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精选8篇)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1

汪云云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

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ERP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数据结构、网页设计、Oracle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IT服务管理、财务会计、软件测试、网络金融、电子商务概论、金融学、证券分析、金融理财、平面动画制作、平面图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银行会计实验等 个人建议:这个专业学得太多,太杂最好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别选,只是名字听起来好听。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2

1 大学信息管理的技术体现

大学信息管理的范畴包括学生基本管理、图书馆信息管理、动态信息管理,涵盖大学教育基础管理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1.1 创建数据库对学生进行基本信息管理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包含学生最重要的学籍信息以及其他个人信息,学生自从入校开始进行学籍登记一直到毕业获得学位,期间发生的任何与学校管理相关的信息都属于大学信息管理的范畴。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能够实现系统数据的共同分享。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数据库为Oracle 9i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具有很强大的开放性特征以及安全性能,能够支持多个客户端以及应用模式,实现网络用户信息的连接。在操作过程中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设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访问,其他用户无权访问。相关人员能够在合法权限下修改数据。其主要系统结构见图1。

例如,一个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上半学期期末考试过程中得到了二等奖,一旦这条信息录入到大学信息管理的系统中,那么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是毕业后很多年,该信息都不会被删除或者更改,作为一项荣誉,学校会记住很长一段时间,这对于学生自己本身即是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在信息系统中,一名学生每一个学期的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况,甚至是每一天的出勤情况都会清清楚楚得到记录,当一名学生即将走出校园,从信息系统中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将自己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调取出来。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也为来校招聘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学生状况的平台。

1.2 运用PB客户端数据库连接技术

PB是一种针对用户专门开发的软件工具,拥有窗口、菜单和相关的管控软件,并且在PB中能创建出自己的用户对象。这一工具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具有强大的扩充性。其是一种独立于计算机服务器之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论是后台数据库还是界面,对于PB来说都是十分透明的。PB工具为校园管理系统提供了全面的、综合性的支撑。其主要包括:创建事件驱动模式的应用程序;进行系统语言的编程;面对服务用户进行程序的编辑、整理;进行平台连接和扩展。

例如,图书馆信息一直是大学信息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图书馆不仅是每一所大学最重要的建筑和场所之一,同时也是各学科各专业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一般而言,每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馆藏都会涵盖该学校所开设的所有学科的所有专业,一些重点或者特色的学科会拥有更多图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如此一来,运用PB工具进行图书馆信息管理,能够将信息种类进行科学分类。如工学、农学、法学等,另一种是通用类图书,如小说、期刊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等。其中工学又分为电学、机械、材料等具体学科,材料学又可以分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根据图书馆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就如一棵大树一样,每一个大枝会分出几个小枝,而小枝又会分出更多小枝,直到具体到每一本专业书籍。有经验的图书管理员能够根据学生的简单描述找出学生要找的书,节约双方时间。

1.3 创建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校园动态信息管理

校园的动态决定了校园信息的动态化,学生越是活跃,越能够营造活跃的校园气氛,而这种活跃的校园气氛有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校园动态信息管理水平能体现出一个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思路和意识。应创建多元化的网站,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加强学校硬件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条例,逐步在推行电子教案,组建学术沙龙、开辟网上论坛等。

校园动态信息管理体系是一个连接学校管理层与基层教师及学生的一个重要平台,有智慧的大学教育管理者往往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条意见都当成自己与学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能够解决的问题努力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事情也要诚恳地进行解释和讨论,以获得学生们对学校的信任,这样的高校才能建立自己的凝聚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 大学信息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点

大学信息管理系统运作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格外注意。

2.1 积极发声

在信息管理领域,谁最先发声,谁就占据了先机,大学管理也是如此。当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流动时,如学生在贴吧中进行抱怨时,校方应第一时间出来说明,及时回应将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母校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能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2.2 条理清晰

信息大爆炸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烦恼,那就是信息量的增大特别容易致导致信息混乱,人们要从繁杂的信息中抽丝拨茧找到自己需求的信息,从而变相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因此,大学信息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将大量信息条理化,使使用者能够轻松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3 结语

