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精选11篇)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1

1.我们省文综自主命题已有三个年头,我们省历史学科高考命题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精

神?我们要怎样把握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复习的特点,并把这种导向以恰当的方式、方法渗透(体现)在高考备考中,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2.在复习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困惑:课本上的史实、课堂上老师讲的线索都认真听

了、认真记了,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仍找不到材料解析题答题的感觉?有些材料题读了几遍仍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考试中遇到这种题该怎么办?为什么有些题每每看了标准(参考)答案后才恍然大悟?

3.高考复习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面对高中三年累积下来的繁琐、杂乱的知识信

息,加上每天源源不断涌来的新信息、各种模拟练习,很多同学都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我们该怎么办?

4.高考复习中我们很容易在反复的复习、训练中产生厌倦、疲劳的感觉,导致复习效率

低下。同时,伴随一连串的考试,考试成绩往往会引起我们情绪的波动,有一部分同学甚至害怕考试。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5.在做题中一些很容易题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思维不严密或者心态的原因导致解读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使答案不全而失分。这种情况应如何避免?

6.有人说,参加高考的考试在高考中不仅要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注意制定与高考

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策略。我们认为很有道理,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我们考生的分数的高低。那么,在高考答题怎样才能让阅卷老师满意,让自己多得分?

7.考试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试题做完后进行检查和修改时,总觉得原来有的答案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2

一、读图审题不仔细, 信息提取不完整

有些学生做题往往材料和图还没看清楚就急于答题, 或者丢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或者不看地图中的图例或数据, 抓不住重点信息, 忽视了细节, 一看试题, 难度不大, 在没有审清题意的情况下, 忙于动手答题, 从而影响了准确率。如“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的成因”就答成“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湖泊地区与周围地区降水相比”往往答成“有湖泊地区的降水特征”。又如“此时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往往忽视了“此时”, 却把全年的气候特点全答上;在回答“造成该地区环境问题存在的主要人为原因”时, 要不没看清“主要”二字, 要不没注意抓住“人为原因”这个角度。

学生漏题现象也十分明显, 读图时往往把重要的图例忽略了。如指向标、要求在图上作图或把某地理事物标在图上相应位置等诸如此类问题。例如, 在工厂布局时图示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多学生忽视了指向标或经纬线, 就按习惯上的上北下南辨别方向。还有, 在比较风力大小的地图上忽视了比例尺, 找不到隐含的条件。不少地理试题提供一些文字情景或图形信息, 其中有些是需要动用原有知识储备加工以后才能得出的隐性信息。如等高线凸向高处示意谷地、河流流向示意从高到低等, 对于隐性信息不能及时看出来。高考地理可谓“无图不成题”, 但学生空间概念薄弱, 空间位置混乱, 方位感差。空间定位不准导致相关题目无法下手, 从而影响整组题无法下手。

因此, 教师平时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读题而不是看题。要多翻图, 建立空间概念并能经常训练画图, 能在头脑中形成地图骨架, 并以此为据点来辐射和推断其它地区的位置。平时在试题讲评时教会学生读题目的方法和注意点, 读题时学会关注材料里的关键词并能圈划出来。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 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 提高广泛的空间联系和深入逻辑联系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综合,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平时的地理试题训练中, 审题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 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生题找联系, 熟题找差异。尤其不能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 如图名、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图例等。

二、基础知识不牢固, 解答问题不全面

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熟悉, 对地理的基本原理理解不透, 从而制约了思维的拓展, 导致答题片面, 可意会的东西不能言传, 不能多角度答题。比如, 南方地区为何多降酸雨?学生往往只能想到降水多且工业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而忽视了空气中的酸性尘埃和地形等因素。知识点易混淆, 如荒漠化和沙漠化, 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气候类型往往答成植被类型。在自然地理的选择题的组合题中, 一题不会, 一组题就都错了。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认真梳理基本知识, 强化知识系统, 善于整理、归纳、记忆、巩固, 以干带支, 重在贯通, 避免出现重视参考书不重视课本, 重视做题但不重视看书的现象。

在做题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知识盲点一定要细化弄懂。有针对性地精选训练题, 重视做题“变式训练”, 多角度变换试题。多思路分析问题, 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解题应变能力。对区域地理的定位、判读, 要对这些区域的基本地理事物、轮廓形状、一些重要事物的地理特征都做到了如指掌。

三、文字表述不规范, 答题欠专业术语

一些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差、别字多, 文字表述不够简洁, 拖泥带水等低级错误经常出现。这与平时的训练关注不够有关。故我们在平时做题时应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加强术语与俗语的区别。比如说干旱地区, 由于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 造成了植被的稀疏, 而学生往往答成干旱地区很少下雨, 植被也不多。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有的学生却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答成雨热不同期。

