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组工作总结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年组工作总结(精选6篇)

学年组工作总结 篇1

开学时忙碌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时间的脚步已匆匆地走到了一学期的末尾,回首个中滋味,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我们四年级组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年级组,大家热情有责任心;是一个有向心力的年级组,大家团结一致,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本学期,年级组全体教师认真贯彻学校工作总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各处室下达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年级组及教师:

一、爱岗敬业,发扬奉献精神。

我们四年级组共有教师5名,1名实习大学生。每位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发扬奉献精神。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素养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学校的发展。我们组的5位班主任,2位老教师,他们在教学上业务能力强,在班级管理上经验丰富,尽心尽职,工作积极。3位年轻教师爷虚心上进,积极向老教师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她们虽然年轻,但工作极其认真,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板有眼!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四年级组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才开展得这样有声有色。

二、同伴互助,营造和谐团队。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年级组是一个小家庭。我们年级组教师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年级组无论是开展教师活动,还是学生活动,大家都鼎立支持,竭力配合。在校各种教研活动中,无论是哪位教师开课,同组教师都积极配合与支持,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商讨教学设计。正是同组老师的积极配合,我们组教师所执教的课获得了听课教师的好评。课后,你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在愉快地交流任教情况,你也经常可以看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和学生、家长谈心,交流管理学生的方法。工作上,我们互相合作。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就像一个温馨的小家。

我组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共商好的教学方法,干劲倍增,形成了“爱校如家,爱组如我、爱生如子”的良好氛围。

三、根据本年组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精心策划组织学科活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我是小小导游员等活动,从中孩子们受到了爱家、爱师、爱校、爱国的教育。

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成绩

本学期,我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书籍、论文。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年级组内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天积极的备课,教师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利用教学资源分享成功的经验。在集体备课时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研究透彻,不浪费每一分钟,良好地保证了上课的高效。强调作业批改的质量。做到了精批细改,及时反馈,有的放矢。为了做到这些,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甚至在家里批阅试卷等。作业及时、有效地批改,有利地推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反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使课堂教学得以良性循环。注重了与课堂教学相关活动的开展与考查、辅导。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内教师利用课间甚至休息时间强化了对优生的个别提高性指导和后进生的补习辅导。虽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但我们劝阻教师会在下学期更加努力地区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地做到课堂的高效。

五、收缴各项材料认真、及时。

学生:

通过引导、教育、内化,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已初步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既有群策群力智慧的结晶,更有我们组老师的辛勤汗滴。在工作中有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理解、贯彻还不够深入和细致,教学教法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还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总结 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在下学期里,让我们发扬优点,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四年组

学年组工作总结 篇2

本次大赛是由安徽省体育局、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滁州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等40多个部门参与的滁州市首届国际标准马拉松赛事。大赛设置三个项目: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5公里健康跑。

比赛当天,有近数万名群众和马拉松爱好者汇集市政府南广场赛道起点,其中参加半程马拉松2600余名,10公里跑2000名,健康跑5200余名。在赛前开幕式上,由滁州市副市长金力主持,滁州市市长张祥安致辞,安徽省体育局局长高维岭、市领导李耀才、何希勇、李树、马军、苏虹等也出席了开幕式,为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随着比赛的枪响,运动员们像潮水般涌入赛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情奔跑,最终,两位来自肯尼亚的运动员分别以1小时4分46秒和1小时15分3秒的成绩,摘得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和女子组的桂冠。沿途我市独特的亭城优美风光、周到齐全的赛事保障、热情洋溢的全民参与,让“滁马”的处子秀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一片赞美声中,2016滁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圆满落下帷幕。

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我市积极打造环琅琊山国际全程马拉松专业赛道,助力琅琊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努力打造“滁马”品牌,使“滁马”成为展示滁州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比赛过程中,赛事组委会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近4000名运动员家属、亲友5月14~15日,凭组委会发放的参观券免费游览琅琊山风景区,按市民价游览长城影视城景区。

一、赛事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1.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成立滁州市马拉松赛组委会,市长亲自挂帅,副市长具体负责。下设办公室、赛事组、宣传组、医疗组、安保组等八个保障组。

2.市教育体育工委书记李中东亲自坐镇组委会办公,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大楼,对筹备马拉松赛事工作非常有利,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3.组委会办公室全力配合承办方,和承办方反复沟通,密切合作,最终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

