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共15篇)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我认真参加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按照活动要求,重点学习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四项监督制度”、《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等政策法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情况介绍和典型案例等方面内容。干部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对如何做好干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探求,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干部工作政策法规。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值得每个党政干部深入思考。现将本人参加此次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强化民主选拔任用。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途径。在四项监督制度中明确规定,地方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的,要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新选拔任用干-1-

部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主评议的方式方法和使用办法,对发挥群众作用,推进民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群众意见,更加重视新任用干部的群众基础;有利于上级党组织加强对新选拔任用干部的教育管理,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二、营造健康用人环境。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重要保证。因此,各级干部要带头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带动本单位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形成。

三、坚持科学用人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要坚持群众公认,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坚持注重实绩,既要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要看看近期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既要看局部效益,又要着整体效益;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四、深化监督管理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治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违规提拔和带病提拔等问题都有政策规定,要毫不动摇的依法办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凡是已有的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要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日常教育管理。自觉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定,是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在个别地方党员干部选拔任用中,还存在一些不正常现象,严重损害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是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根本。加强教育,首先要加强对选人用人政策制度的学习,深刻理解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主要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其次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警钟长鸣,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自觉抵御不正之风;再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推进网上评议,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

六、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责任是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关键,诸多案例表明,由于个别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薄弱,用人

失察失误,导致一些不合格人员甚至是违法违纪人员得到提拔重用,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严,对责任主体查处不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出现用人失察失误、违纪违法用人的,明确了责任追究办法。这一办法的制定,将各相关部门、有关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做到了权责统一、分级负责、严格要求,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2

一、学习新《条例》——选拔人才的“制度伯乐”

新《条例》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从制度层面改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以突出问题为导向, 针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裙带关系、利用职务谋取好处等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改革措施, 是今后选拔人才的“制度伯乐”

一是新增加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一个章节。公开选拔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把能力强、敢创新的干部选拔上来, 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熬官梦, 真正为锐意进取者提供公平的晋升平台。

二是在基本原则中新增加了“以德为先”的选拔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强调了“德”是重点。“德者, 才之帅也;才者, 德之资也”。有德无才办不了事, 有才无德办不好事。所以要将“德”作为一条“红线”, 牢牢树立在组工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心里。

三是规定破格提拔必须从严。对破格提拔情形的详细规定, 是新版《干部任用条例》中最大的加法之一。新条例详细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破格提拔, 又对破格提拔情形作出规定, 还提出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 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 不得越两级提拔。

二、落实新《条例》——“伯乐”能识“千里马”

学习《条例》关键在落实。《条例》的基本精神, 就是“选什么样的人, 怎样选人”的问题,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 只有不折不扣地将《条例》落实到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才能真正识“千里马”, 把真才实干和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推上前台。

首先严把入口, 防止“带病提拔”。在人才的选拔工作中, 选人既是选才, 更是选德, 从其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这些方方面面, 去深入了解干部德的表现。要善用“广角镜”, 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德才的内涵和标准, 做到全面的谋人, 谋人全面;要善用“望远镜”, 立足长远, 看潜能, 量才使用;要善用“变焦镜”, 在实践中验证德才, 从动态中去选人才。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群众谈话等方法, 关注干部人选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看待名利地位的应对表现;综合运用计生、审计、监督检查、信息公开和信访举报等相关信息, 全面审视干部品行。对于干部任职公示期间所收集到的群众反映, 要认真核实, 确定没有问题才能办理任职手续, 以确保提拔任用人选德能勤绩廉都能符合要求, 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其次严查违规, 整治不正之风。组织部门必须严厉查处违规用人行为, 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实行“零容忍”、坚决不放过,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让那些搞不正之风的人不仅捞不到好处, 而且要受到严厉惩处。新《条例》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从上至下, 贯彻落实, 加大违规用人案件通报、曝光力度, 警示震慑, 既要让跑官的人不敢冒然去打招呼、说人情, 更要让有用人权的部门、有说话权的领导慎重自危。使“官”无处可买、无人去卖, 让买卖无法成交, 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监督、自我监督的良好格局。

第三严守纪律, 坚持公道正派。组织人事部门要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在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同时, 更要把干部监督工作做到实处, 既做好考察工作, 又监督用人风气。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 管干部的干部, 既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相统一的干部, 还要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修政德, 带头维护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坚持原则, 坚决抵制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选人用人工作上, 要努力做到自重要慎微、自警要慎权、自省要慎思、自励要慎行, 树立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形象。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3