对此, 在平时训练中, 文字表述应要点化, 重要的答点先写, 次要的答点后写, 要简练。在题目评讲时教师要讲透, 阐明分析方法和答题要点, 逐渐培养学生用规范的地理语言来叙述问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 用专业术语来回答问题。

总之, 在平时做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补遗功能, 提高学生读表读图的能力;发挥纠错功能,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发挥拓展功能, 提高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3

【关键词】高考复习 问题 对策

因为高考备战往往是从基础知识的复习开始,即所谓的一轮复习。在这一复习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带来学生将高一高二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复习,而这一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基础知识这一部分进行查漏补缺,将重要的知识结构再次梳理,一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稳固的知识框架的目的。可是在历年的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出很多相似的问题。现将一轮复习中的常见问题总结如下:

1.考纲要求的基础词汇掌握不足。进入系统复习阶段之后很多教师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触:为什么明明是很早以前就学过的知识可是再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的反应就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听说过一样。所以很多教师原本计划好的复习进度一再被打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往往在让学生适时的时候只能进行完一半有时甚至更少。例如刚进入一轮复习时有一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必修一Unit1—Unit2的基础词汇的拼写和用法。给学生准备的复习材料商呈现出来的都是这两个单元重点讲解过的词汇和短语,以填空造句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如果按复习课的效率预测的话,30个单词20个短语按照汉译英的形式简单呈现帮助学生回忆这些单词短语的拼写,20个句子以按照汉语提示填空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正确用法,学生用25—30分钟的时间应该能够完成大多数任务,不能完成的应该就只是一些当初在学的时候就掌握得不太好的难度较大的用法了。可真实的结果是学生对于其中很多单词和短语都写不上来,甚至会有像 upset, settle, recognize, organize 以及 be concerned about 这些很常见的考纲中要求的重点单词都填不上来的情形。这样的状况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2.重点句型句法一知半解。众所周知,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句法分析能力的时候,学生在应试的时候可以做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心应手。因为所有的文章都是有句子组成,所以英语教学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句法知识。而学生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句法知识之后才有可能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之后从有可能对于后面所设置的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同时,句法知识在书面表达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句法知识的话进行书面表达时就会写出很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句子,根本达不到语言用来交际或传递信息的目的。而一轮复习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学生对于已学过的重点句型句式一知半解的情况,比如在还是对人教课标版必修一Unit1—Unit2的复习过程中,教师总结出的一些重点句型如:There was a time whe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Ever since…/ While doing…这些句型结构都是在高一初学时教师重点强调练习过的,可是在复习中再现时,学生有时会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丝毫没有复习课所带来的成就感。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得不深思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因为每个教师在初授这些知识时不可谓不尽心,可是当初用了并不少的时间精力学过的东西学生真正掌握的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过是初学时没有扎实掌握,而学过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考英语题型的设置取消了单选题,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高考不再对词法句法这些基础知识进行考察了。由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渐渐不再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基础知识没用,因为高考题中没用针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即便有些学生能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苦于高中各种课业负担沉重而选择最省力的方法,即只进行针对高考题的训练而忽略看似费力不讨好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教学任务太多而教学课时不够的情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忙着赶进度的情况很常见。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时候障碍重重,本来应该反复操练的内容因为时间的限制而被草草呈现,所以学生们会常常有高考复习时才见过的某些词汇句法。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确保学生在高考复习中获得自信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高一高二所学内容。英语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杂乱的学科,不论是平时学习还是高考复习,学生所能建立的知识框架也仅限于各种语法知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归纳,按照每个人自己所易于接受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梳理,而不是让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和笔记本上。其次要经常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除去学校正常的其中期末考试之外,应该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抽查,这样能够确保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坚持让学生写英语日记,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用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只是一味地训练阅读完形填空的话,学生会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过是选择ABCD而已。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4

1 搞好高考复习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 全凭车头带。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 学习困难, 自我控制能力差, 经常犯错误是难免的。“师以生为荣”的现实不断困扰着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承认生命个体的差异。再差的学生也会在出错中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解决了自身的问题, 以不断提高“问题学生”的自信为突破口, 在教学中遵循制度, 掌握好尺度, 给与学生更多的爱心, 信心, 耐心。

2 注重教学方法与备考策略, 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在地理高考备考复习中,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备考策略十分重要, 既可减轻师生负担, 又可以提高复习备考的效果。

2.1 适度教学。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 自信心不足等现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与之配合, 这就需要适度教学。所谓“度”, 就是指课堂教学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程度、教学运行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针对某一知识点,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双基”要求和“能力”要求可安排如表1:

设计教学活动要做到人人可参加, 知识的难度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 这样才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他们保持继续学习的劲头。对于考试难度也要保持适度。高分不要太多, 但及格面要大, 最好掌握在90%以上的通过率, 还有10%的学生通过努力也有望及格。每次考试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据观察, 成功后的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学习更加努力, 学习成绩更好, 出现良性循环。

