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爷爷的童年故事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爷爷的童年故事(共12篇)

习爷爷的童年故事 篇1

大家都知道习近平爷爷是做什么的吗?对!习近平是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国家主席。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习爷爷和我们少先队员的故事。

201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习爷爷去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了他们学校的入队仪式,重温了入队誓词。习爷爷是这样说的:“我是1959年上学,1960年入队,因为年龄稍小,不是第一批,当时还哭了鼻子。”听到这,孩子们笑了起来。总书记笑着问:“是不是没出息啊?”一些孩子说:“是。”引得全场哈哈大笑。习爷爷还说,他上学的时候也当过“一道杠”、“二道杠”,后来当中队旗手、中队组织委员、中队长。他说,“‘一道杠’是一种责任,‘二道杠’就是更大的责任。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准备着,将来要接班。”习爷爷的期望就像我们队歌里唱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2015年“六一”儿童节,习爷爷也是和我们少先队员一起过的哟!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习爷爷说: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也属于你们。

2016年的六一节前夕,习爷爷给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12位少先队员写了一封信,这12位队员曾经以大陈岛老一代垦荒队员后代的名义给习爷爷写信。大陈岛原本是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的荒凉海岛。1956年,这些队员的爷爷奶奶就是参与大陈岛垦荒建设青年志愿者。习爷爷在回信中说,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

同学们,习爷爷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都有很多的国内外事务要处理。但这几年来,他都一直关注着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习近平爷爷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都参加了少先队的活动,今年又给我们少先队员写回信。

这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因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谨记习爷爷的教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好珍惜童年时光,好好学习知识,好好学习做人,不辜负父母、老师和祖国对你们的期望,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爷爷故事

(一)习爷爷曾说:“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少先队员要利用假期,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小学习习爷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8年3 月1日,中国水利博物馆与杭州惠兴中学一起开展了“沿着习爷爷的足迹 寻访美丽浙江”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

总书记早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作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等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认真抓好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等“四水工程”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05年他还专门到中国水利博物馆建设工地,听取博物馆筹建情况汇报,指导中国水利博物馆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博物馆的展览活起来。习近平治水思想成为浙江省开展“生态浙江”、“美丽浙江”实践的源头活水,中国水利博物馆专门增设了浙江治水馆,对浙江治水成就进行了展示。

活动当天,杭州惠兴中学的少先队员们走进中国水利博物馆,跟着博物馆老师,开始探索治水故事。少先队员们参观了“水与人类文明”展区,认识了水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之后,走进“水利千秋”展区,穿越五千年中华治水文明史,身临其境感受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治水历程和辉煌璀璨的水利成就。最后,在馆中馆“浙江治水馆”,学习了浙江从5000年前良渚大坝到当今的“河长制”治水历史,感悟到浙江在习近平治水思想指导下,以治水为突破口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水秀景美的新变化。

杭州惠兴中学的带队老师表示,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和发现新时代美丽家乡,增进了对党和习爷爷的热爱,这是一次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

习近平

1969年1月我作为“黑帮子弟”,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l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

20岁那年,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古人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将之改几个字,作为我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炼人。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在团结方面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

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

父亲讲的团结方面的道理,当我们后来生活在集体环境时,体会就很深刻了。无论是上寄宿学校,还是下乡和参加工作,我都深深感到: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都能做得比较好;凡事团结处理不好,就都做不好。特别是后来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这方面自己也有挫折和教训。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

几个月后我回到北京,又被送到从前的太行山根据地。我姨姨、姨父把我妈妈带出来在这里参加了革命,他们都是我很尊敬的人。姨父给我讲他当年是东北大学学生,“一二?九”以后怎么开展工作,怎么到太行山。他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姨姨也讲,那时我们都是往老乡那里跑,现在你们年轻人,还怕去,这不对!何况现在城市也不容易,我们在这儿干什么?天天让人家当作流窜人口?

