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通用13篇)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 篇1

一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有许多性格迥异的孩子,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有“班妈妈”的雅称,孩子们也总喜欢把老师描述成“母亲”一般的人,尤其是对女老师们。那么是不是当好一个称职的“母亲”就够了呢?当然不是,班主任还应有“父亲”的影子。

那么在一个班级中,面对那么多不同背景、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的孩子,怎样才能同时担当好“慈母”与“严父”的双重角色呢?

一、“严父”般树立威信,“慈母”要杜绝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像“严父”一般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树立威信。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形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胆大脸厚”的可当众批评教育,自尊心强的则要个别谈心,属学生隐私的还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有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害怕、屈服自己。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一副严酷面孔。过度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班上的大小事,班主任一人说了算,从不征求班干部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斥责、无情责难,不容许争辩,执着于“棍棒底下出人材”的信念,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并以此强化自身威信让学生敬畏。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学生只好对班主任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也就无从谈起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做到“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因此,班主任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二、“慈母”般充满信心,“严父”般认清现状因材施教

“信心是基于对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确立的一种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树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仅对教育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像“慈母”般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极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后进或犯过错误学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转变。

但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过高期望,作为班主任不能被“慈母”的感性思想占据上风,还应像“严父”般保持理性,看清班级现实。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易出现强求学生得高分,争第一,考名校,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势头。可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确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铁不成钢”。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别,强求学生接受老师过高的期望,则是一种“偃苗助长”的行为。部分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误入歧途,出现逃学、出走等极端行为。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只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解渴,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努力,若目标太高,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信心。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期望,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人才的重任。

三、“严父”般教之依法,拒绝“慈母”般过细指导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们要勤动脑思考,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首先,班主任要勤于了解学生情况,勤动脑想班级的事情,更要勤动脑寻找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和方法措施来教育管理学生。其次,要勤于疏导。要求班主任有一张”婆婆嘴"。要经常表扬先进,指出问题,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还要经常

找学生谈话,个别疏导。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双方都受益匪浅。

再次,勤于调查。班主任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班主任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只有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因此,班主任要勤下班级看看,无论是自习、间操还是其它活动。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与各科老师联系要勤,从而真正架起一座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的桥梁。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为此班主任要勤观察,勤交流,勤鼓励,勤记录。在工作中以“勤”字当头,才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最有效途径,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加以过细指导。

在我初任班主任工作时,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严密组织,毫发不爽。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学校安排的文体竞赛活动也都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就是这样,班级多少获得一些奖牌,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一样表现,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老师绝对不干。把任务下放到班委手中,班会组织过程中也是由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组织、排练。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级的事情有人管理,学生们遇事主动去做,积极性、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我也为他们增加了锻炼才干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为家,以教育好每个学生为已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又不能对学生加以过细指导,使学生形成依附人格。

四、“严父”般培植爱心,拒绝“慈母”的过分关心

中小学时期儿童每天在学校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个性不够稳定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如此,即使愚顽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用爱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感化“金石”的效果。记得我初当班主任时,班级有一个“让人爱不起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不良习惯特别多,我凭着一颗做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对这个学生投入无限的爱,跟他耐心谈心,但对方仍听不进去,并质问我“您为什么总跟我过不去?”他的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他对我给他的爱不理解,产生反感。从此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由一味的批评改为每周表扬他一次细微的进步或微弱的闪光点,并安排他管理班级纪律。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和他主动交心,交朋友,让他知识班主任对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心,现在,他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可见,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 生,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确已尽心尽职,就没有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有些班主任对“爱心”理解很肤浅,认为只是在学生生病期间或生活有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偶尔一显“师恩”,我认为那不是爱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过分的关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严重误区,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大事、小事都操心。例如: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生病了,亲自送水送药;受了挫折,立即安慰;学生有困难,马上解囊相助。总之,洒向学生都是爱,这种过份的关心和爱护,更加强了学生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滋长了学生贪图安逸,不敢吃苦。我认为,班主任不能温情地剥夺学生接受生活考验的机会。相反,要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独立照顾自己,不断磨炼经受风雨袭击后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 篇2

一、班主任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角色经常被狭义为“管理者”。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从“管理者”转变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第一,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多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第二,要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 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三,要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指导自然也不例外。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二、班主任要从“主角”转变为“配角”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者,要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为了管好班中的事务工作,要先培养好班干部,再让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扮好他们的“主角”,让他们去做该做的事情。例如,轮值打扫校园时,就让班干部分工组织;每次的班级墙报工作,放手让他们出版;班际球赛、拔河活动、学雷锋活动都由他们去组织、去开展,坚持让他们去唱好“主角”,班主任只是在一旁适当给他们一些帮助、建议,做好“配角”。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班主任要从“训斥者”转变为“鼓励者”

当学生有了过失或者是成绩考得不理想,班主任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鼓励他们努力找出差距,加倍努力学习。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当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班主任要从“权威者”转变为“对话者”

