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建议书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老师建议书(共15篇)

给老师建议书 篇1

您好!我是六年二班的杨坚,我已经上六年级了,在这六年级了,在这六年的日子里是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做了。

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时光里真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走过了母校的每一寸土地,在这期间我也发现了母校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校园的活动太少了,我们得不到适当的运动,请老师多设一些活动:

1、五一时带我们去种树!

2、六一时带我们去放筝!

3、中秋时在学校一起赏月!

4、春天时带我们去郊游!

5、秋天到我、们帮别人扫树叶!

6、冬天时举行一个堆雪人比赛!

在这里我还要向老师以及学校领导提出一条建议,我说的小学三年级时老师给我们提了几条礼貌的规矩我记得是这几条:

1、讲文明,不骂人!

2、见到老师要问好!

3、见到客人要鞠躬!……

但是这第一条有的老师不仅没有做到而且变本加厉,这就不太好了,我忠心的希望老师们也能向黑板上写的讲文明,不骂人。

此致

敬礼!

建议人:xx

给老师建议书 篇2

讲了几个多音字后, 一个男生向您发难了:“老师, 汉字复杂多变, 统统用拼音, 来个文字改革怎么样?”您笑了笑, 走下了讲台, 轻轻地拍了拍那位同学的肩膀说:“不可以。五千年来, 汉字的博大精深就在于此。比如, 有‘财’并不一定有‘才’, 有‘得’并不一定有

‘德’, 获‘利’者未必‘尽力’, 表‘忠’未必都由‘衷’;再比如, ‘人’才未必‘仁’, ‘士’者未必‘仕’, ‘官’者未必‘管’, ‘朽’者未必‘羞’。汉字是不可乱用的。”一番话让同学们茅塞顿开, 心服口服。

后来才知道, 您本来为了照顾重病的丈夫而提前退休, 但学校里缺少老

师, 校领导不得已登门求援, 您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大家都认为你一定很后悔, 没想到您却如此坦然:“写字难写最后一笔, 听曲难忘袅袅余音。生命的最后时段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尽相同, 有最后的热忱, 最后的微笑, 也有最后的冷漠, 最后的狂躁, 我的选择当然是前者。”不错, 您是选择了前者, 您用一撇一捺写出了完美的“人”字, 这不凡的结尾给我们无尽的回味。

初中毕业我曾经向您发誓, 我一定给您画一幅最美的画像。然而我稚嫩的笔却始终画不出完美的您。

一个深秋的夜晚, 在异地的我备感寂寞。仰望苍穹, 我看到一颗明亮的星, 像一朵静默的雏菊, 又仿佛是夜的眼睛, 在群星之间静静地闪烁。注视着它, 我感到母亲般的温暖。不知不觉中, 那颗星化作一个熟悉的笑容, 我的心猛地一颤:“老师, 那不是您吗?原来, 您一直注视着我, 鼓励着我!”望着这颗星, 我的眼里噙满

了感激的泪水。不会错, 一定是您——一颗照耀我灵魂的星。

给老师建议书 篇3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发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写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必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给老师的建议书 篇4

您好!

现在已经是九点了,老师,您也该休息了吧,请原谅打扰一下,听听我的心声吧!

您一开始教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怎么习惯,慢慢地,我们的关系已经不错了,成绩,纪律渐渐地也都更好了,这当然也要归功于您,若不是您用心良苦,想方设法,也许我们就终就不见天日,长期处在阴暗的角落里。

老师,您发觉了没有,80分的很多,我想,大概就是以下几点导致的:

(1)作文扣分严重。

(2)阅读,课外知识懂得太少,不理解意思。

(3)字不整洁,乱。

为了让我们六(4)班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提出以下几点:

(1)组成”三帮一“学习不好的和三名学习好的组成一队,考完后,看看哪队最优秀,评奖。

(2)积极鼓励有电脑的人查阅大量资料,并加以整理,叫每人买一本专门抄资料的本子,背诵。

(3)练习多一点。

(4)专门买一本字帖,每天练一张,不撕,交上审阅,不过关者重写,或罚抄。5)鼓励大家多多写作,举行一次作文比赛。

哦,不早了,老师,您也该休息了,我相信,六(4)班是不难教的,您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在这谢谢您的培养!

