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步骤(精选8篇)
一、注意事项(考生一定要记住两个密码)
1.开始登录要输入:登录密码
①初始密码是身份证号后8位(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的同学,输入密码时X要大写),初次登录成功后,系统将强制要求考生修改初始密码。)
②考生要记住自己修改后的新密码(建议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字母区分大小写)。
2.最后提交志愿要输入:志愿提交码
①模拟演练时——志愿提交码由系统自动生成,如下图所示,考生要牢记!
②正式填报时——考生毕业离校时学校统一下发,考生要妥善保管,不得外泄。建议考生一定要牢记、保密和备份。如因考生忘记志愿提交码造成志愿无法提交,后果自负。切记!切记!切记!
提醒考生: 系统登录密码和志愿提交码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信息,如因考生保管不善,造成密码泄露等问题,后果自负。
二、填报操作步骤
1、考生打开浏览器直接输入zytb.gszs.cn或zytb.gszs.edu.cn进入填报系统进行志愿填报,也可通过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主页(http:///和http:///)上的网上填报系统链接进入填报系统进行志愿填报。登录界面如下:
考生输入本人考生号、密码(初始密码,身份证号后八位)及验证码等登录填报系统。
2、考生若是初次登录,系统将强制要求修改密码。初始密码修改界面如下:
新密码最好为数字和字母组合,修改后考生一定要牢记。
3、密码修改后,系统自动退回登陆界面,并要求考生用新密码重新登录。登录后进入“网上填报志愿考生操作注意事项”界面:
考生应仔细阅读注意事项,以免误填误报。等了解注意事项后点击“开始填报”按钮进入志愿填报首页。
4、进入志愿填报界面后,考生可根据事先填好的志愿表按照系统提示和要求进行填报。填报界面如下: 考生进入填报界面后超过20分钟不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如有调剂意愿的考生,点击系统导航栏中的“服从调剂栏说明”,仔细阅读后,选择“专业调剂”和“服从调剂”。
5、志愿填报完成后,考生可点击“志愿预览”按钮进入志愿提交页面。在提交页面,考生如认为志愿不需修改的可直接使用志愿提交码提交志愿,如认为还需修改则点击“返回修改”按钮返回上一页面进行修改。提交志愿时,考生必须使用“志愿提交码”进行志愿提交,否则志愿无效。提交后,页面弹出“志愿提交成功”字样,表示志愿提交成功。
凡没有使用志愿提交码提交志愿填报或修改信息,直接点击“安全退出”按钮的考生志愿信息将不会提交到填报系统。
考生志愿填报最终结束后,可选择是否打印已填好的志愿表。截止日期前,考生可随时选择修改志愿。
为确保志愿信息安全和密码安全,考生在每次退出时请点击“安全退出”按钮。
三、填报过程中错误剖析
1、系统登录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注意输入时字母是否区分了大小写。如确实记不起来,考生须凭准考证、身份证到报名所在县(区)招生办指定的填报点进行密码重置。
2、志愿提交码不慎遗失怎么办?
志愿提交码是考生提交志愿信息的唯一密钥。考生要妥善保管,不得外泄。建议考生一定要牢记、保密和备份(志愿提交码拿到手回家拆封后第一时间备份)。一旦丢失省招办也没有办法破解,如因考生忘记志愿提交码造成志愿无法提交,后果自负。
3、填报志愿时输入院校代码提示下图错误?
可能有一下几种情况:
① 考生院校代码输入错误 ② 输入的院校代码和考生类型不符,如理工类考生输入文史类院校代码 ③ 输入的院校代码与批次不符,如一本批次输入提前批次院校代码。
4、志愿填报(修改)完成后,使用志愿提交码提交后,出现如下提示
① 考生志愿提交码输入错误(没有区分大小写)。② 填报志愿时某个院校选择的专业重复。修改重新填报提交。
5、修改志愿后,退出系统重新登录后发现修改内容没有生效?
志愿填报修改后,必须使用志愿提交码提交,只有系统提示“提交成功”后,考生志愿修改才真正生效。
6、如何修改登录密码?
在系统导航栏中点击“修改密码”即可修改。
在正式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或班主任联系。提醒考生:在模拟演练过程中有几个问题被许多考生忽略:
系统登录密码过于简单,不能只用数字,个别考生使用生日或手机号作为登录密码,很容易被人猜中。建议使用字母和数字组合,输入时要看清键盘大小写开关状态,及时备份!
