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精选8篇)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 篇1

魏大龙是山东籍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如愿以偿进入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就读。回忆起高中,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比较简单,但是兴趣爱好挺多,知识面也比较广泛。他当时选读的科目是“物理”,但在学校历史人文方面的知识方竞赛中总能名列前茅。得知复旦的自主招生考试方案时,他便毅然决定参加。

之所以能如此果断,魏大龙认为,首先是因为复旦“千分考”的考核方式跟自己的学习情况比较符合。因为他各门功课成绩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短板也没有很拔尖的科目,而复旦自主招生选拔恰恰对综合性知识面的要求是比较高。“复旦‘千分考’11门大综合的考核方式,比起高考三加一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我的优势。”他说。

其次,复旦自主招生选拔是按大类招生然后进行二次专业分配的,魏大龙觉得这比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直接挑战复旦的高分专业更有把握,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毕竟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妥协,而参加复旦的自主招生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可能性。

另外,他觉得当时参加复旦自主招生选拔心态很轻松,并没有占用很多的高考复习时间和精力。“当时是复旦第一年进行大规模自主招生,没人知道考什么怎么选,也就无需过多准备,这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不参加白不参加!”魏大龙打趣道。

他还表示,其实‘千分考’的临时突击空间是很有限的,当年考试形式是500道题总分1000分,比如一道高难度奥数题是2分,一个大纲外英语词汇是2分,可能你碰巧知道某本小说里面主人公的名字也是2分。“这种考核方式重在考查学生平时对综合知识的积累程度,所以我当年是两眼一抹黑就参加考试了,并没有太

在每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考生存在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对考生来讲,怎样解决呢?有没有对今年考生有所借鉴的地方呢?

被采访人:兰州大学招办主任张稳刚

经验语录:

笔试--重在知识储备, 无需特别准备;面试--掌握主动权,争取不等专家提问

自主招生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根据我校往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情况而言,在考试过程中,考生暴露最多的问题是:

1.面试时紧张,可能平时只顾埋头读书,和老师、同学交往少,很多事情由家长代劳,而导致考生交际能力弱,考试时与考官交流不够顺畅。

2.对自己申报的材料细节了解不够。很多考生的申报材料都是由父母和老师代劳,导致考生对自己申报的材料了解不够,甚至连回答与自己材料相关问题都有困难。

3.对自己的特长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电脑编程方面比较有特长,实际操作能力也还可以,但是被问及自己关于电脑编程将来的发展等问题时,却答不上来,原因就在于考生对自己特长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多,钻研不够深。

4.对社会关注程度不够。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人才的含义除了包括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看这个人是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目前的高三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惯着,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也是不会要的。

5.课外知识欠缺,知识面不宽。很多考生为了应付高考,成天把自己埋在与高考相关的教科书或者参考资料里,对其他书籍或者其他领域的知识不甚了解。自主招生考试的范围很宽,天文地理都可能考到,这种考试不像高考有考纲,自主招生是没有考试范围的,考查的就是考生的综合素质、特长以及其他相关能力。

6.谈问题放不开,思路受限严重。很多考生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尤其是面试时,就像准备高考作文一样,试图根据背的范文去套句子。这样的面试,给考官的第一印象就是思路太窄,看问题的角度太小,这样的考试状态又怎么可能得到考官的青睐呢?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给各位考生参考一下:

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和高考试题相比,难度更大,更需要考生有比较扎实的学习功底和灵活的解题思路。大部分院校均会根据自己的培养要求,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全国70多所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各有千秋。对某一高校自主招生有兴趣的考生只需提前通过该校的网站或电话咨询了解此高校的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即可,而不能以冲击或影响自己正常的高考复习计划为代价全力以赴备战数家自主招生院校。毕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绝大部分考生还是要以高考成绩的高低接受招生院校的最终录取。

面试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个别高校已不再对考生笔试,直接根据考生申请材料确定进入面试的合格考生名单。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反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兴趣爱好及知识面拓展情况等。

一般而言,面试内容无标准答案,面试提的问题,多数都留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考生回答得对与错并不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如思想品德、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研究潜力、社会组织能力以及专长特长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评判标准本来也是多元化的,专家组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可塑性。所以,考生中规中矩的答案一般只打中档分;考生答得不一定正确,但能表现出自己独立思考、独到眼光的,往往会打高分。

面试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短则10分钟,长则半小时。每位专家老师手头均有参加面试考生的背景材料(主要是考生申报的有关材料),会根据考生所报内容展开提问。需注意的是:不要紧张,从容应对;事先应对自己申报的材料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老师肯定会就考生的兴趣、获奖情况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尤其是特长方面的情况进行提问等等。考生应事先对自己特长和兴趣相关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储备,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的重大问题,多读课外书及对某些文学作品的评价等等;再次,专家老师还可能会考查考生对申报院校的了解程度,考生不妨事先大致上网了解一下自己所报的院校情况。

总之,对自主招生考试,我的个人看法主要是:平时多积累,包括课内外知识、社会生活、社会阅历等等;不要专门去准备这一考试,平心静气地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掌握主动权,争取能引导专家的提问。

多针对性的备战。”他说。

如何巧妙应对面试?

