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三要素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三要素(精选10篇)

小学作文三要素 篇1

语文教学中,诸如记叙文四要素、议论文三要素、小说三要素等,各种文体的要素接触不少。但综观大的方面,作为作文整体,似乎还没有谁专门归纳过作文三要素。老早就在想这类问题,但总是不了了之,没有坚持下来,也就没有归纳出来。

快订明年的报刊了,我翻看报刊征订目录,看到其中一个作文题材的报纸在广告中有这样三句话:1.提供下锅的米(快速找到写作素材),2.怎么把米煮成饭(怎样运用素材写作文),3.饭怎样才香甜可口(根据材料成就经典美文)。

这三句话写得生动形象,把作文的主要过程都深入浅出的归纳出来。这是可供借鉴的方面。另一方面,我在想,广告这三点,确实有启发性,但似乎也有局限性。第一点,“提供下锅的米”,“提供”二字有些让人生疑:对学生作文来说,会不会这锅有米了,下一次又是无米下锅呢?第二点,“怎么把米煮成饭”似乎与第三点“饭怎样才香甜可口”可以归作一个方面。

同时,引申开去,饮食中“米”是基础,那“菜”当然是关键;再推而广之,不仅是米,厨的方方面面,一点不可缺少。这样就归结出新的三方面:第一,怎样搜集做食品的主料(为作文找素材);第二,怎样用好调口味的佐料(让作文有思想);第三,怎样借鉴受欢迎的`菜谱(使作文有文采)。

这样三方面,我想就形成了作文三要素:一是内容,二是思想,三是形式。这三点,恐怕教学中还不是很明确。比如,看到成人高考的一篇辅导文章,在作文复习方面提出了“内容、语言、篇章”三位一体,并说三要素缺一不可。又比如,普通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提出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方面。

成人高考提的“内容”方面,近似于普通高考中“丰富”的要求,这点与我这里说的“内容”是一致的;成人高考中“语言、篇章”两方面,近似于普通高考中“有文采”的要求,这点与我这里说的“形式”是一致的;普通高考中“深刻”方面,反而在成人高考中缺少对应,实际是作为成人高考的“内容”的一部分,与我这里说的“思想”是一致的。普通高考中“有创新”方面,看似这里没有对应内容,实际是对前面三方面共同的的更高要求。

可见,广义的内容包含了“内容”与“思想”两个方面,这就是成人高考那篇辅导文章使用内容这一概念的外延;而语言、篇章与广义的内容相对应,应该说是不合理的,这样就把作文主题、立意的地位降低了。一篇文章的思想意义与一篇文章的文采形式相比,应该是毫不逊色;同时,一篇文章的思想意义与内容选择相比,也应该是不可相提并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和水犹如文章的形式,鸟和鱼就如文章的内容,仙和龙才如文章的思想。为什么要三者结合起来?因为没有仙和龙,再多的鸟和鱼、再美的山和水就都缺少该有的神气。山和水只是基础,鸟和鱼只是铺垫,仙和龙才是精华。鲤鱼跃龙门、丑小鸭变白天鹅,这才是升华;画龙点睛,这才是形式、内容、思想结合起来的典型。

小学作文三要素 篇2

(一)奠定好“读”的基础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和修辞手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如《雨》一文,通过下雨时对景物细致地观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学习前老师可以向学生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下雨前天气有哪些变化?下雨时和下雨后的景象怎样?雨中的景色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提纲:雨前、雨中、雨后。这样,使学生不仅在语言上获得了营养,而且在写作上也掌握了方法,能够由仿到创,使范文真正起到榜样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理解主要内容,为作文“说”和“写”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加强“说”的训练

说和写都是表达思想的形式,说是写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的发展;反之,书面语的发展,又能促进口头语更加丰富、生动和完善。发挥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优势,并取长补短,将会迅速提高写作能力。说话训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步步的感知、理解、深化和巩固才能完成,同时要运用语法、修辞、逻辑来规范语言文字,才能达到说话训练的效果。说话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说话的能力,但是,学生在训练课上从事的训练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还得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展开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适应社会,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写作水平。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一是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说话课;二是选择说话内容角度要广,内容要丰富;三是充分利用教材,见缝插针;四是开展课外活动,提供机会,充实说话题材。例如,学习《课间十分钟》一文,要求学生熟读和理解“跳沙包”一项活动的内容后,教师出示一幅图:中间几个同学正在躲闪,其中一个轻巧地抬腿躲过,两边两个同学分别做着已投包和准备捡包的动作,同学们神情欢悦,叫同学们观察插图并加以想象来复核课文片段,然后又把“爬竿”、“打乒乓球”的活动插图出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复核课文,并深层次地要求学生描写“跳沙包”这样的具体场面。学生通过上述一系列地复核课文和描写具体场面,说话得到训练和加强,最后把学生带引到生活中去说话题材,如赛跑、打羽毛球等。

(三)注重“写”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教学遵守下列原则:“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学中从形式入手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周围事物,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即真正解决“让学生有话可说,在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的问题。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来源于观察和实践,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学起,从写作实践中学起,才能找到作文源泉,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表现,作文就会“言之有物”,例如,学习《小站》一课后,教师抓住“小站的样子”作板书,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与复述课文,然后观察课文对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复述课文,学生学习贴近生活的课文并掌握作文内容及作文表现。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所在的学校,学生观察后七嘴八舌地讲出校园的风景特点,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站》一文的表现形式写作。老师指导的写作内容具体,学生通过思维过程很快地用学过的写作手法组织材料,布局谋篇,说得有声有色,作文的主体工程建设好了,尔后,教师稍微点一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方法,学生几下子就构思了整篇文章,学生害怕作文的疑虑自然消除,再也不怕写作文了。