大学信息管理囊括了大学校园内所有的与信息相关的内容,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创建数据库、运用PB客户端数据库连接技术以及创建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校园动态信息管理等。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时,积极发声与条理清晰是两个极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只有做到这两点,大学信息管理才算做到位。

摘要:大学信息管理不仅是各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学内部进行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笔者针对大学信息管理的技术及其真正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大学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大学,信息管理,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丁亚玲,毛太田.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基于信息主体的视角[J].图书馆,2012(5).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3

关键词:充分就业;信息资源;制度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1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人,预计今后几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前两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概括就业状况为“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由于我国遭受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排除以上突发因素,我们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对人们的就业影响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面临许多挑战,如由于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就业信息信度不高,信息传递渠道不宽,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不强等问题非常突出,所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的供给机制、培育机制的创新与研究,是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迫切要求。

由于2009届大学生还未毕业,我们只好根据2008年7月对湖南省1000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少量大三和已毕业的学生)进行的全面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当时的调查采用了随机原则,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学校、年级、性别、专业等变量随机抽取了1000个有效样本。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高校管理者、就业职能部门工作者的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拥有与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量不足,选择余地不大

2008年7月,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56.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很大,根据对湖南省1000名大学生(本科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省的就业状况与全国水平相当,到7月底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3.2%,除了少数几个大学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外,大学生人均就业信息资源量(工作岗位数量)较少,本次调查为1.21个。这说明很多大学生没有太多的就业单位或就业岗位可供选择。而2002年,湖南省大学毕业生人均就业信息资源量(可选择的工作岗位数量、有效就业机会)为2.15个,即每个大学生有2个以上工作岗位可以选择,扩招前后对比发现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资源较为缺乏。

2.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传统渠道仍占主导

调查得知,你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选”通过学校获得信息”的占33.5%,“通过家庭、父母获得”占25.4%,“通过人才市场”占10.1%,“通过自己获得信息”的占9.2%,“通过社会关系获得信息”的占15.3%,选“其他渠道的”占4.4%。这说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渠道获得仍比较传统,大学生就业更喜欢,更信任传统的渠道,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是依靠高校、家庭(社会关系)的力量,大学生就业还是主动性不够。

3.就业信息的获取媒介不太丰富,信息化利用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问到,“你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媒体、媒介是”,选“学校发布的信息”的占30.2%(主要是学校、学院的就业栏和就业通知),选报纸的占21%,选电视占12%,选广播占8%,选网络的占31%(主要是看学校的就业网站和教育部门提供的网站)。调查得知,学生运用网络媒介比例虽较高,但一般是学校、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些现成的就业信息,学生运用网络媒体寻找新的就业信息较少,实际上网络成为了一种电子文本,电子公告(通知),而没有发挥网络的应有功能。或者说学生就业更多地是运用了网络的形式,而没有发挥网络潜在的巨大功能,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4.学生对学校就业部门,人才市场的服务评价不高

62%的大学生对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评价为“不太满意”和“一般”,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数量有限,6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质量不高,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的就业网站提供的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很多信息实际上没有多大的价值,技术含量不高,网站的管理不够规范,网站的内容比较陈旧,很多新的社会信息,政策未及时更新,就业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很少。

另外,71%的大学生认为人才市场提供的信息不太可靠,提供的工作不够理想,人才市场比较混乱,有时还存在欺骗的现象。认为政府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力度不够。

二、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的制度支持

根据实证资料,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不能有效地获得就业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要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充分就业,就要致力于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形成一个就业与信息资源双向沟通、高效生成、整合共享、合作长效的良性机制。需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1.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建设,保障就业信息资源的实效性

当前要加强就业信息的监督和审查,最大限度地保证毕业生的利益。无疑,没有质量的就业信息会给毕业生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如虚假信息、非法信息等。因此,政府要加大就业信息制度建设力度,为保障大学生的合法利益提供安全的政策支持,从源头上杜绝对大学生的非法侵害,要加强就业信息监管,对就业信息进行严格的甄别和核实,杜绝虚假和非法信息的进入,提高就业信息的质量。当前要优先建立就业信息的注册制度、用人单位资格审查制度、信息查询管理制度、学生注册规定、用人单位注册规定、用人单位信息发布规范等相关制度和规范。如果这些制度缺乏或不完善,一些不法组织和不法分子很容易蒙骗毕业生,对其进行人身、财产侵害,正如近几年来,毕业生被骗参加传销公司和传销团队的事情时有发生。