此致

老师给学校建议书 篇5

其实很多学校都很重视人本管理,每学期都要向教师发一张调查表,让教师对学校提建议,可教师仅写几个字或干脆不填的居多。

其实,学校向教师发放调查表,让教师给学校提建议,是希望教师将学校管理不到位的,不能满足教师愿望的情况反映出来,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有更好的方法,向学校推荐。

可参与者甚少。

究其原因,不外乎学校不重视,提了无效不如不提,还有就是教师不会提建议,学校不理睬。

我很喜欢有思想的、敢说敢做的人。

教师如何向学校提建议呢?我认为: 一、要真诚。

想向学校提建议,一定要真诚,真心出发,态度诚恳,语言温和。

目的是为解决好某事或更好地做好某事。

二、要换位。

提建议前,要先想想,自己提的建议有价值吗?需要提吗?大家听了会产生什么反映?提建议其实质不是为自己利益,而是站在中间人立场服务大众意愿。

三、有解决的方案。

提建议时,不仅要提发现的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方案要从全局出发。

如提出修改某一考核建议时,要提出优越旧考核的新方案。

不要提了新方案,又冒出更多新问题,这不如不提。

或只提问题不提解决方案,这是提醒而不是提建议。

很多考核存在不公、局限问题,但没有提出比这更好的方案前,那只能用原来的。

如考试选拔人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弊端,但各国还是在使用,因为大家还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同一个道理。

四、有可行的推断。

方案提出,但必须可行。

仅是纸上谈兵,那没有意义。

提出的方案,一定要细细思考,并推断,这是可行的,是优越的,比原来进步的,符合广大群众利益的,大家会拥护的。

五、在合适的场合提。

一般建议应私下交流,并用书面形式。

忌公共场合提笼统的、思路不清的、需要大家讨论的建议。

六、向合适的人员提。

提建议对象要明确,不要含糊。

应向校长提就向校长提,应向分管领导提就向分管领导提,应向同事提就向同事提。

给学校语文老师建议书 篇6

经常会看到:要上课了,语文老师匆匆忙忙地拿过课本和教参,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之后,在教参上圈圈划划,找到了“重难点”,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开课了,老师不是先沉静下来研读课文,而是查教参、上网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组经验丰富的教师发出“求助”的邀请:我可是代表咱们组出课,大家可要帮我备课!

以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师里面,恐怕还不是少数。新教师有之,从教数年的老教师亦有之。

匆忙地备课后,经过试讲,教师才真切地感受到:课堂分明是在走过场,仅有的是形式,全无文本内容的探究和学生学情的关注。教师好象是一位调度进度的总指挥,而学生则完全是没有思想的木头人,毫不情愿地被那位高高在上的指挥驱赶着,前进着。下课时,教师自豪地宣布,胜利到达目的地。但其实作为课堂真正主人的学生,却收获甚微,甚至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何来有效,师生的生命在这样的消磨中度过!!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备课呢?

文本:想让学生喜欢她,自己就要先爱上她。我喜欢,在静静的夜晚,捧起课文,把自己放得很低,想象成我就是我的学生,由无知地初读,到细细地品读,再到爱不释手地诵读。让自己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当中,在一点又一点的发现当中,慢慢地喜欢上这篇文章,慢慢地爱上她。在你带领着学生们去走进她之前,请你先问问自己,你是否喜欢她,你是否真的喜欢她,你是否真的非常喜欢她。如果是,那好,去带领你的学生们继续一起去发现她的美好吧。当然,对于同一个文本来说,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于那些早已过时,没有了时代意义,索然无味,大家都不喜欢的文本,我们可以跟它说“不”!干脆,把她打入冷宫!当然,我们总要顾及那“必须的妥协”,对于基本的字词,知识要点等基础知识,如果它涉及到考试,我们还是要去落实好的。只是,我们还要思考,是否有一个更加合适的文本可以替代她的位置?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课外,由师生一起去寻找,然后拿到我们的课堂上分享。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情形下,在教材自主选择的今天,我们的眼睛除了应接不暇地看到纷繁的文本之外,还必须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和善于分辨的眼睛。毕竟,城市与乡村有差异,沿海与内陆有差异,连今天和昨天都有差异,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教材,重新建构新的教材体系,呈现给学生最适宜今天的他们的教材。

