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教材(精选8篇)
(二)P160(重大改动)
2015年8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P184
三、施工现场水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无关紧要)《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1)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污染物的;(2)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3)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4)未按照规定进行预处理,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不符合处理工艺要求的工业废水的。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1)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2)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3)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4)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5)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6)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7)未采取防渗漏等措施,或者未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进行监测的;(8)加油站等的地下油罐未使用双层罐或者采取建造防渗池等其他有效措施,或者未进行防渗漏监测的;(9)未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性措施,或者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有前款第3项、第4项、第6项、第7项、第8项行为之一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1项、第2项、第5项、第9项行为之一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2)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P187(增加一句话)
《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政府投资项目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依法负责项目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P201(无关紧要)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P205(增加段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企业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建立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国有企业要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属地监管。P206(增加段落)
2014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规定,主要负责人应当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项目安全生产考核目标、奖惩措施,以及企业为项目提供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企业应当与分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责任。
P206(无关紧要)
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P209(增加段落)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规定,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负责,应当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安全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有效使用。项目负责人应当按规定实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监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时排查处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隐患,隐患排查处理情况应当记入项目安全管理档案;发生事故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现场救援。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企业项目负责人应当定期考核分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P210(换了表述而已)
(三)自行完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和负责上报施工生产安全事故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总承包单位应当自行完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P211(换了表述而已)
(一)施工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和建议权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建筑法》规定,作业人员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意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二)施工安全防护用品的获得权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建筑法》规定,作业人员有权获得安全生产所需的防护用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
(三)批评、检举、控告权及拒绝违章指挥权
《建筑法》规定,作业人员对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安全生产法》还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四)紧急避险权
《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也规定,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P213(增加段落)
(一)“安管人员”的考核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还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合称为“安管人员”。“安管人员”应当通过其受聘企业,向企业工商注册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安全生产考核,并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对“安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施意见》中规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为机械、土建、综合三类。机械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从事起重机械、土石方机械、桩工机械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土建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从事除起重机械、土石方机械、桩工机械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外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综合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从事全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P218(无关紧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刑法第134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无关紧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P2018(无关紧要)
2015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刑法第134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刑法第135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对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对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负有管理、维护职责的人员。
明知存在事故隐患、继续作业存在危险,仍然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34条第2款规定的“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1)利用组织、指挥、管理职权,强制他人违章作业的;(2)采取威逼、胁迫、恐吓等手段,强制他人违章作业的;(3)故意掩盖事故隐患,组织他人违章作业的;(4)其他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行为。
实施刑法第132条、第134条第1款、第135条、第135条之
一、第136条、第139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对相关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
实施刑法第134条第2款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条第1款规定情形的(注: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对相关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实施刑法第132条、第134条第1款、第135条、第135条之
一、第136条、第139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1)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3)其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实施刑法第134条第2款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条第1款规定情形的(注: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其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对相关责任人员,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实施刑法第132条、第134条至第139条之一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1)未依法取得安全许可证件或者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销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2)关闭、破坏必要的安全监控和报警设备的;(3)已经发现事故隐患,经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的;(4)1年内曾因危害生产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5)采取弄虚作假、行贿等手段,故意逃避、阻挠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6)安全事故发生后转移财产意图逃避承担责任的;(7)其他从重处罚的情形。P220(增加段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中规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特别要强化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以及对不良地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或论证。
P221(换了表述而已)
由于施工作业的风险性较大,在地下施工、高处施工等不同的施工阶段要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并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季节、气候变化,加强季节性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防寒防冻、防止煤气中毒;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雨季和冬季施工应对道路采取防滑措施;傍山沿河地区应制定防滑坡、防泥石流、防汛措施;大风、大雨期间应暂停施工等。至于造成暂时停止施工的原因很多,责任方可能是施工单位,也可能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还有不可抗力或违法行为被责令停止施工等。一般来说,除不可抗力要按合同约定执行外,其他则要分清责任,由责任方承担费用。但不论费用由谁承担,施工单位都必须做好现场防护,以防止在暂停施工期间出现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或者其他人员的伤亡事故,并为今后继续施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P222-(增加段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起重机械、基坑工程等五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要点的通知》(建安办函[2017]12号)规定,基坑工程施工安全要点:(1)基坑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审核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深基坑工程要组织专家论证。基坑支护必须进行专项设计。(2)基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无资质、超范围从事基坑工程施工。(3)基坑施工前,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基坑施工要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发现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立即整改。(5)基坑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基坑主要影响区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6)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7)基坑周边应按要求采取临边防护措施,设置作业人员上下专用通道。(8)基坑施工必须采取基坑内外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措施,防止出现积水和漏水漏沙。汛期施工,应当对施工现场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9)基坑施工必须做到先支护后开挖,严禁超挖,及时回填。采取支撑的支护结构未达到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支撑。(10)基坑工程必须按照规定实施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指定专人对基坑周边进行巡视,出现危险征兆时应当立即报警。