班主任要学会转换角色 篇3

关键词:班主任;慈母;严父;挚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对这个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班主任工作特殊,任务繁杂,责任重大。有人说我们像演员,不断变换角色。的确,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扮演好了这个角色,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班主任要扮演“慈母”角色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在班级管理中,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孩子,一切从为了孩子出发。爱孩子就要关心爱护他们,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班主任要帮他们削铅笔,甚至要带他们上厕所。对于班上的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时常询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爱孩子还要理解尊重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不同,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他们的思想就不同。教师要在尊重他们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在我带的班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母亲因为爱打麻将和父亲离婚了,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他性格孤僻,成绩下降。在我们学习“父母的爱”这一组课文时,其他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发言,畅谈父母对自己的爱。可这个孩子上这一单元课文时兴趣不大,第一篇课文上完后我请他起来谈感想,他说不出话来,有的孩子在偷笑,有的在窃窃私语。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便请他朗诵我们学过的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课后我又找他谈心,鼓励他克服困难,学会自立,抛开思想顾虑,和同学多交往,还给他讲了许多伟人成名的故事。从那以后,他也卸下了思想包袱,不再忧郁自卑了。我觉得班主任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

爱孩子还要学会赞扬和赏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这话一点也不夸张,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往往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他们也并非智力、能力低人一等。当他们获得真诚的赞扬和鼓励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赞扬和赏识就像阳光,孩子就像植物,给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记得我班上以前有个孩子说话结巴,每次老师让他朗读课文他都很紧张,结巴得更厉害。我经常夸她有进步,现在的她不但朗读不结巴,还积极参加了班里的演讲比赛。

二、班主任要扮演“严父”的角色

爱孩子不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必要的校规班规还是要遵守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的爱不是溺爱,是在尊重他们人格情感,在关心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犯了错误,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教育的要教育,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当然,要求孩子要做到的班主任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被孩子注意着,每时每刻都处在几十双眼睛的关注中。班主任要求孩子上操不在队伍中说话,可自己却在旁边和同事聊天;要求孩子不迟到可自己迟到。这样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学生怎么能信服呢?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或大型集会时,班主任一定要先到场,便于组织监督。在卫生大扫除时,班主任要做出表率。这样,学生也不会无动于衷,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班主任都喜欢聪明可爱的好学生,平时不但舍不得批评,还经常表扬,尤其是犯了错误或违反纪律时更容易心软。可是,全班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会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威信,也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班主任要扮演学生的“挚友”

小学生年龄小,胆子小,一般情况下都比较“怕”老师。但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放下身段,和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就会成为他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会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学习一直很好,自从五年级以来成绩就开始下降。我以为孩子早恋,和她谈了几次都没有效果。一次批改周记我才发现孩子问题的缘由。她在周记中写了自己的心里话“最近二胎政策放开,不少家庭都想再要一个孩子,妈妈也有些心动了。说想让我有一个伴儿,再给我生个弟弟,可是您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妈妈,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在我的生活里除了爸爸就只有您了,您就是我的全部呀!我真的不想让弟弟或妹妹分走您对我的爱。我也知道我这样做很自私,但我真的想不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多次找她谈心,跟她讲有弟弟妹妹的好处,并让他和班上那些农村的孩子交流和弟弟妹妹相处的快乐,她也终于想明白了,上课又有了精神。还有的孩子在周记中透露爸爸喝酒后和妈妈吵架,妈妈没工作整天打麻将等等,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开导,也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这样的工作赢得了孩子的尊重,他们也喜欢和我谈心,我成了孩子真正的朋友。课余我和孩子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一起去学校图书馆读书,他们把我当做了朋友,做起工作也就顺利多了。

同事们经常说,“班主任是世上最小的主任,拿着最少的钱,却干着学校最苦的活。”但付出就有回报,播种就会有收获,孩子们也常常给班主任带来惊喜和激动。面对几十个性格爱好不同的孩子,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需要我们平时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探讨。

参考文献:

[1]赖书尚.生本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论丛,2012(21).

角色转换之间作文 篇4

时光倒转,1995年,我降生,母亲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角色,她也完美地完成了从贤妻到良母的转变。她牵着我的小手,告诉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告诉我“年华一去不复返”,告诉我“光阴易逝,岂容我待”。于是,我跟随在她的身后,慢跑,加速,奔走于时间的每一个罅隙。我明白,她在引领我快节奏的生活,先人一步。

而今,母亲似乎什么也不缺了,但她依旧奔走于匆忙的城市。早晨一睁就下地忙碌,傍晚一回家就冲进厨房,晚上一上床就呼呼大睡,在她看来,日子忙碌而充实,但我隐约觉得,这不该是她想要的,应有的生活。

“妈,你不能停歇会儿吗?别这么折腾自己,咱们吃饱穿暖就够了。”我对母亲说。

正挑着毛衣的母亲抬起头,满是疑惑:“你不忙行不吗?读书不要钱?买房不要钱?真幼稚。”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的世界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那是她无法理解的,一种她所谓的随波逐流,老无所依的生活。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她不懂,更看不惯生活中慢慢吞吞的我,早晨赖床,晚上回家不抓紧做作业。其实我只想在床上冥想片刻,在严重的负荷下悄悄喘一口气。

我坚持我的:欲速则不达;她坚持她的:浪费时间便是浪费生命。

直到那个午后,我们端坐在电视前,享受片刻的清闲。电视里进述美女漫画家夏达慢条斯里的生活。母亲自然是闲不住的,看了两分钟便起身。“妈,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我现在还无可回报什么,您就和我坐下放松一会嘛!”母亲愣住了,停顿,转身,缓缓坐到我身边。