延伸:让生活成就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有教师在执教《成吉思汗和鹰》最后一个环节时,找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然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著名特级教师张伟在执教时则在在课内拓展阅读,补充了《误杀爱犬》《钉钉子》两篇文章,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胸襟,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和经历。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宽泛的语文和思考的课堂,在学语文与学做人的完美统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升华。当然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听课者的情况下,我们或许会放开胆量,信马由疆地自由发挥一番。但是,如果我们是带着任务执教公开课,那么我们还要聆听业务部门那些“权威们”的谆谆教诲,我想说,有时候,做课的老师真的很难,不仅是两难,甚至是多难,因为,有时候听课者的意见都是互相对立的。此时,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清醒地认清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可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坚持的呢?我想,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让语文走向生活始终都是合情合理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当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当创设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沉睡的记忆,让学生已有的与当下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进入到

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作者的直接经验对接,使学生在比较、鉴别、发现和感悟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冲破教参的囹圄,打破教材的局限,合理适度地拓展和延伸,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重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自然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这样,才能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的富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

给老师的一封信 篇7

记得刚开学, 班主任说您是一个严肃的老师, 让我们上课听讲。可第一节课, 您说了句“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耶!”让我们笑了半天。我们发现, 您原来是个幽默的人, 也不见得有多严厉呀!

可现在, 您正马着脸, 给我们讲题, 似乎很不乐意。

还记得有一次下了课间操, 回到教室, 发现您早已到教室, 坐在椅子上等着我们。您还和我们交谈。您的笑靥如阳光下的花般灿烂;如大海中的鱼般欢快;如小溪中的水般澄澈。眼神也是那么和蔼, 让人想到了“慈母”一词。

可现在, 我们眼睛盯着黑板, 却不敢直视您的眼睛。因为怕看见您眼神中的那一丝冷漠。

记得一天中午, 阳光明媚。在路上, 我们看见了您。那桃红色的衣服与碧绿的草地、鲜艳的海棠花融为一体, 您就如花之仙子, 和那柔美的花一起舞蹈。您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您的一切, 您享受着这午日的阳光, 您享受着您的生活。

可那次, 我好失望。晚自习, 一道我想了很久却没想出来的题, 我问您, 您说忙, 等有时间再说。

您又在批评同学了, 说着说着, 转身便走出了教室。为何, 又是一次?您已不是第一次在上课时愤然离开教室。留下的是我们的诧异, 我们的不解, 我们的失望。

曾经那个和我们在一起的老师, 曾经那个享受大自然美丽的老师, 曾经那个满脸和蔼的老师哪去了?老师, 回来, 那个快乐、灿烂、美丽的老师回来吧!闹情绪伤身体, 也许您有很多的困难, 我们不知道。但是老师, 我们爱您。爱您的和蔼, 您的善解, 您的不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老师, 那个通情达理的老师, 您回来吧!我们和您在一起呢!您的困难, 我们一起克服。

老师, 多变的心情会影响健康, 保重!

您的学生:叶静文读

学校:四川省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导师:童启福

点评:都言老师对学生用心良苦, 在这篇文章中读者却体会到了学生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文章开门见山, 开篇即提出了对老师变幻无常的心情的担忧。文中则是对曾经那个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的老师的回忆。结尾处的声声呼唤, 情真意切, 感动人心。读罢此文, 老师心中怎能不泛起圈圈涟漪? (飘絮)

书香

陈安然

午后悠闲时光, 总爱捧一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书。一炷檀香, 一杯香茗, 一心静对一世, 一人独品一章, 折一身瘦骨, 踩雨后彩虹, 细品那些唯美的、华丽的、朴实的、淡雅的、细小的文字, 漫游文海, 寄身佳作之林, 书是我心中退守的城堡, 是我心之所属, 情之所依。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书中我随杜甫来到泰山, 感受泰山的雄浑;“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书中我随李白来到庐山瀑布, 感受庐山瀑布的壮阔;沈从文的《边城》中那个清新迷人的湘西小镇, 虎儿草是否又长了一寸?

书, 让我感受古人情操之美!

