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活动制度(推荐10篇)
1.同伴互助活动是适应新课改的实际需要,是校本教研的一部分。
2.同伴之间的互助时间上很宽泛,可以是课余时间、休息时间,互助的形式多样,互助的内容丰富,涉及到班级管理,教法、学法,教师的基本功等。
3.同伴的互助这种方式来得更直接,两者之间便于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对话等多种形式,经常总结交流反思教育教学情况,实现经验分享,信息沟通,专题研讨。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坚持每周2次听新教师的课。
6.开展网上交流对话,走近大连教育网,金州教育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及交流互动,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
7.学校每学期教要邀请省、市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来校进行两次信息沟通、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互相对话。
8.办好校刊——《窗口》,充分利用《窗口》交流、对话、互传信息,以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一、同伴互助促共进
“同课异构”一直是我校的教研模式, 在以往几年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们在异构中思维得以碰撞, 相互取长补短, 带动了彼此共同进步。这种“同课异构”只局限于本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对于相对优秀的教师而言, 提升的空间很小, 而与外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就会及时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之处。
本校语文老师听了外校刘老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时, 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领略到她情满课堂的活力、关注于汉字音形义的立体识字方法、以主线牵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文的效果。40分钟过去, 不但学生, 就连听课的老师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校的闫老师, 能够注重生字的书写指导, 并且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提升孩子的朗读水平, 同时关注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升华的环节, 既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也能够紧扣单元教学目标, 激发孩子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后针对两节公开课, 两校语文老师进行专题研讨, 开诚布公地提出了好的建议, 如刘老师为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不够;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牵着孩子走, 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伴互助使两位执教老师比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课堂教学, 也促使其不断进步。当然, 同伴互助也让参与听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所触动, 相信再次走入自己的课堂, 好的教法一定会拿为己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应该说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 在本次校际联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二、专家引领促实效
如果说同伴互助促使我们共同进步, 那么专家引领则是提升这次教研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以往的学科教研, 因为都是本校教师的思维碰撞, 总感觉研讨最多只是停留在本校的最高水平;在看了兄弟学校教师的课之后, 有欣赏肯定的地方, 当然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想如果没有教研员的指导, 在研讨时, 也可能存在各说各有理的现象, 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在取长补短的同时, 难免不出现“排他”现象。
正是因为越老师的现场引领, 提高了我们校际联动的实效性。例如对于立体识字 (兼顾生字的音形义) 的倡导、写字与读文的有机结合、还更多时间给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
越老师的一句点评, 为我们此次联动学校带来了动力:“同课异构是教研的最好形式, 尽管两位执教老师特点各异, 但却殊途同归, 特别好……”
有了专家的引领, 让执教教师有了再提高的不竭动力;有了专家的引领, 也让我们的校际联动更具实效
三三、自我反思促提升
同伴的互助可以促共进, 专家的引领可以促实效, 当然, 最不可少的是我们自己的反思。
首先作为组织者, 在经历了这次研讨活动之后, 的确触动很大, 以下摘录活动之后的反思。
其一:《校际联动, 促我提升》
今天下午本校和兄弟小学进行了一次语文校际联动, 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外校对比, 在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 更多地发现他人的精妙处理, 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课异构能够使教师相互促进、不断提升, 能在活动中让老师有所触动。本次联动收获如下:教师入情入境才会带动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尝试适时放手, 学生的能力往往是在教师大胆“舍弃”之后形成的;授之以渔, 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深入研究教材, 我自身做的还远远不够……任何时候多交流、沟通, 都胜过固步自封, 所以要创造机会搞这样的联动活动, 有了异校的真诚沟通, 加之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会促进彼此更快提升。承认自身的不足, 是自己再提高的前提, 所以我们仍在努力中。
其二:《受关注才会快提升》
还在思考昨天的联动活动, 因为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因为有了教研员的亲临指导, 才会让自己有所触动, 确切地说为自己的再提升带来了原动力。一切皆源于原本固步自封的工作有了他人的关注。再推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 因为时时关注某几个点 (学科的弱势教师) , 而忽视了一大面 (学科骨干教师) , 很可能这一大面就因为少了被关注, 而减慢了提升的速度。我的工作就是要带动整个集体向前发展, 而恰恰因为自己指向性错误, 延误了教师发展的进程。此事提醒我, 谁都不想被“遗弃”在角落, 必须关注更广的区域, 才会促进更多人不断地提升。
当然, 此次活动深刻反思的人远不止我自己, 还有参与执教的本校年轻骨干教师闫绍茹, 在此也摘录她的点滴感受:
再好的美玉也有瑕疵, 更何况我这堂课还不是美玉。因此上课后, 自己反思加上同事、领导的诊评, 让我对课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不足, 有了更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本堂课授课后的情绪很复杂, 刚开始有种满肚子委屈的郁闷, 觉得评价有偏颇。然后有种上完课的释然。完了就完了, 但真正静下来沉思, 确实能够从这堂课中受益匪浅。能够意识到自己教态、教法上的诸多不足, 能够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心理素质的薄弱, 能够看到自己课堂实施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的欠缺……总之, 应该说这是一段时间以来让我内心最纠结的一堂课, 也是我最能认清自己的一堂课。但我知道, 我不怕自己有不足, 而是怕自己发现不了不足。这堂课将是我前行的动力。
构建互助平台,让互助由“推动”变为“主动”
同伴互助意识的挖掘,外因不能起到决定作用,教师之间真正的互助,还是要通过教师自己的内因来发挥作用,而非借助于学校制度与规范来实现。
第一,“三人行”,让互助团队从“自愿”走向“自主”。2009年,东升小学别有意义的“三人行”学会成立了,该团队是由东升小学语文教师自发组织的民间学术团体。在以交流引导学习、以论辩促进创新的活动中,学会成员得到历练和提升。2009年、2011年,学会独立成功参与、承办全国第一、二届古诗文大赛,学会两名成员获得赛课一等奖,3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等级奖;两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为县学科带头人……
第二,“1+3+N”,让互助因同伴“各有所获”而走向“自觉”。2010年,东升小学“1+3+N”研究团队成立了。该团队由“伙伴学会”成员、骨干教师、学术主持人、其他一线教师组成。“1”指一名学术主持人,主持研究活动;“3”指理论支持、实践操作支持和课堂执教者,由每个教研组各选派一人组成;“N”指参与学习研究的所有教师,协同参与、共同成长。
该团队因其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实现了互助的多层次性,让團队同伴在不同层次各有所获。2010年,团队成员张华林、吴君送教青白江;2012年,该团队参加在达州举行的省科研共同体活动,研究课和经验论文均博得同行专家赞扬……一支凝聚各类、各层次教师的互助团队因其在互助团队中都各有所获而逐渐走向“自觉”互助。
投放“材料”,为“同伴互助”注入催化剂
当“互助”的意识已经构建,为确保“互助”的温度处于稳定,甚至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适当的外力是加深互助行为、促进互助目标实现的催化剂。适时投放“材料”(不同的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思考、探究、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加快、提升“同伴互助”的深度。
第一,预约式推门听课——提升“互助”的效果。预约式推门听课有别于传统的推门听课,我们根据不同班级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做到提前预约、明晰意图、充分准备、互学互助、发现特色、重视常规。
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听课组,认真分析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优劣之处,确立听课活动的意图,提前与被听课教师做好预约工作。各听课组在听课前进行分工,并按照分工认真开展听课活动。在听课过程中,对教学富有特色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跟踪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预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互助”的效果。