90后,漫画家,瘦弱的女子。她走动于纸上,慢条斯里却又执着自我画笔。

“我就是一个慢吞吞的人,同时我也希望人们能和我一样,慢慢的`生活,欣赏生活。”她缓慢也说道。身后的屏幕放映着她平日静静生活的照片。平静而从容。

母亲眼里闪过一丝喜悦。平日里从未有过的欣喜,期待,像孩子一般。她盯着电视屏幕,时而偷望我一眼,笑而不语。那一刻,母亲仿佛不再是她以前那个角色,她的理想与心境依然是少年模样,永远理所当然,永远光芒万丈。

日子仍旧是那样,城市依旧是想象中那般喧嚣,匆忙。而家里的气氛正悄悄转变着。母亲不再时刻劳碌了,她会在月下品茶,在公园漫步,甚至在我发呆时坐在我身边陪我谈心。

角色转换之间初三作文 篇5

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许下一刻会相遇,或许擦肩而过,仅留惊鸿一瞥于心间。有的人是霓虹灯光下的大人物,叱咤风云,有的人是大幕之后的小人物,在阴影里躲闪。有的时候,大人物和小人物,只是角色转换之间,付诸一笑。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是一个小人物,他高大健壮、脚步飞快,他是北平一个普通的车夫,他的所有理想加起来不过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说他渺小也罢,说他本该如此也罢,祥子乐衷于在大街小巷里飞跑,他乐衷于过着自己的平凡朴实的生活,他只不过是乐衷于为了事业而付出罢了。他朴实、固执、善良、勤劳、勇敢,说他是小人物,似乎从他头涔涔的侧影里,又看到了几丝伟大,试问,祥子能牵着几匹骆驼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逃回来,尽管他的固执落后的本性决定了他最后的结局,难道他的勇气不也是伟大的,不也是难能可贵的么?于是乎,角色转换之间,小人物的身后笼罩上了光辉,霎时间变得伟大起来。

诚然,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面对仇人,或许刀刃相见,怒气冲天,但这并不能寒冰化雨,只能让导火线提前点燃,不如心平气和地畅谈一番,于是乎,角色转换之间,仇人成了朋友;面对友人,笑脸相迎,心中盈满的是欢欣,当朋友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要雪中送炭,角色转换一下,换位思考,你一定会体会到朋友的困难。角色转换,奏响的是心灵的乐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必去独登高楼,不必去自怨自艾,“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角色转换之间,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相信,每读完一本书、每体验完一段文字、每浏览几幅画面,就会经历一次角色的转换。正因为我用心投入去看,方能渐入佳境,仿佛身临其境。我想象主人公诸多离奇遭遇,或是与他同骑一匹马,在草场上肆意奔腾;亦或是与他一起穿梭时空,探索过去与未来的奥秘。我享受每一次角色的变换,我一会儿变成诸葛亮,操纵东风,火烧赤壁;一会儿变成鲁智深,倒拔柳树,大显神威。我一会儿在四大名著、四书五经中变换角色,闯遍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会儿在《哈利波特》、《夺宝奇兵》变换角色,感受魔幻的奇妙;一会儿在、《开展奇诡壮丽的旅程……我已然深深迷恋上角色的变换,它让我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还让我体验到了勇往直前、坚韧不屈、果敢坚定、深谋远略等人生最宝贵的品格。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 篇6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 篇7

高中学科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是学生学科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科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的教授技能, 且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 是学生提高学科学习技能的客观因素之一。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授能力。一旦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教材内容, 对学科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 讲解不够深入,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便是失败的。因此, 学科教师需紧跟教材内容的更新并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将新的知识点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教师需根据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并结合教材的重难点,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盲目地或单一地进行传统教学。教师没有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没有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就谈不上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生动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从互相理解的角度出发,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学科知识, 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节奏, 最终实现在互动的师生关系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授课, 更应是通过学科知识的教授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将完整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独立表现的个体。教师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班主任的职责

高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对班级进行管理。然而, 在现实德育工作中, 仅仅是教育和管理还不够,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除了是班级的教育者、管理者, 还应该是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者、良好学习习惯的引领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心理障碍的疏导者、地位平等的对话者和文明生活的指导者[2]。班主任要对班级的点滴小事多留意, 例如, 在早读过程中, 留意早读氛围的情况, 若是学生在早读过程中表现不够投入, 朗读声音不够洪亮, 那么班主任就应安排科代表进行领读, 强化学生的早读。班级管理上的工作职责要求班主任工作时需足够细致,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班主任不仅仅要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更要加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现状, 更要帮助其发展长远目标。