当时的国庆节经常要清理“倒流”人口,但清理完后,又不让我们回去,先关在派出所,一进去就是四五个月。而且关进去不是让你白坐着,还要让你干重体力活,海淀一带的下水管,都是我们埋的。听了他们的话,回去以后,我就按这个思路努力跟群众打成一片。

一年以后,我跟群众一起干活,生活习惯,劳动关也过了。

群众见我有所转变,对我也好起来,到我这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屋子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时间大概是l970年。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络绎不绝地进来。进来后,我就给他们摆书场,讲古今中外。他们愿意听城里人侃大山,讲他们不懂的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

他说,年轻人见多识广,比他懂得多。这样,我在村里有了威信。我那时不过十六七岁,村里几个老头有什么事也都找我商量。现在有的作家在作品中把知青写得很惨,我的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我只是开始时感到惨,但是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我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大概到了l973年,我们又集中考大学,像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在当时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后来我又去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搞社教很有意思,我当时是团员,不是党员。

县团委书记也是北京知青,清华附中的,他把我拉到他负责的赵家河大队后说:让你到这里“整社”,你就整吧,整得怎么样我都认了;整好了算你的,整坏了算我的。我那时候才20岁。赵家河大队在整社中换了一个30多岁的人当支部书记。那个村整得好,群众也信任我,要求留我在村里工作,而我插队的梁家河大队也要我回去工作。要留在村党支部工作,就有个是不是党员的问题。我已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原因都不批准。这次公社又将我的入党问题交到县委去研究。

在研究我的入党问题时,当时的县委书记说,这个村姓氏矛盾复杂,本地人很难处理得好,确实需要他回村里主持工作。他爸爸的结论在哪儿?没有,不能因此影响他入党。所以就批准我入党,并让我当了大队支部书记。让原来的大队支部书记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在此之前,入团也费尽了周折,入团申请书前后写了八份。

第一次写完入团申请后,我把大队支部书记请到我的窑洞来:一盘炒鸡蛋,两个热馍。吃完后我说,我的入团申请书你该递了吧?他说,我怎递?上面都说你是可教子女。我说,什么叫可教子女?他说,上面说你没划清界限。我说,结论在哪?一个人是什么问题,得有个结论。我父亲什么结论?你得到中央文件了?你说,真没有,递,那就往上递。从公社回来之后,他说,公社书记把我骂回来了,说我不懂事,这样的人,你还敢递?说,我是什么人?我干了什么事?是写了反动标语,还是喊了反动口号?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我毫不气馁。过几天,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又给递上去,就这样一直写到第八份。我那时已没有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感,只是一个感觉,就是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人会越少,不入白不入,除非你不能让我入。当写到第八份时,终于批下来了。当然,这是得到公社团委书记的支持后才批的。团委书记到我那里,跟我聊了五天,最后就成为“死党”。后来也就是他接任公社知青办主任后,一手把我的“黑材料”付之一炬的。那次,他把我拉到一个小山沟的青石板上坐下,说,我把你的所有“黑材料”都拿出来了。我说,“黑材料”拿来有什么用?他说,烧了吧!我说,你敢啊?掉脑袋的事。他说,怎不敢,我看这材料不是你学校寄来的。因为我那时是中学生,我的材料不是八一学校给的,是中央党校写的,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文革”中我们家被抄之后,搬到党校里去。到党校后,因我有一股倔劲,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有什么不好的事都算在我身上,都认为我是头儿,我就被康生的老婆曹轶欧作为“黑帮”的家属揪出来了。

那时,我15岁都不到。他们说,枪毙够一百次了!我想一百次跟一次没什么区别,都一百次了还怕什么?但是,当时连送派出所都没送,只是在威胁我,说专政机关对你实行专政,再给你5分钟。之后,念毛主席语录,天天晚上熬夜。我说,我只要在那能睡觉就行,别管去哪。我被送到派出所门口就又被拉回去。后来决定送我去少管所,当时少管所设有“黑帮”子弟学习班。在要我去的时候,床位满了,大概要排到一个月才能进去。就在这时候,l968年12月,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我马上到学校报名上山下乡,我说,这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他们一看,是到延安去,基本上属于流放,就让去了。