第二,教研组擂台赛——加速“互助”的形成。2010年开始,为促进教研组同伴之间的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学校推出了“教研组擂台赛”活动。该项比赛以教研组为单位参加,分为教材解读、课例比赛两部分。组内同伴需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备课方可完成。在活动中,同伴之间明确分工:资料收集、课件制作、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无论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初生牛犊”型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经验丰富”型教师都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互助收获。
借助同伴互助,改变教师对话的形式,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形成一个个有着共同发展愿景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正成为我们为之不断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升小学)
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合作的社会里,只有互相帮助,群策群力,才能发挥最好的价值。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
有人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教育创造从哪里来?来自我们教师间的共同研讨和合作。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探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一种专题来进行研讨。
今年,我与冯俊丽等老师、组成了同伴互助小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和教学经验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有着很多这样那样的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冯老师那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是课堂中一贴很好的催化剂。擅长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能让课堂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进入角色,继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在不断的听课学习,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集体智慧,每次同伴间听完课,都会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提一条缺点,提一条优点,提一条改进,再说说如果我来讲这节课我会怎么上。
平时备课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课下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
除了集体备课这一方式外,以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了的一系列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通过互动式的探讨,学到了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同伴间的交流是学习成长的最好途径,因为自己的眼睛关注不到的地方,同伴会给你指出来,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建议的方向也不同,直言之必有获益。正所谓教学相长,在互助中,每个人都获益良多。每学期我们都要随时互听对方的课时,通过互听,互评,互议,使我们得以认清自我,既可以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自己提供了难得的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
在参加各级的教学公开课中,我们互帮互助,在各自的教学中表现优良。除了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我们也是相互给予指导、帮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仍会将“同伴互助”的教研形式进行到底,团队合作,互补共生,争取彼此的更大进步和发展。
李四林
本学期,我与冯老师结为“同伴互助”,在这学期里我们能按照学校要求制订互帮计划,全身心教书育人,潜心教育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为同伴互助夯实基础
在制订互帮计划时我们每人给自己一个任务——本学期里至少学习一本教育书籍,并互相督促检查。而这学期又推行了新课标(修订稿),围绕这个课标学习,我们互相谈理解谈认识,共同分享着我们在学习中的收获。
二、在互相听课中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1.听课:在教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途径就是听课。每次听课后,我们都及时的向对方指出授课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对方也总能认真地总结,之后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比较、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讨论:要想教学技能与方法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讨论、交流是有效的方法。我和她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研讨,有时候还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解决,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课上的更精彩,可以说随时随地的交流方法心得,得出了很多好的想法。
3.研究教材: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除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坐在一起以外,其它时间也随时交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时我们也通过共同听某一位老师的课而进行共同探讨教材等。
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 围绕本学期的课题我们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例如,在上个学年中我和她围绕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了研究,这学期中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初步摸索了一些开展小组合作的技巧。所以,我感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产生内在的学习与研究的动力需要,形成了问题意识,让我们逐步走入“研究型”教师行列。
四、相互汲取班级管理经验: 冯老师曾多年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并取得杰出的成绩,所以我们也经常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交换意见,我经常与其探讨班级个别学生的情况,总结出好的班级管理经验。也为我们在导教活动中提供了好的经验。
总之,同伴互助结对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彼此都给予对方很多帮助和建议,也使我们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我们彼此都获益匪浅。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实施新课改的主旋律,如何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靠外部的渗透,更多的还要靠我们内部的自主提高、自我发展,由“输血”到“造血”,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依靠外部力量提高自己的模式,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我校教师开展了同伴互助活动,制定的计划如下:
一、同读一本书,提高理论素质
新课改之后,新理论、新理念和新思想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的教师一时难以接受,随着课改的进行,感觉到“越来越不会教了”、“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为重要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诠释新的课改理念;二是如何将新的教学理论变为可以操作的教学实践;三是如何将进入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形成新的教学理论。第四,同伴互助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根据自己的实际,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可以侧重某些专家的书籍,可以是某些教育理论书籍,可以是国外的一些优秀教育著作。善于捕捉先进的教育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将这些书籍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力图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同时让同伴和自己一起采用分散收集、集中使用、资源共享的办法,开展读书活动,提高自身以及同伴对象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课堂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实小为充分挖掘学校的师资资源,发挥集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要准备好示范课,每学期让同伴对象听取示范课3-4节。同时教师要开放自己的课堂,让对象经常到课堂听课。同伴要重点学习课堂设计、组织教学、双边活动、教师基本功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过听评课的磨练、业务理论的学习及个人的感悟,逐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熟练开展双边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为同学科教师上汇报课。每个阶段的活动情况,要及时收集、整理材料,系统归档。
