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生自荐书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届大学生自荐书(推荐14篇)

应届大学生自荐书 篇1

您好!

我是五班的江xx,得知我市检察系统要在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所以非常诚挚和自信的呈上我的个人求职自荐书。

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我秉承“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人生理念和脚踏实地,勤学好问的求学态度,在牢固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报考了法律学自学本科。曾多次参加法律宣传和普及活动,并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尝试着解释和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期间,我积极组织和参与公共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曾担任班宣传委员,系文宣部干事,副部长,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之职,同时又参与学生社团建设,曾担任书艺协会理事,文学社副社长之职。在学习的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曾做过电脑培训班教师,从事过平面设计相关和影视和拍摄制作工作。曾参与中学微机房,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建设工作。

通过各种工作,使我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大量的学生会和社团工作经验,同时丰富了自己社会经验,提高了对事物的准确认知度,有效地提高了自身创新和组织能力,也深刻体会和理解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应届大学生自荐书 篇2

一、当前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是指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后, 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过程, 并在实践劳动中获得合法的劳动报酬和收入的过程。当前我国应届大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 应届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应届大学生求职过程艰难曲折和工资待遇水平较低, 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等方面表现突出。

二、应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大学生“供过于求”现象

由于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扩招政策, 2001年, 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103万, 而到了2014年却快速增长到727万, 14年间我国应届大学生数量呈现飞速增长。中国的GDP发展速度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 但是随着过高数量应届大学生的增加, 使原先社会充足的工作岗位严重不足, 严重增加了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 大学生“供过于求”导致就业难的局面亟待解决。

(二) 结构性失业阻碍着应届大学生的就业

结构性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性问题, 贯穿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被提出。而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忽视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出现调整。第三产业为主, 第二产业次之和第一产业降低比重的新型产业结构必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在此背景下, 企业对新型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相应提高。但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乏实践创新能力, 难以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三) 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

当代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局面, 促成了大学生的卖方市场向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转变。现在的用人单位一般都是自主招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因此, 用人单位会对应届大学生提出苛刻条件或者提高用人标准, 甚至出现性别歧视现象。以学历是从, 唯高文凭着不用, 出现不公平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四) 大学生有业不就

应届大学生宁愿“啃老”、考研, 也不愿“骑驴找马”。许多大学生为了减小择业的压力, 不愿意参与找工作的大潮中, 他们选择考研或者在家“啃老”, 始终不愿意就业参加工作。这种错误的就业观造成了目前许多应届大学生有业不就的奇怪现象。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 用人单位方面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用人单位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实现应届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求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一方面, 用人单位要自降门槛,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根据自身发展前景储备人才, 定制人才招聘计划。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在吸引人才的同时, 应注意保障职工相关工资薪酬、待遇发放和福利保障等问题的解决, 注重打造企业文化, 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二) 政府方面

1.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届大学生就业公平的保障。可以说, 应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中的就是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条件。因此,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 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 以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公平性。

2. 加强就业指导。

政府应努力加强就业市场的信息指导、就业指导和政策指导, 以健全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能发展处更多的工作岗位, 对缓解甚至解决应届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有所帮助。

(三) 大学生自身方面

一是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就业。当代大学生应转变“高不成, 低不就”的错误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做到先就业、再择业。二是要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社会发展。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提升社会实践水平和能力, 以更加适应就业市场, 促进社会发展。可以自主创业, 在创业的过程中完善和提高自我。

(四) 高等院校方面

高校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的地方, 同时是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质量将影响着毕业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观念。因此, 高校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 更应该加强思想观念的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指导, 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作为最具青春活力和创造力的特殊群体, 大学生群体知识层次高、所占范围广。大学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不仅是反映了其自身发展的情况, 而且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实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内社会痛点, 而是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 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研究, 总结经验, 找出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应届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邵警清.地方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文信息, 2015 (6) .

[2]乔志宏, 张凯.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0.