小学班主任工作三要素 篇3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发展变化 心平气和 学生立场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86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于如今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小宝贝。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家庭,社会以及孩子的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呢?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客观心平气和的态度处理问题;要从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出发。

一、要用发展变化眼光看待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思想都不定型的时候,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往往会发生各种改变。班主任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生身上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发现学生“变化背后的故事”,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或肯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在我们班,一位曾经偷偷拿过别人橡皮之类的学生,经过教师教育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每当听到其他同学说“把你的笔借我用一下,我的笔没有水了。”或者其他同学说“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不以为然,以为他在讨好自己,怕别人说他是“小偷”,可是,时间长了,他依然是这样,为了弄清这位学生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我悄悄地问了他,原来他偷偷拿别人东西就是因为自己急用,没有跟人打招呼才造成的,现在他认识到这种错误以后,不想别人像他一样,所以总是尽可能地为其他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听到这儿,我感动极了,欣慰极了。

由此可见,在小学生成长期间,学生的一切行为特征和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都是存在着变化的,作为教师不要用固有的方式看待学生,而要用发展变化的目光关注学生,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二、要客观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

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班主任工作以外,还面临着所担任学科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这就难免会有班主任情绪不好的时候,此时如果学生犯了错误,那么,许多班主任便会更加严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发泄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感到委屈,或者不能理解,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能够用客观的,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

有一次,学校刚开完会,布置了一大堆事情,再加上最近家里事情较多,听了以后我就显得更加烦躁。在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位学生在跑,于是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学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位学生委屈地哭了,我仔细询问,原来是这位同学看到风大,怕风把窗户玻璃刮碎了,他主动去关窗户,我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就狠狠地批评了学生,他能不觉得委屈吗?事后,我向这位同学真诚地道歉,并向同学们保证,不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教室,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心平气和地对待和处理班级里的大事小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由此可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主心骨,是学生的依靠,教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论什么时候都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客观公正,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亲近教师,喜欢教师,从而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

三、要从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出发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认为学生怎么样,怎么一直犯错误,而要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如此一来,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

在开学过了一个多月以后,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可是过了不久以后,经常有学生告状,说这位同学总是爱骂他们,同学们都不想与他坐在一起。于是,我找这位同学谈话,原来,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说他是没人要的孩子,他年龄小,打又打不过,又堵不住别人的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副像刺猬一样的硬壳,生怕别人欺负自己,就用难听骂人的话来威胁别人,保护自己。听了这位同学的话以后,我感到很心酸,小小年纪承受了多么大的磨难啊。我向他保证,在我们班里,绝对不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也请他试着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尽快地与大家融为一个集体,他高兴地答应了。

由此可见,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是善良的,即使他们犯错,也大多有着自己的缘由,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出发,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总之,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并且能够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一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小学作文三要素 篇4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谈写作三要素 篇5

2012-11-冬爸

写作有几要素:立意、选材和细节描写等。评判一个作文好坏基本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比如济南市中考作文一类文(30-40分)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其中思想健康讲究的就是立意;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考验的是孩子对应试要求的理解,锻炼的是孩子的理解力;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等考验的是孩子文章构思能力;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畅考验的是孩子选材及语言运用能力。

创新分共10分,分为三部分: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其中思想深刻指的就是立意的问题;构思新颖指的是选材和文体结构的问题;语言生动指的是语言的运用和文采。具体包括:(1)见解新颖;(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3)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4)材料丰富。(5)构思精巧;(6)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7)形象丰富;(8)有个性。(9)词语丰富;(10)句式灵活;(11)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2)文句有意蕴。

能把一个思想、一个动作、一个语言写活的学生不多,所以有文采的学生不多,这需要学生平时就注意好词好句的搜集和记忆以及高频度的写作锻炼,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孩子本身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比较强,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背诵和运用所学好词好句的习惯,写作训练也只是在应付老师作业时才做,加之孩子本身课业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的不多,对事物观察不细,思想分析不够透彻,由表及里的能力不强,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孩子写作水平的发挥,往往50分的作文止步在40分。

针对大部分同学的现状,如何在平时就引导他们爱上习作,学会写作。其实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有具体措施可以落实的。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爱好学习,喜欢新奇,喜欢挑战,容易满足于小的成就感。他们所欠缺的是细心的观察、由表及里的深刻思考、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做教师的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让孩子爱上写作,从写作中感受美和成就,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孩子的内力,主动捕捉生活的细节和对情感的感悟,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立意。

首先,来看立意。一篇文章,立意非常关键。立意的深刻,会使文章脱俗,让评委眼前一亮。孩子们较少接触生活,本身经历的事情并不多,能记住的就更少了,加之老师要求大家尽量写实,所以孩子经常会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过程、流水账,没有任何新意可言。要想在平凡的事情描述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有较高的立意。如果仔细审阅最近几年孩子的作文,你会发现因为文采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多,而因为情节构思新颖得高分的孩子比较少,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缺乏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构思创作的能力。

