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公开课教案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声公开课教案(共12篇)

心声公开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心声”的含义。

2、体会文中生动细致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

3、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骆驼妈妈》的故事。

骆驼妈妈

骆驼妈妈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砂子。按照常识,人们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终于,它们来到一汪泉水的边上,小骆驼兴奋异常,可是泉水太浅了,不论小骆驼怎样努力,都无法把嘴凑到泉水之中。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它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了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在这尘世中,我们的心灵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但骆驼妈妈这纵身一跃,让人看懂了母性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二)导入 新课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总评并借助对骆驼妈妈伟大母性的赞扬,由“亲情”导入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分段朗读,使其能较熟悉课文内容。

(四)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李京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心声”在文中是指什么?

4、如何看待程老师上公开课的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五)拓展延伸练习

1、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打算怎么上?

2、开课不能只讲求形式,你还能举出一些不重内容、不求质量、只讲形式的事例吗?这些事有什么危害?

(六)小结(略)

(七)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以“我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心声公开课教案 篇2

所谓选课是指精选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素养的课, 因此, 其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引领性、前瞻性, 是交流、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 选课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呢?综合参与讨论教师的观点得出如下结论:

(一) 选取自己擅长的课

教师对这类课的理解最深刻, 挖掘起来会更有深度。

(二) 选取容易组织与展示的课

如, 前滚翻比较容易组织与展示, 而长跑则难以组织与展示, 所以相比较而言宜选前滚翻, 而不选长跑课。

(三)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教育性, 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设计是基础

要想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在教案设计时必须要统观全局, 做到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场地器材、备组织。在此, 笔者将参与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观点整合如下:

(一) 备教材

1. 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

在备教材时, 可以设计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加速教学进程, 提高教学效率。

2. 研究教材的先后顺序。

教材的安排要旧, 因为精力充沛时更易掌握新技术;要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 以有效发展小肌群;要先负荷大后负荷小, 以促进身心的快速恢复;应将易引发兴奋的内容置后, 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上下肢练习要合理搭配, 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备学生

1. 备学情。

要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安排教学内容, 如, 如果学生的篮球水平比较高, 可安排行进间运球, 反之则安排原地运球。

2. 备人数。

备学生时, 要了解学生的总人数, 以及男女生的人数, 以便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进行分组。

3. 备班级特点。

授课班级的特点是活跃型、沉默型, 还是调皮型, 对此, 教师要进行认真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 备教法、学法

1. 设置教学情境。

应设置一个大的情境, 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常用教学情景包括故事情境、游戏和比赛情境等。

2. 教学语言要适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 儿童化的语言无疑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幽默性的语言是初中生快乐的催化剂。

(四) 组织教学

1. 各环节衔接要自然。

教材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 当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前一个教材里兴奋不已时, 教师可以设计几句导语, 引导他们顺利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2. 队形调动要准确。

应注意队伍的调动方式, 如, 可借助游戏法调动队形, 以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避免混乱现象发生。

(五) 场地器材

1. 提前做好准备。要妥善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规划要做到简单易行。

2. 器材摆放要合理。器材摆放要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 否则, 指挥上往往会顾此失彼。

三、编写是关键

(一) 写文字教案

表格式教案的最大优点是简洁明了、层次清楚, 但是, 由于表格自身的限制, 需要教师抓住重点进行书写, 很多的细节难于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因此, 书写公开课教案时, 建议写纯文字教案。

(二) 注意事项

公开课不是作秀课 篇3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学校通知我们三位老师,明天区上要来人听课,让我们准备一下。因为刚参加工作才两年,所以不知道“区上来人”的深刻含义,因此只是按照常态课来准备。恰好那是一节复习课,我主要从知识的体系、上课的环节梳理了一下,不像现在有多媒体设备,当时只有课本、教案和粉笔。