志愿填报完成后离开电脑时,大多数考生直接关闭浏览器窗口就离开了,这样密码很容易被人窃取,应通过点击“安全离开”按钮退出。
四、考生志愿服从调剂说明
考生若需要院校及专业调剂,可直接点击“服从调剂”栏。各项调剂说明如下:
1、专业调剂:指考生服从所报志愿院校的专业调剂。
2、院校调剂:指考生服从院校调剂(不包括服从调剂栏内所列的其它院校调剂)。
3、非重点、非211院校调剂:考生愿意调剂到非重点、非211院校须填涂“非重点及211院校调剂”栏(不包括服从调剂栏内所列的其它院校调剂)。
4、农业类、林业类、中医类院校调剂:考生愿意调剂到农业、林业、中医类院校。
5、东北、新疆地区院校调剂:考生愿意调剂到东北、新疆地区。
6、服从调剂栏内院校调剂相关联的组合选择:在院校调剂中,地区院校调剂与农、林、中医类及非重点、非211院校调剂相关联;非重点、非211院校与院校调剂相关联。例如考生愿意调剂到东北地区非重点及非211的农业院校需选择“非重点、非211院校调剂”和“农业院校调剂”及“东北地区院校调剂”三栏,否则不予调剂。
一、政治选择题的构成
2015年高考全国卷II卷政治选择题部分依然是12小题, 每题4分, 即48分, 可见选择题具有重要地位。 选择题由两部分组成, 即题干和题肢。 题干部分, 通常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典型事例、 古诗词等作为情景材料, 为解题指明或者明确思考方向。 题肢部分, 通常由四个选项组成, 在大部分情况下选出一个正确的即可, 当然也有例外, 会有不定项的选择。
做好政治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政治选择题的结构。 除此之外, 掌握政治选择题的正确解题步骤和方法也是提高政治选择题的得分率的关键。
二、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一) 明确考查范围。
《考试说明 》指出政治考试内容包括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中的必修内容及时事政治内容, 包括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 “生活与哲学”。 时事政治包括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 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1]。 其中时事政治以背景材料出现, 渗透到必修内容的知识点中考查。 必修四个模块的考查比例维持在4:3:1:4。
例1: (2015年全国卷II第18题) 近年来, 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 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截至2014年9月, 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 1735座寺庙通了路, 1730座寺庙通了电, 1662座寺庙通了水, 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 上述做法 ()
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②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
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 通过看题目可以确定本题考查的是政治生活的内容。 然后依据考查的内容, 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以分析和解决问题。 答案C。
(二) 分析题干。
题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它明确指出命题人的意图。 一方面要读懂题干的中心思想, 也就是寻找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另一方面要注意题干最后的规定要求, 词语一般有:“说明”、“符合唯物论的是”、“因为”、“正确”、“理由”等, 并对此进行适当的注明或勾画, 突出重点;不看答案并推测出相应的考点 (限于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或者直接看答案选出相应的考点。
例2: (2015年全国卷II第21题)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 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答案A。 第一步, 需要找出题目的中心思想, 即关键句为“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二步, 看题目最后的规定要求是“从辩证法的观点”, 也就是说, 答案的论证应该符合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接下来应该根据关键词句联想相应的辩证法知识点, 即量质互变规律、矛盾的特殊性。
(三) 细审题肢, 掌握方法。
题肢就是我们常说的选项, 一般情况下是四个, 正确答案包括在内。 因此, 细审题肢间的关系是提高正确率的关键。 一方面, 分析题肢表述的正确与否:一般错误选项情况有以偏概全, 自相矛盾, 用词的绝对化, 因果混搭, 表述错误等。 另一方面, 明确题肢与题干的关系:①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要求 (如题干规定从辩证法角度出发, 题肢却从唯物论角度) ;②是否和题干阐述的内容相符;③是否存在逻辑性 (如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的混淆) 。
针对本套试题的特点, 主要介绍组合选择法。 组合筛选法适用于解答组合选择题, 分为正向筛选法 (即先在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确定一个错误组合肢, 然后把所有包含该组合肢的选项排除掉) 和逆向筛选法 (即先在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确定一个正确组合肢, 然后把没有包含该组合肢的选项排除掉) [2]。
例3: (2015年全国卷II第17题) 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2014 年12 月,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 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 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第一步, 分析题肢的表述正确与否, 本题没有;第二步, 分析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本题主要谈论跨区司法机关设立的优点;第三步, 解答本题可采用逆向筛选法, 跨区司法机关设立, 体现独立行使司法权, 可见③为必选项, 排除B、D。 B、D含④, 这样就不用考虑, 只要排除①或②, 通过分析, 这一举措没有涉及内部监督, 排除①, 故答案为C。
(四) 实战演练。
例4: (2015年全国卷II第20题) 2015年1月, 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 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引起热烈反响, 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第一步, 确定考查范围: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交叉。 第二步, 分析题干:“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规定要求是谈谈好处, 预测考查国家的综合国力;第三步, 细审题肢:②明显夸大其词;第四步, 组合选择法中的正向筛选法, 在①或④中选择, 通过分析, ①的说法不符合时代的特点, 有夸大之词, 排除①, 故答案为D。
