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精选8篇)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组织 2.下列不适于结缔组织的是皮肤

3.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4.人体结构和机能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 5.婴幼儿大脑对葡萄糖有特殊的依赖,因此,学前儿童每餐的膳食中应摄入一定量的(A),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 6.侏儒症是因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7.关系到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 8.小孩眼睛在(A)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五岁

9.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眼距书本一尺远,胸部距桌缘约一拳距离。

10.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营养和阳光 11.婴幼儿多喝白开水可减少泌尿道感染

12.人体各大系统中,率先发育的是神经系统

13.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身高、体重 14.出生后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为婴儿期 15.新生儿期具体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

16.能够较客观、精确反映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各阶段的发育水平,在探讨生长发育规律,判断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运动员选材,预测女孩月经初潮,预测儿童、少年的成年身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指标是 骨骼年龄

17.下列关于儿童形态及生理功能指标的实操中,错误的是测儿童身高应以厘米(cm)为单位记录,精确到个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cm 18.理论上,人体各部分骨骼均可用于判定骨骼的成熟程度,但以(B)部最为理想。.腕部 19.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正常的智力水平20.一日三餐热量分配中,早餐应占30%

21.每餐热量分配中,午餐应占一天总热量的40%

22.3~6岁学前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55% 23.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 碳水化合物

24.谷类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可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25.食物供给中既要考虑量的多少,又要考虑是否优质的营养成分为 蛋白质 26.下列食物中,含锌较少的是谷类食物

27.下列维生素中,对维持正常视力有重要作用的是维生素A 28.下列关于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学前儿童的膳食应以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29.下列零食中,学前儿童可以适当食用的是鱼片

30.在学前儿童体育锻炼中,应重视()素质的练习协调性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

32.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35℃以下 33.应有物理降温法,一般患儿体温降至 即可.38℃左右 34.下列传染病中不会出现皮疹的是腮腺炎

35.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儿童湿疹 3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痱子

38.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细菌性痢疾

39.发烧、咽痛,一天内出疹,出疹二三天内可见杨梅舌。出现这种症状及体征的传染病是

猩红热

40.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斜视

41.佝偻病是婴儿常见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维生素

42.下列急救做法中,错误的是

如果玻璃刺入幼儿身体,应立即拔出后送医,防止受伤严重

43.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做法是 皮下出血,一般外用活血化瘀的药,不久即可痊愈 44.在对儿童骨折的急救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患儿有伤口出血时,应先固定,再止血和清洗创面

45.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做法是 大面积烧伤的学前儿童若清醒,则会要水喝,此时只能给其喝温热的盐水而不能喝淡水。46.急救原则不包括 减少搬运

47.血色鲜红,出血量多,呈节律喷射状,与心跳一致,时间稍长的出血可以判断是动脉出血

48.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是 用手指或手掌等压住出血管的上端(近心端)49.对于儿童烧伤的处理,错误的做法是 烧伤后会很渴,应马上为其提供白开水 50.两膝并拢时,两脚踝分离,称为 膝外翻(X形腿)51.注射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结核病 52.预防接种证制度,具体指在儿童出生后(A)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1个月

53.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办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消毒方法是 物理消毒法

54.对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常根据该传染病的(A)潜伏期而定。最长

55.一般来说,幼儿园卧室内床头的间距应为(A)m左右,两行床的间距应为()m.。.0.5 0.9 56.下列关于各类特殊儿童说法,错误的是 超常儿童一般不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57.下列关于各类特殊儿童的说法,描述错误的是

盲童由于视力缺损,应尽量少开展体育锻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2.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耳卫生。

谨慎挖耳;预防中耳炎;保护听力;发展学前儿童的听力。3.简述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戒除用口呼吸,使之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禁止用手挖鼻;正确地擤鼻涕;遮挡着打喷嚏;保护声带;严防呼吸道异物;多在空气新鲜处进行活动、锻炼。4.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嗓音?

为了保护学前儿童的嗓音,要做到: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为学前儿童选择音域窄、节律简单、音程跳动小的歌曲,每次练习时,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空气要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5.学前儿童的睡眠有何重要意义?

睡眠可以使儿童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睡眠有利于儿童体格生长。睡眠能促进大脑的发育。6.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育。(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

7.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8.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肥胖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营养不良。3-6岁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高热量的50%-55%。9.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含量丰富,小虾皮、还带、蔬菜、豆类等含钙也较丰富。铁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肉类、蛋

类、鱼类,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绿色蔬菜等含量较高。

锌的食物来源:贝类食物、瘦肉、动物内脏、蛋、奶、鱼、坚果、豆类等。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鱼肝油、乳类、禽蛋等,以及黄红色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禽蛋。10.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膳食搭配合理,比例适当,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优质蛋白质;食物的色香味形俱全且少糖、少盐、不腻;一日多餐,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选择零食。11.简述学前儿童对水的需求特点。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比成人高。儿童活动量越大、摄入蛋白质和矿物质越多、外界气温越高、机体散热越多等,需水量也相应越多。年龄越小单位体重需水量越多。学前儿童应以白开水为主,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12.简述学前儿童大脑皮层机能的五个特点及教育启示。

优势法则:在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使之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对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吸引其注意,增强其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始动调节: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或其他活动的难度和强度,组织学前儿童活动时,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将难度大的活动放在神经活动的高潮时进行。

动力定型:幼儿园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学前儿童的生活规律地按时进行,养成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前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镶嵌式活动:幼儿园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不断变换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组织各种活动、课程交替安排,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

保护性抑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学前儿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动作欠灵巧等现象,这说明学前儿童需要休息了。13.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周活动。

一周内,学前儿童每天的工作能力不同。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星期三下午安排户外锻炼或娱乐活动,以提高下半周的活动能力。不要在课余、周末给幼儿安排过重的学习任务,否则全周的疲劳不能消除,长此以往会形成过度疲劳。14.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活动。

一学期内,学期开始、快结束时的教育内容安排应相对轻松。学期开始时,特别初入园所的幼儿,由于从家庭生活转入集体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语言、态度以及周围的环境要便于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使儿童情绪安定,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另外,学期的生活应考虑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保持大脑的工作效率。15.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

