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教案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崂山道士教案(通用7篇)

崂山道士教案 篇1

【重点难点】作品的寓意内与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笔,他先画了只小鸟,小鸟拍拍翅膀,飞向了蓝天;他又画了头水牛,水牛“哞”地一声,开始下地干活了,他画的任何事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物,后来皇帝知道了,要他画一座金山,他先画了一片大海,又画了一座金山,皇帝要他画一条大船,再画点风,他不断地画风,最后皇帝的船沉入了海底,皇帝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

二、题解

劳山 现写成崂山, 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 是崂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界景观的核心区域。太清宫中南配房中有一间西耳房,蒲松龄就是借住此处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和《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的名篇。游客到那里,导游会指着一处破损的墙壁说是当年崂山道士修炼穿墙术的地方。

崂山道教 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三、请搜索课文题目查找更多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G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四、基础知识小练习

1.注音。

行七(háng) 负笈 (jí) 稽首 (qǐ) 采樵 (qiáo) 分赉 (lài) 霓裳(ní) 逡巡(qúnxún) 揶揄(yéyú)

2.解释加点的词。

①行七,故家子。

②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③其声清越,烈如箫管。

④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⑤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⑥我固谓不能作苦。

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然不胜酒力矣。

.B.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 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C.授以斧,使随从采樵。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D.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

4.解释加点词的用法。

①请师之。

②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③心奇之

④不过早樵而暮归。

五、文本研讨

1、结构梳理:提问:小说按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结局,本文应怎样划分。

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2、劳山道士是什么形象?

明确: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外在形象)叩而与语,理甚玄妙。(内在素质)

3、问:王生看到了哪些法术?

a.纸镜辉室。

b.壶酒遍给。

c.箸化嫦娥

d.月中欢饮。

这些法术神奇不神奇。(神奇)。王生愿不愿意学。(不想)。他想学什么法术?(穿墙)

4、穿墙需要具备哪些要领?

a.咒语。

b.大胆

c.迅速。

5.结局设计满意吗?能否改编一下结局。

(老师改编示范)(王生在妻子面前炫耀成功后。)在一个夜晚,一切都进入梦乡,远处深巷中隐约传来狗的叫声,突然从一个角落里闪出一记黑影,黑影两手合十,念念有词,一头扎入墙中,不见了踪影,黑暗中隐约传来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我们发现黑影背上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黑影重复同样的动作,一头撞向墙壁,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咚”地一声巨响,一人应声而倒,痛苦不止。巨大的响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老汉,老汉高呼“抓贼啊!抓贼……”,同时两手扭住了那人的胳膊,四邻八舍陆续赶来,挑烛一看,此人乃般阳人士,姓王行七――王生。

6.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7、王生这一形象本文是通过什么来展现的?

明确:波澜起伏的情节,峰回路转,曲尽其妙,情节曲折结构图。

入山学道

阴有归志

归念遂息

辞别道士

得穿墙术

额上坟起

8.最后一段的涵义是什么?

明确:推己及人,以道士对待王生的态度与现实中的“舐痈吮痔者”进行对比,抨击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9.本文的题目是从法道无边的角度来命标题的,如从本文主人公角度,题目应为什么?

明确:王生学道。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请搜索课文题目查找更多相关资料!作者借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好逸恶劳,目的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最终只有碰壁的下场。

六、制作文本结构卡片

七、课外活动

1.观看据《崂山道士》改编的木偶剧《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课文内容 篇2

作品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少慕道[3],闻劳山多仙人[4],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5],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6],素发垂领[7],而神观爽迈[8]。叩而与语,理甚玄妙[9]。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10],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11] 。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12],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14],竞饮先釂[15],惟恐樽尽[16];而往复挹注[17],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18]。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20]。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22]。歌毕,盘旋而起, 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23],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24]。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25]。”众诺而退。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26],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27]。”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28],令自咒毕[29], 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30],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31]。妻扶视之,额上坟起[32],如巨卵焉。妻揶揄之[33]。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34]。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35],喜疢毒而畏药石[36],遂有舐痈吮痔者[37],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行七:排行第七。

