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小桥流水人家》优秀教案(推荐10篇)
一、教材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是已故台湾作家谢冰莹的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看到题目,不由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课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作者用如诗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表达了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潺潺、粼粼、婀娜、螃蟹、横跨、浮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语;
2、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层次:
品读“美”——发现作者眼中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 体会“爱”——寻访作者心中深爱的小桥流水人家 感受“恋”——走近作者一生难忘的小桥流水人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师:“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是每个人一生牵挂的热土。今天,让我们跟随台湾作家谢冰莹一起走进她位于大陆的故乡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板书课题)
2、读课题,看看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特别的?(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一句。这课课题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么在这个有着古朴的小桥、潺潺的溪水、散落着几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大家再美美的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词,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边听边想:哪些段落写了小桥,哪些段落写流水,哪些段落写了人家?
三、预习检查
1、出示词语,认读
(1)小溪潺潺
水波粼粼
杨柳依依
(2)舞姿婀娜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清澈见底(2)边听边想:哪些段落写了小桥,哪些段落写流水,哪些段落写了人家?
四、品读“美”——发现作者眼中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 对故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呢? 重点研读
1.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多美的画面啊!仅仅有小溪、垂柳,这个地方还不够美,尤其是:(引读下面一句)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时是最美、最和谐的画面。水鸟在唱什么?流水在和什么?
师:一唱一和多么美妙!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美的画卷呀!这么美的景色,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齐读。师生合作背诵)
2.师过渡:其实小桥流水再美也美不过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那么他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些乐趣呢?品味第2段。
师:是呀,在这里捉小鱼、小虾、小螃蟹是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再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真是有趣的童年。童年是首歌,跳跃着快乐的音符。一起来读这段话 在家乡,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品读第3段。指名学生读。
老师总结:是啊,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一座小小的木桥上,一个小女孩捧着刚刚采来的五颜六色的野花,一点一点丢在桥下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潺潺的溪水打着旋儿载着鲜艳的野花静静的流向远方。
师总结:一座石桥通往茶园,还让作者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所以作者记得——(学生接读: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师:当我每次看到茶树时,我会立刻想起——
生接读: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师:每次喝茶,看到杯中打着旋的茶叶,我也会立刻想起——
生接读: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师总结:家乡的小桥流水真美呀!美就美在这里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婀娜多姿的杨柳,发出悦耳歌声的水鸟,美就美在这里还有作者快乐的童年。边总结边板书。师过渡:那么,住在小桥流水旁边的人家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师:这段话中哪三个词最能说明这里的生活特色?(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
“守望相助”什么意思?(相守在这里互相帮助)。那么这里的居民会在哪些事上互相帮助呢?
师总结过渡:真是善良又淳朴的居民!就在这样美好和谐的村庄里,有着我的家。我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五、语言训练、体会“爱”——寻访作者心中深爱的小桥流水人家
1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笔下的景、事和人,你看:一条小溪,有时“潺潺”,有时“干涸”:几件往事,无非就是捉鱼虾、丢野花、采茶;几间平房,矮小、潮湿、光线又暗;人们的生活普通而又单调。就是这样的一些景、事和人,到了作者笔下却变得那么美,那么令人向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文中有半句话最能表现作者爱故乡的感情,这半句话是—— 生:(齐读)我爱我的老家。
2师:全文共566字,唯独此处的6个字,作者直抒胸臆——我爱我的老家,其它560字,虽没有直接抒发,但读着课文,我们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对故乡的爱,那么,“我”还爱什么呢?(屏幕出示“我爱)(我爱潺潺的流水;我爱婀娜的柳树;我爱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爱故乡平静的生活;我爱故乡勤劳、善良的乡亲们)
2师:听着同学们说,我们似乎能感觉到有一句话在作者的心底萦绕,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把这句话喊出来。(屏幕出示“我爱你啊,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师:同学们课下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思乡的名句,谁来说一句?