【关键词】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探索

中图分类号: E263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选好一个人,就是树好一面旗帜,产生一片效应。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为选贤任能提供有力保障,是部队党委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军干部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扩大干部选用工作中的监督,充分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是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提高干部工作公开度和透明度的必然要求;是扩大选人视野,深入了解干部,防止干部考察失实失真,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干部工作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

1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军部队严格按照《条例》精神要求开展干部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起到了有力地遏制作用。但也要看到,选人上的问题仍不少,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与新形势任务的要求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监督意識不强

有的领导干部在干部工作中,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有的认为开展监督工作吃力不讨好,瞻前顾后,怕得罪人,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有的认为监督是刁难,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千方百计逃避监督,对监督采取抵制的态度,甚至私下打击报复监督者。

1.2 监督责任不够明确

一个干部的提拔任用,包括民主推荐、考察、考核、酝酿、讨论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多人参与,客观上造成责任主体分散,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相互交织,容易导致主要责任主体和次要责任主体难以区分,责任难界定。

1.3 监督手段单一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侧重于对选人用人情况事后的监督检查,而在预防、教育和处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监督工作还没有有效地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在监督检查方面,由于检查时间、检查方式等原因,往往只能发现干部选拔任用中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而难以发现那些“表面上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风”等深层次问题。

1.4 制度尚不健全

从制度层面来看,用人上出现的问题,既有贯彻执行制度不严格、不到位有关,也有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在这方面,总的看,实体性的制度较多,而程序性的制度较少,一些制度规定缺乏应有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执行中有较大的“游隙”,难以起到有效的制约、规范作用

1.5 惩处力度不大

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不力的问题,很多单位往往怕给单位摸黑,总是失之于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监督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使一些责任意识淡漠的人产生侥幸心理,在干部选人中“闯红灯”“打擦边球”,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对策

解决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需要在坚持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确实加强和改进。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深化领导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的认识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由于领导起着决策领导的作用,所以领导的监督非常重要。发挥组织监督作用,领导的自觉性是关键,只有领导自身具有好的监督意识,自觉的监督行为,良好的自身形象,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树立好的威信。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真正把能力素质强的人选上,领导就必须善于借助监督这个有力的把手,始终在监督上下功夫。领导要开诚布公地主动接受官兵的监督、组织的监督以及党委成员的监督,真正在权利透明中选拔任用干部。

2.2 加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工作宣传力度。

2.2.1 教育官兵正确认识干部选拔任用中监督权

教育官兵正确认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监督权对于增强官兵表达意识、实现官兵的表达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广泛开展法规宣传,引导官兵积极学习相关程序环节。以《现役军官法》和《军官任免条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认真学习研究,做到熟知程序内容,明确表达范围,做到依法表达,表达有效。着眼官兵有效履行干部选拔任用中官兵表达权,教育官兵充分认清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党在军队领导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军队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军队能否“打得赢”、“不变质”,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前途和命运。

2.2.2 引导官兵合理行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权

要教育引导官兵弄清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对官兵进行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观念的教育,对如实反映问题,敢于提不同意见的,要注意保护、鼓励和支持,对有担心、顾虑等思想苗头的,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对当面不说,背后嘀咕,说三道三,甚至搬弄是非的,要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真正形成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人情,讲党性不讲庸俗关系的良好氛围,使官兵打消顾虑,敝开思想,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2.3 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

按照责任权利统一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主体不明、责任不请的问题。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积极探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首提责任制。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即为首要责任人;单位党委向上级推荐提名干部人选,单位的主要领导即为首提责任人。二是实行考核责任制。考察组是责任主体,考察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考察组对考察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考察材料,如实向组织部门回报,并对提出建议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负责。三是实行决策责任制。任用干部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对干部选拔任用负重要责任。四是实行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凡本单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官兵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人事纪律成为查处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

2.4 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4

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县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及监督管理政策法规的通知》要求,本人认真参加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严格执行法规、严守组织人事纪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结合实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吃透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干部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是党中央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基层探索和创新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为选人用人树起了“警示牌”,架起了“高压线”,安装了“安全阀”,给靠选人用人谋取不当利益的官员头上悬起了“利剑”;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干部准入制度和对干部言行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我党为了群众,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力体现;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对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

1化、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二、要走实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的内容程序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没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并保证程序走实。对报告的事项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对民主评议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做到奖优惩劣;对查实的用人问题要纠正问责,不搞下不为例。同时,应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的宣传,将有关执行情况在党内和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监督、参与监督、支持监督。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有硬措施,坚持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既要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更要发挥查处的教育功能,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教育一片。我想,执行好规定的选拔任用干部程序,既是对提拔任用的干部本人负责,也是为人民负责。