脚手架施工安全要点:(1)脚手架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审核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要组织专家论证。(2)脚手架搭设、拆除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无资质从事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3)脚手架搭设、拆除人员必须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4)脚手架搭设、拆除前,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5)脚手架材料进场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严禁使用。(6)脚手架搭设、拆除要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发现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立即整改。(7)脚手架外侧以及悬挑式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底层应当封闭严密。(8)脚手架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设置剪刀撑和连墙件。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严禁在脚手架上超载堆放材料,严禁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9)脚手架搭设必须分阶段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10)脚手架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应当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模板支架施工安全要点:(1)模板支架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审核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要组织专家论证。(2)模板支架搭设、拆除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无资质从事模板支架搭设、拆除作业。(3)模板支架搭设、拆除人员必须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4)模板支架搭设、拆除前,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5)模板支架材料进场验收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严禁使用。(6)模板支架搭设、拆除要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发现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立即整改。(7)模板支架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设置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和剪刀撑;立杆顶部自由端高度、顶托螺杆伸出长度严禁超出专项施工方案要求。(8)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应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铺设模板。(9)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应当指定专人对模板支架进行监测,发现架体存在坍塌风险时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10)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拆除模板支架。模板支架拆除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
P224(换了表述而已)
原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中规定,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是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中措施费所含的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安全施工费组成。P239(增加段落)
2016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经修改后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无关紧要)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2016年7月经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2002年5月颁布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
二、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和备案(增加段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增加了第四点)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4)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三、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实施(P240换了表述而已)《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规定,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P240无关紧要)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四、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P240,做了调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2)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3)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5)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6)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7)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P245(无关紧要)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6)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94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1)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2)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2)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3)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4)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5)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6)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7)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P246(无关紧要)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7)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P311(换了表述而已)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P315(换了表述而已)
2017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P316(做了改动)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及有关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可划分为4类: 1.普通诉讼时效,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3年。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P317(做了调整)
《民法总则》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1)不可抗力;(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P317(做了调整)《民法总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P320(换了表述而已)
诉讼文书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法院可以对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诉讼文书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以及公告送达。P328(增加段落)
3.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5)违反限制消费令的;(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无关紧要)
一、什么是教材处理
当前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在师资、教材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却远滞后于中职的发展。中职当前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给了学校选择符合实际使用的教材的自主性, 但许多科目却存在或多工少的不适应性。如《法律基础》科, 我校现在使用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课十一五规划教材”, 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只重视理论, 缺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乏师生互动等缺点, 给教师教、学生学带来极大的不便。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以教材为基础内容,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提高觉悟的活动。也就是说, 教师、学生、教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教材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积极成果, 它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 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尊重教材的结构体系, 但若发现现行教材结构有不妥之处, 则要作适当调整, 以使学科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这就是教材处理的要义所在。
二、教材处理的原因
本人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教《法律基础》教学多年, 在实践探索中认为对《法律基础》的教材必须作适当的处理, 以便更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主要归于以下的原因。
1. 中职教学任务的需要。
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技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 基于此, 许多中职学校把技能培养列为教学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课时学习专业课和加强实操训练, 便压缩文化科的课时。《法律基础》课按大纲要求本应每周开设3个课时, 本人所在学校把它压缩为1个课时。在较少的课时中如何传授学科知识给学生且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与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作恰当的处理。
2. 中职生素质基础实际的需要。
当前, 国家各级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现实中,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基础差、思想品德纪律差的“双差”情况, 甚至被视为“学业失败者”。大多数中职生抱着考不上普通高中又不想太早走出社会便来职校混几年这样的心态进来的,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想而知, 特别是对如《法律基础》这样的文化科, 任课老师要没有三两下子, 如果照本宣科地上课, 课堂便会形同虚设。因此, 教师对教材一定要灵活处理, 努力使学生“爱上你的课”。
