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推荐9篇)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篇1

第41号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2月1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吴仪

二00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六条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七条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第八条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篇2

手足口病是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多, 常在婴幼儿间造成爆发性流行。2010年4~6月本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 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 现将门诊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2~6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411例, 其中男845例, 女566例;年龄80d~36岁, 1~3岁的患儿占发病人数的70.2%。不同时间和各年龄段发生情况见表1。

2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

2.1 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调配人员

由于疫情突发, 门诊在短时间内接诊大量的患儿, 而且每位患儿大都有1~2名家长陪同, 使得门诊大厅和儿科候诊区人满为患, 常态下的就诊场所和人员安排已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也不利于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按照医院的部署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迅速增加及调整诊室, 抽调人员成立预检分诊小组, 选择责任心强、业务娴熟、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和较强应急处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师及主管护师担任预检分诊护士, 并设组长1名。

2.2 加强人员培训, 做好上岗准备

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参加医院组织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班”, 学习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等, 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皮损特征和防控知识。培训后由门诊部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考核, 合格后上岗。

2.3 落实防控措施, 实现关口前移

2.3.1 设立预检分诊处, 加强预检分诊工作:

对所有发热和怀疑手足口病的患儿实行2次分诊。 (1) 在门诊大厅入口处设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处, 张贴手足口病患者就诊流程图, 对近3d内有发热病史, 且有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或有明确手足口病密切接触史的患者进行体温监测, 再由导医引导到发热、疱疹诊室进行进一步排查; (2) 发热、疱疹诊室分诊护士、医师对患儿进行2次排查, 确诊和高度疑似患者由手足口病诊室专家进行诊治, 排除手足口病患者转到普通儿科诊室就诊; (3)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 注意有无呼吸及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等症状, 一旦发生立即送急诊科救治。

2.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2.1 就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做好就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保障有效通风, 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 诊室和候诊区域的桌面、物表、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每天2次。配备充足的体温表, 保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停用候诊区儿童公共娱乐用具, 及时疏导患儿及家长, 防止人员拥挤。对于高度疑似病例, 立即就诊, 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

2.3.2.2 执行标准预防,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1], 应在增设洗手设备及配备脚踏式、感应式水龙头的基础上, 在洗手池上方张贴标准洗手流程图, 放置洗手液和干手纸巾, 为严格执行手卫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医护人员做到接诊每例患儿后都要洗手, 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操作后。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处, 配备一次性薄膜手套, 在不方便洗手时使用。

2.3.2.3 分级负责, 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由于疫情紧急, 工作量聚增, 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 为加快诊疗速度容易忽视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笔者采取以下措施: (1) 诊室消毒轮流制:即在加强通风的基础上根据每位医师出诊的时间和患者的多少, 分段轮流对诊室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每天2次, 每次1h。 (2) 环境保洁包干制。对门诊大厅、候诊区、手足口病诊室的保洁人员实行固定包干, 并重点培训消毒液的配制、清洁消毒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等。设立消毒登记本, 防止疏漏。 (3) 分级管理责任制。即预检分诊护士负责指导和监控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预检分诊组长负责督查护士的工作质量;门诊部护士长负责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请领物资和监控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感控科联系, 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 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2.4 疫情报告管理

预检分诊护士负责协助医师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每天上下午上报医院预防保健科各1次, 由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进行网络直报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填写时做到内容真实、项目齐全, 字迹端正无涂改, 保证手足口病传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5 健康教育的实施

(1) 在门诊大厅和候诊区通过宣传栏、宣传图片、大屏幕播放、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解答等方法开展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2) 对每位手足口病轻症患者或患儿家长, 发放《手足口病居家隔离治疗预防控制工作要求》, 要求其认真阅读、理解、掌握后在回执单上签名和注明联系方式。 (3) 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 采取逐条讲解, 耐心解答, 使家长初步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3结果

通过实行预检分诊管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疫情报告和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疾病流行期间我院无漏诊、漏报现象和医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4小结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A16) 感染引起,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者易死亡。疾病流行期间, 加强预检分诊护理管理, 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做到准确分诊, 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篇3

一、设立感染科疾病及发热门诊分诊点,应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到相应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预检分诊制度 篇4

1、严格实行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

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可以转到相应的普通门诊就诊。

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电话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洪雅县中医医院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预检分诊制度 篇5

一、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它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至挂号台和普通门诊。

二、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师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三、普通门诊医师结合患者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立即通知导医,在对患者采取一级防护的情况下分诊到发热门诊。

四、发热门诊医师还需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检查,并进行相关处理。

五、发现原因不明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立即报告医务科组织会诊,做出临床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篇6

主要关于甲流.其内容分以下几方面:

一·门诊部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查室,专用放射线摄片,采血室,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二·医务人员必须准时上岗,24小时均按出诊表落实,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三·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出诊者,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部及门诊部请假,由医务部安排其他人员出诊.四·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面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眼睛,手套等防护工具.五·诊室必须保证良好通风,保持清洁,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六·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工具.七·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品处理等,应按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八·必须做好病人转运交接工作.九·要认真填写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传染病人(疑似病人0 十一·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十二·出诊医务人员要认真填写门诊医疗手册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职责 篇7

