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近义词(精选8篇)
近义词:勉励 慰勉 激劝 激发 鞭策 驱策 鼓动 鼓励 鼓舞
详细释义
激发鼓励。
《六韬王翼》:“主扬威武,激励三军。”《英烈传》第十四回:“ 太祖 又:‘此举非独崇 常将军 ,正以激励诸将。’”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犹斥责。
爱戴爱抚
(1)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两个句中的“爱戴”“爱抚”, 都具有“敬爱”“疼爱”的意思, 是人们某些思想活动的反应, 但两词的使用对象却不同。
“爱戴”是“敬爱、拥护”的意思, 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还有“感戴”“拥戴”“推戴”等。“爱戴”一般作动词用, 但较抽象, 适用于下级对上级, 晚辈对长辈, 人民群众对某些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等。如例 (1) 。
关键词:语义;对比研究;近义词;反义词
一、方法论
1.通过分析词汇的体系对单词的语义及用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某一个词的语义及用法时,只对一个词进行分析效果极其有限,最好的方法是以词汇体系为划分点,将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找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将对接触面发生不同作用的「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些近义词划为一组,将都和变形有关的「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划为一组,将都表示“除掉、消掉”等意義的「取る、除く、抜く、刈る、摘む、もぐ、むしる、剃る、削ぐ、削る、切る、剥く、剥がす、えぐる」划为一组,或找出反义词如:「嬉しい、悲しい」「楽しい、退屈だ」「ひらく、とじる」「あける、しめる」等,对每个词进行语义及用法的对比研究,简单明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同一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也适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研究。例如:“可是;但是”与「でも;しかし」
2.以语法范畴为划分点,如看助词或该词的词性是他动词还是自动词,例如:通过比较「まじる、まざる、まぜる、まじえる」和「好く、好む、愛する、憧れる」就可以判明哪些词表达的是自发的意愿或动作,哪些是人为的有意志的动作,从这个方面可以清晰辨明每个词的不同词义及用法。
3.找出和该词具有共同语意特征的词,设定一个可以通用的场景,举出大量例句,从中归纳总结出共通点和不同点。例如:「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都表示线状物或平面体的东西以某轴为中心进行移动变形,这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力の加える箇所、加え方、軸に対する向き、結果の形」。还有,「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对接触面发挥作用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働きかけの様相が違う」。「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的共同特征是都「水を対象とする」,不同点是它们还有各自呼应的语义范围。这样在找出它们的共通点之后再分析它们各自的不同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4.注意前后呼应、搭配的方法,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和呼应规则,例如:「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中的「掬う」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使用「手、匙、柄杓」等工具把液体或固体(多数是粒状或粉状)的东西从下向上捧出这是它的独有呼应搭配方法,经常呼应的词是「泡、チリ、灰汁、米、粉、塩、砂糖、砂、豆粒、金魚」。上组词中的「浴びせる」也同样,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还有「相手に対して物事を勢いよく、あるいは続けさまにしかける」这个语义,经常和「光、銃弾、矢、パンチ」这类词呼应使用,这时是指「これらは粒体やそれに擬される単体で、攻撃性を帯びて相手に降りかかる。」语义完全不同。这是它的另外一个语义特征。