“岂余身之惮怏兮, 恐皇舆之败绩”, 是屈原的爱国情怀;“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是李清照的哀婉惆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是杜甫心中装着的民间疾苦。是书, 让时间穿越千年, 让我回到遥远的时代, 敲响那一扇扇远古的心扉, 细听他们的情感, 忍不住为之欢笑, 时而又为之哭泣。

书, 让我感受人文精神之美!

也许, 心灵的虹桥永远承受不住命运的乖蹇, 也许满载希望的帆船在茫茫的大海触礁, 搁浅。但望望心中的天, 方知威武如曹操, 在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苏轼月下访友, 看庭中藻荇交横, 积水空明, 尚有时不自来的叹息!身处乱世, 毛泽东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于是撑一枝长篙, 向青草更深处漫溯。载满一船收获的星辉, 那揉碎在浮藻间的, 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岂可就此罢手?追逐梦想的道路本来艰辛却又富有挑战!

书, 让我于无助落魄中获得力量!

当物质世界的发展步伐越来越紧促, 当我们的身心疲惫不堪, 不妨到书柜中去寻找那一本本被尘封的泛黄的书吧!让我们的心静静地沉淀, 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书本的魅力!

书是我心中所属, 情之所依, 我仿佛为书而生, 书是我明媚的阳光, 是我剪不断的牵挂, 是我的理想, 我的追求, 我的未来!那书中的美丽自然, 美丽的人文情怀及书给我的力量, 则是我爱书的理由!

染一身书香, 情系书香。踏遍山川, 赏遍人文风景, 心中载满爱的力量, 勇者无畏!约三五好友, 看锦绣花枝, 听莺歌鸟语, 且将诗酒猖狂!读

学校: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高中;导师:杨秀琴

给老师的礼物 篇8

杨老师的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很难具体描绘那是怎么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她不严肃,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意。每天清晨,当身材娇小的她走进教室,轻轻地看我们一眼,几位以前不太听话的同学也会不好意思地笑笑,悄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真让人费解。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甚至在上其他课的时候,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语文课的点点滴滴。可能是年纪相仿的关系,她给我们讲的东西,我们都很喜欢听。不管是课文讲解,还是上课间隙跟我们讲的念大学的经历,总能引发我们最大的兴趣。她的嗓门不大,但声音很动听,只要一说话,全班就出奇安静。

总之,杨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似乎都能记住。她的背影,某个细微的动作,乃至某个不易察觉的眼神,我都能放电影一样清晰地回放出来。

不知道是因为在某节课上她表扬过我一次,还是怎么了,反正,这两天我一看到她就心跳得厉害。上课时我很努力地听讲,希望能时刻都看着她,从讲台走到教室的后边,然后再走回来……可是,一旦她把目光投向我这个角落,我反倒觉得不自在了。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像电视剧里描绘的那样,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我的老师,我只知道这是很奇怪的感觉。而且,我发现,杨老师看我的时候也跟看其他同学不一样。同桌笑我最近看起来有点精神恍惚,是不是神经过敏,想太多了。可是,真的是想太多了吗?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 篇9

我校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学生评教体系、教研室评价以及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存在一定片面性,严格的老师、要求高的老师以及不愿意和学生亲近的老师评价相对较低,相反,要求低、相对宽松的老师和亲和力强的老师更容易获得学生评教的高分。此外,学生评教只能反映部分问题,比如评教排名最前十名和最后十名能表明学生的欢迎和不欢迎,但不能根据评教的成绩做简单评价。教研室评价现在则处于空白。督导组评价主要涉及全院前十名和后十名。总之,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我认为在现有基础上应完善教研室和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合已有的教务处主导的学生评教和督导组评价形成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避免单一体系评价的片面性。

二、建立教师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现在我校已基本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度,但退出机制却是空白。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于多次评价不合格、经过培训后仍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的教师实行宽松的退出机制,让这些老师能在校园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发挥他们的能力,这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适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小环境

新进教师虽然都实行了导师制,但据我所知新进教师的导师指导却差异很大。有的负责任的导师会对新进教师进行详尽的指导,但少数导师则完全不作为。我认为在导师制的基础上应该增加新进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建立新进与优秀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以及新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为新进教师尽快提升教学能力铺平道路。对于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青年教师,教研室和学院应建立长期持续的培训和督促机制,辅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