三、要激发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的内在动力一要充分运用好民主评议。要提高民主测评真实率,真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群众意见,更加重视新任用干部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新选拔任用干部主动向群众靠拢,取信于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善于在艰难工作、困苦环境的攻艰中发现人才,在名利位的谦让中发现人才。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5

选人用人问题历来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古人云:“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历来是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干部选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水平,实现群众利益的根本需要?如何创新方法,有效解决干部选任工作弊端,树立正确鲜 明的选人导向?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新挑战和新课题,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干部选任的科学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 实。

积极认真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学习宣传,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自觉性,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为选人用人公信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自学过程中,我本人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原则。重点学习了组织部印发的《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及相关学习材料》中的6篇必读书目。这次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法规意识,增强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增强与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的自觉性,推动全州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及相关学习材料》,我个人谈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加大对干部任用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按 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准用好干部,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 部署和要求,紧紧国境线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一大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作为党员领导,在学习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时要注重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组织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大力加强人事干部的能力建设,提高干部人事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人事业务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保证《条例》和有关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作为干部群众,通过对干部任用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运用水平,培养干部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做到人人知晓选人用人制度,树立主人翁意识,消除对干部选拔用人的许多质疑,及时遏止苗头性问题,确保选人用人的透明度,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

二、增强贯彻干部选拔任用的自觉性

通 过学习,克服各级党政“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围绕提高选人用 人公信度,使领导干部熟知组织人事政策,从而增强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把干部推荐提 名关、考察考核关和讨论决定关,选好人、用能人,多用民众公认的有公心、有能力、会办事的人。让那些真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找到施展才 华、为民服务的舞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氛围,杜绝跑官要官现象发生,使那些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不讲原则的人没有生存的土壤,进一步提高选人 用人水平和群众的满意度、公认度。

三、加大对选人用人工作的公信度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是干部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过程中, 通 过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的运行机制,使群众在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选拔、管理、监督干 部等各项工作。以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群众的选择权和群众的监督权,以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重要标准,努力把 组织意见与群众意见科学地统一起来。积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职数和范围,解决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的问题。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和不出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 才成长、鼓励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羸得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四、加强党组讨论决定干部相关制度建设

切 实实行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党组研究干部任用,必须提前通知党组成员,让他们在会前能对所要研究干部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研究干部时有话可说,有意 见可提,提高党组研究干部的质量。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研究决定干部任免,积极推广党组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 决制,在严格票决程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票决干部的范围,以切实发扬党内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做出正确的用人决策。

五、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相关制度建设

严 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要不断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进一 步扩大民主、强化监督,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增强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干群参与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畅 通监督渠道,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群众广泛的监督之下;三是要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用人失误或失察的要严格追究责 任。

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选 人用人是党的重要执政行为,通过学习,一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的要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 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关于用政治的眼光观察和处理问题,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 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决维 护党的团结统一;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切实做到廉洁从政,清白为官。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州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 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促进工作的具体措施、领导工作的实际本领,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6

学习心得

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通知要求和港航局党委中心组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汇编《干部选拔任用及监督管理政策法规选编》,参加了有关活动后,认真做了测试卷,进一步端正了思想,理清了思路,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干部任用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基本依据、基本程序,也称“三基本”。

《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是贯彻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求,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颍而出创造条件的重大举措;是规范干部任用工作,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大举措。

二、深刻领会《干部任用条例》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一)要准确把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六

1条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二)要准确把握担任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和七项任职资格。其中,六项基本条件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理解,正确把握。

(三)要准确把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六项基本程序: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四)要准确把握民主推荐的两种形式、两种类型和推荐票的分类统计方法。

(五)要准确把握干部考察工作的六项具体程序。

(六)要准确把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三种主要表决方式和三项具体程序。

(七)要准确把握任职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重点内容。关于任职的三项制度问题,《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和聘任制,并且须注意三项制度的不同适用条件。

(八)要准确把握干部交流和回避的重点。

(九)要准确把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十项纪律(也成干部工作十不准)。

三、全面掌握“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必要性

2010年3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组部同步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简称“四项监督制度”)。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选人用人全程监督的制度保障,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四项监督制度是加强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是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锐利武器;是强化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的制度保障。四项监督制度,坚持重点与全面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现实与历史结合,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长远之计,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将选人用人的全过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这四项制度,是使违规失责的人受到从严处理的制度,也是保证各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得以严格执行的制度,还是督促各层次责任主体正确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的制度,提醒责任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及时克服错误倾向和问题苗头,从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

