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精选9篇)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加强监管的建议【1】
[摘 要]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的稳定发展,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影响到一个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记者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某中学旁,采访了两位正在外面地摊吃面条的学生。
“你好,请问你是这个中学的学生吗?”
“是的。”
“外面的小吃你挺喜欢吃吗?”
“喜欢啊,挺好吃的。”
“可好多小吃被爆出是很不健康的食品,对身体的健康很不好的。”
“还行吧,一直吃都没觉得有啥问题啊。不是说我们现在吃的酸奶是皮鞋做的吗?我们从小吃的奶粉也有不健康的东西,都吃习惯这些了我们的身体应该抵抗力很强了吧!”他很幽默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你怎么没在校内吃饭?”
“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不想在学校吃,就出来了。”
随后记者想起近几个月来各地的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就餐,不断地推出各种新式的饭菜,不少学生拍下照片发上网络,照片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之后这些新奇的饭菜被网友“亲切”地命名为“黑暗料理。”
“那你觉得学校的伙食怎么样?”记着对学校饮食的问题提出疑问。
“还可以吧!我们不是经常在学校吃的。”
“听说最近网上有关学校的‘黑暗料理’挺火的,你知道吗?”
“知道啊,哎呀,我们学校也有!”
“你们学校也有‘黑暗料理’?那你对这些‘黑暗料理’有什么看法?感觉怎么样?”
“啊?其实就是不知道食堂的师傅到底做的是啥,反正跟平时吃的不一样,什么样的东西都做的出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听说学校食堂有些饭菜的卫生不是很好,甚至有出现过虫子一类的东西,是真的吗?”
“是啊,这个算是正常的了。其实还是觉得食堂的饭比较好一点,确实比外面的饭安全很多。就是价格贵啊,卫生不是太好。所以很多都来外面吃,外面有的饭价格很便宜,而且可以吃饱。顺便可以换一下口味。”
与这位中学生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饮食还是认可的。只是学校的食堂在环境卫生方面、口味、价格方面还需要改善。
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新街口的某学校门口,发现门口的两边早就摆满了各种小吃推车,卖臭豆腐、烤肉串、煎饼还有一些被曝光的垃圾食品。每个车的窗口都站着学生,推车的老板在不停地忙碌。炸鸡排的锅里满满的油被火烫的滋滋响,里面的鸡排一个个的排放在一起。我们无法得知这些鸡排如何得来,而用来炸鸡的油又黑又浓,到底是不是健康的食用油我们也无从知晓。那边卖煎饼的大叔用自己的手拿起火腿肠放入煎饼
据了解,进入春夏季以来,为预防春夏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力量,从新学期开始,启动了对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均依法立案查处。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全国各地出台了有力的措施。比如湖南省食药监局印发了《湖南省2014年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开展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次专项整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五个一批”专项整治,即查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取缔一批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曝光一批违法违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引导一批“四小”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小超市)规范生产经营,创建一批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示范单位。进一步规范校园及周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饮食消费环境,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次专项整治的范围包括:一是全省范围内所有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校门两侧及街道对面两侧200米范围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向学校配餐(含托餐)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近期,湖北省食药监局组织武汉市局及黄陂、硚口区局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经营儿童食品专项行动。省、市、区局出动执法人员40多人,检查食品经营户300余户,检查仓库7个,当场查扣“魔烟”类儿童食品12.5箱、7500余袋。“魔烟”又名魔爽烟、爽果粉,是一种果粉类食品。长期食用会引发儿童呼吸道和食道疾病,且产品名称、包装和吸食方式会对儿童产生“吸烟或吸毒无害”的不良诱导,系国务院食安办要求依法查处的不合格产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近期也下发了《全区整治规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开展为期6个月的整治规范行动。整治行动将校门两侧100米范围内的食品摊贩、食杂店和“小饭桌”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等列入规范管理范围。对有一定设备条件和卫生条件的食品摊贩,指定在划定区域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重点加强对食品摊贩的食品原料来源、加工制作过程、从业人员资质和环境卫生等的监督管理,严防把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给学生。中小学校校门两侧100米范围内允许不超过4家小摊贩设点经营,不允许在校门口随意摆摊设点经营食品,对非划定区域内的食品流动摊贩坚决予以取缔。校园周边食品摊点只能经营早点、小吃、小食品等,禁止经营自制乳制品、生食肉品、凉拌菜等列入高风险品种目录的食品。要实现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小摊贩和“小饭桌”持证率达100%,食品进货销售台账建立率达100%,“三无”、过期和假冒伪劣食品清除率达100%。
关键词:中专学校 食品安全卫生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2-0051-02
1 引言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育学生知识的场所,对学生的安全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尤其是食品的安全卫生教育,更需要列入到重点教育的行列中。本文主要以加强中专学校食品安全卫生教育重要性进行分析。