经过这么多的周折,“文化大革命”的周折,上山下乡的周折,最后,这个村子需要我,离不开我,我当时的感觉是在农村好,如果当个工人或当这个、那个,越是这些地方“文革”搞得越厉害,少不了天天要挨批判。在陕北农村也要搞大批判,批刘少奇、邓小平在西北的代理人“彭、高、习”和刘澜涛、赵守一等,“彭、高、习”即彭德怀、高岗、习仲勋。搞大批判还是由我来念报纸,当地有几个识字的?天天念得司空见惯,也无所谓了。但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理解,毕竟是我父亲过去的根据地。我父亲那时是“陕甘边”的苏维埃主席,当时才19岁。有这个背景,就有很多人保护我、帮助我,再加上我本身也比较坚强,就这么过来了。

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刚到农村的时候,经常有要饭的来,一来就赶,让狗去咬。因为当时在我们这些学生的概念里,要饭的都是“坏分子”、“二流子”,不知道当时那正是“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老婆、孩子都出去讨饭,把粮食都给壮劳力吃,让他们忙春耕。这些东西是在农村生活了一段后才了解的差距,有很多感慨;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

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想着有机会还是想上学深造一下,因为读书读得太少了,这与我理想的目标并不违背。那时候报大学,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全分给了延川县。我三个志愿都填清华,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

县里将我报到地区,县教育局领导仗义执言为我力争:清华来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请示学校。这又是一个机遇。l975年7、8、9三个月,正是所谓的“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迟群、谢静宜都不在家,刘冰掌权,他说,可以来嘛。

当时,我父亲下放的洛阳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

开了这么个证明,就上学了。走的时候,当地还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别羡慕我。那些知青也都没得说,一恢复高考,都考上了学,还都是前几名。

在这一批知青中,出了不少人才。1993年我应邀回去了一次,当时我是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延安行署专员给我讲,你们知青来了2万6,号称3万。现在出了省部级干部八个,厅局级干部大概二三百个,处级干部有三千多个,这是一笔大资源。在八个省部级干部里,我了解的有王岐山。

此外,还出了一批作家,像陶正,写《魂兮归来》、《逍遥之乐》,他是去延川的知青。还有路遥,他是延川的本地知青,写了《人生》。还有个作家叫史铁生,写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这个清平湾就是过去他插队的延川县关家庄。另外出了一批企业家。前几年,延安搞了一次聚会,大概回去了上千人,拖儿带女的让下一代去体会一下,还拍了个片子,他们送了我一套。

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晌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我插队的那个村不通电,我走了以后帮他们搞了个变压器,通了电。前几年,又帮他们修了小学,后来又修了桥。这些都不是我出的钱。有的是我介绍去的帮扶项目,有的是我请求当地领导给予帮助,引起重视后解决的。我在的那个村绝对是个贫困村。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得过去吗?

习爷爷的童年故事 篇2

故事一:火辣辣的“钉子户”奶奶

代表语言:“老师, 你也来夸夸我吧!”

故事描述:初看这个题目您会觉得这句话是谁说的?———孩子!这样的称谓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样的答案。而对我说这句话的是一位老者, 年近花甲。班上有一位航航小朋友, 每天接送并且晚上陪航航睡觉的都是奶奶。有一天离园活动时, 航航和一位小朋友争抢玩具被奶奶看见, 当我走过去制止时, 却未想护犊心切的奶奶态度异常凶狠地用脏话骂了那个欺负她宝贝孙子的孩子, 被骂的孩子吓得呜呜哭。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和这位奶奶沟通, 至于效果如何, 说实话我心里没底。当航航和别人争执又一次被他的奶奶看见时,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正准备冲过去, 没曾想奶奶却说了一句:“小孩子要好好玩, 不兴打架的!”我如释重负地笑了。第二天早上, 奶奶把航航送进活动室后并没有立即离开, 而是向我走了过来, 对我说:“郝老师, 你也来夸夸我吧!”“啊?”我懵然。却见奶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昨天我不是改了嘛。”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奶奶说的是那件事啊:“对了!真的应该表扬, 奶奶, 我应该给你一朵小红花呢!”说完, 我便转身进活动室拿了一朵我们手工自制的玫瑰花送给奶奶。

