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质量分析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期末质量分析(精选5篇)

高一物理期末质量分析 篇1

一、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期末统一考试是由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全市高一物理教学情况提供的试卷,是根据全市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高一物理的教学要求组织命题。试卷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知识覆盖面较大,贴近教材,符合学生与教学的要求,题量适中,题型符合同高一物理的测试要求,题目设计难度适中,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题目的设计中,区分度设计比较平稳,确实对高一物理的学习起到评价作用。

选择题共10小题,是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应用,题目较易,属于基本要求,但由于是多项选择题,学生在答题时,每小题得满分的较少,得部分分的学生较多(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多项选择题的答案无十分把握,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选择答案中的一个选项或二个选项,这样虽然不能得满分,但至少可得一些分)所以学生的得分不高。

实验题共2小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在物理实验中的最基本应用,多数学生在该题的解答过程中,即不会实验的基本要求,也不懂物理在实验中的应用,尤其12小题在该章知识考查时是每次必考题,老师在新课教学和章节复习、期末复习中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但学生的正确率仍然较低,值得深思?

第13小题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最基本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规律解决运动问题,该题的得分率也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该题对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低,方法也较死,不知什么原因,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

第14小题考查学生牛顿第二定律及受力分析能力。由于学生应用能力不强导致出现错误,这是教学中要反复重视的问题。

二、成绩统计

1.全市平均分为60.0,各校差异较大。2.各分数段统计

三、几点思考

1.从试卷的整体分析可知,要求并不高,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考查,要求更低。

2.低分人数较多,及格率太低,只有5%,是历有最低。为什么会那么多人不及格?

3.较低分的人数为什么这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批学生30分(20分)都考不到?

四、教学建议

1.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自己愿意学。

2.降低教学要求,现有的物理题目难度较大,老师要选择一些基本题让学生训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要求,不要追求难、深、繁的题目,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能力。3.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高一物理期末质量分析 篇2

高中物理的知识量大, 难易程度加深, 结构复杂, 知识范围相比初中要大很多。仅以力学部分为例: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等都是学生在高中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也是最难理解的内容, 还是每逢考试必考尤其是高考当中必考的热点考题。所以要学好高中物理, 必须要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 有些将由定性讨论进入定量计算, 如力和运动的关系、能量观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面对这样高难度、大容量的要求, 很多高一学生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 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高中物理的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但是即使是再难学的知识, 总是有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这又如何解释呢?总不能一概地都用“聪明学生的智商高”来解释吧?其实有的学生的智商并不一定就低, 但是在物理的学习上同样束手无策。

笔者在教学中对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行的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 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的失误所导致的。高中物理更加注重学生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 物理情境的再现和理解。在分析过程中, 必然要用到很多思维方法, 诸如类比、归纳、分析推理等。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最初阶段, 初中的物理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 教师都是作为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出现的。但是时至今日, 教师也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不能再继续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而要做一个引导者, 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仔细观察和严谨推理之后再作出认真的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在初中能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上到高中也就不会感觉物理是那么难学, 因为高中物理正需要这样严谨求实的思维方法。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给学生进行及时而适当的指导, 这种指导只能是启发式的, 所起到的作用应“点到为止”。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较为独立的条件下完成课题研究, 在情感上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培养他们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2. 学习理科的能力要求更加突出

高中物理的知识量增大, 理论性增强, 系统性增强, 综合性增强, 更加概括化、抽象化,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很多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 只作定性研究, 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 作定量研究, 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 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 根据一定的逻辑, 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 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 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加深了学生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 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和方程组等知识技能。所以高中对物理学习的能力要求更高, 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这也为以后的高等教育阶段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 在高一新生刚一入学的最初阶段, 教师就应当给予他们及时指导, 为他们的积极主动思维和自主探究指明方向。