三、问题引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东燕小学校本研修特色工作汇报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而明确的目标定位则是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校校本研修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文与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根本宗旨,依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自身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决策,让教师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学习,在合作研究中学习,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对学校全体在职教师所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最终达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两年来,我校在整体构建分层、多元的校本研修格局的同时,将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推动全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以青年教师的培训带动全体教师的研修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明确 形成互助互动培训格局
我校的青年教师的培训目标是以尽快适应或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能为培训的重点,推动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我校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能更快地脱颖而出。
学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周三下午一、二两节课是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时间。校长亲自负责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会召集相关人员专门研究青年教师的培训,开学初学校还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还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表彰。
学校力图构建一种开放、多元、全方位、互动式的培训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专题讲座式——让青年教师聆听专家的声音,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分享专家的成功经验;课堂观摩式——推磨式开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好课赛、青年教师研讨课等课堂观摩活动让青年教师在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中,对观摩的每节课进行研究、思考、探讨,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最终实现自我课堂的提升。自修反思式—-就是让青年教师读点书,读些好文章,通过读书使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骨干引领 建立帮扶式的同伴互助
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我校以研究教育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为主要目标,通过骨干教师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建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式的同伴互助,以此推动骨干教师风格的形成,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活动时,骨干教师的现场点评,对骨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一种推动,也是一种经验的分享、成功的体验;而“骨干教师菜单服务制”,让众多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根据青年教师的各自需求,开辟示范课、一对一辅导、讲座、工作室指导、跨学科结对、课题论文指导等方面的选择服务项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也推动着骨干教师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引领的作用,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我校王悦负责的教研组长培训时间同时也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经常安排两个培训班一起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开研究课,教研组长进行点评;而教研组长开示范课、观摩课时,青年教师成为评课人,从而让这两个特殊的教师群体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着经验,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也有助于教研组长进一步的提升。
三、同伴交流 构建自助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自身的互动交流既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也有助于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2012年暑期《不做教书匠》的读书活动,让许多青年教师在读书中反省着做教师的真正价值,《不做教书匠》的演讲比赛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交流中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能力;2012年暑期的读书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自由选读中体会到读书使人心静,读书让人增智,而开学后的分组交流活动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分享着读书的快乐,交流着新的思想、新的收获。为期三周的青年教师好课赛及听课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了自己学习实践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青年教师在准备自己赛课的同时更多投入到吸取同伴经验的学习中去,而好课赛结束时评委的总结点评让青年教师收益更多。心晴工作室的专业心理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发挥着作用,专业心理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互动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让青年教师有了更多的同伴支持。
四、团队协作 形成合作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单靠专家、骨干老师的“教”和“导”,更需要借助青年教师自身的参与活动让青年教师成为培训的主角。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倾诉困惑、谋求脱困的场所,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温馨的活动乐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或讨论、或演讲,或辩论,或游戏表演,或载歌载舞,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学习、研究,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的青年教师工作室共设有两个分社:一个是由钱小燕主持的中青年工作室,一个是由骨干教师王春莉主持的工作室,学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工作室的成员。工作室还聘请了镇学科带头人朱永红老师和如皋市优秀班主任孙小飞老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由青年教师轮流主持、组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合作小组由青年教师自由组合,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青年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次活动主题都由青年教师自行申报,话题均围绕着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心理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青年教师困惑的问题进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每次活动都请专家点评,从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多期活动,如《如何开好家长会》、《谈谈班级的硬环境》、《从“说课”说起》、《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提升》、《教学反思之我见》、《架起家与桥的桥梁-家校沟通初探》、《教师博客的制作》、《学会鉴别并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等,2008年5月还开展了《我参与、我成长、我分享、我快乐》的培训汇报活动。
操作流程:
深入研究
一、策划方案, 初步探索
1. 调配互助伙伴, 组建互助小组
我先把数学成绩前21名同学指定为“师傅”, 后21名同学指定为“徒弟”, 徒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谁做自己的师傅, 成绩低的徒弟先选, 这样师徒关系正式确立.按班级座位自然编成三个互助组, 精心选择小组长, 因为小组长是小组的灵魂人物, 他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 发挥调控作用, 促进每一位组员参与学习, 所以选择小组长不只看学习成绩, 还要考虑责任感、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而且小组长不是一经选定就永远不变.