求落到实处。这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加强干部选任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弥补了制度系统性方面的缺漏,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长期的制度保障。

四、进一步学习掌握 “5.17.5”纪律要求

去年开始,针对全国各级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纪委、中组部下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正对换届期间容易发生的不正之风,明确提出了“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5.17.5”纪律要求,是对《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十不准”、整治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各项纪律规定的汇集综合,基本涵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各项禁止性规定,对违反几率的处理也比以往更加严格,具有很好的警示性、很大的威慑力、很强的操作性,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7

一、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 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总体方向原则和选拔标准, 是在适应改革发展事业的需要中持续改进并不断进行完善, 但在具体实施和实际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缺乏有效的竞争选拔

竞争性选拔作为目前人才任用中颇具成效的方式, 对人才的能力和职位适应性具有全面的考虑。但是这种新制度还缺乏有效的执行。首先, 是公选程序的开展导致部分能干不会说、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志处于劣势, 导致这类人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制约。其次, 具体成绩的确定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和制度, 竞争选拔中的印象分和人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能力的考察。最后, 在国企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下, 导致竞争性选拔在企业扎根不深, 而开展这项工作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也使得部分企业难以经常性运用这种人才选拔模式, 转而选择领导任命制简化流程。

2. 缺乏健全的考察标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但由于考察标准不健全, 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如, 在干部考察实际工作中, 重才轻德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缺乏对“德”具体的衡量标准, 考察中难以把握, 从而不自觉地把“德”放在从属、次要的地位, 甚至认为一个人只要没有明显的违法乱纪行为, 考察不考察“德”无所谓, 只要才能突出, 就可以以“才”补“德”。重才轻德的结果, 导致个别有才无德的干部占据了领导岗位。再如, 在工作实绩上重“显绩”轻“潜绩”。突出考显绩, 主要看其工作结果怎么样, 忽视了工作过程的考核。考察中, 没有可持续的定量定性标准, 导致短期行为成为干部考察结果的重要依据。

3. 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

按照规定,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 应当保证充足的考察时间, 并经过组织考察组、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沟通情况和征求意见、发布考察预告、正式考察、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反映情况、考察组提出任用建议并汇报等七个程序, 而在干部考察实际中, “民主推荐”和“考察”大部分同时进行, 民主推荐会后马上进入考察座谈, 只是把考察当成一个必经程序。由于考察时间不充足, “发放征求意见表、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等程序逐渐成了“走过场”,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考察组成员全面了解、综合分析考察对象, 也影响了其他干部职工、群众对考察对象“病状”等问题的反映, 导致干部任用选拔监督工作所需要的全面性、综合性以及全程监督的要求难以实现, 监督功能最终流于形式。

二、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建议

1. 要让执行“凡提必核”成为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

干部选拔任用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核查。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 国有企业的各级组织部门应当把“凡提必核”制度作为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 全面抽查核实拟任对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特别是各级党委 (党组) 及其组织 (人事) 部门要准确把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动议、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这五个基本流程, 把“凡提必核”贯穿于干部选任始终, 成为干部选任的工作新常态。

2. 要让根治“三超两乱”成为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

“三超两乱” (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 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是在我们党员干部中长期存在且被忽视的一个腐败“毒瘤”。“三超两乱”不是哪一个企业都有, 也不是短时间内才出现的。笔者认为, 作为国有企业, 必须要遏制“三超两乱”, 要坚持上下联动、领导带头、动真碰硬、依靠职工、常抓长治, 不断强化整治力度, 将职数配备干部由“恶性循环”逐步变为“良性循环”, 让按职数配备干部、按规矩办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常态。

3. 要让科学“监督管理”成为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

干部选拔出来, 还要使用好。“人既尽其才, 则百事俱举”。笔者认为, 要想人尽其才, 就必须从严抓好干部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在这方面, 很多国有企业一直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 必须要重视起来, 行动起来, 全面管理, 从严管理, 防微杜渐, 长管长严, 筑牢“防火墙”。

