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共8篇)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篇1

一、专题研究内容

本学期是研究该专题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小专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探讨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围绕这一专题,每人都上了校内研究课,并且及时互动评课,就英语教学中的常见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互动;既从理论层面上重新认识合作学习的概念,又以各年级英语教材的施教为例进行了实践与操作。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惑,诸如合作学习时如何分组,如何角色分工,如何促进全员参与,如何相互合作提高实效等等进行了探讨,研究。

二、专题研究实施情况

1、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

教师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只要让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讨论就行了。结果,学生在小组内要么不知所云地乱嚷一气,要么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从而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这一环节的操作很重要,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reading practice的时候,我根据角色给学生分组,在每组中安排一个有责任心口语表达相对好的学生,他能带领组员把不会的单词或句子读熟,并组织本组学生练习。

2、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

教师要指导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以保证有序进行;并要向学生说明活动程序和规则。使每位学生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规范合作意识。让每个人都有事做,不会出现旁观者,大家要互相讨论得出合理答案。

3、营造宽松氛围,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开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不要当即打断,应在其发言后再纠正,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应采取、鼓励的态度;其次,在开始学习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讨论时间,使学生在开口发言前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对新句型作巩固练习时, 可以先叫那些综合实力较高的小组做展示,其他小组看完后再做自己的实践练习。在处理那些巩固性环节的时候,例如每单元语言练习环节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班级而言完全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学生练习的频率。

4、搞清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所充当的角色。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使学生的关系更加良好,使学生们的心理更加健康。而且,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

输出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总之,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要适时的参与他们的学习,必要时给予帮助。

三、研究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经过了小专题的研究与实施,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例如,上课表演对话时,办英语小报时,课余开展英语活动时,都主动地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不仅会自觉组成小组学习,还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他们会圆满地、彻底地完成任务。所以说,经过了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日趋变浓。

经过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英语课上学生大多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后主动使用英语,如:早上进校与教师用英语问好;课间与教师用英语对话;看英语动画片;学唱英语歌曲等等。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提高。

通过本次研究,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主动地运用合作学习。同时,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也极其地关注并实施。教师上课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较短,学生的合作习惯还没有形成,特别

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好。我们的班额大,被分成的小组就很多。所以,上课一活动,教室里很自然地会发出很多声音。特别是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这个问题尤其严重。小组讨论开始后,整个课堂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其效果肯定不是很好。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我们课题组今后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篇2

一、高中英语分小组合作学习在时效性方面的缺陷

1.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缺少认识。学生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学习, 会有不同程度的陌生感,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很难全面的放开的进行合作。探究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 主要是我国教育体制落后所造成的, 在传统的教过程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一般只是进行听讲, 记下课堂笔记, 并没有从以学生本文的角度出发去开展教学, 也没有遵循课表中提出的以学定教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不熟悉, 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也很难在其中彰显自己的个性, 课堂所讨论的内容也国语枯燥,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并且学生也不愿意去进行思考,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难以实现。

2.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性。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需要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进行共享。除此之外, 教师还会设置一定作业由学生集体来完成, 以此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例如, 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一个章节是学习萧伯纳的戏剧。这时, 教师就会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 进行角色的自我定位和扮演, 把课本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 但是实际收到的效果是在小组进行戏剧演出的过程中, 主角戏份过多, 导致有些同学只是扮演一个无语言应用的道具, 小组之间的交流很少, 这样就达不到教师最初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预想, 也不能达到期待中的作用。

3.小组学习呈现不平衡的现象。在英语学习中, 听说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英语学习内容, 听力在高考中的比重也非常高, 因此听说学习对高中学生的意义非常大。听说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自大胆的说出英语, 并且能听懂他人说表述的意思, 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水平的体现,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此项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 在一个小组中, 一部分同学听力好, 另一部分同学口语好, 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基础知识不过关, 所以不愿意开口讲英语, 听说能力很难有突破, 这种不平衡现象, 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有很大影响。