谁能改变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篇3

河南财经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副院长吕连琴

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一批大学生及其父母不能转变就业观念,不愿意从基层工作十起,这是影响就业的重要方面。应努力通过实际工作积累实战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寻求发展的机会,明确发展的方向,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工作中,应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谦虚向上的作风,不怕吃亏,勇于实践,日积月累。必然拥有向上发展的丰厚资本。

同时,高校、社会也必须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实战演练,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过程中,应给大学生留有一定的比例,给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各级政府必须提高财政供给单位进入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努力改变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罗秋菊

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有培养学生能力的社会责任。目前,社会上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拿来主义”,短时间内要出业务,这是不可能的。企业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责任,可是很多企业不愿负这个责任。在企业选择大学毕业生时,不应该以有无工作经验作为选择的重要条件,那是短观行为,更应该去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才是重要的。第二,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具有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责任,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高尚品德等方面上进行培养与教育。另外,实践教学也很重要。第三,大学生应调整心态。很多学生刚毕业都抱怨企业工资低或工作岗位差,他们都应该放低期望值,调整好心态。艺品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系主任陈献勇

对会展专业而言,在这种形势下,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更多的思考,具体而言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应届毕业大学生自荐书 篇4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自荐书。

我叫XX,是XX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作个人自我介绍。在即将投身社会之际,我希望在贵公司谋求到一份与专业和兴趣相符的工作,终生学习,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贵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较系统的学习了商务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我致力于学习报关和报检,努力地从各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

此外,在大学期间我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锻炼和提高自我能力,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大学三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勇于负责,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帮我高效的协调学习和工作。从大一刚刚步入社团的一个干事做起,我脚踏实地的工作,虚心的向学长学习。在任职戏剧社总务部部长期间,我主抓社团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团队内部文化建设,提出了“积极、务实、团结、创新”的工作理念。

人的一生中自己的态度非常重要,只有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才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样,在工作中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另外,团结是一个团队必不可少的素质;同时,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工作才会蒸蒸日上,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进一步学习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十分希望能在贵单位谋求一份相应的工作。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应届大学生的毕业自荐书 篇5

您好!

您好!很抱歉耽误您的宝贵时间,还望见谅!我是xx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自荐材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的去发挥所长,谨向领导作一自我推荐,现将自己的情况稍作个人自我介绍:

中专三年,我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种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青春,收获也异常感动,在父母的殷切般的期望和师友的指点迷津下,我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会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等许多方面。在校期间我学习了《基础会计》、《统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珠算与点钞》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也理解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单卧知道只掌握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是不够的。真正的要把会计学精学透很难,会计知识更新的很快,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和国际接轨,会计的变化很大,所以,我会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经常上网下载一些心的知识,与时俱进。

中专三年,我深深的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受益匪浅,向困难挑战,在挫折中成长。我清楚的认识道: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会尽力为贵公司付出我的一份赤诚的力量,真心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展现平台的机会!

大学应届毕业生分配自荐书 篇6

您好!

我是XXX,XXXXXXXX大学(学院)XXXXXX系XXXXX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的我怀着一颗热忱的心,诚挚地向您毛遂自荐!以下是我的自荐书。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以自己锐意进取、敬业乐群和乐于助人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誉,同时获得了XX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是一名要求上进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中,我不但养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而且坚持专业与非专业并进的指导思想,努力拓宽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英语方面,于XXXX年通过国家X级考试,并且一直坚持自学商贸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读写和翻译能力。四年的大学深造使我成为了一名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一定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大学生。

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不期望拥有丰富的物质待遇,只希望早日用我的全部智慧、热忱和努力、来实现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在贵单位未来发展壮大的征途中,你们一定需要具有蓬勃朝气的年轻力量。那么,请你们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应届大学生自荐书 篇7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 考研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毕业选择, 使其成为目前大学毕业生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方面工作单位对于学历要求日渐提高, 本科生迫于就业压力纷纷加入到考研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进行更深一层的专业研究, 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考研。同时, 专业硕士的出现也推动了考研人数的持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 自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 全国各地考研人数就不断攀升。这样考研热的居高不下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进而导致考研焦虑。当然, 适度的考试焦虑会促进复习和考场发挥, 然而考试焦虑过度不仅对考研者的复习和考场发挥有消极影响, 还危害考生的身心健康。这就急需对当前大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 了解考生考研焦虑的现状及特点。

通常人们所说的焦虑是一种情绪, 它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不适的心理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 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斯皮尔伯格 (Speilberger, 1985) 最早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一种相对持久的人格特质, 它存在着个体差异, 是一种习得性的行为倾向。状态焦虑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 焦虑作为一种状态随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 表现出对当时情境的忧虑的、紧张的、主观的、有意识的情感。而本文认为焦虑是一种由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组成的情绪状态, 包括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Sarason等人 (1978) 从考试焦虑发生的角度, 提出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评价情境中易于产生威胁性的知觉、低的自我效能、自我贬低的认知, 预期的失败归因以及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唤醒, 当个体的智力、动机、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不符合考试情境的要求时, 就会诱发考试焦虑行为。我国学者认为,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 是个体在考前预感到威胁或在考试情境的激发下引起的一种不安的心理感受, 它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及其身心因素所制约, 以担忧为基本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 在信阳某高校对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大四学生随机发放问卷, 总共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5份, 有效率为87.5%。其中, 男生41人, 女生64人;报考重点院校的学生53人, 报考普通院校的学生52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13人,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为92人。