一日内,学前儿童工作能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晨7~8时起,神经系统经过一晚的休息,能力逐渐上升,早操和晨间活动可使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克服 “惰性”。到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这时精力充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为最佳用脑时间,可安排学前儿童用脑量大的活动。上午10点至11点,儿童神经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此时应安排轻松的游戏。午睡后形成第二高峰,但不如上午旺盛,可安排集中教学。晚上睡觉前可为儿童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勿使他们过分兴奋而影响入睡。16.何谓一日生活制度?幼儿园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是针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科学合理地规定其时间分配和交替顺序。主要包括入园、进餐、如厕、盥洗、睡眠、教学活动与游戏、户外活动和离园等。依据包括: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季节和地区特点;家长工作的需要。17.学前儿童睡眠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1)儿童应养成定时睡眠,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2)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3)做好睡眠前的准备。午餐后要组织儿童进行安静散步及如厕,保持安静愉快的情绪。睡时指导或帮助儿童自己脱衣裤。(4)检查儿童的睡姿。纠正儿童睡觉时的不良习惯。(5)提高警惕关注特殊。善于观察发现,随时认真地巡视儿童午睡。灵活管理睡眠,可根据儿童睡眠的差异性调整床铺的位置,对某些早起幼儿,应照顾其进行安静活动。18.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经常锻炼;全面锻炼;循序渐进;注意个体差异;注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组织;注意运动与休息的交替。

19.简述手足口病的护理与预防。

护理: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吃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每次饭后用温开水或淡水给患儿漱口。注意手、足病损处皮肤的清洁,不要用手乱抓。

预防:食具、便具专人专用,严格消毒;教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不吃生水和生冷食物。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保证托幼机构和家庭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消毒和晨检。20.简述骨折急救法的使用原则。

防治休克,若有休克必须先抗休克,再处理骨折;就地固定,未经固定不可随意移动患儿;先止血再包扎伤口;四肢骨折固定时应露处指(趾)端。21.如何处理学前儿童中暑?

将学前儿童立刻移至阴凉、通风、干燥处;让孩子仰卧,头歪向一侧,脱去或松开衣服并及时给孩子更换干衣服;将儿童的双脚垫高,并帮助儿童散热。清醒后让学前儿童喝一些清凉饮料,并做到少量多次饮水。22.如何正确处理儿童鼻出血?

(1)安慰学前儿童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不能躺着;(2)让学前儿童头略低,张口呼吸,成人捏住学前儿童鼻翼,压迫5分钟后松手看看是否止血,若继续流血,重复压迫5-10分钟。(3)用冷水拍或冷毛巾敷前额、鼻部以及颈后部;(4)止血后,禁止学前儿童在2—3小时内作剧烈运动;(5)如果出血较多,可用脱脂棉卷塞入鼻腔。若有麻黄素滴鼻液,可把药滴在棉球上,止血效果更好。23.简述幼儿园晨间检查的步骤。

一摸:摸摸学前儿童额头和手心有无发热(可疑者测体温)。

二看:看看学前儿童精神状态好不好,面色、眼神是否正常,皮肤有无皮疹、肿块。三问:问问学前儿童在家中的健康情况,有无不适,以便在园中观察。

四查:对疑似患病的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协助诊断。检查学前儿童有无携带易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入园。

24.如何对学前儿童烫伤进行处理?

立即降温原则;赶快将孩子的衣服脱掉或将袖子挽起,避免脱衣时损伤烫伤创面;把烫伤处浸于冷水(或用冷水冲烫伤处)中15—20分钟或更长; 降温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25.简述幼儿园玩具的卫生要求。

结实耐用;不含有毒物质;容易清洗与消毒;安全可靠。26.简述盲童的养护卫生。

像对待普通儿童一样对待盲童;保护和训练盲童的耳朵和手;培养定向行走能力,扩大活动范围;积极开展体育锻炼。27.简述聋童的养护卫生。

保护好眼睛;保护好残余听力,合理使用助听器,循序渐进进行听觉功能训练;尽早开展语言训练;

2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保证厕所干净、清洁、无异味,营造“家”的感觉。厕所设置安全、美观,便池尺寸适合学前儿童使用,有扶手,有间隔,地板不滑,裁好的手纸放置盒内,便于取放。户外活动场所也应有方便学前儿童随时大小便的设备。

教师提醒幼儿大小便时,说话口气要亲切、柔和,不强制幼儿大小便,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随时大小便,并在每个活动的过渡环节予以提醒。对待个别大便困难或不会蹲厕所的学前儿童,可设置一些痰盂,教师适当陪伴,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逐步学会自己蹲厕所大小便。29.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儿童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在基本动作练习中,要重视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素质练习;力量、速度、耐力的练习比重要相对减少。

30.一把适合幼儿的椅子应考虑哪些具体指标?(1)椅高,即椅面中心线上椅面前部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2)椅深,即椅面前缘中点至靠背下缘中点的水平距离。(3)椅宽,即椅面前缘左右方向的尺寸。

(4)椅靠背,椅靠背的上缘应与学前儿童的肩胛下角在同一高度,下缘离椅面有一定的空隙。

31.分别简述水痘、麻疹和风疹的流行特点。水痘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伴有轻微的全身中毒症状。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麻疹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有分泌物、口腔黏膜斑及全身红色皮疹为特征。麻疹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多在春季后期,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风疹以发热、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并发症少。

32.简述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三.分析应用题

1.有些家长喜欢用火柴梗、牙签、细铁丝或小手指、耳挖子等为儿童挖耳朵。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制止家长的这种不当做法? 答:告诉家长这是不当的做法,会影响儿童健康。

向家长说明危害。学前儿童外耳道的皮肤娇嫩易受刺激。用火柴梗、牙签、耳挖子等锐利工具为学前儿童挖耳,易碰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外耳道感染;一旦不小心,还有可能戳破鼓膜,造成耳聋。告知家长正确做法。如果学前儿童耳朵里面发痒,应用手指轻轻揉一揉;如果耳垢积得太多,可用棉签伸进去卷几下,把耳垢轻轻带出来,或找医生帮忙取出。

2.一些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不由自主地用牙齿将长出的手指甲咬去,甚至吃掉,有的还咬指甲周围的表皮,如果你班上有这样的孩子,你将怎样处理?

答:应从消除引起学前儿童心理的因素入手,从认知、行为训练、家庭环境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矫治,帮助儿童重建正确而客观的自我意识。可采取措施,加强同伴之间的游戏和交往,增加体育活动,丰富其生活内容,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等。

3.目前一些幼儿园和老师常常以天气、教学任务以及拥有室内活动室等原因,减少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偶尔不安排户外活动。你认为户外活动是否必须?它的意义何在?幼儿园应贯彻怎样的户外活动原则?

