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共11篇)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1

建设。

一、正视矛盾和问题,把握军转安置工作的正确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速,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已经连续14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当年安置任务的**省,当前同样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现行军转安置制度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矛盾。近年来,国家对改革现行军转安置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继续实行指令性安置的同时出台了自主择业办法,但事实上安置的主渠道仍然是计划安置。2004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军转安置任务逐年加重,3年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总量超过6000人,平均每年要安置2000多人。而这一阶段正是地方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的时期,党政机关实施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国有企业推进企业改制。接收单位一方面要深化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编制和人员,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同时还要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困难。

二是安置渠道窄与军转干部期望值高的矛盾。过去,由于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待遇差异较小,地方对各类干部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军转干部安置的渠道是比较通畅的。近年来,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择业期望值越来越高,每年全省95以上的军转干部都明确要求进入党政机关,安置到企业的军转干部仅占全省年安置总数的4%左右。而且安置去向主要集中在省会和中心城市,呈现出转业干部到昆明安置比到州(市)多,在州(市)安置比县乡安置多的现象。2006年符合在昆明地区安置的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占计划安置数的71。而**省和昆明市两级党政机关已持续多年接收了相当数量的军转干部,编制、职数、人员基本上都是满编或超编,接收容量越来越小。安置渠道和去向相对集中,导致地方一些单位干部来源单

一、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有的省直机关军转干部已超过了单位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军转干部个人都有较高的期望,大都想进党政机关,即使是效益好的企业都不太愿意去;原来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也都希望改行从政,老师不想教书、医生不想看病、护士不想打针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地方的接收安置能力与军转干部的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地方安置工作的难度。

三是安置重点与地方领导职数有限的矛盾。师、团职干部是部队的中坚和骨干,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和职务,是中央的一贯要求。2001年中共中央3号文件规定,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一般要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省多年来都坚持把师团职转业干部的安置作为重点,出台了师团职干部安置实行带编分配、增加非领导职数等一系列安置措施,尽最大努力安排好其工作和职务。但随着师、团职军转干部人数增多,而地方领导职数有限,加之各单位领导岗位都已满编甚至已经超职数配备,因而导致落实师团职干部职务问题困难重重。

四是传统的指令性计划安置与《公务员法》的矛盾。2001年中共中央3号文件是目前军转安置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但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3号文件有些规定与《公务员法》的规定不太一致,甚至有的地方还相互矛盾。如《公务员法》第21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而转业干部指令性安置与进入公务员队伍“凡进必考”的这一规定存在矛盾。又比如《公务员法》第25条明确规定:“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但现行的转业干部带编制、超职数安置与此定编、定岗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同时,在军转干部的职务级别套改、工资套改等很多方面都与《公务员法》存在不相一致的地方。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和实现军转干部的根本利益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新形势下各级军转安置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军转安置部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军转安置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的思路和要求来谋划、推进和检验军转安置工作,深入探索军转安置工作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军转安置工作的协调和谐发展,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要把维护好、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广大军转干部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就业、各得其所,作为军转安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军转干部的实际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军转安置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把圆满完成军转安置任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讲政治的重要方面,作为确保政令畅通的具体要求,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双拥”模范城(县)的一条重要标准,认真抓实抓好。

二是要严格落实安置政策。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并把各项政策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落实政策与军转干部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继续坚持优先安置功臣模范,重点安置师团职干部,尽最大努力照顾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和有特殊困难的军转干部,切实解决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安置去向、工作分配、职务安排、工资福利待遇、培训、社会保障和家属安置等问题。要强化监督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对接收安置单位和部门落实安置政策和完成安置任务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要坚持“阳光安置”不动摇。要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要求,把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进一步增强军转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和谐。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五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安置政策公开、分配办法公开、预分计划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双选会”和分配结果公开,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军转干部、接收单位和部队“三满意”。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要真心实意为军转干部排忧解难,努力当好“六员”,即:充分发挥自身掌握政策与转业干部接触多的优势,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当好安置政策的“宣传员”;建立转业干部人才信息库,利用各种机会向接收单位举荐人才,当好举荐军转人才的“推销员”;坚持对部队、接收单位和转业干部三方负责,积极协调,妥善化解矛盾,当好解决棘手问题的“调解员”;深入接收单位、深入部队,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为出台和制定配套政策提供有力依据,从政策规定上为转业干部谋取利益,当好制定配套政策的“调研员”;认真督促检查,严把安置质量关,当好落实安置政策的“监督员”;对遇到困难的转业干部,在思想上真诚帮助,在心理上及时疏导,当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员”。

三、推进工作创新,促进军转安置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要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着力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把军转安置工作改革的长远目标和确保安置质量的阶段性要求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新时期军转安置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路子,不断创新安置思路,拓宽安置渠道,强化安置措施,完善安置办法,促进军转安置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深化军转干部安置政策调整改革,涉及完善安置方式、健全退役保障机制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立身之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化军转安置政策调整改革的指示精神,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从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军队建设、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和长治久安的高度,立足**实际,积极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努力为推进军转干部安置政策改革调整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创新安置机制,改进和完善安置办法。在安置工作中大力推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把计划分配军转干部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探索和完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功绩制分配、考试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开职位、竞争上岗”等安置方式改革,不断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每一位军转干部都得到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办班培训,帮助军转干部改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调整心态、转换思路,坚定在地方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加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教育培训力度;把握和遵循军转培训工作的规律,按照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促进军转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提高。