2. 测量工具

采用申鲁军 (2006) 所编制的《考中及考后考研焦虑量表》, 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2。本研究对量表的言语表述做了些许改动。量表共有24个项目, 均为正向题, 具体可划分为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心态、注意分散与思维阻抑四个纬度。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 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分别记1-4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学生的考研焦虑程度越高, 反之, 考研焦虑程度越低。

3. 数据收集与处理

对信阳某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

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对大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焦虑得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正态性检验, 结果发现, 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水平呈正态分布 (K—S统计量=0.851) 。

为便于研究, 据被试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量表中的总分 (Likert4点评分×量表题目总数) 将其划分为无、有、高三个等级, 得分低于46的为无考试焦虑, 得分在46—69之间的为有考试焦虑, 高于69的为高度考试焦虑。结果发现, 当前考研的大学生中无考试焦虑的人数占总体的37.1%, 而有考试焦虑的人数占总体的55.3%;有高度考研焦虑的人数较少, 其人数占总体的7.6%。由此可见, 大部分参加考研的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

1. 不同性别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t=2.86, df=103, p<0.05) , 即女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焦虑水平。

2. 跨专业和本专业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检验

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跨专业和本专业考研的考生在考试焦虑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t=0.87, df=103, p>0.05) , 即跨专业和本专业考研的考生的考研焦虑水平基本上一致。

3. 报考重点院校、普通院校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报考重点院校和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t=2.64, df=94.88, p<0.05) , 即报考重点院校考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报考普通院校考生的焦虑水平。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考研焦虑的人数占总体的62.9%, 这可能与考研对考生的重要性有关。另外, 有7.6%的考生有高度的考研焦虑水平, 这一比例不是很高, 但也说明高焦虑状态的考生确实存在, 这应该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因此学校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高度考研焦虑,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以缓解其考研焦虑, 从而形成健康的考研心理状态。同时, 有37.1%的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没有考试焦虑, 推测其原因:一种是学生本身的成绩较好、能力高, 报考的院校又是刚好切合他们的能力, 对考研抱着一种“非我莫属”的心态。另一种是学生没有明确的考研目标和方向,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而盲目从众, 因此对考研结果满不在乎, 缺乏复习的动力, 对考研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本研究发现男女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焦虑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我认为出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女生考虑的事情比较多, 对人、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 并且容易受周围环境或偶然事件的影响, 情绪稳定性差, 这样在面对考试时, 女生就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另外, 由于现代社会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性别歧视, 这就使女生对自我前途与未来的担忧甚于男生, 因此非常看重初试的考研成绩;这些因素的综合导致了男女在考试焦虑水平上的存在显著差异。

跨专业的考生与本专业的考生在考研焦虑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无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考研, 都会表现出大体相同程度的焦虑, 都会对考研成绩有或多或少的担忧, 并且都在即将得知考试结果之前, 感到紧张不安。这可能是因为所有考生都会受到来自亲朋好友的期待、复习准备不充分、身体不适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而出现焦虑情绪。

本研究发现报考重点院校的考生与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焦虑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报考重点学校的考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报考普通院校考生的。这可能与报考重点学校的人数较多, 竞争较激烈有关, 尤其是当自己所在的学校是普通本科院校, 而报考的院校是重点院校, 这类的考生比其他考生更容易体验到焦虑, 原因是重点院校录取的分数线较高, 录取人数少, 并且推免人数占比例高。这些都使他们产生高度考研焦虑。而相对而言, 报考普通院校的人数较少, 有的学校甚至招不够人, 就会降低录取分数线, 同时有些普通院校的录取人数较多, 推免生占比例低。因此, 相比较而言, 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生的考研焦虑程度就较轻。

参考文献

[1]Kazelskis, R., Reeves, C., Kersh, M., Bailey, G., Cole, K., Larm on, M., Holliday, D.Mathematics anxiety and test anxiety:Sperate constructs·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education, 68 (2) , 137-146.2000.

[2]Sarason, I.G., &Stoops, R.Test anxiety and the passage of time.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6 (1) , 102.1978.

[3]申鲁军.师范类大学生考研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申鲁军.自编大学生考研焦虑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6) .

[5]申鲁军, 杨磊, 马仁娥.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8) .

