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的教学设计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歌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组歌的教学设计 篇1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浪之歌》!

二、配乐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轻声和读。注意节奏、停顿、重音,尤其是韵脚的处理,标明韵脚,把握节奏。

2、全班配乐齐读,要求抑扬顿挫,体会诗在辞色、声音上的美感,读出诗的音乐美。

三、想像诵读,品味诗的画面美

同学们带着想像诵读,品味“浪”的生活图景,用“我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自由品读,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言婉约清丽,极具美感。自由品读,找出你认为美的词句,具体品析,用“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表述。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总结评点,重点突出:

1、用词之美:

文中一组拟人化的动词,如“搂抱”、“亲吻”、“拥抱”、“扑倒”等,生动贴切地描绘热恋中的“浪”与“海岸”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一组成语,如“碧海丹霞”、“长吁短叹”、“纹丝不动”、“死里逃生”等,言简意丰,让人产生无穷联想;一组叠词,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紧紧”、“嘻嘻哈哈”,富有韵律,极具音乐的美感。

2、写句之美:

文中一组由语意对举与反衬组合的精美对称句,如第二、三段,对比鲜明,具有对称的美;第五段的排比句,层次分明地表现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浪”的守护者形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等,或在语意层次上显得丰富而有气势,或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显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五、深情演读,体悟诗的情感美

学生饱含深情演读,体悟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读后思考:

1、作者笔下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用给“浪”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浪”的个性及喻义。如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温柔善良的浪、守护人世间的浪等)

2、作者借“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重点品味文章最后两段表达的感情)

六、学生学法实践:运用以上“美读法”,自主学习《雨之歌》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

”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

《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组歌的教学设计 篇2

《长征组歌》是一部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曲子。1934年8月起三年里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红军用超常的毅力战胜了好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堵截追, 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地区。

《长征组歌》整部组歌共有十个部分, 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 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二、合唱《长征组歌》的艺术特征

该作品把红军歌曲音调与地方民间的音调融合在一起, 把简单通俗的音乐构思丰富起来, 把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描绘的淋淋尽致, 塑造了革命军队的光辉形象, 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 完成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长征组歌, 其中人声演唱的合唱作品更能体现它的恢宏大气。

(一) 《长征组歌》的音乐特点

曲调运用丰富。《长征组歌》的曲调分别采用了红军传统歌曲, 如江西采茶苗家山歌、湖南花鼓、云南花灯、陕西民歌等。例如在第一曲《告别》中的女生二声部合唱, 作者运用了带有江西采茶戏风格的地方民歌曲调, 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根据地人民同红军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音乐缓缓响起, 充分体现了人民与红军之间难以分舍的动人情怀。

旋律具有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从《长征组歌》的旋律中, 都可以听出江西采茶戏、陕北民歌, 湖南民歌的音调, 还大量吸取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素材, 使人们会联想起这一路走来的长征, 仿佛就在眼前。使这部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更加亲切, 更具有生命力和音乐形象的感染力。从音乐的开始到结束都和民族语言直接相关。将其民族音乐的因素融为一体, 创造出既有深厚的民族风格, 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音乐。

(二) 《长征组歌》的歌词处理

《长征组歌》的歌词采用了一种”三七句、四八开”格式。即每段诗歌用8个7字句, 4个3字句共12行68字组成, 押一个统一的韵脚。例如:第六首《过雪山草地》中的歌词: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另一特点是歌词“同构异式”的处理, “构”即歌词结构, “式”即旋律曲式。每首诗的格式单一, 为人们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间。根据旋律曲调的民族特色在每一首歌曲上或多或少的添加了衬词, 像“啊, 呀, 嘿, 唻, 呦”……等一些各地方特色的发音词, 加了衬词的歌曲的民族地方特色更加鲜明, 在演唱歌曲时更朗朗上口, 充满韵味。还有就是重复歌词, 将原部分的歌词重复或再现。重复歌词可以深化歌词内容, 给歌曲带来活力。例:《四度出水出奇兵》中“……。敌人弃甲丢烟枪啊, 丢烟枪啊, 我军乘路赶路程, 嘿赶路程啊。调虎离山袭金沙呀, 袭金沙呀……”