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包括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班主任应及时与科任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缓解与疏导, 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和谐的校园平台和班级氛围, 从而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 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由此可见, 高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 想要促进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情感互动, 就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 从学生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实现管理者与学科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高中, 不是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能做班主任。只有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胜任, 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学生经过了初中的懵懂阶段,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中班主任的任命, 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管理能力。毕竟,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工作重点, 班主任教师首先也必须是一名优秀的任课教师[1]。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发展尤其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这也给身兼两职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工作要求。在教学方面, 班主任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任务把握教材知识点, 通过自身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 并在设计好课程后教授给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保持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高中班主任教师来说, 合理安排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工作时间是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对于身兼两职的班主任教师, 既要备好课, 又要随时关注班级的发展动态, 并适时进行班级的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两种身份和工作职责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教师需要划分时间来对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工作的合理分配。班主任需合理科学地规划出两部分时间:1) 一部分时间用于准备知识素材、备课、课程设计, 合理的备课是对教学过程的负责,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科知识提高的基础。因此, 科任老师需要合理设计课程,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依据备课方案提前准备;2) 另一部分时间则用于班主任的工作, 例如:了解学生的晚自修情况、根据学校下达的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监督好学生的课堂出勤、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留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并进行询问等。作为班主任, 需要规划好班主任的职责,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帮助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2.区分班级管理与教学的工作内容

班主任需要根据身份的转换明确工作任务。作为科任老师, 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知识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另外, 班主任需有一定的威严, 能够在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上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地发展。在这两种身份的工作中, 不能将教学与班级管理混为一谈, 避免导致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或是学习状态的不稳定。

3.实现两者的角色转换

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这两个角色是具有共同的性质, 都是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育, 都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要目标, 都是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作为班主任教师, 首先要求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威严, 更要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以关切和尊重的管理理念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精神距离。其次, 《学记》中的“亲其师, 信其道”的概述是不无道理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信任和情感展示, 有利于班主任所教的学科课程有效地开展。因此, 班主任与教师这两个身份之间的作用是互通的。一方面作为班主任身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更容易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的班主任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和了解学生的需求特点, 更有序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中班主任一方面要做好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需要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中班主任教师对这两种身份之间进行角色转换,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高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中班主任而言, 除了要保证自身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 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分别对高中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主要职责的概括与描述, 从两者工作时间、工作职责与工作性质中发现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两者身份之间的互通性,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学生,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永胜.高中班主任如何实现管理者与学科教师的角色转换[J].好家长, 2015 (05) .

走班制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转换 篇8

关 键 词:走班制;班级管理;角色转换;导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3-0044-03

2014年9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制度,除必考语、数、外3门外,考生另从其余7门设有加试题的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这一高考政策的变化,使走班制教学实践变得势在必行。但走班制的实行也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主要如下:一是生涯迷茫问题。高考试点改革迫使高中学生必须在高一时做出生涯选择。二是心理失衡问题。处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高中学生本来就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走班制的实行,将会加剧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三是集体建设问题。走班制教学的高流动性直接导致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没有了集体依托的学生,往往会演变成茫然无助式的忧客或者桃园结义式的游侠,要么茕茕孑立,要么虎豹成群,这种情况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必须从此前的“管家婆”等角色中转变过来,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合格导师。

从概念上说,“导师”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教师。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启发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1]

为此,笔者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就通过对高考形式、课改背景、学生现状、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总体的班级发展思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以生涯指导、心理辅导、集体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努力达成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和谐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一、生涯导师——认识自己,确定目标,规划完美人生

甫入高中,学生对新生活充满了好奇,但学习压力随之而来。众多科目将每天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与初中相比,新知识量呈几何式增长,学习深度普遍增加;学习方式由初中教师的“拉着走”变为高中教师的“领着走”;未来高考的选考选课问题迷茫不定。诸多现实问题让大部分新生“水土不服”、陷入困顿。基于上述原因,笔者的生涯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明确职业理想、专业要求,树立学习目标,规划高中生涯等内容展开。

1.做实新生职业理想调查工作

笔者拟制《学生职业理想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设置7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你的特长是什么?”“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你的学习情况如何?”“你理想的职业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实现这一理想你应具有哪些素质和技能?”“你准备为实现这一理想作何努力?”

结果显示,职业理想“确定者”(有1个职业理想)占55.8%,“基本确定者”(有2个职业理想)占11.6%,“不太确定者”(有3个职业理想)占18.6%,“不确定者”(回答模糊不清)占13.9%。这让我发现了学生对职业理想的一些倾向性。

从职业理想的确定性方面看,60%以上的学生职业理想相对确定,其余学生职业理想较为模糊。

从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看,绝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主流的,即社会上固有的、通过考试渠道可以实现的职业理想,如医生、教师、精算师、营养师等等;也有极少数非主流的职业理想,如职业滑板选手、网络写手、独立学者等。结合被调查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目标、勤奋程度等因素分析,拥有非主流职业理想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落后、学习态度较差。这更坚定了笔者坚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决心。[2]

从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现实思考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对理想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背景较为迷茫,对实现职业理想应作何努力不甚了了。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校招生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对于现阶段各行业的就业前景过分乐观或估计不足,对于自己现阶段的高中生活缺乏规划,亟需“导师”做出指导。

2.开展专业介绍轮流“坐庄”活动

在初期调查的前提下,笔者利用每周五最后一节课时间,将传统班会课打造成综合辅导活动课(“生涯指导”+“心理辅导”+“班团活动”),在其中特意设立“谈谈我的职业理想”环节,以“谁也不能嘲笑我的梦想”为口号,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每次活动,选派4名同学,以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演讲内容包括“职业介绍、专业要求、就业形式、知名大学、我的志愿”五个方面。结果,在11次活动中,学生介绍了二十余种职业、五十多个专业、一百多所大学。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理想职业,明确了职业要求,掌握了专业情况,给他们的选考选课带来了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演讲起到了“宣誓”的作用,既能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又能让同学共同监督不断努力,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职业知识,收到了职业探索、学习规划、团体通识三重效果。