第二天早上,自习课还没上,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就独自到我们学校来了,她先看了我的教案,并没有说什么,然后第一节课就听数学课。下课后她就一句话:“这就是你准备的课?”我说:“今天我刚好上到这一节课了,新课还不能讲,是复习课。”随后她到校长办公室说:“把这个老师赶快换掉”。

事情过后我才知道,这次要上的课是要展示给全区教师,那时还没有区级公开课、优质课之类的说法,因此我错失了一次展示的机会。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课,蒯威老师在文中提到一些看法,在文中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了同事的关心及个人的看法,我非常有体会,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为了应对公开课、优质课、新秀课等等的名目繁多的作课,老师本人、校领导及教研组等为某一个人能够做出好课,不厌其烦,四五遍甚至于十几遍地试教,发现问题,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打造精品课展示给大家,一堂课耗费了大家无数的智慧和精力才完成,当然达到的效果是一荣俱荣。其实这种作课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多大的帮助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每一节的积累来完成的,绝非一节“优质课”就能达到目的。“优质课”不能掩盖“常态课”的真实状况,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我们去“秀”。

在第四段中,蒯威老师所提的“在不少老师眼里,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试教一两次,跟没备课就上课的感觉差不多”。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老师,大家都热衷于这样的表现形式,课堂上下的功夫自然会减少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恐怕只能是“造假”的课堂、“倒退”的教学了。目前功利主义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开课到评优课,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获奖、拿奖。

在第五段中,“为‘裸课点赞,并不是说我们反对磨课,反对改进课堂的不足,而是强调要尊重每一堂课的正常形态,因为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精彩”。这是实事求是的大实话。我们更要为教育的进步和教学的提高不断探索,同事之间通过“常态课”、“推门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在探究中前进,积累经验,推陈出新;去外面听课,听专家讲座,学习他人的长处,吸取好的、能为我所用的东西,然后展示在常态课中。如果需要公开课,就把自己真实的、最好的、有血有肉的课展示出来,让同行、同事去评价,让优点闪出火花,让缺点不断得到纠正或改进,归根结底就是用真实的常态课去“公开”,把“作秀”的成分尽量减少,回归本真,回归原味的课堂。蒯威老师在不同场合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他认为这才是灵活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如果薛法根老师在不同场合都讲成一模一样的课,恐怕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是另一番模样了。每一堂课对老师都是一次演出的机会,潜下心来,吃透教材和大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驾驭的能力,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堂常态课成为有所得的“真”课,而非“秀”课。

曾经有位教育界领导说过:“公开课上如果觉得课件没有用的话,就不要用了,做我们的常态课,不要为作课而‘作秀,一看就是两张皮。”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心声公开课教案 篇4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用具: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贝多芬是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简介贝多芬)。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曾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谱写的《月光曲》

2、关于《月光曲》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知道什么是传说吗,也就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3、请同学们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月光曲这篇课文,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师:读清句子,读准字音: 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评议。

2、这些生字你们会读吗,先自由读一读。

3谁来当小老师,给我们领读一遍,他读对了,我们一起跟读两遍。注意: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4、师:同学们,这个传说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传说。

一天夜晚,贝多芬走进了莱茵河旁边的一个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月光曲。同学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贝多芬 “走近”茅屋,又“走进”茅屋呢?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问题

2、组织讨论“走近”的原因。

(1)贝多芬为什么会走近茅屋呢,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2)走近茅屋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小路?幽静?(清幽寂静)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之中,看着这样的美景,一段旋律已经在大音乐家的心中酝酿。咱们读好这句话。

(3)他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什么意思?时断时续,一会弹一会停,这首曲子弹得很不熟练)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他就是被这样的琴声所吸引,情不自禁走进了茅屋。

3、组织讨论“走进”的原因。贝多芬走进了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让我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看看从这段对话中,贝多芬听出了什么? 很穷,贝多芬从那里听出来的?两个太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很贫穷。

1、在说这句话时,哥哥是什么心情?无奈,你来读

2、无法实现妹妹的心愿,哥哥很无奈一起读---接着,贝多芬又听到了什么?