2.2 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 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论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高考试题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 考察学生地理能力。在图表方面,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如区域图的判读与相关问题的分析) , 其次要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 例如等值线图、统计图表、联系框图等。

2.3 扎实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

区域在高考中起着建构地理背景, 创设情境的作用。在复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有两点是有关区域的:一是掌握我们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二是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国策、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1) 了解区域首先在于掌握区域位置, 包括区域的相对位置与绝对位置。在相对定位中, 构成地理事物地理位置的界线往往是山脉、河流、政界、海岸, 然后明确区域内各地理事物的分布。绝对定位指各地理事物的大致经纬位置, 做到脑中有图, 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 脑中的地图既可以是七大州四大洋分布图, 也可以是地理分区和国家的分布图, 当然也可以是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矿产等的分布图, 平时多做地图笔记, 是不难掌握的。

(2) 区域地理事物的联系与差异, 即是区域综合问题, 需要利用系统地理主干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对于区域综合评价和区域的国土开发整治的复习也往往放在系统地理复习之后。对区域的复习其实也是对系统地理主干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基本方法是利用系统地理主干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2.4 习题资料要精选、重讲评

(1) 精选习题, 精讲巧练。习题一定要精选, 尤其不要使用那些偏、难、怪、死的练习或试题。讲与练的主次安排要视复习过程和学习内容来定, 一般在第一轮复习中, 以章节为单元, 讲练结合, 以讲带练, 既面面俱到, 又突出重点;第二轮复习, 以专题或模块为单元, 讲练结合, 以练带讲, 以练为主, 着重训练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对习题特别是学生易错题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讲评。讲评时, 要把练习或考题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评讲出来, 要从高处把握, 从低处入手, 深入浅出地讲清讲透, 力争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和应用;讲评时, 要高瞻远瞩, 旁征博引, 讲审题、讲思路、讲答卷规范, 把规律性和条理性的东西交给学生, 让学生掌握答题方法、技巧和规律,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特别要强调主客题的表达必须做到:要点化、层次化、术语化。

3 研读《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趋势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依据, 研读它既可查漏补缺, 免走弯路, 省时高效, 又能熟悉高考题型、题量、难度分布特点,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 由于每单一学科考试内容所占比例减少, 故对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尤为重要, 而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无论怎样改革, 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的实际, 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虽然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 形成新的问题情景, 构成新的设问角度, 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 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 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

课堂教学以基础和主干为主, 扎扎实实搞好第一轮复习, 要有意识地淡化繁、难、偏、旧、死的知识。因为多数地理考生的学习基础 (包括地理基础) 较差, 学习的畏难情绪较大,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会有意放慢速度, 降低重心、巧设梯度、循序渐进, 讲解时要化繁为简 (如引导学生用图示法) , 化难为易 (如分散难点) ,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重在知识归纳和方法指导。例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 可以归纳概括成两句话:离直射点越近 (即纬度差越小) 的地方,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反之, 减小。

除此之外, 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师密切配合, 特别是与班主任老师来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文科·2009年出版) [S].教育部考试中心.

[2]高考文科试题分析[S].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李光峰.普通中学如何提高地理会考合格率[J].素质教育论坛, 2007.9.

[4]李建芹, 马丽娟.现代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6.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99-01

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等,这些问题给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题。为了帮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更好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本人结合二十多年农村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改变学习数学态度

农村初中学生,一方面他们生活、学习环境较差,他们平时所学数学知识及原理不能在生活、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无用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所处农村教育环境较差,学习数学氛围不浓,教学设备、师资、教学资源等比较落后,使他们长期的数学学习受到限制。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长期数学基础较差抑制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即消极的数学学习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首先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数学存在问题的客观因素,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实际中事例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并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他们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了,自然就改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课堂听讲认真了,作业也能认真及时完成了,更可喜的是,学生也能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探究中。

二、重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来之于平时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和学生有意识的训练。那么如何做好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呢?

1、做好课前旧知复习和新知预习。首先,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规律和知识的联系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旧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如果学生学过的知识学得不透,理解得不彻底,就会给学习新的知识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加强对新知识的预习工作。学生掌握了旧知识,就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所以,新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工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划定预习内容,设定预习目标,达到预习效果,完成预习习题。

2、重视基础,加强训练,适当拓展。

(1)教育学生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平时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就像建房子,如果基础不能夯实,那么这座房子迟早要出问题。如何学好数学基础知识?首先掌握理解數学基本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是学好数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其次,重视教材中的基础习题的训练。再次,少做难题、偏题、怪题。

(2)加强训练。初中数学学习不是靠背一些概念、公式、公理、定理就能学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好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时,加强大量的训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