我的感悟:看着她离去的身影, 我的眼睛竟有些湿润, 我早就从心底认定她是一位难以沟通的“钉子户”, 那么早就对她不负责任地“定了性”, 这不是和我们常说的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如出一辙吗?可是刚才这一切触动了我。我想, 我不该漠视了她的进步, 更不该轻易地就对她失去信心。奶奶的话使我意识到每一个老人其实都是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别人的肯定, 这不分年龄。对于每个家长来说, 教师的肯定对他们的意义非同寻常,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

故事二:戴着面具的“怪人”

代表语言:“老师, 我不放心……”

故事描述:午餐前, 孩子们正有序地洗手, 我挽着袖子擦洗桌子做着餐前准备, 突然有孩子叫了起来:“老师!有人!”“老师, 有个戴面具的人!”“老师, 面具人!”一个胆小的女孩子被吓得哭出了声。我吃了一惊, 循声望去, “老师, 人不见了!”果真见一个人影从窗前掠过, 这引起了我的警觉。于是我赶忙把门窗关好, 立刻招呼配班教师照顾好孩子之后便协同另一位保育员阿姨走出去一查究竟。在教室的后窗边, 我们果真见到了一位“面具人”!“他”头上罩着用报纸简易做成的一个面罩, 只留了两个眼睛的空洞, 蹲在后窗边还不时向教室里张望。说实话, 这样的情景让我始料未及———是谁?头脑中第一个反应是:会不会是有精神障碍的人?可仔细一看, “他”的身形和衣着又似曾相识, 好像……于是, 我大着胆子询问:“金奶奶?”只见那人转过身来, 摘下了报纸面罩———正是朱康康的奶奶———金奶奶!虚惊一场!看到是我, 金奶奶流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老师, 我不放心, 我来看看康康吃饭, 他在家都是我喂。”似乎害怕我的责怪, 她随即又解释道“我怕他看见我就要和我回去, 所以才……”

我的感悟:可怜天下奶奶心呀!孩子一朝入园, 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奶奶顿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睡不下。于是, 我将康康在园午睡和吃饭的情景用摄像机摄录下来请奶奶观看, 并时常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和她交流康康在园的表现, 让奶奶感到老师在了解孩子, 关注孩子, 她的宝贝孙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此以后, 那个面具怪人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空去跳秧歌的金老太了!

故事三:没有原则的好脾气爷爷

代表语言:“老师, 不怪孩子, 都怪我!”

故事描述:“郝老师早啊, 我们家的陈李玮来了噢!”伴随着厚重的大嗓门, 戴着一副大墨镜的陈李玮的爷爷走进了活动室, 而陈李玮呢, 今天则换了一个姿势, 骑在了爷爷的肩膀上满脸兴奋, 而爷爷则有些气喘吁吁。

“玮玮, 你看爷爷多辛苦啊!我们上小班了, 要自己走。”我说。

“没事, 只要他高兴!”———爷爷的回答。

“玮玮, 你的方便袋呢? (前两天通知幼儿带袋子来园做手工的) ”我问。

“哎呀老师, 不怪孩子都怪我, 今天早上走得急, 忘了拿了。”———爷爷的回答。

一旁的陈李玮早就和同伴去玩玩具了。

我的感悟:这样的对白已不是一次了, 玮玮爷爷生怕我会责怪孩子, 于是常常把所有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虽然玮玮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交流过, 但常常是一分钟热度后就没有原则地重蹈覆辙了。我也和玮玮的爷爷交流过, 但收效甚微。心病还需心药医, 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把目光转向了玮玮, 因为矛盾的中心点就是这个让家人倾注了太多关爱的小不点, 我们要让玮玮对爷爷说“不”!晨间谈话时, 我在大家面前夸奖了自己上幼儿园不要大人抱的小朋友, 并且给了小红花的奖励。之后问玮玮:“为什么玮玮没有小红花呢?小红花喜欢和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小朋友做朋友。你是不是?”虽然之后的几天玮玮还是会要爷爷抱, 但是次数明显少了。经过不断地正面强化和“双管齐下持久战”的策略, 情况得到了改观。当玮玮的爷爷牵着玮玮的小手走进活动室时, “嗯, 郝老师……嗯, 谢谢你啦!”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嗓门, 只是似乎多了一些腼腆。我迎上去接过玮玮, “玮玮真棒!自己走路不要爷爷抱。爷爷, 你也要坚持下去哦!”

