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韵母教学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外汉语韵母教学(精选8篇)

对外汉语韵母教学 篇1

1015202-02 肖显龙

一、教学现状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国内的学者们针对欧美留学生的汉语拼音研究不少,而把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的却没有。在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声、韵、调教学对有些外国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因而在一些课中引入了元音、辅音教学,但过多的强调元音、辅音教学,加重了一部分外国学生的负担,权衡利弊,也未必是上策。

二、教学内容

1.定义∶韵母就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2.韵母的结构与分类

(1)按内部结构: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韵母〔uan〕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2)按韵母音素组成∶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3)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开口呼 韵母为a、o、e、ê、er、i(前)、i(后)或a、o、e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 韵母为i或i开头的韵母 如 iou、iao、ie、ia 合口呼 韵母为u或u开头的韵母 如 ua、uo、uai、uei 撮口呼 韵母为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 如 üe、ün、üan 3.韵母的发音

舌位唇形图(1)单韵母的发音∶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ê、i、u、ü、-i(前)、-i(后)、er。例:a(A);在区分中英里a(A)的区别时,可以把a的不同的音位变体及不同的舌位讲清楚;

o(o):汉语的开口度比标准元音(o)稍大,舌位略前,唇不太圆,英语里的(o)是圆唇的开口稍小。

u(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与英语长元音(u:)接近。发音特点:由舌位、唇形而定,舌位、唇形始终不变。(2)复韵母的发音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双韵母是复韵母的特殊形式。

例:英语国家学生发汉语的ou(ou)时,易发成英语的(u),ou(ou)z中的(o)舌位偏高偏后,而且唇较不圆。进行比较即可区分。发音特点∶有“动程”;韵腹清晰响亮,韵头、韵尾模糊轻短。(3)鼻韵母的发音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鼻韵母也会出现无韵头、有韵头之分。韵母必须有韵腹。

发音特点∶有“动程”;韵腹清晰响亮,韵头、韵尾模糊轻短

三、重点难点

1.单韵母的发音中,学生普遍感到学“ɑ”“i”容易,“e”和“u”有点儿难,“ü”难,“o”最难。

例如:读“e”的时候,发出来的是在“ɑ”与“e”之间的音。在发音示范“ɑ”的嘴张开度大,“e”则是嘴角稍向左右咧开。让学生明显地看到唇型的不同,唇型不同又很自然地带动了舌、牙部位以及口腔空间的变化;教师也可在黑板上以图示意等等。

学习“ü”时,采用从“i”过度到“ü”的方法,因为“i”“ü”的发音除了嘴唇的形状不同以外,其他发音部位完全相同。

“o”的发音很难,学生发出的常常是复合元音“ɑo”“ou”或“uo”。原因是学生听不准老师的发音,很难模仿,再仔细观察他们的口型,总是滑动的,所以出现了复合音。因此,第一要让学生听准发音;二是让他们知道单元音的嘴唇稍微拢圆,但是嘴唇是不动的。

2.复合韵母的发音比较容易。单元音的发音是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复合韵母的发音就不在话下了。从开始的元音不间断地向第二音(第三个音)滑动,开口度大的重读,最后自然地读成一个复合音。3.鼻韵母的发音难点是如何区分前鼻韵母中的“-n”和后鼻韵母中的“-ng”。教学时,先让学生体会鼻音,闭合口腔的各发音器官,让气流从鼻腔出来,震动声带。

顾名思义,前鼻韵母在发音时舌尖起作用,要抵住上齿龈;后鼻韵母发音时舌根起作用,要抬起,抵住软腭(口腔上部是硬腭,后面就是软腭,再后面是小舌),这就是区别。

四、解决方法 1.运用对比法; 2.以旧带新; 3.夸张法;

4.改进《汉语拼音方案》; 5.进行语音测试; 6.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五、综述

对外汉语韵母教学 篇2

【关键词】对比 中泰对比 偏误 语音

一、前言

过去笔者曾在泰国曼谷拉差蒙坤科技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rungthep)教授中文,在教授期間內,笔者观察到泰国大学生在说汉语时,有语音上的偏误,本文即描述笔者在这几年内观察到的泰国大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现象,并针对这些偏误现象加以归纳整理,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偏误,最后笔者再给新手汉语教师提出一些如何矫正这些偏误的教学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曼谷拉差蒙坤科技大学中文专业大一和大二学生,共80位,采用个别访谈,

并作录音,录下其发音。

三、分析讨论

以下笔者就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上的偏误、韵母上的偏误以及声调上的偏误,分三个部分讨论。

1、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上的偏误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舌面音j、q、x,这三组音对泰国学生来说,是特别难的,笔者发现即使是汉语水平高的泰国人或者是汉语学习高级阶段的泰国学生,还是产生偏误,可说是固化了。