回忆20参加复旦自主招生选拔的过程,魏大龙觉得“千分考”的成绩在总分中的权重并不高,而面试表现对总成绩的影响更大。这也即是年的复旦自主招生出台被称为“破冰之举”的原因所在。

说到面试经验,魏大龙觉得参考价值不是很大:“面试看运气,会有很多组面试官,问题各不相同,考生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并且每年面试官兴趣点也会调整。”尽管如此,魏大龙还是敏锐地思考领悟出了一些面试技巧。

他说,当年参加的复旦自主选拔面试需要分别面对五个面试官,每个人聊十五分钟。因此,要把充分握住这十五分钟的交流,让面试官对考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当时的想法是,一方面,面试官要按照预设的提纲连篇累牍地问太多问题是来不及的,我应该有意地通过一个问题的回答引导面试官问另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彼此间的面试交流更流畅;另一方面除了极个别的数学、物理等题目,其他问题不会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回答准不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回答中怎样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知识与素质水平。”魏大龙说道,“把握这两点就可以有目的地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主动将谈话引导至你想说的、预先准备的方面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 篇2

这些五花八门的题目, 出现在面试现场。

2月14日, 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地区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在杭州举行, 从1579名参加“复旦水平测试”学生中脱颖而出的200名浙江考生参加了面试, 其中100人将获得复旦浙江地区的自主招生录取名额。

面试提问问题五花八门

“既然不考课本内容, 那就多看看社会热点, 肯定会提问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在面试现场, 很多考生都抱有这种想法, 在面试前纷纷查阅了大量近期报纸。

“怎么看待金融危机?”“怎么评价范跑跑现象?”“如何对待高中文理分科?”这些热点话题也确实频频出现在面试提问中, 但除此以外, 更多的提问则是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陷阱”的问题。

“桌子上摆着两根火柴, 怎么用这两根火柴搭桥?”“一个圆, 不用公式, 怎么求出它的面积?”等非常规问题都被频频问到。

而像“蛋炒饭怎么做?”“谈谈对身边同学的印象”“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如何解决?”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纷纷出现。

面试结束后, 经历了一番考问后的考生纷纷笑称, “简直就像是在考百科全书, 考官就像‘十万个为什么’。”

不过, 很多考生都对聊天式的面试非常赞赏。余姚中学的小徐一走出考场, 就很开心地告诉记者:“和平常的考试有点不一样, 一点都不恐怖, 很轻松。总觉得和每个考官聊15分钟时间实在太短了, 还没聊够!”

台州市第一中学的林堃说, “一进面试考场, 就看到考官在冲自己笑, 很和蔼, 很慈祥, 面试就像是在拉家常, 很随意, 完全没有平常考试时那种紧张气氛。”

50位考官面试200名考生

复旦大学面试考官的阵容很强大, 50位考官分别来自复旦大学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 涵盖了复旦现有的所有学科。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介绍说, 这些考官各有一套自己的命题方式, 他们有各自独特的选才眼光, 出题时, 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 但也不会受专业限制, 而是按照不同的“复旦元素”, 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提问和深入了解, 而且还会采用各种方法和技巧, 公正地研判考生资料, 尽最大可能防止“误判”。

“面试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一位社科类教授举例子说, “我曾出了这么道题, 以‘和’字为题, 做一篇为时两分钟的口头作文。”这位教授表示, 他更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反映出的能力、逻辑思维、科研素质、学养水平、道德是非观和责任感等。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 有社会责任感, 关心社会、也关心他人;有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三个标准是作为教授面试招生的一把标尺。

针对性培训反易造成失分

在面试前, 很多中学集中了应试学生进行面试训练;到网络论坛上查找“流传”已久的历年“面试攻略”和题目;找应考过的“师兄师姐”们帮忙, 帮应试学生组织“模拟面试”……

当听到记者提及的这些“面试培训热”时, 郑方贤大笑。

郑方贤告诉记者, 在面试工作开始前, 每名考官都会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考生的简历和相关材料, 并很有可能根据考生自身情况而“度身订造”考题。

另外, 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角度, 即使是同一个问题, 每个教授问的目的也不一样, 关注点也不一样, 而这些都是没有办法事先准备的。

一位面试考官坦言, 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有些中学会提前为学生准备面试题目, 但用处不是很大, 而且这种针对性的训练, 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失分。

“在面试时碰到有的学生背答案, 开始时对答如流, 背着背着就戛然而止, 没法继续回答我们追问下去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反而要对其扣分, 或者干脆就打断他, 改问别的问题。”

“要提前准备, 不太可能, 完全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另一位参加面试的考官也表示, 自主招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2年自主招生面试考题点评 篇3

面试内容:突出时代性与广博性

与高考关注学科内容有余而照顾时下日新月异发展变化不足等特点不同,以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殊人才为目的”的自主招生面试内容要求更加突出“时代命题”、“宽口径考查”的特征与诉求。因此,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给予学生更宽大人生视野,引发学生更加深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与现实矛盾的化解,就成为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考题最大的亮色与特征。

中山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就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关注天下风云变幻:如对今年“两会”的关注,“如果你是政协委员,你会提什么议案?”“你对温家宝总理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十二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速目标放弃“保八”,有何看法?”“PM2.5首入政府报告,PM2.5的检测说明什么?”等等,要求学生要初步具备一些“治国、平天下”的意识与自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再如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则突出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与考量,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客观看待当前存在的矛盾与社会焦虑:针对前段广东等地出现的“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怎样的机制能够鼓励见义勇为,减少袖手踯躅?”要求学生对不良社会事件不能仅仅停留在谴责与愤怒的层面上,要往深处想一想,做做“思维体操”;教育方面,“中小学升学时的择校现象愈演愈烈,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学生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教育公平提出自己的观点;经济方面,“‘温州7.23动车事故’以后,有人说中国经济会慢些走。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购买者趋之若鹜;而今房地产价格下跌,买楼处却门可罗雀;为什么”等等,要求学生要关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脉搏与走向,关注国家经济方面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等举措。又如山东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突出了“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郭美美事件”、“空巢老人问题”、“海南旅游宰客现象”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一系列问题的考查。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则聚焦“假如你的爸爸是李刚,你会怎么办”、“你怎样看待康菲渤海漏油事件”、“中俄在叙利亚问题出发点是否一致”等一系列社会热议,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加开阔的时下生活与热点问题。学生要想解答好这些自主招生面试考题,仅仅靠课堂上学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推倒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需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感的时代意识、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与高超的缘事析理能力,而这与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又是和谐统一的。从这个层面讲,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在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引领作用和较高价值。