(3)注意对新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对新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最终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这就需要教师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训练,以便学生将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重视初中数学课堂,提高课堂听讲的效果。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吃力,作业速度、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抓住课堂听讲。数学课堂,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主要阵地。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那么学生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将是十分困难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而寄希望于课后,甚至有的同学寄希望于校外辅导、补课机构,教师要教育学生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4、注重提炼归纳。在课堂上,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以便课后做好提炼归纳工作。新课结束后,学生要提炼课堂重点数学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进行必要的记忆。

5、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进入初中以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的、认真的完成数学课内外作业。在学生刚进入初中的时候,要严格要求书写格式,要求从作业中看出解题的思路,看出解题的理论依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制定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生在平时作业和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错误形成的过程,制定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让学生吸取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三、结合实际,创设适当的数学课堂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多次讲解强调,学生还是错。什么原因呢?经过多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为什么总是记不住,解题步骤总是那样错,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讲解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象,加上初中学生贪玩,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同样的错误频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要从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入手。例如,我在教有理数加法这一内容时,我引进了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将数学枯燥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的生活事例,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注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6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社会成长的栋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截止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的有关统计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在不断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从本职工作出发,就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做一简单解析,以期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有一些指导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招聘信息不对称,辨别招聘信息意识薄弱

在日常的企业招聘中,招聘方都会发布相关的招聘信息,但由于发布渠道不同,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很多时候看不到招聘方的招聘信息,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即将毕业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其本身接受信息量有限,对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岗位往往来不及发现,更不要谈优中选优择良木而息了。相应的因为信息不对称,招聘方也发现不了更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只能是相对选择,渐进培养,增加了以后的机会成本,双方没有实现良性的互动。

同时,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由于自身社会经验不足,对接收信息的真假判断识别能力不强。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发布虚假的信息,不仅在工作职责内容上存在与实际工作不符的现象,更有工作岗位的“挂羊头卖狗肉”,甚至于一些诈骗传销团伙也会用工作作为诱饵“招聘”大学生,这对大学生进入社会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风险。

(二)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时下应届生求职者的主流就业观。据网易网上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时,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额20.1%。从美国施恩教授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年初,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幻想、探索阶段及进入工作世界阶段,他们的科学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形成,缺乏对职业方面知识的学习,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相对淡薄。根据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成多的大学师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这份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目标的达到了62%,职业目标模糊。

(三)毕业生就业心态不端正,个人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时心态不端正,“能就高不就低,能往东不往西”,求职过程中对自我没有客观、端正、全面的认识态度,对于个人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不仅表现为对个人求职应聘的公司、职位、薪酬福利、甚至专业相符度都有很高要求;更体现在没有基层服务意识,尤其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认为可以一毕业开始做管理,甚至于不会考虑从助理做起。大学生求职时往往没有认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和人生阶段,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特别理想的工作,盲目乐观,过高的评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四)大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对接不严密

目前的高校教育已经开始逐渐与社会接轨,并按照社会需要开设专业,以尽量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术型和应用型相结合,逐步向应用型靠拢,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增加实训。但是大学生在学习时对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对可以,但是在实践应用上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各门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大学生求职往往在几年时间之后,甚至会出现学习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实践工作时发现几年前所学的课程内容只剩下模糊的印象,又还给了老师,不得不重新学习,于是出现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专业优势不明显的情况。

三、解决的对策

(一)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面,提高分辨信息意识

大学毕业生应扩大自己的信息面,扩大自己与外界的接触程度,不论是专业技术网站招聘信息,地域网站招聘信息,报刊杂志招募信息、人才市场招募信息,校园招募信息,有意向的公司网站招聘信息,以及朋友推荐信息,要保证有充足的信息来源,及时、迅速、准确的了解外部的招聘信息,提高自身的就业信息面,方才能够利用资源广度优中选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

同时应提高自身对招聘信息的分辨能力,树立分辨招聘信息效度与信度的意识,对所看到的人力资源招募应届或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进行甄别,进行基本的防范,端正心态,从而安全、高效地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长远发展理念

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人生职业生涯指导。在择业、就业或者创业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人生导向,对自身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衡量,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结合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整合自身有利资源,选择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并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做长远发展。避免在就业行为中出现“朝秦暮楚”、“始乱终弃”的行为,对各个行业和职业都浅尝辄止,只有广泛的行业了解,得不到深入的行业学习,更得不到个人能力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会产生职业焦虑,对自身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毕业生应当对自身适合的行业或职业进行选择与规划,按照长期发展的理念提升自身的能力,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