1、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2、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学习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规范。

3、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4、按规定填写门诊日志及各项登记本,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要求信息准确、符合要求。

5、及时有效的分流,避免候诊人员聚集,指引非传染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对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应报告有关部门做好转诊。

预检分诊点(台)卫生监督流程 篇8

医政监督检查流程:

一、预检分诊点(台)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预检分诊点的相关要求;

(二)人员

1、预检分诊点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1、具有分诊记录登记本(发热患者);

2、分诊点(台)备有口罩、红外线检温器(体温计)、防护服等;

(四)分诊

1、来院患者必须首问首查;

2、患者体温≥度38℃导诊到发热门诊;

二、发热门诊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发热门诊的相关要求;

(二)人员

1、发热门诊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4、有发热门诊患者登记本;

5、有发热门诊患者门诊病历;

6、有口罩、体温计、防护服等;

7、相应的基本设备;

(四)诊疗

1、医护人员了解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了解会诊程序;

3、市局“预案”相关要求;

三、隔离留观室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隔离流观室相关要求;

(二)人员

1、隔离留观室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1、有留观病案;

2、有诊疗设备;

(四)诊疗

1、、医护人员了解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了解会诊程序;

3、市局“预案”相关要求;

四、定点医院病房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隔离流观室相关要求;

(二)人员

1、隔离病房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1、有患者病案;

2、有诊疗设备;

(四)诊疗

1、、医护人员了解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了解会诊程序;

3、市局“预案”相关要求; 托幼机构卫生监督检查流程:

(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与人员的资质监督。查验托幼园所是否取得《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有效期限、服务项目是否与许可项目相符、是否有伪造、涂改和出借、盗用、买卖执业许可证的行为,保健医(员)是否有《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技术合格证》从事幼儿保健工作。

(二)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监督。

查验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包括食堂工作)是否取得当年有效健康证明,患有国家指定传染病、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等疾病的不得从事保教、炊事和婴幼儿看护工作。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是否建立,对患有指定疾 病的工作人员调离是否达到100%。

(三)托幼机构儿童卫生保健管理的卫生监督。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有一名园(所)长分管卫生保健工作,并接受过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培训,管理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各项卫生保健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要有否记录。

2、保健医生、保健员人数配备及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健、保育人员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率应达到100%。

3、保健室及隔离室的设臵,是否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器械、药品和消毒设施。

4、儿童健康状况的监督。儿童入园健康体检合格率应达到100%,健康检查表应存档备案,儿童离园二个月以上再入园或离园期间有传染病接触史的,是否有再次体检合格证明。儿童定期健康体检次数是否按“四二一”完成,体检内容是否按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内容进行。

5、儿童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的监督。晨检每日一次,内容是否按儿童卫生保健要求“一模二看三问四查”进行,有否记录。因病缺勤儿童要进行病因追查与登记,清楚缺勤原因并详细记录。对每日入托儿童在晨检中发现有流感样病人要测量体温,认真记录,随时观察, 对儿童中发现体温超过37.5C以上同时伴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发执病人,建议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房屋建筑及设施的监督。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儿童室外环境、室内生活环境、生活用房及设施、卫生间和盥洗室、安全和疏散设施等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6、儿童营养膳食的监督。建立伙食管委会,有专人管理,每月例会有记录,制定四季适合儿童年龄的营养食谱。

(四)食堂卫生管理的监督。

1、查验卫生许可证是否在有限期限内,经营项目是否与许可的项目相符,是否有伪造、涂改和出借、盗用、买卖执业许可证的行为。

2、是否建立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履行职责执行情况。

3、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记录。

4、建筑布局是否符合餐饮业卫生标准要求,分间操作,流程合理,配备洗消设施,生产加工场所、餐饮具及消毒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5、原料采购建立食品索证和台帐制度,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6、环境卫生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五)传染病管理的监督。

1、传染病管理是否建立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2、疫情报告及处理的监督。

托幼园所是否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园(所)长或保健医知道所在区疾控中心的联系方式,对园所内发生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详细进行登记,并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向所辖区的疾控中心进行报告。并积极配合医疗卫生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情处理结束后,要有疫情处理记录。

3、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督。

查验儿童入园时预防接种卡、证,掌握入托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对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的适龄儿童要督促家长及时进行补种。

4、消毒隔离的监督。

查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保健医、保育员、消毒员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消毒程序,消毒器械能正常使用。采购的消毒剂要索证备案。毛巾、水杯专人专用,每日清洁、消毒并选择清洁区域存放。对儿童活动、生活场所、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一次,儿童玩具每周消毒一次,儿童便盆做到一用一消毒。

(六)环境卫生和卫生保健知识的监督。

检查托幼园所内外环境卫生是否清洁、安全,空气流通,采光良好,设有生活垃圾密闭回收设施,并及时清运。

督导托幼机构运用广播、电视、板报、讲座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 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向幼儿和家长普及人感染猪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传染病监督检查流程:

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

1、制定甲型(H1N1)流感预案,并启动预案

2、完善的制度建设

3、按要求启动发热门诊

4、防护物资的贮备,并做好医护人员的各项防护

5、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对内部各科室防控工作的检查。

6、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7、医疗废物处臵的落实

8、预检分诊制度的执行

(一)导诊台

1、是否有医护人员专人负责发热病人的导诊工作;

2、对发热病人是否开展体温测定工作,如用体温计要准备一定数量,满足测温需要;

3、是否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挂号处方上盖分诊标识;

4、对相应的知识是否掌握并执行;

5、对测体温超过38℃的患者要给戴口罩,防止传播致 病微生物。将病人引导至发热门诊;

6、是否24小时负责引导。

7、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是否使用。

(二)发热门诊:

1、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口罩、隔离防护服,手消毒液,洗手设施,洗手是否感应或脚踏式;

2、检查用品,体温计、压舌板等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3、开展工作环境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包括批号、有效期、使用范围等;

4、发热门诊设臵是否符合要求;

5、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是否认真填写,方便诊断检查;

6、是否有医疗废物处臵设施,如桶等,包装物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进行分类收集,一次性注射器或滴定管是否毁型处理,有否废物交接登记,包装物有否废物种类标识等,对收集的废物按规定时限交医院暂存间,做好交接记录。医疗废物双袋双扎。

7、发热门诊消毒工作记录,包括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纱布罐、方盘等,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8、医生诊断为传染病,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并将对诊室进行终末消毒。

9、对诊断为传染病病人的,要按规定转自规定可以接收相应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不允许自行转字或离院。

(三)留观室

1、设臵符合要求,有条件一人一间,无条件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谢绝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

2、有流水洗手设施,3、消毒设施

4、消毒记录

5、病人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臵,厕所消毒

(四)转运车

1、车上医护人员要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运送病人时使用

2、每次运送病人后要对车辆内外进行消毒,查记录。

(五)定点收治医院

1、对转送来的病人送到规定的病房;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病房内有医疗废物收集桶,按规定使用包装物。

2、环境消毒。

3、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管理病人。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流程:

1、监督检查学校甲型H1N1型流感应急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建立落实情况。(查是否设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疫情监测报告组、后勤保障组等)。

2、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制定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3、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建立H1N1流感疫情报告制度。

4、监督检查学校开展甲型H1N1型流感应急防治的宣传工作(宣传板、宣传单)。

5、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建立H1N1流感专用留观室。

6、监督检查学校流感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查有无专、兼职人员;有无来自疫区发热人员报告登记)。

7、监督检查学校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开展情况(查看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记录是否及时记录,对体温异常人员的体温检测记录)。

8、监督检查学校内医务室、医疗机构开展防控甲型H1N1型流感的工作情况。学校校医生应掌握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查看学校校医生自身防护情况(是否佩带口罩、帽子、手套,是否贮备隔离衣、裤、工作鞋)。医疗机构内设备与器械的配备情况(应配备紫外线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化学消毒剂、流动水洗手设施。诊疗器械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用过的器械应先消毒、后刷洗、再消毒或灭菌。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应消毒、毁形、要有记录)。

9、监督检查学校对学生教室、宿舍、食堂的通风,环境、用品、餐具消毒情况,(查看消毒药物配比、消毒流程是否符合要求、消毒记录)。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篇9

各镇(办、场、园、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挥部,各医疗机构:

近日,省、市督导检查组分别对我市各地及有关部门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前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医疗机构在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明确领导责任。各镇(办、场、园、区)防治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挥部必须明确一名副指挥长负责发热门诊领导工作。市直各医院和各镇卫生院一把手院长负责发热门诊的建设管理工作;分管业务副院长负责发热门诊的日常管理工作。

2、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二级综合医院要在门诊部和急诊室设立预检分诊处,其它医疗机构要在门诊设立分诊台,要在醒目处悬挂清晰的预检分诊标识,门诊部或急诊室预检分诊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经预检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

3、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及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适宜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门诊要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内设有诊室、卫生间、观察室、更衣室、值班室并安装专门电话;要配备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压舌板、输液器、注射器等基本医疗设备,有条件的单位要配备监护仪、呼吸机、开口器、气管插管、喉镜、气管切开包、心电图机、便携式或移动式X光机、吸引器、抢救车、氧气,并备足吸痰管、吸氧管和各种医用管道。保证仪器、设备良好运转。每个发热门诊必须安排2名医生和2名护士专门负责发热门诊的日常运转,不得兼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要特别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

4、建立健全发热病人登记和病历书写制度。值班医生对发热病人必须全面登记,要认真书写发热病人门诊病历。

5、进一步强化防护措施。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戴外科口罩。若病情不允许,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即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隔留观察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按二级防护着装,即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工作帽、戴手套、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每四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6、强化整改措施。发热门诊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布局不合理的要立即整改到位,不得拖延。

上一篇:创城生活环境组总结下一篇:银行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