清澈见底 随风飘动 依依多情 粼粼的波纹
守望相助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婀娜的舞姿
【好句】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好段】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坳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词语解释
【潺潺】
象声词,表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例句:老师的话像潺潺的清泉,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婀娜】
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
例句:她的舞蹈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娇柔,婀娜多姿。
【粼粼】
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例句:波光粼粼的水面漂浮着几朵荷叶。
【干涸】
指河道、池塘等水干了。本课指小溪枯竭。
例句:一滴水放进了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点缀】
衬托、装饰,使更好看。本课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例句:五颜六色的鲜花把春天点缀得格外美丽。
【野菊】
野生的菌类。
例句:虽然没有玫瑰的美丽,但野菊有她独特的芬芳。
【守望相助】
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本课指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3)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8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因此,一课一得就可以.为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我让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像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教学时,我还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百度教案、应有尽有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2、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出示词语: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
2、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交流讨论:课文哪些段落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重点写“人家”?
3、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象,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扁,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4、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
5、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4、请你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的呢?
(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2、大家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不空洞,更加真实,更加感人)
教师点拨:同学们可以在平时习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五、课堂拓展。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附: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流水:美丽、自然 ↓ 小桥: ↓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9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让学生观察一张图片,让学生进行辨认,当辨认有困难时,提出本节的学习内容——观察物体。
2、想一想:让一名学生拿着一本书,让其他学生观察,说说观察到的书是什么样,和幻灯片上的图片对比。
3、得出结论:同一本书,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下来。(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观察物体要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角度观察。
(三)、巩固练习
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四)课后作业
学生做自主练习1、2、3题。
(五)、小结
同学们,大家学到了什么!
板书:
观察物体
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对照译文,读懂课文,并能正确理解“鼓”“琴”“方”“志”“善哉”“巍巍”“乎若”“少选”“曰”“洋洋”“破琴”“复”“无足”。
2、能正确区分古今字义的不同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了解“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明白知音难得,要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听一段乐曲。(媒体出示录像)师引语:我们听到的乐曲,就是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它是由著名的古代音乐大师 俞伯牙创作的。(媒体出示)当年,俞伯牙来到了汉阳江口,琴兴大发弹曲,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此时有人大声说:“先生,我是个打柴的,您的琴声绝妙!”俞伯牙问:“你既懂琴,请说说刚才我弹的是何首曲子?” 那打柴人笑答:“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可惜,弹到第四句时,琴弦断了。” 俞伯牙忙请他上船来细谈。打柴人看到俞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他还说了瑶琴的来历,(媒体出示)更让伯牙佩服。于是,俞伯牙又弹曲,钟子期在一旁听之,他们因此而相知相交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补充板书:26)(媒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这个故事又常被后人称为《伯牙绝弦(板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文?谁能说说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古文大意。
1、“读文”:
(1)自由、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xiaoxue.xuekeedu.com
(2)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看着屏幕,再次朗读课文。
2、“解意”:
(1)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3)质疑
3、师:再读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地方不懂,呆会儿一起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友情的珍贵。(媒体出示)课文,理解重点字词。
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弹(瑶)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听(——听什么?——听伯牙弹琴——这就是“之”的意思)
2、方鼓琴而志在高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结合课后练习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古今字义的不同用法)
3、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1)理解“曰”、“善哉乎”“巍巍”“洋洋”,比较“巍峨”“洋洋洒洒”,结合课后练习的句子让学生自己体会古今字义的同异)
(2)“善哉乎”“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谁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齐读)(3)伯牙是音乐家,那么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媒体出示词语)
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
(4)(媒体出示)听着钟子期的赞美,俞伯牙心里会想:(交流)(板书:知音。)
师: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xiaoxue.xuekeedu.com
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洋洋乎若江河。)终于遇到了真正的知音,伯牙的心情怎样?
4、师小结: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钟子期真正地懂得俞伯牙的琴声,是音乐让两人心灵相通!