能力考查:突出实践性与灵活性

与高考“不拘泥于教材”,侧重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等“能力立意”考查一脉相承,以选拔“有个性、有潜力、有特长”高校人才为指向的自主招生面试能力考查更加突出了实践性与灵活性,让学生在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中“磨砺”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敏锐性、分析问题深刻性与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素养。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在这个方面也是做足了文章。

创设新情境,“设身处地”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与化解问题能力,丰富学生人生阅历与体验,是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考题的鲜明特色。如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对患有绝症的病人,你认为应该隐瞒病情还是如实告知?”对于这样一个两难问题,需要学生站在医生职业道德与人性的高地思考这个问题,依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家属的嘱托权衡而定,考查的是一种判断与决策能力。如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如果你所在的中学要进行80周年校庆,你作为组织者,打算怎么组织庆典工作?”更多考查的是一种策划能力与实践组织能力。如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如果你是某地的政府领导,亲人发生意外需要人提供帮助,而与此同时当地又发生了气候灾害,你在二者之间会如何权衡应对?”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艰难决策之中,既能考查出人性本色,又能检验出执政为民的职责层次,不啻为未来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的预演。而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则突出了规划能力与设计能力的考查,“让你为钱学森设计一幢房子,你怎么设计”,“如果你得到一个荒岛,你会如何开发它呢”,“如果要让你造一座桥,你打算造成什么样子”等等。

提供新材料,培养学生敏锐捕捉材料的本质与精髓的能力,要求学生灵活做出创意性解读、个性化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判断,也是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的重要特色。如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写过一首歌词叫做《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提到人的记忆和思维都要借助化学作用,请你加以阐述”,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相关生化理论等,结合人的心理认知过程和生理发展变化,给予诙谐性趣味性解答才好。如贵州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一项调查显示,有50%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而有的女大学生则不愿嫁给‘富二代’,她们更崇尚自我奋斗。结合‘富二代’现象,谈谈婚姻与财富的关系”,需要学生在价值多元、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深刻思考50%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的深层动机,结合女性生理身体特点、就业状况、婚姻观、金钱观等做出全面而明确的回答,等等。

另外,很多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还突出了利用所学寻求实际问题破解之道的考查,如复旦大学的“为铁道部门设计事故的预案”、“解决现在城市的交通拥堵方案”,华南理工大学的“如何鉴别正常油和地沟油”,郑州大学的“帮助农民工讨薪的策略”,等等。

由此可见,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考题更加注重知行统一,学思结合,更加注重考试内容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其实,这与国家课程方案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意图是一脉相承的,目的都是进一步矫正教育教学中忽视活动类和综合类课程,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更加突出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

思维品质:突出探究性与批判性

在与高考注重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考查同向的基础上,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更加突出了“研”、“省”的色彩,突出了探究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看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辨析能力。

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究与评判,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考量、体验人生。如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如何理解‘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这句话”,要求学生要从历史发展、政治文明、经济改革、文化进步等角度和层面加以探究与论述,要辩证理解创新与继承之间关系,要融汇进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会。如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孔子说‘人所不欲,不逾矩’,也有人认为‘人所不欲,要逾矩’,你支持哪种观点”,评判这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与看法,需要辨析两种看法的异同与本质分歧,结合自己阅历与认知,深入探究其价值导向与意义所指,要有敢于质疑“圣人”与权威的勇气与智慧。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请谈一下你对黑格尔名言‘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的理解”,要求学生要围绕“历史的教训”的原点展开深度挖掘或批判性阐释,不一而足。

注重对文化价值观念的探究与评判,引导学生智慧地看待问题。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你如何看待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要求学生在熟知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内容基础上,就支持或反对某一方做出抉择,并提出恰当的理由与缘故,这需要深入探究其人其文的创作意图与时代背景。如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如何看待沈从文说的‘爱与死为邻’”,要求学生要从“爱”与“死”两大文学母题的高度去探究与阐释,挖掘出其时代价值与人生意义来。如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你分析一下其数学、物理、哲学的含义”,要求学生站在不同层面上去揭示其蕴含的学科要义与方法论层次的价值。

注重对生存环境发展变化的探究与反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问题。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全球到底是变暖了还是变冷了”;又如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有说法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等等,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要深入探究人类影响自然界发展变化的现象与根源,并对人类活动与行为提出建设性或批判性建议,要求学生具备一种全球视野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很多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对此则采取了“小切口式”考查,如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你怎样看待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再如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一方面是大批非法饲养的宠物狗给社会带来环境和疾病的危害;另一方面,反对虐待和食用犬肉的人不惜通过阻断高速公路出口来维护动物权利。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和解决办法”等等,要求学生站在促进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运作的基础上,探究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犀利的批评,可以是由衷的建议,不一而足。

看来,2012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非常关注探究思维品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结合当前社会自然文化发展变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反省评判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给予一些解答与解释,最好提出一些有见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和张扬。

知名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篇4

今年人民大学自招先面试后笔试,面试考题与考生所报专业高度相关。例如:

考古专业的面试考题包括“对四大文明古国的看法”“古巴比伦文字写在哪里”“中国人在用纸之前用什么写字”等;

化学专业考题包括“哪几种气体可以用作喷泉”“水能变成油吗”等;

中山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篇5

2008年01月15日 14:00来源:智慧星教育

a中山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假如广州停电5分钟?