2 加强中专学校食品安全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卫生教育主要是为了消除和控制食品中存在的一些有害因素以及污染因素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今食品生产流通消费极其广泛的情况下,对食品安全卫生监督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知识等进行操作,严格规范食品流通消费的活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中专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从懂事以来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是有自己父母全权办理的,而在向着自理能力转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消费自由、饮食自由等,但是,这也是中专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刚学会自理能力,在食品饮食上可能会忽略一些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中专学生还很年轻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而且,对社会发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力,为了祖国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做好后继力量的发展,食品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让中专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活,同时还要加强对中专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因食物的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尤其是中专学校还是一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话,那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确保中专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需快速有效的展开食品安全教育工作[1]。
3 中专学生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的主要原因
3.1 中专院校方面的原因
在当今中专院校教育来说,专业课课时十分充足,然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中专院校却忽略了对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更是缺乏相关的引导和教育的课程。中专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会开展大量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活动,然而,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却极其缺乏,更别提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了,而且,很多中专院校都未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到教育计划当中,使得中专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也极其缺乏。
3.2 生活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进入中专院校之后,在生活环境上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学生要学会自力更生,需要在中专院校内住宿,完全离开了父母进行独自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自由生活,饮食起居也不会继续受家长的管束,每项活动都由自己来安排,而对于学生的自由饮食来说,可能在他们饮食中经常会忽略一些安全事项,也使得在自由生活、学习环境下的学生饮食上会伴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
3.3 受家庭环境以及学习专业的影响
中专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农村也有城镇的,相对来说城镇的孩子要比农村孩子的食品安全知识要了解的多一些,在自由饮食之下也会注意一些,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的并不多,也使得在自由生活的情况下不会对食品安全思考太多。另外,中专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对来说学习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学生会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而其他专业的相对来说则会薄弱一些。
4 加强中专学校食品安全卫生教育的措施
4.1 加强对中专学生预防食物中毒的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食品在存放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食品变质,而变质之后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甚至人身生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中专校园中,经常会出现食物中毒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对学校的声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专院校应加强对学生预防食物中毒的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在一些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如,食堂食品的加工、储存、采购、销售等,要成立一支专业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队伍来加强饮食健康指导,同时,要将食品中毒的知识与学生的卫生习惯、生活等环节联系起来,而且,要根据中专院校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气候等特点,对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中专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3]。
4.2 增设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为了增加学生对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掌握,应在中专院校内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教学科目来进行学习,不仅包括食品的安全教育,同时也增设一些食品营养知识等,中专学生正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自愿去搭配健康饮食,这样更有益于食品的营养吸收,而且,还能有效的预防食品带来的疾病,有效的保证中专学生的身体健康。此外,还要将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而且,在食品安全教育中还要开展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的教育,一旦自己或其他同学发生食物中毒的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耽误时间而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能有效的避免中专学校学生食物中毒情况的发生。
5 结语
食物中毒常有发生,尤其是在学校这个人员密集的场所中,大多的学生都会住校,在饮食上没有家长在身边照顾不懂得食物安全知识,使得学生会面临着不健康饮食而导致身体健康以及人身安全造成的影响。通过本文对加强中专学校食品安全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为了学生饮食安全,需要有效的开展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英,何帆.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J].神州,2012(08).
[2]陈玉娟,姚应水,黄月娥等.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02).