2.构建高效的内外沟通共享机制,充分挖掘显性、隐性的就业信息资源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应加强与外部的社会联系,同时疏通内部沟通机制,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寻找就业信息资源,开拓更大的就业市场,如对已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已毕业的学生对本校的评价、建议和期望调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实际表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对本校的评价和期望,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等;还应多开发新的就业信息资源,与潜在的用人地方,用人单位建立友好的关系,把最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他们;加强与本校校友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校友的力量,使就业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加强与学生家长(有一定就业信息资源的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充分调动每个教师为学生寻求就业信息的积极性,而不是单靠学校就业部门,学院就业办的力量,对提供就业信息资源的师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表扬、宣传、报道和政策支持(如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加强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3.重拓信息来源渠道,完善就业信息资源供给网络化新机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载体,网络设备日益更新,手段不断完善,信息的时效性很强,组织和个人及时、准确地获取了就业信息,就抢占了就业先机。因此,高校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快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开发网络数据资源是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当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其背后是一个大型数据库,存储着大量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单位需求、签约情况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就业服务机构应创新信息使用方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就业信息资源开发。

要重点做好信息筛选工作,为毕业生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和毕业生个人信息,基于此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合理配置信息资源;要加大信息分析工作,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重视市场调研,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重点研究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据此提出学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的合理化建议。

4.完善信息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开展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非常重要,大学生是就业关系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才能最终实现就业。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就具有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与品质,能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包括信息意识:表现为人们对信息重要性认识的自觉程度,捕捉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能力:即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当前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离信息时代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在信息搜集的主动性、信息的加工与筛选能力方面欠缺。因此,完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机制,加强信息教育实效,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丁洪荣.大学生就业难的学校原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16).

[2]张药.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市场,2008(35).

[3]杨邦勇.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若干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07(09).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4

医学大学生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信息素质培养

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学信息本科生的医学信息资源需求情况和文献检索课教学情况的调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医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 者:邱宇红 刘源 杨颖 董立平QIU Yu-hong LIU Yuan YANG Ying DONG Li-ping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01 刊 名: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9 18(3) 分类号:G252.7 R-05 关键词:医学生   信息需求   文献检索课   信息素质  

理工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篇5

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4.信息量的定义: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度量信息的实质就是确定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5.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6.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

目的性: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相关性: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

环境适应性: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影响,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

7.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整体性)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目的性)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4)网络化

9.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10.决策过程是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11.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描述了决策划定的四个阶段: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执行活动阶段。12.决策问题三种类型:

1.结构化决策是重复的、惯常的、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

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2.非结构化决策是新颖的、重要的、非惯常的,决策过程复杂,且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

3.半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13.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数学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实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14.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对组织乃至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人机结合的系统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15.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16.MIS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17.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1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本阶段主要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本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企业局域网络的建设,实现企业数据的共享】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既由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管理。第六阶段:成熟阶段指具有完备的MIS和DSS,并真正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是个相对的概念。

1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开发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缺点:系统设计不够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它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这种开发策略逻辑性强,难度较大,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优缺点:“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MIS系统的设计;而“自上而下”的策略用于大型MIS系统的设计。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20.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2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2)面向用户: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3)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标准化、图表规范化,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增强沟通—开发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4)工作进度阶段性明确,结构化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论,认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身具有不可跨越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2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1)系统目标难以确定(2)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3)系统的开发周期长,这会导致原来的方案和了解的需求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合(4)工作量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23.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最终任务:完成逻辑模型设计)24.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2)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现有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开发人员的水平,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开发,是很难成功的;(3)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25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是: 1)系统简述;(2)项目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26.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 管理信息系统);

详细调查目的: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的原则:用户参与,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7.数据字典的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28.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29.数据的属性分析: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2.数据的动态分析(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

30.逻辑方案的内容: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31.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32.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

