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精选9篇)

质量 篇1

以上3个点其实就是质量风险管理的3个步骤,它们是一个完整体,体现了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型活动,缺乏其一,都不能对产品或服务做到质量风险的完全把控。

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体现在企业制定的制度及程序及执行过程中。不需要单独做计划,这几项包含的计划很多,就是平时制定的各类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 篇2

按照201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主办单位对“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继续组织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 引导企业积极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践行质量诚信”的部署, 作为中国各行业、各区域质量管理水平较高并在质量责任、质量安全、质量诚信、质量水平、质量发展、质量创新等方面具有良好示范带头作用的质量诚信优秀标杆企业代表, 积极响应201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号召, 我们以“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推进质量诚信社会共治”为主题联合发出《2015年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书》。

首先, 我们共同倡议率先做到:

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缺陷产品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以及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完善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管理层要有明确的质量主体责任思想和目标, 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企业要针对顾客的需求、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因素和能源因素及危害因素来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 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 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等法定义务, 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公开企业和产品服务标准, 弥补产品和服务的缺失, 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水平的提升。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加强计量、标准和质量管理, 将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 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严格质量控制, 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 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提升质量竞争力, 坚持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提高质量的抓手, 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 切实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 扭转重制造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状况。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改善品种质量, 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 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应用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再利用、再制造等绿色环保技术, 大力发展低碳、清洁、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要积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 努力把企业发展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行业骨干企业要成为国际标准制订的主要参与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实施主体, 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 带动提升整体质量水平。发挥优势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带动提升作用, 制定企业联盟标准, 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 努力带动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 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市场服务能力, 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升级、品质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质量竞争力。

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建立健全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企业要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合作方、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 坚信并笃行“质量搞好了是最大的效益, 质量搞不好就是最大的成本”、“以质量树立品牌, 以服务赢取客户”等理念。企业要适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强化诚信自律, 践行质量承诺, 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创造综合价值, 树立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积极推进质量社会共治。质量安全, 人人有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促进质量升级和质量安全, 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企业及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 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企业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主体, 这就决定了企业也是质量共治的主体, 企业要大力支持社团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组织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质量活动,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同时, 我们倡议企业界争先做到:

增强职业精神, 践行核心价值。质量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 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在防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要从源头上提高质量水平。提升质量, 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劳动者素质是质量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 培育职业精神, 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队伍。通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技能劳动者的职业理念不断强化、职业技术不断提升, 为质量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大力推动企业质量技术创新, 淘汰落后产品,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管理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标准,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严字当头, 注重基础和细节, 向管理要质量,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提高服务水平, 多出优品、打造精品。

重视质量诚信, 造福人民群众。质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企业应该强化质量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 努力将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 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 切实落实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 切实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 切实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切实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 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以实际行动诠释质量责任的内涵,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共建质量大业, 共创美好生活。

坚持以质取胜, 打造中国质量。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提升质量任重道远。质量没有国界, 当今质量发展国际趋势和我国质量发展现状表明, 许多国家都把质量上升到战略层面, 质量基础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针对我国质量的基础还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些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诚信缺失等问题, 企业必须把质量工作摆上发展的战略位置,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企业主体作用, 必须遵守市场秩序, 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基础建设, 创新标准、铸就品牌、树立信誉、提高质量, 坚持标准引领, 不断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按照更高的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 尽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造福各国消费者。

另外, 我们倡议全社会努力做到:

增强质量意识, 营造良好氛围。质量问题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消费者, 需要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机制, 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 弘扬先进质量文化, 增强公众质量意识, 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消费者要掌握质量知识, 选择质量消费, 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劣“用脚去投票”。社团中介组织要加强质量方面的引导和监督, 督促行业诚信自律, 发挥“服务企业, 引导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组织企业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 宣传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 传递质量信任, 引导质量消费。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曝光质量突出问题和质量案件事件, 宣传推广优质产品和服务, 使违法者受到谴责, 守法者得到表扬, 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舆论的褒扬并不是给企业做广告, 而是让社会形成一个公正的舆论环境, 形成全社会崇尚质量的浓厚氛围。