根据省、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加强学校食 品安全监管,预防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和饮食安全,做好春季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近期, XX 食品安 全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食药分局等相关单 位, 成立了联合检查组, 对驻区 XX 余家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进行 了春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现将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管理
在区食安办、区教育局的组织下 , 各学校、单位领导非常重 视,能够认真准备、主动配合专项检查工作。各学校均认真贯彻 落实关于学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组织机构,明确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主管领导职责,并配备了专职 或兼职管理干部,使学校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和食堂管理等工 作有人管、有人抓。各校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了学校食品 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关应急预案, 使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二、积极协调,部门齐抓共管
联合检查组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 洗消毒、用水卫生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重点检查,督促学校食堂严 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工作要求,强化食品安全 第一责任,把食品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检查小组对学校学生饮用水安全进行排查,排查中了解到学 生饮用水均为桶装水,均有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及工商、税务等部 门的执照,索证齐全,且饮水机均能做到按时消毒并记录。管供 水制度齐全,管供水人员均获得有效的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上岗 工作。绝大多数学校使用市政直供水,少数学校使用二次供水, 对未取得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已经限期对其要求整改并办 理卫生许可证,乡镇所有学校均设有自备井,有部分单位自备井 水直接供食堂加工食品使用,检查小组已对其要求整改并办理卫 生许可证后方可用于食品加工。
三、认真排查,找准问题隐患
通过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 查制度,切实落实了学校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规范了 学校食品安全经营行为,全面确保了广大师生饮食安全。肯定工 作成绩的同时,在检查中也发现少数学校食堂设备陈旧,排风系 统功率小,蒸饭间有大量的水蒸气无法排除,存在比较严重的食 品安全隐患。
食药监办食[2011]135号
2011年08月11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厅(教委),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局:
近年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密切合作,不断强化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仍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学校食堂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仍存在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60号),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把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食堂自律与部门监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出有机结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高度重视农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学校规划、建设(包括改建、扩建)过程中统筹考虑食堂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相关教育工程,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要求,设置食品原料处理、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清洗消毒、防蝇防鼠、更衣洗手等设备或设施,最大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农村学校食堂纳入监管目标,加大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加指导和监督检查频次,对设施、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要督促整改,并通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
三、全面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学校食堂是食物中毒的重点防控单位。各地要在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前,督促学校充分利用学生放假的有利时机,全面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彻底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全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故。
四、全面强化开学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前,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学校食堂作为监管重点,强化监督检查。要加强对学校食堂负责人、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要指导督促学校食堂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不得采购和加工《食品安全法》禁止经营的食品;要指导督促学校食堂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加工制作食品;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管,加强对食堂设施设备的检查;要把学校食堂列为重点抽验场所,加大对其经营食品的抽检工作力度。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在每年春季开学前(12月底前)和秋季开学前(8月底前)对属地的学校食堂、供应学校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开展一次全面强化监督检查,敦促硬件条件不到位、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立即整改,并及时追踪整改效果;对整改不到位的,停止其供餐业务,并及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及体育卫生专项督导评估指标,督促学校食堂落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
五、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从业人员的责任;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每年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采购、贮存、加工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加强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各地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学校食物中毒行政责任追究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学校有关责任人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管理责任,导致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未履行职责,导致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责任。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辖区内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监督检查结果,并于2011年9月1日前将监督检查报告及附件
3、附件4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1年9月至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教育部将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各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抽查。
联 系 人:马朝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
联系电话:010-88330528
传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厅[200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近年来,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学校逐渐增多。由于一些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时间不长,管理经验欠缺,且学校卫生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卫生工作管理不到位,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事件时有发生。为加强对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民办学校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民办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民办学校的主管部门,要把民办学校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安排,切实把做好民办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对民办学校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查。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69号)、《学校集体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加强对民办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查。要对民办学校的卫生设施条件和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基本情况;要将国家有关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法规和文件传达到每一所民办学校,使其了解国家对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和检查督促。