4. 要让严格“责任追究”成为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

笔者认为, 进入新常态, 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更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 凡出现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违规提拔等问题, 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 不仅查处当事人, 而且追究责任人。与此同时, 对一个地方和单位连续发生或者大面积发生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问题的, 必须严肃追究党委 (党组) 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 严肃追究组织 (人事) 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责任人, 要依法依规立案查处, 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使其干部选拔任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 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不但关乎党的事业发展, 同时也关乎用人导向, 需要相关人员必须慎重、严谨以及细致地完成。需要企业党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抓好制度建设和方法创新, 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新途径, 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有活力、勇创新、善管理的干部队伍, 形成“人尽其才、连绵不断”的局面, 唯有如此, 才能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江生.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思考[J].中国盐业, 2016, (8) :171.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8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用人。”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XX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严把“品德关”,树立选人用人导向。在XX年《干部条例》的基础上,新《条例》将对官员品德操守的考察提升到首要位置。除了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总体原则外,还特别提出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同时,在对干部的考察中突出考察政治品质、道德品行、行为操守等方面的情况。强化廉政情况考察,深入了解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慎独慎微,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情况。可以说,新的《干部任用条例》将好干部标准写进了总则,丰富发展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时代内涵,为干部成长了树立了正确导向,也为干部选拔提供了基本遵循。

严把“入口关”,规范选人用人标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在干部提拔上的唯分、唯票、唯年龄的做法,挫伤了很多干部的积极性。新条例的出台,提出注重结合干部一贯表现,加强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严把入口关,规范了选人用人的标准。比如,旧条例未明确哪些人不被列为考察对象,而新的《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六种情形,不得列入考察对象,即除了“裸官”,群众公认度不高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有跑官、拉票行为的,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也不被列入考察对象。这一明确规定既堵死了问题官员或疑似问题官员晋升的渠道,减少带病提拔的可能,更呼应了近年来的公众诉求,可操作性更强,选人用人标准进一步明确。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9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既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也是我们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基本依据。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对干部考察、选拔、任用等工作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把选人用人的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权力与责任的有机统一,明确监督主体,实施有效监督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又有不同的权力主体,只有分清各个环节中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权力和应该履行的职责,才能对选任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所以,对不同的权力主体必须明确相应的责任,有权向党组织推荐干部,就应对推荐的准确性负责;有权考察和评价干部,就应对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和评价的公正性负责;有权决定干部的任用,就应对任用结果的正确性负责。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责任追究制,实行权责统一,解决有的地方主要领导权力过大、责任过小的问题。监督要突出重点。如在考察人选推荐和确定环节,重点是监督民主推荐的组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人选有无跑官、拉票等非组织活动,考察对象的确定是不是反映民意;在考察环节,重点是监督考察组提供的考察情况是否真实,考察对象对谈话人是否有打招呼的现象及对考察组是否弄虚作假等问题;在讨论决定环节,重点是监督组织部门和有关党委是否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对考察组提供的考察人选的德才素质等情况进行认真的审查;在选拔任用全过程,重点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此外,还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责任制等制度。

二、坚持程序监督与用人标准和用人条件监督的有机统一,以用人标准和用人条件监督为重点,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党政领导干部程序监督是提高干部选用工作质量的基础,对用人标准和用人条件的监督是提高干部选用工作质量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当前应着力在用人标准的监督上下功夫。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和个别增补工作中,对民意基础不好、年龄太轻或年龄太大、超职数配备的干部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严把质量关。要特别注意选用“政治清醒、信念坚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图虚名,坚持原则、弘扬正气的人”。严防“那些不讲原则、回避矛盾、吹捧逢迎、见风使舵的人,那些争名夺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人,那些投机钻营、拉拉扯扯、跑官要官的人”进领导班子。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制订分层分类和具体的、可操作的、客观公正的用人标准体系,并与之配套,建立内容细化、标准量化、操作性强的监督体系。做到在检查用人程序时同步检查用人标准,把用人标准监督贯穿于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全过程。(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

三、坚持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加选任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为实现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只有公开透明,才能避免暗箱操作。如果对选任工作更多的环节实行公开,尽可能扩大群众的参与度,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就难有藏身之地,幕后交易也就会逐渐失去市场。在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选任工作检查监督逐步强化的情况下,应着重强化下级党委和群众的监督,在扩大民主上做文章。目前干部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是人选的推荐结果不公开,参加推荐的人对依据什么确定考察对象心存疑虑。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探索在适当范围内公布民主推荐结果的要求,可考虑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在全委扩大会议的范围或两委委员的范围内公布民主推荐结果,以此对个别党委主要领导凭个人好恶、关系远近提 名考察人选形成制约。对考察工作程序、方法、考察组成员名单以及新提名考察人选的预告、公示也可进一步扩大范围,有的可以扩大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的所有领导成员,有的可在地方新闻媒体上进行,以便于广大干部群众监督。此外,为提高群众参与程度、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还可考虑通过社情民意调查等方法,进一步调动群众对选任工作的关注热情;通过加大考察组及上级党委对群众反映问题直接调查核实的力度,并给署名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多种形式的反馈,增强群众参与监督的信心;通过对举报有功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通过严厉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氛围,等等。