推进质量发展, 共建质量强国。国家强必须质量强, 提升质量是中国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关乎民生福祉, 关乎国家形象。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实现质量强国梦, 既是企业界的主体责任, 也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请社会各界共同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模式, 开创质量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 中国质量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毋庸讳言,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相比, 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比, 中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状况仍不乐观。提升质量调结构、增长效益促转变, 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质量新跨越, 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 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就业质量就是学生的质量 篇3

一、职校课堂仍按应试教育那一套,只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改革一是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并广泛使用,使之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我校外语组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与专业,自己编写的《宾馆实用英语摘要》,简单、实用、便于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尽量减少文化课的比重,多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三是要彻底打破目前的考试制度。职业学校完全可采取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一次考核来定成绩的方法,专业课采取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

二、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走向企业,开展“订单式”办学,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聘请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面向企业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见习和实践活动,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多种途径的教师培训,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了源头力量。

三、在有限的实训条件下,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比如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大力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与校外单位签订实训合同等。应合理提高实习所占课时比重,最好占总学时的60%以上。以社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充实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档次,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实习中还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我校还积极申办社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引导并组织学生考取导游资格、秘书证、公关员证、育婴师证、宾馆服务等级证等证书,为就业与创业积累资本。

质量质量工作总结 篇4

各位领导:

我自年月中旬加入洑溪府项目部具体负责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工作至此已两个多月,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存在问题已基本了解,现将我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质量部所做的相关工作:

1、对进场材料进行现场验收:坚持“四不准”制度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并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验收工作。

2、明确质量管理的方法,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坚持质量检查“三检制”、“例会制”,及时组织对各工序的报验工作,包括资料报表、复验资料、工程施工的验收等。

3、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组织质量创优策划的编制工作。

4、及时对现场施工进行跟踪,对分包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多种形式(现场指导、质量整改通知单、罚款通知单)要求分包单位限时整改。

5、对业主、监理单位发出的质量整改通知单,积极跟工程部沟通,做到彻底整改,并报监理、业主验收。

6、积极配合完成集团公司、分公司所交给的质量方面的各项指示。(质量月报、质量活动、质量创优方案等)

7、按时参加项目每天的工程例会,将每天现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准确的反映给分包单位(较为突出问题以质量整改通知单下发工程部),从而减少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8、坚持参加每周五的监理例会工作,对例会上业主、监理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反映给工程部,并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

回顾两个月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对交给分包的整改任务,分包队伍落实性不强,有些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或不能及时落实到位。

2、各种原因存在报验漏报问题。

3、项目内部人员对国家相应规范、图集内容的掌握度不够。

4、分包单位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比较差,不能很好地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施工质量。

5、分包队伍中的专业工种作业能力比较差(如木工),有的甚至没有专业的工种(直螺纹专业工)。无疑对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挑战。

针对我们质量上出现的些许问题,质量监督工作愈显任重而道远,随着各区主体、二次结构、装修工作来年的陆续展开,质量工作也将更加严峻,我们要继续加强工作(包括自己对规范图集的学习、内部人员工作的相互沟通),做好各类工序的质量预控工作,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争取在2012年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公司项目部

质量总监

质量意识 质量责任 环境安全 篇5

2015年公司产值相对于2014年有所下降,但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没有明显的改观,隐藏于生产过程中和没有按程序反馈的,远不止于文件所描述的。造成的损失少则七八万,隐性损失几十万。为什么不追究责任?如果宏达公司想生存存在的话,这正是2016年大家应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质量以及质量意识、责任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箩筐来,可是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于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环节的可能几乎没有。宏达公司质量认证14年了,公司改制也10年已过。可质量管理的制度与程序有多少在管理者思想中留下痕迹,就不要奢望生根发芽。