为人文学科大学生荐书 篇8

该书作者吕叔湘先生(1904-1998年),为现代语言文字名家,上世纪40年代曾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取“东隅已逝,桑榆未晚”之意,以“未晚斋”名其书房,所藏以20世纪40年代外文书籍为特色,自嘲谓“不今不古,有西无中”。毕生所写学术论文、专著甚多,而其未晚斋随笔作品则世不多见,识者惜之。“文如其人”,实随笔之谓也,以其最能体现人生价值观念与其为文为学智慧。

该书三辑,日“文明与野蛮”,日“学文与咬文”,日“往事与故人”,于文事、书事、翻译事之余,笔锋所及,时亦谈及世事、俗事、可笑事,文风冲和,一如其人。其中《书太多了》、《买书·卖书·搬书》,以及《读书忆旧》、《北京图书馆忆旧》、《回忆小缘先生》等篇,可一窥其说书作文之典型风格;而《咬文嚼字》、《学文杂感》、《编辑的修养》、《单名以及有关写信的用语》和《简称的滥用》诸篇,所见所议,对于日常认字、读书、作文,有大裨益。

《平民历史》,云峰选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版

该书副标题为“60—70年代·焚烧的青春与尘封往事”。扉页上有题记语“世上的历史有千万种,真正的历史却早已失传,那就是平民百姓的心灵史”,及其导读语:“本书试图给你的记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个人‘心灵史’的视角,呈现给你平民心中最深切的记忆:见证时代,见证生命,见证灵魂,见证人性”

书分八章,依次为“傲骨本纪”、“老插列传”、“青春志”、“侠义志”、“亲情志”、“艺文志”、“寒窗志”和“食货志”。《后记》中编者再次宣示其编选该书的终极关怀道:“历史,就是在时代的冲撞击打之下,人心的起伏,人性的波瀾”,“所谓人生,就是先向现实妥协求得生存,再积累力量突破现实赢得发展,最终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读思该书,不仅可深长理解父辈人生的心路历程,而且有助于觉悟自己对社会、时代、家庭的责任感。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周为筠著,金城出版社2008年8月版

该书扉页正反面各有一款题记云:“文化没有两岸”、“苦海望乡的半个台湾人/把根留住的传统殉道者。”诚然,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1949年的“或走或留”,乃是政治上的莫大选择,也是其人生和学问的分水岭。在《前言》中,作者声辩道,书名中的“1949”的更恰当解释,应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尤其是在当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学”曾在大陆遭受“被边缘化”以至“被割弃”的厄运;而在台湾,却在朝野合力下,在文化上成功“消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响,全面恢复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时至今日,台湾的国学依然发达,传统文化的香火依旧鼎盛”,正是基于以胡适、钱穆为代表的“国学大师”移席台湾以后的人文播种。

该书传主依次为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陈鼓应、南怀瑾,事实上也就是“20世纪台湾国学家”的一份私立排行榜。传记文字浅近晓畅,演绎生动,可读性强。若从“林语堂”篇开卷入眼,可尽得其滋味。

该书读罢,尚有余兴者,还可“结网读书”——溯读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著《1948:天地玄黄》(中华书局2008年12月版)、厦门大学谢泳教授所著《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及其前集《杂书过眼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8月版),可获知识背景之温情理解与思想意识之解放拓展。如此读书,广取博览,并深、长思考之,方当得“开卷有益”四字。

应届大学生自荐信 篇9

您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感激您百忙之中的阅读。

满怀着激动和期望向您递呈了这份自荐信,应对机遇与挑战,在四年高等教育和高校生活的磨砺中,我充满信心的向您展现我的风采。

多门电子、机械类基础课程的学习及两学期的大物实验和金工实习,不仅仅培养了扎实的知识技能,训练了推理分析及实际操作本事,更建立了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修完了专业以外其它经济管理领域的多门课程,如财务会计、预测决策技术、经济法、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生产管理等,建立了较雄厚的科学知识基础。

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我还进取组织与参与了各种班级组织活动和团委活动,因为我深知一个未来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既是专才又是全才。我对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热衷于软件开发、数据库创立、信息系统创立、ERP管理等相关工作。