四是加强军转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要求军转安置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要从增强能力素质、提高政策水平和服务质量入手,加强对新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运用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业务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提高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工作创新,推动军转安置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要求相适应的军转安置工作新格局,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2

一、坚持贯彻矛盾论的观点, 着力解决军转安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增强军转安置工作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理论认为, “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就军转安置工作来说, 事务杂、矛盾多、任务重、压力大是这一工作的最大特点。虽然军转安置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 但落实起来往往涉及接收单位的编制、领导职数、人员结构等核心利益, 实际工作中问题和矛盾很多。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 找准了影响和决定军转安置工作质量的主要矛盾, 就抓住了解决军转安置工作难题的“牛鼻子”。当前从全国范围看, 困扰军转安置工作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师团职干部安排和进公务员队伍的比例等方面。事实证明, 这两个矛盾解决好了, 当地的安置质量就高, 部队组织和转业干部反映就好。

按照唯物辩证法抓主要矛盾的观点解决安置难题, 要正确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用政治任务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 对军转安置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核心要求, 就是妥善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是军队使命职责和根本价值所在。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关乎军心士气, 是落实能打仗、打胜仗的具体实践, 也是实现“强军梦”的实际举措。只要牢固树立政治任务的观念, 军转安置工作中再大的矛盾也能够迎刃而解。二是要用军民融合的理念看待军转安置工作。要看到军队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难得人才。每年转业一定数量、不同层级的军队干部, 充实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 确保地方干部队伍中有一定数量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素质兼通的人才, 这既是国家长治久安、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 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长远发展的重要需要。三是要用务实创新的思路解决矛盾。近年来, 各地围绕师团职干部安置和提高进公务员队伍比例, 因地制宜, 相继出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安置政策。比如, 有的规定对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转干部, 原则上低一级安排实职领导职务;有的对接收单位安排军转干部进行政岗位定指标、定比例……这些都为各级军转安置部门做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实践证明, 只要善于抓住军转安置工作的主要矛盾做工作, 就抓住了军转安置工作的魂, 提起了军转安置工作的纲, 当地的军转安置工作质量就会有新突破, 就会上新水平。

二、坚持贯彻普遍联系的观点, 着力构建军地和谐关系, 打牢军地协作共事基础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而是普遍联系的。军转安置工作也不例外。国家和军队组织要求, 接收安置好军转干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对计划分配军转干部, 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部队负责转业移交, 主要起协调配合作用。虽然军地间分工不同, 要求不一, 但彼此间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 统一于如何把军转干部安置好、使用好这一系统整体之中、这一全社会共同责任之内。离开了任何一方, 都可能导致军转安置工作出现“畸形”, 影响整体水平提高。对军地转业安置部门来说, 正确理解运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 把握好安置好军转干部这一目标, 把构建和谐军地关系作为推进军转安置工作的“润滑剂”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 要注意抓好3点:一是要注重强化全局观念。平时的工作中, 军地转业安置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办事情、解难题坚持从整体、从大局出发, 自觉服从于安置好军转干部这一中心任务, 以条条服从块块, 以局部服从全局, 以小利服从大利。有利于全局的坚决推动, 不利于全局的坚决不办。二是要注重强化配合意识。对军队转业移交部门来讲, 要坚持通过周到细致的配合来赢得地方的信赖、信任。凡是部队应该做的工作, 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让地方的同志放心;地方的同志在确定安置政策、拟订接收计划、组织考试考核、确定人员职位等环节上, 要与部队通气协商。对安置分配预案, 必要时可征求军转干部的意见, 以主动体现诚心、以沟通取得理解、以公开保证公道。三是要注重强化制度保障。如果说在构建和谐军地关系中, 全局观念是认识, 配合意识是姿态, 那么制度机制则是保障。军地之间要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形势分析和定期协调等长效制度机制, 做到有事没事常来往, 大事小事常商量, 对遇到的矛盾和难题, 共同协商解决。“兄弟齐心, 其利断金”, 只要军地双方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没有转不过去的弯, 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三、坚持贯彻群众至上的观点, 着力树牢服务理念, 千方百计为军转干部排忧解难

密切联系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军转安置部门来讲, 如果说我们是鱼, 那么军转干部就是那洼水。我们的工作要想干得如鱼得水, 就必须牢固树立为军转干部服务的理念, 不能有一丝一毫高高在上的官位思想。作为军转干部的“娘家人”, 为军转干部搭好桥、铺好路、牵好线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红线”、“鹊桥”方面的工作做好了, 军转干部就“嫁”得顺了, 如意“郎君”自然就多了。

为履行好这一职责, 就要求军地转业安置部门的同志知责思为, 积极当好择业参谋, 带着感情落实政策, 以实际行动赢得军转干部的信任。一是要当好媒介。每年军转安置工作展开前, 军地转业安置部门要拿出一定时间, 深入部队听取意见建议, 同时把地方新的安置政策、安置办法通报给部队和军转干部;安置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网络、板报、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公布安置计划方案、步骤程序、考核量化积分等内容, 让军转干部及时了解情况。二是要搞好导航。迷茫、徘徊是军转干部在待安置期间的普遍心理, 特别是选岗定位时不少军转干部患得患失, 缺少主见, 往往选不准适合自己的岗位。为帮助军转干部减少选岗过程中的盲目性, 军地转业安置部门可采取编印《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手册》、举办政策答疑会、开展选岗前适应性教育培训等办法, 帮助军转干部了解安置形势、地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类别、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方人才需求现状等, 引导他们扬长避短, 科学定位, 合理选岗。三是要积极解难。要充分理解军转干部的难处, 充分尊重军转干部的选择, 注重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现实处境, 倾听他们的诉求, 了解他们的想法, 疏导他们的情绪。“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在军转干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只要在政策和原则的框架内, 我们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渡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难关, 这既是军转安置工作者岗位职责所系, 也是积德行善、功德无量之举!总之, 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要始终相信, 只要倾心投入, 就会千万百计;只要有所作为, 就会大有作为。