我们在日常生产环节中,各部门生产单元对不合格次品返修或者二次加工浪费的费用重视不够,外部内部环节沟通不畅(主要是人为的任意终止或者改变质量管理流程),造成和甲方技术信息交流不准确规范,造成工艺浪费和供货损失,以至于丧失市场等问题时有发生。

目前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在日常环节能否适应、严格执行?如何执行?没有一个长期量化有效的办法和标准,唯个人意志和情趣所至。体系文件是麻烦和啰嗦低效的代词,具体来讲,年初质量计划输入敷衍了事,草草三五行,为了外审而凑活。如果作为部门质量管理执行依据更是无稽之谈。当然,各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生产的工作,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是虚的,没有抓生产来的直观。但如果长此以往,我看我们连虚的工作都搞不好,实打实的工作就更没指望。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也就没有经济价值,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发展(道理简单大家都懂,但实现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所以2016年,企业生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2016年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意识、产品责任,应做以下工作:

1.加强员工培训和班组的作用

由于经济的困难,车间员工流动性增加,一人多职比较普遍。对于新的岗位不全面。面对这样的实际,培训至关重要。以前的培训也不少,但效果不好,员工能动性小,主要是不重视,学习考核流于形式。其次,班组建设要发挥作用,班组长是一线的的管理员,他们可以发现许多不规范行为。车间应予以通报,让员工理解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质量状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有明确的答复,增加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2.管理者加强质量意识是关键

公司并不缺少制度,缺少的是自我约束的精神,只有当制度的制订者将自己置身于管理制度之中,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管得住理的清。如果对一些违规视而不见,不予纠正,员工就会逐渐淡化质量意识。再者质量意识的加强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行为对员工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重视考核是质量的保证

一要全面落实了质量管理责任意识。实施质量责任管理,每个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有了明确的导向,承担相应的后果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意识不断提高。二是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责任心、事业心不断增强,形成有效的激励。三是“以岗定责、量化计分、以分计奖”的考核办法,使员工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较大转变、提高。四是把工作职责细化、量化,质量考核目标化,质量作为关键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质量工作的管理水平。

4、组织制度建设

以上一切都得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多时候权力的确可以压倒很多事情,还能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下属的喝彩,称之为有魄力,是干大事。但也绝不是一个谋求长期发展的企业应有的行为。不可否认,很多事情是能通过所谓的“情面”来谋求解决。同一件事情,有些人有“面子”,然而有些人没“面子”,处理起来就不太一样,置制度如无物,这样子不但会使一些不正之风的滋生,同时也会给更多的员工带来伤害。一个目的,我认为公司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人员、组织结构已不适应公司的发展,有的工作已无法开展起来(制度和人力资源不平衡、缺失)。所以2016年应全面的改制改革,以保证公司正常的发展。

二、质量安全及环境工作

2015年,生产任务严重不饱满,人身安全事故相对较少。我们多次重申,公司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较小,但是还是防不胜防,这几年公司的人身伤害事故平均每年0.8起(两年必发生一起)。虽然有些是意外,但也充分的暴露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的落实不扎实。自2010年提出标准化建设,安监部门十分重视,我们对外一直是半推半就,对内这三年一直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内部按照省机械安全生产的部分标准执行,按理通过三级验审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几年了,有些车间基本的安全框架都不标准,就是应付检查,按目标责任书中的打分要求达到90分的车间不多。

结合公司实际,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努力确保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目标全面实现。首先强化基层安全绩效考核,对安全积分扣完的单位负责人坚决予以免职,让所有管理人员的“面子、票子、位子”都与安全绩效挂钩。其次,加快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省二级达标安全标准化自审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认真排查制度和程序缺陷,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建设和考评工作体系。通过自审,公司按照安全标准化a级要素,b级要素,使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作业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表格化。最后必须实行安全一票否决。我们搞任何事之前首先应想的是安全,而不是刻意的考虑是否影响生产、误不误工时,要把员工的生命健康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来对待,真正领会“财富可以再造,生命不可重生”、“宁可少嫌一千万,也不伤害一个人”文化真谛。

质量月征文 质量与安全 篇6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高危行业尤为突出,许多企业、部门都在查找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但收效都不是很明显。现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情况,谈一点看法;我以为,如果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安全问题,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安全问题,将会更加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质量是什么?质量就是生命!那么安全呢?安全就是生命的保护神!