新的世纪,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我企盼着以满腔真诚和热情加入贵公司,为您效力。再次向您的阅读表达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应届大学生求职自荐信 篇10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书。我叫,是一名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届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你呈上我的个人资料。看到贵公司的招聘信息,我对此职位很感兴趣,我相信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的成绩一直不错,曾获得了深圳大学学业优等生二等奖,连续两年优秀学生干部二等奖。我所学的内容包括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一体化系统设计,电子技术,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先进制造技术及工程实践等专业基础课程。除此之外,我还注重个人动手能力的提升,尤其在实验课和实习中,我都表现非常优秀。2007年的上学期,我参加了“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学到了很多电子知识;2007年的下学期,我跟从我学院的黄宏彬教授做新型“溴化锂”汽车空调的开发项目;2008~2009学,作为组长的我参加了学校实验室开放项目,我们做的项目是:超声波红外测距,完成得非常优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提升了运用CAD,SolidWorks等软件的操作能力,达到了熟练操作的程度。

在工作方面,我2007年担任了班长,同时担任了我院团委学生会学术部部长,2008年担任了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工作认真负责,表现优异。2009年7月20日至2009年10月20日,我到了深圳市威豹金融押运股份有限公司ATM业务部进行三个月实习,学到了很多自动柜员机的机械电子维护知识。

现在,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激情四射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大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虽然我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但我会用我的努力和汗水去弥补。我会踏踏实实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竭尽全力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感谢您在百忙中所给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同时,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应届大学生自荐书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工作搜寻,劳动力市场分割

1 绪论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 一般情况下, 不充分就业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自愿失业, 即一种不满意于已有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第二种情况是有工作能力和就业意愿, 但确实找不到工作的非自愿失业情况。 (杨宜勇, 2000) 根据实际情况调查, 失业大学生中大部分是属于自愿性失业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和磨合, 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工作, 毕业一年后尚未初次就业的人数寥寥无几。因此,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学生择业难, 而非单纯意义上的就业难。避免与非自愿性失业混为一谈, 片面地认为大学生供大于求, 无业可就, 影响国民投资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笔者发现他们对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研究较少, 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度还不够。

2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产生

近5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 最高没有超过74%, 每年约有1/3的大学生不能就业, 而在这部分大学生中约60%的人是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 不满足已有工作机会而仍在继续寻找他们心目中更好的工作机会。 (闵维方, 2006) 显然, 这其中就隐含着一个自愿性失业的问题。自愿性失业者之所以放弃毕业时的就业机会, 是因为已有的就业机会低于他们的期望值, 同时他们预期到未来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 保持较高的期望值或“心理价位”其实也是一种理性行为, 而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盲目行为。这部分自愿性失业者的存在就意味着, 在一定范围内, 不是大学生就业难, 而是择业难;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而是暂时找不到符合自己能力、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们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寻找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3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及自愿性失业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对象

本文针对北京G大学25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研究自愿性失业问题提供一个现实基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 回收246份, 回收率为98.4%, 其中有效问卷为246份, 有效率为100%。这些调查对象中, 本科生占41.9%, 研究生占58.1%, 其中, 男生占45.9%, 女生占54.1%。文科生占41.1%, 理科生占58.9%, 调查对象的选取较全面, 并不偏激,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3.2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分析

在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的选择上, 毕业生们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86.2%的人希望留在北京或东部大城市工作, 只有28.3%的人愿意去基层或西部工作。通过交谈了解到, 其实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也愿意尝试去西部工作, 但考虑到户口、工资待遇、未来发展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 损害到毕业生的自身利益和发展空间, 所以也就打消这种念头了。

毕业生们普遍对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城市、收入、工作稳定这几点最为关注, 这也是他们衡量心目中满意的工作的标准, 所以他们大部分人尽可能留在大城市里, 尽可能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内寻找工作, 所以势必会有一部分人选择自愿性失业。

3.3 对求职过程及看法的调查

在调查中了解到, 大部分毕业生都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过规划, 但能付诸实践的并不多。毕业生求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络、招聘会、亲戚朋友同学提供。由于网络的便捷和信息丰富, 使得很多毕业生选择在网上投简历, 以节省时间和费用。据统计, 他们中44.1%的人参加过1~3次招聘会, 49%的人参加过4次以上, 他们中有36.2%的

人投出10~50份简历, 42.3%的人投出100份以上。其中主要是通过网络和招聘会的途径投递简历。52.5%的人得到过1~5次的面试机会, 只有3.7%的人没有得到过面试机会。这说明毕业生们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 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暂时选择自愿性失业也实属无奈之举。在求职中他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社会关系、岗位不足、竞争太激烈、专业面太窄等。在访谈过程中, 有不少人表示在毕业后的找工作期间, 既不属于学校的管辖范围, 又得不到其他社会部门的帮助和管理, 面临的困难会更多。