(2)灵活性:生命力长久的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

(3)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4)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3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3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如何计算)

35.输入设计的原则: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36.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视觉校验,检验位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对照校验。37.文件的分类

(1)按文件的存储介质分类:纸带文件、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和打印文件等;

(2)按文件的信息流向分类:输入文件(如卡片文件)、输出文件(如打印文件)和输入输出文件(如磁盘文件);

(3)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4)按文件的用途分类(本节的重点)

1)主文件: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如职工姓名、职务等数据)

2)处理文件:又称事务文件,是用来存放事务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主要存放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3)工作文件:工作文件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如排序过程中建立的排序文件,打印时建立的报表文件等。

4)周转文件: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5)其他文件:例如备份文件,档案文件等。38.数据库设计(重点)

39.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40.MIS物理系统的实施内容: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是MIS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41.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系统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扩充性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指标。(3)能否得到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42.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网络系统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的性价比、良好完善的技术支持等,其中安全性能是关键指标。

43.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44.系统切换三种方法:

(1)直接切换法:就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2)并行切换法(是最可靠也最常采用的系统转换方法)

(3)试点过渡法: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者系统,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45.系统运行管理内容: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6.MIS系统的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

47.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48.系统性能指标:

(1)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可使用性)(2)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可靠性)(3)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扩展,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可扩充性)

(4)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5)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安全性与保密性)(6)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完备性)

49.DSS(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6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一定的中西医学知识,拥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能在卫生、文教、企事业等行政或科研单位从事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创新精神,终生学习的观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基本的法律观念等。

2、知识要求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知识,扎实的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知识;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基础;基本的中西医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

3、技能要求

具备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技能,信息组织和信息管理的能力;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具备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修业年限:4年

四、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本计划分基础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毕业实习与论文答辩四个步骤实施。

1、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1、主干学科:管理学、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计算机。

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SPSS统计软件、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组织与检索、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商务、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安全、医学信息学、医院管理学、医药物流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人解、生理、病理、西诊、西内、中医学基础。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课程(10门):

1、纲要 32学时 2学分

本课程主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

2、基础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进行通过理论和直观教学,开展各种辅助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高尚的人格;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作为一个公民应懂得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的思想,明确有关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法律的功能不仅是制裁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更多的是保护公民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和用法。

3、军事理论 32学时 2学分

本课程主要进行军事基础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军事思想、军事方法、军事理论。

4、概论 96学时 6学分

本课程主要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建国实践与理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运动的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5、原理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通过学习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6、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6学时 1学分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明确大学生涯规划的与意义;让学生能够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自我认知和分析,利用职业倾向测试等工具了解性格、兴趣、价值观类型和职业发展倾向,初步培养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初步进行职业社会认知的探索,了解现代社会的职场状况;帮助学生掌握大学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并结合个人专业和职业发展倾向,制定和实施大学生涯发展规划。

7、大学生就业指导 24学时 1.5学分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使学生掌握求职材料准备的基本要求,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懂得就业信息的整理和使用,自荐的方式和技巧;使学生了解面试的形式、一般程序和技巧,与主试人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就业的一般程序,重点掌握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就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接收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等;使学生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就业协议签订的原则、步骤、程序以及无效协议、就业协议解除等常识性知识。

8、英语 256学时 16学分

以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组织教学,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力,初步的写和说能力,使学生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四级英语所要求的读、听、写、说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学好专业英语。

9、体育 128学时 8学分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体育理论、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以及田径、篮球、排球、体操、健身操、武术等项目。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10、公共艺术 32学时 2学分

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的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过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

(二)专业基础课(12门)

1、高等数学 96学时 6学分

掌握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微分方程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

2、线性代数 40学时 2.5学分

掌握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向量空间和它的线性变换、欧氏空间和它的线性变换、二次型及对称阵等知识。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学时 3学分

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运用有关的统计学方法,正确制订试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结论,为学习有关专业课做准备。

4、离散数学 48学时 3学分

主要掌握集合论初步,关系与映射,无限集,代数系统,图论,数理逻辑等基础知识。

5、SPSS统计软件 48学时 3学分

以SPSS统计软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SPSS简介,变量、数据文件、系统参数,统计描述,均值比较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