安全生产是企业一直追求的主题。对于不断发生的人身死亡事故,许多都是因为我们不经意的违章操作,小小的一个动作,都极有可能造成事故;不要不在意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日积月累,就会给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埋下祸根,如果没有一丝不苟的态度,没有扎实的安全理念,忽视安全,就容易酿成终生的苦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是多么的具有深刻性。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忽视了微小的细节,就可能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一败涂地,可以说,细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质量、安全”,忽视它们,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生命会付出血的代价!许多企业也都在反复的抓质量抓安全,制度健全了,会议开了,文件传达了,工作部署了,可是却忽略了一些微小的细节,最终令企业倒闭,家破人亡!这些血的教训,难道还不让我们去深思吗?

质量与安全谁第一

质量安全谁第一?我认为,质量和安全不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也不是同一范畴的不同层次的概念,不存在“谁第一”的问题。

“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是相对的。质量是与数量,具体地说是与产值、产量、进度等比较而言的,也就是说,质量和数量这对矛盾中,质量占着第一的地位。安全和生产也是一对矛盾,与生产相比较,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的地位。

质量与安全是有密切关系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一再发生。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是安全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安全问题就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在一些生产作业中,存在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成本,而违规生产和违章操作的现象,在赶进度的时候,忽视对材料、设备的检验、忽视生产工艺,交叉施工不注重接口、节点施工的协调和把关,相互抢点,野蛮施工,严重忽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抱着“以后整改”的心态,这也是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安全问题均与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关系,这个结论为我们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质量与安全的文化建设

钻前施工行业是一个安全质量事故多发行业,搞好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安全质量文化是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使想安全质量、做安全质量、为安全质量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如果这样,我们就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开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用安全质量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质量、安全文化建设的两项基本工作,即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安全工作做好了不等于质量工作也做好了,但安全工作做不好就极有可能引发质量问题,反之亦然。因此,套用一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为贴切。

其次,质量、安全文化建设这项系统工作,是许多方面工作紧密结合、相互配合的成果,从施工过程上来说,需要做到事前预防为主、事中严密把关、事后严格检查,全过程控制;从行政层面上来说,需要领导从宏观上把握、指导,需要党、政、工、团密切配合,避免走过场,需要基层员工的自觉维护;从具体工作环节上来说,这项工作需要在理念和意识层面的正确引导和培育,需要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需要适当的奖惩制度的激励与约束,需要进行员工质量、安全行为规范的培养等等,缺一不可。

此外,质量、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还要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借助企业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觉维护的质量、安全文化氛围。

质量、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面把握,重点控制,诸多方面密切配合,才构成了完美无缺的质量、安全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管理水平有更好的提升。

质量和安全的共性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关系,还表现在具有如下许多共同点上。

1、都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全员参与,也就是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所谓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每个员工都存在安全的不定因素;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都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规则,才可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都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带头。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就有“领导的作用”这一条;如果各级领导不重视安全工作,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各级领导不下决心,安全隐患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3、都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下工夫。如果技术和管理不到到位,就存在相应的质量和管理问题。就像一台年久失修的车辆,既不能保证车辆本身质量要求,也不能保证行车的工作质量,更不能保证驾车、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4、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仅可能引发质量问题,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必须进行“立法制约,过程监控”,每个员工做的每件事情,都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遵章守纪。

质量与安全相辅相成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关系密切,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相辅相成,联合开展工作,尤其应对某些双方都要管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例如生产现场的整洁文明生产,从质量管理角度看,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搞好;从安全角度看,乱堆和乱放、污染严重,正是事故隐患之一,因此也要整顿。在生产现场往往会出现以牺牲质量和安全为代价的现象,比如单纯强调生产和节约成本,单纯强调数量、进度等,都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