三、各民办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中小学晨检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的自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重视卫生防病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传染病及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
一、农产品、食品生产档案的重要性
在奥运会召开之际, 食品安全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提升农业食品的科技含量, 全力打造严密的农产品、食品监控网, 离不开生产及销售档案。必须加强这方面档案的建立。保障质量安全应该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做到的。对食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的基本情况, 供应品种和供应能力进行备案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才能对食品的安全追溯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分析、评估、跟踪、预警。建立并利用农产品、食品生产档案, 配合食品监督机构、专家严把食品安全关。
为确保奥运食品安全, 北京市及全国各地区, 全力打造一张严密的食品监控网。建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制定了奥运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确定了粮油、豆制品、蔬菜、果类、肉类、禽蛋类、奶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饮料等10大类345个品种的奥运食品安全技术规范。制定并实施了奥运食品安全监控方案。对奥运供应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的基本情况, 供应品种和供应能力进行了备案。通过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这些档案信息, 建立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奥运食品的安全追溯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分析、评估、跟踪、预警。专家才能严把食品安全关。
农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只有无污染、安全、优质、趋向自然化的绿色食品,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农产品生产档案是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这些真实可靠的记录不仅具有原始凭证价值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还是企业农产品食品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依据, 也是企业顺利开展市场销售的重要保证, 还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应对反倾销、攻克国际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
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粮油类、蔬菜类、果蔬类、豆类等生产过程从种植到收获, 影响其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 主要是农药、化肥的污染, 畜产品大量使用兽药、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人工化学合成品, 造成畜产品品质不好, 口味不佳。突出表现为含有毒或腐败物质, 农药、兽药残留, 不安全食品添加剂, 污浊物, 亚硝酸盐及重金属超标。就连美国具有非常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 也无法避免食品不安全的问题。2006年9月11日, 美国威斯康星州“毒菠菜”事件, 共造成204人发病, 3人死亡。农药的残留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再加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巧妙地利用贸易绿色壁垒为我国农产品进入设置障碍。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 许多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给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大量损失。面对这些反倾销案件的应诉, 需要生产档案、销售档案信息系统的支持。加强农产品、食品生产档案建设势在必行。
二、如何建立农产品、食品生产档案
农产品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 深入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各种质量生产法规。各级涉及农产品、食品生产部门以及食品检验部门, 应强化生产经营者的档案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生产销售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让生产经营者了解生产档案, 重视生产档案, 充分调动每一个生产者积累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生产档案的建设纳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中, 纳入各个生产人员的工作责任中。
从食品生产源头的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开始, 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记录, 存入档案。在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要有标明相关内容的标签标识。通过标签标识可以查询生产记录。建立这种利用档案可以溯源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不仅增强了生产销售企业的责任心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透明度, 也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信任度。对农产品、食品建立档案, 对农产品、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实行档案化管理, 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是大势所趋。
在农产品的生产中, 可根据具体的生产形式、生产品种建立档案。如农村合作组织的档案管理是建立完善的农药入库、分发档案, 各个作业区建立农药使用档案。作业区植保人员按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田块编号、发生时间、病虫害种类, 所需农药上报给合作社, 合作社植保人员分发农药并记录在案。并对哪天、哪块地用了什么品种的肥料、用量多少、使用时间、来自哪个厂家, 厂家的营业执照、是否有产品检测合格证等等全都记录在案, 并对水质、土壤全都建立档案。
按照要求采摘, 采摘后进行统一存放、统一加工、统一包装。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编号, 若发现农药残留超标, 可根据记录追溯到农户。严格控制使用化肥、农药,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于它的种植过程。要做到安全用药、合理施肥, 农技推广部门、合作社每年都应在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组织三次安全生产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还要经常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管理, 让每个农户从生产到加工包装都不超标使用有害的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 从源头控制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在畜禽业、奶制品的生产中, 技术人员密切注视疫情动态, 严把饲养中兽药、饲料添加剂关, 对用量进行控制, 并给具体所饲养的每头动物登记建档。认真填写监管记录, 指导督促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完善免疫、饲养和无害化档案。现在有好多公司、合作社、农民都自发地建立生产档案, 如山东枣庄养貉大户, 不但给貉建立喂养档案, 还给貉照结婚照, 建立繁殖、生长档案。山东沾化有个冬枣基地给每棵枣树都建立生长、生产档案。
总之, 通过建立农产品、食品生产档案, 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通过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做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的, 每一个环节都能追查到生产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责任人。采用种养结合生态化生产方式, 实现农产品升级换代, 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 减少工业化农产品污染对国民健康造成的损害。提高生命质量, 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通过提供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三、利用档案应对反倾销案
以建立健全农产品、食品生产档案的方法,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网。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打破国际技术贸易壁垒, 促进农产品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 实现农民收入、农业增效和农产品技术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加强生产监督, 农产品、食品出口型企业的档案部门, 应注意研究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 以及提起反倾销案主要国家或组织 (如欧盟) 的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扩大归档范围。2006年, 日本实施了以提高食品、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标准为内容的“肯定列表制度”, 像这样的有关规定都应收集归档, 利用档案来研究企业的生产标准。因为一家企业的产品如果不合格, 就会影响出口相同产品的所有同行企业。目前, 我们不仅注意收集本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 而且更要重视收集国内外有关同类产品的市场商情信息, 研究对策, 迎合国际农产品、食品的消费趋势。出口型企业, 应该按照国际标准, 健全各种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一旦遇到反倾销诉讼, 企业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备齐最有说服力的档案, 缩短反倾销调查的时间, 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高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维护我国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毕云平.加强商务档案建设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J].档案学研究, 2007 (4) .