“谈谈你对城市道路功能的认识?”“假如广州停电5分钟该怎么办?”如此针对性、实操性的问题进入了中山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考题。1月6日,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近1100名获得测试资格的考生来到中山大学南校区参加自主招生综合测试的笔试和面试。记者获悉,此次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共吸引2500多名考生踊跃报考。

本次面试的考官由来自中大文、理、医等学科知名教授与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共120人组成。面试分40组同时进行,每3名考官面试1名学生。所有考官、考生分组均在面试前随机抽签决定。考生在25道面试题目中任意抽取2题,选择其中1题作答。之后,考官就考生回答情况和申请材料中反映其学习、特长、爱好、社会实践等内容与考生进行个性化、交流式问答。考官对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特殊才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设想一下未来的手机”、“谈谈你对城市道路功能的认识”、“假如广州停电5分钟”等新颖的试题,既要运用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又要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让来自不同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们在新鲜刺激之余又感到不小的压力。

录取方式

据悉,中大将根据自主招生综合测试中笔试和面试成绩,结合学生高中阶段综合情况,确定该校自主招生对象,并相应评定A、B两种录取优惠类别。自主招生对象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且第一志愿(采用“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其志愿必须位于并列第一志愿中的第一顺序)报考中山大学,专业志愿在该校投放在考生所在省的专业内填报。

在高考录取时,采取以下办法进行:

(一)高考成绩达到该校在其所在省份1:1投档线以上,加10分进行专业录取。

(二)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在其所在省份1:1投档线,按照中大公布的优惠类别名单执行。

A类: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一本线、重点线),在专业服从调剂前提下,参照本人专业志愿,结合该校各专业录取情况增加计划录取。名额原则上不超过该校自主招生计划数的10%。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 篇6

1、命题陈述 测试概况 命题陈述分自命题陈述与命题陈述两种;通过自己虚拟一 个场景或事物进行口头的、语言的描述为自命题陈述;命 题陈述则以设定的一个情景、人物、事件或采用抽答的方 式来考查被面试人的思辨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等。考生事前需要精心准备此环节,一般 1 到 2 分钟,200 字 左右;建立清晰的思路,大方得体的传达自身的信息,同 时要注意简洁流畅。无领导小组讨论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 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表现,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但并不是一定要成为领导者,因为 那需要真正的能力与信心十足的把握。受测者参与有效发言次数的多少; 受测者是 否有能力消除紧张气氛,说服别人,调节争 议,创造一个使不大开口讲话的人也想发言 的气氛的能力,并最终使众人达成一致意 见;受测者反应的灵敏性、概括的准确性、发言的主动性等。

自我介绍环节

2、无领导小组讨论

评判标准

3、现场问答环节

4、心理测试环节

根据现场考官的要求回答问题,考查考生的思维思辨能力、现场反应能力等; 通过专门设定的心理问卷来全面考查考生的心理状态,不 计入评分;

5、才艺展示环节

通过才艺展示来选拔特长类考生;


大学自主招生质量的实证研究 篇7

关键词:自主招生,试题,人才,质量

考试招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入口,考试招生的质量必然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在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诉求的背景下,提高大学入学考试招生质量定会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的一种制度设计,是针对统一高考之不足,为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的一次尝试。试点十多年来,自主招生持续改革,报考资格逐步放宽,考试联盟纷纷涌现,考试科目实现“瘦身”,考试公平得到关照。然而即便如此,社会媒体及自主招生相关利益群体仍不满足于现实的自主招生制度,对如何切实发挥大学招生自主权、提高考试招生的科学性以及兼顾考试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表现出强劲的改革诉求[1]。2013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自主招生的选拔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同时要求自主招生应注重“提高选拔质量”。面对种种改革愿景,在强调顶层设计、协同发展、追求质量的话语背景下,自主招生应摆脱过去修补式的改革思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实现自主招生制度的根本性变革[2]。本研究选择以反映自主招生质量的试题、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两个视角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分析自主招生质量,以期为深入认识和提高考试招生质量、完善自主招生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思路与设计

与统一高考有所不同的是,自主招生是为高校选拔独特性人才的活动,自主招生质量的核心指向便是此种考试是否有助于大学实现其独特性人才选拔的目标,以及通过此种考试评价方式选拔的人才是否是大学所欲选拔的人才。考试试题质量和录取的学生质量是反映自主招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前者可通过研究分析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面试题目及其评价功能进行分析,后者可通过对自主招生类学生大学期间发展的研究进行分析,揭示自主招生质量。对此问题,侯佳伟[3]、马磊[4]等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某一时间点上自主招生类与普招类大学生的学习发展,比较研究了两类学生的发展差异,分析了自主招生的实效性。横向比较研究的不足在于是静态的采集数据,无法动态性、全程化地观察和研究学生发展状况。为深入全面、动态全程、科学有效地展示自主招生类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了纵向跟踪研究设计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全程跟踪一级自主招生类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业及发展过程,多维比较分析了两类学生发展情况及其差异;以部分大学自主招生笔试、面试题目为样本,通过文本解读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自主招生试题质量。

具体是,以某“985工程”大学2009级自主招生类学生(简称“A类”学生)107名为实验组,普招类学生(简称“B类”学生)120名为对照组,为每名学生建立个人发展信息卡,以学年为单位分4次采集数据,系统采集了两类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四年的学业成绩、反映大学生学习与综合发展的相关信息。该大学对自主招生类学生采用分散编班的管理办法,107名A类学生分布在全校9个专业。为了增强与A类学生的可比性,作为对照组的B类学生也按照A类学生的专业分布抽样,从相应的9个专业抽样120名学生。根据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研究需要,编制了“自主招生试题质量调查表”,采用5级评分,共56题,5个维度。施测中发放A类学生107份,B类学生120份,高中生204份,高中教师190份,有效问卷共621份。另外,还深入访谈A类学生26名,B类学生17名,高中生9名,高中教师5位,高考研究专家3位。