技术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如环保管理的“5S”理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质量改进所采取的一些统计技术等,安全工作也可以采纳。在安全管理中采用安全现场监督管理、安全检查服务、专兼职安全员制度、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一票否决等等,质量管理工作也可借鉴。在进行质量整顿时,安全监督人员可以参与进来,反之亦然。当然,这就要求质量管理人员要掌握安全监督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安全监督人员也应有必要的质量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一个体系。安全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全可以参照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建立的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就是运用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如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员工有拒绝生产的权力、还应有监督他人特别是领导违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权力。特别是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安全监督员应有权暂停生产,并对一些严重影响安全或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过程应进行记录,保证生产严格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并存的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企业运行机制上看,财务有总会计师,层层有健全财务管理部门,有专职会计;工程管理有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层层有工程技术部(有的是工程部、技术部单独设立),同样有专职(高、中、初级)技术干部,物资、计划统计也是层层机构健全,专职长效的专职人员岗位一应俱全。可是安全呢?情况就不一样了,试问现在有几个单位层层设立了长效的安全工程师和专职安全员?恐怕是兼职的多!更没有高、中、初级安全管理师的编制及叫法。因此,我认为,既然全国上下都在重视安全,企业也应该层层建立专门的、长效的安全管理机构,选拔懂技术、会管理、安全意识高、责任心强、思想品德优的人才,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队伍,就像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有专门的岗位,有工作名份,使之成为专门的、长效的安全管理机构,将安全管理当成一种专业,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的高度来重视,实现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管理基础。

抓质量教育树质量文化 篇7

创建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必须依靠教育行政部门与质检部门的通力合作。在申报过程中, 我们上海质量技监局主动与上海教委联系沟通, 共同签署推荐意见;在筹建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过程中, 上海质监、教委共同与企业探讨质量教育基地建设设施方案, 为企业提供有益指导;在评审过程中, 我们共同组织企业进行精心筹划布置, 配合专家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质量教育活动, 主要依靠广大企业和检验检测机构。上海这两家企业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对于质量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均成立了由企业一把手负责, 各部门通力配合的工作机制, 利用全公司资源, 完善硬件设施, 丰富教育内容。如上汽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专门做了教育场所改造规划;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的质量教育参观路线和课件内容丰富并富有创意, 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两家企业被命名“全国首批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意味着我们的质量教育工作即将实质性启动。关于如何推进实施, 我们的主要设想是: (1) 围绕质量主题、根据企业特点、结合学生需求, 教育、质监和企业进一步共同完善及商定教学课件、课程安排、组织方式并尽快组织到基地学习、实践; (2)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质量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不断提高质量教育的有效性; (3) 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 鼓励更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申请全国质量教育基地, 同时研究、启动建立市级质量教育基地, 逐步扩大质量教育基地数量, 让广大中小学生有更多接受质量教育的机会。

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分析 篇8

摘要:文章在B2B背景下,以认证行业为例,界定了关系质量的3个维度(即合作性、适应性和关系氛围)和服务质量的4个维度(即“硬”过程质量、“软”过程质量、潜在服务能力与结果质量),分析了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四个相关命题并建立了概念结构模型。分析表明,“硬”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对关系质量有正向的影响,而“软”过程质量和潜在服务能力对关系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文章给出了本研究的结论和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质量;关系质量;影响

一、引言

本文以认证行业为例,在B2B背景下,进行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分析。认证机构是典型的服务性企业,其顾客是也是一个组织而非个体。认证机构面对庞大的顾客群体,如何获得顾客并与顾客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对于服务性企业尤其是认证机构衡量自身服务水平,明确自我提高方向,建立与顾客良好的关系质量,获取顾客满意,以保持与顾客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综述