立意来自于哪里?立意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现状。建议孩子们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政治,多读报,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信息的获取根本无需亲自经历,是适合学生的。

一篇文章是否有生命力,在于这篇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否能准确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来,生命、死亡和爱就是世界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莫言的致辞评语中这样写道:“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围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的谬误和贫乏,声讨政治的虚伪和妄言。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对历史的评价,对当下社会现状,人们生活状态的准确到位的描述,对社会不公平的抗争都能激发人的斗志,使社会前进,人格升华,使人在社会的反思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立意,是站在世界文学创作角度上看来的立意。此立意可谓大了,作为学生,首先要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一种思想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缩小命题和立意,纵观历年中考或高考的高分作文,不外乎就是对社会现象的准确到位的描写、总结,不外乎对高尚情感的呈现和宣扬。

三篇中考满分作文:《偶然的发现》讲述的是祖孙三代人于车灯上系红绳的生活细节,文章围绕这个细节写亲情;《又是一年风起时》讲述的是饭后妈妈提议散步而引发的与作者的一个小小的争议,透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来反应生活,表现母子间浓浓的爱;《几分释然在心头》通过描述蚕生,来讴歌生命。生活不像电视剧,总是很平淡,不甘平淡的是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我们善于提炼美的心灵,一根系在车前灯上的红绳让作者想到了爷爷对父亲的牵挂;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让作者看到了失望的母亲;一次心灵的驻足让作者发现了一种高尚的生活状态: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尊贵而高傲活着。

一篇介绍传统地道美食的文章,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美食文化即将流失的遗憾,结果,他把怎样制作这种吃法的过程,介绍的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在这篇文章里立意已经被哗而不实的文字描述挤兑没了。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篇,最后也只能归并到二类文里。

立意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决定了同一篇文章的深度和高度。下面看一个故事: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溺水者要送他一头牛,他不想要。如果故事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文章只表达了“君子不谋财”立意。接下来,孔子说,你要下这头牛吧,因为,你一旦要下了这头牛,鲁国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你,去勇敢地救溺水者了。通过延伸,文章的立意接着就升到了一个高度。子路不收牛,意为“君子不谋财”,小智慧,可取;子路收牛,意为“以己立标,影响社会”,大智慧,正道。

再比如,“当洪水来了……”,一个孩子写: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大家是如何团结的,这是正面描写,符合大部分人的思路;但另一个孩子写:洪水来了的背后的原因所在,指出人类过度地破坏环境,呼吁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同的角度所阐述出来的立意是不一样的,一件事物多从几个角度出发,就会让文章更有新意。从这个角度看,文章写不好与孩子的思维是相关的,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几乎成了定势,不具有可扩展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孩子生理不成熟,思考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二是与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知识面狭窄,三是与家长引导不够有关。当孩子有困惑的时候,家长的即时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成就一种好的思维习惯。

二、选材

都说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最关键的一步棋。很多老师在教课的时候告诉孩子:选材新颖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新颖的题材?不是吗?有很多同学拿了一个例子写N多遍,反复地写,从小学到初中,从平时作文到小考,到大考;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拾人牙慧,乔装打扮,完全嫁接别人的情节,导致评卷老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给打低分了。

好人好事一定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给他补课?其实题材来源于生活,要想发现新颖的题材,一定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当然,如果有一颗能善于挖掘美的心,所有你看起来并不经意的小的生活细节都会成为写作的好的题材。看脍炙人口的长篇巨著,哪部没有生活?于平凡处体味不平凡,于无声处聆听有声,这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一个陌生人走在路上,他一定是有事情要去做;一只鸟落在树上,生活的维度里一定有关于这个鸟的一段故事;一件事情发生了,它一定会有前因和后果。素材是生活给予的,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平凡的素材按照一种逻辑关系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就会形成有冲击力的新颖的素材,这个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这是一种用新意、有创见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结果,这是一种通过所学知识挖掘事物更深层更内在含义的结果,这是思维角度变换激发创作火花的结果。组合和嫁接出来的新颖的素材只要符合常理都可以用,《小小说》《微小说》《读者》等杂志上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平日里多看这样一些小品文有助于开拓孩子的写作思路。

好人好事为什么不能是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不能是让老师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为什么不能是去医院给他补课?题材的新颖还表现在对旧题材的利用和挖掘上。题材之所以不新颖,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选材,按照“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常理,新颖应该是出在作者的笔触上。当一个经常路过的小店门上突然贴了一张“家中有事,暂歇业一周”,你能不能成文?老板回家省亲?逃避债务?又或是自作主张外出游玩?每一个思路都能写下去,具体写什么就要看自己比较熟悉哪方面,又或哪方面有更深的立意了。

再比如,有个孩子写“奶奶的唠叨”,他说,奶奶爱唠叨,我对她发火了,但是事情过去后感觉自己做的不对,于是回过头来向奶奶道歉,说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估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过。但是,只这样,不够新颖,也没有比较深的立意。另外一个孩子,写的是“爷爷的习惯”。他说,奶奶去世后,爷爷爱看电视,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看到电视还开着,爷爷却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一刻他才忽然明白:原来爷爷并不爱看电视。他继而延伸开来,说我们平时太忙了,没时间陪爷爷说话,其实他只需要声音就可以。引出一个很高的立意:呼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旧材料、小细节都有其背后很深的可以挖掘的立意。就看你能不能从小事中,挖掘出大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无关乎选材。