童年·爷爷·小人书 篇3

爷爷是木匠,手艺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只是年纪大了,已经70多岁,不过偶尔也有老主顾请他,打两把凳子,修补一下桌椅犁耙什么的。所以过年的时候,他还会有点钱,给我和弟弟压岁。大年三十,每人给1元。这可以买10本小人书。这么个大数目,弟弟是不会给我的,他给妈妈,攒起来,给他买一只书包,等他上学时用。爸爸妈妈也给压岁钱,可是过完年就会收回去。

只有爷爷给的,才是真正的压岁钱。

对小人书的狂热,使我最喜欢夏天。先是可以采桑叶送给伯父,他养蚕。等到蚕“上山”了,卖了茧,他会给我几角钱。还可以摘桑椹,摘满一篓了,放在河水里洗,洗出桑籽,桑籽也可以卖钱。

平日里挣钱就不容易了,捡牙膏皮几乎是唯一的办法。我把捡来的牙膏皮卖给修锅匠。修锅匠不仅用烧融了的铁水补锅,还能把牙膏皮融化了,补脸盆、补碗、补搪瓷缸。因为常常跟在修锅匠后面乱转,村里人竟给我起了“修锅匠”的绰号。

我把挣得的每一分钱都买了小人书,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收集了100多本。

父亲很讨厌我看小人书,说这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所以我是偷偷地买、偷偷地看。所有的小人书,我用一块布包着,藏在一缸大麦的深处。装大麦的缸比我的个头还高。只有在确信无人的时候,我才会取出来,摊开,一本一本贪婪快活地翻着看。大多数时候,上学时,或者放学回來,我站到凳子上,飞快地把手伸到麦子深处,摸到包裹了,随便从里面抽一本,飞一般跑掉,躲到一边再慢慢地反复地看。每一本我都喜欢。

小学即将毕业,同班的同学借了我一本小人书,我已经向他要了好几回,他不肯还。终于在一天放学之后,我们打了起来。

我们在一块成熟了的麦地里扭打成一团,麦子一圈圈倒下,无数的麦粒被踩踏进泥土。远处同学的父亲闻讯赶来的时候,同学正被我死死地压在身下。那父亲把我拎起来,给我两个耳光。我疯一样朝他扑过去。他一只手揪住我,一只手去解我的皮带,想脱下我的裤子,羞辱我。我两只手死死地抓着皮带。挣扎当中,他的手被我劣质皮带的铁皮龙头划破了,鲜血直流。

他一脚把我踢倒,捂着手,领着儿子朝我家走去。我绝望地坐在地上。我知道,我完了。从来,只要有人到我家去告状,父亲不管青红皂白,总是狠狠地揍我,表明他不是一个“护短”的人。

天黑了。我刚进家门,就被父亲一把揪住头发,在门上乱撞。我一声不吭,倔强地站着,既不讨饶,也不逃跑,只是因为疼痛和委屈,无法忍住眼泪。

父亲突然放开我,跑进房间,几乎一秒钟就拎了装着小人书的包裹冲出来。他扯开包裹。我的心停止了跳动。

他把所有的小人书倒在地上,拿起一本,撕掉,再拿起一本,撕掉。嘴里朝我吼道:“我让你不学习!让你看!让你打架!”