总之, 无论选择题的题干材料、设问方式、命题角度等怎么变化, 重要的是立足课本, 构建逻辑体系, 重视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相对接和加强探究题的训练, 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答题才会游刃有余。
摘要:在高考政治中, 做好选择题除了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外, 还应该学会快速解题的步骤与方法, 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介绍。
关键词: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步骤,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其实,完形填空不在于做得太多,关键一点:做完一篇,要仔细揣摩做错的原因。是自己的单词量不够,还是自己理解能力不行?怎么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我们在这一题型上总是失分较多?
1.没有严格遵循答题步骤:
多数同学考试时担心时间紧,在没有弄清短文的中心和文章的情节线索的情况下匆忙答题.事实上我们用在这一题上的时间可以达到15-18分钟。
切记;一定要用2-3分钟时间进行缺词阅读,弄清文章大意和基本脉络后再着手逐个填空。
2.不注意积累答题技巧:
a.忽略文章中上下文之间的照应关系;
b.遇到长句不注意分析句子结构,在语义模糊时抱碰运气的心理随意作出选择。
完形填空题是高考英语试题中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题型。它既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识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该题分值高(30分,占卷面总分的1/5)、难度大、分区性强,是考生容易“拉开距离”的试题之一。从近几年完形填空题所涉及到的数篇文章来看,完形填空题的阅读内容已有所增加,这说明做题时阅读速度要提高。同时根据该题的设计特点,在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内容越多,完形填空题的难度系数就越低。这说明高考完形填空题的难度变化不会太大,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在某一两年中难度系数有变化。
因此,要做好完形填空题,考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以外,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还要花时间和精力来分析完形填空题的设题特点,研究其解题思路,掌握其应试技巧。这不仅能提高完形填空题部分的考试成绩,而且有助于提高其他部分的综合应试能力。
针对完形填空题的特点及命题原则,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应相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练好基本功。完形填空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语境的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题时除了要有一些必备的语言知识、技能知识以及知识点的辨析能力外,还要具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本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能理清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其解题技巧。我从现在带的学生开始采用以下步骤来突破完形填空这一难关。
第一步:通读全文,宏观认识,掌握大意
通读全文,旨在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找出完形填空题短文的主题、大意、作者的观念和思路、文章展开的线索等信息。完形填空题中的短文通常情况下不给标题,首句往往不设空。一篇完形填空题的文章中,首句往往是了解全文的窗口,而尾句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或结论。有时,提示句也可能位于短文的中间,既承上启下,又概括全文。因此我们在通读全文时,应着重注意首尾句对文章主题的提示,同时还要注意短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词,联系自己已有的与主题思想相关的常识,判断文章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意图,从宏观上把握全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千万不要看一句填一句。如2011年的一篇高考完型填空(北京卷),第一步;我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文章写出大意。
I used to hate being called upon in class mainly because I didn’t likeattention drawn to myself,And 36 otherwise assigned(指定)a seat by theteacher,I always 37 to sit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ll this 38 after I joined a sports team,It began when a teacher sug-gested I try out for the basketball team,At first I thought it was a crazy39 because I didn’t have a good sense of balance,nor did I have the 40 tokeep pace with the others on the team and they would tease me,But forthe teacher who kept insisting on my “41 for it”,I wouldn’t have decidedto give a try。
Getting up the courage to go to the tryouts was only the 42 of it!When I first started 43 the practice sessions,I didn’t even know the rulesof the game,much 44 what I was doing,Sometimes I’d get 45 and take ashot at the wrong direction-which made me feel really stupid,46,Iwasn’t the only one“new”at the game,so I decided to 47 on learning thegame,do my best at each practice session,and not be too hard on myselffor the things I didn’t 48 “just yet”。
I practiced and practiced,Soon I knew the 49 and the “moves”,Be-ing part of a team was fun and motivating,Very soon the competitive 50in me was winning over my lack of confidence,With time,I learned howto play and made friends in the 51-friends who respected my efforts towork hard and be a team player,I never had so much fun!