3.指导学生规划高中生涯

大学选什么专业,相应的高考选什么科目,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克服短板效应取得各学科考试优异成绩……这些问题不时困扰着每一位同学。为此,笔者通过开设团体生涯指导课和个体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规划高中生涯,效果明显:大部分同学选考科目成绩优势明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较为刻苦。

二、心理导师——防患未然,注重交流,关爱青涩心灵

走班制背景下,班级管理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客观上被大大缩短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开学初,笔者配合学校心理辅导站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完成与学生家长的电话交流工作,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家庭情况、生活学习习惯等等,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外来人口家庭、老人抚养孙辈家庭;利用午自修时间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nlc202309030254

2.采用学生最欢迎的形式进行心理交流

班级管理者的身份不同于专职心理辅导员,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往往不会即时、大胆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这就要求“心理导师”运用灵敏的嗅觉,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喜欢用哪种形式与班级管理者进行交流呢?笔者对班里的43名学生做了不记名调查(问题答案可多选)。结果显示, 62.8%的人喜欢“心理委员”的方式,20.9的人喜欢“班会”形式,44.1%的人喜欢“个别谈话”的方式,69.8%的人喜欢用“QQ聊天”的方式。

可见,学生更欢迎使用心理委员转述、或QQ私聊的方式与老师展开交流。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建立了班级QQ群,以方便学生在周末以私聊的方式与“导师”交流沟通;在每个寝室中,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位心理委员,作为“导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媒介。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学生大都通过QQ与笔者交流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困惑;而同学之间的交往、摩擦等问题则常常由心理委员向笔者报告。如果是群体性的问题,笔者一般通过心理辅导课予以疏导;如果是个体问题,笔者会利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群体辅导

笔者坚持通过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表现自我,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认识自我,迈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完善自我,开展互动性评价”“成就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让学生获益匪浅。

三、团队导师——活动体验,互助互动,营造集体家园

走班制的实施,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宽松的选课空间。由于每节课处于不同的教室,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接触,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缺失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要求“团队导师”发挥促进和引导作用,积极促进班集体建设,为学生营造集体家园。

实践表明,班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孤立闭锁期。学生刚升入高中,彼此比较陌生,在心理上往往是封锁的,交往常常是试探性的。二是同化融合期。由于兴趣相投、性格相近等原因,开始出现以某位学生为中心的小群体,而这些群体的中心人物由于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受到小群体成员的支持和班级多数同学的信任,因而成为班级核心的雏形。三是形成发展期。班集体建设目标内化为每个学生的目标,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集体主义思想增强,正确舆论形成;集体荣誉感增强,确立良好的班风。[3]

实践中,笔者除了利用班会课、校内文体活动等集体活动加快和巩固班集体建设外,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下活寝室这盘“棋”

走班制下,尽管一个班的学生白天各投其师,各趋其室,但晚上还是会回到同一个寝室。与上课时的全神贯注、庄重自持不同,学生们在寝室里是个性张扬、本性毕露的。通过谈明星、聊游戏、吃东西、看小说……同寝室的同学在短时间内就会彼此熟悉、互相了解。为此,笔者在新生入学伊始,就策划了一次寝室美化互评活动,以缩短学生的孤立闭锁期。活动由“为寝室命名”“打扫寝室卫生”“写寝室解说词”“美化布置寝室”“各寝室互评打分”五个部分组成,大大增进了寝室成员间的互动,促进了各寝室之间的交流,其中的为寝室起名、解说词展示、颁奖等,促进了全班同学相互认识、了解,效果颇佳。

2.“我们早晚在一起”

本校采取的是早晚自修时间同一个班号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自修的办法,为此,笔者提出了“我们早晚在一起”的口号,努力将早晚自修打造成班里的同学学习互助的黄金时间,以加速学生的同化融合。早自修前,各课代表按照不同走班班级收缴作业,清点册数,分头上交;早自修时,值日课代表领读、讲评,各司其职。晚自修时,值日干部坐在前台管理;晚自修后,互助小组讨论答疑。选举尽职、得力的班干部将班级的早晚自修组织、管理起来,让每一位同学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受益于集体对自己的促进和鼓励。

参考文献:

[1]金萍.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10.

[2]吴琼霞.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J].中小学德育,2013(2).

[3]刘秋容.浅谈职业高中的班集体建设[J].北京教育,1995(2).

