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代代传心得体会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征精神代代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长征精神代代传心得体会 篇1

长征是什么?用 4个“伟大远征” 来概括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不可摧。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

什么是长征精神?指出 5点内涵

伟大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走好新的长征路,提出 6个“矢志奋斗”

1.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2.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3.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4.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5.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

长征精神代代传心得体会 篇2

一、毛主席想念延安人民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陕北各群众团体代表延安各界人民向毛主席致电表示祝贺。10月1日,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延安各界群众万余人举行庆祝大会并致电毛主席。毛主席接到延安人民两次贺电后, 于10月26日复电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接到你们的贺函, 使我十分愉快和感谢。延安和陕甘宁边区, 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 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 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 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 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的复电, 成为指引延安人民和全国人民发扬延安精神, 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1951年秋, 中央赴北方革命老区慰问团200余人, 在团长、民政部副部长刘景范和陕甘宁分团团长、内务部副部长王子宜率领下到延安进行慰问活动。他们给延安人民带来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毛泽东的题词, 成为延安人民和全国人民发扬延安精神的行动和口号。

1952年冬, 原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去北京晋谒毛泽东。毛泽东主席派车把他接到中南海做客, 详细询问了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并让他代向延安人民问好。大生产运动期间, 杨步浩是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劳动英雄, 曾为毛泽东、朱德代耕和代交公粮, 他像走亲戚一样, 经常到毛泽东、朱德家中做客。1943年7月, 毛泽东会见杨步浩时对他谈到的农村情况很感兴趣, 并让他给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谈谈。毛泽东在给林伯渠的信中写道:石家畔劳动英雄杨步浩“获知乡村情形, 很有兴趣。兹转介至尊处, 倘有时间, 乞为接谈。”“并望招待他们住一晚, 第二天回家, 因他们离此七十里之远。”建国以后, 毛泽东仍惦记故人, 在1961年的困难时期, 托人给杨步浩捎来几斤白糖和两瓶酒。见物思恩人。在1961年国庆前夕, 杨步浩二次进京去见毛主席。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杨步浩, 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了解延安的变化, 感谢延安人民的问候。

1964年7月, 延安地委副书记带领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到北京汇报工作。时任毛泽东办公室主任的汪东兴知道后对这位副书记说:“主席想念延安和延安人民, 想回延安去看看, 并问延安有无干部到北京, 在未去之前想了解一下延安的情况。我打听到你从延安来, 想请你向主席简要地汇报一下延安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7月7日下午6时许, 毛主席接见外宾后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延安干部。他笑容满面, 神采奕奕地和延安的同志一一握手。同志们激动地说:“主席好!延安人民想念你。”主席慈祥地笑着说:“我也想念延安, 想念延安人民啊。延安现在怎么样?”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延安的情况。毛主席听后深情地说:“我来北京之后, 还没有回过延安, 是不好的, 再回一次延安就好了。我是应该回延安看看, 应该看看延安人民的, 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谢谢延安人民啊”。据说1958年毛主席曾准备回延安。1965年准备先上井冈山然后再回延安。这两次都因国事繁忙没有成行。毛主席晚年虽年事已高, 仍然想念着延安人民。他让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高智回陕西工作, 并嘱咐给他准备一头毛驴, 他要骑着毛驴到延安和黄河边走一走, 看一看。1973年6月, 周恩来回到延安代表毛主席看望老区人民, 再次转达毛主席向延安人民的问候。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与世长辞。延安人民万分悲痛, 派代表到北京为毛泽东守灵。毛主席情系延安人民, 永远活在延安人民的心中。延安人民永远牢记毛泽东主席的教导, 用他培育的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二、周总理和延安人民心连心

周恩来总理十分关注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经过一场“文化大革命”的劫难, 延安人民过的是吃不饱饭, 没有钱花的穷困光景。周总理从北京在延安插队锻炼的知青那里了解到延安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时, 难过地落了泪, 自责地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七十年代初, 他把陕西省委和延安地委负责同志召到北京, 专题研究解决延安人民的温饱问题。1970年3月, 《延安地区知青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周总理接见了参加座谈会的知青代表, 强调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 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他说:西安事变后, 我们进了延安。主席的许多著作是在延安写的。延安是革命圣地, 也是革命的出发点, 全世界都知道延安。1943年以前, 陕甘宁边区征粮20万大石, 老百姓有人说怪话, 主席没有生气, 感到人民负担重了, 马上减了4万石。我们自己动手搞生产, 情况马上变了。胡宗南进攻延安, 主席一直是同人民共患难的。群众支持我们, 主席感谢陕北人民。在苦难的日子里, 群众始终和我们在一起。全国胜利以后, 主席进了城没有忘记延安。现在群众生活还没有改善, 你们要恢复延安精神, 要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为了改变延安落后面貌, 发展经济建设, 会后国务院指示中央有关部委对口帮助延安建立起钢厂、农机厂、化肥厂、柴油机厂、水泥厂等五小工业, 并责成北京市每年组织60人左右的巡回医疗队到延安各县为群众防病治病。