4.医疗组是整个赛事的重中之重,对赛道进行多次的佐证,拿出了多套急救方案和路线图,对赛道的医疗布点进行多元化和合理化的布置,动用了全市几百名医务工作者,另外为了保障参赛运动员的急救时间,从周边县市区抽调救护车,使得救护车的数量达到24辆,是扬州金牌赛事马拉松的医疗救护车数量一倍之多。

5.安保组为整个赛事保驾护航,多次勘察赛道,购置了长达八公里的铁马为赛道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从全市的各县市区抽调了三千余名警力保障本次赛事的顺利进行。

6.后勤保障组近千名志愿者在本次马拉松赛服务过程中,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配合赛事组完成大量艰巨而细致的工作。

二、赛事组完成赛事任务的主要因素

1.赛事组一直参与组委会办公室工作,而且抽调的办公人员以教体局为主体,集中办公,便于协调,效率极高。

2.市教育体育工委副书记许同亚亲自挂帅,只要是赛事需要的,一切全力以赴。赛事组的成功是整个马拉松赛事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整个赛事活动中事情最多、困难最多的部门。赛前一个半月时间内为马拉松赛事方面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

3.赛事组的团队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每一位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大家勤学苦干,群策群力,及时弥补和完善工作中不足之处,为今后再次承办打下坚实的基础。

4.我市教育战线上,拥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为了本次赛事裁判员工作,临时选调了滁州学院和市中小学校90多名体育对口的师生,个个是体育教学中的精兵强将,他们不计个人得失,集体荣誉感强。在短期的裁判员培训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正确掌握马拉松裁判知识。遇到突发状况时灵活应变,以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为宗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整个赛事。引用一句古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裁判员有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5.赛事组能够和各个保障组密切联系,多次和赛事相关组进行工作对接,对赛事的相关问题共同拿出合理化的建议,尤其在赛道的布点和安保组、医疗组、后勤保障组进行了多次的赛道实地勘察。整合大家的意见,共同为赛事的完成服务。

三、赛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筹备时间紧,很多工作不能细致地分析,造成后面出现返工现象较多,尤其在赛事路线图上出现了很大的返工,在赛前十天才最后确定好赛道准确路线距离,这也给赛事的规程及其他方面带来了很多问题。

2.在制定报名收费标准过程中,没有认真考虑到全民健身运动和商业体育活动的区别,导致起初参赛运动员报名积极性不高,后经过报名价格重新调整,50人团体完赛的优惠条件,使报名人数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达到之前设定的参赛人数的规模。

3.裁判员实习培训和联排时间上仓促,没有很好地和志愿者在裁判工作上对接,导致赛事缺乏联动性。应对照赛事路线图进行专业培训。主裁判掌握相关信息后,再带领全体裁判员对照路线图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使裁判员培训过程中要达到和相关部门达到无缝对接。

4.由于交通管制时间在凌晨5:30开始,给十字路口铁马隔离布置、医疗站、各个补给站布置带来不便,比赛当天为7:30开始,7:00很多补给站没有到位,主要存在物料和桌子帐篷未能及时跟上,志愿者位置和承办方放置的指示牌位置不一致,联排中没有形成统一具体布点位置。

5.裁判组指挥体系还不够畅通,对讲机没有发挥最佳功效,各赛段、站点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6.在之前和交警部门对接具体事项中,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大,最终没有能够在赛事中具体落实,同时,也理解公安部门对交通管制的难度,有的路段也要考虑居民的生活通行。

7.前期有一小部分裁判员分工没有明确,造成三个服务区没有主裁判员来管理,后经及时补救,增加了裁判人员,在半程马拉松结束发完赛包处,运动员集中领物品高峰期时,出现紧张混乱现象,好在及时补救最终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

8.天气因素造成很多事情没有考虑周全,夜里风雨交加,风刮坏了很多比赛用的设施,造成夜里3:00钟采取拆5公里终点处隔离带补政府南门口起终点处隔离带的不利局面。

9.根据马拉松的通行办法折返点都应放置计时毯,由于承办方只准备了四个计时毯,而且赛事绘图没有在西涧路与明光路折返点设计计时毯,第二折返点检查裁判员又设置太少,导致接近1公里弯曲路段只有6名检查裁判员。

10.所有赛事的车辆驾驶员没有得到系统培训和演练,本次赛事的很多驾驶员没有从事过专业赛事服务。

11.竞赛规程中确定了比赛时间为5月15日7:30准时发令起跑,结果因承办方文艺演出导致比赛时间推迟了十几分钟,给参赛运动员带来参赛和计时的不便。

四、对今后承办的建议和设想

1.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办赛事。采取省会合肥举办马拉松的模式,政府领导坐镇指挥,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赛事执行事项的费用,采取招商冠名解决费用的办法,减少赛事对企业的过多负担。