(作者单位:杭州第七中学浙江杭州 31002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经理人的角色转换 篇9

明星员工往往业绩突出,这也许正是他升职的基础。但是如果一个经理人寄希望于依靠个人业绩来带动团队,那么只能说他还停留在劳动模范的水平,因为这是一种精神拉动方式,而作为经理人,他更应该依靠管理拉动。

经理人不仅不要依靠个人业绩来带动下属,更不要津津乐道自己的业绩。许老师认为,对于总爱宣扬自己如何如何能干的领导,你可以大胆推测他的心胸不开阔。不仅如此,因为经理人在领导位置上会有意无意地动用组织资源为其个人业绩服务,因此他的个人业绩里掺杂着一定的水分,无法让人信服。经理人自我评价的方式必须转变为用下属的业绩来评价自己,可以简单概括为:下属有功我有功,下属无功我有过。“良将无赫赫之功”也就是这个道理。

从一名员工成长为一名经理人,心理满足方式也要进行调整。一般员工往往追求“受人喜欢”,但要成为经理人,你就必须放弃这种满足。在管理过程中,你会表扬人,也会批评人、得罪人,或许在一定的阶段,人人都会对你不满。如果你还争取别人的“喜欢”,恐怕寸步难行,

怎么办呢,许老师认为,经理人应该追求“受人尊重”,这会使经理人在处理事情上洒脱许多,摆脱不必要的情感束缚。当然,“受人尊重”的难度更大。

经理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或场面,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许老师举例了一个IBM总裁郭士纳的例子:经营饼干生意的郭士纳在接任IBM总裁时遭到了员工的抵触,因为一向以技术老大自居的IBM人无法信服郭士纳,于是郭士纳在就职演说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不懂技术是事实,但我长期以来是IBM的客户,我最了解一个客户对IBM的要求。现在IBM的问题就在于强烈的技术导向,我希望用客户的角度来改变IBM。”

郭士纳不仅表现了他超凡的控制能力,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专业背景与管理技巧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职位越高,关联度就越低。

“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情”,这两句看起来非常相似的话,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与奥妙。这也正是领导风格的不同,前者更重管理,他们往往关注组织内部、关注事、关注业务、关注过程、做事灵活,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而后者更重领导,他们关注外部环境、关注人、关注队伍、办事灵活、有很强的形象思维。

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在企业成长阶段,经理人往往多用领导行为,经常听到他们说,“干、干、干……”;在企业成熟阶段,经理人更注重管理行为,他们常说“不干、不干、不干……”。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 篇10

立足军转角色转换

做好依法行政中的本职工作

------对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系统、完整、和谐的法律体制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敏感、热点问题来看,依法行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的突显期。在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依法行政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作为军转干部的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当前我国将依法行政放在国家法治的大背景下,是社会主义和谐的需要,是行政管理的需要,更是人民的需要。那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一是要合法行政。只有有根据地合法行政,使行政机关的活动具有正当性,才能让人信服地服从。

二是要合理行政。这就要求行政要符合法理、吻合公理、合乎常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行政公平公正。

三是要程序正当。程序是实现正义的保障、是法律规范的生命、是依法行政的捷径。

四是要高效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人民办事才是行政服务存在的价值。

五是要诚实守信。只有行政机关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让人民相信政府,才能让行政行为具有约束力、执行力。

六是要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本质所在。

二、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层次不断提升,一些深层矛盾也在逐步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依法行政来管理社会,使国家和谐稳定。但是近期来发生的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的事件都说明了我们在依法行政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政府机关内部职责分工不清影响依法行政。“七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草帽”民间常用这样的俗语来形容分工不清对行政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职责分工不清,依法行政的执行力被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出了事机关内部各部门推诿扯皮,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办事效率,耗费了行政成本。

2、行政体制下的“唯上”工作实际导致知法违法。一把手负总责是当前我们各级行政部门的特点。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往往集财权事权于一身,在这种权力集中的情况下,依法行政受到的明显或隐性的影响不可低估,“唯上”的心理就显而易见。受其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知法违法的问题。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讲话没有准则,办事随心所欲,导致行政执法水平不高。

3、依法行政中“对己”要求不严的工作作风致使行政能力减弱。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作法。有的把依法行政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办法,抵制依法行政;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视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有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依法行政缺乏具体实际的内容。

4、依法行政工作混乱,存在交叉执法形象。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部分行政机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不清,造成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发生。有些行政机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些行政机关越权执法,实施了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为。

5、行政执法目的不明确,存在以罚代管形象。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带有强烈的利益色彩。目前,个别执法队伍为了小集体利益,主要来源靠罚款,罚得越多,返还的越多,“执法养人,养人执法”,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背离。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力,争罚款,造成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罚款和收费,而且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也就越多,使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收费已经成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准绳”。甚至有些部门给每个执法人员下达罚款任务,开展罚款竞赛。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利,争罚款,争收费。上海钓鱼执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6、在有些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有的行政机关把职权等同于公民的权利,愿意行使就行使,不愿行使就搁置,这些都是行政职权的滥用。行政职责则要求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务,不得失职;必须遵守权限,不得越权。违法施政应当受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追究和人民群众的指控。所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保证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体现依法行政的核心所在,不依法行使职权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7、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强。行政执法监督是规范行政执法的有效途径,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方法很多,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一是行政执法监督缺位。集中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活动数量偏少、范围偏小,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全面化的执法监督格局,造成依法行政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行政执法监督滞后。认为监督就是查错纠偏,忽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偏重于事后监督,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三是行政执法监督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行政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相应的惩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几点思考

为什么会有以上问题出现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不容忽视:

(一)“人治”思想因素。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官贵民轻思想、特权思想盛行,这些都是法治的大敌。一谈到依法行政,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而是 “治”民,可以说在依法行政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情轻法、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人治思想在作怪。