周恩来十分重视延安革命纪念地的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 对延安革命旧址的保护、恢复和开放, 对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陈列内容, 都做了许多重要指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 为消除“左”的思潮对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纪念馆陈列宣传的影响, 他指示中联部和中央党校选派同志到延安帮助纪念馆进行陈列内容调整工作, 并由邓颖超直接指导。那一次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内容调整方案和讲解词都送周总理审阅。讲解词是由中联部副部长冯铉同志和当年在中联部工作的乔石同志指导修改后, 印发给参加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的同志。作为共和国总理, 对革命纪念地的建设和宣传工作如此重视, 是对全国文博工作者的关怀和鼓舞。

1973年6月9日, 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回到阔别二十六年的延安。中午, 他没有休息就登上宝塔山, 看到山上竖立着毛泽东给延安人民的《复电》宣传牌。他站在宣传牌前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并指示要重新发表和学习毛泽东的这个《复电》, 发扬延安精神, 加快延安建设。吃晚饭时, 总理一边吃着小米饭和荞面饸饹一边询问着延安人民的生活情况。他听说群众生活还有困难时, 心情沉重地说:“解放这么多年了, 延安没有建设好, 我当总理, 有责任。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 支援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胜利, 我们应当把延安建设得更好”。他问在座的延安同志:“你们三年变面貌, 五年粮食翻一番行不行啊”?在座的同志齐声说:“行!”总理高兴地站起来, 说:“好!拿酒来, 为你们三年变面貌, 粮食五年翻一番, 干杯!”。那时, 总理已重病缠身, 本是不应喝酒的, 但当他看到延安地方同志有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时, 不顾医生对他的禁令, 和在座的省、地领导一一碰杯。在枣园, 总理同乡亲们团聚在一起, 拉起了家常, 回忆起当年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时的情景。总理问村支部书记雷治富:“当年主席在这里时的老人还有几位?”雷治富指着70岁的高同有说:“他就是。”总理握着高同有的手关切地问:“你害哮喘病, 睡眠可好?老伴身体好吗?”高同有激动地说:“请总理问候毛主席好, 朱总司令好。”总理问雷治富:“我有个侄子在这里插队, 你们为什么把他送去上大学?当农民不好吗?毕业后让他再回来, 你们还要他吗?”雷治富回答说:“是他劳动的好, 群众推荐他上了大学。”在纪念馆, 总理看了陈列展览后指出, 一个陈列, 就是一部历史。要历史地唯物地看问题。革命不是几个人, 要有群众观点, 干部观点, 要多出一些人的照片和名字。

周恩来在战争年代和延安人民朝夕相处, 情深意浓。建国后, 他时刻惦念着延安人民, 关怀着延安的经济社会建设。他为延安人民生活贫困、经济落后流过泪, 自责过自己。他指示中央有关部委对口支援延安五小工业的兴起, 连续多年派北京干部支援延安, 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延安人民牢记周恩来总理的教导, 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如今的延安, 山也绿了, 人也富了, 城市更美了, 周总理生前的嘱托终于实现了。

三、邓小平回延安

1966年3月, 阔别21年的邓小平回到延安。那时, 他是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在延安, 邓小平听取了延安地委领导的汇报, 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

那时, 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城内凤凰山麓旧址院内, 陈列室为两排平房, 面积仅有920平方米, 展出的内容、照片、文物都很少。在陈列室, 邓小平看到红军长征初到陕北的照片时, 心情非常激动, 感慨地说:“到陕北真不容易呀!”当讲解员讲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内容时, 邓小平插话说:“这次会议很重要, 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邓小平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并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的发言。那时, 他任八路军115师政委, 是第一次回延安, 在延安住了三个月。

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参观时, 他望着“七大”主席台, 陷入了深沉的回忆。转过身站在写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旗座下, 他思考良久。邓小平没有参加“七大”, 他是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的。可是他却站在“七大”会场内一言不发, 大家感到气氛有些异样。走出中央大礼堂, 跟随邓小平一起回延安的他的女儿毛毛, 要父亲去看他当年在杨家岭住过的窑洞时, 邓小平说:“不去看了, 不去看了。”这时, 蔡畅走过来说:“小平, 你结婚就在上边的窑洞里, 还记得吗?”邓小平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记得, 记得。”那是1939年7月邓小平第二次回延安, 参加完中央政治局会议后, 经人介绍认识了在边区保安处训练班学习的卓琳。9月初的一个傍晚, 二人在杨家岭举行了婚礼。李富春、蔡畅也参加了婚礼。结婚不久, 邓小平和卓琳一起返回太行前线。

邓小平没有参加党的“七大”, 但他参加了党的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是1945年8月9日在杨家岭召开, 邓小平是6月底从冀鲁豫出发来延安的。这是他第三次回延安。这次在延安, 他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8月25日, 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 他和刘伯承等20多位军队领导乘飞机返回前线, 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诗人贺敬之抒发对延安的情怀。1966年3月, 邓小平第四次回延安却没有这样的心情, 这是因为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在延安, 他少言寡语, 但他简短的谈话是在谆谆地告诫我们:要坚信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就在他回到北京不久, 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被打倒了。1973年, 毛泽东奇迹般地启用了邓小平, 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邓小平复出后, 开始了对“文革”的全面整顿, 多次强调:“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起来, 坚持下去。”改革开放时期, 邓小平成为引人注目的世纪伟人, 他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四、江泽民勉励延安人民发扬延安精神