3.4 毕业生自愿性失业的现状

在调查对象中,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的占总人数的66.7%;没有签约, 正在找工作的占总人数的33.3%。这部分未签约的人在对今后的计划上, 有47.2%的人表示继续找工作直到满意。通过进一步的交谈, 这些人中大部分持有自愿性失业的倾向, 表示出对已找工作在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上的不满, 强调个人的发展空间, 他们均表示会继续寻找, 不会草率就业。但随着寻找工作时间的加长, 他们也会因就业问题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66.3%的人表示偶尔出现, 20.2%的人表示经常出现。74.3%的人表示就业压力很大或较大。

由此说明,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现象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或者说政府的关注点还没有从就业难向择业难的问题转变, 学校及社会各界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空白, 因此急需出台相关政策或设立相关部门, 对在寻找工作期间的自愿性失业者给予帮助和支持。因为, 在寻找工作的时间里, 毕业生更容易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打击, 更需要获得相应的辅导和帮助。但就目前来看, 毕业后学校就不会再管, 而社会上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提供物质和相关方面的保障, 处于三不管地带, 状况令人担忧。

4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性原因分析

经济学对个体行动背后经济动因进行探讨。经济学预设了一个具有完全自由意志的行动者, 以经济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决定其行为, 考虑到雇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职业搜寻的机会成本问题, 人力资本拥有者为了实现个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短暂的自愿性失业选择是个体经济理性的表现 (岳昌君, 丁小浩, 2003) 。

4.2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制度性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行动不仅嵌入在个人的社会网络中, 而且受到宏观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的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所衍生出的一些制度性因素, 如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等使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转换成本增高, 诱发大学生处于自愿性失业状态。

第一, 户籍制度使高校毕业生工作转换成本增高。为了避免户籍迁移障碍, 想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不会考虑去次要市场工作, 而选择毕业后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户口暂时保存在学校, 以自愿性失业的形式在主要市场进行职业搜寻, 等在主要市场找到工作后再将户籍迁入单位所在地。第二, 人事制度使得高校毕业生工作转换成本增高。与中西部地区相比, 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流动要活跃得多, 个人与单位间的权、责、利更分明, 转换工作的成本较小。第三, 档案制度使高校毕业生工作转换成本增高。由于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很多事业单位仍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卡档案”的方式限制人才的流动 (赖德胜, 2001) 。

4.3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结构性原因分析

从结构性层面来看,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情况的存在与我国劳动力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结构性分割密不可分。 (倪渊, 2008) 劳动力市场被分为工资高、工作稳定性强、职业前景好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和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缺乏保障的次要劳动力市场, 由于这两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性强, 特别是次级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问题, 因此, 许多大学生因拒绝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而使自己处于自愿性失业状态 (岳昌君, 2004) 。

5 相关结论

5.1 大学生并非就业难, 而是择业难

与其他低教育层次的就业者相比,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大学生们所遭遇的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就业难, 而是择业难问题。随着近些年人才竞争压力的加大, 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在加长,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和磨合, 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工作, 毕业后一年内尚未实现初次就业的人数寥寥无几。 (曾湘泉, 2004) 根据北京G大学某学院2009届毕业生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7月已找到就业单位并签署“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人数是56人占54.4%,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是47人占45.6%, 但经过毕业后的回访调查来看, 在三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占35%, 在半年内找到工作的占45%, 在半年至一年内找到工作的占20%, 一年后仍未实现初次就业的人数为零。这说明目前衡量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次性就业率的指标, 反映的只是大学生毕业时、而不是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在毕业时暂时失业的大学生并不等于他毕业以后仍然失业, 经过一段时期的职业搜寻, 其就业满足的概率会比较高, 这反映的只是一个寻找工作耗时长短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毕业时的暂时失业, 绝大部分情况是一种自愿性放弃或有目的的等待现象, 而不是长久性被迫失业。

并且随着选择空间的加大和路径的多元化, 大学生在毕业后除了就业之外还可以选择考研、考博、出国等出路, 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86.2%的毕业生并不急于草率就业, 35%的人选择继续深造, 暂时回避就业问题;而51.4%的人选择继续寻找工作直到满意, 或者持继续观望的态度, 这也就增加了毕业生自愿性失业的情况。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随着近些年人才竞争压力的加大, 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在加长, 所耗费的人财物力在增多, 在寻找工作期间所承受的各方压力在增大, 在毕业后与找到接收单位之前的这段时间实属空白, 得不到来自家庭以外的学校或社会各方的管理与疏导, 需要我们就此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5.2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导致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现象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面临着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型, 这一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十分突出, 劳动力资源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由配置,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导致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我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自愿性失业现象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是转型过程中特殊制度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所产生的过高的工作转化成本、解聘成本和户口成本等极大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因此从客观因素上看, 我国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相对的, 产生于深层的结构性原因 (李长安, 2006) 。