(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因素。对一些违法的行政行为,个别领导怕影响单位的“形象”、“政绩”,不支持有关执法部门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查处,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

(三)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力度不够,上下迎合的多,打不开情面。二是外部监督大都流于形式,媒体监督没有放开。三是能够对执法人员起直接监督作用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其享有的权利、司法救济方式以及投诉渠道不甚了解,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也不敢投诉。四是一些涉及行政执法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大多数是由行政执法部门起草的,容易出现强化部门权力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的倾向。

(四)对政府法制机构作用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法制机构可有可无,设与不设不会影响工作大局,不愿在法制机构建设上下功夫,花力气。有的认为政府法制机构只会按法律框框办事,缺乏灵活性,不会领会领导意图,是“死脑筋”,视为自己行使权利的障碍,不愿让法制机构人员参与重大决策。有的把法制机构当作收拾残局的工具,决策问题不事先征求法制机构意见,等到问题难以解决,不可收拾时,再交由法制机构处理,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各种条条框框,使法制机构限入“两难”境地。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目前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应做到,凡政府会议研究经济行政事务,都要求法制办负责人列席;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都应注意听取法制部门的意见;凡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都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在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方面,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在处理涉法事务时,都由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同时在今后的依法行政工作中,要实行行政首长向政府法制机构定期报告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制度,对依法行政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

(二)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持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一是要严把“入口”,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条件。二是要疏通“出口”,对于严重违法执法人员,要坚决将其清除出行政执法队伍,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三是抓好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四是所有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其罚没收入也不再返还,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部门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从源头克服利益“驱动”。

(三)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将行政执法监督的对“事”权,扩大到既对“事”又对“人”,将对“人”的“建议权”转变到“直接处理权”,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威。要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职能和要求的调整变化,将行政执法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到行政执法机构及行政执法岗位。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要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工作,健全相关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主体资格、法定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办法;严肃查处违法行政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学科教师 教学管理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94-01

一、初中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管理着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物质生活要精心地关心和照顾,还要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健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解和管理,一个班级的日常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只有班主任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班级才能正常的运作,学生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初中阶段不同于其它阶段,学生的身体上以及心理上变化较大,容易出现青春期叛逆问题,因此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与关心。班主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做好一个管理者的工作,还要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诸多的事情放在一起给初中班主任老师带来了很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把握好细节、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很好地了解,才能切实地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二、初中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时期,初中班主任这个角色与传统的角色有些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有主见的个体,因此班主任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要想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喜好,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开展工作。班主任不仅仅是管理者是教师,还要与学生做朋友,新时代的初中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相处、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控能力,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辅助于有效的指导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完善。面对新时代的学生特立独行的新特点,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从而保障管理的效果。

三、教师与管理者角色转换

(一)划分工作时间

为了促进初中班主任角色之间的转换,就要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地划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主任两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班主任来说,教学任务以及管理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因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两种角色的转换是很必要的。

以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以及《背影》课程为例,老师可以将上课时间用红笔标出来,这是一定的不可以改变的“死时间”,不可以随便地挪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课前的时间划分出来,并固定出一段时间来备课《背影》;然后,合理地规划出学生的自习时间,初中生的自习时间也就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时间,需要其进行监督,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定时地去关注和了解学生的自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还要对班级以及学生管理时间进行划分,尽管老师的精力以及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学生和班级进行实时地监督和管理,但是老师还是要抽出一些时间根据学生的表现找其单独的谈话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思想等等,还可以通过向其他任课老师的咨询来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

(二)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

班主任无论作为哪一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在课堂上专心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老师,忘记自己的班主任身份,放下班主任应有的姿态,用平常心来教学,不仅如此,作为一个任课老师还要尽可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朋友,保持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语文老师虽然作为班主任,但是在语文课堂上,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的身份,只需要讲授《背影》这节课文知识,将朱自清描述的父爱思想及文章中的相关的字、词知识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掌握《背景》的具体内容,这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只是老师,这是在课堂当下应该扮演的角色。然而在上完语文课之后,恢复班主任角色的时候就要有班主任的样子,要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威严,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促进学生安分守己,因此两种角色有着不一样的任务就有着不一样的性质,同样给学生的感觉也不一样,老师需要亲和、与学生互动,而班主任在亲和的同时还要有威严,只有掌握不同角色的具体特点才能将不同的角色扮演好,如果把班主任的角色带入到教学中,那么就会给课堂上学习的学生营造一种紧张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老师只有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信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把握好角色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课堂上成为一个好老师,在课下做一个有威严的班主任,内外兼修才能做好班主任和老师的双重工作。

(三)分割课堂、课外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是被分为两部分的,即课堂上的一部分和课外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具有固定性,在课堂上出现的时候,学生很明确地知道这是自己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因此在课堂上只尽到一个老师应有责任就行了,千万不要把班级管理的事情带入到课堂中来,不仅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从而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担负起关心学生的重要责任,此时就变成了思想老师或者是心理老师,在课外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开班会或者是谈心会等形式来了解学生,或者是单独谈话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开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以及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新媒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术批评的角色转换 篇12