2. 安排互助时间、设置互助活动
新授课的课前学具制作、数学史料收集, 课上知识回顾、动手操作等徒弟力所能及的事情由师傅调动其完成.复习课由互助小组轮换承担, 组员分工合作不允许闲下一人.每周45分钟“智者高见”时间 (一节加课) 让更多的“师傅”唱主角, 引导他们将自己悟出的、教师指导的巧方法、精点子、妙技巧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互取经验、共同提高;自习课“师傅”对徒弟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反馈和检测;平时鼓励学生有效利用闲暇时间互帮互学.
3. 制定互助效果评价方案
在班级综合测评积分制的基础上增加以下评分标准:
(1) 徒弟前进1名自身加5分, 师傅加2分.
(2) 互助组总成绩提高1名, 组员每人加5分, 小组长再多加2分.
(3) “智者高见”时间发言加3分, 效果好加5分.
(4) 复习课总结积累到位, 全员参与, 没用其他组补充, 组员每人加2分.
二、总结反思, 深入研究
1. 优化师徒对子、互助小组
实践过程中发现个别师徒缺少共识, 有一个互助小组明显动不起来.分析原因我认为不同的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差异才是互助合作的动力和源泉.经过精心考虑, 反复比较, 我们重新调配个别师徒对子、调整互助小组: (1) 调换座位, 保证师徒在一个互助组, 让个子相近的师徒坐同桌. (2) 兼顾性别的搭配, 实现两种思维类型的优势互补. (3) 既考虑数学成绩、解题能力互补, 又考虑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互补.这样和谐的师徒对子、有战斗力的互助小组正式产生.
2. 关注课堂上互助组的表现
按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授课21名徒弟的参与程度差异较大, 我有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1)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安排兴致低的徒弟帮老师做教具、查找教学资料. (2) 针对一些“徒弟”因为距离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自己“师傅”, 规定“师傅”们有义务照顾身边的“徒弟”, 哪怕他不是自己的“亲徒弟”. (3) 让小组长将讨论后的汇报交流由一人总结变成多人阐述, 徒弟们打头炮.复习课按计划进行很顺利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小组长主持, 由各组徒弟总结介绍本单元知识要点 (多人分点介绍) , 师傅们归类介绍典型题、易错题 (多人分题型介绍) , 组内成员积极补充、偶尔有组间协助.初步形成了完全由学生掌控的课堂互助学习方式.
3. 增加“智者高见”时间的课堂密度和实效性
“智者高见”刚开始按计划实施并不理想:主要是学生交流的内容价值不大, 课堂局面混乱.分析原因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互教互学意识不够.于是我先指定成绩突出、能力强的班干部收集信息 (必要时给出方向) , 交流前老师先过目检验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交流中老师适当支持, 控制节奏, 使集校内外智慧于一体的经验介绍落到实处.随着时间的推移, 交流的主角由被动指定变为争先恐后的报名, 老师不光审阅甚至还要安排好时间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
4. 重视课下师徒互助的有效性
(1) 改变课下辅导的方式.
现在多数教师挤自习时间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自己忙碌学生也感到疲乏.我在班级建立的是师徒帮教制:课下, 师傅首先检查徒弟的当堂反馈 (教师精心编制的课上10分钟检测内容) , 结合存在问题想办法将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用最通俗的办法教给徒弟, 然后将试题适当变形让徒弟巩固练习, 直到徒弟学会为止, 在徒弟领会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师傅对原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互助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帮助他人;要保证全员过关, 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掌握学习内容, 才算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检查互助小组目标达成情况适时进行反馈测验.在小组内牢牢地树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
(2) 改变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方式.
我们老师都深有体会:检查作业本吞没了我们大部分的空闲时间, 而更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 没有创造性 (一部分作业是学生互相抄袭完成的) .不改作业可以吗?我的做法是:小组长收集“师傅”反馈“徒弟”的错题信息, 以此为据设计同类习题 (书上例题或习题) 布置“徒弟”们的作业.课代表结合当堂内容征求老师意见选择相关习题 (参考练习册) 布置“师傅”们的作业.作业统一做到特色作业本上, 即当堂反馈的背面 (正面是老师精心编制的本节双基要点测试) .纠错由“师傅”及小组长负责, 黑笔答题红笔纠错, 并分析错因另找同类题巩固练习, 直到真正领会为止.这样打破了应付作业、抄袭作业的僵局, 减少了老师的重复无效劳动.现在考试前学生习惯性的翻阅当堂反馈, 因为典型题、易错点尽收眼底, 走进考场心里多了一份踏实.我也很少有“作业本上的原题怎么还错?”的抱怨.