答:户外活动是必须的。户外活动可以保证氧的供应,减少呼吸道感染,促进大脑的学业循环和供氧,提高大脑对集体的控制能力及反应的灵敏度、准确性,避免疲劳。原则:学前儿童每天至少要有3-4小时户外活动,全日制幼儿园组织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且温暖和寒冷季节都要进行。

4.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12天。某幼儿园大班突然发现一名儿童患猩红热,幼儿园立刻将患儿进行隔离,请问: 将与患儿同班的儿童都视为传染病接触者,是否恰当? 对于班里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应是多久?

观察期内,患儿所在班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此病的传播? 答:恰当。观察期应为最长潜伏期12天。

观察期内,患儿所在的班级应进行必要的消毒。该班不收新生入班,不与其他的班级接触,对观察班的儿童应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注意早期症状和发病迹象。四.论述题

1.学前儿童皮肤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包括:

(1)皮肤的保护机能差。学前儿童的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皮下脂肪少,保护机能差。学前儿童的皮脂分泌较少,秋冬季皮肤易发生皴裂。

(2)调节体温能力弱。学前儿童皮肤散热多而快,皮下脂肪少,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不够稳定,保温作用差。学前儿童往往不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易受凉或受热。

(3)吸收力和渗透力强。学前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薄,血管丰富,学前儿童皮肤的吸收力和渗透力强,有机农药、笨、酒精等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1)皮肤的清洁要保持,养成学前儿童常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2)着装要讲究。成人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或学前儿童活动的情况,及时为他们增减衣服。为学前儿童选择的衣服应安全舒适,透气性好,式样简单,便于穿脱,不能妨碍他们的活动。为学前儿童选择的内衣应是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掉色的棉布料。

(3)充分利用自然界的三件宝:日光、空气和水,提升学前儿童的适应力。常组织学前儿童到户外活动,以接受阳光的沐浴。不能让学前儿童穿得过多、捂得过严,要充分利用冷空气进行锻炼。除此之外,还可以坚持冷水洗脸。

(4)皮肤的轻伤不能忽视。能忽视学前儿童皮肤上的轻伤,一旦有伤后,尽快做消毒处理。(5)洗涤、护肤品的选择要得当。学前儿童皮肤细嫩,皮脂分泌少,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用品。尽量少给学前儿童用化妆品。洗脸、手后,可以使用儿童护肤品,不宜用成人的护肤品。

(6)预防第一。学前儿童不宜配戴首饰;禁止学前儿童玩装过有毒物品的容器;在学前儿童的皮肤上涂抹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

2.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是:

(1)鼻腔狭窄易阻塞,一旦感染会波及其它。鼻腔感染会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阻塞,呼吸困难。

(2)喉腔狭窄,易致呼吸困难。喉腔一旦感染,会因黏膜肿胀而影响到呼吸。(3)声带不够坚韧。学前儿童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 音嘶哑。

(4)气管易感染。学前儿童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小,管壁柔软,缺乏弹性组织,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能力差,因而非常容易感染。

(5)肺泡数量少、容量小。学前儿童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

(6)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运动差;呼吸浅而快(肺活量比成人小,耗氧量与成人差不多。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戒除用口呼吸,使之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用口呼吸是一种不良习惯。首先,它使尘粒、细菌等可不经过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而长驱直入,久之会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其次,用口呼吸导致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影响胸廓发育,形成漏斗胸。再次,用户口呼吸使睡眠不安稳,影响精力和体力恢复。最后,用口呼吸会在吃饭时忙着喘气,造成“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

(2)禁止用手挖鼻。用手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还会导致鼻腔感染,严重者细菌可经面部血管回流颅脑内,引起危险的并发症。除此之外,长期用手挖鼻孔,可使鼻孔变大,形成“朝天鼻”。

(3)正确地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捂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的鼻涕擤出,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擤鼻涕不要太用力,如果擤时太吃力,可先点一些黄麻素药水。(4)遮挡着打喷嚏。打喷嚏的正确做法是:用手帕或纸巾轻遮口鼻打喷嚏,如果一时找不到遮挡物,也可用手代替,之后立即洗手。千万不能向别人打喷嚏,也不能憋喷嚏。

(5)保护声带。要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得了伤风感冒要少说话、多喝水。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

(6)严防呼吸道异物。培养学前儿童安静进餐的习惯,不能边吃饭边说笑,更不能在吃饭时打闹。教育学前儿童不要边玩边吃小食品。不能让学前儿童玩玻璃球、纽扣、豆子等小物件,以免他们把这些小物件放入鼻孔。(7)多在空气新鲜处进行活动、锻炼。清新的空气能使学前儿童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乐于活动和锻炼。经常锻炼还可促进学前儿童肺和胸廓的发育,使其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和慢。

3.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1)快速发育。胎儿时期,脑是优先发育的。在胎儿2~6个月及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脑细胞数量增长的重要阶段。6个月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50%,1岁时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60%,4~6岁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85%~90%(2)脑的可塑性强。在脑的发育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能使学前儿童大脑的发育达到最佳水平。

(3)需氧量大。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学前儿童脑的耗氧量大约为全身耗氧量的50%,而成人约为20%。

(4)对糖的依赖强。学前儿童的肝糖原储备少,血糖的水平对食物的依赖较强,一旦饥饿易造成低血糖。血糖降低时,可使脑功能发生紊乱。

(5)易兴奋、易疲劳。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兴奋占优势,且易于扩散,往往在大脑皮层形成较大的皮层兴奋区。因此,学前儿童常表现为易激动,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很难持久。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

(1)提供丰富的营养,保证大脑的发育。长期的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会使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而且还会影响到智力的发育。学前儿童的每餐膳食中应包含一定量的粮谷类或根茎类食物。因为粮谷类、根茎类食物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2)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睡眠能促进大脑的发育,睡得好大脑发育就更好。因为婴幼儿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活动得越多表明大脑用得越多,发育程度就越高。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因而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

(3)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最主要的就是一日生活作息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学年生活制度、周生活制度。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环节主要包括入园、进餐、如厕、盥洗、睡眠、教学活动与游戏、户外活动和离园等。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保证学前儿童有足够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定时进餐及充足的睡眠。学前儿童身体各部分(包括大脑皮层

在内)的活动与休息能得到适宜的交替,身体的营养消耗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有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

(4)注重学前儿童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重视右脑开发。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高度专门化及学前儿童脑发育的可塑性,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在学前期充分利用两个半球的特点,发挥整个大脑的整体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潜力,把具体的和形象的、抽象的和概括的东西结合起来,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开发右脑,应多提倡对儿童开展图形及绘画训练。4.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答: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是:柔韧性大而硬度低,不易发生骨折;学前儿童的骨不断生长;脊柱易弯曲;随着骨的生长发育,某些原来分离的骨,逐渐愈合;腕骨的骨化情况可判断骨骼的发育年龄;足弓易塌陷;关节灵活;骨骼肌易疲劳。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