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中国美术批评,总是有一副指点江山、呼风唤雨的架势。大变革时期的逆反心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让理论工作者扮演了精神导师的角色。纵然那时的煌煌大论有时显得过于激进,纵然口气时常咄咄逼人,但批评者的心态总的来说还是很真诚的。但另一方面,那时的美术批评紧跟社会思潮或政治风向,批评家仿佛不是在写学术文章,而是在写政论文章。由于多数理论家倾向于把美术现象还原成社会现象,批评家习惯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中判断美术作品的价值。因此观者一般会思考美术表现了什么社会层面的东西或者看它有什么“指导意义”。吴冠中等人在80年代前期曾谈过“形式”问题,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80年代中后期,一些有远见的学者为了改变这种大话连篇的批评写作状况,开始呼吁批评自身的独立意义,并且认为要从批评的“自为”角度入手。于是,形式主义批评自然成了讨论的焦点之一。讨论归讨论,可如何下手,还是颇费脑筋的。此时,翻译界功不可没。学者大量介绍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包括符号学、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原型批评等等。这些“新”的理论阐释方式成为我国当时美术批评的切入点。虽然这些理论未必全适用于当代中国,但此间注重“形式”的美术批评仍以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判断为前提,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弱点的批判,对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警示作用。同时,他们对美术作品形式的细腻分析,以及分析过程中的深入和执着,也能够对以往火药味过于浓烈的文风起到纠正的作用,尤其是对过去美术批评中那些大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议论,更是一种警醒。

90年代以后,面对社会的变化、经验的复杂性,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批评试图取代“纯粹”的美术批评。“多元”在这时悄然出现,然而,偏见也随之产生。这种情形在美术的多个领域都存在,其中以绘画领域最为明显。比如“主流艺坛”的年长一些的美术家和理论家者,普遍带有浓重的“80年代情结”。由于坚守这样一种“过去时”的观念,90年代之后与新世纪以来的产生的一些美术现象,就基本上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面对异常活跃的美术创作,这群批评家都以80年代美术为坐标,总是以不变的美术观念来应万变,使得对当下艺坛“混乱不堪”、“浅薄”、“低俗”等似是而非的责难常有耳闻。而在90年代之后的“游戏化”、“网络化”的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美术创作者和理论家,只注重个人表达,加上某些现实性功利,所以在观察、分析作品时,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偏狭,又对事实上存在的主流创作或传统样式不以为然,甚至视而不见。这样两种不同的美术观念,经常发生小的牴龉乃至大的冲突。值得注意的是,批评家有时利用乃至刻意制造这类冲突来显示其存在。

进入21世纪之后,因为每个批评家都属于某个“圈子”,也因为懒惰或者过于自信,因为胸中无数和麻木,导致了批评与创作现状产生了新的隔膜。“主流”的批评家很难与那些“体制之外”的美术力量进行必要的沟通与对话,也就谈不上对他们施以有效和积极的影响,这就使所谓的“引导”实际上处于半落空状态。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理论家,仍以跟随“国际风潮”为荣,而且时常以“反抗”固有的体制来凸显自己。两大类别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话语系统,甚至在写作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套惯用词汇。可无论哪一类批评家,都因缺少宏观考察,已越来越显得底气不足。如今,创作愈来愈活跃,作品愈来愈繁杂,与之成对比的是,美术批评却更像自言自语。

批评家们“抬轿子”(包括抬“土轿子”和“洋轿子”)是当现今最常见的现象。批评家由“美术监察员”的角色转向“美术表扬家”,遭受了不少的非议。艺术市场的繁荣或许需要商业意义上的文字写手,可是,当商业“包装”用的文字冠以“学术”二字时,难免削弱了美术批评的严肃性。

角色转换之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篇13

他发现他的妈妈长了白发,猛然发现,原来他的母亲已经开始慢慢变老了。时间总是这样,不停的走着,一边扫除旧的东西,一边又引进新的事物,慢慢地,跟不上时间的父母们才发现,他们可能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父母们发现已经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世界,他们玩转不了手机和电脑。他们的记忆力已经无法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了,孩子一遍遍的教他们如何使用微信视频,支付宝付款,但是他们还是一遍遍的忘记。

他突然想起来,第一次教母亲使用的是电脑。在一个炎炎烈日的夏天,他的母亲第一次买回来了电脑,大家一起围着这个从没见过的东西转,他向母亲展示了如何开启电脑,告诉他的母亲如何打字。他的母亲很开心,单指按着键盘上的字母,时不时看着屏幕,当他的母亲输入第一个字时,他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那样兴奋且得意。

突然,他的内心有一丝丝的震撼和感触,曾几何时,他也是这样的呀,当他母亲教会他写第一个字时,他也是那样的兴奋和快乐。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和母亲的角色却互换了。看着母亲头上的白发,那一刻,他突然发现母亲真的变老了。看着母亲那光洁的面容爬上细纹,乌黑的秀发也夹杂着几丝银白,母亲的青春早已随着他的长大离开了。

他的父母老了,他简直无法相信父母居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衰老了。他的父母已经老到无法接受新事物,必须要让自己的儿子来教会他使用这些新的东西。看着母亲对这些新事物的好奇,他知道,他必须要教会母亲如何与这个新的时代串联在一起,他知道母亲现在只能倚靠他。

上一篇:有关化工工作计划模板集合下一篇:体育学科期末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