(3) 改变试卷分析与讲评的方式.
试卷分析与讲评也是师徒互助的一项.不管大考小考, 只要试卷一发, 师傅首先查阅徒弟的卷纸:双基内容答案的校对、错因的分析、补救措施均由“师傅”全权处理, 师傅的疑惑多半会在组内交流解决, 个别难点教师讲评.之后每个人独自作出试卷分析, 并与卷纸一起整理到试卷夹中待下次测试后进行对比, 以便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这样使得试卷分析与评价更及时也更有针对性, 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4) 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黎明的曙光最让人期待, 对学生来说努力后的收获最让其欣喜.特别章节的特色作业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如“确定位置”一课要求师徒对子互助完成, 利用常见的确定位置的四种方法之一, 设计一个寻找某场所的问题, 要图文并茂.“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课要求互助小组分工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种材料设计各类精美的轴对称作品, 要体现对称轴条数的多样性……学生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让老师惊喜:寻找历史宝藏、营救迷路伙伴、小夹子大用途、广告纸巧变鱼等联想丰富、创造力强.由此也能看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喜爱和对数学学习的专注, 更能体现互助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同伴互助;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间发生的,以促进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旨在实现持续主动地自我提高,协调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研究共同体”面对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问题,主动构建起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思考能力。因此,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与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教学观摩,也可以是共同研讨示范教学,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等。教师同伴互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同伴互助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同伴互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 ,教师同伴互助是如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呢?
(一)更新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是在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教育对象等的认识。教育观念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作用也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相适应。萧伯纳说过:“每人一个苹果交换之后, 仍然是每人一个苹果, 但是每人一种思想交换之后, 每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互助的所有人员若都能心心相交, 得到的不只是两种, 而是多种思想的交融, 大家都会得到质的提升。
教师间同伴互助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各种冲击和考验,使每个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教师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与现行教育教学行为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实践推动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实践决定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教师间各种同伴互助活动,使教师们在已有的教育观念下相互交流与切磋,从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观念,从中发现已有教育观念的不足,摒弃已有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吸取先进的优良的教育观念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许多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某项任务,或者他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困惑和问题,这样组织成为协作的团队。
通过专题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协作研讨,围绕一主题,教师需要检视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是否专业,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将其按照某种理念加以系统化。在协助研讨中互助参与者共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学中实践(骨干教师实践,同伴协作进行观察记录)一尝试从教学中梳理提炼策略(同伴协作商量策略的定义、操作程序)—寻找理论支撑(同伴协作寻找观点)一在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策略(同伴协作修改)一教师发展教学实践(每位教师尝试运用)一完善策略(同伴协作确定策略的定义、操作程序、呈现的案例)。
教师同伴间一起观察、研究、讨论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其他教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化自身对教学的认识,并梳理出解决教学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设想,与同伴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充分发挥个体与团队的作用,使得同伴团体更向前发展和进步。
(三)同伴互助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通过参与同伴间的一些学术探讨,来发现问题,然后与同伴一起来解决问题,并提高自我水平。教师在课题教学研究过程中,单个教师的力量明显薄弱,不仅实验数据不够充实,而且研究时间有限,对问题的分析可能不全面、不深刻。而同伴互助活动能够弥补这些不足,由互助的同伴一起组成课题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梳理,彼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于比较复杂、繁琐的相关课题研究,同伴互助可以发挥很大的效果,把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化整为零,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们就自身个人的经验,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苦辣酸甜、心得体会,甚至存在的苦恼,同时,分享其他教师的经验、体会和收获,借鉴他人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
三、我院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及努力方向
目前我院同伴互助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同伴互助的方式与手段单一;(2)同伴互助的问题层次浅,缺乏深入的研讨;(3)缺乏互助合作意识,缺少足够的互助时间和环境(4)互助合作目标不明确,合作形式简单形式化。(5)政策性支持的缺乏使众多参与者望而却步,失去参与的热情和持续性。
教师同伴互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性人际关系。作为同伴互助中的参与者,应该做到与同事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与不同的老师沟通情感,增进了解,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间的互助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二)虚心开放,自觉构建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研究过程中增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提高了效率。我们要转变观念,虚心开放。这样一来, 我们就能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我们之所以强调教师集体的互助合作研究,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可以弥补教师个人研究的多种局限性。因此,教研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有谦虚开放的心态,打破自我封闭的藩篱,在内心开放的前提下,大家共同构建起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互助文化氛围。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探索的同時, 还要加强与本学科或跨学科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
(三)同伴互助组织者应加强互助活动的计划性,并创造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我院同伴互助之所以效果一直不太明显,原因之一就是计划不清晰,目的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所以在实施同伴互助前,必须制定好详细的阶段互助学习计划。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并要定期抽查其进度与取得的成效,并根据情况,实时改变帮扶计划和学习计划。
同伴互助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校内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是校际间的教师同伴互助;可以分为同学科内部教师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人数灵活,形式多样,可以是不同的组合,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三个人、四个人等。组织者应创造灵活的组织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学院应给以政策性的支持。学院要注重对同伴互助指导者和参与者的培训、沟通、关心与鼓励,为指导者提供管理支持,定期召集指导者,了解培训的进展和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学校层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加大对同伴互助指导者及参与者在本校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申报政策上的倾斜,以调动指导者和参加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同伴互助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丹丹,宋继华,孙丹,张宇,朱丽叶.教师同伴互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8):237-238.