四、坚持贯彻科学发展的观点, 着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从哲学意义上讲, 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推动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制度建设, 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 突出妥善安置、优化配置退役军官这一目的, 努力推进我国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军转干部地方安置工作程序 篇3

2013-05-03 09:56:05来源:互联网点击:

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程序全国各省各有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也不大相同,作为资深老转将其总结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档案篇

三月第四月初,各军区、各兵种、四总部将军转干部档案提交安置地移交组(联络组,有的没有设置该机构),或安置地一觉省军区移交办。

四月中旬,由以上单位进行档案审查。根据安置政策将档案整理出各安置去向。在军转安置会议上将档案移交省直、省会城市、各地县等军转办。

五月上旬各级军转部门召开安置工作会。各军转办审查档案。对不符合留各安置地的档案进行调换。

六月中旬,军转办组织召开有接收转业干部任务的单位选调会。提供有关凡列入计划分配并且符合安置条件的转业干部文字材料与接收单位协调。会后,接收单位与转业干部可以自行联系,进行双向选择。

移交档案。军转办审查符合条件者,向转业干部所在部队发出《报到通知》。同时,向接收单位发出《分配通知》(含网上通知)并移交转业干部的档案。

2.报道篇

转业干部接到军转办开具的《报到通知》后,持《报到通知》和部队开出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等介绍信,直接到接收单位报到。接收单位在转业干部报到后,按照统一格式,开具《报到证明》和《自然情况证明》,交转业干部本人留存备用。

3.培训篇

由各级军培中心组织。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详见《培训通知》。

4.落户篇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军队转业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第三条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四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

第五条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省、市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负责省、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与人事厅(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培训处(科)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负责军队转业干部的日常安置工作。

第六条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中央所属驻冀单位,都有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家属的义务,必须服从国家大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军转安置任务。

第七条军队转业干部要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八条对在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移交与接收

第九条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家属档案由军队移交部门按照当年国家下达的计划,向我省移交。档案的接收和审查工作,由省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条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由我省接收安置:(一)原籍或入伍地为河北省的;(二)配偶随军取得河北省常住户口(落户时间应当在军队干部被部队批准转业前,下同)的;到省会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其配偶随军后,取得石家庄市区常住户口满2年的;(三)配偶随军前或结婚时常住户口在河北省的;(四)父母常住户口现在河北省,身边无子女或本人未婚的;(五)配偶为独生子女,其父母常住户口现在河北省的;(六)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满10年,其原籍、入伍地或离退休安置地在河北省的;(七)在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和舰艇工作满10年、获战时三等功或平时二等功以上奖励、因战因公致残、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其配偶、父母、配偶父母、子女有一方常住户口现在河北省的;(八)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在河北省或有一方原籍、入伍地是河北省的;(九)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且驻地在河北省的;(十)我省急需的各类人才,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接收安置。

第十一条担任团级以下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列入我省接收安置范围:(一)年龄超过50周岁的;(二)二等甲级(含)以上伤残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经驻军医院以上医院(武警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经指定医院)诊断确认,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四)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未满的;(五)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六)被开除党籍或者受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七)其他原因不宜接收的。

第十二条担任师级职务(含局级文职干部)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超过50周岁,因地方工作需要,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报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接收安置,另行办理。

第三章计划与安置

第十三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各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责成办公室商组织、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编制,报经同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批准后,由人事行政部门下达。安置计划下达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变化,可以对计划做适当调整。

第十四条国家和省下达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增人计划和政法系统增加的编制,首先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编制满员的事业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实际接收人数相应增加编制,并据此增加人员工资总额计划。

第十五条中央驻冀和省垂直管理的单位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下达。未统一下达的,由各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需要增加编制、职数和工资总额的,其上级主管部门要予以支持。

第十六条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以接收条件为依据,进行定向分配。担任师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以下职务(含科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下同)且军龄不满2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2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省直和中央驻石单位接收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从符合进省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中择优选留。到中省直驻冀其他地区单位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所在市根据省下达的计划进行安置。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调整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调整安置。各市应积极接收,妥善安置。

第十七条各接收单位要严格执行安置计划,按时完成安置任务,做到分配合理,各得其所。非本人自愿,不得在安置中造成转业干部夫妇两地分居。

第十八条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根据其德才条件和在军队的职务等级、贡献、专长安排工作和职务。党政机关接收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对担任师、团级职务的,采取考核选调和推荐选用等办法安置;对担任营级以下职务的,采取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等办法安置。对有的岗位,也可以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安置。安置到党政机关的营以下军队转业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录用手续。

第十九条对计划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参照其军队职务等级安排相应的管理或者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3年适应期。企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在计划指导下,根据军队转业干部本人志愿进行分配,企业安排管理或者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2年适应期。

第二十条鼓励军队转业干部自愿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对分配到乡、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德才优秀的可以提职使用,在工资福利、家属就业、子女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各市、县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鼓励转业干部自愿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或创办经济实体。

第二十一条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接收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人数较多、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其他担任师、团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参照上述规定,合理安排。在西藏或其他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连续工作满5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对正职领导干部安排正职确有困难的,安排同级副职。