5.设定同一语境,指出一组词中的某一个词可以用而另一个不适用,这样对比说明对分析词义很有效。例如:在对比「あける、ひらく」时,在找出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之后,即同时可以和「本、窓、包み」搭配使用,然后分别说明「傘、パラシュート、扇、蕾、魚」を「開く」,「コップ、蓋、引き出し、穴、行」を「あける」,它们分别表达的语义是「密着体が左右あるいは四方対称に広がる形態的特徴」と「塞いでいるものを取り除き、空間を確保する」。另外,还有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这个词在某种情况或语境下不能用。例如:用「ひらく」形容人体部位时,「目、口、両足、手、胸」可以用,但「爪、頭、背中、脇」不能用。
二、实例分析
下面就以「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为例,运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这一组近义词的词义。
1.共通的语义特征。「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七个词的共通语义特征是:都是以某种力量或方式作用于某个对象,并且不是静止地发挥作用,而是以“动”的方式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表示接触的场所的时候,像「~に触れる?触る」都是用助词「に」来表示,而上述这七个动词都要求和「を」搭配使用。也就是说这七个动词表示的意思,不单纯是“接触”,还要对对象发挥作用、只是它们在发挥作用时的方式、方法不同。那么它们是以什么不同的方式或力量发挥作用,本文拟从「目的、対象、方法、結果の状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目的。「拭う、拭く」的目的都是把什么东西“擦掉、擦去”「除去」,不同之处是:「ぬぐう」能和表示「離点」的「から」呼应使用,例如:「額から汗を拭う。」◆「目元から涙を拭う。」
这一点要注意,不但「拭く」不能和「から」呼应使用,其他几个动词都不能和「から」搭配使用。因此,「ぬぐう」「ふく」相比较,「ぬぐう」的“擦去”「除去」意识更强,目标更加明确。「汚れていないところもとりあえず拭いておく。」像这样没有明确“擦去”「除去」对象的场合只能用「ふく」而不能用「ぬぐう」「ふく」除了上述语义之外,还有“使……干净”「拭いてきれいにする」「美化」的意思,这一点和「磨く」「研ぐ」有相似的语义。但是,「磨く」强调的是「光や艶を出して見栄えをよくすること」,例如:
◆窓ガラスを磨く。◆靴を磨く。而「研ぐ」强调的是「表面の曇りや錆や凹凸を取り、角や縁を鋭くし、切れ味をよくすること。また、不純物が無くなるようにこすること。」刀を研ぐ。◆米を研ぐ。◆鋏を研ぐ。由此可见,「磨く」目的重在追求「見た目の美しさ」,而「研ぐ」目的追求「実用のための機能性など」。另外三个词的动作都含有“摩擦”的语义,但目的不同。「こする」的目的是「摩擦そのものである。物と物を接触させる場合にも言う」
◆タオルで背中をこする。◆手をこする。除此之外,「こする」还有无生物做主语的情况,不是人为有意的动作,如:「車体が塀をこすった。」这一点和其它六个均有意志性行为动词的用法不同。「さする」和「なでる」都是含有感情动作的动词,但「さする」的目的是「精神的、肉体的な苦痛を和らげるために行う」,而「なでる」的目的是「愛情表現や触感を確かめたり楽しんだりする目的で行う。ときには比喩的な表現にも使う」,这二个词即相似又有不同。胸をさする。◆病人の背中をさする。痛むところをさする。子供の頭をなでる。◆五月の風が気持ちよく頬をなでる。◆君主が民をなでる。
3.対象。「ぬぐう」的对象一般是「汗、涙、血、ほこり、泥水、墨汁、汚れ」,多为液状物,附着的场所一般是「まぶた、目元、額、唇、頬、手、髪の毛」,像「泥のかたまり」「石」这类固体物一般不能成为「ぬぐう」的対象。另外「ぬぐう」主要是文章用语,一般不和表示希望的「~たい」,表示指示与命令的「~なさい」呼应使用。「ふく」所呼应的对象范围要比「ぬぐう」大得多,它包含了所有的「ぬぐう」对象,除此之外,他的对象还包括「鼻汁、よだれ、便、湿気、かび、すす、こぼした水、泥のかたまり」,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附着或沾着、粘着的场所也扩大到「窓、食器、レンズ、鏡、ガラス、机、いす、家具、畳、廊下」等。要注意的是在所研究的七个动词中只有「ぬぐう」「ふく」这两个词的对象可以是液体物,其它五个都不能用。「みがく」的对象都是坚硬的物体,如「玉、宝石、金属、レンズ、鏡、ガラス、食器、板の間、柱、爪、歯」。「研ぐ」的对象是「包丁、刀、剃刀、鋏、鉋、斧などの刃物、牙、爪」等,如果是以「汚れを除く」为目的的话,上面这些词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こする」的对象更为广泛,只要是「ある程度の面と固さのあるもの」,都可以成为「こする」的对象。