2、泰国学生学习汉语韵母上的偏误

卷舌音er也是泰国学生的一大难点,有的是没有卷舌,他们把它发成央元音或者前元音[e] ;有的是发er时的开口度太大,听起来像儿化韵[ar]。在笔者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泰国学生的儿化韵也是出现大量偏误,偏误类型分成两类,一些是和前面的韵母结合得不好,听起来像是两个音节,一些就是干脆不儿化,就象中国南方人的口音。

笔者访谈的部分泰国学生在发舌面前、半高、圆唇元音ü时,常常发成舌面后、高母音、圆唇的u,以至于他们在发“居住”这两个音时,加上声母的偏误,听起来就几乎像是“租驵(zūzù)”这样子的泰腔泰调,ü这个音对泰国人来说可说是特难的。

3、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上的偏误

泰语同汉语一样是有声调的语言,共有5个声调。若按照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泰语的第一声调值是33;第二声调值是21;第三声调值是41;第四声调值是45;第五声调值是14。泰语和汉语的声调在调值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很容易用泰语中的声调来代替汉语的声调。

汉语的第一声:泰国学生第一声的阴平调时,其调型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调值会偏低,这是因为泰语的第一声中平调调值比汉语的阴平调还要低,因此对学生产生了负迁移,故这些学生发汉语的阴平调总是偏低。

汉语的第二声:在这个声调上,泰国学生在调型和调域方面的偏误都有。汉语阳平调值为35,从发音一开始就往上升,而泰国学生会用泰语掉值为14的第五声升调来发汉语的阳平调。

汉语的第三声:汉语的第三声上声是个曲调,笔者访问的泰国学生把所有的上声都读成半上,这是因为在受到泰语的声调中调值为21第二声低平调的负迁移。因此泰国学生遇到句子最后一个音是上升该读全上声时,就会产生只发前半上的偏误。

汉语的第四声:汉语第四声去声是全降调,实际调值是51 ,这个音,泰国学生没什么大问题。

四、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纠正方法

本节将讨论教师如何在语音教学中纠正泰国学生汉语语音的偏误,以下将分三部分讨论,分别是声母教学、韵母教学和声调教学。

1、声母教学

(1)声母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

声母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的混淆不清问题,教师在教舌尖前音z、c、s组时,指导学生让学生的舌尖碰上齿背;而教师在教舌尖后音zh、ch、sh组时,指导学生让学生的舌尖再往后卷一点儿,舌尖需碰上硬颚。

(2)舌面前音 j、q、x

泰国学生会使用母语的舌面中音来发这组音,可汉语是舌面前音,因此 教师在教这组音的时候,要学生不能用舌面碰上硬颚,舌面需再往前移一点,这样就能发出正确的音。

(3)h的鼻化现象

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发出鼻音,鼻子不要震动,让气流通过口腔。

(4)r与l的混淆

教师应指导学生,发r的时候,舌尖需往后卷缩,可不能碰到齿龈;而发l的时候,舌尖需碰上齿龈。

2、韵母教学

(1)舌面前、半高、圆唇元音ü

由于泰语没有这个音,不少学生以u来代替。教师在指导学生发这个音时,可以要学生先发i,然后再噘嘴圆唇发音,便能发出ü。

(2)复韵母ua和uo组、 ia和ie组

教师在指导这两组音的时候,宜告诉学生发ua嘴型先圆唇而后张大,发ia嘴型先扁平后张大;而发uo的嘴型先圆唇而后嘴型半张,发ie的嘴型先扁平而后半张。教师需用夸张的张大比例来告诉学生这两个音的不同。

3、声调教学

(1)阴平调

在教第一声阴平调的时候,教师宜提醒学生音再高一点儿,教师宜用对比发音的方式,好比如分别用汉语调值[55]和泰语调值[33]各读一遍“今天”这个词,让学生感受汉语第一声与泰语第一声调值的不同。

(2)阳平调

教师在教阳平调的时候,宜指导学生发音不要拉得太长,因为若是发音拉得太长,中间容易产生降落,这样听起来就像一个中间低降的上声。此外,教师亦需指导学生发阳平调时,音要再高一点儿。

(3)上声

在上声变调的只发前半上这个部分,泰国学生是没问题的,因此教师需提醒学生句子最后一个字是上声需读全上,这部分只要多做练习,学生便能纠正。

【参考文献】

[1]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 [J].世界汉语教学.1995,(2).

[2]曾金金.两岸轻声规范语音对比分析》[J].汉语学报.2000,(2).