1989年6月, 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9月, 他就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安。这是他担任总书记外出进行调查研究的第一站。

9月9日上午, 江泽民一行到达延安。他告诉大家:“国庆40周年前, 我想到各地作些调查研究, 到哪里去呢?我考虑千万不能忘记过去, 我首先到老区, 到革命圣地延安。”他说, 延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延安地处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差, 若干年来因各种原因仍然比较贫困。这次到延安, 是来向延安人民转达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慰问的。通过看望延安人民, 转达党和政府对全国老区人民的亲切问候。

在延安, 江泽民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 会见了参加陕北老区经济开发座谈会的代表, 到枣园乡庙沟村和万花乡向阳村进行考察。在此期间, 江总书记一再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把经济搞上去, 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 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9月10日上午, 江总书记来到庙沟村。在苹果园里, 硕大的果实压弯了树枝。总书记详细地询问着苹果的品种、管理、产量等。省委书记张勃兴说:“这是新品种叫‘秦冠’。在关中地区是青色, 到延安就变红了。”总书记风趣地说:“秦冠, 就是陕西的冠军吧!”。穿过果园, 站在羊肠小道, 江总书记来到农民贺巨庭家做客。女主人热情地招待总书记, 和他拉起了家常。总书记环视着窑里的摆设, 称赞说:“蛮现代化的嘛!”女主人笑着说:“这都是用苹果换来的。”村支书王久富告诉总书记说, 像她这样的家庭在村上只算个中等户, 万元户占全村三分之一。

万花乡向阳村在延安西南杜甫川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 由于各种原因这里的群众生活仍然贫困。江总书记沿着山路, 爬上山坡, 走进贫困户胡进海家的窑洞, 坐在炕边同胡进海夫妻俩拉起了家常。总书记问:“粮食够不够吃?”胡进海说:“不够吃, 一年缺上千斤粮。”总书记又问:“家里几口人?几个劳力?”胡进海回答说:“六口人, 两个劳力。”他解释说, 他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有眼病, 干活时连禾苗与野草都分辨不清, 所以生活有困难。延安地委书记白恩培说:“这种病是由近亲结婚造成的。”总书记对白恩培说:“你们派医生查一查, 帮他们治治病。必要时可请北京医生, 这不是一户人家的问题, 贫困地区大都有这个问题。”总书记嘱咐村支书要多多帮助这家贫困户。总书记询问起这个村的情况, 村干部反映, 目前村里仍有21﹪的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村支书表示, 他们有决心改变落后面貌:“国家给我们支援, 我们要干, 国家不给支援, 我们也要干。”总书记听后赞扬说, 就是要有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 当然国家也要帮助你们脱贫致富。

庙沟村脱贫的经验和向阳村贫困的景象, 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老少边穷地区落后面貌是长期形成的,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都要把帮助这些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要把过去单纯的救济式的扶贫改变为新的经济开发式的扶贫。

五、胡锦涛和延安人民一起过大年

2006年的春节, 延安格外热闹红火, 到处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一, 胡锦涛总书记和延安人民一起过大年。1月2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 胡总书记一到延安, 就风尘仆仆地前往延安市八一敬老院, 看望在延安安度晚年的老红军、老八路。他拉着长征到陕北的90岁高龄的女红军刘天佑的手嘘寒问暖, 询问她的生活情况。胡总书记在与几位老红军、老八路亲切交谈中, 满怀深情地说, 当年, 你们跟着毛主席, 跟着共产党,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前赴后继, 浴血奋战, 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是党和人民的功臣,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历史功绩。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虽然和当年有很大不同, 但我们仍然要继承、发扬老红军、老八路的优良传统, 发奋图强, 努力奋斗,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

1月28日是农历除夕, 胡总书记到安塞县侯沟门村看望农民群众。村民们吹起唢呐, 打起腰鼓, 迎接总书记的到来。胡总书记走进康海发的家, 同主人一面拉起家常, 一面一道动手做过年吃的年糕。询问康海发家去年的收成和收入, 谈起新的一年里致富奔小康的打算, 了解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胡总书记和大家一起喝着米酒, 吃着年糕, 高兴地说, 看到你们的生活过得好, 我们很高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 也就像乡亲们吃年糕想要表达的意思那样, 要让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高。

大年初一, 胡总书记到延安电信公司和武警支队, 看望了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和战士。之后, 胡总书记来到安塞县碟子沟, 他沿着崎岖的山路, 踏雪走到山峁上, 实地考察退耕还林的进展情况。他望着山坡上一片片已经成活的经济林、生态林十分欣慰。他仔细询问退耕还林后农民口粮、收入、补偿等落实的情况, 并嘱咐当地负责同志, 要坚持不懈, 巩固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使延安的山川更加秀美, 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