5、俞伯牙当时真是惊喜万分,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此时伯牙的心情又怎样?(1)创设情景背诵: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可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于是,伯牙(师引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读读译文,注意带点字的意思,理解伯牙为何这样做吗?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生再读最后一句。)(自由练习——交流汇报朗读——男女生读——全班一起读)
四、课堂小结,加深感悟。
1、俞伯牙破琴绝弦,其实是断了自己的艺术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再觅知音的希望。因为他认为钟子期是他唯一的(知音)。让我们带着敬意,跟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有感情地读读整篇文章。
2、让我们牢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传说,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着板书背诵全文。
3、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4、我们也将永远记住(齐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五、拓展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文。
xiaoxue.xuekeedu.com
2、收集并积累有关友情深厚的古诗以及名言,制作一张送给好友的真情交流卡。
附板书: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
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结合现实生活,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观察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5、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面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通过变换角度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具、学具准备] 船模、小盒子、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上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小朋友们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什么?是的,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它濒临黄海,环抱胶洲湾,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蔚蓝色的大海与峰峦叠翠的群山交织成美丽的旋律,畅游其间犹如在画中游。其实我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继续带你们去旅游好吗?让我们去祖国的江南水乡桃源看看吧!
[评:利用“学校刚刚组织的学生感兴趣的秋游活动”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进一步观察情境图。
(1)谈话:看,这里的景色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活动)
(2)是的。这幅图呈现的是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有小桥、桥下有流水、岸上有人家。(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1)谈话:图上的三位小朋友都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师板书)
上面
侧面
前面
(2)谈话:想想看,他们看到的小船的形状一样吗?
(3)谈话: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船模,你来试一试,从不同的方向来看它,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4)请小组的同学选择合适的位置做好观察你桌上的船模,和小伙伴说说你看到的是船模的哪一个面?形状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活动)
(5)汇报: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船模的哪个面?能指一指吗?
A.前面的。谁是从小船的前面观察,站起来指一指,好吗? B.侧面的。哪位小朋友是从小船的侧面观察的,请你们来指一指,好吗?
(6)谈话:小朋友可真聪明,这么会观察。那我们怎样能看到小船的上面呢?(学生活动想办法)
(7)亲身体验:这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从上面向下看。请小朋友站起来看看小船的上面,和小伙伴说说它的形状?
[评:
2、再看情境图,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前面、正面和侧面:(出示课件)
师:刚才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判断的也很正确。
师:这三位小朋友都看到了小船,我这儿有三幅图画,请你们帮忙判断一下是谁看到的?
师:他是在哪个位置观察的?说说你的理由。(生回答站在小船的上面看小船看到了小船的什么面?)请小组长将船模放好。
3、再看情境图,合作探究。
师:桃园的景色可真美,这里有小桥、有流水,看远处还有一架水车。看着这美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
师:小朋友,这两位小朋友都看到了水车,他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
师:是啊,这两幅水车的图画分别是谁看到的?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看法。
(3)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郁郁葱葱的大树,弯弯的小桥、清澈见底的河水,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流连忘返。哇!前面还有一座小房子,一定有人家,让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插入声音:奥,小淘气还有几句话要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在这里拍了几幅照片,小朋友们想看吗?” 师:小朋友,这几幅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游戏二:
师:江南水乡的美景可真多!小淘气还要带我们去那一望无际的、金色的麦田离去看看!(课件出示)他还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呢?你们接受挑战吗?“小朋友你能说说这各是谁看到的?” 师:请小朋友翻开书69页,自己做一做。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这是谁看到的?”
3、游戏三:
师:我们一起游览了这么多的景点,小朋友们也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小淘气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看他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小礼物。请每组的小组长从盒子里摸出你们礼物放在桌子上,和小伙伴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师:下面请小朋友站起来和你的同伴换换位置,再和小伙伴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小朋友站起来从上向下看,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老师还把你们的小礼物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这是哪个小组的礼物?这是我坐在谁的位置拍的?(从正面拍摄的照片注意问学生怎样看?)
(4)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非常感谢每一位小朋友给老师带来这么多快乐,谢谢大家!