[3]陈晨,李秋杨.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汉语拼音单韵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a、o、e、i、u、ü六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2、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六个单韵母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学会书写。教学重点、难点

1、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2、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爱不爱听故事啊?都是谁给你讲的呢?那想不想自己读故事?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故事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所以啊,汉语拼音很重要,我们要学好它。

二、学习六个单韵母的发声及四声

汉语拼音王国里有三个大家庭——声母家庭、韵母家庭、整体认读音节家庭。今天咱们先去韵母家庭做客。韵母家里有6个可爱的单韵母妹妹宝宝。

1学习六个单韵母的读音。发音要领的儿歌: 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牙齿对齐iii 嘴巴突出uuu 像吹笛子üüü 出示语境歌:

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老师问声好。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

2、学习四声

一声平二声扬 三声拐弯 四声降 逐个练习六个单韵母的四声。

三、书写练习

1、让学生认识四线格后,教师讲清六个单韵母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2、示范写,练习写一行。写字姿势儿歌:

写字时,身坐直,头要正,肩要平。

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胸离桌边有一拳。执笔方法儿歌

老大老二捏住笔,老三是个小枕头,老四老五做支撑。上面圆圆的,下面空空的,铅笔躺在虎口里。

坐姿:小腰挺直 小手抱臂 小脚并拢 眼看黑板 站姿:两手放在裤缝边 两只小脚并起来 抬头挺胸向前看 声音洪亮如洪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掌握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六个单韵母,你能认读吗?

生:能。

(指名读,老师把六个单韵母卡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给6个单韵母编了一首儿歌呢,来,一起念(边拍手边念)。(单韵母,六兄弟,a、o、e、i、u、ü,高高兴兴一家子。)

师:单韵母六兄弟中有一个小i(课件i),你们想不想知道小i的妈妈是谁呀?(课件:Y)这是小i的妈妈。小i的妈妈叫大Y,大Y是声母,所以我们也叫它声母Y。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听老师读Y,谁也会念?

生:YYY。

师:请小朋友看图(课件:图),图上的什么像声母Y的形状?(树杈闪动)

生:图上的树权像声母Y的形状。

师:我们可以编一首儿歌记住声母Y:树杈树杈YYY,小i的妈妈是大Y。(老师指着树杈,师生一起念出来。)

生:树权树杈YYY,小i的妈妈是大Y。

师:大Y妈妈和小i站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这个名字好长啊!我们简单一点,就叫它音节yi吧。谁已经会念了?

生1:我会念:yi。

生2:我也会念:yi、yi、yi。

师:音节yi和小i一样,也有四种声调:yi yiyi yi(课件)怎么读呢?我们先来听听图上小朋友的朗读。(放课件中的录音)

生:老师,我也会读,yi yi yi yi。(学生自由的起立朗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读,请一个小朋友把老师读的音节指出来。yi,谁知道是哪个?

生:我知道。(学生上台指)

(老师打乱顺序读其他的三个音节,让学生上台指。)

师:认识了音节yi就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啦,瞧,这个字(课件:姨)你认识吗?如果老师给这个字注上音(课件:yi)你一定会认识的。

生:这个字是姨,阿姨的姨,yi。

师:对了,是阿姨的姨。那么这一个字念什么呢?(课件:衣)

生:是衣,衣服的衣。

师:汉语拼音的用处真大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呢。

师生一起念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定学好它,学好它!

师:单韵母里面有一个小弟弟U,它呀,有一个声母爸爸(课件W),叫大W。声母W也要读得轻、短:W。哪个小朋友也会读?

生:W、W。

师:图上的什么像声母大W的形状?(课件“房屋的屋顶”闪动)刚才我们给大Y编了一首儿歌,哪位小朋友也能给大W编一首儿歌呢?

生:屋顶屋顶WWW,小u的爸爸是大W。

生齐读:屋顶屋顶WWW,小u的爸爸是大W。

师: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指摆一摆大W的形状呢,你能试一试吗?

生:能,这样就是大W的形状。(不同学生通过手的不同变换,摆出大W的形状。)

师:小朋友,大W写在四线三格的什么位置?

生:大W写在四线三格中的第二格。

老师范写,学生临写大W。

师:大W和小u在一起,同样组成了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课件Wu)。音节Wu也有四声。

打乱顺序,老师出示一个,指名读一个。

师:小朋友,单韵母里的小U弟弟没有爸爸妈妈,它可伤心了。你看,小U弟弟的脸上还挂着两滴眼泪呢。小i的妈妈大Y看见小u弟弟哭得这么伤心,急忙走过来帮助他。于是大Y和小u站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

生读:yu。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小u弟弟和音节yu,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ǖ上的两点不见了。

师:为什么不见了呢?