1、“随便说说”是什意思?难道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2、他为什么要那样说呢?

3、你认为盲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4、你从这对兄妹身上,又看出了什么? 我们分角色来读读他们的话,再来体会一下。

5、此时,贝多芬觉得自己应该走进去,必须走进去,那是因为--(2个)-----看到姑娘如此喜爱自己的音乐又如此渴望听到自己的音乐,深深地触动了,觉得自己应该走进去,必须走进去。

6、贝多芬情不自禁的走进去,弹了一首曲子给姑娘听时,此时姑娘有什么感受?

(1)从盲姑娘的话里,你可以看出什么?(不光爱音乐,还懂音乐。)(2)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弹得曲子呢?

(盲姑娘,用心听,热爱音乐,很了解贝多芬--熟悉贝多芬的音乐,)(3)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难怪盲姑娘可以猜出是贝多芬弹奏的。也难怪会如此的激动,同学们,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自己练习者读一读,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读)

(4)同学们,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难以置信,贝多芬十分著名的音乐家:两个您体会出来的,第一个您是猜测,所以声音拉长一些--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四、感受艺术美

1、受到盲姑娘的触动,这时候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字。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此时贝多芬心里想的写出来。

2、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很多曲子,他就想为贫苦人民作曲,就想为知音作曲,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而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

3、同学们,请听(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shà)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刚才听老师的朗读,哪些画面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汇报: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shà)时间洒遍了银光。

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眼前是不是也出现了这一幅幅画面呢,在这些画面之中,我们看见月亮就像是一个精灵一样慢慢升上空中,大海也随之汹涌起来。

师:你看着图上的月亮可不可以分别给他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读一读吗,海面时又是怎样的?

慢慢上升

风评浪静

越升越高

波光粼粼

云中穿行

波涛汹涌

5、看着这些词,这一幅幅的画面都动起来了,下面谁能通过完整朗读,把我们带到海边,去看一看一幅幅扣人心悬的画面。

6、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我们感受到的这首月光曲曲调应该是

7、我们一起带着音乐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感受文字美

1、师: 可见一首曲子的创作跟作曲者的经历和情感变化是有关系的。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发生了吗?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他们的联想?比较这三句子,有什么不同?

A: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象…… B: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 C: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他面对着大海,…… 好像,仿佛这样的词语就是联想词。

2、同学们,在这一段中,哪些描写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用横线画出。那些描写是是由现实中的事物联想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些联想的句子,可以去吗?

4、教师总结: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5、我们一起试着一下吧!

七、总结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同学们在课下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贝多芬创作的小故事,去欣赏他的其他作品。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讲课时间:2015.12.4

讲课人:侯二妮

内容:26月光曲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过关课暨公开课教案 篇5

活动名称:食物的味道(调味品、水果)活动目标:

一、能用感官来辨别不同味道的调味品和水果,并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二、尝试AAB结构的词语来描述味道的特征,如甜甜的、麻麻的。。活动重点:

尝试AAB结构的词语来描述味道的特征 活动难点: 辨别各种调味品和水果,并描述 活动准备:

各种调味品、水果(橘子、苹果)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些调味品和水果,大家想不想尝一尝,不过呢,在大家品尝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什么味道的食物。(3-5分钟左右)

一、师:食物的味道怎么说?