6、运筹学 48学时 3学分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7、计算机科学导论 48学时 3学分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二个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帮助学生在高级科普的层面对整个学科进行认知和导学。

8、C语言程序设计 64学时 4学分

学习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控制结构以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算法、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以及实践在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熟练使用C语言编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9、VB语言程序设计 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基于VisualBasic语言,介绍面向对象的初步概念和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VB语言基础、数据输入输出、分支结构设计、循环结构设计、数组、过程、数据文件的存取等。

10、管理学基础 48学时 3学分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管理活动有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案例学习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具备进行管理活动的能力。

11、经济学原理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进行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实践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12、管理信息系统 48学时 3学分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内容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基本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实施及评价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模型及实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和技术,和系统的方法规划,组织和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解决不同行业的信息化的实际问题.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三)、专业课(共14门)

1、数据库原理

64学时 4学分

围绕数据库的设计、编程与实现,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建模、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数据库语言SQL及其系统环境、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及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的对象定义语言和对象查询语言、以及查询优化和并发控制。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48学时 3学分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有的专业课,是计算机和通信两种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在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传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通信信道、数据传输技术、数据通信组网设备、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技术及其新进展等内容;初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3、UML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一建模语言UML及其应用。包括数据建模、业务建模、Web建模等UML具体应用的介绍;阐述了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思想,包含大量分析和设计的例子;涵盖了与UML相关的一些技术,如RUP、UML开发工具等的介绍。

4、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48学时 3学分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数据库涉及的基础知识;SQL Server系统及SQL语句的语法规则与使用;HTML语言及VBScript脚本的使用;ASP程序设计及Web数据库的访问技术;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完整设计过程,包括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数据模型的建立、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及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

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48学时 3学分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系统介绍数据仓库原理、联机分析处理、数据仓库设计与开发、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应用,数据挖掘原理、信息论的决策树方法、集合论的粗糙集方法、关联规则、公式发现、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文本挖掘与web挖掘,以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发展。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6、电子商务 32学时 2学分

本课程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含义、基本架构、运行环境、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交易手段与管理方法、以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的框架。

7、信息组织与检索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信息资源描述与组织的理论与方法;重点讨论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组织。其次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信息检索学科基础、信息存取系统的结构检索机制、索引语言的概念与类型、国内外著名信息存取系统的性能与检索策略

8、数据结构 48学时 3学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结构及相关算法。

9、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4学时 4学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基于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介绍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和评价标准,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概念和方法,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经济分析、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信息系统管理及安全性等内容,是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从事各项管理工作,尤其是进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维护与管理所必备的理论知识。

10、信息安全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计算安全的各方面问题,内容涉及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术语;密码学基础及应用;程序及软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及可信任操作系统的设计;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的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管理;计算机安全经济学;计算安全中的隐私问题;计算安全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最后对密码学进行深入研究。

11、医药物流管理 32学时 2 学分

医药产品的研发、临床、生产、质量、物流、仓储、运输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医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促使物流中分化出医药产品的物流配送,它对深化中国当前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医院管理学 32学时 2学分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主要讲授中医院组织、质量、信息、经营管理以及中医院医疗、卫生、门急诊、住院管理、医疗安全、药房管理、病案管理等内容,实践性很强。其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密切结合医改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ERP企业资源管理 32学时 2学分

企业资源管理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14、医学信息学 32学时 2学分

医学信息学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又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其领域医疗领域的诸多方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四)、指定选修课(7门)

1、正常人体解剖学 48学时 3学分

讲授正常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重要脏器、主要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及常有肌性、骨性标志,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关系的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生理学 48学时 3学分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病理学

48学时 3学分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4、西医诊断学 64学时 4学分

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讲授和教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常见症状、体征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了解体检诊断、实验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了解X线、心电图、超声波等基本检查方法,为学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5、西医内科学

80学时 5学分

本课程是阐述西医内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各种病证的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

6、中医学基础 48学时 3学分

中医学基础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所组成的基础理论体系。该课程系统阐述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病因病机与发病以及诊断辨证方法、养生康复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7、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分析