二、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的文本解读与实证分析

自主招生笔试及面试质量是研究分析自主招生质量的重要维度,试题质量决定着招生质量。本研究从试题的文本解读与实证分析两个视角研究自主招生试题质量。

1. 文本解读。

与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相关的文本包括自主招生简章和试题两个部分。自主招生简章中的选拔目标、考试科目与内容说明是自主招生考试命题的航标,自主招生试题应充分反映其选拔目标。解读部分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目标文本(见表1),尽管表述不同,但无一例外地强调和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特长以及创新潜力等,要求考生不仅要全面发展,还应有某方面的突出特长,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能力。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等题目应以是否有效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展现学生特长为质量标准。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以上大学自主招生简章整理而成

从部分大学自主招生题目看(见表2),特色相对鲜明。其一是题目灵活,很有创新,题目设问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给考生留有极其广阔的思考空间。如清华大学面试题目“假设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穿越到古代哪个朝代,做什么人?三国?还是其他”。类似的题目足以激发考生的创新激情与思维,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其二是试题内容的广泛性,多数试题内容脱离高中教材,可谓中西古今,天文地理。如北京大学题目“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的女主人。’请谈谈你的认识”等。这些题目涉猎十分广泛,学生无法突击备考,而是有赖于日常积累。其三是试题内容的时代性。很多高校的面试题目都紧扣社会热点与时政要闻,以考察考生在学习之余关注社会的意识与程度。如北京大学题目“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起社会热议。请谈谈你的看法”等。其四是试题内容的生活感,很多题目都来源于生活。如复旦大学题目“蛋炒饭怎么做”等。这些富于生活气息的题目既可以考察考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对身边事物的意识与情感,也可考察考生学以致用的通透能力。其五是这样的面试题目对中学素质教育释放出积极信号,即高校的确开始重视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不再只是停留于书本内容。一道道别具匠心的试题,反映了高校选拔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这对中学大胆实施素质教育、纠偏应试教育方向是一记“强心针”[5]。

资料来源:http://edu.qq.com/gaokao/,2012-11-04.

然而,自主招生的试题可谓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在其题目灵活、富于创新、内容广泛、富于时代感的特征背后,也隐藏着不足。其一,自主招生笔试内容仍然落入高中课程内容之窠臼,局限于课本知识考查。其二,试题新颖创新固然是事实,但却被指“偏难古怪”,似乎进入创新人才就要用“偏难古怪”题目考察的误区。其三,试题缺乏系统性,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单就一道题目而言自主招生试题的确是可圈可点,特色鲜明。但根据考试原理及命题原则,一套试题是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实现考试选拔目标的功能,不同题目承担不同功能,不仅应重视每道题目的特色,还应综合考虑整套试题的信度效度和难度区分度,提高试题的科学性与质量。

2. 实证分析。

对于自主招生的试题,自主招生相关利益群体持有不同态度与看法。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自主招生试题质量调查的5个维度中,各维度得分均值均高于量表中界值3,其中自主招生的态度得分最高(3.85),其次是试题内容的创新性(3.68)。试题质量(3.05)得分最低,自主招生选拔目标(3.49)、考试内容的科学性(3.47)维度得分居于中间。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普遍支持自主招生,69.6%的被调查者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访谈中教师和学生普遍表示,自主招生与高中新课改方向一致,与高中开始重视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一致,它为能力趋于多元化发展的学生创造了进入大学的机会。尽管目前的自主招生制度与其期待仍有差距,但他们表示看好它的未来发展。自主招生考试内容的创新性也已为人们所熟悉,50.5%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现出积极的认知,认为试题内容新颖,很有时代感,涉猎面广泛,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但需注意的是,试题质量维度得分较低,人们对其认识不一。41.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很低,题目忽易忽难,仍以考查知识为偏重,不利于综合素质测评;41.9%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试题质量较高,内容新颖,具有创新性;16.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认为尚且不能对试题质量做出判断;46.9%的被调查者认为考试内容不够科学,随意性太强,影响考试质量。由此可以看出,作为考试招生质量之核心的试题质量尚未获得共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持不同态度。

此外,针对自主招生选拔目标,48.1%的调查者认为不够清晰,过于宏观抽象,而且不同大学之间有趋同倾向,未能体现出人才选拔特色。访谈中高考研究专家认为,根据命题原则,越是清晰的目标越是容易测评,选拔目标的模糊性会使命题人员产生不同理解,进而影响命题,影响试题质量和考试招生质量。4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制度仍没有摆脱统一高考的设计思维和制度痕迹,不利于选拔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进一步比较不同身份的被调查者对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的认知发现(见表4),A类、B类学生、高中生、高中教师在自主招生试题质量5个维度的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他们在每个维度上的认识各不相同。事后检验(Post Hoc)结果显示,对自主招生的态度中,A类学生、高中生与高中教师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对自主招生持更为积极的态度,但他们与没有参加自主招生的B类大学生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自主招生目标的认识中,三类学生的态度具有一致性,认为自主招生目标较为清晰,但教师与他们的认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自主招生选拔目标表述宏观模糊,各大学趋同,不利于对高中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引导效应。对自主招生内容的创新性认识中,A类学生、高中生与高中教师的态度具有一致性,认为试题尤其是面试题目很有创新,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他们与B类大学生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认识中,A类学生与高中生观点一致,认为考试内容科学合理;B类学生与教师态度一致,认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不足。他们两组之间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试题质量的认识中,同样是A类学生与高中生观点一致,认为试题质量相对较高,而B类学生与教师态度一致,认为试题质量较低。他们两组之间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位高考研究专家也对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做出了评判,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0.93,表明评分一致有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考试内容的创新性(3.87),对自主招生的态度(3.60),自主招生选拔目标(3.11),考试内容的科学性(2.63),试题质量(2.58)。可见,考试内容的创新性同样受到专家的好评,但试题质量得分最低,且低于量表中界值3,说明他们对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的评价很低。访谈资料显示,他们认为大学尚未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命题队伍,自主招生试题不应哗众取宠,自主招生试题缺乏统一设计,逻辑性欠缺,随意性较强,试题的科学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科学合理地测评学生的素质能力,不利于大学选拔适切性人才。他们认为,自主招生命题应以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遵循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范命题程序,提高命题质量。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相关利益群体普遍对自主招生试题及内容的创新性评价最高,但是对试题质量的评价普遍最低,表明各方对试题质量仍不够满意。与没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B类学生比较,自主招生考试的既得利益者A类学生和期望通过自主招生改变命运的高中生对自主招生试题及相关评价相对较高。高中教师对自主招生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但对选拔目标、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试题质量均表示担忧,认为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对大学学业成绩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0.13(p<0.05),表明自主招生考试对学生大学学习具有一定预测性,但系数较小,预测力较低。