(1)培养学前儿童坐、立、行等正确的姿势。坐着时,身体挺直,不耸肩,躯干与大腿垂直,两小腿与地面垂直或向前伸,两脚平放地面,使膝关节后面的肌肉、血管、神经不受压迫,这种坐姿使人感到舒适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站立时,身体正,腿不弯,两肩在同一水平上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眼向前平视,腹部微内收,两脚稍稍分开约两拳的距离,脚尖微向外斜,把身体重量落在两脚的脚跟和外缘上。行走时,为了维护身体的左右平衡,上身要保持端正的姿势,当右脚向前迈步时,左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向前移;当左脚向前迈步时,右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又向前

移,如此反复;两脚脚尖应该指向前方,不要向里勾或向外撇。

(2)要合理安排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骨骼和肌肉得到更多的营养。学前儿童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其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加粗壮结实;同时还可促进韧带发育,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在组织学前儿童锻炼时,一定要合理安排锻炼的内容、锻炼持续的时间及运动强度。

(3)提供充足的营养。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正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充足的营养是它们生长发育的基础,如钙、维生素D能促进骨的钙化,蛋白质能促进肌肉的发育等。因此,要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学前儿童正常的发育。

(4)护好手和足。学前儿童腕部骨骼尚未骨化完成,这决定了其腕部力气不大;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因此,不宜让学前儿童拎重物,不宜让学前儿童进行长时间的写字、绘画练习,给学前儿童提供的玩具不能过重。

为了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足弓的正常发育,应给他们提供宽松、合适的鞋子,并且以软底为宜,可以适当让学前儿童光脚在沙坑或鹅卵石上行走或玩耍,以免形成扁平足。

(5)预防意外事故。不要牵拉肘,悠圈子,防止脱臼和伤孩子筋骨。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烈牵拉,就可造成牵拉肘。这种现象的出现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孩子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孩子穿脱衣袖时,用力拉扯小孩的手臂造成的。有的大人逗孩子玩时,抓住小孩的两手,使孩子全身离地,一圈一圈地悠着玩,这种玩法易伤孩子的筋骨,应禁止。

(6)着装应宽松适度。学前儿童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也不能穿过于肥大的衣服,以免在运动中造成意外伤害。5.试述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措施。答:(1)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学习,理解、尊重、信任学前儿童,保护其独立性;具备安全、整洁、安静、美观的条件,为学前儿童提供较大的活动场地;父母教养态度端正。(2)创造良好的托幼机构环境。托幼机构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应该是安全、丰富和科学的。精神环境的创设应满足: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学前儿童充满关心和爱心,对学前儿童始终寄予期望和热忱,能尊重学前儿童的兴趣、要求和愿望,能谅解学前儿童的缺点和不足;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和谐的工作人员关系;开展适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活动。

(3)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大环境应当是和谐安定的,法律为学前儿童规定了监督保护人,以及学前儿童接受监护和教育的权利,使其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人格得到尊重,避免学前儿童受到虐待和伤害,以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促进学前儿童发展,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多领域专家合作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儿童精神病医师和儿科保健工作者等社会各方面人员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在学前期对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建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网络。社会应帮助家长、教师和学前儿童改善教育和相互交往,利用传播媒介改变学前儿童的态度和行为。

6.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和日活动?(见简答12、13、14、15)

7.举例说明幼儿园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答:

(一)创设安全环境

(1)活动场所。室内地面最好采用地板,水泥地面应铺有草垫活地毯或设有围栏。椅角、桌角、墙角以圆角为宜,以免发生碰伤。学前儿童出入的门应向外开,不宜装弹簧,在门缝处加塑料活橡皮垫,以免夹伤手指、脚趾。窗户、阳台、楼梯应有栏杆。活动场所应有安全通道和出入口,应有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装置。幼儿园房舍应远离马路、江河、危险品仓库等,以免发生车祸、溺水等。

(2)生活用品。学前儿童睡床应有床栏,床栏插销应装在儿童摸不到的地方。热水

瓶、电器、火柴、打火机等应妥善放置。炉旁应有围栏,暖气应加护罩,以免烫伤。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学前儿童摸不到的地方。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

(3)玩具。不给学前儿童体积小、锐利、有毒的玩具及物品。大型玩具应定期检查是否牢固,有无损坏,损坏后要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易燃易爆物品不能让儿童玩耍。

(4)药物。保健医生一定要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药物应妥善存放,不让学前儿童随便拿到。

(5)食物。为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应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前儿童的食品应严格选择,保证新鲜无毒。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包括门卫制度、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房屋设备管理制度等。安全制度贯彻中,一定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检查监督,杜绝事故发生。

(三)开展保教人员安全教育

(1)加强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应把学前儿童安全问题置于头等重要地位,加强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幼儿园园长随时督促全园教职工,注意安全检查,进行安全基础知识和意外伤害急救处理的培训,防止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2)对保教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内容。懂得一般安全常识,包括生活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防火安全常识等。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安全的危险物和危险行为。学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掌握意外伤害急救的知识和处理方法。8.举例说明幼儿园隔离制度的具体内容。

答:隔离制度是将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可疑者同健康的人分隔开来,阻断或尽量减少相互间的接触,并实施彻底的消毒和合理的卫生制度,以防止传染病在园内的传播

和蔓延。幼儿园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重视隔离室的设置。隔离室最好有两间,应与保健室相邻,要设有独立出入的门户,通风良好,隔离室内

应配有少量儿童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使学前儿童在隔离治疗期间生活方便,不至于太孤单。(2)对患儿应及时进行妥善的隔离。当发现学前儿童患传染病后,应立即将患儿进行隔离,并视传染病的种类以及病情的轻重,确定是留园隔离治疗还是送回家中隔离治疗,甚至送医院隔离治疗。对患有不同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应分别隔离,以防交叉感染。保健医生应对患儿作简单诊断及处理,使用非处方药物治疗,不可超出执业范围使用药物或进行超范围的医疗操作。及时通知家长带患儿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疗,病情危重者应立即护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诊治。