[2]故家子:世家大族之子。

[3]少慕道:少时羡慕道术。道,这里指道教。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神仙方术。东汉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逐渐形成道教。 后世道教多讲求神仙符箓、斋醮礼忏等迷信法术。

[4]劳山:也称“崂山”或“牢山”,在今青岛市东北,南滨黄海,东临 崂山湾,上有上清宫、白云洞等名胜古迹。

[5]观(guàn 冠)宇:道教庙宇。

[6]蒲团:宗教用物。蒲草编结的圆草垫。僧、道盘坐或跪拜时垫用。

[7]素发垂领:白发披垂到脖颈。素,白色。

[8]神观爽迈:神态爽朗超俗。观,容貌、仪态。迈,高超不俗。

[9]玄妙:幽深微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手足重(chóng 虫)茧:手脚部磨出了老茧。重茧,一层层磨擦而 生成的硬皮。

[11]光鉴毫芒:月光明彻,纤微之物都能照见。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如麦芒。毫、芒,比喻极其微细。

[12]良宵胜(shèng 圣)乐:美好夜晚的盛美乐事。宵,晚。胜,盛,

[13]分赉(lài 赖):分发赏赐。赉,赏赐。

[14]盎盂:盛汤水的容器。盎,大腹而敛口;盂,宽口而敛底。

[15]竞饮先釂(jiào 叫):争先干杯。釂,饮尽杯中酒。

[16]樽:本作“尊”,也作“罇”,盛酒器,犹今之酒壶。

[17]往复挹(yì意)注:指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挹注,从大盛器倒入小盛器,这里指从酒壶倒入酒杯。

[18]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

[19]嫦娥:本作“姮娥”。神话传说中的月神,据说本为后羿之妻。《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20]《霓裳舞》: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天宝年间宫廷盛行的一种舞 蹈。据《乐苑》,《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西域《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改制而成。而《唐逸史》则传说唐玄宗曾夜游月宫,见“仙 女数百,皆素练裳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曲》。”详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五·霓裳辞》题解。

[21]“已而”四句:已而,然后。仙仙,同“仙仙”,起舞的样子。《诗·小 雁·宾之初筵》:“屡舞仙仙。”还,归。幽,幽禁。广寒,月宫名。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歌辞大意是: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这位来自月宫的嫦娥, 分辨不出剪贴壁上的月亮是人间的虚造还是天上的实有,故有此歌。

[22]烈如箫管:像箫管般嘹亮清脆。箫管,管乐器的统称。

[23]然:通“燃”。

[24]肴核:菜肴果品。

[25]樵苏:砍柴割草。

[26]阅:经,历。

[27]谙:熟习。

[28]诀:指施行法术的口诀。

[29]咒:念咒。即诵念施法的口诀。

[30]洁持:洁以持之,即以纯洁的心地葆其道术。

[31]蓦(mò末)然而踣:猛地跌倒。踣,同“仆”,跌倒。

[32]坟起:高起,指肿块隆起。

[33]揶揄(yé yú耶俞):讥笑嘲弄。

[34]无良:不善,没存好心。

[35]伧(cāng 仓)父:鄙贱匹夫。古时讥讽骂人的话。

[36]喜疢(chèn 衬)毒而畏药石:喜好伤身的疾患,而害怕治病的药石。 比喻喜欢阿谀奉承而害怕直言忠告。疢毒,疾病,灾患。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药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37] 舐(shì式)痈吮痔:一般作“吸痈舐痔”。吸痈脓,舔痔疮,喻指无耻的谄媚奉迎。《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又,《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1] [3]