With my 52 self-confidence comes more praise from teachers andclassmates,I have gone from “53” in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nd notwanting to call attention to myself,54 raising my hand-even when Isometimes wasn’t and not 100 percent 55 I had the right answer,Now I
have more self-confidence in myself。
第二步逐句阅读,各个击破。
在学生写完大意后,我就把学生的大意收集整理,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暂时不做讲评,然后,我把答案部分再另外发给学生。在通读全文、掌握大意以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按照短文所提供的语境,综合自己在读第一遍时所掌握的信息,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最佳选项。根据近几年完形填空的设题特点,有些题目需要考生选填的词其实就在上下文中,考生可以边读短文边随手做出来。这些题目多为含义比较明显的词汇、固定搭配、习惯用法或常用句式等语言知识问题,只要局部理解正确,便能直接猜出答案。当然,也有些题目难以一眼看出准确答案,这类题目的答案常常隐含在对短文的理解之中,有时甚至不仅仅取决于对短文局部的理解,而需要由表及里,由易及难,顺其语境,层层深入地进行猜测,再经过仔细分析后才可选出。
解答完形填空题需要考生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推理和判断,需要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辨别、分析,从而去伪存真。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个题目的正确选项的含义、用法不甚明白,但发现其他选项有显而易见的谬误。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将干扰项逐项检查、验证,发现错误的选项立即剔除。随着选择范围的缩小,选中正确选项的机率逐渐增大。排除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以下是北京卷的答案部分:
36.A.asB.untilC.unlessD.though
37.A.hopedB.agreedC.meantD.chose
38.A.continuedB.changedC.settledD.started
39.A.ideaB.planC.beliefD.saying
40.A.rightB.chanceC.abilityD.patience
41.A.goingB.lookingC.cheeringD.applying
42,A.pointB.halfC.restD.basis
43,A.enjoyingB.preparingC.attendingD.watching
44.A.lessB.laterC.worseD.further
45,A.committedB.motivatedC.embarrassedD.confused
46,A.InterestinglyB.FortunatelyC.ObviouslyD.hopefully
47,A.focusB.actC.relyD.try
48,A.wantB.doC.supportD.know
49,A.stepsB.ordersC.rulesD.games
50,A.rolesB.partC.mindD.value
51,A.processB.operationC.movementD.situation
52,A.expressedB.improvedC.preservedD.recognized
53,A.dreamingB.playingC.relaxingD.hiding
54.A.byB.forC.withD.to
55.A.luckyB.happyC.sureD.satisfied
第三步重读短文,理清关系,推敲难题
经过以上两步通读解题以后,我们已掌握了短文的大意,并做出了大部分的题,只剩下少数难题。第三步的目的既是检查第二遍通读做题的结果,参照选项,确认或推翻已做出的选项,同时第三步也是根据选项所提供的线索推敲并解决遗留难题的过程。检查时,要注意所选答案是否符合对局部的理解和对文章主题与观点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应该推翻重新选择。对于只猜出大致范围的难题,在这第三步通读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地深入分析,通过对短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排除选项中不符合的选项,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得出所有答案。我然后针对学生的大意理解、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等等错误进行细致讲解,以加深印象。
第四步熟读短文,增强语感
在讲完一篇完形填空题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全文从头到尾再通读几遍甚至十几遍,以增强他们的词感、语感和对文章结构理解的整体感。如果学生能像李阳老师那样脱口而出历年高考完形填空的话,再难的完形填空题都会迎刃而解,并且大量的背诵也有助于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的提高,如:1.听力2.单项选择3.阅读理解4.短文改错5.书面表达。等等。
第五步反复揣摩温故知新
经过十几或二十天后,重新再让学生在没有选项的情况下对短文进行填空,看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篇短文的精髓。
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按普通类上线考生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A、B、C
3个(提前和本科批次)或A、B、C、D、E
5个学校(专科批次)依次检索,首先将考生档案投给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未达到该校控线,则投给B学校,如此类推,只要被检索的3所或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如果经检索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
高考志愿怎样填报
那么在知道成绩之后,我们如何选择学校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根据你自己的分数筛选出你可能上的一些比较好的学校。这时候需要用到的就是在高考之后学校会让你们买的一本关于志愿填报的书,非常厚一本,里面有所有学校的历年分数线等等相关信息。