生:因为有大Y妈妈的帮助。

师:对了,小u弟弟看到大y妈妈来帮助他,心里可高兴了。他连忙把眼泪擦掉,露出了笑脸。

师生一起读儿歌:小u没父母,大y来帮助,擦掉眼泪乐呵呵。

师:音节Yu也有四种声调,这一回,请小朋友给它标声调,你喜欢标第几声就标第几声,标完后,读给大家听。

学生一边说,一边操作鼠标给yu标声调,然后读出来。

生1:我标的是第二声:yu。

其他小朋友边拍手边说:对、对、对,就是yu,就是yu。

生2:我标的是第四声:yu。

其他小朋友边拍手边说:对、对、对,就是yu,就是yu。

生3:我标的是第一声:yu。

其他小朋友边拍手边说:对、对、对,就是yu,就是yu。

生4:我标的是第三声:yu。

其他学生边拍手边说:对、对、对,就是yu,就是yu。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什么yu?

生1:鱼,一条鱼的鱼;

生2:遇,遇见的遇;

生3:雨,下雨的雨;

生4:语,语文的语。

师:请大家拿出卡片和四种声调符号,自己摆一摆,读一读。

生读。

师:汉语拼音的用处真大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么多的汉字。我们一起再把刚才学的儿歌念一遍;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

小学汉语拼音鼻韵母讲解 篇4

一、读背下列后鼻韵母:

ɑnɡ enɡ inɡ onɡ

二、读准带调韵母。

ànɡ ēnɡ ǐnɡ óng ánɡ ènɡ ìnɡ

ǒng ānɡ ěnɡ īnɡ òng

yīnɡ yǐnɡ yìnɡ yīnɡ(整体认读音节)

三、熟读音节。

pànɡ mánɡ ɡǎnɡ hánɡ chǎnɡ

lěnɡ děnɡ kēnɡ cénɡ zhěnɡ

tínɡ lǐnɡ xínɡ qǐnɡ dìnɡ

tónɡ lónɡ ɡònɡ hónɡ rónɡ

四、熟读音节词。

fánɡ wū huā shēnɡ shuǐ pínɡ

hónɡ qí huā cónɡ chánɡ jiānɡ

mì fēnɡ nónɡ cūn xiónɡ māo

tái dēnɡ jīn huánɡ kǒnɡ lónɡ

对外汉语韵母教学 篇5

【中文摘要】离合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离合词以其复杂的特性,成为对外汉语教与学的难点,近年来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离合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立足于教材的综合研究还略显不足。所以本文选取了《桥梁》这部对外汉语精品教材,以《桥梁》主课文和副课文中的全部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杨庆蕙编著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参考,对离合词的性质、特点、用法及常见偏误进行了探讨,最重要的是对教材中所有离合词一一加以考察,旨在为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离合词的学习与运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在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离合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各家对离合词的观点。由于到目前为止,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尚存在争议,所以本文也并不过多地纠缠于其理论层面,而主要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进行研究。其次是对离合词的类型、用法特点和常见偏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第二部分附录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支撑。附录包含两个部分。附录一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扩展度考察表,该表从13个方面对离合词“离”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附录二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用法分析,从“离”、“合”两个方面着手,“离”采用了附录一考察表中的13种分离形态,“合”参考了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中列举的10种情况。关于离合词的理论探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将

其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的某一个方面,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此有所裨益。

【英文摘要】The clutching word is a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phenomenon of Chinese language.The grammar of the clutching word is so complicated that it becomes a difficult part for scholar to teach and to lear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nalyzed and studied all the aspects of clutching word,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it just based on textbook.So a exquisit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foreigner—“Bridge”is selected to be studied in this thesis.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 the main-text and the vice-text of“Bridge”are the object of study.In addition,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 is chosen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thesis.In this thesis, I state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usage and the biased error of clutching words.What’s more, I analyzed the detail of each clutching word in“Bridge”aiming at helping Chinese learner who is in vantage level to study clutch words in a right way.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main text and appendix.In the main part, I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study hist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At the same time, I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about it.So far, there is not an all-accepted definition of clutching words, so the practic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hesis, rather than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Then, I deeply discuss the type of the clutching words, its character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it, which becomes the support theory of the appendix.The appendix includes two parts.Appendix One is a form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the form is about the 13 aspects of“split”in clutching words grammar.Appendix Two i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usage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I start the statement from two sides– splitting and combining.”Splitting”is based on the 13 separate patterns in Appendix One.”Combining”is referred to the 10 examples given by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We should do more study about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t also can be a good attempt to study it as one aspec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Hopefully, the thesis can help a lot in this kind of study.【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 《桥梁》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utching words “Bridge”