二、提升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的策略

1.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任务分配。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在课堂上明确教学任务, 然后对小组各成员的任务进行分工, 不能把大概的任务布置下去就算教学工作的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一定的管理上和任务的分配上才能进行, 也需要由教师的监督和约束, 这样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 学生的学习才能更积极, 兴趣才能更高。在之前问题中提到的分角色表演上, 教师可以先将角色的主次进行分配, 然后台词的整理和场景的确定都要尽心尽力的教给学生, 若学生的台词较少, 可以将旁白语言交给此学生来讲说, 这样小组中各个人员的任务分配相当, 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合理分配小组, 兼顾各类型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不平衡现象, 兼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在分组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另外作为学生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在教师的鼓励之下, 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教师所分配的小组各个成员要有互补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关系, 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生分在一组有利于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交流。逐步改善学生羞涩和自卑的心理, 在优秀同学带领下, 逐步向更高的英语学习台阶迈进。

3.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和评价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学习成果的优劣来实现。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前, 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指导, 让他们有一个学习方向, 并且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小组工作。在小组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评价, 对表现好的学生以嘉奖, 对态度不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委婉的提出各个同学身上的不足之处,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也能激励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能够对自己更清晰地认识, 并且付出努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影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整改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顾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致和学习气氛, 争取建立其热闹的, 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兴.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体会[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8) :89.

[2]徐立丽.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 2014 (7) :103-103, 105.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因此他们可以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能够以轻松自在的心情进行讨论、练习和交际。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积极展现自己的强烈欲望。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合理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一般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学习程度可以存在着差异,但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基本相当的,这样在进行小组竞争时,就可以减少差异,保证横向比赛的公正性。每一小组一般有四到六名学生,分组时尽量做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合理搭配,这样学习小组的成员中学习成绩有高有低,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在进行学习交流时,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而且优等生也可以学习后进生身上其他方面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提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定位一直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把控者,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也得不到体现。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始终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讨论的机会。

(一)教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获得英语知识。通过民主的选举,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的职务,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定为小组副组长,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小组内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尝试小组内的不同角色,理解不同角色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从而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巡视,发挥好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问题要难易适中,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当中,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对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合作成果之后,教师还要对小组合作的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使学生逐渐明白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才会获得成功。

三、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教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要完成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要实现学生的个人目标,既实现个人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进步;二是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之间的帮助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师就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恰当的学习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能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应该是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员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评价、最后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多层次的全面评价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能发展他们的合作学习的精神。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合作学习、协调竞争的意识得到培养,进而调动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章利.摒弃旧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7)

[2]张向东.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祖国:教育版,2014(2)

[3]张书娣,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9).

[4]马红梅.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课外阅读旬刊,2013(1).

[5]李琦.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1(10).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篇4

课题中期总结

2017年6月-9月是课题启动研究阶段,人员全部落实到位。2017年9月29日,课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龙山街道中心学校隆重召开。会上,课题组专家张俊武教研员和王福平教研员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完备性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我们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方向性指导。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与实践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观摩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2.强化调研评估,促进合作交流

通过汇报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要求教师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促进合作。每学期每个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研究公开教学课,还撰写了一篇以上研究心得。半年的课题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尤其是在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我们研究组全体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1)、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2)、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3)、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4)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5)了解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3、构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主要创新点:分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实验教师都认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三、存在问题:

(1)我们的理论水平有限,缺乏专家指引。

(2)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备受青睐,但具体操作还不够实效。(3)成果可以多样。

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以上问题。

四、下一步计划

1.在研究方法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2.在研究内容上进一步深入,具体。

3.继续巩固并完善已有成果,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可预期成果

1.成果形式:教学案例及反思。2.成果形式:论文。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篇5

研 究 工 作 总 结

自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不但深入学习教学互动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积极探索,还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活动,加强校际合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不断推进课题研究,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在总结中完善、在交流中探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二、总结得失,进行反思,通过研究课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前集体研究确定教学目标,选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分头备课,互相听评课,进行反思,取长补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