如果说你觉得历年的分数线可能会差别很大的话,那么还有一个小妙招,就是看省市排名,通常一个学校在一个省市招收的学生的排名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时候,你就可以拿起你的笔,将你所有可能上的比较好的学校都圈出来(只要有可能的都画出来)。
第二就是把你画出来的这些学校,都去网上了解一下,途径主要是:官网、宣讲会、学校招生电话、你的高中老师等等。
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城市的环境,气候,学校综合实力,专业设置等方面。然后排除一些你确定以及肯定一定不会去的学校,剩下的就是你的学校选择大名单了。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关注近3-5年数据
为了给孩子填报志愿,很多家长做了不少工科,他们了解志愿填报的规则,熟悉填报的方法,知道运用一份一段表和省位次,但是这些还是不够的,要对近3-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因为每年的高校录取情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的波动,所以如果只参考一年数据,难免会产生一些数据的误差,建议大家要参考近三年数据做综合考评。
关注高校网站和招生简章
前面我们说要参考线,那么线从哪儿来,就是从高校网站上查询的。此外,很多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身高、视力等等,这些要求会在招生简章中发布,所以要关注招生简章,还有部分学校会设定级差,也是在招生简章中发布,如果你没有及时关注,可能会对你的志愿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不能只关注学校排名,尤其是对一些中等学生
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只关注大学的排名,这点是不好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填报普通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重本来说,及时只关注学校排名就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对于普通一本、二本学生就不一样。每个学校可能总体水平都差不离。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对学校的就业考研、学校的实际水平都要有一个了解了。
注重调剂的问题
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
1、仔细阅读题目,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
2、认真审读题意,读懂题目说明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3、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提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东”“南”“西”“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等。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4、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隐蔽性。
(3)限制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不仅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5、分析选项正误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6、分析“项”“干”关系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答案。
二.知道地理选择题中常见的信息干扰方法
在掌握解答地理选择题步骤的基础上,明确地理选择题常见的信息干扰方法,会对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示例一些常见的选择题信息干扰的方法:
1、鱼目混珠法
※答题总体要求: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
※高考题型:
一)、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要求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三)、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对作品的观点和看法,即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其艺术效果,把握其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6)、从文章结构鉴赏:①铺垫呼应,结构严谨。②前后对比,鲜明突出。③先抑后扬,曲折有致。④环环相扣,层层深入。⑤先总后分,层次分明。⑥板块结构,美观严谨。⑦一线贯之,形散神聚。⑧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注: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答题时只需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高考语文阅读常用答题步骤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重视语言标志,即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臂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范围词。同时还要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
3)、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答题时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特色?
※文首:
1).结构上,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或中心(记叙文、小说),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这些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
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答题模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的胸怀或思想情感。
※主题句一般是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意思?