[2]王志刚.美国“毒菠菜”事件始末及其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08 (4) .
[3]李朝民, 何定明.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巡礼[N].农民日报, 2008-07-30, 2008-08-01.
[4]杨秀平, 等.中国蔬菜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出路[J].世界农业, 2008 (1) .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协同治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普遍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要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源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吃什么才安全”成了人们无奈之下屡屡发出的疑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及食品安全权遭受严重损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因为其损害范围广泛,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管理和法律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考验着执政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
一、加强协同治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
食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食品安全将助力健康中国梦的实现。明确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的形势和能力差距,实现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必须拿起“德治”和“法治”这两大武器,提升治理能力,规范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行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形成“尚德守法”的良好秩序和社会风尚,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食品安全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和多种利益关系,是直接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重大举措不断,但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难以依靠某些部门或机构独立解决,在涉及跨部门跨行业领域治理时,需要明确边界,避免分段监管,不留死角和盲区。由于食品安全各类监管主体缺乏协同,各种调控机制缺乏有效整合,各个监管环节缺乏有效衔接,因此迫切需要融入治理理念进行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调整,以发挥不同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环节的协同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方式应包括四种方式: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就是要求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依照法律,食品安全治理体制由法治予以保障,因此法治是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依法充分界定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各方的权利、权力和责任,以此矫正生产经营主体与消费者的不对等地位、缓解市场的外部性问题、规范市场的统一化问题、强化企业与政府的自律意识和法律责任、维护社会互信和市场公平交易、改正政府权力不清和责任不明的失灵状况。法治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于治理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先天优势,国内外诸多实践经验证明,没有法治的深度参与,食品安全的“善治”只能沦为一句空话。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依靠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使食品安全领域的各种疑难问题纳入法治程序与引导,循序渐进的进行法律化解与突破,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行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仍然存在突出问题,行业相关标准缺失或者滞后,导致监管依法难、执法轻、企业无标生产等问题。我国于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2009年6月1日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虽然已经将风险分析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之中,但过于原则性和宽泛性,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而且,目前我国不仅仅是缺少针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专门法律,在相关法律的数量上、法律处罚的力度上、法律的可操作性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制建设方面,我国已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导,《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动物防疫法》等基本法律为补充以及数部单行的食品安全行政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行政处罚办法》、《肉与肉制品管理办法》、《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等为配套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数量众多,但是大多法律法规是各个部门在不同时期制定的部门立法、分段立法、分散立法,存在法规之间相互交叉、矛盾、抵触及盲区的情形,对同一食品违法行为,不同法规释义不同,甚至有的规定自相矛盾。一些法律法规仅对食品安全作了概要性规定,法律监管空区较大,一些条款过于笼统,操作性差,约束力较低,有的法规执法主体权责不明确,多头执法或执法空白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法律约束力不够。
此外,食品安全的法律标准是衡量食品安全是否标准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总共将近3000项,不同的标准政出多门,存在着交叉、空白与矛盾等多种问题。在国家标准方面,有以《食品质量法》为依据的食品质量标准和以《食品卫生法》为依据的食品卫生标准两套平行的标准,这两个标准往往对同一食品规定的标准产生矛盾和冲突。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完成22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和68项新标准制定公布,2015年将完成标准整合工作任务,基本建成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三、加强法律风险评估依法开展食品安全治理
在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进行社会治理成为普遍共识的趋势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层面的缺位: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与法律隐患。经验观察表明,一方面是我国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日趋管控性与严厉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频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广大消费者对现行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不信任,鲜明的对比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足与漏洞,这些问题、不足与漏洞就是严重的法律风险,使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陷入合法性危机。