例:引导幼儿说AAB的结构来描述味道

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食物(盐、辣椒、糖、橘子、苹果、花椒粉),分发下去

请幼儿品尝并说品尝结果,给全班幼儿品尝,请他们互相交流品尝结果,并请幼儿上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1.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刚才自己都尝了那些食品?你还记得它的味道吗?(5分钟左右)

2.教师让幼儿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观察,同时和幼儿交流食物的味道,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感觉

3.教师和幼儿在课堂上互动,描述自己的感觉

师:宝贝,刚刚你尝了老师给你的什么调味品?你的尝了之后感觉它是什么味道的啊?(教师拿出幼儿所说的调味品/水果)

师:小朋友门,这是什么啊?老师请位小朋友来说说它的味道(拿出辣椒/盐/糖/橘子/苹果/花椒粉)

幼儿:辣椒,辣辣的/盐巴,咸咸的/白糖,甜甜的/橘子,酸酸的/苹果,甜甜的/花椒,麻麻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辣椒辣椒辣辣的/白糖白糖甜甜的/盐巴盐巴咸咸的/花椒花椒麻麻的/橘子橘子酸酸的/辣椒辣椒辣辣的/苹果苹果甜甜的(引导幼儿说出xxx甜甜的、xxx辣辣的、xxx酸酸的、、、、)(10-15分钟左右)

三、仿编诗歌

师:我们今天尝了好多食物,还学会了很多描述味道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诗歌,好不好

小结:白糖白糖甜甜的盐巴盐巴咸咸的花椒花椒麻麻的橘子橘子酸酸的辣椒辣椒辣辣的苹果苹果甜甜的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是《食物的味道》,然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说借鉴的教材是幼儿园选的精品教材,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特点,也切合纲要和指南,这次活动的内容脱胎于教材中的月主题,而且根据教师开展的活动进程,符合他们的经验积累。

二、说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感官来辨别不同味道的调味品和水果,并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2.尝试AAB结构的词语来描述味道的特征,如甜甜的、麻麻的。。,根据纲要5-6岁,也就是大班的幼儿需要掌握常见的形容词,而甜甜的、麻麻的恰好是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AAB结构的词语来描述味道的特征 活动难点: 辨别各种调味品和水果,并描述

三、说教法与学法

幼儿园指导纲要,语言部分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者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要求教学内容要贴合生活实际,本课主要采用参与体验、讨论,探究式提问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总结,引导幼儿了解我们的食物

教学准备

盐、辣椒、花椒、白糖、橘子、苹果,ppt,图片,杯子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个环节中,因为学生对食物都比较感兴趣,我就直接提出问题,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什么味道的食物?,并在学生回答时引导他们说AAB形的形容词,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一些经验准备,为接下来的两个环节做铺垫

2.在这个环节中,我取的材料都是贴合生活的,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调味品和水果,并且有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快速的将自己的感觉转化为自己想说的形容词,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自己体验并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问总结,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师:宝贝,刚刚你尝了老师给你的什么调味品?你的尝了之后感觉它是什么味道的啊?(教师拿出幼儿所说的调味品/水果)

师:小朋友门,这是什么啊?老师请位小朋友来说说它的味道(拿出辣椒/盐/糖/橘子/苹果/花椒粉)

幼儿:辣椒,辣辣的/盐巴,咸咸的/白糖,甜甜的/橘子,酸酸的/苹果,甜甜的/花椒,麻麻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辣椒辣椒辣辣的/白糖白糖甜甜的/盐巴盐巴咸咸的/花椒花椒麻麻的/橘子橘子酸酸的/辣椒辣椒辣辣的/苹果苹果甜甜的(引导幼儿说出xxx甜甜的、xxx辣辣的、xxx酸酸的、、、、)

形体公开课教案 篇6

1、通过常规的走姿及站姿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挺拔、自然的站立及走路姿态。

2、通过本课的舞曲,进一步复习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3、通过简单的几个舞步,使学生初步掌握三拍子舞步的步伐特点,并能跟随音乐踏对拍点起舞。

4、通过本课使学生在自己昂扬的姿态及优美的舞步中获得一种内外兼修的自信感。

教学法:情境法、教习法、练习法、引导法 多媒体素材(四年级下册)

一、常规训练

1、跟随音乐《森林的歌声》踏着拍点,以昂扬挺拔的姿态进入教室。

2、教师个别纠正身体姿态及走姿。

3、(音量小)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昂扬的姿态,让老师仿佛置身于一片挺拔的桦树林中,听:小动物们都纷纷赞叹,呱呱,他们站得真直呀!他们的姿态真美呀!这不猫头鹰刚刚送来一张请柬,诚挚邀请五(1)班全体同学参与夏季森林舞会。