※关键词句位置:文章每一段特别是首段或末段的首句或末句,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答题模式:通过„„的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5、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描写
△描写景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叙述)方式:正面描写、反面描写(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描写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抒情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神奇景象描述作用:增加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或讲解道理;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比喻说理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2)、比喻叙事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作用:
△表现喜爱的事物:栩栩如生,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丑态毕露,强烈的厌恶感。
1)、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引起共鸣,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夸张作用:
1)、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态度,强烈地唤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形象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度和表达效果,烘托环境气氛,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强调内容(突出中心)、加重感情(强烈奔放);
(或: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1)、排比写人,入木三分、细致入微。
2)、排比写景,层次清楚、细腻动人、形象可感。
3)、排比说理,透彻清楚,令人信服,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4)、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引用作用: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1).语言凝练,言简意明;
2).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
3).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
4).增强说服力,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
※反复作用: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叠词、短句作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借代作用:突出事物本质特征,增强语言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 对偶作用: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1).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2).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反问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设问作用: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
2)、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 当前有许多学者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 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或者学习的专业跟自己的个性及智力类型等不一致, 从而导致厌学、学习成绩不佳, 最终难以实现人生理想。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存在自我认知不明、掌握信息失衡、家庭主导等因素, 导致高考志愿专业选报时出现相对盲目性选择, 笔者旨在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影响高考考生专业填报的因素, 并分析高考考生的求学心态, 为考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提供帮助, 同时也为高校和家庭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价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在完成高中学习后, 就进入到大学继续深造, 大学生群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生经过高考之后就要进行高考志愿的选报,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就成了家长和考生最头疼的事, 尤其专业选报将成为影响考生终生的关键步骤。考生专业选择主要受到个人兴趣、能力、个性、职业价值观等因索的影响, 同时还有健康状况, 过去受教育情况、自己的经济状况、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的地理环境因素, 也都要统筹考虑。[1]然而, 专业选择虽然经过层层把关做出的决策, 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一项在北京某高校的调查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840名大学生中, 有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 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到底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呢?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 (占总调查人数的48.2%) ;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 (分别占总调查人数16.1%和26%) ;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它因素占3.2%。[2]由此可见, 很多学生否决了对专业的初始选择, 而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
高考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 也是考生自我实现的途径, 但是考生专业选择到底要依据什么样的导向,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又该如何引导考生呢?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以至于有部分考生在专业选择时显得比较盲目和无所适从, [3]家长在这方面也经常出现不恰当的行为。笔者通过对高考生的专业选择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为高考学生专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对于国家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专业选择现状
笔者就南京工业大学08级新生在高考志愿选报进行了开放式问卷抽样调查, 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考生在志愿选报时依据什么样的导向。笔者对497份问卷调查归纳发现,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以下几种导向 (图一) : (1) 就业导向。以这种导向填报专业的考生达到被抽样的61%, 占到样本总量的3/5强, 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 (2) 兴趣导向。仅有9%的考生选择了以自己的兴趣为选择专业的导向, 这是不可思议的; (3) 发展导向。有6%考生选择以未来发展作为自己的专业选择导向, 这部分同学有相当数量是想考研考博的; (4) 冷热导向。有11%的考生在选择时参考了社会公布的冷热门专业分析, 忽略了专业冷热是有一定的时限性; (5) 声誉导向。有13%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 以专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地位作为导向, 在个人面子上比较在意; (6) 未知导向。仅有一人选择了不知道。
前面学者调查研究发现,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高考后进入大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专业, 对当前的专业并“不感兴趣”, 所以笔者认为, 考生此时的评价体系回到了按照个人兴趣与个人特性, 自我认知[4]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成熟, 所以很多考生在高考后进行专业选择所依据的导向是存在问题的。