【目录】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摘要5程7-8

一、绪论7-16

中文摘要4-

5英文

(一)对离合词的认识及发展历

(三)研

(二)关于离合词界定的争议8-11究概况,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1616-19

(一)动宾式16

二、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二)动补式16-17

三、对外汉

(三)联合式17-18

(四)主谓式18-19语教学中离合词的用法特点19-231923-30成因25-27语30-31考察表31-4040-157

(二)“离”的用法19-2

3(一)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一)“合”的用法

四、离合词的偏误研究23-2

5(二)偏误的五、结

(三)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法27-30附录

31-157

附录一:《桥梁》中离合词扩展度

附录二:《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用法分析参考文献157-160

对外汉语韵母教学 篇6

摘要:古代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授怎样的内容,教授这类知识的意义以及怎样使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汉语,这是关键。本文从古代汉语的汉字与词汇,语法,文选阅读这三方面来出发,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介绍。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教学内容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在学习并掌握一些基础汉语之后,他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希望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自己的口语以及书面语的能力。且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就是源与流,具有传承的关系。要想在一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口语能力以及书面语能力,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的基础是很必要的。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通论和文选两个部分,通论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及语法等。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提到:“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使学生扩大文言词汇量,初步了解文言的句法结构,使学生能读懂选注本和借助工具书读懂比较浅显的中国古代作品”。所以,针对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要与中国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区别,主要讲授汉字与词汇、语法以及一些短小精悍的文选作品。一、古代汉语的汉字与词汇知识汉字与词汇的教学是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现今,留学生最常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主要有两本,即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以及王海棻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在古代汉语汉字与词汇讲解方面,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关于汉字与词汇的讲解不是很详细,每课除了课文,课后基本都是讲解古代汉语语法,汉字与词汇只是在课文中稍有涉及。而王海棻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在这方面比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详尽,王海棻的《古代汉语简明读本》不仅讲解了汉字的结构,且运用了大量的有译文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古今字的异同。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汉字是音义文字,讲解汉字主要讲解字的结构和字的形音义。而古汉字多为单音词,一个字便是一个词,只要理解了字义,相应地词义就容易理解了。留学生学习古汉字主要是为了能正确的认读和理解字义,以达到能正确使用汉字的地步。古汉字的书写是不要求留学生掌握的,只是適当的学习古汉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以及记忆汉字。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单纯词与合成词构成,单纯词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类。古代汉语词汇多数为单音词,而现代汉语词汇多数为双音词,现在的双音词大多代替了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所以,留学生学习好古汉语词汇中的单音词,对他现代汉语词汇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对留学生而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別不大。留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语法,不仅仅只是学习古代汉语语法,同时在学习中还能再次复习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以达到对整个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而且留学生学习了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古文时能够更全面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寓意。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般包括古代汉语虚词、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以及词类活用等。虚词包含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副词以及助词,特殊句式包含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以及倒装句,词类活用包含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以及形容词的活用。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关于古代汉语语法的介绍就很详细,其第一册主要就是介绍古代汉语语法。该书在每课的课文之后都会有比如常用虚词、固定格式、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等语法知识的讲解,虽有些课后的语法只是会出现知识讲解的重复现象,但总体而言,《古代汉语课本》关于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讲解是很好的。三、文选阅读的内容讲授黄爱华在《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中提出:“从留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出发,以至今还活跃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词语、成语、句式的篇章,从短小精悍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和一些篇幅不太长的散文为主。”说明在选材的时候,要以选文为主,并对文章的题材、文体、长度以及难度加以限制,且最好要与现代汉语密切相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其文化价值。留学生学习古汉语文学作品时,最开始的几篇课文最好是成语故事或者是神话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渐地讲解一些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在使用的词语、成语及句式的文章,培养且巩固留学生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古汉语文学作品应该以散文为主,每篇文章的字数最好在三百字到六百字之间,使得文章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难易程度也要适中。徐宗才的《古代汉语课本》所编选的基本上都是内涵丰富的历代佳作,文章的难易程度也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先讲解一些成语、俗语故事以及一些古代的笑话,让学生弄清楚这些成语、俗语的比喻义及象征义,然后可以正确运用这些成语或俗语。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也会逐渐的加深,会讲解一些历代散文名篇、诗、词、赋、戏曲以及小说。如:《论语》、《周易》、《爱莲说》、《阿房宫赋》等等。讲解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是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让留学生更加的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来。参考文献:[1]苏瑞卿.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的革新.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院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3]徐宗才.古代汉语课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4]王海棻.古代汉语简明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朱瑞平.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古代汉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几点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6]胡安顺.古代汉语(修订版).中华书局,2007年.