2.赛事执行事项采用招标实施。赛事拱门、人字码、铁马、指示牌、官方守则、参赛须知、参赛服、纪念牌、盛衣包、道旗、计时芯片和计时系统等制作和使用,可以采取网上招标形式确定制作商,尽量减少办赛费用。

3.滁州市要申报金牌马拉松赛事。滁州马拉松赛事要向国家田联申请,举办国际级的金牌赛事,进一步扩大滁州的影响力。首先确定赛事路线并请专家丈量、制定竞赛规程。其次,国家田联批准后,向央视申报直播时间档期。再次,确定举办时间,尽量安排在少雨、气温适宜的季节,一般安排在春季和冬季举办。

4.建议充分利用本地体育老师资源作为今后我市马拉松裁判员的主力军,部分学院学生担当裁判员会因毕业后而流失,所以需要一直能服务七八年下去的裁判员。这样既不会流失,也积累了丰富的裁判经验。

5.建议今后我市马拉松赛事中,交通管制时间尽量提前,建议可以在比赛前夜的11:00之后管制,最大限度方便于赛事提前布置工作。

6.建议今后我市马拉松赛事中,用车最好选择警车,包括摩托车,从赛道丈量和布点以及巡查赛道都需要警车的配合,尤其在地方组织这类比赛更需要警车来服务。对所有参与赛事的交警和驾驶员进行马拉松赛事的知识培训。

7.建议我市专门成立马拉松赛事办公室,对下届赛事的筹备及运行多拿出多种建设性方案,积极参与招商引资,马拉松赛事办公室需要定期给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马拉松赛事知识的培训。

五、结束语

2011学年音乐组工作总结 篇3

——2011学年音乐组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们音乐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及校教科室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并且着力抓好课外兴趣小组——铜管乐队和合唱队,同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业务培训,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现对本学年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日常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教学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细致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吕志永老师还经常在校教案检查中被评为优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低年级的音乐课内容丰富、充满情趣,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研活动

在工作中,我们教研组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教研组常规工作做起,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会不定期地开展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使一些有价值、有创意的做法在教研组内得到及时的交流和传播,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本学年我们加强了常规教研制度管理,使教研组活动做到定点、定时、定主题开展。我们已经就唱歌教学中的音准、低段合唱教学探索及音乐评价方式三个主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讨。同时借教研室对我校进行学科调研的契机,三位教师精心准备,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别上了一堂音乐常态课,教学环节清晰、完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皇甫老师还从课堂教学和教研团队建设两个层面分别给予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受益匪浅。

4、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

本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学校为我们征订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儿童音乐》,并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八月份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合唱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培训活动;九月份参加了“注重学生多声部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研讨活动;十一月份在实验小学参加了“名师课堂”活动,并进行细致地评课,博采众长。我们教研组的三位成员还参加了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暨“中小学唱歌教学的研究”、“课堂内外的合唱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三项内容,我们积极参与讨论,培训后认真撰写心得,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的同时不忘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金波教师还到宁波图书馆听取了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关于《梁祝》创作背景及艺术欣赏的讲座。

5、稳抓训练,努力营造音乐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艺术品位,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构建美的艺术环境,本学年我们音乐组对二个校级兴趣小组进加强了训练。铜管乐队是我们学校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在两位教师的带领下坚持每天的晨练,并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活动,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由方金波教师指导的校合唱队每周三次的常规训练深受学生喜爱,做到训练有目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奖惩,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在江北区中小学合唱比赛中,精心排练的《宇宙的种子》、《我们的希望小学》喜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学研究工作:

1、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我们教研组能主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并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本学年上报了校级小课题《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与《儿童音乐记忆力训练与培养策略探究》,并将善始善终,扎实地搞好本课题工作。

2、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音乐评价上我们采取了灵活的手法,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学生的音乐才能展示两方面和期末的音乐考评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全方位的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个人取得的成绩: 吕志永教师——江北区音乐基本功比武一等奖,人音版第十二册第三课《DO RE MI》作业设计优秀奖。应凤勇教师——《寻找小学音乐课堂的“音乐味儿”》江北区中小学音乐学科论文评比二等奖,“活力江北,秀我风采”教师才艺大赛歌曲类比赛一等奖

方金波老师——论文《儿童音乐记忆力训练与培养策略初探》获省基础教学论文二等奖

今后工作设想:

1、加强学生音乐“双基”训练,特别是音乐教学中的音准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的训练,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

2、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教研组工作计划”,把重点放在某一个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或研究小课题)上。

3、校级兴趣小组的训练上早日形成自己的特色,加强平时的节目演练,使学生真正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为学校培养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2012学年高中体育组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教学工作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期工作计划要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业务学习,让学生健康成长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和暑期四川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培训期间,我组教师的多篇作业和文章得到了省专家组的多次点评和高度评价!