三、大型合唱与小型合唱的对比

合唱声音色彩的区别。大合唱追求的是声音的辉煌、宏大、具有震撼力的美感, 用声讲究共鸣, 形成声音强弱均为“大块” (指共鸣点) 状态。而小型合唱讲究声音的共鸣点小、清晰度极高的美感、声部均衡的和谐美, 和声变换形成的和声色彩美。《长征组歌》这种大型组歌式合唱时一种戏剧性较强的作品, 它的恢宏大气是要表现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而小型歌唱则是风俗化, 生活化的情歌等小型作品, 例如《半个月亮爬上来》、《送别》、《多年以前》、《茉莉花》等。这类小型作品要求的声音是柔和而甜美, 细腻而舒展, 幽婉而恬静的。

不同风格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音色和色调处理方法, 像《阿拉木罕》, 就要了解和掌握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该地区音乐风格特点和作品风格, 掌握维吾尔族民族热情活泼、风趣俏皮的民族性格。首先在节奏上要把握正确, 演唱时吐字清晰, 音色要甜美、明亮, 音量控制在中强为宜。它是一个反映生活的合唱。

四、结语

在今天我们理解的长征, 它更是一个文化, 更是一个精神, 一种道德、一种理想和一种追求!长征的文化, 长征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里面去, 它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我们作为后人我们怎么办这个红旗一棒一棒往下传, 《长征组歌》歌颂就是这个精神, 我们现还有什么困难还不能克服吗?当然现在的困难也不一样了, 我们眼前的祖国在前进、在建设, 包括艺术也是在往前走!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我觉得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困难, 所以我觉得只要有这个长征精神, 就能够向一盏灯一样照着我们往前走, 往前走, 那就是有一个希望!光明!

参考文献

[1]肖德.合唱的协调与色调.合唱通讯, 2005.

[2]袁成亮.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诞生记[J].党史纵览, 2006, 3.

[3]莫伟鸣, 何琼.《长征组歌》的千场“远征”[J].大众电影, 2005, 19.

王新兰的“长征组歌” 篇3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歌词和旋律,85岁的王新兰眼前就闪现出丈夫萧华创作《长征组歌》的情景。

但更多的时候,她会想起自己走过的长征,想起陪伴丈夫萧华46年所经过的风风雨雨。从荣耀到苦难,从曲折到幸福,自己一生的“长征”,不就是一首酸甜苦辣的“组歌”吗?

小小通信员当红军

“哥哥当红军,弟弟要同行。莫说我年纪小,当个通讯兵……”当年红军打下四川宣汉城时,一个小女孩一脸雅气,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第一次看见穿着军装、腰上别着盒子枪的女兵,十分羡慕。

这个小女孩就是王新兰。

王新兰原名王心兰,1924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宣化县王家坝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在王新兰的印象中,前清贡生出身的父亲常年穿件青布长袍,举止儒雅。可在她6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

王新兰的叔叔王维舟是个中共地下党员,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宏文小学。在这里,王新兰不仅读书习字,还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

当时,王维舟秘密发动群众,建立了川东游击军,领导了著名的川东起义。年仅5岁的王新兰虽然不大懂大人们做的事情,却乐意给他们跑腿。有一段时间,当地军阀刘存厚加强了对中共地下活动的围剿,地下党员之间的联络遇到很大困难。王新兰年纪小,不易被怀疑,就被王维舟经常派去送信。

后来,叔叔走了,王新兰的两个哥哥也跟着他走了。他们奔波在宣汉、开江、梁山一带的广大农村,在各地建立起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和游击队。

1932年底,为配合从鄂豫皖根据地撤出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川东游击队加紧了对敌斗争,努力扩大游击根据地。到1933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宣(汉)达(县)战役中,王维舟配合红军主力前后夹击军阀刘存厚,使其溃不成军。

当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被任命为军长。几天后,王新兰的姐姐王新国也参加了红军,分配到红四方面军宣传委员会。看到姐姐戴上了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帽,王新兰又高兴又羡慕,整天蹦蹦跳跳跟在姐姐后面,一会儿跟着学歌谣,一会儿帮着刷标语。

不久,部队要转移,王新兰头扎进姐姐怀里哭了起来,说一定要跟着她去当红军。姐姐没有办法,只好带她一起来到了红四军军部。

姐姐把王新兰领到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跟前,说她的妹妹要参军。徐立清笑着打量了一下这个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小女孩,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太小了,个头还没有步枪高,还是找个亲戚家避一段时间吧。”

可王新兰不甘心,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忽然,她停下哭泣,大着嗓门说“你别把我看小了,我什么都能干!”徐立清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你就收下我妹妹吧!你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听。

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你,红军收下了!”