3. 中职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工作基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任务, 学生毕业后便直接就业, 成为国家的劳动者。因此, 中职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开展, 努力培养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三、教材处理的方法
教材处理必须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正确地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综合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效率、高功能地研究、解决问题, 而最优化是系统方法的根本目标。本人在实践中运用系统方法处理《法律基础》的结构, 总结出“取舍、增减”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取与舍。
取, 就是说, 要全面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 根据课时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应该主要讲授哪些知识, 哪些知识可讲可不讲,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取与舍是相互统一的, 俗话说, “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 如果不分主次,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从课时、学生的实际出发, 只追求完成任课任务, 这不但达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更会加深学生厌学的情绪。
《法律基础》共分七章, 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法律实务等, 本人根据学生和课时的实际, 把书本章节顺序重新排序。本人认为“刑法”是人类法律思想早期的“初法”, 对于学生是最容易接受又极具教育效果的子法, 因此把它放在第一位, 其次分别为民法、宪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法律实务等。由于课时原因和章节内容的特点, 本人诉讼法、法律实务这两章列为学生自我阅读内容。实践证明, 按照这样的章节顺序授课比按书本顺序授课效果好很多。
2. 增与减。
增, 就是在授课中把最新的法律法规、法律思想等补充进去, 做到与时俱进, 减去那些不合时宜、陈旧落后的观点、法律条文, 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众所周知, 我国的法律建设处在发展时期, 远未完善, 每年都会修订多部法律法规, 而由于各种原因, 我们使用的教材往往滞后于发展改革。因此, 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心时局的变迁, 把国家的新政新法及时传述给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明其理、晓其用。
首先要增新法, 每年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很多, 对此要有所甄别, 本着有用于学生来处理。如“新劳动合同法”, 就要给学生详细讲解, “物权法”则可略讲。其次要增新法制观念, 教材没有讲法律的发展历程, 我认为有必要扼要地讲一讲, 侧重于讲一讲法制观念的进化历程, 甚至还可以讲些法律故事, 如“商鞅变法”、“红磨坊”、“囚徒理论”等经典法律故事,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增广学生见闻。再次增新案例, 法律课的授课方法较常用有效的是“案例教学法”和“讨论 (辩论) 法”、学生对于近期发生的热点案例是最感兴趣的, 教师如一味用教材的陈旧案例上课, 学生会感到如同嚼蜡、索然无味。央视的“今日说法”中的案例很有代表性, 本人经常引用,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高涨。甚至很多学生都爱上了这个节目, 达到了“不战而屈他人之兵”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材门”法律责任法律分析评价法律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1-0049-04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基础教育是教育之基,基础教育教材是完成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工作,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各职能主管部门多次单独或联合出台一系列文件,如《国家计委、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1]945号)、《国家计委、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中小学教材印张中准价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计价格[2001]1775号)、《关于加强教材发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8月4日)、《关于中小学教材发行费用标准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9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2001年10月25日新出联[2001]22号)、《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试点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2005年6月15日),全面规范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工作。
1“教材门”事件始末
根据新出联[2001]22号文件,安徽省率先推进中小学教材发行体制改革。结合新出联[2001]22号、2005年的修订文件、教财(2005]6号文件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安徽省教育厅内设立安徽省免费教科书采购工作小组,全面具体负责全省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积极、稳妥、高效推进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招标工作。鉴于安徽省图书发行体系现状,安徽省一直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中标单位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以下简称“皖新传媒”)。
2010年秋季开学,安徽阜阳、宿州、淮南、滁州和蚌埠5市26县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批复,停止使用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而选用人教版、译林版教材。对教材更换一事,安徽省教育厅、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仁爱.昕,’)各执一端。安徽省教育厅认为。是仁爱所拒不配合的行为导致其丧失教材。仁爱所直指安徽省教育厅,认为安徽省负责中小学教材招标的相关部门在教材采购过程中“四宗罪”:存在“潜规则”,中标方予以相关职能部门“返点”;该举是‘地方保护”,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强制发行配套教辅,谋取利益;高价指定采购,国家财政每年多花3亿。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京华时报》、《新世纪》、新华网、正义网、中安在线等全国知名媒体、网站纷纷报道此事。媒体、网民纷纷发表评论,批判安徽省教材招标方。在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教材门”“教材更换门”最终形成。为说明事实真相,安徽省委宣传部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财政斤、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对外澄清事件始末。“树欲静而风不止”,各种声音仍不时浮现在各大网络媒体。
综观整个事件,存在如下焦点:是谁导致仁爱英语丧失安徽社工市场?安徽省教育厅能否临时决定组织选择教材版本?如何评价各方法律行为?
要厘清事件内核,公正合理评价相关方,必须回归本源,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安徽省应当采用何种方式执行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工程。
2安徽省为何采用“单一来源采购”?
法律专家张雷锋认为,根据政府采购法,“单一来源采购”的前提是“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而目前全国和新华传媒公司具有相同教材总发行资质的供应商至少有93家以上。在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工程中,安徽省相关部门为何不公开招标而要采用单一来源采购,从而要遭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呢?
2.1招标项目:全部中标品种全省总发行权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安徽省自2005年开始对中央财政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明确要求采购人不得分拆、分包招标项目。否则,即构成违法。根据该法第七十四条规定,采购人将接受相应的处罚。
《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修订)》)第四条规定,“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面向全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发行单位进行招标。”第七条规定,“招标项目是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中小学教材全部品种的总发行权,即承担中小学教材征订、储备、配送、调剂、添货、零售和结算的总责。”以上条款清晰表明,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项目是以省为单位,以中小学教材全部品种的总发行权为标的,而不是以市为单位,以单品种总发行权为标的。否则,就构成拆标、拆包,违反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
2.2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合法性、合理性透析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一)公开招标;(二)邀请招标;(三)竞争性谈判;(四)单一来源采购;(五)询价;(六)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采购方式”。第二款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该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采用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分别规定了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方式的相应条件。同时,该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噪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方式本身应具备的条件。该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该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显然,公开招标的潜在投标者要多于3个。
《实施办法(修订)》第五条确定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并明确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干涉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活动”,以确保招标人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同时,第十七条、十八条确定的投标
nlc202309020554
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反映了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工程的特殊要求,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第十七条要求投标人应当是以图书、报纸或期刊发行为主营业务,具有总发行资格的独立企业法人。第十八条要求投标人须在招标省域单位注册,具有中小学教材征订、储备、配送、调剂、添货、零售及结算能力,在招标地区具备有效的配套发行网络。
安徽省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实行单一来源方式有法可依。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2005]6号)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对暂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省份,可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的方式”。
目前,在安徽省域范围内,只有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图书发行为主营业务,拥有覆盖全省各地(市)、县(市)、乡(镇)完整的发行网络。中国邮政安徽分公司,虽然其发行网络覆盖全省,并且经营图书、报刊发行业务,但并不以图书、报刊发行业务为主营业务。其他所有单位,包括仁爱所,即使是独立企业法人,具有总发行权,且以图书、报纸、期刊发行为主营业务,也因其配套发行网络未能够覆盖安徽全省而自动丧失投标资格。
由此,尽管实际拥有教材总发行资质的供应商超过93家,但依据《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能够参与投标的潜在供应商,只有皖新传媒一家。
根据以上法律、规章要求,安徽省中小学教材招标人在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过程中只能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其他各种政府采购方式,因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不能采用。
3谁应负责?