1关系质量的定义。在现有的文献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关系质量进行了定义。Crosbv等学者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以人寿保险业为背景对关系质量进行了研究。认为关系质量是服务销售人员减少感知不确定性的能力。高的关系质量意味着顾客充分信任服务销售人员,并且由于对服务销售人员以往表现满意而对其未来表现充满信心。Hennig-Thurau和Klee认为关系质量的定义必须对交互的有效性、交易成本的减少、社会需求的满足等重要功能加以考虑,他们认为关系质量可以被视为关系满足相关顾客需求的合适程度。刘人怀和姚作为认为关系质量是感知总质量的一部分,是关系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关系满足各自需求程度的共同认知评价,其实质就是能够增加企业提供物的价值、加强双方的信任与承诺、维持长久关系的一组无形利益。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关系质量的定义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关系质量定义可能依赖于其所处的情景,情景不同关系质量的定义就会不同。

2B2B下企业关系的特点分析。Hankansson和She,hota把企业关系的特点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结构性的,另一类是过程性的。结构性的特点主要包括持续性、复杂性、对称性和非正式性等。任何关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基础上的,因而具有延续性;随着关系的发展,一些情感和社会因素会深入到关系中,使得彼此关系趋于复杂化:当彼此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彼此之间会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如权利、资源和利益等。过程性的特点主要包括适应性、合作性、冲突、社会交互和常规化。就是说随着关系的发展,关系双方会对彼此的产品、做事的方式和态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而这种彼此的适应可以使双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彼此承诺的一种体现:在任何关中,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总会涉及到彼此利益的分配问题;不过在彼此冲突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会存在着合作,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彼此的行为都会趋向制度化。

3B2B下关系质量的维度分析。Cannon和Perreault提出了6个维度概念模型用以描述企业之间关系发生和传递的方式,它们分别是企业间的信息交换、企业间日常运作连接、法律约束、彼此合作、买方对关系的适应性和卖方对关系的适应性,这6个维度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的关系下企业之间的行为或行为趋势。欧洲的国际工业营销与采购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Industrial Marketin~and Pur-chasing Group,IMP)基于关系双方的交互提出了一个关系交互模型,在IMP交互模型中,共有4组变量描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它们分别是交互过程中的短期情节(如产品交换、信息交换等)和长期关系行为(如合作和适应等)、交互的氛围、交互过程参与者以及交互发生的环境。

尽管对关系质量的定义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关系质量是一个高阶的构造,而且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各学者对维度的组成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在B2B的背景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质量维度不应该仅包括信任、满意和承诺,还应该包括其他的维度。Dorsch等认为在B2B背景下,关系质量的维度不仅有信任、承诺和满意,还应该包括机会主义行为、顾客导向和道德形象;Woo和Ennew指出从B2C背景下引入的关系质量维度也许并不适用于B2B背景。应该从一个更一般、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如一些学者提到的那样,B2B背景下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是拥有更多的情感和社会因素。

企业间关系存在的更多的交互活动,或者说企业间在业务操作层面上有更为频繁的往来,并且随着企业之间关系的密切,一些特定的行为或行为趋势也会随之出现。所以在选择企业间关系质量的维度时应该把这些行为或者行为趋势考虑进去。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选取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的适应和企业间关系的氛围这三个维度以全面、准确地衡量认证机构与顾客企业的关系质量。

4服务质量的维度分析。许多知名学者都曾对服务特性专门进行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的特性:无形性(Intangible)、产出的差异性(Heterogeneous)、无法存储性(Perishable)和顾客参与服务生产(Customer Par-ticipation)。服务质量一直被学者们认为是一种主观质量,Gronroos提出的顾客感知质量概念fCustomer Perceived Quality)和服务质量的差距结构(Disconfirmation)是现代服务质量研究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他将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服务绩效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果。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服务质量研究学者的认同。对于服务质量具体的概念结构。学者们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提出各种不同的服务质量概念维度构成。最著名的是SERVOUAL量表的度量。但SERVQUAL量表是以个体顾客为主要测评对象的,在应用于以组织客户为主体的服务行业时,其有效性受到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在B2B情景下,SERVQUAL量表的五个部分(可靠性、响应性、移情性、保证性和有形性)并不能全面反映服务企业的质量属性,