就这样,年仅9岁的王新兰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她也被分到红四军宣传委员会,和姐姐住在一起。王新兰回忆说:“穿上专门为我做的一套小军装,戴上红五星八角帽,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后来,红四军成立宣传队,王新兰又成了一名小宣传员,经常参加演出,给战士们鼓劲。

一天,王新兰返回宿舍没有看见姐姐,就四处找,却在床板上发现了一个字迹清秀的纸条:“小妹,组织调我到省委工作,来不及和你告别,以后就靠你自己管理自己了。”拿着小纸条,王新兰哭了起来。

原来,中共四川省委要在红四军里找一个文化程度高的人,去给省委书记兼保卫局长周纯全当秘书,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王新兰的姐姐王新国。可王新兰没有想到,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姐姐,也再没有见到自己两个同样在红军队伍里的哥哥及六姐夫(让王新兰痛心的是,这4位亲人不是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死在张国焘“肃反”的祭坛上)。

1934年秋,红四军开到了四川北部的苍旺坝。一天,有人捎信给王新兰说,“你的母亲就在附近,病得很厉害。”王新兰心急火燎地赶了30多里路,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见到了病危的母亲。一见面,母女俩哭成一团。母亲抚摸着女儿说:“心兰,陪妈几天吧。”王新兰只是哭,不说话。部队行踪不定,她来时领导交待过必须当天返回,可她无法开口把这话告诉病势垂危的母亲。

晚年,王新兰对子女回忆说:“离开妈妈、走出那间破房子的时候,我没有回头,也不敢回头,怕在妈妈绝望的目光中再也迈不动脚步。”这次相见,也成了她们母女的永诀!

长征路上捡回一条命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那年3月30日晚上,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里,不到11岁的小红军王新兰迈着稚嫩的小腿,被宣传队的大姐姐们搀扶着,登上了渡江的木船。

王新兰不知道这条船会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她只知道自己必须跟着这支队伍走,因为除了这支队伍,她什么也没有了。说到对长征的感觉,王新兰回忆说:“最深的感觉就是走路,没完没了地走路,整天整天地走,整夜整夜地走。”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这是长征路上王新兰打着小竹板,向路过的部队一遍又一遍地说的顺口溜。

部队打仗时,王新兰所在的宣传队就和群众一起抢救伤员。有时天要抬几百个伤员。王新兰年纪小,抬不动重伤员,就扶着轻伤员走。王新兰活泼好动,有她的地方,总有许多笑声。可是過江半个多月后,大家发现听不到她的笑声了。

原来,王新兰染上了重伤寒,吃不下饭,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她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如何,千万不能掉队,因为这种时候掉队,等着自己的只有死亡。

一天早晨,王新兰挣扎着刚走了十多里地,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用树枝扎了个担架,抬着她继续往前走。部队走到川西时,她已不省人事。没过多久,头发眉毛又开始脱落。宣传队的一位大姐抱着一线希望,天天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点点喂她。渐渐地,王新兰又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组歌教学设计 篇4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掌握、积累词语。

2.感受两首散文诗中海浪和雨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怀。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衷情( )馈赠( ) 憔悴

真谛( ) 璀璨( ) 镶嵌( )翱翔(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2.解词

执拗:

璀璨:

心扉:

酷肖:

海誓山盟: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拗 纤

二、文学常识

作者:纪伯伦,I1883-1931)黎巴嫩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他是阿拍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爱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和节奏,读后谈谈你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节奏读的。

2.文中的海浪和雨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勾画有关句子并概括。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畅所欲言,以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先说《浪之歌》:“美在 ”;再说《雨之歌》:“美在 ”