(3)对可疑患儿和传染病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当发现学前儿童有患传染病的迹象时,应立即请保健医生诊断,不管确诊与否,都应进行个人临时隔离。临时隔离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暂住在园内的隔离室,但应与已确诊为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分开。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观察或隔离,尽可能缩小传染范围,不使传染病蔓延,而且对于已处于传染病潜伏期内的人,可以及早发现症状,早隔离、早治疗。检疫期间,患儿所在的班级应进行必要的消毒。该班不收新生入班,不与其他的班级接触,对观察班的学前儿童应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注意早期症状和发病迹象。

(4)学前儿童离开园所返回时要进行观察与检疫。在返回幼儿园时,保健医生应向家长询问该幼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同时对该儿童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学前儿童,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学前儿童,应进行个人临时隔离,待检疫期满以后方可回班。9.举例说明如何处理与预防学前儿童切割伤? 答:

(一)处理步骤

(1)轻微切伤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步骤1:用清水和肥皂将伤口彻底洗净,使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步骤2: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然后进行轻轻包扎。(2)严重切伤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步骤1:冷静止血,用纱布放置伤口处加压包扎,无纱布时,使用手掌压迫是最便利的止血方法,一般压迫5~10分钟即可止血。

步骤2:如果学前儿童出血严重,应抬高受伤部位至高于心脏的高度,用干净的布块加压止血。

步骤3:包扎伤口,但不要过紧,因为伤口会有些肿胀。

步骤4:立即将学前儿童送往医院,如果必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注射破伤风疫苗。

(二)注意要点

(1)身体受伤部位尽量放得高于心脏,这样容易止血。

(2)在伤口上不要放脱脂棉或手指。刺入物不可立即拔出,这样可以避免失血过多和更严重的伤情。

(3)不要在伤口上涂抹动植物油,以免造成感染。

(三)预防措施

避免学前儿童接触到一些尖刀利器。教育学前儿童在活动场所中应注意玻璃、剪刀利器等。教育学前儿童在使用各种刀剪锐器时要十分小心。10.什么是幼儿园环境?试述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答:幼儿园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1)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指幼儿园之外的、影响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园活动的一切条件或因素的综合,包括

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等的影响。

(2)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指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直接参与其中并体验到的特定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综合。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直接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的条件,是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3)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的一些硬件条件、设施、设备等。这些为学前儿童发展服务的、学前儿童经常接触和使用的资源应该有利于引发、支持学前儿童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4)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经常接触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师态度、管理方式等。(5)显性环境。指幼儿园的空间、设施、设备、材料等。

(6)隐形环境。指人的态度、管理方式、常规要求、时间安排、师生交互作用中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隐性环境可以给学前儿童以陶冶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包括:

(1)幼儿园是学前儿童重要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的生活,从环境到要求,都不同于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质量,不仅影响学前儿童在园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2)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重要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是在环境中学习的,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不同的环境可以给学前儿童不同的学习经验,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相处,学习如何与同龄伙伴交往、共同生活与游戏,学习与体验指导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 篇2

1.1 康复医学的特点

康复医学是新出现的一门学科, 是20 世纪40 年代到50 年代期间提出的一个新观念。康复医学与其余三门医学 (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 并称“四大医学”, 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 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 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 劳动和工作的能力, 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1.2 中国康复的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中国慢性病患者人口总数在2.7 亿, 中国现有的康复治疗师是1.3 万人, 但多数康复治疗师是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及中医等其他学科的, 其中大部分治疗师进修后才开始从事康复工作, 缺乏专业性的培养。全国现有3300 多家综合医各类院设置有康复科, 占全国综合性医院总数的24.6%, 但是只有一半的康复科有病床。全国各类康复医院340 余家, 编制床位为50000 多张, 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的2% 左右。在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推进农村医学的全面发展, 充分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水平, 必须加速、加快、加深地发展康复事业, 全面推进康复人才的培养。

1.3 我国中医发展的现状

从2009 年调查开始, 现今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选择看中医, 全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患者服用中药或中成药, 全国中医执业医师数量约有42 万人, 平均每十万人中医医院床位数30 余张。而目前我国中医院的建设规模普遍小于西医院, 据了解, 目前全国有3400 多家中医院, 其中达到三甲医院等级的中医院有440 多家。有人说, 现在的中医不如古代的中医, 实际上不见得。现代中医比古代中医看病更难, 因为环境变恶劣了, 病毒变异了, 但是所用的药材质量越来越不行,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 治疗手段也在上升, 很多古代不能治的疾病, 现在也都可以治了。而中医这种源于自然的治疗方法, 永远是对人体有作用的。只要有人的存在, 中医的学术就会发展。而传承中医文明, 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1.4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现状

尽管中国的康复事业开展的比较晚, 而中国康复医学会于1983 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并在民政部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组织, 1987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才加入中国科协, 2001 年加入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教育部在2001 年批准在部分高校设立康复治疗专业, 开始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我国共有77 所本专科院校开设有康复治疗学专业。截止2015年我国培养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已有74 所, 博士点已有59所。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解放军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既有硕士点, 也有博士点。因此专科与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育仍是我国现阶段培养康复治疗师的重要途径。

2. 我省中职学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现状

山西省开设与中医康复保健相关专业的学校 (如下表1)

3. 开展中医康复保健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对山西省8 所卫生学校的调查, 其中6 所卫生学校都开展了与康复相关的课程, 除太原市卫生学校外, 其余7 所卫生学校都开展了中医课程, 并且其发展方向均为针灸推拿。

由于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 而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 医学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再加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治疗, 单纯的临床治愈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国现如今的疾病结构已从过去的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转变为“慢性化、障碍化”疾病。因此, 各类伤、病、残患者为了减轻自己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 以及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负担, 他们渴望有一种医学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康复医学因此出现, 并迅速发展。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是功能锻炼、全面康复、重返社会。而康复治疗技术中的传统康复疗法就是利用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所以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重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宏燕.中职学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康复医学课教学之我见[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2 (4) :53-54.

[2]马志元.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康复医学教育[J].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5 (04) :30-31.