服务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对服务交互过程与服务结果的关注,这两个要素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质量构成元素,从而表明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是整个服务过程中顾客可感知的主要质量内容。除了过程和结果质量,B2B与B2C情境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交互双方对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保持持久和稳定。双方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服务质量水平,还关注着服务企业在未来是否能继续提供令顾客认可的服务。也就是说,服务过程、服务结果以及未来的服务能力都应纳入B2B情境下服务质量的测

度结构当中来。Gounaris(2005)已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要求在评价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时,必须同时考察服务企业的潜在服务能力。Gounaris更进一步将过程质量分为“硬”过程质量(Hard Process Ounlitv)和“软”过程质量(Soft Process 0ualitv)。其中“硬”过程质量是指服务过程中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而“软”过程质量则着重考察了服务过程中服务提供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意向,Gounaris的这一四维度结构较好地阐述了B2B情境下服务质量的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硬”过程质量、“软”过程质量、潜在服务质量与结果质量作为服务质量维度。其中“硬”过程质量是指服务过程中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而“软”过程质量则着重考察服务过程中服务提供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意向,潜在服务能力是指服务机构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保证,结果质量则是指顾客对服务最终结果的质量评价。

三、命题的提出

服务质量有4个度量维度,即“硬”过程质量、“软”过程质量、潜在服务能力及结果质量。以认证行业为例,认证机构与顾客企业的关系质量主要从两者之间的合作性、适应性以及关系氛围3个方面进行度量。

“硬”过程质量,即认证机构在服务过程中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审核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现场审核能力,能够根据各个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检查,审核计划,审核人员可以严格执行审核安排,保证检查,审核计划顺利执行以及审核人员在现场审核,检查过程中,总是能够发现一些重要的问题等均对认证机构和顾客企业的关系质量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软”过程质量。即认证过程中服务提供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意向,包括在认证服务过程中,审核人员愿意认真倾听工作人员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审核人员可以做到公平负责地去开展检查/审核工作,审核人员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认证机构的员工在乎时接触过程中也总是对被服务企业热情接待与沟通等均对认证机构和顾客企业的关系质量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潜在服务能力,即服务机构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保证,比如某认证机构具备让顾客信赖的信誉和形象,专业实力以及拥有一批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的审核人员,并且可以从认证机构的员工身上,感受到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等,这些都对认证机构和顾客企业的关系质量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结果质量,即顾客对服务最终结果的质量评价,包括认证机构的检查/审核结论非常客观,符合顾客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结果,发现了顾客以往未曾注意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问题的根源;认证机构的检查,审核服务,为顾客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机并且顾客企业可以利用认证机构在审核结果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管理水平等,均对认证机构和顾客企业的关系质量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综上,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硬”过程质量对于关系质量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命题2:“软”过程质量对于关系质量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坚持质量第一 推动质量变革 篇9

——对新时代下推进质量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 顾维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质是对高质量、高品质的追求;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关键还要靠质量变革。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促进质量发展。

推动质量变革是个新课题。初步理解,所谓质量变革,应当包涵思想变革、组织变革、格局变革和方式变革等几个方面。

推动思想变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动质量变革,首先必须推动思想变革,树立新时代质量观,从而实现从理念到目标、从思路到举措的全方位变革。

一是增强“质量第一”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变革”“质量强国”“经济质量优势”等重要论断。质量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发展作出的科学论断和战略考量,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强调“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再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必须在各层各级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观,把中央的新要求固化为质量意识、内化为质量自觉、转化为质量行动,真正让“质量第一”成为全民共识。

二是确立质量强国理念。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质量强国”,充分说明中央对质量的空前重视。质量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坚强基石。实现质量强国,不是建空中楼阁,而必须从质量强企、质量强县、质量强市、质量强省抓起,向各行各业拓展,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组织一个组织抓,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抓,让质量工作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核心内容,让质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三是运用质量发展思维。新时代是质量发展的时代,想问题、做决策,必须从质量的高度谋划发展大局,从质量的维度创新治理工作,以质量的标准检验执政能力,树立时时讲质量、事事讲质量、处处讲质量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之中,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推动组织变革