2、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锻炼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把课改的理念由课堂延伸到体育比赛、课外活动等方面;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按新课改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实验性的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核及评价,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体育所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让学生在健康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以教研促教学,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本学年重点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针对体育学科特点,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充分准备,抓住重点、突出实效 探讨教法,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按照教务处和教科室的要求,按时报课、听看课,并在组内开展了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及优质课展示,做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经过精心打造刘少武老师的录像课获得了省体育学科优质课例评选的一等奖;工作中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体育教学和训练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两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的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获前沿教育创新与实践论文大赛一等奖。

三、加强“两操”管理,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提高“两操一活动 ”的质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我们始终按照史校长的要求,加强两操管理,对两操队伍的集合及进出场的整齐度和速度,进行了不断整改和完善,对学生做操的细节动作进行了规范和纠正,对两操质量做到每天都进行讲评,提出表扬班级,同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在年级部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切实抓好“青少年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系列体育活动。成功的举行了学校第四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和高二年级“冬季长跑接力比赛”及高一年级“阳光体育系列趣味项目接力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严格体育达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严格执行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切实抓好达标工作,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6%以上,优秀率在逐年提高。

五、以传统学校验收为契机,加强特色项目训练,体育比赛再创佳绩

学年组工作总结 篇5

我们备课组共有三名教师,我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提高。一学期以来,我们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教研组的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出了一份力。

一、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与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备课组的管理,狠抓组风建设。在教务处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培优补差”等主要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教学研讨活动,用好教材,发掘教材资源,紧紧围绕数学认知规律,结合有关的数学思想循环上升,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有效备课、听课、评课,授课。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做到定时,定一个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四个统一(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验)。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下,要求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按学校要求,每次集体备课,做好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心得体会。

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教研教改知识,每月一个主题,并且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改革。

三、在课余时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体会我们数学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年段室进行交流。其实备课组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要统一一个时间坐在一起讨论,任何时间只要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一课一反思,同事之间共同探讨,力求将每一堂课让学生都学有所获.四、本学期参与了数学组的多次听课活动,在数学教研组内共同评课,积极发言。同时还举行了抽考活动,大家流水阅卷,从抽考当中积极交流探讨命题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我组全体教师在新的一学期里,决心更加团结协作,自加压力,树立主人翁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发奋努力。

学年组工作总结 篇6

通过DK9+184.05-DK9+278.32段A、B组填料试验段施工, 我们确定如下主要指导后续路基A、B组填料填筑施工的主要参数及相关工艺:

1.1 通过试验对比确定现有A、B组填料生产及加工工艺的调整方向;

1.2 通过试验确定该填料的松铺系数, 确定合理的控制填层厚度;

1.3 通过试验确定现场含水量控制及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1.4 通过试验确定施工机具设备及人员配置方案;

1.5 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静压、振动碾压的遍数和搭配等工艺参数;

1.6 通过试验分析实测压实指标和设计指标的差异。

2 试验情况简介

2.1 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地点选择在DK9+184.05-DK9+278.32段路堑, 丘陵区, 地势起伏大, 线路大多位于丘间谷地, 谷地呈狭长状。

2.2 填料来源:

填料采用我管段内青罗峰隧道洞碴破碎加工的B组填料填筑, 该填料也是今后我项目队路基填筑施工主要利用的填料之一。

2.3 填料类型:

采用青罗峰隧道破碎洞碴填筑, 该填料经室内试验结果为B组填料, 最大粒径60 mm (满足EV2、Evd、K30试验对粒径的要求) , 其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为7.5%, 最大干密度为2.26 cm3, 最佳含水量为5.0%, 颗粒密度为2.58 g/cm3, 不均匀系数为Cu=128.26, 曲率系数为Cc=5.70, 填料母岩饱和抗压强度Rw=53.4 MPa, 填料母岩软化系数Kp:0.98。

2.4 填筑情况:

设计填筑工程措施为基床表层0.4 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路堑地段基底挖除换填1.8 m厚的AB组填料;路堤地段基底挖除换填2.3 m厚的A、B组填料;半挖半填地段应保证挖方侧外轨以下基床底层挖除换填2.3 m厚的A、B组填料, 路基基床底层换填底面铺一层复合土工膜。本试验段共填筑3层, 各层填筑情况 (包括检测时间) 如表1。

3 填筑施工工艺

3.1 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检查签证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摊铺区→碾压区→检验区;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 (晾晒) →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 (边坡整修) 。

3.2 按设计要求同步施工纵向渗水盲沟。

3.3 填筑施工工艺方法如下 (图1) 。

3.3.1 基底处理及验收

在A、B组填料施工前需对基底面进行处理。本试验段地基处理方式为冲击压实, 为避免地基处理后暴露时间过长, 在换填施工前, 我们已及时完成冲击压实施工, 同时根据武广工[2006]84号文的规定, 进行路基原地基土冲击压实前后的各项检测。冲击压实施工完成后, 平整并压实换填底面, 按设计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换填底面以下不得扰动和泥化。填筑前, 路基基底需进行验收, 主要验收内容包括:基底的地基承载力、路拱横向排水坡、断面标高、宽度等。确保填筑前的路基基底承载力和尺寸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3.2 施工准备

(1) 测量放样:首先进行基底高程测量, 确保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完成整个试验场地的里程桩、中桩及边桩测放工作。

(2) 试验检测:冲击压实后进行EV2检测, 检测EV2值分别为:169 MPa、105.3 MPa、120 MPa, EV2/EV1值分别为2.14、1.19, 均满足EV2≥45MPa, EV2/EV1≤2.2的设计要求。

(3) 复合土工膜铺设:根据设计要求, 换填底面全断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土工膜沿线路纵向铺设, 先铺一层厚约10 cm的含泥量小于5%的中粗砂, 整平并夯实。土工膜由两侧向线路中心铺设, 后幅搭接在前幅之上, 搭接宽度不小于30 cm, 并用防水胶粘结。土工膜铺设完成后, 为避免施工破坏, 再铺一层厚约10 cm的中粗砂保护层, 做到表面平顺。

(4) 纵向渗水盲沟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 本试验段双侧设1.6 m深纵向盲沟。盲沟基础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 满足设计要求后施工C15混凝土底板槽, 槽内透水管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 周围包裹中粗砂, 外层再包裹一层土工布, 外层土工布内填洁净砂砾石, 外侧各填10 cm中粗砂。

3.3.3 填料运输

填料在茶恩寺料场掺拌均匀后按填筑量运至试验段, 运输前合理控制填料的均匀性及含水率, 使填料在施工时处于最佳碾压状态。

3.3.4 分层填筑

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 按5 m×8 m用白灰画网格,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卸土量, 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倾倒在网格内的填料, 在摊铺前检查填料是否均匀, 是否有粗细颗粒严重离析现象, 若有采取人工进行施工现场二次拌合, 确保填料均匀。

3.3.5 推土机推平

填料卸车完毕后用推土机在松铺料上进行初平作业, 同时进行松铺厚度标高控制。

3.3.6 平地机整形

推土机推平后, 再用平地机粗平, 对凹凸不平处辅以人工找平;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后再用平地机精平, 使填料层表面形成4%的横向排水坡, 并测量各断面虚铺后的高程。

3.3.7 压路机碾压

碾压采用22T振动压路机碾压7~8遍。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 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压实速度控制在2~4 km/h。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使的轮迹按规范要求进行重叠, 保证无死角、无漏压, 确保碾压的均匀性。碾压后表面无轮迹。

碾压组合方式1: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2: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静压1遍。

3.3.8 效果检测

压实完成后及时进行效果检测, 一是进行压实后标高的测量, 确定填料压实后的实际厚度, 计算松铺系数, 有效的控制路基填筑标高;二是进行试验检测, 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 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在填筑试验段范围内, 对每层压实后进行K30、Evd、EV2和n值的检测, 具体检测频率及标准符合路基验标见表2。

3.3.9 进行下一层填筑

一层填筑完成后, 压实检测数据满足设计要求后, 按照上述相同的工序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4 压实数据分析

4.1 第一层:

试验段第一层松铺厚度为40 cm, 压实后为35.525 cm, 按照碾压7遍的压实工艺施工, 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在碾压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 压实数据如表3。

4.2 第二层:

试验段第一层松铺厚度为35cm, 压实后为30.588cm, 按照碾压7遍的压实工艺施工, 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在碾压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 压实数据如表4。