对仁爱版英语教材退出阜阳等5市,谁应该负责?是仁爱所的自主放弃,还是安徽省教育厅的作为导致其丢失?
安徽省教育厅认为“此次更换教材实属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仁爱所应该对此负完全责任;仁爱所不具备在安徽省的投标资格,其要求参加安徽省投标无据。证据1:2010年8月12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发函,要求向安徽省提供教材的各出版单位及时供货,并明确表示,如在8月18日前不能提供,将不再使用相关教材。证据2:2009年仁爱所因不具备法定条件而自办发行,被处以行政罚款5万元。
仁爱所认为是安徽省中小学教材招标机构的行为导致其失去安徽市场。证据1:其负责人赵勇接受《新闻晚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表示其收到安徽省教育厅8月12日的文件,但认为该文件存在故意刁难行为,难以如期完成;证据2:赵勇向《新闻晚报》提供的提印单(该单显示“提印日期为8月6日”);证据3:赵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明,仁爱版英语教材27日进入安徽省5市仓库。
对此,究竟是谁违约在先呢?对仁爱版英语教材阜阳等5市市场,谁应承担最终负责?或者说。是仁爱所的自主放弃还是安徽省招标人的作为导致其被迫放弃?
首先,须认定安徽省教育斤、安徽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发函的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该函具有明显的要约性质,而非要约邀请。根据合同法一般原理,要约方在承诺期限内受要约拘束。仁爱所所有权选择:(一)接受并按照要约的条件履行合同,(二)拒绝要约而不作出任何表示。如接受要约,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内以明示方式作出。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之(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规定,该要约对要约方失去法律效力。
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其他中标教材出版单位均明确回复,并选择履行合同。唯仁爱所没有回复。其后,要约人努力与受要约人联系,“但对方均未给出积极回应”。根据合同法原理,仁爱所不回复、不配合的行为,已经向要约方清晰表明放弃对已中标教材的安徽省相关市场。
其次,仁爱所究竟能否实际履行合同?
各项证据表明,仁爱所如愿意接受要约,实际能够履行合同。首先,根据惯例,教材提印单多由中标人为同一时间发出,并不构成对其“视视”。
然后,八年级、九年级教材使用量根据上一年度发行数据可以测出,出版商能够而且应该提前准备;只有七年级教材使用数量需要确定。
再次,仁爱所证据3已经表明教材已经到达安徽,以实际行动表明其所持理由(证据1)之荒谬。
最后,仁爱所认为招标人与中标人存在“串标”行为,应该无效。因招标人未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串标”行为的前提不存在。对此,仁爱所认为招标人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向司法机关起诉,确认招标人行为合法与否。在未得到有权机关对招标人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确认之前,相对人只能尊重并执行招标人的决定,积极配合中标人,做好中标教材供货工作。
4各方法律行为评价
仁爱所认为,招标人决定重新招标教材,行为违法。其法律依据是据《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第七条第三款规定“中标人取得中标教材印制和供货权,有效期原则上为两年”。然而,该条款的法律效力是以中标人愿意履行合同为前提的。在中标人实际违约(不能履行、不愿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招标人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约定解除合同,并可对违约人实施其他制裁。在本案中,仁爱所以其对仁爱版教材著作权私有且中标、国家相关规定明文规定中标教材有效期以对抗招标人的决定,以谋取其教材在中标地区的发行权。是典型的要挟行为.违反了合同法的“诚实守信”原则,是公然的“私权对抗公权”行为,将“陷人于不义”。
同时,鉴于该合同的发出主体为政府机构,合同内容——中标教材采购供货(送达指定地点)、目的——韵行公务、保障教学秩序正常进行,该合同已不再是单纯的民事合同,而是具有行政性质的行政合同。与其民事合同相比,政府采贻同具有合同主体}寺定陛、财政资金的陡用、行政目的性和公共性以及程序限定性等特点,而使行政主体具有合同相对方选择权、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指挥权、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权、对不履行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人.有制裁权。相对人只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和期限认真履行合同;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指浑以及依法实施的制裁。
招标人如在相关地区继续使用该仁爱版教材,在对方不愿履行的前提下,可能的选择:(一)通过行政强制,迫使其供货;(二)自己组织盗版该教材。招标人无论何种方式,均构成“公权侵犯私权”的不法行为。如采用(一),不存在行政强制的法律基础,公然违反依法行政的法制要求;采用(二),直接违反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将侵犯仁爱版教材著作权人利益,必将遭受相应的处罚。招标人如果满足其在中标地区自办发行要求,将构成对中标方的违约,造成中标人失去市场。同时,将导致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后果——其他中标教材出版方纷纷仿效,在中标地区自办发行其中标教材;安徽省教材供应市场将会陷入混乱;‘课前到校、人手一册”的教材供应目标难以实现,教学秩序必然受到影响;“回扣”、贿赂、暗中交易等不法商业行为必然滋生,干部、教师队伍受侵蚀。仁爱所如参加安徽省教材发行,可以同中标人协商解决,并由中标人报采购人同意。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只能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规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在安徽省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工程中,安徽省相关职能部门面对对方拒绝提供教材而不得已临时启动教材选用程序遴选替代版本、组织相关方提供合格教材以稳定教学秩序,正是其依法行使法定职权、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应该受到表彰。
5法律建议
教材政府采购因其规模大、范围广、周期短、回款有保障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广大发行商关注。同时,提高教材发行服务政府采购质量、改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图书发行市场环境,无不需要深入推进教材发行市场改革,推进教材发行市场有序竞争。对此,首先重新修订教材政府采购规则,放宽准入口径,扩大参与面,创造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基础;第二,鼓励省级政府职能部门下放事权,强化行政指导功能;第三,鼓励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第四,鼓励发行商合作,通过平等协商,共同做好教材发行工作。
1、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是劳动者稳定地取得生活来源所从事的工作。
2、职业与人生有何关系?
职业与人生关系密切,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光,都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有的人可能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家庭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度过一生,但不管是那种人都不能没有职业活动。
职业活动是每个成年公民取得生活来源的主要途径,职业还是从业人员参与社会活动,进行人际交往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和“载体”。总之,人在世界上要想活得愉快,活得潇洒,活得幸福,不仅需要拥有职业,参加职业活动,而且要通过职业活动创造积极的人生,而积极的人生既不能没有职业,也不能没有道德。
3、什么是道德?
所谓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据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并辅助以法律、行动等手段来维持的、原则规范、行为活动和心理意识的总和。
4、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怎样树立职业道德新观念?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
6、为什么说人的生存需要,离不开职业道德?
生存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主要指职业安全、社会保障、人身保护等安全感、稳定性、保护性的需要,要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要求人们讲职业道德。
7、职业道德与公司发展有何关系?
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因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