三、基于两类学生发展比较的自主招生质量分析

本研究通过比较A、B两类学生的学业发展、综合素质及其差异等来分析自主招生质量。

1. 学业发展。

学业是反映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从学业成绩以及与学业相关的方面比较两类学生的学业发展差异。学习成绩的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5),A、B两类学生在作为大学学习基线的高考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t=-4.48,p<0.001),B类学生高于A类学生,107名A类学生中58名学生是享受自主招生降分政策后被录取的。入学后,A、B两类学生四年学业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B类高于A类。具体到各年级,A类学生大一、大二的学业平均成绩均显著低于B类学生(p<0.001),大三、大四的学业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作为自主招生的A类学生其学业成绩起初显著低于B类学生,但差距从大一到大四逐步缩小并消失。即是说,如果说A类学生进入大学时的学业成绩低于B类学生,那么通过两年的学习努力已经迎头赶上。

两类学生与学业相关的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类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A类学生的兴趣稍偏向于本专业之外的内容,相对广泛,B类学生更多指向本专业学习,相对狭窄。这从二者的跨学科选修课程门次就有体现,A类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平均9.26门,B类7.35门,有显著差异(p<0.001)。A类学生平均每周投入于本专业之外学习的时间也显著多于B类学生5.6个小时(p<0.05)。而在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的英语学习中,A类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显著低于B类学生4.7个百分点(p<0.05)。两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访谈中部分A类学生反映对本专业以及课堂之外的内容很有兴趣,但是迫于本专业学习负担,只好放弃部分有兴趣做但又没时间的内容。对A、B两类学生彼此学习行为印象的访谈内容显示,A类学生给B类学生的印象是活跃,参加较多活动;B类学生给A类学生的印象是学习认真,感觉一直都在上自习。

2. 综合发展。

综合发展代表大学生除专业学习之外的内容,是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本研究从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方面比较两类学生的综合发展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见表6),A、B两类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X2=40.61,df=2,p<0.001),54.2%的A类学生表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参加次数较多,对应的B类学生只有15.0%;8.4%的A类学生参加活动较少,24.2%的B类学生参加活动较少,高于A类学生比例。两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显著差异(X2=6.05,df=2,p<0.05),41.1%的A类学生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较多,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相对融洽和谐,能够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间的矛盾,其比例高于B类学生(25.8%);19.2%的B类学生则表示交往较少,经常会遇到人际交往障碍,尤其表现为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摩擦,其比例高于A类学生(14.0%)。

心理素质是反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许多大学都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作为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两类学生心理素质的比较结果显示(见表7),在心理健康的三个维度中,A类学生的正性情感、幸福指数得分显著高于B类学生(p<0.05)。两类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的负性情感相当,均值分别为2.54、2.58,没有差异。这一结果表明A类学生的积极情感多于B类学生。这一结论与侯佳伟的研究结果一致[3]。两类学生各有其应对负性情感的策略,A类学生会选择聊天(67.2%)、运动(47.1%)、心理咨询(45.6%)等途径舒解,B类学生会选择心理咨询(60.3%)、阅读或学习(57.9%)、聊天(44.0%)等途径化解。两类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70.6%的A类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已经适应大学生活(B类为59.3%),64.6%的B类学生表示有一定适应困难(A类为39.9%)。

3. 就业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两类学生的就业去向存在显著差异(X2=12.46,df=4,p<0.05)。A类学生的读研比例(32.7%)和出国比例(29.0%)显著高于B类学生,B类学生以选择工作(32.5%)和创业(25.0%)为主,读研(23.3%)排在第3位,表明更多A类学生有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愿望(如图1所示)。当然,这也与自主招生类学生的家庭及经济能力有关。相关研究表明,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的城乡户籍比例为92.09%∶7.91%,统招生的城乡户籍比例为63.13%∶36.87%[6]。本研究中A、B两类学生的城乡户籍比例分别是91.8%∶8.2%和60.6%∶39.4%,59.1%的A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B类学生的对应比例则只有31.6%。优越的家庭条件为A类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为其进一步学习发展提供了支撑。