节日期间, 胡总书记还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党的七大会址, 胡总书记动情地说, 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 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 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胡总书记要求充分运用延安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联系实际创新路, 加强培训讲实效, 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他说, 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实际, 就是运用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在干部培训中必须考虑的。我说的联系实际创新路, 就是这个意思。加强培训求实效, 最终还是要看在这里培训过的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是不是真的有了提高。

胡总书记在延安慰问和考察活动结束时, 听取了省、市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希望陕西包括延安的同志们,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充分运用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条件, 紧紧抓住机遇, 发扬优良传统, 弘扬延安精神, 矢志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 延安人民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绩。新时期, 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矢志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创新, 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心系延安, 关心延安人民, 同延安人民同甘共苦。他们都对延安精神作过重要论述, 不断丰富延安精神的内涵。新时期, 我们应该继续弘扬延安精神,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淮海精神代代传 篇3

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下的回廊里,人们从那一排排、一块块大理石上,看到了三万多名烈士的名字,他们有的是留下姓名的英雄,还有的是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但一起留在人们的守望中,留在共和国的记忆里。我们找到了《烈士传》,编著者坦言,“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从三万多名烈士中才找到有事迹记载者100多人。所幸这里面有赖峰,单独一页,不足150字。文称:“赖峰,广东省人,1917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曾任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等职。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赖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在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魏楼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仍然指挥部队继续前进,后因流血过多而光荣牺牲。”

当杜聿明集团从徐州逃跑时,赖峰随四纵尾追逃兵到萧县张寿楼,抓住敌人尾巴打了一仗。为了压缩对敌包围圈,全纵三个师并肩展开,从东北部向崔阁、魏楼、前平庄进攻。经1948年12月5日—6日两日战斗,部队向前推进七公里,在推进途中,恰巧路过丁庄。赖峰受老战友、受了伤的团政治处副主任王保哲委托,打到王的老家时,方便时给他哥哥王长治捎个信,报个平安。此时赖峰路过王保哲家的村庄,便趁战斗空隙,偕同四个战士,一路询问来到王长治家,进门就亲切地喊:“长治哥,我叫赖峰,你弟弟王保哲叫我来看看你,他现在受了伤,正在山东临沂住院……”多年来,一直没有弟弟音讯的王长治,得知弟弟还活着,而且还担任华野四纵三十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十分激动,热情地接待了五位客人。交谈中,王长治得知赖峰是弟弟的亲密战友。这一幕,深深地留在了王长治12岁女儿王素玲的心田里。

赖峰从王长治家走出,当夜就牺牲在战场上。噩耗传来,王长治十分悲恸。赖峰是广东人,是兄弟的亲密战友,这个地方没有他的亲人,我们王家要厚葬他,守着他,我们就是他的亲人。王长治用一牛车小麦换回一口棺材,把赖峰烈士安葬在自家的田地里。此后,王长治带着女儿王素玲坚持每年四次给烈士扫墓祭奠。1961年,王长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拉着女儿的手,嘱咐她:“赖叔叔就交给你了,他是咱家的亲人,咱们祖祖辈辈都要守着他。”

几十年过去了,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也不管家庭负担多重、困难多大,她都按照当地习俗备足纸钱、供品到赖峰墓前缅怀祭奠。后来,王素玲的儿女长大成人,在县城就业安家,常劝她:“娘,请和我们一起到县城住,祭奠赖爷爷的责任和义务就交给我们吧!”王素玲说:“我已守护你赖爷爷60多年,守在这里心里慰藉踏实,你赖爷爷是为国尽忠,难道我不该为他尽孝吗!”

父女接力,为烈士义务守墓64年,美誉传遍了江淮大地。王长治这位敬仰先烈的老人,也曾为弟弟革命吃过不少苦。为营救弟弟从日寇监狱出来,他变卖过全部家产;也曾受弟弟牵连,被国民党反动派吊打过。弟弟王保哲,原名王长信,1939年,在萧县中心县委领导下担任过四区区委书记;1940年,在区队的基础上建洪河大队,拉起400多人的抗日武装,他任大队长。一年后,洪河大队编入萧县独立旅,王长信任五营教导员。东撤后,受党组织派遣,他到睢宁县任二区区委书记兼教导员,为与当地王姓大户认本家,联合抗日,遂改名王保哲。解放战争期间,他任华野四纵十一旅三十二团三营营长。1948年9月,攻打济南时,升任该团政治处副主任。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一颗炮弹打来,机智的警卫员一把将他推倒,弹片打掉了他四颗牙齿,下嘴唇和舌头尖受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而警卫员却壮烈牺牲。在王保哲住院期间,四纵从徐南阻击战的褚兰一带,星夜追赶从徐州逃窜的杜聿明集团,一直追到九年前王保哲任区委书记与河南省永城县搭界的萧四区。此时王保哲的心情很复杂,认为自己南跑北奔,如今打到自己的家乡,却因受伤而无缘参加战斗,而且这一仗又是决定蒋家王朝覆灭命运的决战。想来想去,他托战友给家人捎个信,让家人不要再为自己担惊受怕,打完这一仗,全国很快就要解放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由于王长治真诚、友善、热心,赖峰长眠于他战友的故乡,“直把他乡作故乡”。这种革命情谊凝结成的感情,远非血缘、地缘感情所能比,这种情谊因信仰而崇高,因为民而伟大。王长治父女每次都把祭拜过程,当作传承革命精神的过程。每次带领后代来墓前祭拜,都认为是给家庭请来一位最好的老师,进行一场最好的教育!