四、建立优秀教师奖励机制

之前的教师评价都是“只打屁股,不给糖吃”的方式,对于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各种惩罚,却未见对于真正一线优秀教师的奖励制度。不仅在我校如此,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对于真正站在讲台的一线优秀教师,在评奖方面、职称评定方面以及绩效津贴方面应当给予适当倾斜。只有付出了努力的教师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才会有更多的老师把上讲台讲好课看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否则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的教学还会持续,教学效果当然无法保证。

五、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重的氛围

给老师的建议 篇10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孙秀英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

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我给爸爸当老师 篇11

那天,爸爸从电视上了解到到每天坚持转动眼睛,可以起到保护眼球、预防近视的作用,便迫不及待地让我教他转动眼睛,我爽快地答应了。

开始上课了,我首先做了几次示范动作,并要求爸爸跟着做。爸爸睁大眼睛,茫然地看着我。“现在请学生练习。”我高声地说。爸爸端正地坐在沙发上,模仿着我的样子。谁知,爸爸根本不是在转眼睛,而是整个头部都在晃动,样子滑稽得不得了,我和妈妈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注意了,是转动眼珠子,不是摇头!”我连忙纠正。“知道了。” 爸爸再一次练习。这一次,爸爸头部不动了,可嘴巴却一开一合的。突然我灵机一动,找来一张稿纸作为教具,在上面书写“上、下、左、右”四个大字,一边平举在爸爸眼前,一边指导:“爸,根据上面四个字的方向,再转眼睛。”谁知,爸爸上下看很容易,可是往左右方向看就很艰难了。妈妈发现爸爸的眉毛同时也在动,一边捧着肚子笑一边说:“笨死了。”我已经说得口干舌燥,爸爸还是没练好,我有些生气了:“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平时还自吹自擂怎样能干!”但转而一想:平时老师教我们时总是很耐心,可从没发过火呀,于是我的气马上消了。一时间,我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只好宣布由“学生”自由练习,仔细体会。“学生”爸爸倒还挺认真,坐在沙发上努力练习着。

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分步骤指导,耐心地告诉爸爸不要着急,不要转得太快,一个动作要多重复几遍,逐步掌握。我拿着稿纸,口中念“左”,爸爸眼睛跟着往左看;稍微停顿一下,我再念“右”,爸爸跟着往右看。这一招还真灵,一个多小时以后,爸爸终于能灵活自如地左右转动眼球了。

又经过了几天的练习,爸爸完全掌握了转动眼球的方法,并且能够连贯地顺时针、逆时针地转动眼球了。当我最后一次检查完爸爸的“作业”后,一下子坐到沙发上,直喘着气喊道:“好累啊,好累啊!”

这次当老师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当一名合格老师有多难,不但自己要学会技能,而且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我只上了几天的课,只教一个“学生”,就叫苦连天,而我们的老师们却不知疲倦地教了无数节课和无数个学生啊!他们的艰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这里,我想对老师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指导老师:徐春红)

点评:

给老师建议书 篇12

大队辅导员告诉记者, 不久前全校进行了一对一的“快乐指数”调查, 结果发现, 在“快乐得分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受到老师表扬、鼓励”;然而在“与老师相处是否快乐”一栏中, 高年级的快乐指数明显低于低年级,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似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步步降低。那么, 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是怎么样的呢?幽默、健康、理解、美丽、奉献……在学生设计的70多个“奖章”里, 这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最高, 可见老师的亲和力是学生最看重的。然而有几个“奖章”的名称倒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我一直希望老师能够拥抱我一下, 就像妈妈抱我一样。”四年级学生丁丁设置“拥抱章”的初衷挺有意思, 他是个挺淘气的孩子, 所以在他眼里老师都是挺严肃的, 因此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太珍贵了。三年级的小邵年龄不大, 可对于“一视同仁章”的设想还挺全面:“有些同学考试考得不好, 老师能不能更耐心。”她认为, 可以设立一个“一视同仁信箱”, 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一视同仁的, 可以写下名字投进信箱, 看哪位老师做得最好, 一段时间下来看哪位老师最有进步。而许多同学设计“亲和力奖章”的目的, 或是想让老师来分享一下得到奖章的快乐, 或者是平时有很多话不敢跟老师讲, 趁此机会讲一讲。