2012年5月9日下午4点,SISO第一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圆满取得成功。在本次活动中,主持人热情饱满,尽显风采,心理委员积极参与游戏互动和话题讨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成果。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明显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知不到位,由于我这边在上传的信息中,时间没有详细说清楚,导致各系辅导员通知各系心理委员的时间存在很大的误差,心理委员到场时间误差太大。
2:主持人没有充分准备好引导内容,致使心理委员依然过于腼腆,没有充分按照预期的结果让心理委员自己说出价值观与爱情观的核心内容。
3:活动过程中主持人没有很好的把握公约,部分心理委员依然在玩手机﹑讲话,影响整个活动的有序的进行。
4:事前准备的苹果在中场休息时使用并不方便,而且垃圾收拾也没有准备好。
5:活动时间过于紧凑,2个小时不太够,安排有些不合理。针对本次活动的经验总结,为做好下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特制定以下几条应对方针。
1:详细说明通知时间和开始时间,并且经过核实无误后通知各系辅导员和各班心理委员。
2:对下期活动内容制作一份单独的流程表,并且跟据具体的内容以及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适当延长一个小时左右,但是,原则上不会超过3个小时。
2014年2月
活动地点
娃娃家
互动形式
发表见解、请求帮助
案例名称:大家的力量
观察目的:1.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2.启发幼儿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记录:
在娃娃角区域内,今天进区玩的是金曹阳、纪洲、陈浩男、周玥等几位小朋友,这次他们玩的游戏是抢救在海啸中受伤的病人。游戏一开始,由纪洲为队长组成的120医疗队就忙开了。首先,他们接待的第一个伤员是小兔,因为小兔伤势比较严重,据纪队长讲它几乎没有呼吸了。于是,几个医生一起上,有的给小兔接氧气,有的给小兔打针,陈浩男则在给小兔电击。我问他:“你这是在干什么呀?”他说:“这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在伤员最危险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真不简单!”我当即就表扬了陈浩男。(这是由幼儿发起的一次活动内容,无论是在整体过程中还是在各个环节上,其积极行为多于消极行为)这时,又有几个病人送过来了,当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抢救队伍。(因为我听见医生们都在说:“太忙了,太忙了!”)小朋友见我参加了,都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接听电话。于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了。他们听心跳、摸胸口、相互讨论抢救方法„„忙进忙出,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样子。这时,又送来一个危急病人,是一个娃娃,好象连呼吸也没有了。小医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曹老师,是不是他已经死掉了?”“不会吧?看看他还有没有气?”“先听心跳!有心跳就说明他还有气!”于是,他们有的捏捏娃娃的脸,有的推推娃娃,有的用听筒听娃娃的心跳„„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一次抢救行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活动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120抢救小组。因为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将这么多的伤员抢救过来,小朋友初次经历了救死扶伤的过程,也尝试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小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分析指导建议:
上述案例是一种由幼儿发起行为,引出互动活动。由于该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教育性目标,不是教师所能掌握的,而只能从幼儿自己的活动及教师的反馈刺激中实现。这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初,该活动只是幼儿自己,但在活动中途老师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她不仅影响了互动中的教师和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的劲头更足了。教师在这次活动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由幼儿关注的这次抢救海啸中受伤的伤员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提取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流于表面层次的互动,而是深入有效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幼儿寻求指导时教师才适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一个支架,因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
日期 2014年2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3月
活动地点
表演区
互动形式
指导游戏
案例名称:孙悟空打妖怪
观察目的:1.让幼儿学习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2.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的方法,以确保游戏的进行。
活动记录: 表演区投放了的自制的有关西游记人物的面具,小朋友很感兴趣,今天刘睿、陈菓、鲍煦、顾浩然等几位小朋友来到区域,我看见他们都争着带上孙悟空的面具来表演。于是,我走到他们身边建议小朋友一起表演最近学的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小朋友一听都表示赞同,我进一步引导说:如果你们都做孙悟空也没办法表演呀!老师给你们出个主意,现在你们相互协商一下,每个人扮演儿歌里的一种角色,然后再相互交换角色表演好吗?小朋友表示同意,于是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后,分配好各自的角色,戴上了不同的面具,如猪八戒、唐僧、沙和尚,陈菓扮演老妖婆,没有面具,于是刘睿和她一起想了一个办法,刘睿找来一块头巾系在思思头上,其他小朋友一看都开心的笑了。小朋友有的手拿各种自制的武器准备表演,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地按照儿歌内容做动作,大声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小朋友开始表演了,能一个个按照儿歌的顺序出场,因为是第一次,有的在表演时还有些放不开,但当“老妖婆”出场时,开始变得有些兴奋起来,“老妖婆”被孙悟空打倒后,大家一起高兴地欢呼起来。接下来再表演时,小朋友的表演欲望高了,他们也知道大家都有表演的机会,没怎么争抢角色,有的小朋友在表演时也能大胆做出自己想像的动作来,老师也及时地加以鼓励。
分析指导建议:
当老师在表演区发现小朋友都在争着带孙悟空的面具时,及时介入并加以引导,用建议小朋友表演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方式,启发他们去愿意扮演其他的角色,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协商,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小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了第一次的表演,陈菓和刘睿小朋友还能自己动手装扮角色,而正是有了第一次的表演,小朋友表演欲望增强了,他们也没有再发生争抢角色的现象,因为他们开始懂得只要能相互协商,人人都有机会参加表演,也体验到扮演每一种角色都很有意思,感受到合作表演的乐趣。