临近2009年清明,赖峰之子赖忆淮,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当他得知七旬老人王素玲已经连续60余年守护父亲陵墓时,哭得像个孩子,抱着王素玲声泪俱下,他说:“大姐,谢谢您60多年来对我父亲的照顾……”王素玲也是老泪纵横:“大兄弟,我盼望半个多世纪终于把你盼回来了,赖叔叔可以安息了!”忆淮接着说起自己的名字:“忆淮,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永远记住淮海人民的恩情!”

岁月匆匆,星转斗移。王素玲已由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接过父亲守护烈士陵墓的接力棒也有50多年了,人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她对子女动情地说:“只要我身体能动,我都要守护住你赖爷爷。你们要记住你外公的话,咱祖祖辈辈都不能丢下这个义务和责任!”如今,她的子女们以及当地青年已接过接力棒,把烈士墓地变成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当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他们正在谱写一曲淮海精神代代传的后传。

(责任编辑 徐银山)

长征精神代代传心得体会 篇4

一、活动目的.:

1934年到1936年,红军过雪山,爬草地,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精神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此,学校让我们策划一次“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

二、活动安排:

1、时间:20XX年3月10日(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

2、地点:汉寿三小149班;

3、内容:“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

4、人员:史老师和149班全体同学;

5、组织者:史老师。

三、活动过程:

1、《七律长征》朗诵者:第四、五小组。

2、《过雪山草地》朗诵者:第一小组。

3、《红军故事》朗诵者:马滔、雷琳。

4、《清平乐六盘山》朗诵者:胡申奥。

四、主持人:刘蕾、张靖禹、徐苒纯、冯旭。

五、比赛要求:

1、尽量背诵,大胆;

2、朗诵时要有感情,带动作;

3、必须用普通话朗诵。

长征精神代代传教案 篇5

六(5)中队

目的意义: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缅怀革命烈士。

3、继承革命遗志,发扬革命精神。

4、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准备:

1、电视机、音乐播放器、话筒。

2、演红军长征时的光碟。

3、关于红军的散文或诗歌。

4、主持人及各节目训练。活动主持人:郭淼淼、姜俊豪 活动时间:10月10日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策划人:王荔腊 活动过程:

(一)队会仪式

全体起立、奏乐、敬礼、齐唱队歌。

(二)活动正式开始

主持人(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豪迈的声音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70多年前血与火洗礼的难忘岁月。长征精神鞭策华夏儿女,将长征精神代代传下去。下面宣布,“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朗诵会现在开始!郭:巍巍雪山。姜:茫茫草地。合:长征的路途是无比的艰辛又无比的辉煌。接下来请欣赏由隆育瑶同学朗诵《飞夺泸定桥》,去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郭:长征是文化。姜:长征是精神。

合:正因为红军战士们有不屈不挠,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才取得了胜利!请欣赏由田冲和周斯航深情并茂的朗读《延安》。„„„„

郭:雪山低头迎远客,姜:草毯泥毡扎营盘。郭:风雨侵衣骨更硬,姜:野菜充饥志越坚。郭:官兵一致同甘苦,合:革命理想高于天!姜:毛主席曾经说过,自盘古开天以来,三皇五帝,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请欣赏集体朗诵《六月雪》。„„„„

郭:长征是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四面八方的红军战士跋山涉水,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皮带充饥、转战乌蒙山„„十万红军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

(三)观看长征影碟,谈自己的想法。

同学A:我深深的被红军顽强的精神所打动。

同学B:我被红军战士的精神所折服了,我觉得我们学生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多做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掌声)合:让我们将长征精神代代传下去吧。最后,全体起立,再次深情的朗诵《延安》,再次去体会革命胜利后的喜悦。(音乐响起)

(四)班主任总结 „„„„

雷锋精神代代传 篇6

余江县某某小学六(1)班陈蓉芳指导老师某某

是谁用自己的汗水帮助穷苦百姓?是谁用自己辛苦存下来的钱帮助村民买拖拉机?是谁为了国家勤俭节约,袜子补了又补?没错,是雷锋叔叔!是他乐于助人、勤俭节约造就了他人的幸福生活。

雷锋叔叔在部队共经历了951天,在这951天里,他每天都在奉献。雷锋叔叔只活了短短的22年,好事做了一火车。他虽然已经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人间---------在街道边,在闹市里,在我们的校园里在中国的每个角落里!我们身边就有一个个“雷锋”,他们乐于助人、拾金不昧······

陈文建,我们学校一个普通的三年级学生,在二年级时却做出了一件令人竖起大拇指的事情。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吃完中饭,陈文建像往常一样优哉游哉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忽然,一个红色塑料袋子跳入眼帘。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厚厚的一大叠钱。陈文建毫不犹豫地捡起红袋子,似动车每秒97米般飞奔到校长室,把钱交给了校长。校长都惊住了,这么多钱,数数,整整2300元!