第二十二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或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办法,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各级党政机关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数的15%增加行政编制,所增加的编制主要用于安排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安排与当地领导班子建设通盘考虑,有计划地选调德才优秀的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到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或者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任职。安排不了领导职务的正团级职务的转业干部,原则上不下县安置。

第二十三条安置到事业单位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在相同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一般按照其在军队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按照单位的结构比例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与原军队专业技术职务不同的,改评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工作需要的,可以安排行政职务。担任行政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根据地方工作需要和本人志愿,可以安排相应的行政职务或者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因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职数限制,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确有困难的,经职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增加聘任岗位数额。

第二十四条对在参加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和获二等功以上奖励、因战因公致残、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及从事飞行和舰艇工作满10年以上的军队转业干部,除按现行规定给予优待外,在工作或职务安排上适当给予照顾。

第二十五条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的工作,安置地党委、政府按照干部由人事部门、教师由教育部门、工人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安置的分工,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并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下达计划,同时接收安置,同时发出报到通知。调入调出单位相应增减工资总额。

第二十六条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为军队转业干部随迁配偶、子女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要积极协调用人单位,帮助符合就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迁配偶、子女实现就业。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要为军队转业干部随迁配偶、子女就业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对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创办经济实体的,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按照国家和安置地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减免税费。

第二十七条军队转业干部配偶和未参加工作的子女可以随调随迁,各地公安部门凭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的通知及时办理迁移、落户手续。随迁子女需要转学、入学的,由安置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凭户口卡或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的落户证明,在新学期开学前负责安排;报考各类院校时,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军队转业干部身边无子女的,可以随调一名已经工作的子女及其配偶。各地在办理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随迁配偶、子女的工作安排、落户和转学、入学事宜时,不得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四章培训

第二十八条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工作,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规划和人才开发整体规划,并在政策和经费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九条对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工作,要贯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和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培训,要坚持个人自愿、按需培训、依托社会、政府协助的原则,按照专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培训的标准,加强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第三十条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在安置前组织适应性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安置后,按部门或者专业编班,集中组织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第三十一条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主要依托各级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具体实施,也可以委托地方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第三十二条有计划地选拔部分德才优秀的军队转业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培训经费由个人、接收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各负担一部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支持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对参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入学考试的军队转业干部,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可以在学校提档线下降低20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

第三十三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军转干部培训中心的管理。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从事社会服务的收益,说要用于补助培训经费的不足。凡以军转培训中心名义立项建立的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基地,其资产归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所有,未经上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变卖、转租、挤占、挪用。

第五章待遇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四条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享受所在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同等条件人员的政治待遇。

第三十五条计划分配到党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接收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标准确定,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军队转业干部在参加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期间,享受接收安置单位在职人员的各项待遇。

第三十六条计划分配到党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时的职务等级低于转业时军队职务等级的,享受所在单位与其转业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退休待遇。本条规定不适用于到地方后受降级以上处分的军队转业干部。

第三十七条计划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和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适应期内,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

第三十八条对计划分配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或者有固定期限劳动、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违约解聘、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对安排到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给予2年适应期。适应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擅自违约解聘、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第三十九条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计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工作年限),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军队从事护理、教学工作,转业后仍从事该职业的,其在军队的护龄、教龄连续计划,享受接收单位同类人员的待遇。

第四十条军队转业干部在服现役期间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比照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被大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荣立一等功,以及转业后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比照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转业后被评为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比照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

第四十一条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由安置地政府按照统筹规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合理负担的原则给予保障,主要采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现有住房或者租住周转住房,以及修建自有住房等方式解决。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单位工作后,由安置地政府或者接收安置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建立住房公积金。军队转业干部因配偶无住房补贴,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超过家庭合理负担部分,个人支付确有困难的,安置地政府要优先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视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其服现役期间的医疗等社会保险费,转入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子女已参加社会保险的,其社会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储存额,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转移到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继续参加社会保险。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四十三条计划分配到党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按规定随接收安置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接收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计划分配以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自转业之日起,按规定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涉及的行政事业费、培训费、转业生活补助费、安家补助费和服现役期间的住房补贴,按照现行的经费供应渠道予以保障。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经费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安置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财政部门解决,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加大投入。

第六章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管理

第四十五条省、市设立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中心,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接受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部门的指导。

第四十六条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政府要采取提供政策咨询、组织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向用人单位推荐、纳入人才市场等措施,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第四十七条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社会上招聘录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

第四十八条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根据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生活费调整的情况相应调整增加。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免征个人所得税。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被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或者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选用为正式工作人员的,停发退役金。其工资等各项待遇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的建立,以及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等待遇,按照《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2001]国转联8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管理与监督

第五十条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实行领导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评选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条件。

第五十一条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未完成安置任务的部门和单位,根据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组织、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暂缓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和编制等审批事项,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通报批评。

第五十二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克扣、侵占,有关职能部门对安置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报到前发生的问题,由其原部门负责处理;到地方报到后发生的问题,由安置地政府负责处理,涉及原部队的,由原部队协助安置地政府处理。凡卉虚作假的,无论报到与否,一律退回原部队处理。

第五十四条退出现役被确定转服军官预备役的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接收安置单位报到时,应当到当地人民武装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履行其预备役军官的职责和义务。

第五十五条各级实行军转安置工作政务公开,广泛接受军队转业干部和社会的监督。各级、各部门从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人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军转安置政策和规定,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严于律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心全意为军队转业干部服务。