(三)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合理评估自身价值

高校毕业生应正确的认识社会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存在的有利条件及面对的困难与问题,对自身应存在合理的定位与分析,学贵有持之以恒,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端正就业的心态,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明白“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的差距,从“现实中的我”出发,逐步完善自身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与逐步提高,达到“理想中的我”的高度,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同时对区域问题理性对待,不应一味的“孔雀东南飞”,造成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人才拥挤,西北部地区求贤若渴,谨慎对待地域问题,为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地域,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阶段性实习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随着教育部对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的提倡,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向实践相倾斜,课程建设上也纷纷增加了实训环节。可是各个课程的实训环节毕竟不比企业的实际实训,课程实训是随课程本身进行,企业实训则涉及到学科知识的具体应用,现今的高校课程企业实践环节均是安排在大学毕业生即将离校的半年时间内,很多毕业生则用这个时间来找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实习,达不到实习效果。同时毕业生实习过后由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对以后的学习亦会弥加珍贵,可是按照现有的实践时间安排,除非个人深造,再无缘学校继续学习,可考虑将毕业生企业实践环节改为阶段性实习,将阶段性实习与阶段性教学相结合,同步进行,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对学生掌握实践内容,找到更好的定位、更好的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大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其求职的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前景与高度,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其求职过程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7

一弄清问题和熟悉问题

主要是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 包括: (1) 有几个已知条件, 能否把各个已知条件分开? (2) 解题的目标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3) 是否需要一个图, 如果能画图, 最好画一个图, 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条件和数据, 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熟悉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对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A.150°B.90°C.60°D.30°

审题路线图——弄清问题和熟悉问题。

⇓由 (2) 知可求向量的夹角, r r uur

答案:D。

二注意题目隐含的条件

有些题目中有些条件给出的并不明显, 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再加工, 也有些条件虽然题目已经给出了, 而解题者却没有把它作为条件来使用, 从而使解题遇阻, 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再认识。

例2, 对函数f (x) =asinx+bx+c (其中, a, b∈R, c∈Z) (1) 选取a, b, c的一组计算f (1) 和f (-1) , (2) 所得出的正确结果一定不可能是 () 。

A.4和6 B.3和1 C.2和4 D.1和2

审题路线图——注意隐含条件。

⇓通观全题, 第一感觉是无从下手, 再仔细审读本题, 由 (1) 就会发现“asinx+bx”的特殊性, g (x) =asinx+bx是奇函数, 这是已知中的隐含条件。

⇓由 (2) 可写出f (1) =asin1+b+c, f (-1) =-asin1-b+c, “asin1+b”与“-asin1-b”互为相反数, 故两式相加, 便可求得2c, 即f (1) +f (-1) =2c。

⇓观察 (1) 的细微条件, 发现c∈Z, 从而f (1) +f (-1) =2c是偶数, 只有D项中两数和为奇数, 故选D。

答案:D。

三弄清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当分清有几个已知条件后, 要分析这些已知条件之间有些什么联系, 哪些条件结合可得出新的结论;根据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 要思考“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 由已知条件可推出哪些对解题目标有用的东西。

审题路线图——建立已知与同问题的连接点

⇓ (1) 中的条件无法与所求的∠C建立直接的联系, 一时解题没有了头绪。

⇓突破口仍是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C的联系, 由 (1) 中两式分别平方相加, 问题就解决了。

四新题注重转化

思考所求解的题目与以前曾做过的哪个题目相似, 即这个题目是否好像见过?整体观察题目, 想一想, “是否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是否做过具有相同的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问题”“如何把生题转化为熟题”当解题遇阻时, 要进行再审题, 思考“你是否利用了所有已知数据?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你是否考虑名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必要概念?”

例4, 如图, 互不相同的点A1, A2, …, An, …和B1, B2, …, Bn, …, 分别在角O的两条边上, 所有AnBn相互平行, 且所有梯形AnBnBn+1An+1的面积均相等。 (1) 设OAn=an, (2) 若a1=1, a2=2, 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审题路线图——化生题为熟题。

⇓通读题干, 此题设计新颖, 我们能否脱去其神秘面纱, 将其化归为熟题。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考复习,恒成立问题,解题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 命题思路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 出现了众多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 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 解决恒成立题型能启发人们高瞻远瞩地看待问题, 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 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恒成立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 数学语言抽象, 如何从题目提取可用的知识模块往往捉摸不定, 难以寻觅, 下面通过实例, 从不同角度用常规方法归纳, 供大家参考。

类型一:变更主元, 反客为主

对于给出了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 常常把参数视为主元, 把主元视为参数, 把原题视为参数的函数, 再从函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 达到反客为主的目的。

例1对于任意a∈[-1, 1], 函数f (x) =x2+ (a-4) x+4-2a的值恒大于零, 求x的取值范围。

②若二次函数f (x) =ax2+bx+c (a≠0) >0 (或<0) 在指定区间上恒成立, 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的分布等知识求解。