8、为谁而工作?
为谁而工作:是为他人,而是为社会,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工作绝不是为了自己。信奉利已主义的人,工作只是为了自己。这样的人,个人利益至上,一事当前,先想自己,拨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尽管这种人会获得一些暂时的利益,但终究会被社会所不容,而且,只是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无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获得幸福。
9、为什么要熟悉业务,掌握技能?
熟悉业务,掌握技能,就是为了解本职岗位业务活动的性质、程序、职能和责任,掌握从事该岗位业务活动技术和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为他人、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10、为什么要以诚待人:
诚实是做人之本,也是我们在社会上得以立足之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追求真理,人性追求诚实”,诚实是人性中的真理、人性中的宝贵品格。
11、为什么要以品质取胜?
以品质取胜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法则。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讲品质,重信誉。
12、什么是顾全大局、团结合作? 在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时,要以整体利益为重,团结合作是每个从业人员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下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活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部分摘录)
1、第一章(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它劳动权利。
2、第三章(第十七条)
订立劳动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3、第三章(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第五章(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5、第十二章(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C.其它相关法规知识 盗窃财物,害人害已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陈大文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委会副主任)
我主要讲本教材法律部分的修订。
一、修订工作思路和要点
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教育进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宪法法律,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对法律部分进行调整完善,着重体现“知”“信”“行”的逻辑思路。第六、七、八章在充分吸收原书中法律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法律部分的理论性阐述,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全面依法治国、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等内容的阐述。如第六章主要介绍宪法法律、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及其内容和特点,从而使大学生在原有法律常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掌握法律必备知识,进一步解决“知晓法律”的问题;第七章着重介绍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些基本概念、观念和理论,这些内容对形成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意义重大,有助于从思想上树立“崇尚法律”的意识;第八章着重介绍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论述大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如何自觉地用法律武装自己,掌握正确“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本领。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是在原第五章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为了帮助大学生从法学原理角度理解法律的本质、特征、分类与历史发展,将原第五章第一节中“法律的一般含义”充实为 “法律的本质、特征和分类”。同时,简化了“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为了帮助大学生完整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根据一线教师和修订组的集体意见,将原第五章第一节调整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第一目在讲本质特征的同时,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此外,整合了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部分内容。
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宪法统帅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整体性认识,对原第五章第一节做了必要的简化,同时将原第四节部分内容纳入,形成“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节。
第四,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原第五章第四节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设三目,分别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内容和基本格局。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是在原第六章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突出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
第二,原第一节第四目改为“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调整为修订后的三目,旗帜鲜明地阐明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资产阶级宪政的根本区别。
第三,对原第二节第一目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进行了精简,进一步科学地提炼出法治思维的关键要义,揭示了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四大区别,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法治思维。
第四,最后一部分增加了大学生尊重法律权威的四个要求。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本章为新增一章,其考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教材有必要相应增加法律部分的比重;另一方面,权利与义务是宪法法律的核心内容,让大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宪法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正确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主要介绍关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基础性知识;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概括了我国宪法法律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主要规定,也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重点介绍如何正确认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等问题。
二、修订重点难点解析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抓手。本章重点内容是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重点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重点讲述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宪法的重要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统帅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精神的实质就是宪法至上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详细介绍我们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学,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鲜明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将往哪儿走、怎么走的最根本问题,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治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骨干工程。