课后反思:
“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的特点如下: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过程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方法。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船模,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船模的哪几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3、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再一次给学生与小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实物纸箱,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他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方向与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基础有两个:一是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反向的初步感知;二是这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他同的。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辨认方向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打下基础。本单元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方能获得。因此,有效的教学应在充分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看简单的线路图;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理辨认方向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教学措施:
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资源。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图的育人功能。渗透审美教育。
2、为学生学习创设现实情境。
3、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评价方式。评价时,应注意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实地辨认方向或路线图的活动。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时间:共6 课时。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一: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前准备:学校的四个建筑物的卡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前准备:学校的四个建筑物的卡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风景画,咱们一起欣赏吧(出示情境图)途中的小朋友遇到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讨论。
小结:看来认清方向、会看地图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本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会这项本领?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方向。
二、认识方向
1、谁能来说一说校园的北边是什么?南面是什么?北面是什么?西边是什么?
2、现在我们要做一张学校的平面图(边说边写奇山小学四个字),需要将学校的四个建筑物贴在这张图上。你认为贴在哪儿合适?
展示贴的结果,并说明你的理由。
大家贴的图各有各的道理,都不错,可是,同一个校园,平面图却
不一样,那我们该怎样来介介绍我们的校园呢?(学生讨论画图的规则)
在绘制地图或其他平面图时,统一了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们来看看哪幅图是用这种方法填的?为了看的更明白,通常在图上加上方向标(将方向标填在选出的那幅图上)
3、一起来说说地图上的方向。
集体交流。再说说教室里各个方向主要有什么物体。
三、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学会了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增长了本领。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助图上的小朋友判断一下到桃花村怎么走,这是一张平面图(出示教材中的路线图),对照看风景图,想一想路线图上小朋友们的位置在哪儿?
你能说说到桃花村要怎么走吗?(小组交流,然后个别全班交流)如果从杏花村到竹林,应该怎样走?
四、巩固练习
学校大致在你家的哪个方向?说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和老师一起表示在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路线图,标出相关的建筑,让学生判断对于错)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方向
东
早市
学校
西
一条路
南
居民楼 北
立交桥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能够结合现实情境,根据给定的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你们认识方向了吗?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2—4名学生面向北,你的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如果你面向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面向西呢?面向南呢?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一题
2、自主练习第2题
课下请每一位同学去找你的好朋友,两人一组做游戏,一个人说,一个人做。如:请向南走5步,再向北走3步
3、自主练习第3题
请找到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或者到其他地方怎样走。
找一、二名学生来说一说
4、自主练习第4题
仔细观察第4题,你知道了什么? 谁愿意把第4题来读一读 说一说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完成第4题。
5、自主练习第5题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巩固看路线图的方法。
6、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找到并描述去体育馆的路,在计算沿找到的路线去体育馆的路程。
三、小结:
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觉得今天谁表现得好?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使我们不会迷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大家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交流。
教学设计:
认识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课后反思:
信息窗二: 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结合现实生活,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结合现实生活,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前准备:学校的四个建筑物的卡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结合现实生活,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结合现实生活,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前准备:学校的四个建筑物的卡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吗,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峰峦雄伟的泰山,辽阔的大海,美丽的西湖,畅游其间犹如在画中游。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祖
国的江南水乡桃源看看,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
(1)你看到了什么?弯弯的小桥、桥下有小船、桥上有两位小朋友、岸上有(生观察情境图)
(2)小结:是的。这幅图呈现的是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有小桥、桥下有流水、岸上有人家。(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谈话:是啊,图上的三位小朋友都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各在什么位置?(学生自由发言)
(师板书)上面 侧面 正面
(2)想想看,他们看到的小船的形状一样吗?(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船模,你来试一试,从不同的方向来看它,看到的形状一样吗?(学生观察)
(4)请三位同学上来选择合适的位置做好观察桌上的船模,和小伙伴说说你看到的是船模的哪一个面?形状是什么样的?
交流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结果
小朋友可真聪明,这么会观察。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刚才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判断的也很正确。这三位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正面、侧面和上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桃园的景色可真美,这里有小桥、有流水,看远处还有一架水车。看着这美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
2、提问:小朋友,这两位小朋友都看到了水车,他们看到的一样吗?