白话译文

县里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从小就羡慕道术。他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寻仙访道。他登上一座山顶,看见一所道观,环境非常幽静。有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超。王生上前见过礼并与他交谈起来,觉得道士讲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请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说:“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王生回答说:“我能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都集拢来了。王生一一向他们行过见面礼,就留在道观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随众道徒一起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应了。过了一个月,王生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累,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有一天傍晚,他回到观里,看见两个客人与师傅共坐饮酒。天已经晚了,还没有点上蜡烛。师傅就剪了一张像镜子形状的纸,贴在墙上。一会儿,那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各位弟子都在周围奔走侍候一个客人说:“良宵美景,其乐无穷,不能不共同享受。”于是,从桌上拿起酒壶,把酒分赏给众弟子,并且嘱咐可以尽情地畅饮。王生心里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够喝?于是,各人寻杯觅碗,争先抢喝,惟恐壶里的酒干了。然而众人往来不断地倒,那壶里的酒竟一点儿也不少。王生心里非常纳闷。过了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我们月光来照明,但这样饮酒还是有些寂寞,为什么不叫嫦娥来呢?”于是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飘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便和平常人一样了。她扭动纤细的腰身、秀美的颈项,翩翩地跳起“霓裳舞”。接着唱道:“神仙啊,你回到人间,而为什么把我幽禁在广寒宫!”那歌声清脆悠扬,美妙如同吹奏箫管。唱完歌后,盘旋着飘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惊奇地观望之间,已还原为筷子。师傅与两位客人开怀大笑。又一位客人说:“今晚最高兴了,然而我已经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宫里喝杯饯行酒好吗?”于是三人移动席位,渐渐进入月宫中。众弟子仰望三个人,坐在月宫中饮酒,胡须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镜子里的影子一样。过了一会儿,月亮的光渐渐暗淡下来,弟子点上蜡烛来,只见道士独自坐在那里,而客人已不知去向。桌子上菜肴果核还残存在那里。那墙上的月亮,只不过是一张像镜子一样的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大家回答说:“够了。”道士说:“喝够了就早去睡觉,不要耽误了明天打柴。”众弟子答应着退了出去。王生心里惊喜羡慕,回家的念头随即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苦累,而道士还是连一个法术也不传授,他心里实在憋不住,就向道士辞行说:“弟子不远数百里来拜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若能学习点小法术,也可安慰我求教的心情。如今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早上出去打柴,晚上回来睡觉。弟子在家中,从没吃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晨就送你回去。”王生说:“弟子在这里劳作了多日,请师傅稍微教我一点儿小法术,我这次来也算没白跑一趟。”道士问:“你要求学点什么法术?”王生说:“平常我见师傅所到之处,墙壁也不能阻挡,只要能学到这个法术,我就知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于是就传授他秘诀,让他自己念完了,道士大声说:“进墙去!”王生面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往里走。”王生就从容地向前走,到了墙跟前,被墙挡住。道士说:“低头猛进,不要犹豫!”王生果然离开墙数步,奔跑着冲过去,过墙时,像空虚无物;回头一看,身子果然在墙外了。王生非常高兴,回去拜谢了师傅。道士说:“回去后要洁持自爱,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于是就给他些路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里,自己夸耀遇到了仙道,坚固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便仿效起那天的一举一动,离墙数尺,奔跑着冲去,头撞到坚硬的墙上,猛然跌倒在地。妻子扶起他来一看,额头上鼓起大包,像个大鸡蛋一样。妻子讥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骂老道士没安好心。

崂山道士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清代作家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故事《崂山道士》,颇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原为财主的王七因只会吃喝嫖赌,不会劳动生产,把家财败光了,竟异想天开到崂山去求道,想通过学会法术过上好日子。可崂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却不提传授法术之事。王七吃不了苦,便打算回家。走前总算从老道那里学到了穿墙术,由于他心术不正,结果不但穿不过墙,额角反而撞出个大块,给妻子当做笑柄。

故事中的王七,因心术不正,即使从崂山道士那里学会了穿墙术,也无法施展,弄得头撞壁起了个大块,落得被妻子笑话,还羞得脸红。王七心术不正,是其德行出了问题。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么一来,故事中的王七倒有点像危险品,但幸亏其穿墙术未奏效,否则不知会有多少人家遭其祸害。现在,我们读书学知识学本领,首先就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力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立志为造福人民,富国强国而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样,我们的书才不会白读,我们的`知识本领才不会白学。