在教学中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是,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又不能按照西方法治的模式来建构、评价我国的法治。西方的法治经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有些国家已经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并对本国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有着本质区别,但其中有些做法也能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有益的借鉴。但是借鉴不意味着照搬,更不意味着“全面西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志和社会主义属性的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二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中国要回答的不是西方国家的问题,中国的法治必须基于中国的法治实践,必须凝聚中国社会的高度共识,在我国建立起植根并超越传统中华文明、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法治,而不是简单地移植一种符合西方资本主义法治观念或者模式的法治。
5.大学生要全面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个人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思维,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本章重点内容是,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本章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道路。在教学中要重点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法治都是与特定的政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引领。
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道德对法治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是立法的重要源泉,对科学立法至关重要,道德规范是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道德支撑守法,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公民自觉守法的基础。另一方面,法治对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可以肯定和弘扬道德理念,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为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通过法律实施有利于促进道德规范得到有效遵守,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大对违背道德、触犯法律行为的惩罚力度,运用法治手段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3.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重点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学习宪法、尊重宪法、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在谈到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这个问题时,还要注意给学生讲清楚与西方国家宪政的不同。
4.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一定程度上要看全体人民能否形成牢固的法治思维,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生力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培养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信息化时代,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很多且更加方便。建议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治实践、养成法律习惯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养成法治思维方式。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关系,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该如何应对,应当承担哪些具体的义务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章重点内容是,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在本章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权利必须受到保护,法律义务必须得到履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内或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2.法律权利和人权。在教学中,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权不仅仅是西方国家的“特有”。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人权已经发展成为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体系,并且随着经济社会法治的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的尊重。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的人权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人权与法律权利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在人权问题上,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认识到,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恒久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本试题算选修课12学时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工程勘察设计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建筑市场的主客体是什么?建筑市场法规的作用?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甲级资质的标准是什么?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的基本要求?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72003年,山东省建设厅制定了《山东省建设厅立法工作规定》,其中规定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程序有哪些?
8、建设工程审批程序有哪几个步骤?
9、勘察设计单位的哪些质量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审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应该检查哪些内容?
11、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一、“2013 修订版”教材结构体系的不足
( 一) 在教材结构体系的构思中没有将大学生作为主体
“2013修订版”指出,“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1]。这里的主线,一是体现了教育者导向的思维,二是体现了教育内容导向,而不是以教育对象———大学生人生历程以及人生伦理为核心的自然性系统主线。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学生导向思维和意识,没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自然有机地贴近大学生,并服务于大学生,满足其人生需要。受内容服务于特定目标的约束,教材内容安排缺乏自然顺畅的逻辑结构( 不是没有逻辑结构) ,理论的系统性、有机性和整合性生硬,不能体现出理论服人的逻辑思维力量,说教性、灌输性意味较浓。同时,此种思路也导致教材内容结构与框架体系随时政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教材体系的稳定性。