日期 2014年3月记录者汤立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4月
活动地点
生活区
互动形式
矛盾冲突、共同游戏
案例名称:我爱刷牙
观察目的:1.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2.初步懂得关心同伴,与同伴能友好相处。
活动记录: “生活模仿区”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游戏区域,但是因为他们是小班的宝宝,生活经验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有的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苏资瑞和于周涵在模仿区玩的好不开心,只听见苏资瑞说:“我起床了,先刷牙吧!”她就把牙膏挤到牙刷上,放到嘴里刷起来。于周涵连忙说:“你真的刷牙啦?”连忙走过去,制止了她的动作,说:“这牙膏、牙刷都是让你模仿刷牙,不是真刷,这样会有小虫虫钻进你肚子的。”
分析指导建议: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游戏中,他们在沉溺于游戏情景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乱真。此时,教师如果及时的介入,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这样会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唤起幼儿的装扮意识。
日期
2014年4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3年12月
活动地点
活动室
互动形式
调整交往 伙伴
案例名称:小小摄影师
观察目的:1.让性格较孤僻,且任性,与小伙伴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的孩子,得到发展。2.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同伴交往活动。
活动记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杨可馨戴上了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拍照呀!我们的挂历照可好看了。”在她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我想拍这样的照片,”赵姝涵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杨可馨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赵姝涵。
“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此时一旁的李启航说:“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杨可馨一时为难起来,说: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李启航说“还有其他衣服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摇头走开了。
杨可馨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她开始拿出了纸和笔画起了照片,画完后将照片装入了相片袋继续开始向照相馆外张望、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分析指导建议:
从照相馆游戏中可看出,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托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摄影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平乏的。
日期 2014年5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3年9月
活动地点
表演区
互动形式
协调意愿、分享合作
案例名称:冷落的表演区
观察目的:1.观察图书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
2.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安静的游戏,我发现外面的音乐角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暗示到:“外面的音乐角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宝宝们,今天谁愿意去当小小演奏家啊?”这时,皮皮飞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求去音乐区去玩。
音乐角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皮皮飞等几名幼儿都在敲敲唱唱,可是一会儿敲打不见了,我就到阳台上了热情了问:“朱丽霞,你来和音块宝宝玩一玩,我欣赏一下。”于是她拿了5个颜色排了一排,敲了起来,但是不太熟练,“哦,敲的真好听,我也来试试!”我按照她排的顺序很流畅的敲了起来,于是她也学我样子又重新玩了起来。在旁边的皮皮飞迫不及待的要向我展示:“曹老师,这个我也会的,我来给你表演一次好吗?”说完,他很快速的排好颜色卡片,熟练的边敲边唱。在一番表演鼓励以后,我发现香霖在没有摆了好几排颜色卡片在敲,于是我走过去问:“香霖,你来给我敲敲看”,我发现他敲了半天都没有敲对,几次下来都没有成功,不是音块敲错了,就是手嘴演唱不一。辅导过后他们几个继续游戏。
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会就听不到音块响了,跑过去一看,他们在聊天,看到我在看就敲了起来,香霖则在那里瞎玩,嘴里还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分析指导建议:
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爱好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探究爱好是引起和维持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探究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可见幼儿探究爱好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有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爱好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爱好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象皮皮飞对他来说自由摆弄音块很轻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爱好,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
日期
2014年6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2月
活动地点
阅读区
互动形式
请求交往、同伴合作
案例名称:亲亲书店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启发幼儿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好一会了,“图书区”里一个阅读者也没有,三位小管理员无所事事地摆弄着图书,我一看这种情景就扮阅读者走进了图书区:“请问,这里有《孙悟空》吗?”一听这话,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郁警淳研帮我查书,陆凯文帮我搬椅子,王璐瑶帮我也找书。我在看书的时候王璐瑶研还问我:“老师,你还需要其它的书吗?我可以提前给你找好!”我说:“你们的服务那么好,为什么没有读者光顾呢?是不是大家不知道不喜欢来看书呢?如果你们能跟小朋友介绍一下好看的书就好了!”三位管理员一听都说:“我们出去宣传我们的图书吧。”王璐瑶研想了想又说:“我们出去了,书店里就没有人了,有人来了怎么办?”他们想了想,最后决定由郁警淳出去做宣传工作,图书区留两个管理员。
分析指导建议:
开始的时候图书区由于没有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没有进入角色,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也很少,但当老师适时的介入游戏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老师用征询式的口吻给出新的合理建议,把幼儿从游戏的机能性动作引入想象的情节,将独自性游戏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1、我们要及时增添贴近孩子们生活和孩子们感兴趣的图书。在其他的区域里也要及时更换或增加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和积极参与的兴趣。
2、通过教师适时的介入交流,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和建议,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和沟通。
日期
2014年2月记录者汤立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3月
活动地点
娃娃家
互动形式
协调意愿
案例名称:大家一起玩
观察目的:1.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和行为,及时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2.培养幼儿不打人、不抓人,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
活动记录:
朵朵是个插班生,刚入园不久对幼儿园的环境十分感兴趣。一会儿到娃娃家烧饭,一会儿去“娃娃家”抱娃娃。过了一会儿,她又对过道里的“汽车城”产生了兴趣,看见杨靖琪小朋友在玩一辆警车,跑过去二话不说就抢了汽车开始独自玩耍。杨靖琪小朋友“呜呜呜”哭着跑来告状,指着朵朵说:“老师。他抢我的汽车„„
分析指导建议:
朵朵的争抢行为是因为他对玩具产生的兴趣和急于求玩的心理需求而导致的。这与幼儿缺乏交往意识和未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则有关,他们往往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表达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
1.小班幼儿的游戏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大多数男孩喜欢玩汽车,在“汽车城”中,应增添足量的汽车,满足多数男孩玩汽车的需求,从环境与材料提供上避免婴幼儿在游戏中的争抢行为。
2.通过故事《大家一起玩》,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互相谦让、不争抢玩具,逐步体验分享才快乐的愉快情感。
3.利用泛灵心理创设“汽车生病了”的游戏情景,激发超超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宝宝”,引导他学习礼貌用语并对徐铿淳说“对不起”。
日期
2014年3月记录者汤立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4月
活动地点
表演区
互动形式
协调合作、发表沟通
案例名称:谁来吃我?
观察目的:1.独自性游戏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2.启发幼儿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记录:
表演区《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莫新晨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大宝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分析指导建议: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小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日期
2014年4月记录者汤立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5月
活动地点
美工区
互动形式
协调合作、发表沟通
案例名称:变变变
观察目的:1.独自性游戏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2.启发幼儿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笑笑把橡皮泥放在桌上并用手压平。他把彩泥滚成球,又把它略略压扁。“看,生日蛋糕。”把蛋糕推向张简程,“给”(张简程没有回答),笑笑把蛋糕拿回自己面前,把它揉成香肠状。“看看我做了什么?”张简程:“这是什么?”“香肠”张简程伸出胳膊抓住了香肠的另一端——香肠变成两截,“变成两根香肠”。笑笑拿起两段彩泥香肠揉成圆球状。张简程说:“给我”笑笑:“不给”。张简程伸手抓过一个彩泥小圆球,他背朝着笑笑,在笑笑背上推了一把。笑笑:“我的”。张简程:“不是”。笑笑生气了,发出怒吼。张简程把彩泥给了笑笑。张简程和笑笑把小彩泥球揉在一起,滚成大球,又把它拉开揉捏。笑笑端来一个盘子,张简程把彩泥球放在盘子里,他们拿给我看,“看,馒头”“看起来很好吃,我想吃面条,你们能做吗?”他们拿回去,又开始将彩泥揉搓出面条形状。拿来给我看,我说:“谢谢”。他们很高兴开心的笑了。
分析指导建议:
儿童对自身的情感已有了相当大的控制,能同时运用语言和身体语言与别人交流,期间常常不需要成人的介入,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交流。两位小朋友不用成人的帮助就能在一起玩的很好,当成人加入他们的想象游戏时,他们异常开心。
日期
2014年5月记录者汤立梅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6月
活动地点
娃娃家
互动形式
协调合作、发表沟通
案例名称:温馨厨房
观察目的:
1、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
2、多引导同伴和她相处,让她学会与人交往。
活动记录:
早上一来园,李忆彤和策略、陈诺就跑过来:“老师,我们想玩厨房”。“当然好喽!”还没等我说完,她们俩个就已经手拉手兴奋的跑进了宝宝厨房的区角。
“你做饭,我来切菜,哎呀,我们还没有客人呢?(孩子思考)要不等周沁博来了我们叫他做客人好吗?”陈诺正一本正经的分配着角色。“哎呀,我们的菜做好了,客人怎么还不来呀?真急死人了!”忽然听到李忆彤发出焦急的声音,“赶快先把菜装到盘子里吧!”李忆彤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拿着盘子正忙着盛菜。“菜都装不下了”,“陈诺给我们一个大盘子好吗?”李忆彤急急的跑到我跟前“在那边我帮你去拿吧!”陈诺赶紧跑去帮她拿了一个大盘子。
分析指导建议:
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特别是要小心的呵护孩子想像的幼苗,思维的火花,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言行无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与顿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此同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充分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要告诉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这样更能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间接、侧面指导的方法来调动孩子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在游戏活动中,应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来促进和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玩中学习、玩中进步。
日期
【同伴互助活动制度】推荐阅读:
红丝带同伴教育活动策划10-09
同伴教育课堂07-22
同伴教育10-17
浅谈大班同伴交往07-07
同伴进行曲课件01-04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01-08
初三作文与乐同伴12-04
对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思考11-13
师友互助作文07-07
互助主题班会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