至于颁奖的对象, 个别同学已经“心有所属”, 而更多的同学则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获得我们设计的奖章。”

学生家长给学校老师的建议书 篇13

英语教学上,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下功夫;教学的重点不应是那些尖子,淡化分数,使学生喜欢校园;期望语、数、外主要课程不要经常更换老师;

1、作业量方面,是不是就应有目的性,让孩子透过作业得到有效的提高;

2、作业质量反面,就应严格要求,不要潦草,不许混乱是吧

3、在读书方面就应做出明确的要求:读什麽书,怎样读,读到什麽程度是否写读书笔记

4、在作文方面,就应不止必须数量的作文,而且要求必须认真写好,从字数到资料到质量都要有名求的要求,才能够使孩子努力写好;

5、日记的数量方面,大体就应假期最起码就应些20——30篇,把自己在假期的事情都写一些,不仅仅能够对假期生活做好记录,也能够锻炼写作潜力,积累写作素材不是吗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 篇14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精选范文1

作文问题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的痛。不得不来关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们的语文教育生活。我从事语文教学20xx年,对于作文的认识经历了从惧怕到茫然到摸索到从容到本真的不断求索的过程。那还是说说我们心中的痛吧!!痛定思痛,趟出路来,继续前进。

自己和学生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到头来,学生的作文成绩还是平平。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考场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区别问题。考场作文,在现今阶段还是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唯一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写出规范考场作文的能力(这还是我说的行动上要妥协的例子)。性情作文,就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就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只可惜在现阶段这样的作文在考场上是不受欢迎的。实际上我们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性情作文上了,学生确实是才思敏捷、思如泉涌、措万物于笔端,但你不要忘了这一切都不是规范的考场作文,这样的作文是不会得高分的。

痛定思痛,在最初的阶段,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规范考场作文的能力。每周一篇作文写作,每周一篇周记练习,每周几篇阅读摘抄,一对一地面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还是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学生不读书,材料来源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如此多的作文训练,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写出来,这也就是无源之水必定枯竭的问题。

痛定思痛,在低年级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涵养,要和学生一起读书,必要的时候,还要一起背书。我一直对美丽的文字充满感激,我常常将这种感激与学生一起分享:(下面的文字,是我和我的每一届学生背诵的)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可能我们存在这样的认识:既然是考场作文,当然是规范下的大一统了。你有没有想过,作为阅卷者,你也会对100多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呕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百花齐放。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从政治的言语中逃离出来,让学生从不由自主地集体话语中突围出来书写带着个人标签的文字。当然,这还是在规范的指引下:

将学生的作文细细翻阅,逐个分析。

你要看你学生的作文是不是还是儿女情长的喋喋不休,校园颓废情感文学的絮语;

是不是还是科幻魔法的大比拼,星球大战的虚无世界;

是不是还是环保批判小河污水,教育批判减负的空洞的叫嚷;

是不是还是课本的翻版和摘抄;

是不是还是别人的语言、别人思想的落脚地;

是不是还是某种莫名情绪的乱无章法的表达;

是不是还是杂草丛生一看生厌的潦草表达;

是不是还有所谓人云亦云的"道德文章"而无半点的个人情感。

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就是上面所列举的类型。那么我们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改变。要彻头彻尾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

为人生的写作要的是深度和思考;

为生活写作要的是情真意切和娓娓道来;

为人文的写作要的是独特的思维和角度。

这种改变必然是锥心的痛,刮骨的痛,但我们可以告慰的是我们的学生如果冲破自己给自己筑起的壁垒,迎接他们的必将是广阔的原野和快乐的旅行。 作文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写作者的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储备情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受那些华美语言的影响,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传达!那么,不妨教给我们的学生:

写作的原则:别人无,我独有;别人有,我精细(细节);想别人不敢想;新奇独特见解独到而符合常规。

别人笔下的学生情感琐碎的描述,我不写,我的选择是将视角转到人生、社会,尤其是有价值,有思想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挣扎的人生,无助的人生,卑微而伟大的人生,独一无二的人生,诗意的人生;社会:我们可以去抒发真善美,