另外,像「手と手をこする」这样「同じものどうしも摩擦の対象となる」,这一用法其它六个词都不能用。「さする」的对象是精神或肉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疲労、痛み、しびれ、こり、腫れ」等,抚慰精神上的问题,比如「胸をさする」基本都是比喻的用法「なでる」的对象既可以是身体的全部,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而且,这个词本身含有“爱、友爱、眷恋”等感情色彩,所以它的对象也可以是「墓石、遺品、人形、身の回り品」等,当陷入沉思或十分得意时也可以说「あごをなでながら思い込んでいる」「ひげをなでながら相手を見ている」。当陷入某种感慨时也可以表现为「頭髪をなでる」。
4.方法。「ぬぐう」的擦法是“轻轻地、悄悄地擦去”即「軽く、そっとぬぐう」。「拭く」的擦法除了和「ぬぐう」一样“轻轻地、悄悄地擦去”的擦法之外,还可以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擦或蹭。另外「拭く」还可以使用「黒板拭き、モップ、窓ガラス拭き器具」这类工具来擦。和「ぬぐう」不同,它还可以借助「水などの液体、ベンジンなどの薬品、ワックス、クリーム」这类液体除污。「磨く」的方法有几种情况:当用手“磨”或“擦”的时候,一般使用布、刷子等软质的东西;当“磨”或“擦”的对象是金属、石材等坚硬物的时候,抹上或涂上粉、药、沙子等用机器来“磨或蹭、擦”。在使用“布或药等”来“磨”或“擦”的情况和「拭く」的方法有共通点,只要对象一致可以互换使用。另外,「磨く」也可以和「拭く」一样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磨”或“擦”。「磨く」的方法还有个特点就是“磨”或“擦”的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反复地“磨”或“擦”,直至“锃亮”「ぴかぴか」或“光滑”「つるつる」。「研ぐ」通常是对有平面的、硬的物体进行前后方向的“磨”或“锉”,有时会浇点水来“磨”或“锉”,很少使用药品等,偶尔也会在旋转的机器上装上刀片来“磨”或“锉”。「こする」是“蹭”,是直接对对象的接触,它的“力度、次数、方向”都不受限制。「磨く、研ぐ、こする」这三个词,有时由于它们的作用可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一点上「磨く、研ぐ、こする」和其它四个词不同。「さする」「なでる」一般是用“手、手指尖、软毛巾”等来“轻抚或抚摸、抚慰”,基本要求是“轻、柔”,动作方向是自由的,因为动作当中包含着“友情、关心、爱”,因此对象物不会发生形状改变之类的变化。这一组词几乎都用于褒义,结果都是积极的,只有「こする」例如「うっかり床をこすって傷がついた」会导致消极的结果。
5.语法方面的特征。「汗を/額を/額の汗を」「ぬぐう/拭く」,「垢を/背中を/背中の垢を」「こする」,「ぬぐう/拭く」「こする」这三个词“擦去、擦掉、搓掉”的对象物和附着的场所「除去の対象物、付着箇所」都可以用助词「を」格来表示,这是其它四个词没有的语法特征。另外,这一组词中只有「こする」有个词干相同的自动词「こすれる」,它的语义是和人的意志无关的一种相互摩擦和「擦れ合う」同义。
6.同一语境下的用法辨析。注意:·符号表示可以用; 符号表示不自然;?菖符号表示不能用。
7.不同的语义范围。这组词除了上面介绍的对接触面发挥作用的共通语义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语义范围。
「ぬぐう」:还有将「恥、汚点、気持ち」を「消しとる」的意思。例如:「不安を拭いきれない」「汚名を拭う」等。「磨く」:还有「上達させようと勤める」、「練磨する」、「質の向上をめざす」等语义。例如:「技術、技、腕、文章、表現、言葉」を「磨く」「撫でる」: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美的句子:「そよ風、すすきの穂、若葉、柔らかい布」などが「頬、うなじ、肌」を「撫でる」。这是「撫でる」的另一种语义,它表达的是自然与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的拟人化用法。
以上,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词义对比研究的方法,本方法简单有效,它不但可以运用到词义辨析上,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句型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研究上,掌握了此研究方法,在对日语的学习以及研究上都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類語例解辞典,1994,小学館.