质量变革,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从更高层面、在更大范围、以更大力度进行资源的再组织、再动员,汇聚成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包括质量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 1 要求,切实把“质量第一”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一把手”讲质量、抓质量。否则,质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质量变革,既需要自下而上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更需要自上而下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明确实施路径,寻求变革最大公约数,注重变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变革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行性,扎实推动质量治理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监管模式改革,从而在质量变革中激发质量发展活力。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加强质量工作,不仅要“一把手”抓,还要抓“一把手”。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发展责任制,进一步改进和强化质量工作考核,加大督察问责力度,优化宏观质量统计分析,科学评价质量水平,把质量发展的责任压实压紧,把压力持续地传递下去,不断优化“质量第一”的实现路径。

推动格局变革

“质量时代”的质量一定不是狭义的质量,而是广义的质量。推动质量变革,应当围绕全领域、全链条、全过程来展开,从而不断激发质量发展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质量新优势。

一是从经济工作到日常生活的全领域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等等,充分说明质量已经超越产品生产制造的范畴,涵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抓好产品、服务、环境、工程等质量,更要抓党委决策执政能力、政府服务效率、干部能力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实现全领域的质量提升。对泰州而言,要加速推进“品质泰州”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品质”提升工程,使经济发展更优化,社会文化更优良,生态环境更优美,公共服务更优质,市民生活更优越。

二是从产业基础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变革。质量就是竞争力。质量管理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的全生命周期,要着眼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将质量管理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将管理边际由单个组织拓展、链接到行业、产业群,将质量融入发展的所有环节,打造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质量传递链条。

三是从制度安排到责任落实的全过程变革。质量概念的宽泛化和质量现象的复杂化,决定了建立质量宏观管理机制,必须理顺市场、社会和政府三大质量监管体系,提高战略发展规划力、质量监管机制执行力和基础工作现场力。正确处理好放、管、服的关系,推进简政放权,完善质量管理服务机制,提高质量监管能力和效率。

推动方式变革

质量变革,如何有效实施?方式创新是关键。应当以方式变革,推动思想变革指导实践、组织变革高效运转、格局变革落地生根。

一是由微观监管向宏观主管延伸。精准定位质监工作职能,摆脱狭隘的微观质量思维,在中观、宏观质量发展上发挥好牵头组织作用。以建设“品质城市”为载体和抓手,依据DB32/T 3304-2017《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建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的品质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机制,让质量发展导向入脑入心,让质量发展状况可知可判,让质量发展措施见效增效,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二是由技术监督向综合服务拓展。质监部门最大特点和优势是“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技术监督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应当运用共享思维,注重和善于发挥优势,进一步夯实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拓展技术监督和综合服务,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打造“泰检易”等零距离、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谋划质监部门促进质量发展、维护质量安全、筑强质量基础设施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技术攻关、标准建设、检验检测、品牌创建等综合服务。

三是由单打独斗向共建共享转变。应当摆脱条条思维,打破部门界限,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协作配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既科学分工,又通力合作,全方位无缝隙推进质量工作。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和城市质量精神,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将对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融入到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质量行动中,推动社会质量共治,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 提升质量工作成效

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等重大命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做好质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理解,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贯彻学习十九大。作为质监人,要响应号令,坚持使命担当,一切围绕质量,一切为了质量。

一、坚定立场强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作为质监人就是要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着力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真正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新业绩。在新理论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二、严明纪律强党性,学深悟透抓落实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和研究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思路、具体路径、具体举措,切实把十九大精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一是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遵循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策略,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守规矩、恪守纪律,不断强化服务群众的理念,办事作风,不断加强自我素质锻造,自觉做到从严要求自己、从严管好自己。二是要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三是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用钉钉子的精神卯足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抓落实。

三、对标对表有遵循,质监工作创成效

上一篇:周日早上好问候语下一篇:赤壁之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