旧的题材通过合理的构思和创意完全可以体现出新意。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讲,如果孩子单单描述让座的过程,无论文字如何生动,圈定的情节圈定了阅读者的思路,无论如何是引不起阅读兴趣的。如果孩子这样写:一位老爷爷上了车,我没有让座,坐在我后面的女孩让了座,当车停靠在下一站时,女孩下了车,我突然发现,这个女孩原来是个腿部有残疾的人。这种描写一下子就让人从情感的平淡中跌进洪流里,让题材变得生动,让情感萌发了新意。

旧的题材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思维转换获得新意。比如“我从未如此快乐”,大家都写自己是如何得到快乐的,你却可以写自己付出获得了快乐;再比如“我的好朋友”,大家都写自己的同桌或者知己,你却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记得济南2012年年底期末考试考过一篇阅读:《一只空瓶子的温暖》,故事通过对父亲和闺女在处理空瓶子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比,给捡垃圾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赋予了新意,当然立意也更高了些。

写作是一种生活话的艺术。所以写作中的材料尽量要真实,但并不要求亲历。你听到的,你看到的,你想到的,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但切记所有虚构的材料一定要符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三、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但有深意的动作,一个意外而又合理的情节。扩大开来,细节的描述其实为文章增添了很多的新意。细节也最能体现文章特性,突出文章立意。毫不夸张地说,在描述情感和爱的写作中,细节几乎决定了这些文章的成与败、优与劣。

所谓细节描写,其实就是对有针对性的中心句子或者形象,进行扩句的过程。这种扩句的练习已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种扩写不局限于动作、语言和心理,甚至在状物上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对这些拟扩的句子加以六种感觉的描述: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嗅觉、感觉,并配合各种文学修辞和描写手法,比如排比、拟人、通感等。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描写下雨时,爸爸来接她放学回家,这个例子不能不说俗气。但是一加上细节,文章就显得丰满多了:“爸爸就站在雨伞下,异常拥挤的人流里,佝偻着身躯,焦急地等待着我。穿的衣服因不停地张望和探头而淋湿了一大半,我忽然发现,爸爸的头上多了几根银发,我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看着那风中瑟瑟抖着的银发,我的鼻头一酸。”表情、动作、心里活动、景物都写的比较细致,爸爸为这个家的付出、对我的关爱无须过度修饰,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是场景和心理描写,当然,也可以写动作细节,比如:“我不由地伸出手来,想拉着爸爸,爸爸猛得把手缩了回去,他淡淡地说:“我的手太凉。”顺势从我肩膀上卸下了沉重的背包。”如果没有雨中的这些细节,接孩子回家就成了每一个孩子都会碰到的最俗气的事情了。俗事之所以不俗,是因为普通的事物里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情感,孩子应该学会从小事里挖掘这些难得见人的感动。

生活中的细节你真的注意了吗?每一个细节你真的思考了吗?有一个孩子写晚自习的时候妈妈给自己送牛奶,他是这样说的:“妈妈送完牛奶、走了、然后又回来了,她转了一下杯子后又走了,原来,杯子刚才对着自己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豁口。”一个举手投足的简单的动作,牵出了一个仔细的孩子,也牵出了一个细心地充满了爱的母亲。

儿子去北京参加二胡比赛,妈妈在家给爸爸埋怨似地唠叨着:“这小子,去了北京这么多天,只发过一次短信。”其实,去北京的时间只有2天。一句朴素的语言里包含了多少母亲对于一个孩子的爱啊。孩子坐晚上的火车,早上5点多才能到家。5点刚过,平日里懒床的爸爸也一骨碌爬起来,催促母亲说:“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咋这么晚了还没有回来?”平凡中的爱才更显得伟大和感人。

如果一个作文题目《我从未如此快乐》,我们把题材定位到学游泳上。你认为一定要写游泳池周边的场景吗?写老师如何教孩子游泳的场景吗?还是写自己在泳池里的感受呢?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爸爸把我带进水里,然后就放开了,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我努力挣扎着学会了游泳,但是,当我转过身后,却发现,爸爸一直偷偷地跟在我身后,从来都没有离开。”这是一种快乐,作者把这种快乐上升到了父亲的爱,从而抬高了立意。

很多孩子从来不知道细节可以让材料出新。有一个孩子特别倔强,跟父亲闹矛盾以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于是,这个孩子就一气之下出走,去同学家住了两天。第三天回家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上面有一层灰尘,走近了仔细一看,原来不是灰尘,而是白发。他出走的这三天,父亲为了找到他,受尽了心灵和身体上的折磨,自己的置气让父亲几乎是一夜白了头,爸爸见到他回来,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不停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仿佛是给儿子说,也仿佛是给自己说。当父亲回到卧室,儿子的心里五味杂尘,孩子一瞬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平淡的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思考,有一些东西不是非要经历山崩海裂才能得到证实。

其实,写作就是成长,写作就是生活。孩子的成长往往在于一个动作:懂得、学会、理解、明白、领悟。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了都有点酸酸的或者甜甜的或者辣辣的,那么它也一定会给某些读者带来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一篇文章有价值的体现之一,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的要素还有很多,一个好的立意,一个新颖的选材,加上恰当的细节描写,一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增色不少。还等什么呢?把这些想法用到你的下一篇周记或作文里吧。

备注1:

文章中大部分例子取自于学而思网站巧玲老师的聊天记录 附录1:

三篇济南市中考作文分析

有效沟通三要素 篇6

呼叫中心的主要使命就是沟通,通过沟通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过程。

坐席代表通过电话与公司的每位客户进行大量的沟通,而沟通能力直接决定了客户对公司服务质量和个人工作效率的认可。

所以具备高效率沟通能力是一名坐席代表最基本的素质,甚至可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决定着个人绩效,甚至职业生涯发展。

什么叫有效沟通?