4.3 第三层:

试验段第一层松铺厚度为35cm, 压实后为25.407cm, 按照碾压8遍的压实工艺施工, 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静压1遍, 在碾压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测, 压实数据如表5。

通过以上各层不同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的分析, 可以看出以下规律。

(1) 随着松铺厚度的变化, 相应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说明该种型号压路机可以适当加大松铺厚度。

(2) 碾压遍数增多, EV2/EV1值有所变化, 从各层不同碾压遍数的结果来看, 当松铺40 cm碾压7遍时能够满足EV2/EV1≤2.6, 当2.6

(3) 在路基填筑几项压实指标中, n和EV2在强振碾压之后就比较容易达到, 但K30和Evd较难达到, 特别是K30, 需增加碾压遍数来提高。但试验过程中还发现, K30、Evd、EV2的检测结果也受碾压后检测间隔时间和含水率的影响。

(4) 由于K30值受压实遍数影响较大, 试验检测顺序宜为K30—Evd—EV2—n, 并据n值计算出K值。

(5) 由于第1层之下为砂垫层, 为避免砂垫层影响压实效果, 在加大松铺厚度后, 第1填层检测指标比较容易达到要求。

(6) 该种B组填料适合用作路基基床底层和本体填筑的填料, 填料质量稳定, 压实质量较好, 但因细粒含量较低, 对含水量较敏感, 晴天水分蒸发较快, 低于最优含水率1%时不易压实。为保证填料的均匀性, 在转运、摊铺过程中要加强二次掺拌及含水量控制。

分析以上检测数据, Evd均大于40 MPa, EV2均大于60 MPa, EV2/EV1大部分小于2.6, 当2.6

5 质量控制要点

5.1 料源的控制:

料源的控制是A、B组填料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 料源控制不好就会存在填料级配不连续, 主要表现为中间颗粒及细颗粒偏少, 现场摊铺时填料离散性很大, “集料窝”现象明显, 直接影响现场填筑的质量。因此, 要从填料的源头加以控制, 首先对填料的级配进行改良, 增加中间颗粒含量, 并适当增加细粒含量 (严格控制不大于15%) , 从而使填料形成连续级配;其次严格控制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60 mm。

5.2 填料离析现象控制:

在摊铺完成后采用平地机精平时, 填料受重力影响, 粗颗粒在表层极易会集在一起, 形成“集料窝”现象。因此摊铺时采用画网格布料, 通过理论计算出每车料的摊铺面积, 用石灰画出5 m×8 m的网格, 按网格依次卸料, 对掺和不均匀的填料辅以人工进行二次拌和。

5.3 最佳含水率控制:

为达到良好的碾压效果, 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本试验段所用填料含水量偏小, 因此在碾压前用洒水车对摊铺整平后的填料进行均匀洒水, 以表面湿透为原则, 待填料含水量达到4.5%~5.5%范围内再进行碾压施工。

6 试验段初步分析与结论

6.1 A、B组填料:

最大粒径按不超过60 mm控制, 级配连续合理, 粒径级配为40~60 mm为10%, 20~40mm为30%, 0.075~20 mm为50%, 小于0.075 mm为10%, 满足武广工[2007]21号文的要求;

6.2 松铺厚度: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 施工松铺厚度按30~35 cm控制, 保证压实后不大于35 cm;

6.3 含水量的控制:

施工含水量控制在4.5%~5.5%范围内, 本试验段最佳含水量为5.1%;

6.4 施工设备及人员组合:

摊铺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辅以人工精平、压路机碾压的组合方式;

6.5 碾压组合方式:

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共7遍的组合方式;

6.6 实测压实指标:

本试验段填筑至第三层后的各项检测数据为:K30最大值217.6 MPa、最小值167.2MPa, Evd最大值104.2 MPa、最小值66.2 MPa, EV2最大值278.4 MPa、最小值141.7 MPa, EV2/EV1最大值3.10、最小值1.10 (其中2.6

摘要:广深港客运专线是我国设计时速为350km/h的客运专线, 路基填筑过程中要保证压实质量, 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并与相邻的结构物的变形与刚度协调、统一, 满足高速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营。要求路基填筑阶段工后沉降不得大于15mm, 实现这一结果必须从路基的填料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实现。为此我公司路基填筑前进行了填料的选择和工艺性试验, 指导全管段的路基填筑施工。

上一篇:大四欢送会策划书下一篇:文具盒里面的争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