从他撕掉第一本小人书时,我心底像有一根弦,突然就断了,大脑一片空白。接着,像被凉水浇过,浑身冰冷。我听不见父亲在喊什么。我抬起衣袖擦了擦眼泪,迷蒙的一切变得清晰了。100多本小人书,变成了一地碎纸。

整整一个月,我不跟任何人说一句话。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吃饭、睡觉。

那天放学回来,爷爷背对着我,坐在夕阳底下门槛外的小板凳上。在他的左脚边,是一堆已经撕碎了的小人书的碎片,右边是一盆浆糊。他的膝盖上放着一块木板,他把撕碎了的小人书的碎片在木板上拼好,然后用粘着浆糊的小纸条贴上。一页一页贴好之后,按页码排好,再用针线缝上。他已经做好了一本,他还在做着。我呆呆地站在他的身后。爷爷弓着腰、低着头,拼着、贴着,用粗糙的手指细细地抹平,不肯留下一个皱褶。

“爷爷。”一个月来,我第一次开口说话。

爷爷抬起头,一脸慈爱的笑:“放学啦!”我没有拿爷爷做好的小人书。我再也不看小人书了,小人书永远离我而去。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个一个人》 )

爷爷的童年 篇4

今天,爷爷不经意的看到了我们语文书上《少年闰土》这一课,就把他以前的趣事讲给了我听:

爷爷和以前的伙伴拿着捕鸟的工具来到雪地上,他们扫出一块空地,把竹匾用木棍支在地上,在木棍上绑上一根绳子,又把鸟儿爱吃的谷子撒在竹匾下.一切做妥当后,他们躲在一棵大树后,手里轻轻握着绳子的一头,观察鸟儿的动静.不一会儿,一只小鸟蹦跳着朝竹匾跑来,机警地望了望四周,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了,便吃了几粒谷子.这时,爷爷心一急,手不由自主地拉了一下绳子,“哐”,竹匾倒了,鸟儿受了惊,飞走了.“唉,让它跑了.”爷爷自责道.朋友安慰爷爷:“没关系,它是去报信,等一会儿会有很多鸟来的`.”果然,过了一会儿,一群“不怕死”的鸟飞来了,叽叽喳喳往竹匾里挤,等鸟儿都进了竹匾,爷爷将绳子一拉,哈,一只鸟也没跑掉.爷爷也是一个农村孩子,也有过看瓜刺猹的经历,一个中午爷爷在地里看瓜,突然在那边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动,爷爷定睛一看,哦,原来是猹啊.爷爷拿起叉子就往猹身上刺.你们猜爷爷刺到了么……告诉你们吧,爷爷比闰土还厉害,爷爷刺到了.海边拾贝不用说爷爷,我自己都去过,就是在沙滩上找很漂亮的,还没有烂的贝壳.很容易的!还有看跳鱼儿,爷爷说那鱼儿和青蛙一样,有腿,能够跳得很高…….还有很多数都数不清的事,说都说不完,下次再和你们慢慢道来.怎么样,现在是不是觉得爷爷的童年比我们的童年有趣多了呢?

致习爷爷的一封信[范文模版] 篇5

您好!

一想到写信的对象是习爷爷您,我就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每天,我都能从电视、报纸上看到您那熟悉的身影。您总是笑眯眯地面对镜头,您那张慈祥的面容,总让我倍感亲切。每一次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出席时紧紧的握手,热情地问候,您都代表着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在您的引领下,我们的中国稳定繁荣,日益强大。

我有好多好多话要对您说,提起笔却不知从何说起?家乡?朋友?校园?„„对了,还是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叫徐璐,是土生土长的余姚人。现在就读于浙江省余姚市舜北小学601班。我是一个安静的小女孩,平时最爱看书,还喜欢摆弄花草,是不是很特别呢?我就读的学校规模不算大,但校园里面的设备却是全市最先进的呢!去年起校园进行了全面改造,这学期校园焕然一新。明亮的教室、气派的体育馆、宽敞的食堂„„到处洋溢着崭新欢乐的气氛。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天天都觉得特别开心。

当然,我更开心自豪的是我一名余姚人。因为我们余姚自古是人杰地灵,虞世南、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这些有名的人物都是余姚人。余姚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7000年前,余姚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余姚的美景和美食也是数一数二的。天下玉苑、四明山、龙泉山、浙东九寨沟、丹山赤水„„ 每天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特别是到了节假日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我们余姚还有许多别居一格的特产:杨梅、茭白、梅干菜、豆酥糖、榨菜、葡萄„„因此还被授予了“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榨菜之乡”、“ 中国茭白之乡” 等等许多称号呢!