[2]類語使い分け辞典,1998,研究社.
[3]日本語使い分け辞典,2001,講談社インタナショナル.
[4]国立国語研究所,1972,「動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秀英出版.
[5]中野智,1986,「ふく?ぬぐう」「日本語研究」第8號,東京都立大学.
[6]姫野昌子,2004「日本語表現活用辞典」,研究社.
[7]渡辺実,2002「国語意味論」,塙書房.
轻柔 儒雅 幽雅 和顺 温和 暖和 和气 和缓 斯文 温暖 温顺 和煦 体贴 温文 柔和 温存 优雅 和善 温情 温雅 讲理
温柔的反义词
凶狠 厉害 狂暴 野蛮 粗俗 凶悍 烈性 粗鲁 粗暴 暴躁 恶毒 蛮横
温柔的造句
听着妈妈温柔的称赞,我的心头感到非常温暖。
看着妈妈温柔的笑容,他不禁倾吐起心声。
温柔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们。
轻脆的鸟鸣,和煦的风,温柔的雨,人们的欢笑声共同奏出了春的乐章。
李叔叔的家庭生活很幸福,他有一个温柔的妻子和一个聪明的女儿。
妈妈性格温柔,从来不和我们发脾气。
老师总是温柔地给予我指导和劝告。
我们班主任是一位性格温柔的女教师。
傍晚时分,晚霞温柔地笼罩着天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这首歌曲格调温柔低缓,具有催眠作用。
尽管她面露愠色,但仍掩藏不住温柔敦厚的本性,因此没吓住那群孩子。
秀气的江南是一位婀娜多姿,温柔娴静的小家碧玉。
一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们坚韧。
这姑娘性格温柔,跟她妈一模一样。
姑姑性格温柔,从来不会高声叫嚷。
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温柔的绵羊;有时像奔腾的骏马;有时像调皮的小猫;有时像凶狠的饿狼。
周家的姑娘,蕙心兰质,温柔娴雅,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那温柔的话语,仿佛母亲双手,抚慰着我心中的伤痕。
这个女孩子既年轻又漂亮,既温柔又善良。
欢腾 鼎沸 欢呼 热闹
沸腾的反义词
冷却平静
沸腾的造句
听他一席话,我满腔的热血在沸腾。
一听到要去故宫的消息,大家立即热血沸腾。
听了战斗英雄的报告,同学们个个热血沸腾。
这种装置节省能源,同样多的水,只要十分钟就沸腾了。
听到这个喜讯后,人群沸腾起来。
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便禁不住热血沸腾,仿佛被带到了那抗战的年代。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摄氏一百度才能沸腾。
话音刚刚落地,孩子们欢声雷动,一片沸腾。
水壶里的水开始沸腾了。
世纪的钟声敲响了,整个晚会现场人声沸腾。
听说中央领导要来学校视察工作,校园里立刻沸腾起来。
我们凭的是一腔沸腾的热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贪污盛行,民怨沸腾,该治一治了。
听了老山前线战斗英雄们的报告,同学们热血沸腾,群情激奋。
听了来自前线的报告,在座的年青人都满腔怒火,热血沸腾。
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引起民怨沸腾,陈涉“一夫作难”,八方呼应,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胜利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为之沸腾。
然犹不免一言其非者,岂非物议沸腾,事势迫切而不可止欤?