3、是啊,这两幅水车的图画分别是谁看到的?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上面 侧面 正面
洗衣服的、钓鱼的、绿树、人家。这里的景色美吗?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方向和位置的认识,能比较准确的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闹钟)老师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占再脑中的不同方向观察闹钟,请你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是闹钟的什么部分。
师:请看书上的三个小朋友分别站在闹钟的什么位置,你能判断他们看到的是闹钟的那一部分吗?请连线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
观察第2题中的电视机图分别是在电视机的那个位置看到的,把你的意见在小组中交流一下,2、自主练习第3题
请同学们看图,图上是一幅什么景象?指名学生说一说。你能说出下面的图片都是谁看到的吗?
3、我学会了吗?
说说你看到图上有什么?要注意说出方向。
你能独立完成下面三道题吗?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实践活动
——我喜欢的地方 第三课时
课型:实践 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方向和位置的认识,能比较准确的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概念,准确的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复习
方向的知识同学们掌握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知道有关方向的哪些知识呢? 指名说。
学生边说老师边借机引导。
二、实践活动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四幅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1页。仔细观察这四幅画,你喜欢哪一幅?小组之间说一说。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幅画中的一幅。例如: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村的南面有一条清清的小河﹍﹍ 注意在描述的过程中渗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概念。
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
1、(过渡语)生字大家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2、谁想读?你想怎么读?(自己读还是找小伙伴读?你来安排吧。)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听完以后还要给他们评一评。谁来评价一下(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你听得真认真!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朗读的精益求精,对他读的流畅程度,你也可以评价一下。评价的时候,不足要说,优点也要说,给他们全面的评价。你听得真仔细,人家对你的评价,怎么看?你再读一读。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给他们掌声。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
3、(过渡语)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美景,你谈得很好,谁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课文描写了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奥,还有纺织娘,谁还有补充?还有吃晚饭。)
(过渡语)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你们真了不起!听读了全篇课文,乡村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谈得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看法很独特。)
四、品读课文。3分钟
(过渡语)是啊,这是多美的乡村啊!那么乡村生活到底美在哪儿?我们再来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五、交流
谁先来谈美的语句?(出示句子。)
你有什么感受?谁还喜欢这一段?你读了以后想到什么?
1、瓜藤图。(有表情的读。)5分钟
(过渡语)谁来读你画出的美的语句?(出示句子。)大家请看屏幕,(1)装饰是什么意思?(2)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3)为什么说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放松一下,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想到什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再听:——你有什么感受?给你什么感受?这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用你的朗读,读出乡下人家的可爱来。(自由练读)谁想读?(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他的读中,可以看出他喜欢这一段。)谁还愿意读?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谁能超过他?读得太棒了,我都不敢读了,谁还敢读?(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都放在脸上,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放在脸上,读!
2、竹笋图(读出自己的理解)4分钟
(过渡语)从大家的表情和声音中,老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美?谁感受到的美和他们不一样?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就是这句话,老师给大家读一遍,看同学们能听出些什么?(很多,成群,很多很快)大家读这段话,要让人听出竹笋很多很快地长出来。
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你还听出了什么?
(鲜嫩、探出头来)你想到什么?再读一遍,要读出雨后春笋,争先恐后探出头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还有同学想读吗?其实你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就行,谁来试一试?
谁读?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好,就带着自己的想法再读读这句话。
3、晚景图6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美,乡下的美景也是各有特色,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还想谈?你谈得太好了,你能读一读吗?