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客户间传递,并且达成合意的过程,即为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三要素

01有效沟通目标

要沟通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有效沟通最重要的前提。呼叫中心的日常工作通常分为呼入和呼出两种类型。

(1)对于呼入型业务来说,每一个拨打电话的客户都会有明确的需求,也就是客户拨打电话的意图、目的、需求。客户通常在电话接通后便会表明自己的需求。

举例:

“我想查询一下我的积分,看看能够兑换什么礼物。”

这个客户目的是在掌握自己具体积分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能够兑换哪些礼物,也就是说兑换礼物是客户的真实目的,但需要完成积分查询来确定礼品兑换的结果。

“我想预定一张5月27号飞往三亚的最便宜的机票。”

而这个客户目的是要预定指定日期飞往指定目的的最便宜的机票,客户的主要目的是价格的最便宜。

看上去简单的例子说明客户打进来的每一个电话都是带有明确目的,坐席代表要做的是明确客户希望达成的目标,这就是与客户建立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将自己的意图表达的十分清楚,有些客户由于自身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会导致心理真实想法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出现只言片语,很难让人理解。这就需要客服人员运用技巧去发现客户真正的需求,从而进一步为客户解决问题。

(2)对于呼出型业务来说,坐席代表会在电话接通时向客户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及来电意图,这样不仅会使客户明白你的来电目的,同时也方便开展下一步工作。

举例:

“张先生您好,我是XX客户服务中心的0125号,抱歉打扰您。今天给您打电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我公司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差活动......”

总之,沟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客户服务中进行有效沟通最重要的前提。

02达成合意

当明确客户来电意图,确定本次沟通目标后,坐席代表要做的就是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最终与客户达成合意,也就是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形成一个双方共同承认的协议。只有形成这个协议,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有效沟通;如果没有达成协议,就不能成为有效沟通。沟通是否结束的标志就是是否达成了协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常见到客户与坐席代表由于对沟通内容的理解不同而没有达成协议,导致客户不满意甚至升级为投诉的情况,最终造成坐席代表工作效率的低下。

这种明显的“沟”而不“通”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我们却习焉不察。在我们明确了沟通的第二个要素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和客户沟通结束时,一定要进行本次沟通内容的总结。这是沟通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行为。

03沟通思想、情感

坐席代表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并非只是传递信息这么简单的工作,也就是说,沟通的内容不能仅是诸如“您的本次账单是xxxxx元”“您需要的乘车路线是......”等简单的信息传递,这仅仅只能满足客户的最基本需求。

如果想要更好的效果应在沟通过程中,应加入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传递思想和情感。比如,面带微笑对客户说:“您的本次账单是xxxxx元,祝您用卡愉快!”“您需要的乘车路线是......祝您乘车顺利。”

作文教学的三要素 篇7

一、作文写作之基础, 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 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 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 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 教师进行作文教学, 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 时时观察, 注意细节。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 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 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 感受社会则会深刻, 写起作文来则会左右逢源, 触类旁通。

于是我总是会抓住一切时机调动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

最近学校正在建新的教学楼, 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大家向窗外看, 能发现什么呢?”大家都很纳闷地朝窗外看去, 发现有树, 有人……基本上都是些笼统的所见。我会继续追问:“没有了吗?就这些吗?”学生便会再细致地观察, 发现经过一夜的狂风袭击, 树叶基本落光, 只有干枯的树枝交叉于空中;在工地上工作的农民工统一带着头盔, 忙碌于自己分内的工作。据此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学着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但我还不满足, 继续发问:“好像还有些庞然大物大家没有发现吧。”这下学生的视野又开阔了, 发现半空中有个忙碌的家伙———塔吊, 正在左右摇摆着自己的身躯运输各个部件。塔吊上飘扬着五星红旗, 上面赫然可见一行大字“安全就是效益, 生命重于一切”。我很满意地夸奖着学生:“今天的作文课想交给大家细致地观察事物, 没想到老师还没讲, 大家都已经掌握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只要我们都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周围的一切就将成为我们笔下的素材。通过细致的观察, 传神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各个场景。这样我们的作文怎么可能还会空洞, 语言还会干瘪呢?”有的调皮的学生随口说:“太远了, 我都没看清楚呢。”于是我顺着这位学生的提议带着他们来到工地的入口, 让他们在此仔细观察、记录所见。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观察的重要性, 更是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接受生活实际, 接触社会实践, 走出教室, 走进现场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 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 教师大胆放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 天天动笔, 抒发脏腑。