当失主站在舞台上认领这笔钱时,同学们看着校长手里散开的红红的百元钞票,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我们可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当校长把钱交还给失主时,陈文建笑了,那是他帮助他人之后最开心的笑,是世界上最真实最纯朴的笑。

村庄上有的叔叔阿姨指着陈文建的妈妈说她的儿子是傻子。是啊,两千多块钱,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数目啊,换做别人也许早已偷偷把钱满满的放进自己的口袋了。可是陈文建他控制了自己的欲望、私心,他和雷锋叔叔一样是令人敬佩的“傻子”。

这样的“傻子”还有很多,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余江一小的王梦婷,余江一中的左佳富,他们拾金不昧,不为巨额金钱所动心,他们都是善良淳朴的好学生!这样的“傻子”还出现在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不管是黄昏黎明,还是在半夜三更,只要乡亲们需要,艾起叔叔背着周月华阿姨随喊随到,为乡亲们治病,他们是大山里乡亲们的保护神!这样的“傻子”还出现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张丽莉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生命可以将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她是学生心中,不,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最真最美的老师!这样的“傻子”还出现在····

长征精神代代传心得体会 篇7

自今年第一期起,本刊开始连续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红色主题。起初,编辑部对如今重提八连精神是否会有人关注也心怀忐忑,但让我们感到意外又欣喜的是,作为国庆献礼,上海主持人版《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重新回到剧院,并联合八连官兵在南京路实景演出,让观众重新记起了那支优秀的连队、那些动人的故事。这或许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精神意义不但没有被湮灭在历史中,反而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我们有理由相信,好八连精神将会代代相传……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这是毛主席于1963年8月1日凌晨,为好八连题写的光辉诗篇。50年前,时代需要“好八连”精神,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新哨兵”重回南京路

为了向国庆献礼,以文艺表演形式,进一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点,不断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转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经典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她的故乡重新上演。

自10月1日起,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主持人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连续五天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好评不断,场场爆满。主持人们抛下平日里镜头前的冷静范儿,演起戏来毫不逊于专业演员,有声有色地诠释了解放初期“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处闹市、执勤为公的故事。许多观众在看完了话剧以后直呼“过瘾”:“原来这些主持人还可以这样。”这部献礼建国65周年的话剧演出也是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向观众传递正能量的一次创新尝试。

10月18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100名官兵参加实景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演出。当日上午,部分专业话剧演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南京路上好八连百名官兵及社区居民文艺团队共同在南京路步行街演绎环境戏剧——实景版《霓虹灯下的哨兵》。

52年前,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为题材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首次被搬上舞台。52年后,这部久演不衰、常演常新的话剧走下舞台,重回故事发生地——南京路,在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永安百货公司前进行实景演出。

演出中,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拒腐蚀永不沾”的道德品质,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传统,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电影版《霓虹灯下的哨兵》春妮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陶玉玲,赵大大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袁岳也来到现场观摩演出,熟悉的剧情让两位老演员热泪盈眶。袁岳在看过演出后情绪有些激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流泪,这场演出让我感到很亲切,备受鼓舞。”该剧目的导演、76岁高龄的陈薪伊先后执导过四版《霓虹灯下的哨兵》,与该剧有着不解之缘,她说这部剧经久不衰与其永恒的现实意义息息相关,“《霓虹灯下的哨兵》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在南京路上演更有意义。”(据《东方早报》、新华网)

第二故乡鱼水情

八连官兵始终心系第二故乡,积极投身到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列。43层高的新锦江大酒店,是上海最豪华的现代化宾馆之一。1988年9月,即将竣工的新锦江大酒店的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客房布置尚未就绪,酒店就接受了当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动画片电影周接待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八连来到了这里担负起清理楼面垃圾的艰巨任务。大楼是全封闭的,清理垃圾时,整个楼层空间泥沙飞扬,灰尘弥漫,干部战士虽然戴着口罩,但根本不顶用,口腔、鼻孔全都呛满了灰尘。大楼只有两部工作电梯,为了不与建筑工人争用电梯影响施工进度,他们就扛着装满垃圾的麻袋从40多层的高楼上踩着楼梯下去。负责工程验收的大酒店筹建处陈副总指挥对此感叹不已。新锦江大酒店开业以来,八连的精神一直被他们看作是一种企业精神加以坚持和提倡。