第五十六条凡违反本细则规定,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转业干部到河北安置,按照本细则执行。

第五十八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2001年以后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5

2013军转:军转干部安置新模式破解安置难题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云南省积极重视军转安置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共同领导下,军转安置逐步走出了改革的步伐,探索军转安置工作的新路子。同时,云南省连续18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安置任务,军转安置“云南模式”也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同。

云南省军转安置工作采取预留空位、先进后出的办法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建立增加机构编制与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挂钩制度,强化落实安置计划的政策保障。各级各地落实安置计划不打折扣,落实安置政策不搞变通,完成安置任务不讲条件。各级军转安置部门严密组织,确保安置计划的落实。去年,全省圆满完成了1107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安置到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占安置总数的93.3%,153名团职军转干部以带编制带非领导职数的方式得到重点安置,48名功臣模范、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得到照顾安置,实现连续18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安置任务。

我省军转安置部门不断改革创新,着力在完善社会保障、做好管理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抓好整体稳定上下功夫,连续10年推动实施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取得明显效果。各地通过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培训、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编印自主择业手册和文件汇编、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有效提升了自主择业安置管理服务水平。去年,全省发放退役金近2.2亿元,重点兑现了3956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自主择业生活补贴近亿元,确保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全省去年接收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56人,80%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了不同形式的就业、创业。10年来,全省累计接收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994人。

全省各地积极落实企业军转解困政策,确保了企业军转工作顺利展开。建立了解困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了补助标准,在岗、内退、下岗和退休企业军转干部月补助标准分别增加了265元、225元、540元和558元;通过面对面地宣传政策、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企业军转干部的心中,保持了企业军转干部整体稳定。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6

军转论坛:军转干部安置机制日臻完善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军转干考试 军转安置 湖北军转 恩施州 2013年

湖北省恩施州重视军政军民团结,2013年1月15日,恩施州召开州委常委议军会议。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天然讲话,恩施军分区主要负责同志汇报相关情况。州委书记、恩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肖旭明主持,听取恩施军分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军转干部安置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全州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会议认为,2012年,恩施军分区党委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战略思想,按照“狠抓根本、提高素质,固强补弱、打牢基础,突出特色、和谐发展”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思想政治建设卓有成效,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后勤保障效益不断增强,部队管理严格正规,扶贫参建深入开展,工作圆满完成,确保了部队安全稳定、集中统一。

会议强调,突出重点,不断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要大力抓好全民国防教育,继续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思想教育体系,巩固、拓展国防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全民关心和支持武装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标准条件和选拔程序,规范专武干部进出渠道;加大专武干部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建立严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不断激发专武干部工作动力。

会议要求,军地要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恩施军分区要继续服务恩施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投身全州基础设施、产业调整、生态文明、扶贫帮困等各项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民兵队伍训练有素、组织严密、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独特优势,继续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站排头、当尖兵,切实为维护全州和谐稳定大局再立新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支持部队建设,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落实,加大领导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经费上给予倾斜;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妥善安置随军家属和转业干部。

会议还研究了恩施军分区提请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军转干部安置“双选会”释疑 篇7

军转干部安置“双选会”释疑

张为臻

中公教育集团军转干考试事业部总监 军转、公选首席教育专家

随着,军转干部安置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双选会、考试、考核、自谋职业等等安置转业干部方式多种多样,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这项关乎转业军人切实利益的政策。此项政策落实好、安置好,能够更好地利用部队转业军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方式

一、考试。考试是每个上过学的学生,人从小都经历的事情。同时,考试也是目前最公平的录用人才的方式。

方式

二、考核。考核是根据军转干军人的级别、阅历、奖惩等等打分的核准方式。

方式

三、双选会。双选会,即转业军人双选会。由转业军人与单位相互选择,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签定三方协议。“双选会”的举行可以给双方更多面对面的机会。

方式

四、自谋职业。军转军人根据自己能力,有的下海,自谋职业。

更多相关信息

2012年北京区县军转干考试北京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年北京区县军转干考试申论一对一辅导班招生简章 北京市区县军转安置政策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8

中公军转网搜集整理湖南湘潭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安置政策(潭办发〔2009〕42号),供广大军队转业干部参考。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考试信息、整理发布军转安置政策、搜集随军家属安置信息、军休干部安置政策等,供2015年军转干部参考。

中共湘潭市委办公室文件 潭办发〔2009〕42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营以下军队转业干部(含专业技术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的实施意

为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据对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7〕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加强科学统筹,创新安置办法,拓宽安置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军转安置工作,途径社会和谐稳定。

二、安置原则

(一)指令性原则。军转干部安置计划为指令性计划,各级各单位必须坚决执行。所有军转干部都在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安置。现有余编及编制数额较多的单位优先接受军转干部。

(二)属地原则。按照安置政策规定,凡属县(市)安置的军转干部原则上回县(市)安置。(三)适当照顾原则。对长期在边防、海岛、高原等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和在抗震救灾、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军转干部,在接收安置中给予适当照顾。

在坚持上述原则做好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指令性安置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安排、自谋职业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等多种途径,认真做好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

三、安置方法

(一)军转干部。根据各单位编制情况,下达安置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军转干部,原则上按专业特长对口进行安置。

(二)随调家属。一是按单位性质,实行对口安置。随调家属为公务员、且符合公务员转任规定的,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主要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安排。二是鼓励随调家属自谋职业。自谋职业者,按《湘潭市鼓更多信息请加入:中公湖南军转交流群 231606996