写作还是要落实到写字上。我认为学生天天都能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别管写什么, 三年下来这些零碎的随笔就是不小的财富。于是我从硬性布置作业开始, 让学生养成天天都抒发情感、情绪的习惯。在家有自己的私人笔记;在班有公共的集体笔记。班级中天天都会有两位值日生管理一天的班级卫生, 他们在完成一天值日的同时写上自己的劳动所得、所感, 再传递给明天的两位同学。这样, 这个简单的值日本成为了大家发泄情绪、传递情感、解决问题、共勉共励的见证。当然我也会浏览大家的言论, 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督促。我会发现大家在写出自己看法的时候都很有文采, 那些作文技巧就掌握了。我想这就是“言为心声”所带来的巨大的感染力。长此以往, 学生已经不把这项作业当成任务, 而是成为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试想把写随笔当成一种习惯, 写作还用追求什么分数和格式吗?那些功利性的因素只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放手让他们写, 一定有惊喜等着你。

二、当习惯成自然, 见识定全局。

现在的中学生有些古怪, 生活中他们表现得特别有个性, 有主见, 甚至叛逆。但在作文中, 你却看不见这些东西。作文中的他们思想空间, 语言乏味, 几乎看不见青春的风采, 看不见伶牙俐齿, 看不见锋芒毕露。这个问题几乎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高考作文更是病入膏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 扩大阅读量, 尤其是杂文的阅读。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 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 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可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拓宽视野, 提高文学素养。

一上课, 我对一位同学说:“某某, 你的试卷没有交, 是为什么?”他毫不在意地回答:“丢了。”他是个桀骜不驯的学生, 但也算是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抓住这个契机, 我说:“我想平日里学校一让你缴教学费、书费, 你定会发些牢骚。什么学校真黑, 什么老师就知道让缴钱诸如此类的抱怨。的确, 你这是在心疼父母的付出。但这些试卷是你用父母的血汗钱买来的, 如今你却这样丢弃。与其说这黑那黑, 还不如说你比任何人都恶劣。”说到这我发现他一直没有抬头。于是我稍稍缓和了语气, 这就是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写好作文的三要素之一“见识”。顿时同学们哄笑。就此, 我转入作文的讲授。板书写好作文的一大要素“见识”。我对某某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便是见识。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可只停留在罗列实例、描述现象上, 而要有自己的见识。什么是见识呢?对待人、事、物的见解和认识。简言之, 就是你对此的是非观。发表自己的认识必须做到无懈可击, 像某某一贯总不会服气, 如今也没有什么能反驳老师的, 这说明什么问题, 所以大家日后要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的鉴别力和认知力。这对大家的作文提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呢?就需要日常的观察, 用心的思考, 投入的阅读。三者废一不可。没有观察就没有思考, 只有观察而无思考那是外行人只懂看热闹。而阅读是为我们的思考做积淀的, 阅读会提高我们思考的质量。那么阅读什么呢?给大家推荐中国现存的唯一专业的杂文报刊———《杂文报》。实践证明, 学生读了这份报纸, 更加懂得关注社会, 关注热点。对待某一现象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问题也知道从多方面进行深入透析。

(二) 记新闻, 关注社会动态。

以2011年江苏高考的语文试卷为例, 处处都体现了关注社会的理念。语言运用的第一题一改往年的字音辨析题, 考的是成语的书写。这正是对当今越来越多地使用谐音字的一次批判。无论是大街小巷的店铺名还是电视网络的广告词, 无不在混淆是非, 所以此体型敲响了规范使用汉字的警钟。再如, 语言文字运用第三题考察的信息包含地震的相关知识, 这不也和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吗?而第四题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一道语言运用题。最后的论述类文本选择的是鲁迅的《捧与挖》, 这也是对当下讨论“鲁迅作品是否要退出语文课本”最好的回应。从考试的角度来讲, 关注热点势在必行, 而从增长学生的见识方面来看更是迫在眉睫。当今的学生不管学习成绩高低都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目光短浅, 见识肤浅。这样的一批学生考上几个大学又有多大意义呢?所以我天天让他们记录新闻联播的各项内容。这项工作在最初的时候要付出极大的耐心, 只要坚持下来, 学生就会真正受益。首先是提高了听写的能力, 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称赞大家的听写速度是一流的。其次是提高了书写能力, 及时发现不会写的字、成语, 从而扩大字词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有了变化, 写作素材也得到了积累。

(三) 课堂讨论, 碰撞思维。

学生在辛苦的劳作之后都有收获的喜悦, 而这种喜悦也迫切地想要彼此分享。虽然高三的复习任务相当紧张, 但每周我都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 让他们讨论、辩论, 感受你我的成长轨迹,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迸发思维的瞬间灵感, 体味人生的成就感。

三、通过读、写、说三个方面增长学生的见识, 最后依靠技巧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 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 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 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 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 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 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 从整体上讲, 我们应该分文体进行教授。议论文的写作又可以分课时进行指导:如何透过材料提取论点、如何积累论据、如何拟写分论点、如何点题、如何布局和如何运用语言等。而记叙文可以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场景的细节描写、景物的渲染、何时何处点题、如何写开头和结尾、语言的生动、情节的波澜, 以及叙事手法等方面教会学生写作。另一种是综合训练, 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 都是有计划地进行, 将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 制订好学年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 练中恰当引导, 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 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 在“天天向上”, 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 产生强烈的表现欲。除此之外, 我更加重视学生改作文的过程。高三作文批改我会直接写出文章的缺点, 回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结构的安排, 都尽可能使学生在改作文的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学习和应用。其实只要有了兴趣和爱好, 文章就可浑然天成, 又何必劳烦雕琢呢?