四、坚持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的有机统一

在发挥组织部门监督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媒体的综合监督效能,形成多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监督格局,建立多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监督格局,要从这些部门各自的地位、权限、工作特点出发,明确划分其监督职责范围和主要任务。如,人大的职责可明确为,对党委推荐需经其选举或决定任免的干部,在提名、酝酿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地了解其德才表现情况,如发现有一定根据、足以影响任命的问题,确实来不及查清,可建议党委暂缓推荐、选举或决定;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可明确为,受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违纪行为的检举、申诉,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情节严重和组织部门移交的需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有关问题,负责核实处理;审计机关的职责可明确为,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对拟提拔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济审计、离任审计;新闻部门的职责可明确为,反映社情民意,对一些较典型的、有突出问题的干部选拔任用情况通过适当途径向上反映,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向有关党委反映并适当公开,以教育干部。而各级组织部门则要注意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搞好内外配合,形成监督 合力。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0

(一) 空缺领导职位信息不透明

从目前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来看, 除了大规模的换届选举、公开选拔外, 在领导的职位出现空缺后, 具体的职位空缺情况只有主管该部门的组织和分管领导掌握, 群众难以知晓, 只有在组织部门具体进行配备时, 才在单位小范围内进行公开。这就使得大多数的干部和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落实, 导致干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

(二) 干部选用初始提名程序不规范

《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规定的推荐方式有组织行为, 也有个人行为;有正式的书面形式, 也有个别领导的口头推荐等等。在不同的地方提名方式各不相同, 即使同一地方的不同领导之间、同一领导对不同职位也会有所不同, 从而造成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不够规范。

(三) 干部选用初始提名责任不明确

提名形式的多样化导致提名责任的主体难以确定, 这就使得提名者只行使提名的权力, 而不承担相应的提名责任, 使提名者的失察失德责任难以界定和追究。

(四) 干部选用初始提名民主程度难把握

《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明确将民主推荐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重要依据, 票数多的不能作为干部初始提名的唯一依据, 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但在具体的实践中, 组织人事部门在具体分析时, 在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 面对多方面的推荐意见应如何取舍成为一个难题。

二、规范干部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的几点建议

(一) 扩大提名宣传, 落实干部群众的参与权

组织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体或召开会议等宣传形式, 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意义以及具体办法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群众更加充分地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只有更熟悉初始提名, 群众才有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发布职位空缺公告, 明确岗位匹配需要条件、要求和推荐人选必须具备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任职经历等, 发动各级组织和群众参与初始提名, 确保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最后通过多种宣传渠道, 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教育, 努力提高干部群众对初始提名的认识, 使其能够积极地从本地区的前景发展考虑以及对党的干部选拔工作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 认真有效地向组织推荐合适的人选。

(二) 扩大初始提名主体范围, 更加突出人民意愿

在具体工作中, 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标准之一, 切实营造好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氛围, 进一步扩大初始提名环节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具体可以采取多种宣传方式, 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干部初始提名, 熟悉干部初始提名的流程, 增强主人翁意识, 提高群众参与干部初始提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性, 采取组织提名、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干部群众联合提名、个人自荐提名等多种方式, 推荐干部建议人选, 体现公开性。

(三) 严格初始提名程序, 增强提名环节的公正性

规范的程序, 是提高初始提名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要公开初始提名职位, 明确初始提名的原则、条件。给群众充分的时间酝酿, 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消除群众的顾虑, 明确推荐提名的具体事项, 减少群众盲目推荐, 提高推荐结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二是开展民意调查和民意测评。在开展干部初始提名工作过程中, 将民意调查和民意测评与民主推荐相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推荐结果的科学性。三是实行差额提出候选人选。组织部门根据拟配岗岗位的要求, 综合民意测评和民主推荐的结果, 以每一选拔职位提出两名或两名以上人员的要求, 差额提出参考人选。

(四) 实行提名主体责任追究制度, 增强提名环节的责任感

在严格程序的同时, 坚持实行干部任用初始提名责任追究制度。要将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工作过程中的调整动议、民主推荐责任人和其它重要情况进行如实记录, 并将其制成档案, 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提供依据。要实现干部任用初始提名责任追究制度, 须按照“谁提名, 谁负责”的原则。凡在推荐提名的过程中以及推荐提名人选选拔使用后, 如果发现提名的人选在其提名前存在着严重影响任职的问题, 推荐者出于个人原因搞假推荐、人情推荐、许诺推荐或者是权钱交易推荐、以违反规定的程序进行推荐的, 可视其性质、情节、后果, 追究提名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摘要: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环节, 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提高选人用人机制的公信度, 就应该从规范初始提名程序入手, 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 切实推进初始环节的民主化、公开化建设, 增强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公信度

参考文献

[1]谭用发.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J].党政研究内参, 2009, (2) .