4、师生互动:

师:谁想参加今天的夏季森林舞会呢!(根据学生回答临机应变)那我们就用今天的音乐课学一个“小步舞”,别让癞蛤蟆都笑话咱们不会跳舞!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仔细听下面首《小步舞曲》,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舞曲)

2、请你找一下它的强拍并打出这首四三拍乐曲的强弱规律。

3、谁能用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来寻找这首四三拍乐曲的强弱规律。

4、看来同学们对这首四三拍乐曲的强弱规律掌握很好,那就请位同学做我的搭档和我一起跳这首小步舞曲吧!

5、师生一起试做示范。

6、分解教习动作,强调大步走在强拍上。

7、学生试着小组合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8、基本步伐汇报。(纠正姿势、手势)

9、和同伴适合音乐。

10、和同伴编创一个新舞步。

11、重新排列队伍固定八牌动作,并加入自创动作。

12、挑选编创及表现好的同学到中间表演,并带领同学学习他们编创的动作。

13、结束语:舞会邀请的号角已吹响,请同学们和自己的舞伴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吧!

心声公开课教案 篇7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从常态课到公开课, 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 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 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 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 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 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 , 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 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 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 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 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 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 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 “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 凸显研究性

其实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 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 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 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 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 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 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 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 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 多媒体都没有, 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 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 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 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 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 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 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 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 又试上了一遍, 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 我就去听课取经, 回来“移花接木”, 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 。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 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 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 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 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 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 导致因循守旧, 教学模式千篇一律, 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 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课堂不是筐, 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 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 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 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 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 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 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 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 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 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 扎实的基本功, 漂亮的多媒体课件, 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 滴水不漏, 尽善尽美, 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 这内容我都没看清, 更没有听清, 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 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 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 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 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 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 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 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 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 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 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 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 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 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 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 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 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8

大班:朱会

活动目标:

1.认识五个好帮手的主要功能。

2.进一步了解五个好帮手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教师自制“身体宝贝大集合”歌谣海报。

3.教师设计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的图卡,其功能也制作成图片。

活动过程:

1.师生学习儿歌,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念一句,幼儿就跟着念一句。

(1)教师:眼睛两只眨呀眨(请幼儿摸眼镜),耳朵两只拉呀拉(请幼

拉一拉耳朵),鼻子一个像喇叭(请幼儿摸嘴巴),扭扭身体啦啦啦(请 幼儿扭扭身体)!唱首歌来哈哈哈(请幼儿拍拍手)!

(2)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练习念诵,知道熟练,(幼儿一边念诵,一边

配合做动作,增加念诵时的印象)

(3)教师:书上提到哪些身体宝贝?(教师在幼儿回答时,展示图片,同时介绍个个身体宝贝的功能)

2.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1)教师:你们平时是怎样使用这五个好帮手的?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如果它们受伤了该怎样处理?(如眼睛可以用来看美丽的风景和书

籍,不要用自己的手揉眼睛)

(2)将全班分组,每组中一半幼儿负责拿五个好帮手的图卡,另一半幼

儿负责拿五个好帮手的功能图片。

(3)每组轮流操作,先由五名幼儿上台,各取一张五个好帮手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由另五名幼儿把相对应的功能图片贴在五个好帮手图片的 下方。

(4)教师检查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请幼儿重新排列,若正确,则

让幼儿指着黑板上的五官依次说出器官的名称,再说出这种器官的功 能。

公开课教案《桥》 篇9

题:

《桥》

间:2010年4月13日执

教:赵年

级:五

16、桥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深刻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精神,并通过深入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2、理解题目“桥”的特殊含义。3、在语言情境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多媒体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灯片2、3、4、5,并配画外音)这就是1998年的那次百年不遇的洪水之灾中的几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学们,看了这几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师:是啊,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胸膛筑起了一堵堵城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座桥梁。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继续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再次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3、(多媒体)出示课题(灯片6)(配画面)。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感受洪水肆虐

师:画面中洪水泛滥,暴雨袭击,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的呢? 1、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用“

”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句子(灯片7、8)

3、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你体会或问题来。

4、师指导朗读,并引导理解“跳舞”“狞笑(凶恶地笑。本课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的魔鬼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5、师:这洪水如猛兽在咆哮,似魔鬼在狂舞。同学们,让咱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二)了解人们的惊慌失措 师:无情的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也正向人们一步步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依然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中。此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1、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快找出答案来。(学生自由发言)

2、师:谁还要补充?

(三)体会老汉的镇定自若

师:洪水不断上涨,越来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求生是人的本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洪水,人们胆战心惊,不知所措。而有一位老人,在这危急的关头,他的表现又如何呢?

1、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 ”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反复品读。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要求先读出句子,再说感动的原因)(每人说一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句子。①(灯片9)

知道“拥戴”是什么意思吗?(拥护推戴)从这个词可以想象这位党支部书记平时是怎么做的?(是啊,他平时一心为老百姓着想,而此时他就站在桥前,一动不动,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你的感情融进朗读中,一起来读。)②(灯片10)

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中,再读。师:他是一座山,是群众的靠山。全体起立,齐读这句话。③灯片11 师:谁愿意当这位老支书,愿意当的同学都站起来!此时此刻,风声,雨声,人们的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这时,老汉沙哑地喊到——(学生接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声音虽然沙哑,却是那样铿锵有力。再读。④灯片12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学生个性化朗读,读出生气,读出批评,读出命令,读出威严,读出不容争辩„)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示课文插图,灯片 13)木桥开始发抖,洪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此时老汉——(学生接读灯片14)

师:容不得多想,请你们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读灯片14)师:雨在不停地下,水在疯狂地涨。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此时,处在生死关头的那位老父亲张着大嘴,可能会喊些什么呢?

师:可是,没容这位老父亲喊出声,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刻骨铭心的时刻——(齐读课题)

让我们牢记这永不磨灭的瞬间——(再次齐读课题)

三、理解题目,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2、师: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永不坍塌的桥!是人们心中的桥!老汉又是一座山,是群众的靠山,父爱如山!

四、布置作业,延伸情感

公开课怎么了? 篇10

讲课结束后, 钟老师发来一篇文章, 谈了自己讲了公开课后的感受, 我看后颇有感触。

钟老师坦言自己的课讲得不好, 可却被评课者评“好”了。其实我相信钟老师的话, 这次的课作为公开课来说应该是不太成功的, 毕竟重视度不够, 准备不那么充分。但出现了评“好”的现象似乎既不正常又正常, 因为这样的现象在当前的公开课中是普遍存在的, 尤其是本校内评课, 评课教师碍于面子, 不好意思去品评别人的缺点, 就做“老好人”, 只说优点, 甚至挖空心思地去找讲课教师那所谓的“优点”。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在这类研讨课中是不利于教师的共同发展的。

钟老师还说, 通过这次参与讲课, 他看到了讲课教师的造假现象。所谓的“造假”就是上课之前将难懂的知识提前渗透给学生, 把标准答案教给学生, 或者将课先讲几遍等等。其实这也是公开课的一个怪相, 讲课教师为了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圆满地达到展示的效果, 在课前进行了一系列的“作弊”行为。试想这样的课堂还有公开展示的价值吗?它脱离了课堂的本真意义, 既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再加上“老好人”之类的评课人员, 看不到这些造假现象带来的弊端, 而一味地误说优点, 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误导, 真的会将老师们引向歧路的。