三、资源共享,科研合力。

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此,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典型课例、心得体会交流。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分教研组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

2、对比研究法: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事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在个体的研究实施后,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五、研究的策略

1、改变以往选取实验班及确定实验教师开展研究的形式,在校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班级、学生作为实践对象,边运用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而进行扩展,把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全体课题组成员为研究者,逐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课堂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主阵地。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立足课堂,把每一次的合作课堂都作为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提炼。

3、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挖掘资源,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活动中体悟合作的价值,增强其合作的主动性,使之具有良好的合作心态,掌握合作技能。

4、每个实验教师锁定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跟踪对象,了解实验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实验策略。

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为了合作而“合坐”。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传统的教学观是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搭车现象”。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小组合作的时间不足。

在某些数学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呈现问题后缺少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教师充当积极的旁观者。

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教师良好的监控。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监控,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因而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随时进行监控,确切的说,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控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可有的课上,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老师“袖手旁观”,没有参与交流、讨论,或是在参与中没有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同样出现“假合作”现象。更有甚者,学生在一旁热热闹闹地进行合作学习,自己却高踞讲台背教案,思忖着自己下一步该说什么话。

6、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技能性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只顾自己讲,不会倾听;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就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2)组际交流时学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7、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常用这种不合时宜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二)解决策略 对策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操作:

(1)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合作小组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专人负责记录。只要有了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尊重他人,建立平等、民主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对策二:选择适合的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

交流与合作并不是随时随刻都能进行的。交流与合作没有必要,也不能简单的进行规定。合作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或需要合作的内容,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结合数学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是既注意有一定基础性,有要有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愤悱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的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对策三:教师积极参与,切实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效应。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时刻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

对策四:合理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书面考查.小组合作评价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每次,我都以充满期待的心里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因为,合作探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前进,共同进步的!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

以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策五:把握合作时机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怍的精神。

2、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学生学习中出现困难是很经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3、意见不一,有分歧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全班同学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甚至激烈争吵的情景,这时也是一个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很好时机。

4、遇到开放性问题时。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的,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策六: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一是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并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组内主要意见等等,从而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确立目标→合作探究→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检测 教师活动:创境激趣→→点拨解惑→捕捉信息→调整训练→反馈达标 学生活动:自学寻疑→听讲释疑→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巩固达标

1、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

2、合作探究必须是建立在个体充分的、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之上。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

3、教师必须悉心创设民主交流的氛围,对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4、评议小结是对上一环节中各小组的表现及探究结论进行综合性评价。

5、通过课堂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

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推动了我们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生生间、师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校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层面上,良好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健康的情感态度,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学会了合作。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篇6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 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层面上的具体研究还欠缺。通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形式单一。仅是同桌、前后桌4人临时性合作,缺少实质意义上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交流合作。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

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本课题实验意在以农村中小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具有农村特色的小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创新之处:努力构建具有农村特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实施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理论价值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

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

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课题实验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1、六项原则: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②体现评价的时代特点;

③突出评价过程连贯性;④尊重评价的差异性;

⑤运用评价方法的多元性;⑥突出评价的主体性.2、“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3、七个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⑵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⑶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⑷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⑸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⑹个案研究法

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⑺量表评价法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3)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课题研究组织

王德成 赵刚 纪海艳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术条件: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较高,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研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班级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组织条件:成立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实践的机会;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和引领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同时借助常规教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将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学校的教研工作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这一课题展开。

3、物力条件: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分管领导与教科室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课题研究。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八、预期研究成果

1、“中小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专题研究报告 篇7

一般而言,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句型多,没有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自主能力欠缺,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直面我县现状: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作为教师,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思索怎样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我们认为,合作学习,高效率学好英语,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我,防止出现厌学情绪,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 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不一定能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2. 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学情的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此而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苛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的教师则做“壁上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有的教师则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

3. 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引导者。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在实践中常常看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团体目标评价”,即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或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打上一个团体分数。