4. 个人发展的认知与满意度。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发展,大学生究竟发展了哪些方面,提升了哪些能力?对此,A、B两类学生认识的比较结果显示(见表8),在大学生能力构成的五个维度中,对学习能力发展的认知差异不显著(p>0.05),对其余四个能力维度的认知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除学习能力维度B类学生得分(3.08)高于A类学生之外,其他四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A类学生。A类学生认为发展最突出的是实践能力(3.84),依次是适应能力(3.71)、创新能力(3.52)、人际能力(3.43),学习能力发展得分最低(2.97)。A、B两类学生对大学期间学习及发展的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得分均低于量表中界值3,分别为2.78、2.94,表明二者对大学期间发展的满意度均很低。跟踪访谈内容解读了其中缘由,A类学生表示大一入校后的发展期望与四年实际获得的发展有差距,专业课学习是大学学习的核心,但他们对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等均有不满情绪,感觉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自己期待的有差距,认为此项是收获最小的。他们在人际能力等其他四个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但距离自己的期望也有差距,期望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对大学期间发展的满意度低。B类学生除了对课程及教学表示不满之外,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发展较小,学校应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以上A、B两类学生的发展比较结果显示,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A类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初步表现出特异性,尤其是在体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方面,A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兴趣与意识、参与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心理素质等均表现出与B类学生的差异,略高于B类学生。在对大学期间发展的认知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些为自主招生所重视的内容也在A类学生身上有所表现,自主招生初显成效。然而,从A类学生对个人发展不满意的视角可见自主招生制度与大学人才培养相矛盾的方面。自主招生是用个性化的方式选拔个性化的人才,但却用统一的模式去培养,显然会抵消制度效应。因此,自主招生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大学后期培养的跟进与配合。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考试试题研究分析了自主招生选拔过程的质量,通过经由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研究分析了所选人才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主招生选拔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试题初具特色,试题及内容的新颖与创新性显而易见,为人们所推崇,但对试题质量普遍评分较低,认为应进一步提高优化,表现出改革诉求。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发展中初步显现出特色,自主招生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向不局限于本学科专业,跨学科学习意识明显,诉求强烈;参与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参与率也高于普招类学生;心理素质高于普招类学生,积极情感和幸福感较高;表现出进一步发展深造的愿望;个人能力发展及认知等方面也与普招类学生表现出差异。但同时,他们也传递出对于大学教育的不满及改革诉求。

自主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大学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试点十余年之后,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制度提出了“明晰试点定位、立足选拔质量、鼓励探索创新、加强规范指导”的改革要求,“立足选拔质量”位列其中,要求大学提高选拔工作质量和所选人才质量,“学会出题、学会面试、学会评价,不断提高测试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程度”,提高自主招生质量[7]。可见质量和成效成为自主招生改革的焦点。自主招生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测量与评价活动,它的质量高低与否决定于试题能否有效测度、甄别和科学合理地评价考生,表现在通过自主招生形式是否选拔到了“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8]。然而,现有的自主招生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试题尚且不足以完全达到科学合理地选拔人才的要求,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人才在大学却遭遇了统一培养的局限,影响了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因此,提高自主招生质量也必然要从提高命题质量和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提高试题质量。命题是考试活动的核心环节,对考试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应充分重视所赋予的5%的自主招生权利,遵循越是清晰的选拔目标越是容易测评的命题原则,根据各自办学理念与特色进一步明确人才选拔理念与目标,为自主招生命题提供清晰的指向,指导命题实践。命题是一项科学的专业活动,需要一支稳定的命题队伍,大学应尽快建设一支足以支撑自主招生命题的专业化队伍,为笔试命题与面试实施提供保障。

其次,应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人才需要用个性化方式去培养,将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个性化人才与普招类学生混合编班的培养模式容易抵消和淹没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影响招生质量的凸显。因此,大学应量体裁衣,制订针对自主招生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切实凸显自主招生制度的作用,实现大学选拔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雄鹰.自主招生改革的难点与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2]秦春华.自主招生改革不能再修修补补[N].中国教育报,2013-01-30.

[3]侯佳伟.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入学后与普考生的对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

[4]马磊,赵俊和,石金涛,杨辉.高校自主招生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09).

[5]李雄鹰.自主招生改革的社会期待与大学应对[J].考试研究,2012(02).

[6]荀振芳,汪庆华.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2).

[7]杜玉波.着力选拔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3-04-01.

复旦自主招生“单飞”背后 篇8

是内部龉龃,还是另有他图?悬疑待解。

自2003年教育部批准22所高校开始自主选拔录取(俗称“自主招生”)试点之后,高自招试验已近十年,试点的规模也从最初的22所增加到如今的88所,但高校自主招生的未来走向,仍需要探索。

两高校“单飞”

进入12月,贵州省铜仁一中的高三学生黄小丹(化名)便开始准备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虽然排名在学校前50名,但她对自己顺利通过联考笔试仍有些不自信。

黄小丹的理想是远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当她从“北约”联盟的学校目录里查找时,却发现复旦和南开两所学校都已不在今年的联考学校目录内。

12月1日和2日,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相继公布了各自2012年的自主招生办法:南开将单独对学校推荐的学生进行测试,最终按照综合成绩(文化课80%+面试20%)的排名顺次录取。而复旦在全国范围内(苏浙沪除外)的自主招生则干脆取消了笔试,由中学“推优直选”,即中学选拔后再由高校专家组审核,审核通过后直接面试,合格即可预录取。

这意味着,上述两所高校正式退出了去年刚刚形成的“北约”自招联盟。

2010年,由北京大学牵头13所高校组建自主选拔考试联盟(戏称“北约”), 联盟约定,联合命题、统一组织考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根据考生笔试成绩确定参加本校面试考生名单。

高校的这一变化,在中学中迅速引起连锁反应。复旦的自主招生方案公布一周后,黄小丹所在的铜仁一中就对全校排名理科前30名、文科前20名的学生进行了面试选拔。

铜仁一中是贵州省的重点高中,手里拿着复旦、上海交大、人大、浙大、中科大、南开等多所高校的推荐资格。因为成绩排名相对靠后,黄小丹没有争取到复旦的“推优直选”名额,只拿到了南开大学的推荐名额。

去复旦,她只剩下了高考的机会。

两高校的“单飞”在社会中同样引起震荡,有人认为是在联考这场“掐尖”战中,联盟内部出现了“内讧”;也有人认为联盟内学校被“领头羊标准”而绑架。无论何种猜想,一个事实是,源于去年的自主招生联盟开始出现裂变。