5.3 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系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并不必然导致毕业生失业率的上升。通过跨国比较, 我们发现1995年18~21岁青年高等教育纯入学率意大利、西班牙分别为27.2%、25.6%, 美国、加拿大达到了34.7%和37.9%, 但大学毕业生毕业一年时的失业率意大利、西班牙分别达到了52%和46%, 美国、加拿大却只有6%和11%。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 并非高等教育规模越大毕业生的失业率就必然越高 (杨宜勇, 2000) 。

但随着高校扩招, 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 却会引发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第一,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很可能导致毕业生工作找寻时间的延长。在我国台湾, 也对专科以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长期的调查, 从统计数字看, 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 其毕业生毕业时立即就业者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并不一定导致毕业生失业率的增加, 却很可能导致毕业生工作找寻时间的延长。第二,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会导致毕业生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比例在不断下降。毕业生“高才低用”者比例增加。第三,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者中过度教育现象不断增加。第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 高校毕业生相对收入将减少。毕业生相对经济地位下降, 临时就业者比例增加。

虽然高校扩招后, 毕业生毕业时的就业率降低, 找寻工作的时间延长, 但是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者在我国还是相对稀缺,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还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而可以肯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找寻,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获得自己的工作。

6 对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客观存在, 意味着对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并非就业难而是择业难, 但同时通过上文分析应该看到大学生的这种选择有其自身客观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 基于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的预期以及对人才供求比例、市场需求状况等信息掌握得不完全使得他们对工资、就业地域以及行业、企业的偏好是一种理性而并不是完全盲目的行为, 是为了取得自身教育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为了缓解由于我国客观存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现象,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缩小城乡差距, 为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去就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第二,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清除体制性障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 这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越来越在市场化过程中显示出其弊端。户籍制度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自由流动, 对大学生自愿性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外地大学生为了获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口指标而费尽心力。同时,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户口指标, 这也影响了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但可以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开辟道路, 而且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第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为自愿性失业者提供必要的物质补贴和社会保障, 解决他们在寻找工作期间的经济困难。第四, 完善教育体制改革, 逐步推行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逐步推行职业教育的课程, 建立一个与学校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 更为深入、广泛、设计精良的工作本位学习体系, 增强学术教育的职业型, 将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学生们毕业后能迅速获得一个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杨宜勇, 等.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50-128.

[2]闵维方, 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 .

[3]岳昌君, 丁小浩.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6) .

[4]赖德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原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Z2) .

[5]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4) .

关于应届大学生自荐信 篇12

您好!

首先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简历,掀开我人生的新篇章。获悉贵单位需招聘相关职员,特此毛遂自荐。我叫xx,是xxxx学院xxxx专业的xx届毕业生。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铸就了我的学识与自信。我老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在校期间,我不仅学好了xx专业全部课程,而且对计算机软件有一定了解,能熟练操纵各类办公软件。短短的几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立足扎实的基础,对专业求广度求深度。在学好每门作业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已变得更成熟,更稳重,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铸就了我坚毅的性格和强烈责任心,我坚信,也坚定的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诚然,缺乏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我拥有饱满的热情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才济济,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自信。“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看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很可能确实最合适的那一个!

剑鸣匣中,期之以声。非常盼望能与您进一步面谈,我将以一颗期待的心真诚的静候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应届大学生的求职自荐信 篇13

参加主持人大赛并取得好成绩,而且成功主持了联谊晚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在班内一直任班长一职,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自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的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积极参加操作性较强的实习和设计,在代表学院接受采访时,我就特殊地强调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因为我深知,在现今社会中,空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惧怀逸兴思斗志,欲上青天揽日月。”

期待您的反馈!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应届大学生自荐书 篇14

一、调查结果分析

1. 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就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 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 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合适的工作。明确求职意向, 是大学生找工作的第一步。笔者对求职意向的问卷共设置了五个题目, 包括:毕业去向、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在选择毕业去向时, 有45.8%的学生选择签约就业, 36.3%的学生选择升学, 11.8%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 2.4%的学生选择个人创业, 3.8%的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中, 27.6%选择“事业单位”, 18.1%选择“国有企业”, 14.8%选择“高校及科研院所”, 14.3%选择“民营企业”, 很少的学生选择去“基础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外资合资企业”及其他单位。在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选择中, 35.4%选择各类专业技术岗位, 28.8%选择一般管理, 26.6%选择负责人、高级管理工作, 9.6%选择其他。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中 (多选) , 77.3%选择回生源市、县地区, 56.8%选择沿海与发达地区, 42.8%选择内地省会城市, 14.8%选择中小城市, 仅8.3%选择西部、边远山区及农村地区。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 7.5%选择1500~2500元, 65.1%选择2501~3500元, 25%选择3501~4500元, 2.4%选择4501元以上。