对外汉语韵母教学 篇7

国、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由于华侨人数多,近年来学习汉语 的热潮更是空前。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每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人

数超过15000人。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学习汉语,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借助于汉语这一 交际工具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研究中国。这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 往,无疑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在组织机构上,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 教委、国务院侨办、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了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该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立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等,“世界汉

语教学学会”已经拥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学员,他们是世界范围内的热心于汉语 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外汉语教学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如《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汉语》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教材的编写方面,除了国外编写的一部分汉语教材外,国内已出版了200余种汉语教 材,教材包括了读本、口语、听力、文选、写作、报刊、古汉语、翻译、文化、科技、经 济、贸易、旅游、历史、课外读物等多种门类。这些教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测手段,从1990年起由中国国家教委组织专家鉴定,被称为中国 “

托福”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世界一些国家及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 水平证书》.”昆明现已被列为国内考点(西南地区唯一考点).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质量,国家教委还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师 资格审定办法》,“从1991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期分批开展了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工作„„经过审委会认真、严格的考试、考核和审定,到目前为 止,全国已有1051名教师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批获得证书的教师多年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政治、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从事 基础汉语教学,又能从事汉文化教学。”“为专业教师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在我国教育界尚无 先例.”(《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国际发挥

更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在我国一些大学招收本科生,专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的教师,并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正积极准备培养该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云南民族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民族学院是我省最早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之一。80年代初期开始接收外 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语言。截止1995年,已经接收了20多个国 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

—兼谈云南民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李恕仁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精神 文明成果.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认识中国,汉语走向世界已成为世 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教学热潮,1993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 学工作,我们理应在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云南发展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世界汉语教学欣欣向荣

世界汉语教学源远流长。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亚洲国家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交往等原因,学习汉语的年代最早,如朝鲜、日本等国早在公元3世 纪就开始了。而西方人学习汉语是从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的 问世才开始引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16世纪西欧国家开始学习汉语,1742年法国皇家 学院正式教授汉语。北美洲的汉语教学最早于美国,1871年耶鲁大学率先在美国高等学 校教授汉语,非洲、拉丁美洲的汉语教学大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学习汉 语的发展形势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18世纪以前,外 国人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学习汉语的形势发展较 快.18世纪以后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处于低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汉语教学在国际上形成了热潮。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语言.现在,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大学设立了中文 系。日本的汉语教学无论是规模之大还是人数之多都堪称世界第一。目前,日本国内学汉 语的在校生达10万人,通过电视、广播、业余学校等其他途径学汉语的人数达到100 万。美国目前有486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中文课,其中35所创办了中文专业.汉语教学在 中学也逐渐得到推广.美国大学委员会和教育测量中心从1994年起已将汉语列为外语测 验的语种之一,学生可以把汉语成绩作为申请大学入学资格的凭据之一在欧洲,德、法、意、西班牙等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仅以法国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学院

分重要的。首先,要研究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时,如果不 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无法准确理解这种语言的丰富内涵,当然也就 不可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其次,要根据汉语特点,找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1、语音: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老板”和“老伴”这两个词的后一音节声 调不一样,词义当然不同。另外,有的学生的母语中没有某个音素,而汉语中却有,学生 在学习时也会感到困难。如,瑞士学生(母语为德语的)常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如 “

知道”读作“。hit。”,“大家”读作“toqio”,“劳动”读作“l如tong”,“看见”读作“kon qi如”。而日本学生又往往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如“他们”读成“damen”“白菜”读成 “b创zOi’’,“跑步”读成“b加b。”,“错误”读成“zuow。”。所以,声调和汉外语音的比较成为

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词汇: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特点。如,汉语语素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构词方式主要为复合法;双音节词占优势.另外,由于汉字的特

点,汉语的词不实行词的连写,故造成词与词的界限较难分辨。近年来大量新词语的出现 也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3、语法: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 就使得汉语的语法体系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比如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有 极其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另外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等都成为外

国人学汉语语法的困难之处。

4、汉字结构和书写方法:要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汉字比起表音文字是更难一些,这正是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 写汉字,常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汉字结构的特点,不了解汉字 的造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是要花大力气的。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了教外 国人学汉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已经发表和总结的一些论文:《初级班教学琐 议》、《词汇教学点滴》、《洋学生学熟语》、《中外文化比较》、《如何讲好报刊课》等.这些 科研成果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带领初级班同学到实地进行会话练习,如去市

场上、商店里学习购物会话,配合教学,教师和中级班、高级班学生一起看录相、电影,如《雷雨》、《骆驼祥子》、《家》、《芙蓉镇》,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 动,组织参观民族博物馆、郊游、观看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汉语晚会„„从多渠道去培 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测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每年,我们都组织学 生参加国家教委主考的汉语水平考试。考前对应考生做一些测试方法和内容方面的辅导。平时我们的测试手段也是多样化,有听写、默写、朗读、会话、造句、写作训练.时间安 排上有阶段(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汉办的肯