就目前我国高考生志愿选报情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5], 笔者总结认为考生填报志愿常常有以下几种误区: (1) 盲目攀比、从众选报。有很多考生在选报专业时, 对专业不是去了解, 而是“大家报什么我就报什么”, 这样盲目从众选报专业的人不在少数; (2) 专业等同职业, 选报志愿过专。很多考生在选报专业时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把专业学习的范围理解得太窄; (3) 高分等于好学校。考生迷信自己的考分就应该是上一个好学校, 而对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却没有概念; (4) 高费用等于好专业。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 专业好差是不以收费高低为标准的; (5) 有资料就能填好志愿, 随意填报“服从”。其实志愿的填报、专业的选择都是一门学问, 是年轻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决策是否恰当影响到将来的学习与就业; (6) 依赖心理严重, 父母包办见长。很多考生的志愿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 而当下父母选择的依据往往较为功利, 多从就业出发。
考生专业选择导向存在的问题和志愿选报过程存在的误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令人担忧的, 这不仅浪费了国家有限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 而且对大学生的培养成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四、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 应试教育遗毒
培养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各种人才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中学教育主要是围绕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课, 特别是升学考试的科目进行, 这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学生学习纯粹是为了应考, 知识兴趣中心也主要放在了备考科目上, 为考高分而“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自我兴趣考虑却相当少, 对自己人生道路如何走、朝何处走缺乏明确的认识, 对自身的职业自我概念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 如何落实中学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任务, 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 培养全面发展并有特长的人才, 提高全民族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教育向多样化发展, 这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大问题。
2. 社会生存压力
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已经让这群高中毕业生提前感受到了危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逐步发展到“大众化阶段”, 接受高等教育, 获得本科文凭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累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 所以也无怪乎有54.5%的考生上大学的主要愿望是“找一份好工作”, 其它选项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市场接纳度高的专业, 相对能保证今后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学生的判断与认知虽然具有一定功利主义倾向, 但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亦不失为理性选择。
3. 信息掌握失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 但学生和家长获得的信息与真实情况却差强人意。例如, 网络作为信息量最大、时效性最强的现代化资讯手段已吸引考生广泛关注, 但由于网络资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导致考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偏低, 原因有二:一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当信息到达受众的时候可能已经不真实了;二是信息传播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对信息往往是往好的方面加工处理。而一部分更为直接准确的信息源, 因种种原因未得到充分利用, 比如大学发的招生宣传资料, 咨询会上大学招生宣传的老师。所以, 当询问到学生对所填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时, 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对所填报专业的了解程度稍高, “了解”的占29.1%, 仍有38.5%的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填报了相应专业, 自认为了解程度“一般”的占32.4%。 (见图二) 线性统计检验表明不同家庭背景 (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 , 不同地域的考生均不存在显著区别。
4. 自我认知不明
高中生正处于从少年阶段向青年阶段过渡的时候, 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 心理发展不平衡, 情绪不稳定, 使其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 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容易发生自我认知失调。[6]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高校专业和社会职业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而学生在面临高考志愿选报这种重大决策时, 便可能会无所适从、盲目从众, 而这种仓促选择的结果很可能是跨进了大学校门后, 就会出现对专业课程的厌学现象。所以, 中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深刻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及文化基础知识, 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而且要十分清楚自己的短处和弱点, 同时考虑各专业或职业对于人的要求不尽相同的特点, 根据社会发展和要求, 合理慎重地填报高考志愿, 确定职业方向, 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做到“知彼知己”。
5. 家长因素影响
每位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前途和命运, 在人生方向性选择的关键时刻, 家长往往投入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有许多考生的志愿表现出家长的心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在志愿选报过程中受父母影响的考生达到44%, 这个比例对于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高中毕业生来说, 笔者认为似乎过高了, 甚至有少量考生填写了“父母威逼利诱”的字眼。可见, 父母在高考志愿的选报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到底是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 就只有看父母采取的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方式和态度了。
五、策略建议
1. 高校方面
(1) 专业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国际社会为背景, 以国内社会为基础。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落实, 高校不顾当前国内形势, 广设专业, 大量招生, 对一些国内市场没有相应的岗位需求的专业, 开办的学校也是多如牛毛, 导致学生就业困难。所以, 在我国出现的情况是, 不是社会发展催生新生专业, 而是专业预设催生市场需求, 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高校应该做的是促进专业设置向市场主导转变, 专业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体现在能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就要求专业界限淡化、专业口径拓宽、专业柔性增强、专业方向灵活, 增强大学毕业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另外, 高校自身也应作相应的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 让专业选择更具人性化和自由度, 专业学习也才能更具成效性。