食品安全的法律风险评估就是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行梳理与评价,通过设计恰当的标准体系,从立法技术、体系体例、制度设计、治理效果等层面发现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与漏洞等各类法律风险的过程。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行立法后法律风险评估,盘点制度成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纠正或消除潜在的法律风险,才能切实增强食品监管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的质量,促进行政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为行政部门的食品安全治理活动与治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与法律保障。
食品安全法律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一整套评估指标体系和工作路线,具体应用到对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药监系统规范性文件的评估中。即分别从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规范性、实际绩效等各方面逐一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民意调查、专家测评、执法部门反馈,对专项立法工作的实际绩效进行立法后评估,使食品安全监管和评估部门能够充分了解信息,科学“盘点”立法质量及社会效果,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实现科学与高效立法。二是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整体评估。将本文提出的评估主要事项、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具体应用到整个食品安全监管立法体系的融贯性、自洽性研究当中,通过比较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完善、内部是否协调统一、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调研和实证分析,发现立法体系内部的漏洞,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借以完善和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立法的预见性和对社会风险的防控。三是提高立法计划的科学性。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中提出的“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提高立法计划的科学性提供指南与可行的方案,以实现立法计划的“刚性”,通过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化研究和分析,考虑其风险性和重要性、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需求,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回应,使立法符合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特征,做到立法的等级和风险性及重要性配套,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回应要求。
四、加强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法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和基础。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公众健康、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例如,土壤有机污染通过食物链发生传递和迁移,加重动物和人类自身遭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和威胁程度,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污染大气加重土壤污染,蔬菜的叶片能从大气中吸收重金属,各种环境污染的影响是环环相扣的,对食品安全和公众的健康形成重大隐患。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综合研究仍相对落后,学科交叉与融合基础上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尚未形成,学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缺乏重大原始创新成果,难以满足保障食品安全的实际需求。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基于科学、风险管理、全程管理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并依此为依据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条例和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针对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发达国家普遍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强化风险预防理念,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快速预警应急系统,尤其是引入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最大限度防范事件发生和发展;二是加强社会协同共治,食品安全管理决策机制以科学为根据,注重公开透明;三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诚信系统,加大违法成本。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事件应急处置框架、体系、原则和指南,可用于处置常规监管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全球食品供应链分布更加广泛,新型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品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不断增多,客观使得食品安全监控的难度在不断加大。
以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为抓手,全面改善和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探索一条具有协同效益的监管控制道路。加强法制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监管和健康管理政策多管齐下的协同共治,既符合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也是抓好生态文明框架下的食品安全、保证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Z].2015
[2]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初步形成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评估智库[N].中国食品报,2014—4—21
[3]刘金峰.用大数据思维引导舆论工作[J].紫光阁,2014(10)
[4]食品行业安全发展进程提速需要适应新常态调整新思路[N].中国食品报,2015—1—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板,大家好!