对外汉语教学之初级汉语语言项目 篇8

一.第一阶段

(1)基本语序: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 我很忙。(2)“是”字句

(一):我是学生,我不是老师。

(3)“是”字句

(二):这本书是我的。/ 这本书是新的。

(4)“有”字句:我有汉语书,没有英语书。

(5)形容词谓语句:我很忙,他不忙。

(6)动词谓语句:我学习汉语,不学习英语。

(7)名词谓语句:我北京人,他不是北京人。/ 现在八点十分,不是九点十分。(8)主谓谓语句:我身体很好。/ 他学习很努力。

(9)双宾语动词谓语句:老师教我们汉语。/ 我问老师一个问题。(10)用“吗”的疑问句:你是学生吗?/ 你忙吗?(1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不能用“吗”):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1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

(1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14)用“几”和“多少”的疑问句:你有几本书?/ 这本书多少钱?(15)用“------,好吗?”提问:我们去商店,好吗?

(16)定语:1.的+名词:

这是我的书,那是王老师的书。(领属关系)

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

3. 数量词、指示代词作定语:他有一个中国朋友。/ 这本词典很好。/(17)状语: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我们努力(地)学习汉语。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4.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我跟他一起去商店。/

(18)表示存在的“在”、“有”、“是”:

1.人 / 事物+在+处所:他在学校。/ 我的本子在老师那儿。

2.处所+有+人 / 事物:教室里有三个人。/ 教室前边有一个图书馆。3.处所+是+人 / 事物:教室里是留学生。/ 教室前边是一个图书馆(19)程度补语:动词+得 / 不 +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他学汉语,他学得很好。你学得好不好? 2.动词后有宾语的三种形式: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宾语提前)(20)称数法:1。十进法

2。钱的计算

(21)年、月、日、星期、时的顺序

(22)能愿动词:想、要;会、能、可以;应该、必须

(23)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边、面)(24)量词:个、本、张、把、件、节、口、篇、位、些、公里;

元(块)、角(毛)、分;

点(钟)、刻、分

(25)连词:和、跟、或者、还是----// 介词:在、从、跟、给、往、向、对 二.第二阶段(1)动态助词“了”:动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过去:动作已经完成)

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

(将来:动作1完成后将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

(2)语气助词“了”

(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3)语气助词“了”

(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表示变化):

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4)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5)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1.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一年。

2.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现在不学了。// 我已经写了回信了。

(6)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

(动作的持续)

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状态的持续)

(7)动态助词“过”:动词+过(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日本,没有去过美国。/ 你去过北京没有?(正反问)(8)表示动作的进行:“在、正、呢、在---呢、正(在)---呢、---着---呢”:

他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他看书呢。/ 外边(在/正)下着雨(呢)。(9)连动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书店买了一本书。(“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10)兼语句:第一个动词是表示要求、命令的“请、让、叫”等:

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动词:懂、见、完、到、开、上、给、在、成

(11)结果补语: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1.这篇课文我看懂了,那篇课文我没看懂。(动词)

2.这个字我写对了,那个字我没写对。

(形容词)(12)简单趋向补语:

由一个趋向动词充当: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

1.宾语是处所词语:动词+处所词语+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刚才他进图书馆去了。2.宾语是事物词语,有两种形式:

* 表示完成:动词+来 / 去+事物词语。昨天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 表示将来或要求:动词+事物词语+来 / 去。

明天去他家,我会带礼物去。// 客人已经来了,你快倒茶来!

(13)复合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1.处所宾语应该在“来/去”前:他走回家去了。

2.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一般有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了)一本书。//

他拿出(了)一本书来。

3.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他拿出书来(了)。

4.表示将来或要求:明天他会买回(一斤)米来。// 你拿出书来!

(14)可能补语(表示能力或可能):动词+得/不+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1.这本书我看得懂 // 这个字我看不清楚 // 这个包放得下10本书吗?