以上所谈或许不见得适用各种学生,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学生不再排斥和厌恶写作了。我想这也算得上是冬天早晨九点钟的阳光, 不强烈, 但很温暖。

治疗感冒“三要素” 篇8

一、保暖。风寒性感冒是由于人体受凉而发病,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保暖对感冒病人实际上就是起了“散寒”的作用。另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因受凉而致抵抗能力下降,引起寄生于上呼吸道的感冒病毒乘机繁殖致病,因此,保暖也等于是使感冒病人增强了抵抗能力,破坏了病原体致病的条件。可见,感冒病人保暖具有“治疗意义”。须特别指出,头、脚、咽喉、颈项等处对冷的刺激更为敏感,故对这些部位进行保暖尤为重要。

二、趁早。感冒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它的病程经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一般3~5天可以自愈。然而当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痛等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及畏冷、发烧、周身不适、肢体酸楚等毒血症时,由于鼻咽部充血肿胀和全身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并发或诱发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从而使病程延长和病情复杂化。因此,治疗感冒的另一个要素在于“早”,要在感冒的症状一出现时便采取有效措施,以阻止感。冒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这样就可减轻感冒的症状和缩短病程。

快速瘦身三要素 篇9

运动1:必要的户外运动是少不了的。

选择户外运动是因为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同时阳光、空气等都能带来相对好的心情,也能促进晕的效果。科学证明,户外运动在一周内进行4次左右可以极大的消耗脂肪,让你的活力明显的提高,但要记住每次进行起码要半个小时,否则也是无意义的。

运动2:散步或者慢走等行走类的运动。

选择通过步行来让自己达到瘦身的目标是非常可行的。大家要明白,当我们进行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行走的话,能够消耗足够多的热量以及减脂的。最好一周能够有起码五天时间都能进行,尽管是散步形式,但是速度也不过慢,谨记。

运动3:举重类的项目。

与负重的锻炼是相似的做法,依靠力量的训练来达到瘦身的目的一直都是多数人的选择,而且举重类的运动能够在增加肌肉以及发展肌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不过它是有限制的,比较适合年轻人,中年人慎重选择。

瘦身运动误区

当然当你了解能够帮你瘦身的方法的时候,也要注重一些常见的误区,一些可能导致最终没有任何效果的做法。

误区1:运动后不宜吃多。

不管你健身锻炼的目标是什么,当你完成每天的锻炼之后,正常的饮食才是你需要的,如果你放开身心去接受任何种类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一天都白练了!最正确就是吃些蛋白质、脂肪、纤维类食物,油炸或者垃圾食品慎食。

误区2:过分想象成果。

很多人就是想当然,认为自己一旦健身开启疯狂模式就要有收获,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对的,任何目标的达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时间段,一个合理科学的方式,想象是不可能成为真实的,特别是空想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要按照科学的态度以及锻炼方法进行,只要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过去,你一定能够看到好的效果的。

误区3:运动间断式。

运动千万不能断掉,要持续性的进行,就算平常没有计划当中的训练,也要保持身体是一个相对的热身或者运动状态,比如走路以及骑车等都是可以的。这些相对强度不大的运动,积累下来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哦!希望大家不能不做。

以上的这些都是对大家瘦身非常有帮助,运动的帮忙以及误区的解读,你是可以在细节以及宏观上将瘦身工作坐到极致的。当然就算上面讲到坚持一词,在追求任何健身目标的过程当中,没有坚持就不会有好的结果,瘦身也是如此,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身材,不妨收藏起来,慢慢的练习吧!

★ 给文档健健身 PPT瘦身技巧

★ 高中地理快速提分技巧

★ 语文课文快速背诵技巧

★ 瘦身计划

★ 瘦身广告词

★ 瘦身协议

★ 中考高分英语作文三大技巧

★ 应聘销售的三大面试技巧

★ 澳大利亚留学申请大学三大技巧

儿童声乐教学三要素 篇10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2)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3)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

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乐入门教学方法

童声乐教学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很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我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6-12岁儿童的声音是标准的童声,这一年龄段的童声特点:声音脆亮、稚嫩、可爱,没有共鸣,音高上不去,没有气息支持,白声,唱歌很随意,存在“挤”、“卡”、“压”、“撑”等很多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就一定会得到美妙的童声。嗓音条件好的孩子可以完成两个八度的音域,嗓音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而且,声音甜美、干净,高童区声音统一,有气息支持,极富表现力。许多歌者认为发声练习就是开开嗓子,就像运动员赛前活动筋骨一样,其实,发声练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开嗓子,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练声曲进行技巧训练。

童声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于训练孩子,是极为不妥的。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以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完成一个合唱比赛,由于时间紧迫,不得不让学生每天练习二、三节课以上,其结果是学生用嗓过多,声带疲劳引发咽喉炎。作为声乐老师,我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强调护“嗓”比练“嗓”更重要。处在生长期的儿童,发声器官非常稚嫩,如不注意保护嗓音,平时的喊叫、感冒、不正确的发声方法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造成儿童声音的嘶哑。因此,应该在儿童学习歌唱前,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护“嗓”的重要性及护“嗓”比练“嗓”更重要的这一原则。根据自己十几年来演唱的经验,以及翻阅了很多声乐专业方面的资料和儿童生理卫生及儿童声带如何保护等书籍并逐一加以对照,筛选出既有利于声乐训练,又不伤害儿童声带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儿童声乐教学的方法。