[2]李高山.以科学性保证公信度——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几点意见[J].理论探索, 2010, (2) .

[3]山西阳泉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课题组.关于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的调研报告[R].山西省党建研究成果选编.

[4]邹奎.对规范干部提名程序的认识与思考[J].理论前沿, 2010, (5) .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1

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任用条例》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对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出了更加科学,更加严密的规定,标志着我们党政干部工作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的进程中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选拔任用工作中去,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

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带好头、作表率,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带头认真学习、带头严格执行、带头坚决维护,确保党的政治路线全面贯彻落实。选拔任用政治可靠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选拔任用条件之一;干部要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领导干部唯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方能在工作中鼓足干劲,敢于作为,勇于担当。试想,一个对自己所奋斗的事业抱有怀疑态度的干部,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吗?理想信念是干部的精神之“钙”,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工作中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住内心始终如一的信念,俯下身子为百姓服务,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重点选拔任用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干部。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2

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体现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新时代新时期选用好干部,要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该条例是重要的党内法规,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将从严要求贯穿始终,吸收党选人用人工作中探索形成的实践成果,回应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干部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制度成果。

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这一导向更加鲜明地制度化、具体化,把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察人知人,历来不易。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坚定选人用人政治方向,强化选人用人政治标尺,努力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为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坚实的骨干支撑。

条例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的统领、新时代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干部工作基本要求,着力激发干部精气神,抓实干部作风建设,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组织保证。为此,要坚持担当作为;要坚持轮岗交流;要坚持锻炼培训;要坚持严管厚爱。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3

一、班主任要明确班干部的标准

一是班干部要有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亲和力。二是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热衷于班级工作。三是性格开朗活泼, 真诚待人,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精神。四是有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五是有号召力, 能在全班同学中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

以上提出的五条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达到。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 要本着用其长处、灵活应用的原则, 选择班里相对优秀的同学担任班干部, 对于班干部的某些不足和短板, 班主任在实践中要有意让他们逐步锻炼, 克服不足和短板, 让他们逐渐走向成熟, 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班干部。

二、选拔班干部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1. 自我推荐和竞选。

接到一个新班时, 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同学们进行自我推荐。根据实践经验看, 凡是自我推荐当班干部的同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在主观上有强烈的当班干部的愿望, 这些同学一旦当上了班干部, 工作都比较积极主动, 有独立处理班务工作的能力, 能把班务工作处理好。当自我推荐的同学比较多的时候, 就组织他们进行班干部竞选。在竞选的过程中, 一个人的口才能力、组织能力、谋事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都会展现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因此, 竞选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通过竞选上来的班干部工作能力比较强, 综合素质比较高, 是常用的首选方法。

2. 班干部是否胜任, 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通过竞选上来的班干部, 只让他当临时的班干部。有的同学竞选的能力比较强, 有的在中学就当过班干部, 但他的实际处理班务工作的能力怎样?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能不能在同学中树立较为稳定的威信等, 还是个问号。如果不经过实践的检验, 就匆匆任命他是班干部, 是不够稳妥的。通过实践检验也是对竞选上来的同学负责, 不急于确定干部, 是为了避免一旦发现班干部不合适就撤职, 对撤职班干部心理上是一个很严重的损害, 不如通过临时班干部的过渡, 既灵活, 也不会对当临时班干部的同学心理上造成影响。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用在选拔班干部上也是适合的。

3. 选拔班干部还需经过全班同学的充分讨论。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纽带, 也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一道桥梁, 选择班干部, 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 更是全班同学的大事。对于一个班干部的评价, 班主任和学生有时是一致的, 有时是不一致的, 有时甚至差别较大。班干部需要有全体同学的认同, 如果班干部在全体同学中没有较高的威信, 他就很难开展工作, 如果是这样, 对于班干部本人、班集体以及班主任和学校都是不利的。因此, 班主任不能主观确定班干部, 对于班干部的人选, 班主任应该和同学充分沟通交换意见, 在学生和班主任分歧较大时, 班主任应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尊重全班同学的意见, 让全班同学充分讨论, 最后选举产生班干部。