2.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浪、的雨

3.浪唱出了怎样的歌?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4.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仿写:

1.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

2.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否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我的收获:

作业: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纪伯伦组歌教学反思 篇5

《长征组歌》是一组歌词,也是自读课文。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课文。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先放了一遍课前下载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本来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们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个个跃跃欲试。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文,有的说后半部分要读得快点,因为打了胜仗,心情高兴;还有的说后半部分句子的前面要读的稍微慢一点而后句要快,因为有动词,也说明行军神速。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一点,调子要高,才能强调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还有的说开头写环境的四句应读得特别慢,并指出重音在“断”和“难”上。让学生说的同时我也让他们示范去读,他们俨然一位小老师,读得有板有眼。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要他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如:从“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长征难”和“红军将士不怕难”,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和形象。我想:有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的讲解,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

组歌的教学设计 篇6

——武功山温泉

当年神女偶有小恙,

王母赐给天宫浴缸。

缸身翡翠化为绿树,

缸底雕龙喷吐泉浆。

圣水浸泡冰肌玉骨,

仙雾散发玉体芳香。

美妙的身段,

惹云彩注目观望;

矫健的泳姿,

引小乌纵情歌唱。

啊, 武功山温泉,

神女的浴缸!

你用神奇和美丽,

编织世人丰富的想像!

时空变幻几经沧桑,

浴池演变成温泉山庄。

古树奇石仙境犹在,

酒家别墅山涧隐藏。

溪流洗濯人生烦恼,

蒸汽腾飞青春幻想。

嬉闹的欢笑,

让幸福的声波荡漾;

溅射的浪花,

催爱情的花朵绽放。

啊, 武功山温泉,

游客的天堂!

你用天然和清秀,

赋给世人身心健康!

舟游武功湖

武功湖水清悠悠,

哥妹相约湖中游。

哥掌舵来妹划桨,

将军岭下乘轻舟。

烟波浩淼望无际,

青山绿树水中抖。

苍鹰掠空追彩云,

舟似飞箭惊群鸥。

清风扑面精神爽,

渔夫撒网亮歌喉。

鲜活鲤鱼蹦又跳,

哥象新郎乐呀乐个够!

武功湖水清悠悠,

哥妹相伴湖中游。

哥掌舵来妹划桨,

桃花岛边目光留。

满岛桃花正绽放,

美如朝霞织锦绣。

清香幽幽扑鼻来,

沁人心脾醉美酒。

春风得意戏花瓣,

纷纷扬扬落船头。

艳丽桃花洒身上,

妹似新娘呀红呀红个透!

武功湖水清悠悠,

哥妹相拥湖中游。

舟过九曲十八湾,

放下橹桨任漂流。

奇峰怪石山涧藏,

石狮石虎岸上走。

红枫翠竹簇成荫,

鸟鸣雀跃猿声吼。

龙兴庵前停靠岸,

哥妹双双把神求:

不论前途多险阻,

愿结姻缘度春秋。

情深意长湖中水,

阿哥阿妹恩恩爱爱

到呀到白头!

登洞渊阁楼

登上洞渊阁楼,

放眼眺望四周:

东南上空云海翻腾,

武功山峰海面漂浮。

北面脚下玉带蜿蜒,

沪水河上竞渡群舟。

东山文塔高耸入云,

街道广场繁华风流。

洞渊阁像高档像机,

山城美景眼底尽收!

登上洞渊阁楼,

千年往事悠悠:

清净源井喷吐栋梁,

集仙桥下镇守铁牛;

鱼龙葫芦感恩道医,

翘角飞檐神往宇宙。

战事纷乱付之一炬,

和谐盛世今日重修。

洞渊阁像沧桑老人,

娓娓诉说世间春秋!