( 二) 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程度不够,知识的模块化色彩浓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四大学科领域。由于缺乏人生伦理的受教育者导向的主线思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律”部分知识的独立性、完整性较差,尤其是“道德”与“法律”两部分,其在排序、章节安排上碎片化、模块化。从该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名称表述上就可以看出知识模块化痕迹,这对法律部分的有机融合不利。
( 三) 未能涵盖大学生人生历程所涉及的思想和行为领域
中国当下的社会思想正处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权衡取舍与综合考量中,为此,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此指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既要吸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体现民族性,又要有现代化前瞻,借鉴西方现代文明。对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2]
“2013修订版”教材体系内容视野仍不宽广,缺乏对大学生有关种族、民族、宗教、文化、国际社会( 如关于国际主义、民族主义等问题) 、生态环境( “2013修订版”已涵盖了此内容) 等人生问题的关注、审视与引领,也缺乏广阔而具有高度的国际视野和现代感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历史性、民族性的借鉴不足。对于一些现实问题还缺乏回应,现代化思考不深。
此外,由于教材结构体系构思未能以受教育者大学生为导向,使得语言风格以说教为主,缺乏互动性交流与沟通的项目内容与形式设计( 如缺乏任务驱动型、材料探索思考型的设计) ,亲和力不足,不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
二、人生伦理视角的立论依据
( 一) 人生本质与状态的解析
自人类产生以来,随着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关人的本性、本质以及生存状态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自我认知的古老话题。真正科学而又深刻回答人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认为,人生活在一个关系世界中。人生历程中要与个体内部( 自我认识) 和外部世界( 自然界、社会) 发生各种伦常关系。
这里的伦常关系是广义上的,是以个体人生为中心,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与内部自我、外部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各个层次) 发生的带有价值性质的,主要以道德、法制等为规范手段的社会关系。
这种伦常关系是以个体人生为核心,随着个体成长而逐步放大扩展的。是以个体人生历程为轴,从个体出生开始,按生命历程拓展而逐渐扩大并面对的,以内、外部世界为扇面而展开的社会关系网。如何正确认识( 按主流价值观要求) 并处理好( 符合道德与法治要求) 这些社会关系将成为人生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这就必然涉及到个体人生在面对、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要遵循各种思想、行为规范( 如道德、法律、宗教教义等) ,表现为人生的受约束性。而对此人生恒常状态最精恰描述的是卢梭。他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4]这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从应然的角度而言,人生而自由,但从实然的角度而言,人又受到各种规范约束,又是不自由的。
( 二) 人生伦理的规范性要求
人生个体的主体性及自我意识,是一个存在事实。由个体人生出发,向内反观审视自身( 心理学领域) ,向外面对外部世界(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由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国际、自然界等构成的人生环境,人生需要处理协调好与这些外部环境的关系。
处理好诸类社会关系,要依赖认知的客观正确、道德法制等思想行为规范的调整约束功能。认识各类社会关系( 包括内部自我关系) ,由己及人,外推诸物,获得正确的伦理关系认知( 表现为各种观点,如人生观、世界观、自然观等) ,用以引领相应思想行为规范的选取,从而约束自身行为,处理好诸类关系。伦常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而发展出来的。因此,对个体而言,从出生开始,随着智力发育成熟与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参与社会意识愿望的增长,导致社会关系面的扩大,认知与规范伦理关系成为必要和可能,尤其对于个体人生历程的当下———大学生所处的大学时代更是如此。
对此,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认知问题,涉及到实然性认知与应然性认知,规范性认知即价值认知最终要达到必然性认知,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必然王国; 二是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即道德与法制等。立足个体当下人生,将人生历程阶段化,可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过去反思由来,在当下审视内部自我( 心理学解决) 和外部环境( 世界与社会、自然界) 间的关系,面向未来规划人生目标。
(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属性判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个价值性( 含有意识形态性、政治性内容) 的人生引领( 树立正确的观点) 与行为规范( 思想意识引领与道德法治规范) 的课程。集思想性、政治性、道德性、法制性等内容于一体,是关于人生认知、规划与规范的课程。注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一般性,解决人生课题,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提高自我修养,具有认知引导、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的功能。从广义上看,是人生伦理观,或简称人生观。观者,思想认识也; 而修养者,践履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实质是,使受教育者在所获得的正确思想认识基础上,自觉按照道德法治等规范性要求处理并解决好人生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关系。
此外,党和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都提到了人生历程( 成长成才过程) 以及处理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的要求。这是我们以人生伦理视角来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政策依据。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之重构
( 一) 路径选择
1. 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思想
传统儒家文化在人格发展目标上有一条明确的修养与成长路径,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以此为个体人生修养与成长目标的驱动,这一古老信条被诠释为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的自我完善理论[5]。这种使一个人由内发乎外的修养历程的统合也就是“内圣外王”[6]。强调以自我修养为途径,以道德为手段,内外兼修,将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结合。按当代新儒家学者余时英的观点,中国人的价值追求采取了“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知其天”的“内在超越”途径,重要的是“自省”“自反”“反求诸己”“反身而诚”方面的功夫,即所谓修身或修养。这种注重个人修养的人生态度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5]。
2. 以大学生人生伦理为视角,有机融合认知与规范内容
以大学生当下人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 大学生作为成人个体,具有能力与需要,必然会思考人生状态与目标) 为起点,以人生历程为轴线,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驱动,以人的生命历程所面对的内、外部世界所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为扇面,以认知(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点) 为基础,以道德与法制为约束规范,将道德与法制应用到人生历程所面对的外部世界与环境的接触中。即把人生观( 自我认知与规划) 、世界观( 个体以外的世界:社会与自然界) 、价值观等作为认知目标,以道德与法制为规范目标。前者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后者解决思想、行为约束问题。将认知目标与规范目标有机融合在由各种伦理关系所构成的人生环境中。拆解道德法制模块化知识内容,不再单独列出知识性与专业性模块,尤其是法律知识内容,而将其交由专业法制课程讲授或重新开设法律基础课来解决。