4. 实行班委会“短期改选制”或“轮流执政制”。

有的时候, 班主任如果认为有必要使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 就可以实行“短期改选制”或“轮流执政制”。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能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班级管理人才, 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短期改选, 轮流执政, 竞争上岗, 能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竞选时, 许多同学使尽浑身解数, 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种做法的缺点是班委会更换太多, 在几个班委会之间, 由于执政理念、执政思路、执政风格的不同, 可能给班级管理的某些环节造成疏漏, 也可能造成短期的管理空白。为此, 实行“短期改选制”或“轮流执政制”, 班主任在新老班委会接交期间要亲自过问班里的大事小事, 不然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班主任要正确培养和任用班干部

在班干部确定之后, 班主任不应该让其独立处理各项大小事务, 而应该正确培养和任用他们, 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不断的指导和矫正。具体做法是:

1. 既大胆放手, 又小心栽培。

所谓大胆放手, 就是让班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会创造性地管理班集体, 班干部能努力做到的事, 班主任就不插手。所谓小心栽培, 就是班干部毕竟是未成年人, 他们的缺点毛病肯定会冒出来, 班主任一旦发现班干部的小毛病, 一定要随时指出, 对班干部的要求一定要严于普通的同学,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 随时沟通, 定时汇报。

对于班干部, 特别是班长的工作情绪等情况, 班主任不仅要明察暗访, 还应该直接进行沟通, 使他们少走弯路。可以让班干部定时不定时地搞一些述职汇报, 可以面向班主任, 也可以全班同学, 在述职汇报中锻炼干部。

3. 班主任要明确自身的“参谋长”和“主心骨”的地位。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4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条例明确提出,六种情形人员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其中包括配偶已移居国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三大亮点,让人欣喜。

第一,语言精炼,引领官员干练之风。《条例》中的条款,语言精炼,清晰,让人一看就明,一学就懂,不含糊,不模糊,字字铿锵,句句响亮,这种文风必然引领官员干练之风。一方面是语言本身有启迪作用,一方面是精神有熏陶作用。比如,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体现了公平公正贤能第一,文字虽少,含义深刻,鼓舞人心。

第二,正气洋溢,激发官员向上之风。仔细推敲文字,认真研究句子,一股浩然正气洋溢字里行间,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认真工作,你努力拼搏,你工作有效,你得到到群众爱戴,你就必然能够得到提升,这是一种正气引领,这是一种正气激励。干风带动民风,干风形成的关键是提拔之风正气昂扬。比如,破格提拔的特别优秀干部,应当德才素质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等。这个条件就是激励正气,激励工作,激励成绩,激励德才。

第三,语气坚决,激发官员廉洁之风。看条例文字,尤其是对一些群众不满的现象,非常坚决,有震慑力,有约束力,有坚决力,给人惊醒,让人震惊。比如禁列为考察对象群众公认度不高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有跑官、拉票行为的。配偶已移居国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语气坚决,一个禁字,解决问题。这是对干部的一个很好提醒,也是对群众期盼的一个响亮回答。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体会 篇15

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按照中央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在认真学习、深化认识的基础上,联系杭州的探索实践,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健全完善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有关事项报告的办法,重在强化干部选拔任用事前监督和上级监督,有助于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及早发现纠正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杭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破格提拔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健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报批备案要求的通知》等文件制度,对破格提拔的条件、程序、工作纪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规范了各类提任、调任人员的报批备案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下一步,我们根据中央要求,严格执行下级组织(人事)部门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在特殊时期调整干部和提拔任用特殊对象等事项制度,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报告廉政情况制度,将住房投资、配偶及子女工作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报告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力度。

全面推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一报告两评议”的办法,重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内民主监督,强化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用人行为的自我约束,是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质量的有效举措。从开始,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杭州市本级和区、县(市)已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并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参加民主评议,进一步强化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多层面的民主监督。下一步,杭州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报告两评议”的方式,有的区、县(市)将实行新提任正职干部向全委会述职,并结合考核和述职述廉工作,把“一报告两评议”扩大到所有市直单位,继而逐步延伸到全市所有有人事任免权的单位。

严格执行市县党委书记离任检查制度。加强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是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检查,主要综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巡视、述职述廉、“一报告两评议”等方式进行。离任检查的办法,突出了对“一把手”选人用人情况的专项检查,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与自身的进退流转挂起钩来,以倒逼机制促使“一把手”增强责任意识,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并抓紧研究制定相关举措,将离任检查范围延伸到市直机关和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市范围内不断提高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的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论文下一篇:诚实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