那些阳光奋进的东西,但是下面的东西,你也不能不关注这些,还是那句鲁迅的老话:中国不需要温文尔雅的士大夫,我们需要的是披枪的斗士;也许你关注的东西,理解的有些肤浅或者有些不理智,说那是以后的事情,那是大人的事情。但是,也许到了那时你有了想法,也会有了顾虑,等一等再说的念头,事不关己的想法,会限制了你的思想和手脚。青春的年纪要的是挥斥方酋、书生意气,要的是敢打敢拼。那么就拿起你的笔吧,为你的青春留下一段思考的清泉,沉思的文字,一段值得骄傲的思想足迹。

那么师生一起来关注下面的世界吧:

我们看起来风平浪静,幸福无比的家庭,其实,在生活的里层还有眼泪,巨大的痛苦和悲伤,双亲的冷战和隔代的障碍,毕竟张爱玲说过:"人生,是一披爬满虱子的华丽长袍"。

我们看到的美丽世界;高楼、霓虹灯、别墅、华灯初上、歌舞升平,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世界的构成是多角度的,下面的世界你接触了没有:患病无钱医治的母亲在家无望的等待;某河流域两岸的农民罹患癌症的人数盘升;失学儿童那双无助期待的双哞;城市街头身穿破衣烂衫的乞讨者;下岗的姐妹兄弟在小摊面前陪着笑脸待客——————这一切是真实的,是理所当然关注的人生和社会。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惧欢颜",同样是我们的期待。我们快乐成长的同时,围绕着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生活的围绕。毕竟,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旅途的长短在于我们思想以及精神的含量和储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仅是父母的叮咛和教师教诲,还有那些故去先人的炳照千秋的精神和价值,还有新时代榜样支持他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应该感知到屈原、李白、杜甫、孔子、老舍、等等在某一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让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是啊,也许还太早,也许看起来过于深沉,但是我们毕竟被鲁迅的:"完美的苍蝇永远是苍蝇,满是伤口的战士永远是战士。"的话语滋养过。我们在摒弃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古训"后,积极地伸开双手拥抱这个世界的同时,不要忘了人心的险恶,多一双明辩的双眸,走稳脚下的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谁不能陪谁一辈子,当你现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时候,也希望你能够坚定地在这个世界走下去。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把它作为了上面文字的题目,目的在于:让我们语文教师明白,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的折射。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崔老师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种形式,我是赞同的。从90年代的过分强调工具性而讳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语文教育终于再回归到落实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的统一的大道上。何为"小学",何为"大学",崔老师的定义也是基本全面的:"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我想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崔老师所讲的有所补充。

"小学"不可丢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我们在为一些年轻教师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实实地夯实语言文字基础而担忧的同时,必须明确:语文,就是要乘着语言文字飞翔!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但是,丢掉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素养便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敢在语文课堂上讲基础知识,阅读教学时都不敢归纳中心、分段。其实,阅读教学只有以本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能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不能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的理解。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在品位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只需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达了什么思想,再进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课堂阅读教学,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习作,以及做这些的方法与习惯。课文是编者为学生精心挑选的"范文",它承载着这么多任务,因此,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祖国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的能力。课文是源头,让学生在清澈的源头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我们所给予孩子的,就是帮他们发现语言这件表达世界外衣的美丽,喜欢它,并让它逐渐成为手中日趋熟练的理解和表达工具。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此,"小学"还有它母语的特点:一是这一过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生活处处时时都可以学习母语;三是应该以语文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大学"不可少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文价值的失落,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低效多耗等问题。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五条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这样,在课程目标中准确而恰当地落实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性质的定位,也保证了语文课程思想性的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层意义: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即使在很多优秀的课例当中,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下,是教师对学习主体的漠视,是教师自我风采的展示!课堂气氛较以往变得喧嚣热闹了,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程的挖掘,而这种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所谓"小学"与"大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小学"又哪来"大学"?语文是融合了"小学"与"大学"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丢掉"小学",亦不可舍去"大学"。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就是,在"小学"与"大学"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