( 1) 认知领域
通过对当下实然实证性描述,使大学生了解人生状态,分析人生伦理关系( 内部自我认识与外部环境认识) 。作为一种对人生的静态思考,可以使大学生获得人生目标与价值认知,通过规范价值性引领,解决内部自我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进而完成对当下及未来人生的动态思考,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 2) 规范领域
通过对当下人生伦理关系以及各种伦理规范的认知,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生自由与目标发展受制于伦理关系,必须要解决好、协调好、处理好当下伦理关系,适应社会规律,遵守社会规则,以完善自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对“人生而自由,但无不在枷锁中”的现实解读。重点介绍人生思想行为所面对的各种伦理关系及其所受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完成对人生伦理关系及其道德、法制等的规范认知与践行,回答人如何活着? 怎样活着才是有价值的。
就大学生当下人生伦理关系而言,上述认知与规范可以分成两个层面:
一是人生微观环境( 微观伦理关系) 的认知与规范引领,解决生命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和道德与法制规范,亲情观和道德与法制规范问题。
二是人生宏观环境( 宏观伦理关系) 认知引领与规范,解决社群观和道德与法制规范问题( 包含人际交往、友情、职业( 学习) 组织、社区———公共场所、民族种族、国家观、国际观、自然生态观) 。
3. 修改教材名称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
基于大学生人生伦理视角,有机融合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认知与规范内容考虑,建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名称修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法律修养”一词曾在2010修订版教材中使用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修订版第175、197页) 。用“法治”取其广义,涵盖法律制度以及运行环节与和谐秩序目标: 一是体现知识内容的基本领域以及相互融合,克服模块化组合印象; 二是突出传统文化“修养”的实践途径,重在践行; 三是精炼语词。
( 二) 教材的章节体系框架安排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体要求,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材核心内容,并将其贯彻到教材中。以大学生人生伦理为视角,有机融合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认知,规范思路,构建“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教材的章节体系。
依据由个体人生出发,向外推展辐射个体及其以外的外部世界。向内反观审视自身( 心理学领域,此部分由心理辅导课程专项完成,“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不再涉及) ,向外面对外部世界(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展开的各种社会伦理关系,表现为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国际、自然界逐渐扩大的外部人生环境。这些社会伦理关系所构成的外部人生环境是大学生现在或将来所要面对的,需要正确认知并依据符合主流要求的思想行为规范来加以处理调整,教材内容体系包括:
绪论: 人生伦理关系( 人生环境) 认知及其处理方式途径———道德与法治。重点阐述大学作为人生新阶段存在的各种伦理社会关系,如何认知识别这些伦理社会关系属性以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性要求,通过何种途径来处理这些伦理社会关系。将道德理论与法治理论纳入其中,不再设立单章独立介绍道德与法治基础理论。
第一章人生价值: 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章理想信念: 为实现人生价值,应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动力。
第三章人生微观环境( 微观伦理关系) 认知与规范引领: 生命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 含个人品德方面) 、恋爱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婚姻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家庭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亲情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此部分涉及上述内容的认知与思想行为规范。
第四章人生宏观环境( 宏观伦理关系) 认知引领与规范: 以公民教育为主旨,解决社群观和道德与法制的规范。具体包含: 人际交往、友情、职业( 学习) 组织、社区———公共场所、民族种族、国家观、国际观、自然生态观及其道德与法制规范,将人际关系教育、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教育、职业教育( 道德与法治) 、种族民族教育( 文化教育、宗教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 全球化思想教育、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教育) 、生态教育等所涉及的认知和道德与法制规范纳入其中。
关键词:罗马;教材;反思;补充
当我以为这堂课以圆满的方式画上句号时,一个学生的问题改变了我的想法,一个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问我:“老师,罗马法是怎样从雏形阶段过渡到完备阶段的,为什么?”原来,再充分的预设未必能让学生有“吃饱”的感觉,这是本课的缺失,更是我的遗憾。于是做了如下补充:在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1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法律的诞生与发展和罗马国家的发展历程结伴前行,甚至是共存共亡。因此,了解古罗马帝国的法律应让学生首先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罗马国家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续性及阶段性,罗马法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续性及阶段性。如
下表:
罗马城邦诞生之时,习惯法的解释权和司法权完全属于贵族,贵族可随意曲解法律,因而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风起云涌。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平民与贵族持续斗争,贵族最终颁布《十二铜表法》缓和阶级矛盾。它是对习惯法的总结,是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罗马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早期,由于不断扩张,版图扩大,海外行省随之设立,罗马外来人口逐渐增多且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为更加有效的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因此产生了万民法,它是一种普遍适应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可调节市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帝国晚期,面对统治危机,统治者下令编定反映本阶级意志的法律体系并加以固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诞生了,至此,罗马法发展到最完备、最发达的阶段。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在輝煌了几百年之后因日尔曼帝国的入侵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逐渐被岁月所尘封。东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失传600余年。当我把补充的内容搬到讲台上,我看到的是学生了然于胸的神
情,这神情让我有了一份满足感。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教材】推荐阅读: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重点07-07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复习在重点09-15
建设工程法规要点总结11-10
工程建设法规的特征11-30
建设工程挂靠法律关系研究09-08
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12-24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大纲三10-17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与相关知识十六12-08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和履行的法律风险防范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