励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自谋职业的暂行办法》(潭市人发〔2007〕40号)的要求,实行货币安置。

四、安置纪律

各级各单位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落实军转安置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安置任务。对拒绝或者变相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部门和单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据对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从拒绝接收军转干部的当月起,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暂缓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和编制等审批事项。对在安置工作中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索贿受贿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五、组织保障

军转安置工作是事关国防建设、事关改革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军转安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军地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做好政策措施的衔接和落实工作。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安置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军转安置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大军转安置政策和安置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军转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2009年12月07日 印发

(军转:关于进一步做好营以下军队转业干部(含 专业技术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来源:湘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中公军转网整理)

2015 年军转干更多信息请关注: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9

军转考试:2013年军转干部安置考试报考注意事项参考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时值2012年末,欲参加2013年军转干部安置考试的众干部们,已经开始通过各个途径了解情况,备考2013军转考试了,倘若不参加双选,不去事业单位,计划在脱下戎装之时,进入下一段旅程,最省力便捷的方式有一个——考试。并且是以绝对优势考取的成绩,这是择业的一张王牌。

那么,在此之前,中共教育军转干事业部先为大家提供2012年军转干报考指南,供大家了解情况:

军转干部胜任省直党政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试组织实施机构

一般由省人事厅统一领导,省军转办确定报考资格条件和发布省级机关考试考核选用军转干部公告,负责统一组织笔试,汇总成绩、确定录取分数线和公示工作

省人事考试中心负责考试考务指导检查 省人事厅纪检监察室参与全程监督 举办的统一性 一般由各省统一安排 军转干政策基本原则

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军转改革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对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当前,党和国家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0军转安置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两个服务”方针,坚持军转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军队建设服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通过抓重点带动其他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做好2010军转安置这项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强军地协调配合,作为我们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建国以来,军队每年都有一批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为了安置好转业干部,军转干考试

每年都要出台相应的安置政策。2001年12月28日,国家发布实施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各省也制订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从此,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从《办法》发布实施前的安置政策来看,虽然政策文件年年有,好象一年一个令,但其基本的原则和条文都是一样或大同小异的,政策精神是一贯的、连续的,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归纳起来,历来军转干部安置政策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地方政府对转业干部要妥善安置。2.不降低军队转业干部在军队原来所享受之待遇。3.军队转业干部均是国家干部,应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4.师团职转业干部是安置工作的重点,应按照其原军队职务安排相应的职务,享受当地地(市)、县(处)级干部待遇;不能安排相应职务或降职安排的,应分别享受地方地(市)、县(处)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5.对军队转业干部应优先安排住房,并参照其原军队职务享受所在单位相应职级干部的住房标准和优惠政策。

6.军队转业干部享受与其原军队职务等级相应的地方同职级干部的医疗待遇。7.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时,所任职务等级低于转业时原军队职务等级的,按照与其原军队职务相应的地方干部等级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应待遇。

8.对分配到企业的军转干部,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上述原则和精神,体现在建国初期至2000年中办、国办和中央军委办公厅等下发的几十份政策文件中。

按照中央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订了实施办法,并强调军转干部接收单位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既是党的意志的体现,也是党和国家对军转干部的郑重承诺,更是对军队转业干部合法权益的政策保障。

党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对加强军队建设和地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办法》实施后,使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有了法律的保障,减少了地方在安置工作中的随意性,彻底消除了转业干部的后顾之忧。

考试科目

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制

1.进行档案审查。

军转干考试

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入伍、入学、入党、提干、任职、立功受奖、入市条件等,上述材料和手续不规范或缺件的,应通知原部队补齐或将档案退回省军转安置部门。

2.制定预分计划

根据接收军转干部数量和地方用人单位人员编制情况,经市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本年度接收安置军转干部预分计划。

3.组织政绩考核和理论考试

对所有军转干部进行政绩考核;对进党政机关、省垂直管理部门或执法监管部门的营以下军转干部进行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考试,考核、考试成绩张榜公布。

4.定位分配

根据预分计划、考试和考核成绩以及本人志愿择优分配。分配结果予以公布。5.办理报到手续

定位以后,军转安置部门向部队发出报到通知。军转干部接到报到通知后,携带原部队出具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到军转部门和接收单位报到,并办理落户手续。

6.参加培训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10

军转论坛:上海市松江区做好军转干部家属就业安置

【关键词】上海 军转 军转干部 军转安置 随调家属

近日,松江区召开2012随军随调家属及转业士官安置工作会议,以推动今年随军随调家属及转业士官安置工作的开展。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峥,区人保局、区双拥办、区民政局及其他相关委办局、街镇园区、企业的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区民政局关于松江区2012随军随调家属及转业士官的基本情况和安置方向的介绍;区人保局通报了今年安置对象的材料审定情况;与会的25家单位纷纷表示将从支持部队建设、巩固国防力量的需要出发,确保在2012年8月31日前把随军随调家属及转业士官接收好、安置好。

杨峥副区长对今年的安置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讲政治、尽责任,遵照指令性安置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二是用真情、妥安排,提高安置对象的满意度;

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11

发文时间:2014-01-23 12:39:53 来源:爱军网 点击:6472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网易微博

军转干考试咨询:

想要与战友组团学习,欢迎加入军转干考试交流群,或用微信添加“junzhuanjz”为好友,第一时间获取考试资讯。

咨询电话 :010-82838719 010-82838779

网络课程 | 面授课程

中公军转干考试网根据此意见整理,供2015年转业方向为北京市的军转干部参考。备战2015年北京市军转干考试的军转干部们可提前参考其中的接收条件、所需材料、考核计分等安置政策。