秦始皇修筑长城使得民怨沸腾。
你的眼泪使我神魂颠倒,你的眼泪使我热血沸腾。
穿云裂石 人声鼎沸 龙吟虎啸 响遏行云 振聋发聩 沸反盈天 响彻云霄
震耳欲聋的反义词
呢喃细语 鸦雀无声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震耳欲聋的造句
会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操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瀑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水声震耳欲聋。
一到晚上,这里到处播放乐曲,音量毫无节制,震耳欲聋,彻夜不息。
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回荡在简陋的家中,仿佛一声春雷。
大合唱的歌声清脆嘹亮,震耳欲聋。
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终于汇成一片震耳欲聋的轰鸣。
枪炮声大起,震耳欲聋,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震耳欲聋。
他们得到第一个警报就是马蹄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响声。
迪思扣舞厅的音乐实在是震耳欲聋,我们不得不跑出来。
除夕的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在房间里,手风琴拉得震耳欲聋。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边车与摩托车彻底决裂。
噪声震耳欲聋,但是它只持续了五分钟。
它就象翠玉一样碧绿,回响震耳欲聋。
他用震耳欲聋的嗓门怒气冲冲地重复着母亲的问题。
关键词:激励机制,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 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 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 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 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 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 增加其满意度, 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 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 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 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 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固化, 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 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 耗费不少, 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 职工的积极性不高, 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 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 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
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 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 美国管理学家皮特 (Tom Peters) 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 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 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 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 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 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 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 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 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 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 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 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 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 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 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激励的作用,体现在它对于特定行为的强化上,而行为的强化则能够提高实现更好结果的概率。例如,公司对最好的销售员进行奖励,一方面会让这名销售员更加努力地工作(强化销售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其他的销售员希望获得同样的奖励,因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强化销售行为),最终使公司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提高实现更好结果的概率)。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分工的细化,很多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因此,有很多公司宣称提倡“团队合作”,但是看一下公司的激励制度,多数却是奖励个人努力,而不是团队合作的。似乎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基于个人业绩而不是基于团队业绩的激励方式。比如看一下以下两个问题,您会如何回答:
1公司里没有哪一个人对营业额和利润负责,行不行?
2公司不考核员工个人的绩效,行不行?
十之八九,您的回答会是:这怎么行?如果这样的话公司岂不是乱成一团糟了?别说赚钱,干活的人恐怕都没有了!
海底捞团队式激励
有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对以上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行!而且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在他们所开的每家连锁火锅店里,每天都有很多顾客排队,而几乎所有的顾客对他们的评价都是:服务好!大多数的客户会成为回头客,并带来更多的顾客。员工们每天在店里穿梭忙碌,面对一拨又一拨的顾客,虽然劳累,但是却没有抱怨,也没有对顾客显得不耐烦,而是一直很快乐,并且把快乐也带给顾客。
这家公司就是海底捞。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不是由哪一个人负责,而是由整个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负责,因为在餐饮行业,成本是可控的,更重要的是选好店址,提高上座率和翻台率。选店址是管理层的工作,而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上座率和翻台率是所有员工的工作。
海底捞没有费尽心思对员工进行考核,但是员工却尽心尽力的去工作,这与公司的管理层所倡导的“客户满意”和“员工满意”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海底捞的管理层认为,餐饮行业的成功秘诀在于客户满意,客户满意的秘诀在于新鲜可口的食品和良好的服务。对于火锅店来说,食品的新鲜可口可以通过完善的流程来保证,而良好的服务在于确保员工的满意。
餐饮行业由于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缺乏保障,因此员工流动率很高。然而一支流动率很高的员工队伍,又如何去保持高水准的服务呢?为了确保员工的满意,在海底捞,员工享有齐全的福利,住在24小时有空调和热水的公寓,基本每天饭桌上都会有一两道可口的荤菜,周末供应水果,并在晚9点提供面包和酸奶作为夜宵;如果生病,会有宿舍管理员照顾,同事们会带来饭菜,领导还会来看望;员工的子女可以免费到公司在四川简阳(公司发源地,以及多数员工的老家)办的私人学校就读。
海底捞的激励制度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了解到,客户的满意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而是由整个服务团队来决定;因此,虽然公司不对每个人进行考核,却让每个员工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让客户满意。对此,在工作方法上,公司提供了培训,并给予员工相应的授权,让员工有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生活上,对员工提供关怀,解决后顾之忧,让员工有意愿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不论分工是什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尽职尽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激励方式,岂不是比“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激励”更好?