[3]姚志贤.纳新.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康复, 2013, 28 (4) :308-310.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 篇3

【关键词】微课 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课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78-02

近年来,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微课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深得广大教育者和学者们的青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这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为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的卫生保健、保育教育知识和技能,对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如何有效地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该课程的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学任务重,尤其随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不断扩大,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

1.学生多,师资少,教学设施不配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教学方式手段陈旧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3.课程内容多而广,课堂教学任务重、效率低;4.实训场所和器械有限,实训实操受制约,阻力大成效低;5.学生自身原因(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影响学习效率等。上述这些现象和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合格幼儿教师的培养。

二、将微课应用于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因而,将微课应用于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不仅切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构成“情景化” 的特点,所以它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下载、重复播放使用,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具个性化,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便于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可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有效教学。要制作出优秀的微课,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充分地研究学情,灵活地处理教材,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这在无形之中迅速提升了教师的教职素养;其次,微课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更强,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将微课应用该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设施以及教学信息化的建设。由于微课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教学设施相对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同时,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使得学校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有效地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建设。

三、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要充分发挥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引导学生做课前预习中应用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初步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听课效果,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必不可少的准备过程。但是,让当下的中职学生对着课本主动地进行预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准预习要点,精心制作好微课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从而达到预习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这一内容的教学前,教师可将因卫生保健工作做得不到位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做成微课呈现,通过直观的动画视频,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在幼儿园做好相关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并能激发学生自主去探索“幼儿运动系统的发展特点”,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将微课应用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课程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1.在新课导入中应用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微课作为一种动态性的视频资料,直观形象,画面动感性强,而且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微课创设情景,设疑引思,激趣导学。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幼儿在园发生“手、足、口病”并迅速漫延的过程制作成微课,直接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播放,通过对工作情景的创设,学生很容易便了解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漫延的,并会产生“为什么传染病会产生?为什么会传播感染?”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起到设疑引思、激趣导学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实训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应用

(1)利用微课创设幼儿园的工作场景。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社会实践性的模拟训练,实训操作教学要求在与实际工作等同的环境里进行。然而,许多中职学校由于受到设施不足等种种条件的制约,实训课大多数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学生无法去感知幼儿教师或保育人员的工作场景,实训操作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达到实训操作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构建幼儿园的工作场景。例如,在“儿童体温测量”项目的实训操作中,由于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学生在模拟训练时往往只对“一抬二夹三抽四读数”这四个动作进行机械操的模练,“幼儿”这时便成了乖巧听话的“木头人”,这跟幼儿园的真实工作场景完全是相反的,这样实训出来的学生,往往到了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便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可通过微课把幼儿在接受测温时的种种真实反应呈现出来,让学生懂得在该种情景下教师的处理技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2)利用微课示范演示实训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些项目的操作训练是比较复杂的,这时,如果教师现场示范演示,一方面耗时比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很难全部记住,再者,如果班级人数多的往往有很多学生看不清,这样势必会影响实训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将项目的具体操作要点作分解,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随时观看,操作练习。例如,在“胸外心脏按压”项目的实训操作中,教师可将该操作分解为四个要点:①如何仰卧平放;②如何找准按压点;③如何按压;④如何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操作便了然于心,即使再不清楚,还可以重复播放学习,实训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中应用

课后及时地进行复习,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同时也能起到加深理解、温故知新的作用。然而,让当下的中职学生对着课本或枯燥的习题来主动地进行复习,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容制作成为微课及时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

[2]林秋雪.浅谈微课在中职中专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3(10)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4]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 篇4

1.1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处?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的各领域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在对儿童的身体构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科学的保健。为将来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打好基础。1.2什么是健康?如何去评价儿童的健康? 案例:

琪琪和妈妈去逛商店,琪琪很喜欢柜台上的芭比娃娃,妈妈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买,此时的琪琪就开始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琪琪的表现正常吗?根据健康的定义标准我们来谈谈琪琪的行为是否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1)躯体健康,无躯体疾病(生长发育良好机能协调发展,体格强健)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小胖子)2)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3)体能发展良好(运动能力)引导不爱运动的孩子运动(2)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

1)智力发展正常(两岁半了,依然不能很好的辨认颜色)2)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 3)个性特征良好

4)社会适应良好(自闭症儿童)5)没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琪琪的行为。妈妈不给琪琪买娃娃,琪琪便大喊大叫,在地上打滚。琪琪她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说琪琪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问题。

因此健康必须包括两个部分,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只会上课是不够的,必须要学会正确认识儿童的身心特点,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是基础章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特点,要求掌握幼儿身体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相关的卫生保健措施。正确的认知儿童的身体。

我们来回忆一下人体的基本形态。我们的身体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1.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的分部及名称

头部(脑颅—颅腔—脑,面颅:眼,耳,鼻,口)颈部

躯干 前面 胸 部

腹 部

后面 腰 部

背 部

臀部 四肢 上肢 上 臂

前 臂

下肢 大 腿

小 腿

足 2.人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皮肤(上皮细胞)、肌细胞、血细胞、神经细胞 不同形态的细胞功能不同

如肌细胞具有收缩是功能,神经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2.2组织

一类细胞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的功能

结缔组织:连接、支持、保护和营养,如脂肪组织、淋巴、血液、软骨等 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通过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进行运动)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胶质组成(传导信号)2.3器官

不同的组织巧妙的搭配起来就形成了器官。(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器官)

如心脏、肾脏、脑、耳、眼、血管等。2.4系统

不同的器官结合起来,完成某一项功能就是系统。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3.1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基本生理特征。其中新陈代谢是其他特征的基础。

3.2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为什么紧张时想上厕所?为什么心情不好食欲减退?说明我们的生理活动受到什么的调节。(神经调节)

为什么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说明我们的生理活动还受到什么的调节。(体液/激素调节)

1、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依靠反射来进行,反射的途径是反射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体液调节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调节方式,特征是作用范围广泛、作用缓慢持久。(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睾丸)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由于缺碘、饮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大脖子病 例子:观看篮球比赛。

大脑皮层兴奋——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影响的,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体液调节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3、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是指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二产生的适应性调节。(范围较小、不灵敏)

肌肉的力量与肌肉纤维的长度是成正比的。复习:

幼儿园经常出现幼儿尿裤子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去解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小孩子可能是玩累了忘记尿尿,或者憋尿肌控制不好都会导致的。小孩子如果不是太频繁的话,就不是病。但如果经常不分时间地点的尿裤子的话,就有可能是疾病。需要到医院检查。

解决:主要以教育为主,可以通过训练纠正。让小孩一次不要喝太多的水,或者按时去上厕所。也可以适当的憋尿来控制憋尿肌,但不要过度。

第二节 学前儿童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1.运动系统 1.1骨骼

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医学教育论文 篇5

一、舆论领袖

即被医学界认为值得信赖且有教育影响力者,通常是某一专业领域内公认的学术权威或行为模范。其优点在与其强大的影响力可增强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尤其是在传播新知识理论方面,不足之处在于影响范围有限,仅限某一地域或专科。目前尚无公认的挑选舆论领袖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不同问卷调查相同人群挑选出的舆论领袖结果可能不同。目前尚无该教育形式应用于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报道。