“团体目标评价”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是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主体单一。二是评价内容缺乏“人文”思想。三是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四是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可见,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又成了选拔甄别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

研究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1)部分学生由于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因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2)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识;(3)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4)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

2. 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还发现,由于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样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意识不到合作学习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3. 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

在研究中还发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三)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要包括: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四、教师的有效的调控方法

(一)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工作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尽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的汇报。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锻炼,得到不同的成功感受。

教师更像是一出戏的舞台设计,不管怎样分组,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起一个活动的空间、展示的舞台。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科学设计教学工作

教师在实践中不妨品尝“导演”的滋味,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到底需不需要讲,需要讲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讲,不是由教师的愿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教服从于学”。高效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的组织,仔细的斟酌。

(三)教师是课堂上的主持人,要擅于调控课堂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特别是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农村中学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课改中,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学生不仅自己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于任务完成得较快的组,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做的,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现在,我们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90%以上。我们的经验是,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恰当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整个小组合作的催化剂。如果全班在小组合作前达成一定共识,形成比较固定的奖罚条例、制度。不仅可以约束组员在活动中的行为,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把每个小组都定一个名字,每个小组开展积分比赛,哪个小组积分最多,就可以得到适当的奖励。而这个积分又跟活动中组员的表现息息相关。比如,哪个组回答的问题最多,讨论得最激烈,合作得最成功,后进生敢于回答问题等等,都可以列入评分细则中。一旦形成这些制度,将有助于教师开展小组活动。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学会分析,及时反馈信息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上进行适时调控,以保持教与学、讲与练的平衡。调控的基础当然是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正确信息。课堂练习、课后总结以及在反馈练习的设计上,教师要把好关,做好分析,及时调整。

五、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评价方式

(一)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理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

1. 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3. 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三)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经常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研究的成果及社会影响

(一)通过对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有效性的研究,教师形成了英语教学新理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我县英语教师队伍中已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体性,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积极探究课题实验,每位教师都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他们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题实验中我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喜人局面。学生好学会学。实验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新意识增强了,探究积极性提高了,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增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实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成绩都要高于普通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摘要:合作学习是英语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能够主动参与,培养了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合理的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关键词: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倩.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现象透析[J].教学与管理,2006(3).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互动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但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做深刻的探讨,所以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的展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能培养与人和谐共处和合作的精神。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还不够成熟。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织学生以讨论和对话等的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属于一种教学方法,特征在于学习过程充满互动性,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不仅侧重于学生的认知思维教育,而且加大了学习趣味性的投入,开辟了新的教育领域。合作学习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互动理论。

本文对一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机制不适当。因为一些教师并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数学知识教学,在小组合作中也缺乏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很多教师将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融入小学合作学习中,而这样就没有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越性。(2)学习规则不清晰。一些教师只能在提问环节中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发言,甚至有些学生开小差,而这主要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规则不清晰,学生不知道哪些需要学习以及如何学习,而小学数学又是连贯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不能迅速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3)参与积极性不均衡。在小组合作中,数学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被忽略,甚至一些优等生乐于表现自己,这样就使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参与机会变得更少,而他们学习权利被剥夺也导致大部分小组问题由优等生来解决,结果就会造成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不能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目前小学数学在应用这一教学手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包括:

1.小组合作学习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学习之外的其他东西吸

引,因此,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比较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也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因为他们只有在思考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思考。

2.应该保障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

综合考虑小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的难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保障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下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准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并最终形成全面的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安排,不仅使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小组成员的关系更加融洽。

3.协调优等生和成绩相对较差学生之间的关系

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学习较差的学生和学习较好的学生,这样很容易形成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发言,学习较差的学生沉默不言的局面。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应当激励学困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小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让学习较差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沟通的喜悦。同时,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参与,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来。最后,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学困生,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4.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应该处于主导作用,应该及时解决小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解决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问题。比如,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成员,对那些不明确自己任务的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解决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成员进行检验和表扬等。

总之,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人与人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2020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教案下一篇:面馆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