2.他们明天回得来,我们明天回不来。

你病了,不能出去。(禁止)

// 我知道,但是不能说出来。

比较<

外边在下大雨,我没有伞,出不去。// 我知道,但是说不出来。(15)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我等了他十分钟。4.副词或能愿动词在重复的动词前:我学汉语只(要)学一年。

(16)动量补语:动词+动量词“次、遍、下---”:

1.动词+动量词+事物宾语: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2.动词+人称代词宾语+动量词: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比B+形容词: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形容词 / 心理、认知类动词(喜欢、觉得、认识---):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我喜欢锻炼,他比我更 / 还喜欢锻炼。

3.A比B+形容词+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动词+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A比B+动词+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我来得比他早(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18)用“A跟B(不)一样+(形容词)”表示比较:我跟他(不)一样高。(19)用“A有(没有)B这么/那么+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那么)高。

(20)“把”字句:

1.形式:主语+把+宾语(受事)+动词+其他成分

2.语义(致使):说明移动、变化、产生的结果

例: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

3.动词+“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宾语”等,不能用可能补语。

我把门关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 你把箱子拿上来。/ 你把这本书给他。

4.宾语一般是确指的、双方都知道的:你把这本书(*一本书)给他。

5.能愿动词 / 否定词 / 时间副词在“把”的前边:

我要(没)(已经)把这本书给他。

6.动词后有结果补语“在、到、给、成、作”,一般要用“把”字句:

我把汽车停在学校门口。/ 我把汽车停到学校门口。/ 我把书还给老师。

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王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21)被动句:

1.“被”字句:主语(受事)+被 / 让 / 叫 +宾语(施事)+动词+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有时施事可以不出现)

我的词典被人借走了。

(有时用“人”,表示不易或无法说明的施事者)

2.意义上的被动句(无标志):

信写好了。// 练习做完了。(22)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23)结构助词“的”

(二)作定语:动词 / 动词词组 / 主谓词组+的+名词:

这是我买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这是我们学习的教室。(24)结构助词“地”:

1.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要用“地”:他高兴地说:“小王要来北京了。” 2.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不用“地”:你快走!3.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25)“是---的”

(一):

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26)动词重叠:

1.形式:单音节:AA

双音节:ABAB

2.语义:短时、尝试、反复、轻松

3.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一”:这个问题,我要想

(一)想。

4.已经发生,单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5.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一)研究。

6.表示“正在”的意思,动词不能重叠:他正在听(*听听)音乐。(27)形容词重叠:

1.单音节:AA

// 双音节:ABAB 2.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后边常用“地”:你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3.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地”可有可无:你慢慢(地)说。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他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干干净净)。5.单 /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一本干干净净的书 / 他的脸红红的 /他们都高高兴兴的。(28)名词重叠:我年年都来中国。// 家家都有电视机。

(29)量词重叠:个个学生都很努力。// 他次次都骑自行车来。(30)数量词重叠:

1.ABAB(表示方式):老师把生词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2.一BB(表示很多):一辆辆汽车开过去。

(31)指示代词“每”:

1.常用“每---都---”的说法:我每天都锻炼。

2.“每”+量词+名词(人、家、年、月、日、天等除外):每个学校 / 每张纸

(32)序数:第一 / 第二次 / 第十课 / 第六教学大楼

(33)概数:

1.相邻的数目:我有三、四本词典。

2.用“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他有几十本词典。

3.用“多”表示不确定的零数: 数词后是“0”:---多+量词:三十多斤

数词是“1~9”:---量词+多:三斤多(34)分数和百分数:二分之一

// 百分之八十

(35)倍数:三的五倍是十五

// 十五是三的五倍

(一倍、两倍)(36)“就”和“才”的区别:

1.“就”表示早、快:学校八点钟上课,他七点半就来了。

2.“才”表示晚、慢:学校八点钟上课,他八点半才来。

(37)“又”和“再”的区别:

1.表示“过去”重复用“又”:他前天来了,昨天又来了。

2,表示“将来”重复用“再”:今天我来了,明天我要再来。(还要来)

3.表示“有规律”地重复:明天又是星期天了。// 明天他又要来。

(38)副词“就”强调正是如此:

A:你是王华吗?B:我就是。//

A:你住在哪儿?B:我就住在这个宾馆。(39)“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2.有一点儿+动词: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3.动词+一点儿(宾语):明天我要去商店买一点儿东西。4.形容词+一点儿(比较):昨天20度,今天冷一点儿。

(40)一A比一A + 形容词/动词: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 他一次比一次说得好。(41)“从---起”和“从---到---”,表示时间或地点:

1.从今天起,我们学习第十课。// 从下一站起,还有两站就是上海图书馆。

2.从六月到八月是夏天。// 从这儿到那儿很远。(42)越---越---:

1.同一个主语: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

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43)越来越---:

1.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2.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心理、认知类动词)

(44)一---就---(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同一个主语: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

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45)除了---以外:

1.表示加合:他除了学汉语以外,还学英语。/ 除了他以外,我们也去过北京。2.表示排除:除了他以外,我们都去过北京。

(46)量词:包、杯、倍、遍、层、场、次、袋、度、封、辆、米、亩、匹、片、瓶、圈、台、条、下(儿)、只、种、座(47)复句: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一---就---

上一篇:中国风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下一篇:李晓同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