公开课到底怎么了?我的心里升腾出了这样的疑问。公开课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展现公开、真实的教学, 真正起到引领、研讨的作用。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将它们变了味, 变了质, 变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 变成了教研员们比拼的战场, 丝毫不考虑学生能得到什么样的训练, 不考虑听课教师能得到多少收获。

我认为, 公开课如同我们的课堂一样, 还是要回归“三实”——真实、扎实、朴实。

公开课要真实。所谓真实指的是学生没上过这节课, 之前没有接受过有关这节课的训练, 教师根据预设教案, 第一次将课展示给大家等。这样的课才能避免“造假”, 才不会让大家觉得是在“演戏”, 才不会成为教师自己的舞台。这样的课才会体现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才会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公开课要扎实。因为它具有展示的功能, 它将学科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之中, 展示给老师们, 以期引起共鸣, 学以致用, 起到引领的作用。因此, 我们的课堂要关注教材、文本、学生, 从实际出发, 让课堂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稳步前进,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出公开课的真正作用。

赶海公开课教案 篇11

北留完小 靳丽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段落。

2.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说习惯。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运用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朗读感悟,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趣”

1.上课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多媒体出示《大海啊,故乡》的视频)

一首深情的歌曲把我们又一次带到了大海边,看,那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听那一阵阵海浪声„„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赶海,让我们继续学习11课《赶海 》(多媒体出示赶海插图及题目)(师板书

11、赶海)

二、初读课文,寻找“趣’

1.在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赶海写了哪几件趣事?(学生边交流边板书)

三、精读课文,体验“趣’(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选择赶海时你喜欢的一件趣事,按下面提示进行学习。

(1)画一画,把你认为写的有趣的地方画下来。(2)想一想,这里为什么有趣?(抓住关键词进行思考)(3)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趣味读出来,可加上动作,表情。2.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一边默读一边勾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合作交流、展示点拨:

谈话过渡: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哪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谈哪里。

语言交流模式:我们组觉得——最有趣。A.导学追浪花

1.出示: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2.学生谈体会:

(1)“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写得很有意思。

(2)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只有人才会回头、不忍心,让人感觉浪花很可爱,所以说这里很有趣。

(3)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可以看出浪花和人是相互依恋、相互嬉戏。

3.朗读体会追赶浪花的高兴心情。B.导学摸海星

1.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2.学生谈体会: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可以感受到摸了很长时间;摸的时候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

(2)“嘿”、“抓住了” 补充介绍海星。(出示海星图)海星身体扁平,好像一颗五角星,当它的身体割成几块时,就会变成几个生物体,继续生存下去,就跟蚯蚓一样。想在辽阔的海水里摸到这个小东西可不容易呢。可以感受到我惊喜的心情。(多媒体出示摸海星图)

3.比较句子: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2)我在海水里摸到了一只小海星。4.师指导朗读,可以做做动作。C.导学捉螃蟹

1.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2.学生谈体会(1)“哎”之奇。读时可作变音,感受好奇。

(2)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感受到小伙伴捉螃蟹很专注。(3)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感受到这只螃蟹很难捉。(4)、从“哎哟”一声知道小伙伴很疼痛,但却很快乐。(出示小伙伴被螃蟹咬的图片)

3.学生练习读、比赛读、评价读 D.导学捏大虾

1.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学生谈体会:

(1)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所以用“哦”。(2)这是一只样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的大虾。

(3)从“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体会到大虾很容易捉到。

3.点拨: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多媒体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戏剧舞台上的武将头上常常插着两根翎毛,而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还真是与武将相象。)

4.学生自读、指名读(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

五、说话练习

过渡: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除了刚才学习的这些,还有很多,请大家看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1.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懂的

3.(多媒体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 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2)这时的大海,,你觉得怎样?(学生自主交流)(3)你能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美,也把大家带到那美丽的景色中去,好吗?(指名读、挑战读、女生读)

七、感情升华,谈“趣”。

1.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赶紧拿出你的笔写一写。(让学生写在书上,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2.学生动笔写,然后进行交流: 大海,感谢你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大海,你给了我海星、螃蟹,我感谢你!大海,你真美,我爱你!„„

3.一路上,海风吹拂着,舒服极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课件《大海啊故乡》),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五段,想想有什么发现?(与第一段一样)4.介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写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更能体现出作者热爱大海故乡的深厚感情。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唱一唱《大海啊故乡》(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八、作业:

1.说说赶海这件事有趣在哪?