习爷爷,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也想来我们余姚看一看呢?您可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来我们美丽的余姚,您可以一边品尝我们余姚的特产一边欣赏美景,当然作为余姚的小主人我一定会竭诚为您服务。

随着10月18日这个神圣日子的临近,全国人民都为之期盼和激动。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5年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祝愿。相信习爷爷您这几天肯定更加忙碌和兴奋,您可一定要注意休息啊!10月18日那天,我会第一时间打开电视关注您的!

祝您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来自余姚的一名小学生:徐璐

给习爷爷的一封信作文800字 篇6

我来自美丽的茶乡安溪。在我心里,您像一位老先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您每次在荧幕前的讲话总是那么触动人心。您的话语激励了人们的斗志,每个听您讲话的人无不赞叹。

每当夜深,我总会眺望远方,仿佛我的爷爷的一颦一笑都在耳边。爷爷是一名退休的铁路工人,每个月拿着政府的补贴金,过着还算惬意的小日子。爷爷甚是喜爱看新闻,我们常聊起“两弹元勋”的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对我们如今美好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他们的美名印烙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事迹千古流传。

睡觉前,爷爷总会看书,我想这是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总是静静的看着他,生怕惊扰了他。爷爷早已年迈,两鬓都已花白,他看书时戴着个老花镜,眼睛放出有神的目光,希望一下子就能读懂书中的知识。爷爷看的书,我曾拿来看过。但我并不懂,可能我年纪尚幼,学识浅薄。

爷爷和蔼可亲,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我看到爷爷安静时,心里总会伤感,看见爷爷衣服、裤子都穿了好久,却仍不换。我曾暗暗立誓,要让爱我的人都过上好日子。爷爷是个节俭的人,鞋子不磨到坏便不换,我曾看见过,爷爷的鞋子破了一个洞,我便提醒他换一双,可他只是草草的“嗯”了一声。现在已经是21世纪,爷爷还穿着军鞋。他的良好习惯都是由贫苦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爷爷有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我有现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那是因为有了您,亲爱的习近平爷爷以及像您这样伟大的领袖,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文明、繁华、富强。

习近平爷爷,您所提倡的“一带一路”,让我们见证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那都是因为您,以及像您一样伟大的人齐心协力完成的。您为了万万千千的中国人民做出伟大的贡献,我在这儿衷心地向您说一声:“您辛苦啦!”

祝您

身体健康!

陈娇娇

习爷爷我想对您说 篇7

张云中

习爷爷,我想告诉你我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我的家乡是农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你走在晚上的街道上,街道干净极了,街道两旁的路灯像一个个珍珠闪闪发光,美丽极了。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商店里热闹非凡,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小吃。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了。据奶奶介绍,以前人们都以种田为生,但是田很少,人很多,经常是吃了一顿饭,就没下一顿的粮食,只能饿着肚子。门前只是一条很窄的土路,遇到下雨天,事情就不好办了。人们不是骑自行车,而是抬着自行车走路。十分的困难。现在,路越来越宽阔了,汽车也越来越多了。

习爷爷教导记心中升旗演讲稿 篇8

最近几年,我们少年儿童总会在“六一”儿童节、春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收到习爷爷的问候,这个问候,也许是一封珍贵的回信,也许是一次中肯的面授,也许是一段深情的寄语……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大家要积极响应习爷爷的号召,争做新时代优秀好队员。

关于做人

20xx年5月30日,习爷爷在给陕西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提到:你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话讲得很好。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于爱国

20xx年5月30日,习爷爷给浙江省台州市12名小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

关于志向

20xx年6月1日,习爷爷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

关于榜样

20xx年5月30日,习爷爷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在说到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他要求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习爷爷说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