从以上五组数据可看出, 大部分学生求职意向明确, 能够保持理性, 合理定位, 而部分学生的求职存在“心理藩篱”:有的学生喜欢体面的工作, 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去;有的要求高起点,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的非常看重工作环境, 不愿去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追求高收入, 工资低于四五千不干。找工作追求体面稳定、高起点、高收入和好环境的心理可以理解, 但部分学生将这些追求绝对化, 并将其作为求职的“唯一”标准, 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非常不利于就业。

2. 择业态度。

调查发现,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62%的同学认为“一般”, 19%的同学认为“不好”, 16%的同学认为“很好”, 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对于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69%的同学“愿意”, 8%的同学“不愿意”, 23%的同学选择“先在本专业干, 再考虑转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 其本质是素质教育, 调查表明部分毕业生片面理解专业的含义, 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甚至工种教育, 找工作时过分看重专业对口。一方面导致对很多的工作岗位漠不关心, 甚至失之交臂, 另一方面有的专业被社会公认为“难就业专业”, 学生在未就业时就倍感压力, 甚至产生极度的焦虑心理。

对目前就业形势的态度, 10%的学生认为“非常乐观”, 67%的学生认为“还好, 可以通过努力面对”, 22%的学生认为“非常担忧”。表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消极, 缺乏应有的自信, 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初次踏入就业市场时表现出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 在即将面对社会, 面对竞争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茫然, 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就业。针对这种现象, 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就业指导, 一方面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使学生充分重视而不过分焦虑, 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求职技能的培训, 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就业影响因素。

就“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多选) , 共设置了10个选项供学生选择。从调查结果可看出, 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 部分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稳定”和“单位所在城市”, 而对于“声望、社会地位”、“专业对口”和“父母意见”考虑很少。由此可知, 经济收入和个人在事业中的发展机会是学生在求职中最看重的。

就“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有哪些” (多选) , 共设置了8个选项, 分析后可看出, 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和“信息量少”, 部分学生选择“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能力不足”, “优势难以发挥”,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和“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较少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不足”。由此可知, 学生就业困难更多的原因来自自身准备不充分。因此, 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提高他们应对就业困难的能力。

二、结论

对黑龙江省某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择业态度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后表明, 大部分毕业生可结合自身的爱好和能力, 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向, 积极准备, 并投身在就业浪潮中, 也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认识片面, 不能合理定位, 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藩篱。另外, 还有极少数毕业生思想懈怠, 行动懒散, 面对就业压力而自暴自弃, 非常不利于就业。综合来看, 大学生的各种就业状态, 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 是四年大学生活学习的折射。因此, 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必须从平时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也非常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1. 强化专业认同, 奠定就业基础能力。

稳固专业思想, 增强专业认同, 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基础[1]。强化专业认同并不是强调大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而是通过这种培养和强化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折射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 比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艺、实践等活动的热情, 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 所以要想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在引导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慈善公益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如师范生的讲课实战、三笔字训练等。同时, 学校还应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体验工作, 在实际中体会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3.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合理调整就业定位。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存在种种就业观念问题, 比如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过分看重职业稳定, 专业对口观和盲目择业观等, 都会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转变择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 能客观地分析自我和现实, 把远大理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有效解决思想矛盾, 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 总结经验, 克服困难, 达到顺利择业的目的[2]。高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 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就业观念。

4. 强化就业指导, 提高求职技巧。

针对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和求职技巧缺乏的问题, 一方面, 高校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 安排专人将相关就业信息即时通过QQ群、飞信群等进行发布, 多渠道地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积极联系并密切接触用人单位,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专业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积累的社会资源, 全面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 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了解供需信息, 减少就业的盲目性[3]。另一方面, 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就业意向等具体问题尝试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巧、了解就业政策、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正确面对求职中的困惑和挫折, 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 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樊立三.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14 (3) .

[2]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教资料, 2013 (7) .

上一篇:学习型单位先进事迹下一篇:美丽校园建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