收藏本页ctrl+D

为便于各单位在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中实际操作,根据中发[2001]3号、[2007]8号文件和北京市军转办接收转业(复员)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现将转业移交安置条件、取证材料和离队报到中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接收条件

(一)转业干部本人具备条件之一 1.北京市出生且北京市入伍。

2.北京市入伍并且家庭生活基础在北京。3.配偶婚前或随军前有本市常住户口。

4.配偶随军并且取得本市常住户口满4年(截止当年3月31日前,以户口本登记时间为准)。5.双军人单转或双转。

6.未婚或者离异的军队转业干部,可比照北京市军队干部配偶随军条件予以安置(城区正营职或技术10级,副营职或技术11级且军龄满15周年,郊区副营或技术11级即可)。

(二)父母具备条件之一

7.父母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且身边无子女。8.配偶父母有本市常住户口,配偶为独生子女。9.父母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本人未婚。10.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并且在边远艰苦地区(国人部发[2006]61号、[1989]14号,下同)满10年,出生地、入伍地是北京市或者离退休安置地在北京。

(三)具有特殊情况之一的,配偶或者父母、配偶父母、子女常住户口在北京市的 11.自主择业的。

12.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13.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14.因战因公致残的。

(四)因工作需要

15.军队转业干部具有本科学历,取得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国内外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被国家或北京市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接收,并经市军转办批准的。

(五)其它条件之一

16.配偶毕业分配或工作调动属高校毕业、单位骨干、不能调离北京(非随军、非当年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的)。

二、不能接收移交安置的

1.结婚、离婚及双军人转业在京一方调京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2.主要档案材料不全的。

3.计划分配转业干部爱人因购房取得北京市小城镇户口的,户口取得时间不满4周年的。4.与总政治部下达的转业干部计划中职务等级、移交方式等不相一致的。5.随调随迁家属、子女无总政治部下达计划的。

6.其他不符合进京安置的,按中发及北京市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关于城六区内安置政策

未被中央和北京市属单位接收,无住房、户口挂靠到非直系亲属名下的,购房时间不满1年(当年3月31日前),不能进城六区安置。

四、取证材料

1.配偶婚前取得北京市户口或随军进京的取配偶户口本复印件(首页、主页,下同),结婚证复印件。2.配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北京市人才引进且婚后进京的取配偶户口本复印件,结婚证复印件,配偶毕业证、学位证、所在工作单位证明、人才引进有关手续。

3.战时三等功或平时二等功以上奖励进京的取立功通令,配偶户口本复印件,结婚证复印件。4.双军人一方转业或双方同时转业进京的取结婚证、子女户口本复印件,对方师以上政治、营房部门证明及部队驻地证明原件,已购房的提供房产证复印件。5.父母身边无子女进京的取父母身边无子女证明原件,父母户口本、其它子女外地户口本复印件及其外地工作单位证明原件。

6.未婚或者离异的取部队师以上政治、营房部门证明及部队驻地证明原件,离异的还要提供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复印件,投靠父母的提供父母户口本复印件。

7.离异靠子女进京的取离异判决书、子女户口复印件。

8.因战因公致残进京的取评残等级证书,结婚证、父(岳)母、爱人或子女户口本复印件。

9.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进京的取师以上政治部门出具的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的证明,结婚证、爱人或子女户口本复印件;

10.复员进京的提供本人自愿复员书面申请。北京入伍的取户口注销证明,靠配偶复员进京的取结婚证和配偶户口本复印件以及配偶在京工作单位证明。

11.靠购房在城八区安置的应提供房产证,军队所属的经济适用房或集资建房,应提供所在师以上部队营房部门提供的住房证明及营房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

说明:

①以上凡涉及住房,父(岳)母、配偶、子女户口本,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在京住房、在京户口。②购房,结婚、离婚时间及双军人转业,在京一方调京工作时间,均需满1年以上

③生活基础在郊区县的,原则上在郊区县安置(在郊区县有垂直管理中央、市属单位接收的,边远艰苦地区工作10年以上、荣立二等功以上者除外)。

生活基础的判定,综合考虑家属工作单位、配偶户口、子女户口、住房等因素,属军产房的还要提供家委会证明。落户地址本着合理、合法原则,自购房的,要提供产权证、物业证明等。上述证明材料,应与档案、数据库、审批报告表、审查档案登记表中相关情况内容吻合。

④由于近几年接收任务一直剧高不下,形势所迫,故北京市军转办在审核接收条件时,从严把关,会视具体情况,在掌握条件尺度上有所不同。以上仅供参考。

五、边远艰苦地区及奖惩加减分

目前,北京市区县考试中,大致按一等功免试,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和纳入规范管理的事业单位;二等功加5分/次,三等功加1分/次,边远艰苦地区加1分/5年,军龄加1分/5年。警告减5分/次,警告以上处分取消公务员考试资格。

六、表格的填写

(一)《接收审查军队转业干部登记表》的填写

1.表中各项内容应如实填写,并与档案、数据库记载及《军队干部转业审批报告表》中填写相吻合一致,字迹工整、清晰。统一用B5纸横置打(复)印,一式三份。

2.表中“在京有无住房,居住区、街道门号”和爱人“现家庭住址”栏,是北京市军转办接收转业干部并确定其安置去向的主要依据,尽可能由本人填写。3.表中“审查意见”及“领导审批”栏不填。