3. 研究问题的一系列变化

研究层次的变化:初中物理定性研究多且简单, 高中不仅要求定性而且要求定量计算;研究对象的变化:初中多数研究单一物体, 高中物理则研究多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变化;物理过程的变化:初中多数只研究单一运动过程, 高中则向更为复杂的整体时间过程看齐, 有的还可能研究瞬间前后, 这是初中物理从未研究过的问题。在初中物理的力学中, 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都不作要求, 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最为直接的感受是:高中物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更加深入, 更加复杂, 无论因果关系还是量值关系都不会很直接, 很难一下找到突破点, 总有点“雾里看花”, 似是而非的感觉。而在初中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直接, 条件和问题一目了然, 因此一般很容易解决。

总之,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 在研究方法上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在此时也表现出很明显的不适应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避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要注意多开展“启发式教学”, 多与学生互动, 及时让学生发现问题, 及时交流, 多听听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想法, 哪怕是错误的也要等学生说完再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使学生能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 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迎接这一系列应接不暇的变化。因为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致力于向学生展示结构完整、知识完备的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养成了依赖、等待的惰性, 进入高中后, 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 教师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不可能安排、呈现好所有的细节, 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 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追寻、探究其解决方案。

高一历史期末考质量分析 篇3

一、出题宗旨及试卷难度

考试范围在历史必修一共五单元,重、难点知识面的覆盖率几乎达到百分百,但难度适中。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选择题每单元5--6题,综合分析题每单元大约一道,主要考察平时学生听课效率。

二、考试中出现的亮点、考试成绩、暴露的问题

每班及格人数,实验班50到43个不等,平行班27到36个不等,每班均有5到10个上80分以上。最高分90分,最低分10几分,分数差距较大。与平时单元考相比,出现了学生敢于作答的尝试,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表现较明显。

多数学生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是第3、7、12、16、18、19题,主要暴露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以及复习的范围不广,例如不懂什么叫“行政区划”,“宪法依据”,“国家政权体系”等等;一些选择题的答案出现在书本小字部分,但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忽略了。

综合分析题旨在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比较能力,也初步涉及几个历史专业观点,如以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上的法律、制度,诸如“西周的宗法制”、“罗马法”等等,以历史的、阶级的观点客观看待事物的发展,不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过去的制度等。另一方面,评价标准较宽的开放性问题的尝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林珍华

高一物理期末质量分析 篇4

本次政治试卷特点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分值安排比较合理,符合高一学情。客观题50分,每题2分;主观题50分,26题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2 突出重点、贴近生活。

试题范围是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材料都是最新的时事政治和比较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事例。读起来不枯燥乏味。难易程度

适中,偏重基础。客观题都是各章节着重强调的知识点。平时的练习和测试中也经常出现。在本次考试中客观题平均分是28.2,最高得分46分。客观题25个题,其中11、23题是教材中相关链接小字部分涉及内容,目的就是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要疏忽。较难点选择题是10题、20题,目的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凸显试题梯度。答题情况

客观题答的相对还可以,多数分高学生客观题都答的比较好,只错两三个选择的每个班级都有。主观题答的不是很理想,主观题平均分是17.54。最高得分43分。可以说尖子生这块还是有的,但是少之又少。本次考试,政治平均分是45.74分,还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还是比较稳定和理想的。最高平均分48.96分,最低平均分是42.98分,是一个特长班。全学年最高分88分,最低分无下限。因为本学期要涉及分文分理问题,所以有一些学生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有的准备学理干脆不答文科学科,更别提平时的学习了。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 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简洁性。下一阶段全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2、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停留在老师的讲过,而应落实到学生理解和领悟中。

3、知识要落实到运用中,让学生在新情境中去掌握

4、强化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特别是主观性试题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篇5

第二、面对考查知识的简单应用时束手无策。比如,填空题的第12题和第14题,失分率较高。

第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格式不规范,不能正确表达解题过程,或者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者没有必要的公式。

上一篇:难忘的中秋作文400字怎么写下一篇:2024高考前夕加油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