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谈谚语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交谈谚语(精选2篇)

交谈与健康 篇1

美国某学者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人们之间任何交往对身体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当人们讲话时,身体中所有纤维组织都随着讲话而产生反应。即使一次关于天气的轻松闲谈也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特别是血压。传统用血压计量血压时,要求病人保持沉默,因而掩盖了血压与谈话的关系。

研究的重大突破发生在197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生理学研究中心用新型可连续监察血压的电脑测量一典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时,发现只要他一讲话,血压立刻上升,即使是谈一些最平淡无奇的话题,也出现上述现象,而其本人竟毫无知觉。这个发现引起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并在其他人身上试验,结果是肯定的。当人们讲话时,血压迅速升高,心率加快。在38名自愿参加的聋哑人身上试验表明。当他们打哑语时,血压同样升高。这就是说: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不仅是由于言谈,而且是相互交往的结果。象上述典型的高血压病人,讲话时引起的血压上升幅度远比常人大,甚至达到危险的范围。

那么,高血压病人是如何度过此危险的呢?毕竟由于社交活动而猝死的病人极少。研究中表明:他们自己能无意识地控制两者(血压和言谈)的关系,并能减少这种致命的谈话,

什么原因使得心血管系统对言语交往如此脆弱呢?

正常人交谈,讲话时血压升高,而听讲时血压迅速下降。高血压病人则不然,他们即使在听讲时血压也降不下来,其原因是他们的病态的自卫警惕性。当试验者请高血压病人非对抗性地听别人讲话时,他们的血压常常会戏剧般地下降。

为什么有的人交谈时感到紧张,困难?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反应往往与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联系、许多病人述及,他们在家所量的血压往往比在医生处量的为低。这也许是因为医生的特殊社会地位的缘股?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组成了周围的“社会阶层”,高血压病人对此反应特别敏感,他们血压升高时,反映了其体内的高度的自卫性警惕。与此相反,精神分裂症者则漠然处之(试验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讲话时血压最低,变化最小。因为他们的谈话大都是漫不经心的)。

那么,怎样能使人在愉快的交谈中,保持血压不高呢?办法是:多听,谈话时呼吸正常以及谈听结合,互相调谐。对于高血压病人,应改善与人之间的关系,交谈时保持身心轻松,这是走向健康的开端。

交谈与呐喊 篇2

社会学家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中把“交谈”称为民众的镇静剂,早在20世纪初,社会学家塔德就发现,每一种形式的交流都有与其对应的社会群体,并形成某种“意见领袖”。在出现大众传媒之前,演说是一种面对众多“听众”的直接说话,演说的话语力量使得演说者成为意见领袖。后来,有了报纸,报纸是对无数的“公众”说话,也有了不同的意见领袖,那就是时事评论员。

塔德还发现,人们交谈时采用的身体姿势反映了他们谈话的语调和内容。说话者坐着进行的交谈是分量最重和最严肃的。而当他们的姿势十分放松的时候,如罗马人在环绕餐桌三面的躺椅上懒洋洋地躺着进行交谈,交流似乎是最有效的,这种交谈非常流畅也非常从容。

谈话的空间和场合同样重要,希腊人在公共广场和哲学家的学院里交谈,罗马人在家里交谈、在参议院辩论。富有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有专用于交谈的房间。是否有一个房间专用于交谈,这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阶层是否文明的一个特征。

当受激情驱使的人群涌上大街,横冲直撞时,他们似乎找到了“说话”的地方。不过,说话不等于交谈,交谈也不只是说话。大街不是一个交谈的地方,挟裹在情绪激动的人群中,人们挥舞着拳头,除了口号和呐喊,没有别的声音。这时候,他们的身体姿势本能地绷紧而亢奋,显露出对抗和战斗,而不是交谈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和空间有它自己的话语形式,那是一种由“带头”和“跟随”形成的语言。它首先是带头者的命令、警告、威胁和谴责。之后,经过重复和模仿,变成了追随者的赞同、欢呼、重复和奉承。它的作用便是宣泄,虽然人多势众,但并不形成真正的舆论。

交谈语言的目的不是发泄,既不是命令,也不是听从,而是通过共同的理性交流,形成舆论。舆论是交谈出来的,不是呐喊出来的。交谈限制了绝对的权力,而宣泄呼唤和依仗正是不容理论的绝对权力。交谈产生的舆论。它的重要作用是保护自由。在失去理智,高声呐喊的人群中,个人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自由,也没有谁胆敢直言不讳。

德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提在研究群众的《群众与权力》中记叙了一件往事,1927年他亲身经历了维也纳群众焚烧正义宫(司法部)的事件。当时,他夹在人群的洪流中,感觉到自己完全交融在其间,一点也不觉得群众放火是违法的行为。当时的场面铭记在他的心头,他后来回忆道,“那天的激情令我至今刻骨铭心。那是我经验中最接近革命的一次……我成为人群的一部分,我完全融入人群之中,对人群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丝毫抗拒”。呐喊的人群使个人思维变得软弱无力,甚至彻底消失。

上一篇:中考英语复习计划书下一篇:大学生创业辩论赛一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