受县教育局和卫生局委派,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学校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主要就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方面的要求作一些简要介绍。
第一部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全面责任(我局在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过程中,从99年开始将学校校长列为法定代表人,这么做的原因一是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职责,引起他们对本校食品安全的足够重视)。学校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但不得由加工经营环节的工作人员兼任),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负全面管理职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参加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身体健康并具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学校食堂经营的业主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有最直接且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配合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培训;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进行记录,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接受和配合监督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学校应制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项目及标准;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上岗前和在职培训。
第二部份,针对学校食堂管理的主要内容
1、环境要求:学校食堂内外环境(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台面、排水沟,门窗等)应当保持清洁和状况良好,各类物品摆放整齐规范;废弃物应当在每次供餐结束后及时清除,废弃的油脂按规定进行处理(严禁再回收使用),清除后的容器及时清洗,心要时进行消毒;污水和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但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学校食堂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有毒有害物品不得与食品一起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从业人员要求:健康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业人员患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治愈后方可重先上岗;知识培训,应对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职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应记录;个人卫生,食品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专间工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外露,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配饰物,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还应进行消毒,避免在食品处理区吃零食、抽烟,咳嗽、打喷嚏,抓头发,抠鼻子耳朵等的不良行为,不要将私人物品带到食品处理区。
3、食品和原料的采购、贮存、使用要求:索票索证和台帐登记制度,采购食品和食品原料应当索取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食品进货台帐登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一是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是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三是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四是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五是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六是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七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八是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九是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等。(题外话: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学校对食堂提供的食品采取限价规定,诚然教育部门这样做肯定是经过了多方考虑并有充足理由,但无论如何,限价都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来进行,必须以保证食品安全为前提,因为低价竞争可能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一个诱发因素)。食品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和个人用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要及时清除,需要低温贮存器的食品,要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存放,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也要分开存放,冷藏冷冻设备要定期除霜、清洁,保证贮存食品所需的温度和卫生;加工使用,加工使用前对食品认真检查,发现腐败变质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使用,各类原料在使用前要洗净,分类存放和加工,防止交叉污染,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无适当保存条件(10度以下,60度以上)而存放时间过长(2小时以上)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4、餐饮具的要求:餐饮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洗净后进行消毒,消毒后的餐饮具要存放在洁净的保洁柜内,有明显标志且不得存放其它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定期检查餐饮具消毒设备,保证正常运行。
5、规避高风险食品及安全防护的要求:高风险食品,是指使用或食用过程中,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或者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为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我州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曾规定过4种高风险食品(分别是野生菌、四季豆、凉菜、发绿发芽洋芋)明令学校集体食堂制售,在实际监督工作中,我们发现使用剩饭菜、酸汤、豆浆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部份单位对禁止出售高风险食品的规定未认真执行,究其原因,一是这些菜品传统且使用方便,二是大家普遍存在有侥幸心理,三是监督管理多以教育为主,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赞同洪老师的话,既然有明文规定的东西就不要去违反它,因为你将自己该做的都按要求做了,即使发生了问题,你的责任也会轻一些)。安全防护,近年来,各地皆有报道人为因素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此类事故性质恶劣、危害巨大,影响极坏,所以防范人为投毒或人为污染食品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主要是食品存放场所要有有效防护,平时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离开时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且无损坏,使用食品时观察是否有污染迹象,就餐前及就餐过程中有专人看护食品,了解掌握食堂内部人员和周围人员的思想及情绪变化,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等。
6、留样要求:对出售的食品进行留样是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一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样品将有助于事故原因调查有相关责任界定,具体做法是食堂供应的每件食品成品都应留样,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冷藏48小时以上;如到时无异常情况出现再样品进行妥善处置。
第三部份,学校食物中毒的处理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的总称,需要指出的是某些疾病与食物中毒类似,但不属于食物中毒如:醉酒、食用大量脂肪所引起消化不良,过敏反应、食用未熟水果引起不适等。
食物中毒分级:依据《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食物中毒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三级,(一级)是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的中毒事故;(二级)是较大食物中毒事故 :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三级)是一般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9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食物中毒处理的原则:发生食物中毒的学校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但最迟不应超过2小时,报告后由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逐步上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及详细地址、通迅联络方式及联络人、发生时间、救治单位、进餐人数、中毒人数、入院就诊人数、就餐场所、可疑中毒食品、病人的主要症状、目前已采取的措施等;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按就近急救原则和抢救病人优先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应分别采取抢救病人以及消除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和有利于查明发病原因的措施;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根据需要采取各种善后措施(如安抚、救助,补偿等)。
【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推荐阅读: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06-23
加强学校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06-24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12-28
创建特色学校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01-15
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实施方案05-26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09-20
加强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情况汇报11-15
关于切实加强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06-04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