千年彩风

——洲湖古镇

当年造物神雷霆发动,

留下一连串鬼斧神工:

蜿蜒潇水流淌你的胸脯,

苍郁田野装扮你的面容。

南北山林虎啸猿啼,

龙潭深水翻腾蛟龙。

瑶溪古塔隐藏故事,

汶源龙涡清泉喷涌。

王母坛上仙气萦绕,

灵佑神庙显现神通。

时光主宰神步履匆匆,

留下一连串古道遗风:

圹边大户第显耀先人辉煌,

明清码头叙说古镇繁荣。

王屯祠堂楚韵飘逸,

复真书院翰墨香浓。

历代才子步登宫殿,

爱国奇迹层出不穷。

王炎午祭文感泣鬼神,

王礼锡诗歌震撼长空!

啊!洲湖古镇,

美丽、神奇的彩凤!

神话传说给你披上迷幻,

沧桑历史使你神情凝重。

新时代开辟了崭新天地,

改革开放吹送和谐春风。

你展翅长鸣, 翱翔万里,

追回江南名镇的美梦!

尘封的明珠

——王屯古村

美丽的武功山下,

有一座古老的村庄。

它像一颗宝珠,

闪烁着古代文明的光芒。

石柱古树,

拴过三国鲁肃的战马;

祠堂古庙,

散发文人翰墨的芳香;

明清民屋,

保留先人奋斗的踪迹,

实小遗址 (注1) ,

诉说国土沦陷的痛伤。

啊, 王屯!

你这古风浓郁的地方!

积淀着千年文化、世道沧桑!

美丽的武功山下,

有一座古老的村庄。

它像一颗宝珠,

放射着爱国精神的光芒。

弼薇的铁拳,

震慑贪官龌龊的灵魂 (注2) ;

九愿的热血,

挥洒平定暴乱的疆场 (注3) ;

邦玺的陈词,

力阻法寇践踏的铁蹄 (注4) ;

礼锡的诗文,

掀起抗战救国的巨浪 (注5) 。

啊, 王屯!

你这文人志士的故乡!

书写着爱国情怀、战斗诗章。

岁月冲走了人们的记忆,

尘埃掩没了宝珠的亮光。

千年古村, 千年文明,

从此默默无闻世间隐藏。

新时代的春雨洗涤大地,

沉睡的祖国迎来了辉煌。

啊, 王屯,

古代遗留的文明宝珠,

愿你荡尽尘埃, 重放光芒!

(注1) 抗战时, 南昌实验小学被迫迁至王屯, 后转复真书院。

(注2) 彭弼薇, 明代官员。谱载:“……以治行优嘉。行取南京刑部清吏司主事。刚直杵权, 四月解组。”

(注3) 彭九愿, 明代官员。谱载:。“……屡著功绩, 升授两广总督, 靖节疆场, 御赐祭。”

(注4) 王邦玺, 清代进士, 翰林院官员, 光绪皇帝老师。曾慷慨陈词, 力主驰援台湾, 被慈禧太后批准, 准备与法军决一死战。后被革职。

(注5) 王礼锡, 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政治家、外交家。抗战时任作家战地访问团团长。病逝在战地, 国共两党均以发唁电、开追悼会等形式致哀。

安福火腿

在那遥远的先秦时代,

你出生在赣中吉福之乡。

映照武功山峰的秀丽,

采撷泰山香樟的清香;

畅饮九龙溪水的甘甜,

吮吸沪潇沃土的营养。

你是平民百姓的宠儿,

出入达官贵人的厨房。

啊, 安福火腿,

天神的祭祀供品,

皇宫的嘉馔珍藏,

你的色香味形,

名闻遐迩, 传扬四方!

阅尽千年筵席风光,

你走出国门越过海洋。

摘取万国博览会桂冠,

荣获世界名牌的奖赏。

登上国际盛宴的餐桌,

誉为友人礼品的时尚。

你是对外开放的先驱,

闪耀炎黄文化的荣光。

啊, 安福火腿,

江西的著名特产,

中国的食品形象,

你的片心熟制,

誉满全球, 五洲飘香!