(二)《接收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审核登记表》的填写

1.表中各项内容应如实填写,并与档案、数据库记载及《军队干部转业审批报告表》中填写相吻合一致,字迹工整、清晰。统一用B5纸横置打(复)印,一式三份。

2.本表背面须有本人签字和本单位政治机关意见,表中“审核意见”及“领导审批”栏都不填。3.由于北京市军转办按照自主择业干部配偶、子女在京“户口所在地”,住房、工作单位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其安置去向,故表中“现住房源性质及地址”、“预落户口详细地址”和“配偶住房地址及户口所在地”、“子女户口所在地”以及“本人父母户口所在地”、“配偶父母户口所在地”等项,应根据每个转业干部的不同情况,充分征求转业干部意愿的基础上,认真填写有关栏目,并与《军队干部转业审批报告表》中所填相关内容和其爱人子女户口所在地一致、准确、清楚。

4.转业干部档案中须有《军人公民身份证号码登记表》,身份证号码应准确、有效。

(三)《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情况登记表》的填写

1.京外转业干部进京安置有随迁(调)家属子女的须填此表,统一用A4纸,一式四份。2.表中:

①随调(随迁)人员姓名:随调(随迁)谁,填写谁。子女随迁,仍按照随母不随父的原则,只能随女性转业干部填写。

②户口所在地登记机关及详细地址:填写随调(迁)人员随调(迁)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详细地址。③身份证号码:按照相应调(迁)人员如实填写,儿童可填写“未领”。④迁入地详细地址或单位:填写进京预落户口详细地址(含楼、门牌号)。⑤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填写进京预落户口所在地派出所。

⑥随调(随迁)家属、子女必须列入总政下达的计划,经总政转业办、北京卫戍区转业办审核,北京市或国务院军转办批准盖章后,方可办理。随调(随迁)报告表必须随档案一并移交,剩余各栏不填。

七、离队报到程序

转业干部明确工作单位后,国务院或北京市军转办发出报到通知,北京卫戍区转业办通知大单位联络员,联络员通知所属单位干部部部门。转业干部接到通知后,按下述报到程序到接收单位报到(凡已发出报到通知的,原则上不再调整)。

(一)计划分配转业干部

1.本人持师、旅级以上机关开出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等介绍信(被中央单位接收的,直接开至接收单位;市属单位接收的,组织关系开至市委组织部,行政、供给关系开至接收单位;区属单位接收的,组织关系开至所属区委组织部,行政、供给关系开至接收单位。下同),先到接收单位报到,开具报到证明。中央和市属单位接收的,直接到接收单位人事(干部)部门报到;区(县)安置的转业干部到区(县)人事局报到。

2.持接收单位开出的报到证明信及部队开出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介绍信和转业证,到国务院军转办或市军转办办理行政关系和入户介绍信手续。

3.持转业证、《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2张一寸免冠同底照片到安置单位所在区(县)武装部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

4.持军转办开具的入户介绍信、已盖预备役登记章的转业证、结婚证、配偶(家属)户口簿或部队营房部门开具的住房证明,到公安(分)局户籍处办理入户通知。

5.持入户通知、《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落户、身份证。6.将市军转办开出的行政介绍信和部队开出的所有关系一并交给接收单位。

(二)自主择业转业干部

1.持师、旅级以上政治机关开出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介绍信和转业证,到市军转办办理入户手续。并将组织关系和供给关系介绍信交给区县军转部门。

2.预备役登记和入户手续参照计划分配转业干部报到程序第3、4、5条办理。3.办理完落户手续后,应及时将户口簿或身份证复印件交给所在区(县)军转部门。4.提前办理报到的,需与所在区(县)军转部门履行提前报到后续问题处理的有关手续。

(三)复员干部

持师、旅级以上政治机关开具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介绍信和转业证,按照规定的报到时限,到北京市民政局退伍军人安置办办理手续。

(四)随调(随迁)家属、子女

1.随调家属在落实单位接到报到通知后,先到总装军转办驻北京移交组领取《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情况登记表》,持表到市公安局人口处接待大厅办理准迁证,凭准迁证到家属、子女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2.到迁出地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开具行政、组织、工资介绍信。3.随调(随迁)家属、子女与转业干部同时办理报到手续。

八、北京市军转安置相关具体政策

1.凡上安排行政公务员岗位未离队的,本原则上不再安排行政岗,到区县安排者,考试成绩减分。连续两年不走的,不再具备考试资格,不安排行政岗位,直接指令性安排进事业单位。结婚、离婚、双军人(在京一方调京工作时间)、落户、购房时间均需满一年的档案不予接收。

2.功绩制加分及优惠政策大致为: 一等功免试,直接安排进党政机关和纳入规范管理的事业单位,二等功5分/次,三等功1分/次,边远艰苦地区1分/5年,军龄1分/5年。

3.随调(迁)家属、子女户口,不再随转业干部一起办理,转业干部须先行办理报到落户手续,再到市局人口处开具随调(迁)家属、子女户口准迁证,再回原户籍处办理户口迁出手续(需部队给予报销两次差旅费)。

4.生活基础在郊区县的,原则上在郊区县安置(郊区县有中央、市属垂直管理单位接收的,边远艰苦地区工作10年以上及二等功以上奖励者除外)。其判定依据:要综合考虑家属工作单位,配偶户口、子女户口、住房等因素。军产房要提供家委会证明、自购房要提供产权证、物业证,购房时间要满一年以上。

上一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