聊斋志异读后感之崂山道士 篇4

《崂山道士》是其中的一篇。一个叫王生的富二代,想要学道,却三番五次受不了苦,但始终也抵抗不住修仙问道的诱惑。终于,崂山道士交给他一个“穿墙术”的口诀,并告诫他,不要四处炫耀。可他回去还是没有忍住,给他老婆说了,再表演时,自然无法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忍耐的心性,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过两关:一是要能够吃苦,没有捷径可以走,二是必须耐得住心性,战胜自己。否则,就会像王生一样,一事无成。

道士塔教案 篇5

一、考点回顾

提高散文阅读的备考效率,首先应明了高考散文阅读命题“考什么”、“怎么考”,进而才能明了“怎么办”。唯有如此,才能不陷入茫茫题海,难以自拔。

• 本考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题: •(1)作品浓烈的情感分析。

•(2)作品如何进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的抒写。

•(3)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 •(4)作者是如何写……

•(5)……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应试对策 :鉴赏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写的?

二、复习上节课文内容

本文有四个部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各个部分各讲了些什么。(要求学生起来回答)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三、人物及情感分析: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旋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A、B、C、D、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4、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5.对于这一文化悲剧,作者究竟恨的是哪此些人?(讨论)

设问:(多媒体)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 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话,目的什么?

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的……?

6.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种“恨”的?(举例)

7.文中“恨”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四、写法探究: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 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祖先留下的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选做)

1.敦煌文化在王道士手中被盗掠,他是不是真正的历史罪人,如果你是王圆箓,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围绕主题)

2.有人说,如果不是外国探险家从莫高窟运走了绝大多数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那么这些资料最终的命运将不可预料,但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决不会比现在保存的完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道士在无意中为保全这笔人类共同的财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这种意见,你怎么看?

3.中国现在有许多盗墓者,疯狂盗挖地下文物,然后倒卖出国,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他们的行为和王圆箓相比有什么异同?

4.文革时,大陆大量的古迹文物等被红卫兵和造反派所毁,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场浩劫。

六、巩固练习:

《劳山道士》语文课文教案 篇6

生B:蒲松龄据说还在路边设亭,请路人免费喝茶,讲一个鬼故事。这样收集了许多材料,才写成了《聊斋志异》。

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十分注意搜集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习题,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坚持。那好,今天我们也将来学习一篇蒲松龄的大作……

生:《劳山道士》。(师板书)

师:对,下面就请同学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果有的同学知道的,也请你将自己的答案与同学分享,好不好?

(同学将疑难问题提出来,并由师生苍茫同解答)

师:大家的疑难都解决了,那么请几位同学试着将课文串起来译一遍。

(几位同学译课文)

师:假设,你有个弟弟,要让你给他讲个故事,你要将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你会怎样讲?我想请个同学先在这里试讲一下,就把我们当作你的弟弟。

(师环视全班)

师: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配合讲。

《劳山道士》教学个案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三个学生配合复述课文,师适当评点。

并板书:情节: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

师:王生的这种行为可取吗?

生:不可取。

劳山道士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篇7

1、《劳山道士》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又字,别号。本文选自《 》。

2、给黑体的字注音

王俱与稽首( )分赉诸徒( )肴( )

逡巡( )自诩遇仙( )蓦然而踣( )

3、解释黑体词语

(1)叩而与语( )

(2)薄暮毕集( )

(3)光鉴毫芒( )

(4)分赉诸徒( )

(5)未谙此苦( )

(6)蓦然而踣( )

(7)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8)阴有归志()

4、翻译下列句子。

(1)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2)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昨天,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多位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棒棒”(力夫)。

上午9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的潘匀满头大汗,和同学张杰转悠着揽生意。“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半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无奈下,两人只好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来休息。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一元钱。

上一篇:透析外企面试如何回答刁钻问题下一篇:读《雪》有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