改革开放以来,经上级批准,八连官兵先后参加众多上海市重点工程建设:上海华亭宾馆、龙柏饭店、新锦江大酒店、30万吨乙烯工程、新客站、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太浦河引水工程、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南京路步行街改造,地铁一、二、七号线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科技馆、高架道路、上海火车南站、世博园场馆建设……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八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他们始终保持八连的光荣本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公举东从大学生成长为优秀士兵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典型。公举东自1992年12月入伍以来,继承和发扬连队的光荣传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获得首届“五四青年奖章”。江泽民主席三次亲切接见他,赞扬他“大学毕业,又当上了国家干部,再到部队来当兵,很不容易”。称赞他的事迹“对于部队也好,对地方的同志也好,对战士、对干部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八连的付出,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上海市规划局的领导说:“我们一遇到攻坚任务就想到‘好八连’,上海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到哪里,‘好八连’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哪里任务最艰苦,哪里就有八连官兵奋战的身影。”一位集团老总说:“我们大厦浇灌的是钢筋水泥和沙石,铸起的却是‘好八连’艰苦奋斗、坚如磐石的精神。”

编辑:冯晓淑 fxs0914@163.com

八连新故事

张桂林上到大三来当兵,目标很明确:当两年兵回去继续上学,为毕业找工作积累“资本”。

这个“大学生士兵”喜欢独来独往,为人处世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哲学。因此,在一些战友眼里,张桂林有点“恃才自傲”。

一天,团支书让他发挥绘画特长,利用课余时间出板报,他认为这是“侵占战士的个人利益”,满脸不高兴;排长请他为战士补习文化知识,他借口“学习要靠自己”,推脱不愿干;战友批评帮助他时,常常是话不顺耳便闹得吹胡子瞪眼睛,不欢而散……

连队干部没有简单对待他的问题,而是采取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张桂林思考“立身做人,当兵为谁”的道理。

一次,上海市书画家协会到八连过“军营一日”,连队有意安排张桂林负责接待工作。见到那么多“名家”、“大家”,张桂林忙前忙后,东跑西奔,不亦乐乎。

在老师的指导下,张桂林画了一幅《独钓寒江雪》,地方报社记者拍下这个场景。第二天,这张意在表扬八连战士多才多艺的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看到报道,张桂林不好意思起来,忍不住心想:自己那两把刷子,凭什么见报,还不是因为八连的威望高,人家爱屋及乌,自己沾了八连的光,平时却没给连队做什么贡献。

此后,张桂林有了主人翁责任感。连队也才尽其用,安排他担任连史讲解员。

为胜任传递光荣传统的“火炬手”,展示八连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的成果,张桂林读连史、学理论,查资料、写文稿,精心续写了连队近年的发展历史。参观者听了他的精彩解说,无不称赞他“有学识、有水平,不愧为好八连新一代”。

投以桃李,报以琼浆。在连队,他被评为“理论学习标兵”、“优秀士兵”,还当上了文化骨干。做错事情,也能够虚心接受战友批评;战友遇到困难,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还为贫困地方的学生捐款。

民族精神代代传 篇8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十分勤劳俭朴,刻苦耐劳,而又十分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品格,中华民族顽强地生存与发展在这个蓝色星球上。

我们的祖先们靠辛勤的劳动和顽强的拼搏,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一步步向着光辉的目标走来。

我从书中领略到了劳动对于生活的价值和作用,领略到了勤谨多为对于收获的珍贵和意义,领略到了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性格特性。勤劳,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民族意识,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体现在许许多多关于勤劳的格言、警句、谚语和故事中。例如:勤劳家可富,懒惰事无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德,不仅体现在他们改造世界的奋斗过程中,还体现在中华民族一位位杰出的代表人物身上,“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卫精填海”等等,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勤劳精神的`无比崇尚和热爱,表明了在人民心目中,勤劳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

只要勤劳,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可以走上强国之路。反而言知,如果一个国家民族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都可能面临灭亡,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勤劳是创造之源。

广阔的国土、丰饶的田野、巍峨的宫殿、精致的庭园;从岩居穴处至高楼大厦;从原始陶瓷至现代工艺;从粗糙的石器至现在的宇宙飞船,这一切的物质财富,无不来自勤劳。勤劳是财富之母。

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和劳动人民。劳动把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交通工具从牛车发展到现在的宇宙飞船。可见没有勤劳,就不会有历史的前进,也就没有今天,更不会有明天与将来。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DD勤劳是进步之路。

爱国精神代代传作文 篇9

战国。屈原

他在江边,已经整整站了两个时辰了,若有所思……那江面,宛如一面明镜,可以看清楚一切的一切,也看见了他那张眉头深锁的脸。岸边有几棵不知名的树,安静的杵在那,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他,没有什么东西打扰着他。他,到底要干什么呢?他也许在想那亡国之痛,也许在恨自己的无能……痛定思痛,他径直走向一颗树下的一块石头,抱起它,转身,拖着无力的步伐,走向了江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就这样,一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去了。

南宋。文天祥

刑场上,天昏地暗,人潮涌动。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他——文天祥而预约的`。曾经的他,受君王宠爱有加;如今的他,成了一只脚踏进了棺材的人……想到这,文天祥不经叹了一口气。“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监斩官问道。人群骚动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说出那句:“我愿投降。”可是,几乎所有人也都相信他绝不会投降,因为曾有多少次,他在敌人面前直直地站着,宁死不屈膝。的确,他只抛下了一句:“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就不说话了。监斩官大怒,一下子,血光四溅……有人在他的腰带里,搜出了一首诗,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己无愧。”那个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倒在了血泊中。