1.演唱的姿势

1.1站立姿势。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1.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2.打开咽喉腔体

2.1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3.单元音、复合元音的练习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4.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1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4.2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6.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7.跳音、附点音符的练习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8.歌曲的处理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9.声音位置

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10.“竖”“含”“深”“空”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经过我系统训练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乐感觉较好,口形正确,喉头稳定,舌位正确,换气及真假声转换自然不留痕迹,初步掌握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演唱完整、紧凑、较感人,能较好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演唱姿势正确,朴实大方,能较好与伴奏相结合。有部分孩子可以达到业余歌唱考级七级以上。

回顾多年的声乐教学历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必须解决只追求音量、音高和过于成人化的教学,而忽视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等问题。在儿童声乐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上严格把握“度”,而这个“度”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在童声训练的时间、音高、音域、音量等诸多方面把握“度”。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想象、模仿及理解能力上的欠缺,更加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各种唱法(民族、美声)范唱的能力,否则,声乐教学将无法进行。不能示范,学生就很难学习到声乐技巧和演唱风格。

作为音乐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知识更新的需要,更是学生对老师的需求。现在的儿童大多数很聪明,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标准的示范和很强的歌唱能力及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就会在声乐教学中起到误导作用。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歌唱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还要精于所教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此,才不至于造成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所以,在儿童声乐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演唱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以上儿童声乐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我的初步探索,尚有不完善之处,仅供同行们参考。

由小学生校园歌手大赛浅谈小学声乐教学

『文字』:艺术教研组 刘晓佳 『供稿』:中学部 『图片』: 『时间』:2007-5-17 『点击数』:2112

我校校园歌手大赛早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本次大赛主要组织者和艺术指导教师,回头反思,感想良多,写下个人的一些体会,也许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习有所启发。

我们常说的“卡拉ok”、“唱歌”,它的专业名称是:“声乐”。小学部的歌唱比赛按照年龄来划分应该属于“童声比赛”。6岁至10岁为中期童声,是童声带发育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童声最佳歌唱时期;11岁至13岁为晚期童声,是童声歌唱较为成熟时期,此时声音变得相对结实有力。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我们按照童声的声音特点与年级特点,分为两场比赛:1—3年级一组;4—6年级一组。

声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

一、音色 什么是真正的好童声?我们在比赛中对声音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因为儿童的声带很短而薄,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因此我们说好的童声在音色上因该是不挤、不卡、不压,明亮、悦耳,像银铃一般清脆、透明,歌声流畅自然。比如:这次一等奖获得者:五(10)黄晓冬,她的嗓音条件很好,音域很宽,声音明亮自如。然而在我们比赛中有些选手为了追求这种明亮的声音而盲目的去挤、压迫声带,造成僵硬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以为童声就是这种音色。错误的发声方法会影响到歌唱,在比赛比较紧张的情绪中就很容易走音“跑调”、“破音”。我们的比赛选手中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声乐训练的学生,有些选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就已经把嗓子唱哑了。主要是因为没有用气息去演唱,为了演唱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不得不用嗓子去喊,所以直接影响了比赛的发挥。

二、乐感

音乐常常是不能用语言解释,而是要靠感觉。因此要唱好歌,乐感的培养很重要,有了好的音乐感觉,才能有好的音乐表现。在这次比赛中一些选手也许声音上不是很有优势,但是乐感很棒,能够把歌曲的音乐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一等奖获得者,一(2)卢谷雨、申世卓演绎的《好爸爸坏爸爸》天真活泼;三(10)余溪子演唱《丰收的歌儿快乐的唱》仿佛把人们都带到丰收的喜悦中。对儿童的乐感培养建议大家应从小就抓起,越早越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多接触、多聆听、多欣赏各类美的音乐。

2、让孩子多听故事,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

3、多听多念儿歌。

三、技巧

唱好歌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要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还要有一定的读谱、听音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演唱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这次比赛组合与小组唱形式的参赛选手比较多,但是多数都是齐唱,有的小组唱音色还不统一,所以效果不佳。对于有一定演唱基础的学生可以编配简单的声部,可以体现演唱技巧,丰富演唱形式。这次一等奖获得者:四(10)何佳慧、张雅莹、陈芷华 演唱的 《春天的风铃》就是一首二声部的重唱歌曲。

四、选曲 在比赛中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歌曲也尤为重要。这次比赛的海选和复赛中有唱儿歌的,也有唱流行歌曲的,如《菊花台》《两只蝴蝶》等。在正规的声乐比赛中我们提倡学生能选择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及他们喜欢的儿童歌曲、动画片歌曲、少数民族歌曲、戏曲等。在歌曲的风格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音色和表现能力;在歌曲的难度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演唱水平,不要选择超过能力范围的歌曲。

在这次的参赛选手中有许多是曾经参加过第7届小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的选手,他们通过一年的学习与锻炼,今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进入了十佳歌手行列,如:二(1)班黄慧显,三(1)班候可凡、谭琬静,五(3)班余斯琪、余斯瑾,四(8)班郑茵,四(4)班贺欣然,五(9)班 伍隽夏等。

上一篇:高速机电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教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