二、共识进程

即决策形式,在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制定各种临床指南。在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就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组织参与者讨论,就其处理达成共识,确保参与者在此后临床工作中执行共识。共识进程是否可提高指南执行率尚存争议,其教育效果还有待评估。共识进程应用于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仅Kasje等一项研究,即由荷兰合理用药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当地全科医生,根据荷兰糖尿病指南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制定地方性指南,共识达成后6个月随访显示,参与共识进程的医生较未参与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用药方面对指南执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审查和反馈

即通过审查病历记录、电子病历数据库等方式,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某段时间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反馈内容通常是其临床表现与指南存在的差距和改进意见。该方式不足之处在于仅针对个人评估和反馈就需收集大量数据,花费时间较长,经济成本较高。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电子病历记录对51名家庭医生就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表现进行了7年监测与反馈显示,经过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与达标方面较7年前显著改善。但美国5个社区医疗中心研究显示,尽管接受该教育方式1年后社区医生糖尿病治疗水平有所进步,但在审查和反馈停止1年后,医生诊疗水平与教育前相比,1/3医生有所提高,1/3基本无变化,1/3甚至下降。

四、教育推广

访问即指派接受过培训的.教育者到医务人员工作单位,针对个人就某方面临床工作进行现场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答疑。研究发现,该教育方式在合理用药方面对医疗行为改变影响较小,在诊断筛查的执行等方面影响大小不一。研究认为,该教育方式成本昂贵,对偏远地区尤其不适用。尽管各国研究者在不同环境中不断探索及完善适合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EMDCME,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无统一评估标准,有研究采用知识问卷或临床工作表现评分表评分,有研究则直接分析患者相关指标对其知识水平评估,且各研究采用的知识问卷内容、评分表标准、选取患者相关指标不尽相同,再加之诸多研究联用多种教育方式或其本身只是大型糖尿病管理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根据各研究结果比较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劣卫生经济学数据缺乏,目前少有糖尿病继续医学教育的研究提供经济学数据,也少有研究比较不同教育方式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更无比较糖尿病医学继续教育与糖尿病管理的其他方面(如患者教育)对患者结局影响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因此,很难为卫生决策提供有力的卫生经济学数据。

五、结语

一年级卫生与保健 篇6

课题:

8、耳

上课教师:杨节琼上课年级:一年级上课时间:2012、11、2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耳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教学过程:

1.一、谈话导入:我们的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2.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

2.师领读课文。

c.师讲解课文,明确:我们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我们保护耳朵要注意:不用收支、硬物掏耳朵;不让水进入耳道;遇到太响的声音,要远离发出声音的地方或捂住耳朵;养成用干净的手绢或纸擦鼻涕的卫生习惯。

2.三、师再领生读课文,强化知识。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 篇7

一、概念

1.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2.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损害。

二、分类

1.职业病。

2.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 为职业多发病。

3.工伤:多为突发性意外损伤。

第二节职业病概述

一、定义

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劳动者的特定疾病。目前, 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共10类115种。

二、特点

1.病因明确, 即职业性有害因素。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 需达到一定强度 (浓度或剂量) 才能致病。存在接触水平 (剂量) -效应 (反应) 关系。

3.发病有群体性。

4.多数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 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第三节职业中毒的危害与控制

一、定义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劳动者接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类职业病。

二、铅中毒

1.理化特性: (1) 蓝灰色重金属; (2) 比重11.3; (3) 加热至400~500℃, 有大量铅蒸汽逸出。

2.接触机会: (1) 铅矿开采; (2) 金属冶炼; (3) 印刷业的浇板; (4) 铸字; (5) 油漆; (6) 颜料; (7) 搪瓷。

3.毒理: (1) 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 (2) 主存于骨内; (3) 主随尿排出, 少量随粪、毛发、胆汁、乳汁、唾液、汗液、月经等, 铅可经胎盘进入胎儿; (4) 主要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系统及肾。

4.临床表现 (多为慢性) : (1)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 (失眠、烦躁、易怒等) ; (2) 消化系统: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腹绞痛; (3) 造血系统:贫血 (低血色素性正常细胞型, 轻度多见) ; (4) 肾: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 (5) 内分泌:月经失调、流产。

5.防治:驱铅治疗, 用依地酸二钠钙 (C a N a 2 E D T A) 。

三、汞中毒

1.理化特性: (1) 银白色液态金属; (2) 常温下即能蒸发; (3) 易吸附在不光滑的物体表面。

2.接触机会: (1) 仪表制造; (2) 冶炼; (3) 冶金 (提取金、银时) ; (4) 口腔科。

3.毒理: (1) 主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2) 汞可经完整皮肤进入体内; (3) 有机汞肠道吸收率95%; (4) 体内分布以肾中为最高; (5) 主随尿及粪排出, 少量随唾液、汗液、乳汁等; (6) 金属汞可经胎盘屏障在胎儿血中蓄积; (7) 汞是巯基酶的抑制药。

4.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神经系统:头痛、失眠、乏力、多梦;消化系统:食欲缺乏、恶心、腹痛;汞毒性皮炎:红色斑丘疹;肾衰竭; (2) 慢性中毒:三大典型症状 (易兴奋症、汞毒性震颤、口腔炎) ;神经衰弱综合征。

5.防治:驱汞治疗, 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硫丁二钠。

四、苯中毒

1.理化特性: (1) 芳香烃类化合物; (2) 特殊芳香气味; (3) 极易挥发; (4) 有机溶剂对女性损害高于男性。

2.接触机会: (1) 合成纤维 (锦纶) ; (2) 合成橡胶; (3) 喷漆行业 (稀释剂) ; (4) 印刷业 (溶剂) 。

3.毒理: (1) 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2) 代谢物随尿排出; (3) 主要分布于含脂质较多的组织:骨髓、脂肪等; (4) 苯的毒性作用主要是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酚类; (5) 测定苯的代谢产物尿酚含量, 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以反映苯的接触水平。

4.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而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2) 慢性中毒: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矽肺

1.定义:矽肺 (硅沉着病) , 在生产过程中,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 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2.理化特性: (1)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俗称矽尘, 以石英为代表。按晶体结构分有结晶型:石英;隐晶型:玛瑙、火石、石英玻璃;无定型。 (2) 致纤维化能力: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

3.接触机会: (1) 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作业-矽尘作业。 (2) 矿山开采、煤矿掘进、隧道开凿、石英研磨、耐火材料、玻璃等。