我与爷爷比童年作文 篇9

爷爷先是一怔,继而慢条斯理的讲了起来。"我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天都要四处逃窜,就更顾不上什么吃饭了。”说完,爷爷谈了口气,有继续说了下去。“8岁时,我去了上海在我小叔那儿打工。我小叔虽是个大老板,可他对我十分苛刻工作要作得很好,米饭也不给吃,只给吃一丁点儿馒头。

我那时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工作很辛苦,又吃得很少,没过几天,就撑不下去了,正在这时,婶婶告诉我一句话:“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要害怕,不要放弃,只有一直勇敢地向前走下去,就能看见胜利的曙光。”听了这番话,我恍然大悟。于是,我离开了上海,投身于革命事业的洪炉中。”说到这,爷爷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忧愁。听完爷爷这番话,我心理想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

我和爷爷比童年作文 篇10

在爷爷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事,挨过饿,吃饭吃不饱,吃着树皮、野菜,没有一滴油水,当时吃饱饭都是过得很好了。据爷爷说,有一年挨饿,七天饿死了八个人。爷爷兄弟姐妹多,算上她一共六个人,住在一个简陋的土房里,冬天挨冻,夏天漏雨,过得相当不好,活下去都成了困难,更谈不上念书了。

我的童年十分好,住着高楼大厦,满楼的玩具,天天有电视看,有电脑玩,有大鱼大肉吃,有学校学习。

我的童年是在一罐甜甜的蜂蜜里度过的,那么爷爷的童年就是在一坛泔水里度过的,差别大到如同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根本无法相比。

我和爷爷比童年作文 篇11

夜深人静,柔和的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所有人都睡了,只有我和爷爷而不能安眠,在小院里一起赏月。

我突然问爷爷:“爷爷,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和我们一样吗?”他沉思了片刻,抬头回想,和我讲起了他那不堪回首的童年:“源源啊,爷爷童年是在60几年前的事情了,已经过去很久了,所以当时我过的特别贫苦,饥寒交迫,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更别提还有玩的了。记得很清晰的一次,我的父亲死于饥寒交迫中,家里少了一个顶梁柱,家庭以后生活就更艰苦了,我作为老大,只好辍学干些杂活来养家糊口,整天就穿着那一身破单衬衫,小短裤和那一双小草鞋。背着那一个小篓子四处挖野菜,拿了到街上去卖,每次都能卖一角钱,特别开心!想想当时真的很单纯,住的也是小茅屋,面积连现在的卫生间都比不上。”“爷爷,那万一下雨了,房子漏水怎么办?”“拿锅碗瓢盆接呀,又没有钱来修房子。”爷爷说这句话时看起来很心酸。

想想我和爷爷的童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爷爷家的蔬菜都有大棚住,当我还跟父母嫌弃,这不好,那不好,觉得学习太难......回想爷爷当时童年的艰苦,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与爷爷比童年作文500字 篇12

听到我的责备,爷爷叹了口气:“你们这一代人呀,就是身娇肉嫩,惯坏了。我们那个年代,别说鸡肉,就是蔬菜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有时候年成不好,两三个月都只能吃辣椒酱。”

“吃惯了肯德基麦当劳,这种菜的味道就是不合口味嘛。”我当然不服气了:“爷爷,你不是说过,你的童年是最美好的回忆,一定有许多好吃的,不想告诉我吧?”

“老伴,把那东西拿过来。”爷爷回头叫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奶奶。不一会儿,奶奶抱过来一本纸页泛黄的相册。“这是你爷爷七岁时的照片……”奶奶指着照片说。只见照片上一个几岁的小孩,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衣服。

“这是谁?手上拿的是什么?”我十分不解地问。爷爷笑着说:“这就是我,那是一块冰糖。”我乐了:“冰糖,有什么好吃的?哪有薯片、奶油蛋糕、巧克力、布丁好吃?不过,爷爷,您怎么喜欢穿乞丐装?”

“这可是我那时候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家还算好呢,可以吃冰糖,还可以照一张像。”听到爷爷的话语,我放下了城市女孩的挑剔,吃下了那块“又老又硬”的鸡肉,还有那盘有点“咸”的青菜。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活动10》教学设计下一篇:一二九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