32学时 2学分

本课程遵循教与学互动与结合,强调应用的原则,让学生在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指导教师的案例点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实践,真正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

8、信息管理专业英语

32学时 2学分

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是综合信息管理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注重介绍信息管理实用专业英语词汇、信息管理专业英语应用文知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阅读、检索英文专业资料的工具及常用方法。

9、动态网站建设

48学时 3学分

ASP 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开放式的WEB 服务器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本课程围绕ASP.NET和SQL Server技术,对动态网站的创建过程展开介绍。

10、Java程序设计

48学时 3学分

通过学习Java语言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编程实践,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Java语言基础,掌握一般应用程序和Applet程序的编制。

(五)公共选修课

每生必须完成8学分,128学时。

七、成绩考核与学位授予

所有课程(含实验课)均需经过考试,考试及格方可获得学分。成绩以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阶段测验、提问、福建中医药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讨论、练习、实验、见习等。

毕业成绩包括毕业设计成绩和实习考评鉴定成绩。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7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 网络经济的发展在各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 企业在发展当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之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必须要开展必要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特别是在大学教育方式落后的情况下, 很难真正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输送专业的人才。所以说, 必须要强化管理信息化时代下大学会计信息化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 从而保证其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更好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从业人员职能要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这就要求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网络计算机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掌握新技能, 适应信息化给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促进工作效率提升的基础上,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在目前的信息化发展背景之下, 会计人员必须要对自身的从业观念进行改变, 逐渐的掌握先进的会计工作处理方式, 从而保证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会计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当中的作用。只有不断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会计人员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 促进大学会计专业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的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人员人才重要基地之一, 其在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大学教育必须要不断的提升大学会计专业信息化的教育水平, 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的要求, 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 在促进大学会计专业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之后, 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这就保证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 从而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除此之外, 在社会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下, 必须要更好的发挥高等院校在促进会计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改进大学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学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学水平, 适应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要求, 高等院校必须要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首先, 相关的学院领导应该积极的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对传统的会计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 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在促进教育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 从而保证其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 对于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结构进行改进, 增加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教学工作, 从而保证自身所进行的教育工作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培养更多应用型、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 学校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当中, 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平培养实用性人才,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当中,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高等院校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能, 更好的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在现代网络经济时代下, 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会计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作用, 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但是在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特别是在大学教育方式落后的情况下, 很难真正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输送专业的人才。所以说, 必须要强化管理信息化时代下大学会计信息化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 从而保证其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春兰, 杨德利.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07) .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 篇8

京都大学背景及现在形成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2010年,由日本排名前十位中的八所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九州大学的信息基础中心以及东京工业大学学术国际信息中心共同成立了“学际间大规模信息基础共享、共研基地(JHPCN)”,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网络型共享、共研基地,并开始开展学术活动,2015年,这一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的测评及认定更新后暂告一段落。这一基地,作为日本最高学府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机构,对高教信息化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并为日本大学教育信息化建立了模板。

京都大学学术信息媒介中心作为“学际间大规模信息基础共享、共研基地(JHPCN)”的重要参与部门,在进行超级计算机的软件和教育、研究创意开发以及计划与实施网络构架的共同研发的同时,与以上的研究中心合作,通过与日本最主要的超级电脑研发中心合作开发“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HPCI: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最终致力于研发出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网络环境。在其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意义的经验。

虽然各个国家以及大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信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在21世纪初期,ICT的有效利用在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学习活动中,大致形成了以下四个组成部分:①专为教员提供,支持教学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or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CMS/LMS)。②专为学生提供,以学习证据为基础的电子档案袋系统(e-Portfolio System)。③专为学校教务事务提供,教务系统(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SIS)。④针对以上内容提供的一站式统一服务,包括支持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样化方式访问的大学门户网站(Campus Web Portal)。通过上述发展,物理世界的大学教育学习活动也在不断向虚拟世界扩张。另外,受到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推出的开放式课程软件(OpenCourseWare,OCW)以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科目无偿化、开放化的影响,2012年以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导火索,这些先进的举措开始不断地给予现实的教育现场以巨大的冲击。虽然之前的几乎所有的教育现场,都是以知识传授型教育模式为中心,处于固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窠臼之中,但在最近几年,固有的教育现场也开始向主动学习和反转授课的模式摸索。