4.临床表现: (1) 症状和体征:随病情进展, 出现胸闷、气急、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检查发现肺功能异常。 (2) X线胸片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 圆形/不规则小阴影或融合块状大阴影。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3) 并发症:肺结核 (最常见) 、肺气肿、呼吸系统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

5.防治: (1) 及时调离矽尘作业、综合治疗 (对症处理、增强营养、适当体育锻炼) 。 (2) 具体防治措施:改革工艺、湿式作业、通风除尘、个人防护。

六、有机磷农药中毒

1.理化特性: (1) 有机磷农药多为油状液体、类似大蒜臭味。 (2) 一般不溶于水。 (3) 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及动植物油。 (4) 对光、热、氧较稳定, 遇碱易分解破坏。

2.接触机会: (1) 农药厂。 (2) 使用过程中。

3.毒理: (1) 生产性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和呼吸道吸入引起。 (2) 以肝脏含量最大。 (3) 代谢物主要经肾排出。

4.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毒蕈碱样症状 (小剂量) ;烟碱样症状 (较大剂量)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很大剂量) 。 (2)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视觉功能损害;神经-肌电图改变;脑电图异常。 (3) 致敏作用、皮肤损害。

5.预防: (1) 认真执行有关农药安全使用法规。 (2)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高危人群 (孕妇、乳母等) 不得从事农药作业。

复习题

1.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四节职业性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

一、中暑

1.定义: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 (或) 水盐代谢紊乱所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和 (或) 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2.高温作业类型: (1)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各种炉窑。 (2)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造纸。 (3) 夏季露天作业:如:农业、建筑。

3.中暑分型: (1) 热射病:突然发病, 体温可达40℃以上, 大汗以后出现汗闭, 皮肤干热发红, 可伴意识障碍。 (2) 热痉挛:明显的四肢、腹部肌肉痉挛, 伴收缩疼痛, 以腓肠肌为最明显, 患者体温正常, 神志清醒。 (3) 热衰竭:起病迅速, 体温可稍高,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继而晕厥。

4.防暑降温措施: (1) 隔绝热源、通风、改进设备技术。 (2) 加强高温作业人员的营养、合理安排作息。 (3) 加强个人防护, 穿戴相应工作服。

二、噪声

1.生产性噪声来源: (1) 机械性噪声:如:矿山、筑路爆破。 (2) 流体动力性噪声:如:液压泵等。 (3) 电磁性噪声:如:风机和压缩机。

2.危害: (1) 听觉系统损害:听觉疲劳、暂时性听觉位移、听力丧失、噪声聋。 (2) 听觉外系统损害:神经衰弱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血压改变、月经周期异常等。

3.防护措施: (1) 制订并严格执行噪声卫生标准。 (2) 改革生产工艺、控制噪声传播等。 (3) 个人防护:进行重点人群听力保护、听力测定。

复习题

1.高温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 篇8

一、卫生管理

1. 饮用水卫生

在高温状态下,奶牛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发体热。一般情况下,1头泌乳奶牛饮水量达到100千克时,才能保证牛体的正常代谢,维持生理机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保障饮用水的供应和卫生,必须保证水槽内有充足的清洁水,并在每次奶牛饮水后将剩余水放掉,洗净水槽后再加入新水。

2. 饲料卫生

在高温高湿状态下,很多饲料如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极易发生霉变,还会导致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而酸败。生产中要严禁饲喂奶牛霉变和带脏水的饲草饲料,青贮饲料要现取现喂,少喂勤添,每天刷洗食槽1次。

3. 环境卫生

炎热季节,牛粪、剩草剩料等容易发酵,同时细菌大量繁殖,对牛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勤打扫牛舍,消除粪便及废弃物,每天用清水冲洗牛床,定期消毒,做好通风换气,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凉爽。每周还要对牛舍周围环境,包括排水道、污水沟、储水池等进行两次消毒。

4. 牛体卫生

每天在挤奶前应用较软的刷子由上到下、由前到后刷拭牛体1~2次,对不易刷掉的坚硬泥块,先用水泡软后再刷干净,以利牛体散热,保持卫生。

5. 消灭蚊虫

炎热季节,蚊子、苍蝇、皮肤寄生虫较多,不仅叮咬牛体,影响奶牛休息,造成产奶量下降,而且传播疾病。为防蚊蝇叮咬,经常用灭蚊喷剂喷洒牛体,让奶牛休息好。另外,可按0.2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投服伊维菌素,间隔1周同剂量再投服1次,以驱除奶牛体内外寄生虫。

二、保健措施

1. 乳房保健

挤奶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入奶厅后第一道工序是清洗奶牛乳房,清洗时挤奶员应先将牛后躯的泥垢、碎草等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站在牛的一侧,用湿毛巾先洗乳头、再洗乳房,最后站在牛的后侧,一手扶住牛的坐骨,一手擦洗牛的乳镜、乳房两侧及两大腿内侧,再擦拭乳房的每一个部位,待乳房清洁后上机挤奶。每次挤奶后都要及时对乳头进行药浴,以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方法是将乳头在盛有4%次氯酸钠、0.3%~0.5%氯已定或0.5%~1%碘附的药浴杯内浸泡30秒。

此外,对挤奶设备进行及时清洗,对奶中体细胞定期进行测定,根据细胞数的多少,判定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现状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四肢保健

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凉爽,可相对减少奶牛四肢疾病的发生。每月两次用清水洗刷牛蹄,并涂以10%~15%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及时对奶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防止造成蹄伤;定期进行蹄部检查,发现患有肢蹄病的牛立即隔离,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再用苯扎溴铵进行消毒,然后剔除腐烂组织,进行敷药包扎,也可配合药物封闭和针灸治疗。

3. 子宫保健

奶牛产后要及时灌服添加红糖的温热麦麸汤或姜水,促进胎衣及时排出。对胎衣滞留的奶牛及时灌服清宫液,多次冲洗子宫,避免继发子宫炎症。奶牛产后15天检查生殖器官,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4. 疫病保健

按免疫程序适时做好乙脑、口蹄疫等传染病疫苗的免疫注射,定期进行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检测、净化工作。每15天投服1次驱虫药物,降低炎热季节焦虫病的发生风险。

5. 防暑保健

适当降低舍内奶牛的饲养密度,安装大功率排风扇,促进空气流动。在无树木遮阴的情况下,运动场上要搭设遮阳网,以防奶牛遭到日晒。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应于每天10时饮服藿香正气水20毫升/只,于16时饮用添加维生素C 5~10克/只的水,防止中暑。

上一篇:注销证明下一篇: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作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