正确对待我们的不足,迎头赶上。

二、咬定目标,把握关键,努力提升我校的教育质量。

成绩来之不易,基础已经打好,面对激烈竞争的态势,只要我们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奋力争先的姿态去冲一冲,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拓展已取得的优势,在学结束时以优异的业绩创造更大的优势。因此新的学期对我们至关重要,新的任务要求我们锐意进取,全校上下一定要以上学期取得的成绩为基础,精神更振奋,措施更得力,作风更扎实,认真做好每一天,扎实做好每件事,努力实现新学期各项工作的新跨越,夺取12—13学各项工作的新辉煌。关于新学期的各项工作,根据校委会研究的意见,新学期的重点工作

(一)强化有效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毕业班的成绩实现教学水平的新提高。高三年级已经进入百日冲刺,在这关键的一百天时间里,更要把握好复习迎考的教学组织,高考的各个环节准备要细,语数外、综合学科备考等都要根据不同要求充分准备。措施实、做得细,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二流生源的基础上做出一流成绩,开创安丘二中教学历史上新纪元。高三年级在今后的一百天中要做到目标再分解,将高考的指标分解到人,落实到人,在将来的几次高考模拟中制定不同班级的考试目标,纳入高考考核奖惩。

(二)抓教师队伍建设,是二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四)加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招生工作。

三、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全力保证我校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为完成本学期目标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迎头赶上重振学校发展的雄风。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感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我们要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家都要凝神聚力团结在一起,抓住学校快速提升的机遇期,迎难而上。

(二)理清思路,强化管理,在执行力上狠下功夫。面对困难,我们要冷静分析,重新定位,各处室、各年级要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和策略。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形成政通人和、政令畅通的局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检查考核,科学利用考核结果,建立起一套科学有序的考核运行机制。新的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效益。一方面创造大同的制度体系,实现在制度约束下的人文管理体制。学习修改,以达到人人知晓,人人遵照执行。另一方面构建有效制度落实体系,实现在公平规范的考核体系下的目标管理机制。新学期我们将狠抓制度的落实。加大校行政值周检查力度,精简人员,突出工作重心,抓大事,抓全局,发现问题当场解决。严格工作纪律制度,对一些违纪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要在周末会上点名通报,并给予明确的经济处罚。

(三)严爱相济,规范行为,努力使我校的养成教育成为亮点。新学期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制度规定。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各班级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教育,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自发行动。让学生懂得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与学生“交心”、“交情”,了解班级学生的一举一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整风肃纪,从严要求,开学第一天就要紧抓紧盯,学生工作实行全员抓,抓全员,注意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定期表彰激励进步学生。时时处处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人人都进步。严禁体罚,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

(四)质量立教,科研先行,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生命线,各年级都要制定相应得教学目标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

(五)节能降耗,量入为出,做好后勤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强化预算、计划和审计,定期分析支出情况,量入而出。提升教育教学的服务功能,全力为教育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学生宿舍管理要定人定位,确保安全有序;食堂要进一步提高餐饮质量,在不降低饭菜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负担;校园安全保卫要尽职尽责,加大巡查力度,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一律实行登记制度;教辅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在岗尽职,保障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总务处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对水、电等重点安全部位定期检查,清除安全隐患。有关的维修、防护等工作要及时到位。新的学期,要切实强化对教辅导部门的考核,核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学期结束时,学校将专门对教辅岗位定员全编,重新聘任,切实解决人多闲赋的现象。

(六)进一步转变作风,弘扬正气,发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所有管理干部要注重实效,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充分发挥智慧团的作用,实行集体决策,减少工作失误。全体教职工要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再创新的辉煌。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二中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同志都代表着二中形象,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学校负责。全校上下要确立三种意识:一是学习提高意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有所创新,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所有同志要把学习当作一项工作,挤出时间来多读一点书,多思考一些问题。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他人学、见贤思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造,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特色。二是团队拼搏意识。学校的一切工作既需要每一个同志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一个团队集体拼搏,无论大到学校整体团队,还是年级部团队,或小到备课组,班级的几位任课老师,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善于发现和汲取别人的长处,克服或规避自己的不足,胸襟开阔,为人要坦荡,同志之间相处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只要我校的群体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必将会创造令人瞩目的业绩。三是正己育人意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为人师表,自己必须坐得端,行得正。每个同志都要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是不能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时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做一个谈吐高雅、知识渊博、守理明事、公道正派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己的模范作用给同事做表率,给学生当导师。各位老师,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天代表着希望,春天昭示着成功。春天催人努力,春天促人奋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务实苦干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衷共济,团结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迎来二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春天。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7