现在。我们

“爱祖国,爱人民……”从小,老师就在我们耳边孜孜不倦的教育着我们。

记得XX年的3月15日吗?xx分子深深地扰乱着民心,我们——中国人民坚决的反对着他们,与他们对战到底,终于平息了xx**。

记得XX年的5月12日吗?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顷刻间,“天府之国”成为了一片废墟。这时,我们——中国人民手拉着手,众志成城,出钱,出力……四川在大家的共同建设下,总算渡过了难关。

记得XX年的8月8日吗?奥运会,奥运会来到了中国北京!我们——中国人民载歌载舞,举国同庆。全国人民在那天晚上彻夜未眠,就是为了看那盛大的开幕式。中国的运动员们也不负众望,为中国赢得了一枚又一枚的奖牌……我们——中国人民有太多太多的回忆。

未来。他们

今年祖国60周岁了,我相信,当祖国100寿诞时,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老百姓的日子一定很好。

祖国也正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他们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努力!

正如风沙吹不尽大漠的雄浑,时间的风尘也风化不了我们的爱国之心。

正如烈日烤不干大海的汪洋,岁月的流水也剥蚀不了我们的报国之情。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总结 篇10

一、活动基本概况

1、时间:2013年4月25日

2、地点: 多功能厅

3、对象:四年级至九年级

4、活动主题:民族精神代代传

5、目的: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生觉得身为中国人光荣,要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6、内容:

1、学习雷锋精神,讲民族英雄小故事

2、让学生畅谈“我的梦中国梦”

二、活动效果分析

1、进一步学习了雷锋精神,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明确了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国旗下讲话:雷锋精神代代传 篇11

2013.3.4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

有一次,雷锋因肚子痛到团部卫生室开了点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便不顾病痛推起小车帮着运砖,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这就是雷锋。

在一次出差换车时,雷锋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的火车票和钱丢了,他就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大嫂补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人们因此留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就是雷锋。

他“偷”着为战友的亲人寄钱,为灾区人民寄上几年来省吃俭用的全部存款。有人说他是“傻子”,雷锋却说他甘愿做革命的“傻子”。虽然雷锋的一生短暂,但雷锋的精神长存。

有人说:“当今社会,人人都想着怎样为自己,谁还会发扬雷锋精神,去帮助别人呢?”那么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雷锋精神就真的过时了吗?!

尽管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淡忘。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习雷锋无国界!”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在学习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要像雷锋团结互助、努力拼搏;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要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要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勤俭节约。

雷锋精神代代传400字作文 篇12

一日,我正在学校里上课。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乌云密布,不久便下雨了。听着窗外嘈杂的雨声,我心里愁得不得了。下雨了,我该怎么回家呢?

“叮铃铃——”放学了,同学们都被父母接走了。我很难过,爸爸为什么还不来接我?我打了个寒颤,蜷缩在角落里,哇哇大哭起来。

“是谁在哭呀?”一阵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哭声。我抬起头来以为是老师来了,高兴的抹干眼泪,飞奔而出。然而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女生。她个子不高,瘦骨如柴,长得很秀气,两个眼睛也特别有神。她打量着我,问道:“是你在哭吗?”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解释道:“我没有带雨伞,爸爸也没有来接我。我又难过又害怕,所以……”“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走吧!”我们紧挨着身子,躲在小伞下,出了校园,踏上了泥泞的小道。

我们边走边聊天。交流中得知她叫李慧,今年十二岁。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很快乐。可就在前几天,她的爸爸出了车祸,失血过多没能抢救过来,已经去世了。说到这些,李慧情绪很激动,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往下落,“但是,”她抹掉眼泪继续说,“我爸爸死的很光荣,他说他生前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死后也要帮助别人……他临死前,让我们在他死后把她漂亮的`眼角膜捐出去。我。是的,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现在爸爸虽然离我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今后,我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去帮助别人,等我死了我也要像爸爸一样捐出自己还有价值的东西,去帮助那些可怜的人,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凝望着远方,雨渐渐小了些。

革命传统精神代代传演讲稿 篇13

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李老师,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革命传统精神代代传.孩子们,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你们的生活也非常优越,平时有了零花钱,生日有了“红包”,过节有了“压岁钱”,但是对于过去的艰苦生活,你们了解吗?在新时期—革命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此 文来源于文 秘 家 园小学生一项很重要的有关思想道德建设和德智建设的紧迫任务。

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近代以来我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的一系列活动。抵制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我们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延安,我们中华民族革命的发祥地,那里的一些学校开展了作一次本校环境调查、提一条改善校园环境建议、做一件美化校园好事、种一棵树、组织一次美化环境主题班会、写一篇美化环境小论文的“六个一”爱校活动。不少区县在中小学中开展了“做圣地主人”、“我为圣地添光彩”、“爱我中华、兴我延安”等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知与行紧密结合。

上一篇: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话稿下一篇:党委宣传委员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