例2若不等式 (m-1) x2+ (m-1) x+2>0的解集是R, 求m的范围。

解题分析:要想应用上面的结论, 就得保证是二次的, 才有判别式, 但二次项系数含有参数m, 所以要讨论m-1是否为零。

类型三:数形结合法解决恒成立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 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 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f (x) >g (x) 对一切x∈1恒成立

f (x) 的图像在g (x) 的图像的上方或f (x) min>g (x) max (x∈I)

例3当x∈ (1, 2) 时, 不等式 (x-1) 2<logax恒成立, 求a的取值范围。

解题分析:设C1:f (x) = (x-1) 2, C2:g (x) =logax, 则C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 要使对一切x∈ (1, 2) , f (x) <g (x) 恒成立即C1的图象一定要在C2的图象所的下方, 显然a>1, 并且必须也只需g (2) >f (2)

故 loga2>1, a>1, ∴1<a≤2.

上述这些例子剖析了近几年数学高考复习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 类型多, 方法多, 恒成立问题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恒成立问题的求解虽然有一定难度, 但总有规律可循, 只要我们善于总结, 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兴聚.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破解技巧.《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 2006.04

[2]楼方红, 李卫江.2009年高考恒成立问题的分类解析《中学数学教学》, 2009.04

[3]梁家芬.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解题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 2006.09

[4]高健.挖掘数学的本源.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听“不等式恒成立”一节课的所思所想.《中学数学杂志》, 2009.05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考复习;恒成立问题;解题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命题思路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出现了众多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解决恒成立题型能启发人们高瞻远瞩地看待问题,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恒成立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数学语言抽象,如何从题目提取可用的知识模块往往捉摸不定,难以寻觅,下面通过实例,从不同角度用常规方法归纳,供大家参考。

类型一:变更主元,反客为主

对于给出了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常常把参数视为主元,把主元视为参数,把原题视为参数的函数,再从函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达到反客为主的目的。

对于一次函数f(x)=kx+b,x∈[m,n]有:

f(x)>0恒成立?圳f(m)>0f(n)>0,f(x)<0恒成立?圳f(m)<0f(n)<0

例1 对于任意a∈[-1,1],函数f(x)=x2+(a-4)x+4-2a的值恒大于零,求x的取值范围。

解题分析:我们可以用改变主元的办法,将a视为主变元,即将原二次函数化为一次函数:

f(x)=(x-2)a+(x2-4x+4)

记:g(a)=(x-2)a+(x2-4x+4),

当a∈[-1,1]时,函数f(x)的值恒大于零,显然x≠2,

故有g(-1)=2-x+x2-4x+4>0.g(1)=x-2+x2-4x+4>0.

解之得:x<1或x>3。

类型二:判别式法

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设f(x)=ax2+bx+c(x≠0),

⑴f(x)>0在x∈R上恒成立?圳a>0且△<0;

⑵f(x)<0在x∈R上恒成立?圳a<0且△<0;

①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0(或<0)在R上恒成立,则有a>0△<0或a<0△<0;

②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0(或<0)在指定区间上恒成立,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的分布等知识求解。

例2若不等式(m-1)x2+(m-1)x+2>0的解集是R,求m的范围。

解题分析:要想应用上面的结论,就得保证是二次的,才有判别式,但二次项系数含有参数m,所以要讨论m-1是否为零。

(1)当m-1=0时,不等式化为2>0恒成立,满足题意;

(2)m-1≠0时,只需m-1>0△=(m-1)2-8(m-1)<0,所以,m∈[1,9)。

类型三:数形结合法解决恒成立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f(x)>g(x)对一切x∈1恒成立

?圳f(x)的图像在g(x)的图像的上方或f(x)min>g(x)max(x∈I)

例3当x∈(1,2)时,不等式(x-1)2

解题分析:设C1:f(x)=(x-1)2,C2:g(x)=logax,则C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1,2),f(x)1,并且必须也只需g(2)>f(2)

故loga2>1,a>1,∴1

上述这些例子剖析了近几年数学高考复习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类型多,方法多,恒成立问题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恒成立问题的求解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总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兴聚.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破解技巧.《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2006.04

[2]楼方红,李卫江.2009年高考恒成立问题的分类解析 《中学数学教学》,2009.04

[3]梁家芬.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解题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2006.09

[4]高健.挖掘数学的本源.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听“不等式恒成立”一节课的所思所想.《中学数学杂志》,2009.05

[5]高中数学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求解技巧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考对知识的考查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出现了众多注重能力考查的新颖试题,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此类型问题由于题型多样,有利于从多个角度考查考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备受命题专家青睐,所以加强对这类题型的探索,解题策略和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恒成立数学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综合性强的题型。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考复习;恒成立问题;解题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命题思路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出现了众多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解决恒成立题型能启发人们高瞻远瞩地看待问题,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恒成立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数学语言抽象,如何从题目提取可用的知识模块往往捉摸不定,难以寻觅,下面通过实例,从不同角度用常规方法归纳,供大家参考。