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要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和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进入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需要通过推广工作加快突破农机化薄弱环节, 促进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新型农机装备不断涌现, 需要通过推广工作加速装备熟化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向农业生产领域渗透, 需要通过推广工作促进农机化技术与先进农艺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融合;农机化发展对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通过推广工作加强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化技术的水平。此外,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体转向生物技术与工程、机械化技术相结合,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升能力、拓宽领域, 科学谋划“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为促进我国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十二五”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紧紧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及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战略目标, 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着力点, 以试验示范项目为抓手, 以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为重点, 加强推广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 提升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 加速成果转化,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普及, 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必须坚持四项原则:一是要坚持公益性定位, 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要坚持政府在推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履行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入农机技术推广事业。二是要坚持机制创新, 农机技术与农艺、信息技术相结合。要建立农机农艺科研推广协作攻关机制, 创新推广方式, 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重大关键技术, 形成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 实现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协调推进。三要坚持示范先行, 试验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必须经过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的试验, 逐步扩大示范区域, 通过示范引导、技术培训、普及宣传等多种方式, 实现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四要坚持统筹兼顾, 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要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生产急需及自然禀赋经济条件, 优先搞好重点农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和主要机具的推广, 同时要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 统筹考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等农机化技术推广, 不断拓宽农机化发展领域。

“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总体目标是, 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机实用技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为完成上述目标, “十二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抓好以下主要任务。

1. 着力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以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重点, 努力提升推广服务能力

进一步明确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工作职能, 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定位, 合理设置机构, 创新运行机制、改善推广手段, 提升服务能力, 建立起机构健全、责任明确、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以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重点, 全面推进“五有”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即: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条件手段。加强规范化建设, 完善推广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五项制度”, 即: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推广人员培训制度、多元推广制度。按照“一主多元”的思路, 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组织, 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农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推广活动, 发挥多元推广主体的作用。

2. 着力强化农机化教育培训, 以农机化实用人才为重点, 努力提高农机化队伍的素质

人才是第一资源,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保障。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加强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要按照充实一线、强化服务的要求, 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对县级以下推广人员要强化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培养, 对县级以上推广人员要突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培养。要建立知识更新激励机制, 促进推广人员素质提升, 县级以下推广人员至少要精通一项当地主推技术。积极落实基层农技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 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着力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等农机化实用人才培训, 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使其成为农业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实施者、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和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继续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积极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主要农时重点技术专项培训、驾驶人员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政企联动”培训等培训活动, 不断丰富培训形式, 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基地建设,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行业组织、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培训体系。

3. 着力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 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 努力促进推广方式的转变

适应农业科技创新由生物技术为主体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相结合的新特点, 按照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融合的要求, 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制度, 推动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完善农机农艺科研推广协作攻关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标准和农艺标准, 加快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装备的研发, 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重大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推的结合, 依靠机制创新和利益联结, 建立农机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长效机制, 促进农机化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机合作组织合作推广机制, 积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将其培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提高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效果。

4. 着力加强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 以推广“三型”农机化技术为重点, 努力提升农机化水平

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对农机化发展的先导作用, 加大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推广力度, 加快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和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以水稻栽植、玉米收获、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油菜种植与收获、甘蔗种植与收获、棉花收获等环节为重点, 加强技术集成示范, 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形成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加快实现瓶颈技术突破, 促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推广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 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草业、种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探索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体系, 大力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生产实际的轻简型机械装备, 加快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装备, 全面挖掘农业机械化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 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利用率。开展设施农业示范建设活动, 促进机械化技术与信息化和工程技术融合, 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二、切实加强领导, 努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水平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先导, 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保障措施, 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

1. 摆上重要位置, 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紧迫性, 充分认识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的重要作用, 统一思想认识, 增强责任意识, 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中, 加强领导, 科学谋划,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提出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支撑作用, 依托其开展推广工作, 为其创造条件。农机化系统各个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 与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各级农机化推广机构要围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落实工作责任, 促进廉洁自律, 形成长效机制。

2. 科学制定规划, 促进统筹发展

农业部即将颁布《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十二五”规划》, 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当地农机化技术推广规划, 积极争取将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让农机化技术推广事业获得长期、稳定支持。要提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路, 明确推广目标和重点, 制定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措施, 推进“五有”推广机构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推广机制, 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3. 加强政策扶持, 完善保障措施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名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扶持措施和政策。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 明确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 理顺管理体制, 保障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 积极协调落实好推广人员的绩效工资, 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实施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 鼓励和引导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 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 加大补贴力度。地方农机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要重点用于工作经费和技术推广。在实施深耕深松补贴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范围, 调动农民应用先进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