2.在你童年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回忆一下,和父母或同学讲一讲。附板书:

11、赶海 追 浪花 摸 海星

趣 捉 螃蟹

公开课教案 2 篇12

一、设计意图:

藏猫猫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活动和学习形式。《藏猫猫》这首儿歌把月亮、星星、云朵拟人化,通过月亮玩藏猫猫,把语言活动和游戏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富有趣味性。在《藏猫猫》语言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充分地体验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在游戏中慢慢感知理解儿歌。

活动内容:小班语言活动:儿歌《藏猫猫》

三、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二、2、愿意学习儿歌,初步学会念儿歌。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藏猫猫游戏的经验。

(二)物质准备:

1、云朵,星星,月亮的场景图一张,布帘一条;

2、大云朵图片每人一份(云朵足够挡住幼儿的脸);

3、月亮手偶一个。

五、活动过程:

(一)以藏猫猫游戏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藏,幼儿找。

师:“今天,李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藏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等李老师数到5,才能张开眼睛。”(藏在黑板后面,要露出脚。)

师:“哇,被小朋友找到了,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怎么找到李老师的啊?”

2、幼儿藏,老师找。

师:“接下去小朋友们藏,李老师找,李老师把眼睛比起来,请小朋友藏起来,李老师数到5就去找小朋友们哦!”

师:“1、2、3、4、5,咦,小朋友们都不见啦,都藏在哪儿呢!我来找找。”

(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儿歌。

1、出示月亮、云朵、星星;

师:“有一些朋友看到我们玩游戏,也想来跟我们一起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来了?嘘——!小耳朵认真听,是谁在唱歌呢?”

(播放梦幻曲)在幼儿的好奇中慢慢地掀开布帘,露出月亮、云朵、星星。

2、教师边演示边朗诵儿歌《藏猫猫》。

(1)与月亮玩藏猫猫的游戏;

师:“哦!原来是小月亮和星星也想来玩藏猫猫游戏,小朋友们赶紧把眼睛闭起来吧。”

(把小月亮藏在云朵后,露出一个角。)

师:“1、2、3、4、5,呀,小月亮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2)结合教具完整朗诵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月亮是怎么玩藏猫猫游戏的。”

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藏猫猫》。

3、通过提问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谁在天上飘呀飘? 怎么飘的?

(2)小月亮藏在哪里?

(3)小月亮把什么藏起来了?小脚呢?

(4)谁眨眼笑?做做、学学眨眼笑的动作。

4、集体学习儿歌《藏猫猫》。

师:“看着图片宝宝一起和老师来说说儿歌《藏猫猫》。”

师:“这次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说说儿歌《藏猫猫》。

(三)《藏猫猫》游戏表演。

1、根据儿歌内容进行集体游戏表演。

师:“月亮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藏猫猫,它带来了小云朵分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先把小云朵藏起来吧!”(发给小朋友一人一张云朵图片)

师:“小月亮飘呀飘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云朵在哪里呢?李老师找到云朵了,宝宝们找到了吗?”

教师带领宝宝一起表演下面的儿歌内容:藏着头(云朵把脸遮住),露着脚(一

起小踩步),逗的星星眨眼笑。

2、以小月亮说再见的形式结束游戏活动;

师:“小月亮玩藏猫猫游戏玩累了,它们现在要休息了,我们也休息一会。”教师手拿布偶小月亮,亲一亲每个宝宝,并说再见。

附儿歌:

藏猫猫

上一篇: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下一篇:教师三爱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