注:安福火腿1 9 1 5年被选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 9 9 6年在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上"安福火腿, 火腿片, 火腿心, 火腿熟食小包装"荣获四项金奖。同时又获国家星火计划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项关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1 9 9 9年在国际农业成果博览会上获最高荣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 0 0 5年获江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中国名牌产品”榜名。

中国樟树之乡

在那神奇的武功深山里,

居住着一群群原始族姑娘。

绿水孕育秀丽的容貌,

青山赋予体魄的健壮。

浑身上下飘逸香气,

四季披挂翠绿色衣裳。

一支古老的的山歌哟,

在姑娘们口中世代传唱。

在那美丽的安福土地上,

站立着一排排盛装的姑娘。

春风吹拂时尚的头发,

阳光照耀青春的脸庞。

数百里队列英姿焕发,

清馨气息令人神怡心旷。

一曲新时代的旋律哟,

在姑娘们手中弹奏飞扬。

啊, 安福!

中国樟树之乡!

一张大自然赐予的千秋名片,

一条通往江南名山的绿荫画廊,

加入《武功山风光》大合唱行列,

肖华将军与《长征组歌》 篇7

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是在一次大病中。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一向对自己身体不在意的肖华不得不在医生的警告下,由王新兰陪同到杭州疗养。9月,肖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当时,全军各部队正准备举办红军长征20周年纪念活动。一些文艺单位多次向亲历长征的肖华约稿,这成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直接动因。

其实,讴歌长征,肖华早有动因。自从走完了长征路,长征便成为肖华生命的一部分。那场震惊世界的远征,那场使红军从濒于灭亡之中再生的大迁徙,那场整整两年间红军向难以承载的生存极限挑战的英雄壮举,肖华视之为中国共产党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因而值得大书特书。

早在1958年夏,肖华就得到一本描绘长征的画册.如获至宝。他与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说,除了画册,应该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长征。他还对王新兰说,如果有一个整块的时间,一定要写一写长征。遗憾的是,繁忙的工作一直无法使他拿起笔来。到杭州治病疗养,使他终于有了创作的机会。他雄心勃勃地打算在舞台上展示一个全景式的长征。

肖华长于诗词,在杭州又集中阅读了唐诗、宋词中的一些名家之作。中国古诗词凝炼含蓄、韵律优美,极富表现力和形式美。经过思考,他很快确定了用组诗的形式表现作品的内容。考虑舞台演出的通俗性,他在借鉴古诗词的基础上,采取了“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即每段诗词用四个三字句,八个七字句、共12行68个字组成。一诗一韵。这种形式,既有统一的格律,便于记忆朗诵、谱曲歌唱,又较旧格律自由,不受平仄、对仗的限制。

创作的真正难度在于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肖华虽亲历长征,但他当年只有17岁,先是少共国际师政委,过草地后是红二师政委,只熟悉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对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则知之不多。因此,要把红军三大主力艰苦卓绝的长征准确地概括到一部诗歌中,是十分困难的。为此,他阅读了有关长征的大量资料和老同志写的回忆录,反复重等著作,用其中关于长征的精辟论述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他还认真研读了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诗词。

掌握丰富的史料后,肖华按照长征的历史进程,从极其复杂的斗争生活中,选取了12个最概括的典型事件,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即:告别,突破封锁线,进遵义,人云南,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会师献礼,誓师抗日。

从1964年9月到11月,肖华忘记了自己病人的身份,进入忘我的创作境界。屋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午夜。王新兰这位9岁参加红军、11岁参加长征的女战士,此刻也无法劝阻丈夫休息。夜深人静时,她会悄悄地在丈夫身边站一会儿,看到的是一页页被泪水模糊的稿纸。长征途中没流过一滴泪的肖华,将感情的闸门向逝去的历史打开了。初稿写出后,他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经过10次修改,最终将《红军不怕远征难》为总题目的长征组歌于11月中旬正式定稿。

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呕心沥血之作。为写《长征组歌》,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肖华的转氨酶提高了四次,体重减轻了许多。

不久,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为《长征组歌》谱曲。1965年5月,战友文工团正式排练《长征组歌》。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排练,立即喜欢上了这部作品,并提了重要意见。周总理对参加排练的演员说:“肖华写《长征组歌》时是个病人,你们一定要用肖华写《长征组歌》的精神来排练《长征组歌》!”当晚,周总理就给远在杭州的肖华打了电话,说:“你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我感谢你。”

肖华将军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好多年了,但他的英名将和他的《长征组歌》一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上一篇:有关自信成功的名言下一篇:非营利组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