4. 争取资金投入, 强化项目带动

要切实保障农机化推广机构履行公益职能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 加大基层推广机构基础条件建设和人员培训投入力度, 科学谋划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 加大试验示范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机械和装备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立项工作, 着力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装备, 突破农机化装备技术瓶颈。实施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重大示范项目并积极争取扩大投入规模, 加快推进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实施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专项, 不断完善技术路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实施效果、扩大推广面积。积极争取设立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加强农机化技术与生物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全面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 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各地要加强项目管理, 规范资金使用, 确保实施成效, 同时充分发挥项目的人才培养、条件改善等作用, 提高项目实施的综合效应。

5.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环境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8

1.不断提升对学校党建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近年来,怀柔区委教工委、区教委高度重视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选拔和配备得力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党建工作、严格监督和检查、注重工作实效上狠下工夫。

以干部选拔和班子配备为例,近年来,怀柔区根据《三个意见》精神和我区多年的经验,通过严格选拔,坚持在每一所学校配备一名专职书记(或副书记),保证人选质量(含部分曾有过校长工作经历,办学经验丰富,年龄相对偏大的老同志和一批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对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和制约监督、维护学校稳定和培养锻炼干部,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发挥,为怀柔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

党建工作要想充满生机活力,取得实际效果,必需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自身工作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

几年来,怀柔区委教工委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和我区教育发展实际,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先后开展了“构建和谐教育,创设和谐校园”、“贯彻十七大精神,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纪念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改进为政之风,推动教育发展”、“贯彻纲要精神,加速怀柔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和论坛活动,形成了带有鲜明怀柔特色的学校党建工作风格。

此外,我们还以组建宣讲团的方式深入各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营造发展氛围,传播先进文化,深受干部教师欢迎。

3.以青年干部选拔培训工作为主体,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拔、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干部队伍,是保持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青年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成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青年干部选拔、培训工作体系,逐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素质明显提升,班子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和优胜劣汰,保证了我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4.以党建科研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深化党建科研工作,提高干部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党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从2004年起,我们组建了以中青年书记为骨干的六个跨校联合的党建科研协作组,开展党建科研工作。

在组织形式上,打破校际界限,实现跨校联动,壮大了研究力量。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分段实施,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了研究效率,保证了研究质量,初步把握了学校党建科研工作的规律。通过党建科研,我们深化了对学校党建工作一些问题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了学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健康成长。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篇9

一、群众信访表现出新的特点

1、信访数量一升二降。去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到县信访共4500件次,比以往同期上升8%,其中来信1950件,增长6%,来访2550人次,增长10%。但信访中的集访、重复访和越级访数量下降,集访仅35批1100余人次,批次和人次分别较前年同期下降25%、18%,越级访和重复访较过去同期下降20%。

2、信访方式多元化。一是采用联名信访方式反映问题。今年以来共80件,占来信总数的4%。二是采用发电报、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反映问题和联络群众集体上访。去年来我县收到反馈电报和电子邮件4件,受理电话信访199件。三是出现拉标语、发传单、贴大字报现象。四是信访人情绪激昂,采取堵党委、政府办公室,拦截领导等方式要求解决问题。来访群众往往期望值高,求决心切。

3、信访内容多领域。一是关、停、并、转企业职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兑现风险金和生活困难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丝绸公司、医药公司、交通等系统。二是机构改革后被清退的临时人员纷纷要求进入养老保险,兑现清退补偿金和原欠发的工资、借款等信访突出。目前表现在治安室人员、成人学校教师、乡企业办人员和计生、林业、国土、民政等行业的清退对象。三是农村部分退休教师要求将超64元福利纳入工资直发,并兑现1993年工资改革时欠发的增加工资,并出现两次规模集访。四是一些被撤乡镇的场镇居民,要求加强被撤乡镇的服务和建设五是一些债权人要求督促乡镇村兑现借欠款,唐巴公路债券持有者,要求兑现债券的信访有所增多。六是一些困难群众、下岗职工、待业人员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信访有增无减。

4、信访对象多层次。近两年来,信访的群众集中到了干部、企业职工、清退的临时人员、城镇居民,农民信访仅占10%;少数激躁分子也无事生非。

二、形成的原因

上一篇: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下一篇:面试时自我介绍应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