(2) 信息供给。许多学生及家长对高校的专业设置知之不多, 往往只凭文字介绍去理解, 所以, 多渠道的信息供给是必要的。首先, 学校应当通过学校网站建设与及时更新, 充分发挥网络及时快捷高效的优点, 对学校和学科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又有侧重点的宣传, 为考生及家长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信息。其次,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招生宣传与家长和考生面对面的优势, 真实告知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相关信息, 要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讲解全面、明白、透彻, 切勿使之产生歧义, 引起误会, 更不能故意误导学生报考。在咨询宣传过程中, 高校对学生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防止不切实际地盲目承诺, 维护高校的信誉和形象, 要做到“宣传要全面, 信息要真实”, 以学生为本, 为考生、家长、社会服务的意识。在招生宣传的同时, 高校的配套改革也要落到实处, 并向考生和社会宣传, 对于调整的专业和基础学科也有一个向考生和社会宣传的问题。
2. 家庭方面
(1) 自我意识引导。家长在早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 外向型的人一般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如教师、律师、导游、记者、社会工作者等;内向型的人往往适合做与物打交道的工作, 如计算机编程, 机械设计, 会计等。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 引导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树立自我意识, 逐步认识自己的人生“短板”和长处, 明晰自己的兴趣, 在专业选择时, 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帮助考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专业。
(2) 自决能力培养。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进入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但是孩子的成长发展是要视孩子自身状况决定的, 要尊重孩子的自身状况和选择, 家长不能越俎代庖, 横加干涉。家长喜欢的事业不一定考生喜欢, 不一定要子承父业;家长的兴趣不一定是考生的兴趣, 不要强迫考生, 而应因势利导, 引导孩子自我思考、自我决策、自我承担, 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意。我们可以断言, 一个自决能力强的孩子, 将来在社会上一定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3. 学生方面
(1) 明晰目标。考生自己要学会思考, 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是必不可少的。高中生即将或者已经跨入成年人行列, 所以考生应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目标和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要知道自己不能什么都依靠父母, 应该学会思考和决策, 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高考就是考生了解自我, 学会决策, 实现理想, 把握人生的关键一步, 所以, 考生应当在高中学习阶段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努力通过高考来实现这个目标, 通过大学专业学习来实现自我。考生的目标明晰, 在高考志愿选报时就有的放矢, 上什么样的学校, 选择专业时就不会出现盲目选择和从众心理了。
(2) 量力而行。选择志愿时, 个人尽可以按着自己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爱好填写, 但也要结合个人的高考成绩。热门专业的竞争是激烈的, 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 如果学习成绩不太突出, 最好避热就冷。如果学习成绩比较好, 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大。近几年, 有一部分考生为保热门专业而降格选报, 在热门专业录取不了的情况下, 放弃录取其他学校的机会, 以保下一批第一志愿的录取, 结果致使部分专业较好的下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上一批还要高, 形成层次之间录取分数线倒挂, 专科录取分数线高于本科录取分数线。这一现象看起来似乎是考生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意志很坚定, 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文化层次和身份。本科院校中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相近专业很多。何必舍本求末呢?
六、小结
高考是时下中国青少年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专业的选择是学生今后的职业取向和人生成就的起步阶段, 也是体现学生自身能力的一次绝好机遇, 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都应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为我们的年轻一代营造一个自我决策、自我承担、自我实现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世晔.选好专业把握人生[J].中国考试, 2002, (4, 5) :P8-9.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潜能研究中心.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http://www.sina.com.cn.新浪教育, 2003/04/01/13:53
[3]童腮军.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4]吕建国主编.大学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8:208.
[5]高福成.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 (3) :62.
编辑部依然会接到许多高三同学打来的电话,咨询最多的问题当然还是“该如何填报志愿”。
也许是紧凑的高三生活让大家练就了行动争分夺秒、说话“简明扼要”的习惯,同学甲劈头盖脸就来一句,“现在什么专业热门,哪些学校将来能为我换份好工作”;同学乙也丝毫不向小编介绍自身情况,直接问道,“文科生适合学什么专业”;亦有同学丙,将打招呼的步骤省略,开门见山地放出连珠炮,“想学经济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推荐一些学校,还有我们省去年的录取分数怎样”……
同学们就“热门专业”“经济学”等问题提问,说明自己是接受过相关信息的;然而这些信息比较粗糙,只让自己形成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和人云亦云的判断。十几年前,互联网没有这么通达,没有网上录取,也没有更多人可供咨询,我们几乎都是懵懵懂懂、连猜带蒙地报了几所学校。而今天,网络的发达让信息变得泛滥,套用术语来说就是,“泛信息”其实等于无信息。有价值的信息被无用信息甚至虚假信息冲击得支离破碎,高三学生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问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呢?于是十年后,同学们还是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填报志愿。
家长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和判断能力无疑比学生要强得多,但家长的局限在于对孩子个性、兴趣的重视程度要轻很多。家长们往往抱着实用主义的心态为孩子的志愿填报出谋划策,如哪些专业更热门、哪些地方资源更丰富、哪些学校更容易考上……这些当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但孩子是不是喜欢、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也很关键。
现在,你们不用发愁了,就因为它——你们于中的《好志愿规划好人生》。《高考金刊》编辑部倾力打造的志愿填报特刊,将从高校录取、行业前景、专业特质、填报技巧、分省数据等多个方面为你们呈现真实的高考录取,真正为家长和考生们的志愿填报插上一双翅膀,帮助家长和考生们在高考之后的这场战役中节节胜利。
【高考志愿填报步骤】推荐阅读:
高考填报志愿八个步骤09-25
谈高考志愿填报12-29
高考志愿10-07
高考填报志愿流程2006-10
学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07-11
填报高考志愿六大陷阱09-22
高考填报志愿专业解析09-28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12-24
高考如何填写志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