类型一:变更主元,反客为主

对于给出了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常常把参数视为主元,把主元视为参数,把原题视为参数的函数,再从函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达到反客为主的目的。

对于一次函数f(x)=kx+b,x∈[m,n]有:

f(x)>0恒成立?圳f(m)>0f(n)>0,f(x)<0恒成立?圳f(m)<0f(n)<0

例1 对于任意a∈[-1,1],函数f(x)=x2+(a-4)x+4-2a的值恒大于零,求x的取值范围。

解题分析:我们可以用改变主元的办法,将a视为主变元,即将原二次函数化为一次函数:

f(x)=(x-2)a+(x2-4x+4)

记:g(a)=(x-2)a+(x2-4x+4),

当a∈[-1,1]时,函数f(x)的值恒大于零,显然x≠2,

故有g(-1)=2-x+x2-4x+4>0.g(1)=x-2+x2-4x+4>0.

解之得:x<1或x>3。

类型二:判别式法

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设f(x)=ax2+bx+c(x≠0),

⑴f(x)>0在x∈R上恒成立?圳a>0且△<0;

⑵f(x)<0在x∈R上恒成立?圳a<0且△<0;

①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0(或<0)在R上恒成立,则有a>0△<0或a<0△<0;

②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0(或<0)在指定区间上恒成立,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的分布等知识求解。

例2若不等式(m-1)x2+(m-1)x+2>0的解集是R,求m的范围。

解题分析:要想应用上面的结论,就得保证是二次的,才有判别式,但二次项系数含有参数m,所以要讨论m-1是否为零。

(1)当m-1=0时,不等式化为2>0恒成立,满足题意;

(2)m-1≠0时,只需m-1>0△=(m-1)2-8(m-1)<0,所以,m∈[1,9)。

类型三:数形结合法解决恒成立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f(x)>g(x)对一切x∈1恒成立

?圳f(x)的图像在g(x)的图像的上方或f(x)min>g(x)max(x∈I)

例3当x∈(1,2)时,不等式(x-1)2

解题分析:设C1:f(x)=(x-1)2,C2:g(x)=logax,则C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1,2),f(x)1,并且必须也只需g(2)>f(2)

故loga2>1,a>1,∴1

上述这些例子剖析了近几年数学高考复习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类型多,方法多,恒成立问题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恒成立问题的求解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总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兴聚.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破解技巧.《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2006.04

[2]楼方红,李卫江.2009年高考恒成立问题的分类解析 《中学数学教学》,2009.04

[3]梁家芬.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解题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2006.09

[4]高健.挖掘数学的本源.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听“不等式恒成立”一节课的所思所想.《中学数学杂志》,2009.05

[5]高中数学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求解技巧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考对知识的考查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出现了众多注重能力考查的新颖试题,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此类型问题由于题型多样,有利于从多个角度考查考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备受命题专家青睐,所以加强对这类题型的探索,解题策略和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恒成立数学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综合性强的题型。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考复习;恒成立问题;解题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命题思路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出现了众多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解决恒成立题型能启发人们高瞻远瞩地看待问题,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恒成立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数学语言抽象,如何从题目提取可用的知识模块往往捉摸不定,难以寻觅,下面通过实例,从不同角度用常规方法归纳,供大家参考。

类型一:变更主元,反客为主

对于给出了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常常把参数视为主元,把主元视为参数,把原题视为参数的函数,再从函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达到反客为主的目的。

对于一次函数f(x)=kx+b,x∈[m,n]有:

f(x)>0恒成立?圳f(m)>0f(n)>0,f(x)<0恒成立?圳f(m)<0f(n)<0

例1 对于任意a∈[-1,1],函数f(x)=x2+(a-4)x+4-2a的值恒大于零,求x的取值范围。

解题分析:我们可以用改变主元的办法,将a视为主变元,即将原二次函数化为一次函数:

f(x)=(x-2)a+(x2-4x+4)

记:g(a)=(x-2)a+(x2-4x+4),

当a∈[-1,1]时,函数f(x)的值恒大于零,显然x≠2,

故有g(-1)=2-x+x2-4x+4>0.g(1)=x-2+x2-4x+4>0.