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两个综合维度体现"小学",后一个维度体现"大学"。三个维度的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是"小学"与"大学"统一的体现。因此,我们不可以将"小学"与"大学"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同一堂课,"小学"与"大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来讲: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小学"与"大学"相融合,何谓两者圆融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小学"与"大学",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精选范文2

初踏讲台,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但事实是,在经历了最初七年左右的调整磨合和适应发展期后,教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原发展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小部分人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成为所谓"学者型"教师,这个比例不高,大约15%;而大部分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速度与幅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书匠",比例在85%左右。于是,天天进课堂,却难以对教学做出深刻的理解与独创性的探索;天天面对学生,却难以走进学生心灵,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天天面对教材,却难以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很好地解决,这成了大多数教师的真实写照。看到过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踌躇满志地要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实现教育理想的时候,被开学仅两个月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一棒打闷,于是,痛定思痛,立志要狠抓双基,扎扎实实地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我担心年轻的你即将走上的是一条自认为不是弯路的弯路。担心年轻的你仅仅是一个专注于应试的好老师,仅仅是学校考核意义上的好老师。

为什么有些老师沉溺于在"自我陶醉"似的讲课无法自拔;为什么,为什么有些老师热衷于课上天花乱坠的旁征博引难道回归语文,就仅仅是语言文字?难道做一个好老师,就一定奔着考试的常胜冠军努力奋斗?

诚然,在这个教育被异化了的时代,教育,被赋予了太多与之并无多大干系的社会的烙印,涂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但是,如果你还心存那份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对教师职业的许多期待,对语文的些许眷恋,对学生深切的期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平庸的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育的专家。

也不要忘记了,在张扬你的个性同时,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换言之,在你无拘无束地邀领你的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这翅膀,就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飞扬。

打造精品课堂,夯实语文双基,注重能力培养,彰显学生个性语文老师,你要做的还很多。语文老师,你很累,做个好的语文老师,其实很难。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5

摘录: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 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 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 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 教学工厂也好, 学校试验园地也好, 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 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思考:

每个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但是, 随着学校教育的年复一年, 学生心里的那点好奇没了, 探索的热情没了, 代之的是茫然、空洞和厌倦。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可是多么遗憾, 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 , 因此, 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的确, 一个学生, 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 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 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那么, 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呢?

这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 才能给学生带来思考。教师要在思考中表现自己, 用思考来指挥学生, 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和氛围, 让学生有一种想说的欲望。至于说得精彩不精彩, 有没有实际意义, 那又得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继续思考、补充、完善, 如此循循善诱, 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终究会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此外, 学会思考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 教师应适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诸如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教给学生一些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战术, 比如中学的语文阅读, 就可以通过对那些有深刻内涵的词句, 有特殊用意的题目及有特殊形式的段落等的理解与把握, 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最终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自主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也这样写到:“教师应点燃学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当学生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 而是作为劳动者, 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 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 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 产生独立的思考。”

摘录: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譬如说, 我们布置一个八年级学生今天回去读10页教科书, 而他在这一天里又从有趣的科学书籍和杂志里读了20页、30页、40页书, 他读这些书不是为了去记熟它和背过它, 而是出于一种思考、认识、发展和好奇的需要, 只有这样, 这个学生才会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劳动者。

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 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 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 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 因为, 说实在的, 思考习惯的形成, 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 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 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 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思考:

课外阅读, 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因此, 学生还应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 广采博览, 从不同途径有效地吸取各种有益的成份, 才能真正培养出自己较高的思维能力。鲁迅先生曾向中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爱看书的青年, 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 即课外的书, 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所以,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突破课本框框, 走出狭隘的课堂, 开辟课外这片新天地, 只有这样, 学习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

而真正的阅读是实现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由于文本、作者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 有的与读者所处的年代相差甚远, 所以, 阅读前教师应提供背景介绍、主要观点介绍等, 让学生尽量与作者拉近距离, 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另外, 由于时代不同, 观点不同, 作者的观点未必一定全面、科学、正确, 要让学生有大胆质疑和批判的精神, 不必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可以按背景材料去推理, 也可以按新视觉、新角度、新观点去解读文本,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成果。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伟大!”

上一篇:我是演说家演讲稿参考下一篇:车辆入户管理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