我觉得你读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慢一点,让大家在头脑中有想象的时间?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不错,慢多了,为什么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什么?对,把要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啊呀,太美了,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一读,行吗?大家给我鼓励的掌声我太高兴了!谁再读,这个机会给谁?谁还想试试?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夕阳红霞微风鸟儿人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热烈的掌声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正在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板书:和谐。)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配上音乐再来美美地朗读这句话。
4、鸡
(过渡语)
你为什么这么读?男女生比赛读,女同学读前半句,读出鸡***尽职尽责,男同学读后半句,读出鸡爸爸的斗志昂扬。
5、鸭
你读出了什么?带着我们丰富的想象再读这段话。
6、纺织娘。
谁还喜欢这一段,你们一齐来读。
六、整体回顾
1、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过渡语)是啊,无论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中,无论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早上还是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独特、自然的美。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独特、迷人。)
3、课文写得真美啊(看课文插图)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老师给大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来通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课后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1. 认识、会写“租、给、毯、宠、惭、凛、冽、凄、价”9个生字。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知画家的人生经历和品质。
3. 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4.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简介梵高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的作品吗? (梵·高)。是的,这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梵·高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37年的人生历程中,创造一个全新的、绚丽的绘画类型----印象派。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他生前,他的艺术成就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所以他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他生前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他的一副作品《红 虾》有关,所以课文的题目就是-----红 虾。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2.学生交流朗读情况。
(1)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记忆。
绘(huì) 租(zū) 毯(tǎn) 宠(chǒng) 惭(cán)
凛(lǐn) 冽(liè) 凄(qī) 价(jià)
②强调生字的字形和结构。
宠-----庞 惭-----渐 凄-----妻
(2)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可同桌合作进行。
恩宠:恩惠与宠爱。
惭愧: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素不相识:彼此一向不认识。
毫不犹豫:做事果断,从不迟疑。
3.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指三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价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画铺的老板用三个法郎买下梵·高的作品《红 虾》,梵·高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便还不犹豫地把刚拿到手的钱送给了她。
②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
③班内汇报,复述课文。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板书设计:
18 红 虾
宠-----庞 惭-----渐 凄-----妻
课时作业:
1.形近字组词
租 ( ) 渐 ( ) 宠 ( ) 凄 ( )
祖 ( ) 惭 ( ) 庞 ( ) 妻 ( )
2积累词语
( )无助 毫不( ) ( )( )可怜
( )( )交加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课文中的生词,说说词语的意思。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师导语
梵·高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不但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还因为那感人的人格魅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梵·高当时的生活吧!
三、精读课文,质疑解难
1.学生自读课文,小黑板出示问题。思考:
① 梵·高当时的生活状况如何?
② 梵·高有着怎样的品质?
2.组成小组讨论
3.全班集体交流,推荐同学发言,回答讨论的要点。
4.品读重点语句,解决问题。
(1)“他紧紧地攥着这5个法郎,赶紧离开了小画铺。”
这句话说明梵·高急需一点钱来解决当时生活的困窘。“紧紧地攥着”说明5个法郎对梵·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赶紧”说明他急着要这一点钱。
指导学生摆边做动作边朗读这句话。
(2)“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5个法郎,全部送给这个素不相识、楚楚可怜的小女孩。”
梵·高把钱送给小女孩,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毫不犹豫”和“全部”可以看出,梵·高做这件事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自己当时的处境的,充分说明梵·高关爱他人的品质,“刚刚”这个词与前面“紧紧地攥着”相呼应,我们似乎还可以感受到5个法郎上还留有梵·高的体温。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突出“毫不犹豫”“刚刚”“全部”这几个词语。
(3)这三个自然段就是写作技巧中的“插叙”,本文通过插叙补充说明梵·高当时的生活状况多么困窘,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与后文把自己的的个法郎送给女孩形成对比,更突出梵·高的可贵之处。
(4)课文中用“仰之弥高”概括的梵·高的艺术成就。仰之弥高:弥,更加,越仰望越显出他的高大。说明梵·高留下来的作品是全世界的珍品。
三、课堂小结
①读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②你想对梵·高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18 红 虾
付不起房租 毫不犹豫送出 仰之弥高的珍品
(贫困) (关爱他人) (伟大)
课时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毫不犹豫 ( ) 饥寒交迫 ( )
2.缩写句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桥流水人家》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06-01
五年级《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10-01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文稿07-1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知音》教案09-14
小学五年级语文《灯塔》优秀教案设计12-14
小学五年级语文可爱的草塘教案07-06
小学五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教案07-20
小学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案设计07-25
小学五年级语文《与象共舞》教案09-11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天辟地》优选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