解之得:x<1或x>3。

类型二:判别式法

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设f(x)=ax2+bx+c(x≠0),

⑴f(x)>0在x∈R上恒成立?圳a>0且△<0;

⑵f(x)<0在x∈R上恒成立?圳a<0且△<0;

①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0(或<0)在R上恒成立,则有a>0△<0或a<0△<0;

②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0(或<0)在指定区间上恒成立,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的分布等知识求解。

例2若不等式(m-1)x2+(m-1)x+2>0的解集是R,求m的范围。

解题分析:要想应用上面的结论,就得保证是二次的,才有判别式,但二次项系数含有参数m,所以要讨论m-1是否为零。

(1)当m-1=0时,不等式化为2>0恒成立,满足题意;

(2)m-1≠0时,只需m-1>0△=(m-1)2-8(m-1)<0,所以,m∈[1,9)。

类型三:数形结合法解决恒成立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f(x)>g(x)对一切x∈1恒成立

?圳f(x)的图像在g(x)的图像的上方或f(x)min>g(x)max(x∈I)

例3当x∈(1,2)时,不等式(x-1)2

解题分析:设C1:f(x)=(x-1)2,C2:g(x)=logax,则C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1,2),f(x)1,并且必须也只需g(2)>f(2)

故loga2>1,a>1,∴1

上述这些例子剖析了近几年数学高考复习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类型多,方法多,恒成立问题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恒成立问题的求解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总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兴聚.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破解技巧.《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2006.04

[2]楼方红,李卫江.2009年高考恒成立问题的分类解析 《中学数学教学》,2009.04

[3]梁家芬.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解题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高中版》,2006.09

[4]高健.挖掘数学的本源.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听“不等式恒成立”一节课的所思所想.《中学数学杂志》,2009.05

[5]高中数学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求解技巧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10

一、透析教材中的每一幅图, 夯实阅读地图的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 几乎“无图不成题”, 且图像形式多样, 有统计图、景观图、坐标图、区域图、等值线图等。细致分析不难发现, 许多高考图像素材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图海无边, 变化万千, 但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试题均源于教材中的基本、核心图表, 如气压带风带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示意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区域之间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等。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像, 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资源,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图像分解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一幅图, 透析这些图表承载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方面, 用图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另一方面, 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系统化, 从而使“死”图“活”起来, “静”的文字“动”起来。如在进行《大气运动》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高低气压形成的原因这一较抽象的问题, 可结合教材中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最后由学生归纳出:空气受热时膨胀上升, 地面附近形成低气压;空气受冷时凝重下降, 地面附近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 出现水平气压梯度力, 就产生了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了风。

二、注重读图方法和技巧, 加大指导力度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升入高三后, 仍有不少学生看不懂地图, 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加大对地图阅读的指导,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简单地说可以归纳为四个基本要素, 即:一看图像标题 (或图名) 确定知识范围 (若是区域图, 可明确其所在的位置, 若是统计图, 可知其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看图例和注记, 发现并提取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 寻找标志性数据或知识点;四看相互联系, 全面综合分析, 组织有效答案。

对一些难度较高且较为重要的图, 还要进行专题训练。如金字塔结构图、等值线图、等腰三角形图等。指导学生解读分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在平常上课时,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用好图, 并要求学生勤用图。俗话说, 熟能生巧, 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其次, 要重视地理位置阅读。地图中地理位置的表述是很清晰的, 但很多学生常常忽略这一点, 以至于读取的地理信息不全面甚至错误。地理位置包括地理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其中经纬度位置可以让学生识记赤道, 南北纬30°、南北纬60°等重要纬线与0°、180°、60°E、90°E、90°W、60°W等重要经线穿过的国家、城市、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区、河湖、海洋等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掌握。此外, 在读图时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 注意通过读图发现问题。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也有体现, 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交标, 注明了经纬度, 画出了海岸线, 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如果图中再有农作物的内容, 读图时也要读出这些相关内容, 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反复出现的某些类型的重要地图, 读图方法的引导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

三、强化学生填图与绘图训练, 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好教材及配套地图册中的每幅图表, 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 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是什么, 此类图还可以表现哪些地理要素以及图像的一些变式,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政区图、地形图开始, 再配一些空白轮廓图, 让学生边学边练, 先掌握主要的地名, 如高原、平原、山地、河流、大的岛屿、半岛, 主要国家和我国的省份、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 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画图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 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 教师边讲边画,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识记和运用能力。

高考复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 篇11

一、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思维,继而进行创造活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为广大老师所重视。

如在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公式结论的应用,要求学生死记公式和结论,而忽视了对推导过程的理解。实际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不等式ax2bc+c>O(a>0)解集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

求使函数f(x)=ax2bc+c的函数值大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化归与函数的思想)。

与函数f(x)=ax2+bx+c的图像有何联系?

图像上落在x轴上方的横坐标的范围(化归与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就需要判断图像是否与x轴相交,即方程ax2+bx+c=O是否有解(方程的思想),方程ax2+bx+c=O是否有解需要考虑什么?

讨论△=b2-4ac的正负性(化归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基础教堂复习教学中,如果老师能突出上面的数学思想,学生将受益匪浅,晕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这些数学思想中形成很多的解提方法:不等式问题、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等都可以转化成函救问题,并结合其图

像得以解决。当然,对不等式解集公式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上面可以看出,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通过倒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接纳的文摘抄下一篇:师生情深_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