本文通过介绍京都大学在日常业务与长期战略中获得的实践与经验,阐述目前京都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其中特别探讨了未来学习分析的有效利用。

软件环境的进步:大学教育学习环境的系统理论框架

大学的教育学习活动,如果按照场所的观点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进行授课的教室环境、自主学习(预习、复习等)的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这些如果从PC用户环境,信息系统、服务系统等系统环境来分开考虑的话,可以发现,以前物理世界的教育学习环境由于ICT(信息通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不断地向虚拟世界的教育学习环境扩大。

京都大学利用ICT来提高教育学习环境时(如图1),通过硬件、服务软件、教材和教授法/学习法四个层次的观点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校内的组织性的分工变得更加明确。

首先,硬件大致可以分为用户终端和教室仪器用户环境相关的客户端基本设施,以及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来使用的服务器方的系统基本环境。在京都大学,教育所用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教学终端系统、远程教学系统、高度信息教育(日本把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出现后的称为高度信息社会)用计算机系统构成。相对这些硬件基础,在软件方面,作为CMS/LMS的PandA,包含全体学生的共同门户、全校学生通用的邮件KUMOI、语言学习支持系统、远程授课服务等教育信息服务,而且共同提供了远程桌面服务等软件服务环境,一般来说这两个方面的职能由信息环境机构来掌管。

另外,由于全校共通教育是由国际高等教育院提供的,各专业的教育又是由各部门提供的,所以教材和教授法、学习法的相关事项,需要通过信息环境教育系统运用委员会等机构与国际高等教育院和各部门共同协作商讨,并向前推进。在京都大学配备了以教育学角度对教育现场提供支持的“高等教育研究开发推进中心”和以信息教育角度对教育现场进行支持的“学际融合教育研究中心”等高度信息基础设施组合,在与信息环境机构的分工不断明确的同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支持京都大学的教育信息化。

硬件环境的进步:BYOD(自带设备)化和教育学习环境的云化

使这种教育学习环境的整合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原因是PC的必备化,也称其为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化和云化。

BYOD,正如其名,也就是让学生携带自己的PC等终端的举措,为了让学生自己携带的终端可以在教室环境、校内环境中正常使用,学校内的无线LAN以及学习共享设施的配备也是非常必要的。鉴于京都大学年度入学本科生的笔记本电脑拥有率超过八成的情况,未来教育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将以预定的2018年为目标,并根据BYOD对信息终端利用环境的强化进行讨论。但是,由于为了进一步加强BYOD化,出现了学生携带终端多样化现象,所以如何提供授课环境所需要的统一终端环境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由于软件的不同,在云环境中,经常会出现需要综合合同,但学校所拥有的软件许可不承认在个人PC中的使用,这就必须考虑与个别软件商达成新的契约与协议的状况。

在这个流程中,校外环境中的教育学习支持相关系统,通过BYOD化以及VDI基础设施这样的云环境的配备,与教室环境和校内环境整合的可能性变高。一般来说,日本大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与美国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教室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综合性的教育学习活动,也能对增加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做出贡献。

新一代基于学习分析的教育学习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通过BYOD化和云化,大学的教育学习活动比以往更向着信息化发展,其结果使与教育学习活动相关联的各种数据都被服务器储存。特别要提到的是,由于教育学习环境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及CMS/LMS和桌面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在物理世界中难以被观测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互动)的可能性(如图2)。学校如何将各种数据储存并活用是教育学习活动改善和评价的关键,所以在谈论“学习分析”一词的同时全球各大学也开始着手研究具体的措施。

同时,为了使数据能够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依托教育学习活动互动的广大数据空间,大学数据库可以跨越学校之间的界限共享,将一所大学之前无法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统计解析为基础知识库,从而产生智慧型的学习支援。而各大学在明确了自己的课题以及问题点的同时,还能产生凝练出自身特色的学术研究知识库。

上一篇:山西省征地补偿标准下一篇:六个一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