如何进行团队激励
团队式的激励方式并不仅仅适用于价值链较短的服务行业,而且适用于所有强调合作而非个人单打独斗的行业和组织。团队激励的要点是:
(1)制定简单易懂并易于衡量的团队目标;
(2)让团队成员了解团队的目标;
(3)让团队成员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目标的达成;
(4)定期公布团队目标的达成情况;
(5)定期根据团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整个团队进行奖励。
在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业务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安全、质量和产量。公司尝试过很多基于个人的考核与激励方式(包括奖励和惩罚),却没有带来明显的成果。后来,公司又尝试了基于部门和车间的考核与激励方式,却出现了部分部门和车间达到目标而整个公司不能达到目标的现象。例如,B车间由于机器故障停产半天,而上道工序A车间为了完成产量目标,生产了半天的库存无处堆放,同时承担第三道工序的C车间员工非常不满,他们认为B车间影响了他们的目标达成,应当对他们损失的奖金进行补偿。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公司的管理层忙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最终,公司制定了整个公司层面的月度安全、质量和产量目标,向员工公布,并承诺如果达到目标,将向全体员工发放一定额度的月度奖金。公司将月度目标细化到每一天,并在每天的早上公布前一天的实际结果,以及与目标的比较。从此之后,员工非常在意整个公司的目标,而不只是部门/车间的目标。如果某个车间出现问题影响了整个公司的产量,其他车间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指责他们,而是探讨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部门/车间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合作更加顺畅,员工的士气更加高涨,而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很多公司之所以更倾向于使用基于个人激励方式,是因为担心基于团队的激励方式会导致“搭便车”现象,不能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不够公平。然而与基于团队的激励方式相比,基于个人的激励方式虽然可能带来个人工作方式的改进和绩效的提高,或者说局部的优化,但是多个局部的优化未必能够带来整体的优化。而团队式的激励方式如果应用得当,带来的却是整体的绩效提高和整体的优化。两种激励方式各有利弊,然而提高公司整体绩效与解决“搭便车”问题相比,孰轻孰重呢?
责编谢海峰
对激发动力的六种误解
(1)工作动力不是人人都有的。许多人相信动力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相对固定的个人品格。事实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被激励而产生动力的。一些人在参与某些活动的时候会暂时地充满动力,但在不同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可能又会改变。
(2)奖励解决一切。传统的美国式激励一直都是以金钱和物质为主。收买人心不是长期激励的有效策略。人类心理所需要的,远不止拥有金钱那么简单。
(5)对一些人来说,威胁是唯一能够奏效的激励方式。当奖励不奏效的时候,许多管理人员转而诉求于以惩罚相威胁。短时期内,威胁似乎是有效的。一些经理和主管就是以恐吓员工为职业。虽然威胁在某个时候很可能有效,但使用威胁手段过于广泛,最终会引发员工消极、恐惧、逃避的心理,而不是高水平的绩效表现。
(4)快乐的员工就是有动力的员工。这种误解所隐藏的危害或许是所有误解中最大的,因为它与采用高成本的过度权利有很大的关系。
(5)激励是人事部门与主管的职责。太多的管理人员花时间去管理流程、项目、财务和设备,什么都管,就是不管人。激励不能被看作是一个“人事”或“监管”问题。组织有要效力,员工激励工作就必须涉及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