争议“联考”

据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介绍,此次复旦大学退出联考,是因为联考方式与复旦一贯的理念相冲突,复旦大学一直反对文理分科,选文选理的联考与高考没有大的差别。“去年我们参加联考,也是在联考中唯一要同时考核文科、理科成绩的学校。但是今年因为考试环节的设置,使得这方面的考核要求无法实现。”

南开大学招办负责人也面对媒体解释了退出的原因,他认为,南开将制定适合南开大学的自主选拔测试方案。“我们肯定跟北约有差异。我们不清楚北约联盟的命题思路和形式,我们将选取适合我们南开标准的选拔试题。”

而复旦大学的方明进一步解释说,复旦希望真正用好高校自主权,通过自主选拔,招到真正符合复旦教育理念的学生。

早在2003年,教育部授予国内22所高校自主选拔招生“特权”时,因触动“一考定终生”的传统局面,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线”开始脱钩,这让试点高校着实兴奋了一番,高校终于可以打破由电脑主导的、统招分配的招生办法,在一定范围内拥有了招生的自主权利。

新规实行后,众高校分头行动,结合各自办学特色及教育理念,制定了自主招生考试规则。同时,高考门前的学生们不仅要打高考一场仗,还要频繁参加各校考试、面试,最夸张的学生在一年当中,要面对四五场考试。

为了打破高校各自为战、学生疲于应考的局面,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所高校首次尝试用联考的方式进行自主招生。至2010年,联考队伍不断扩大,国内80所获得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中有28所高校以及香港大学分别组成了“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阵营。自主招生由“各自为政”到“三足鼎立”。

联盟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考生负担,但也引发了争议。2011年自主招生一过,就有媒体热评,“自主招生已经背离初衷”,“联考更像一场高校之间的‘掐尖战”,而考试难度“高于高考、低于竞赛”亦被看作增加了考生负担。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专家熊庆年认为,“自主招生考试的题目完全没有必要设置得那么难。对于高分学生,只需要通过高考的门槛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高考前通过自主招生再刷下去一批。”

正在济南三中读高三的张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谓的自主招生更像优等生的竞争,“本身山东的指标就少,他们学校又是普通中学,大家基本对这件事都不怎么关注,甚至完全不清楚自主招生的流程、政策这些内容。”

张皓热衷电脑编程,17岁的他已是初级程序员。他曾经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找到合适的学校,但老师告诉他这根本行不通,“只有在全省数的上名次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且自主招生考试对文化课的要求甚至要比高考还高。”张皓成绩在班级只有十几名,不得不放弃了参加自主招生的想法。

“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在文化课考试中我都像是在现代战争中出现的冷兵器那样尴尬。”张皓说。

熊庆年说,高校“抢高分生源”的竞争在2007年以后开始进入白热化。2007年,很多省市开始为了降低学生的考试风险,特别是填报志愿的风险,采取平行志愿的办法;同时,还推出了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这样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考生的每一分都不浪费。但高校之间的分数线差异开始变得幅度很小,有时甚至只有一两分差异。而社会还普遍认为,录取分数线是反映学校声誉的重要“指标”。为了保住声誉,很多高校开始想尽办法尽可能多地争取高分生源,将分数线“抬”上去。最近两年不仅高考以后抢,自主招生也变成了争取高分生源的一种手段。

2011年初,复旦大学也加入到“北约”的联考阵营中。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说,当时主要考虑凭一校之力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国家级考试不现实,而加入联盟是可以降低学校风险和压力的有效办法。

而加入联考,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通过联考可以一次性掌握大量的高分生源信息,因为参加联考的学生都是中学精心挑选推荐的,在高考过后可以直接查到这些学生的信息,并可以将他们巩固下来,成为自己学校的“高分生”。

复旦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徐洪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去年联考中招进来的学生成绩确实很高。

自主招生的“未来之路”

联考的发展变化曾被视为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然而仅试行了一年之后,就有两所高校退出,这对“北约”联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北京大学的招生办主任秦春华在光华管理学院本科自主招生说明会上回应说,“既然叫自主选拔录取,它的重点就放在自主上,我的理解,自主就是各个学校自己的家务事,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何况我们呢。”

事实上,复旦的退出,与其通过联考预录取的学生太少不无关系。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近年全国各高校联考平均预录取率为10%左右(也就是说100人参加联考,10人享受高考招生优惠),但去年复旦参加联考的实际预录取率低于2%。正如方明所言,这意味着绝大部分联考时报考复旦的学生都没有享受到招生优惠政策,成了“炮灰”,增加了考生负担。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退出联考将有利于该校的内部正在推进“望道计划”的实施。方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校计划2012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实施“望道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其目标在于培养优秀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人才培养改革环节拉动了以后,招生改革环节必须要跟上。方明说,由于“望道计划”是开放的,进出自由,为了保证未来人才优胜劣汰的流动,我们把自主招生的全部计划拿出来,做“望道计划”的人才补充。

而在招生环节,复旦大学自2006年即开始小范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试验(俗称“千分考”+面试),即自主申请加面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办法。2008年,复旦大学开始将“千分考”+面试方式推广到其在全国的招生中。但学校也承担了高额的经济、人力成本和考试风险,“继续搞独立考试,社会舆论的压力也非常大,因此萌生了加入了联考的想法,而一年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单飞”。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日方)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复旦大学将坚持走自己的改革之路,努力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自由选择。

而熊庆年则认为,这是因为高考改革缺乏全局和顶层设计,改革路线图不明确所造成的。只有明确目标、明晰路径,高校才有可能充分用好自己的自主权。

上一篇:离岗离职安全管理下一篇:唐多令惜别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