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通用9篇)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篇1

理科数学

2018.5 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0,3)B.{1,2}

C.{0,l,2}

C.5

D.25

D.{0,1,2,3} 2.若复数z满足:A. B.3 3.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的终边经过点

A.

B.

C.

D.

4.已知双曲线曲线C的离心率为 A.2 B.C.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垂直,则双

D.

5.已知实数A. 满足B.

C.的最大值为

D.0 6.已知m,n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①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以下结论:

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

B.1 7.直线“”的

④C.2

D.3

”是,则“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已知的大小关系是 A.a

B.

C.

D.

10.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S的值为 A.45 B.55 C.66 D.78 1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均为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12.已知函数,若的直线的斜率为k,若

有两个极值点,记过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

B.

C.(e,2e]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定积分

___________.

14.若15.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A为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一点,满足

__________.;已知P为抛物线准线上任一点,当取得最小值时,△PAF的外接圆半径为________.16.△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是△ABC外一点,若点O,则平面四边形OABC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已知数列(1)求数列(2)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的通项公式; 满足,求数列的前n项和

.,且

成等差数列.

18.(12分)如图所示五面体ABCDEF,四边形ACFD是等腰梯形,AD∥FC,.

(1)求证:平面平面ACFD; 的余弦值.(2)若四边形BCFE为正方形,求二面角19.(12分)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来了!2018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某人计划于2018年5月购买一辆某品牌新能源汽车,他从当地该品牌销售网站了解到近五个月实际销量如下表:

(1)经分析,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当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实际销量y(万辆)与月份编号t之间的相关关系.请用最小二乘法求y关于t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预测2018年5月份当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2)2018年6月12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是指理论上新能源汽车所装的燃料或电池所能够提供给车跑的最远里程)对购车补贴进行新一轮调整.已知某地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十分庞大,某调研机构对其中的200名消费者的购车补贴金额的心理预期值进行了一个抽样调查,得到如下一份频数表:

(i)求这200位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对补贴金额的心理预期值X的样本方差s及中位数的估计值(同一区间的预期值可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代替;估计值精确到0.1);

(ii)将频率视为概率,现用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消费者中随机抽

2取3人,记被抽取的3人中对补贴金额的心理预期值不低于3万元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

参考公式及数据:①回归方程;

②20.(12分)已知M为圆.

上一动点,过点M作x轴,y轴的垂线,记点P的轨垂足分别为A,B,连接BA延长至点P,使得迹为曲线C.(1)求曲线C的方程;(2)直线

相切,且与曲线C交于D,E两点,直线平行于l且与曲线C相切于点Q(O,Q位于l两侧),21.(12分)的值.

已知函数(1)讨论函数(2)若对极值点的个数;,不等式

成立.

(i)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ii)求证:当时,不等式成立.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2.(10分)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将曲线绕极点逆时针旋转后得到曲线.

(2)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若23.(10分)已知函数(1)求M;(2)设,证明:,不等式

(t为参数),直线l与曲线的值.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篇2

一、20 世纪 50~60 年代从“分类”到“联考”

台湾高考制度的改革主要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1950年台湾大专院校只有9所, 基本上沿用民国高校分别招收新生的规定, 实行自主考试, 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实施自主招生。

(一) 台湾早期自主招生中的“分类考试”

1951年台湾教育部颁布“专科以上学校招生办法”12条, 其中明确规定各高校采取自主招生, 自行决定招生方式。笔试采取分类考试的方式, 分甲、乙、丙三组进行测试, 其中甲组招收理工院校和师范院校理科, 乙组招收文法商院校和师范院校文科, 丙组招收医农院校和师范院校考古系、理工院校动、植物系。师范类院校规定进行面试 (主要是口试) , 其他院校不同院系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规定是否进行面试。各院校根据自身状况决定招生人数, 招生前同招生简章一同报教育部备案。[1]

1952及1953年的招生考试基本上与1951年相同, 只是对于报考医学院的考生略有改变, 笔试由原来的乙组改为甲组, 从原来的文科组变为理科组。

资料来源:杨李娜.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0.

(二) 实施“联招”及其反响

上述这种“分类考试”为主的自主招生在台湾一直延续到1954年春季。1954年秋季台湾高考首次举办联合招生考试, 由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师范学校、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4所公立高校联合招生, 其他院校仍分别为独立自主招生。联合招生4校组成了委员会, 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任主任委员。当年台湾教育部决定接受陆军军官学校的委托, 为其代办招生事项。1955年台湾教育部决定在上年4校基础上再加国立政治大学5校组织联合招生考试。1956年台湾教育部进一步规定, 所有高中毕业生都要参加统一的毕业会考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合一的统一联合招生考试。至此台湾所有公、私立专科以上高等学校 (包括军事院校等) 均开始实施统一的联合招生。

实施这种统一会考、升学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完全一致的试卷考察不同各中学的办学水平和各校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并适当简化学生升入大学的程序。事实上, 通过1956年台湾省教育厅举办的由82所中学, 7014名高中毕业生参加的这一台湾教育史上盛况空前的联合招生考试, 确实也达到了当时上述种种预想的目的, 使不同中学办学、学科教学情况一目了然, 并在节省考生费用和考生应考精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弊端也随着显现出来, 主要有:

1.考生的录取机会大大减少了, 参加统一联招的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

2.高校反映:考试科目不如原来的分类考试合理, 比如理工学院建筑系应规定考徒手画其他学院则不一定对此考评等等。

3.考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反映, 由于中学各校所处环境、文化传统、生源状况等等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实际上不应该也很难用同一考试结果作为标准来评定所有的中学。

4.参加联考的高校都要在不同地区组织联考不仅费用可观而且还要耗费很多精力。

鉴于上述原因, 后来一些高校对联招提出异议。1958年台湾教育部部长梅贻琦召集当时台湾19所高校校长讨论联考的存废及分类考试问题。综合讨论的结果梅贻琦提出应采取“自由联合招生”, 愿意联合考试的高校进行联招, 其他高校则依旧采取自主招生、分类考试的办法。

但事实上, 对于台湾教育部来说, 联招却有很多好处, 除了节省考生费用和应考精力外, 更加便于管理。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使考试的内容更加容易为上层权利机构所控制, 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强化。便于通过考试内容的设计来左右高校的办学方向, 并由此影响社会舆论, 在社会各界思想的统一。

由于当时台湾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台湾教育部的压力下, 有些高校考虑到学校声誉、管理等方面会遇到的困难, 为图省事、省时, 不愿费心组织自主招生, 提出由台湾教育部统一实施联招困难最少、便利易行, 要求联招, 致使最终未能实施“自由联合招生”, 那些提议自主招生的高校也不得不放弃。

从考生来讲, 尽管有很多从内心讲并不情愿, 但也不得不认同联招的方式, 比如:1954年台湾高校联考国文作文题为“论各院校联合招生”, 本来很多考生对于联考心存异议, 但为了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 在现实的压力下, 不得不违心地赞同联考制度, 并被迫“论证”联考的优越。就这样, 在台湾教育部的强力推行下, 高校联考制度逐渐确定下来。

二、20 世纪 70~80 年代“新分类考试”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人力资本所建立的新中产阶级社会阶层取代了旧时主要由自由经营者为主的旧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由于社会多以学历、文凭任用人才, 高等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受到空前重视, 社会经济地位大幅度提升, 由此也强化了新中产阶级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奋斗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考生的不断增加、录取率的降低使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联考的弊端日益显著, 由此使得高考改革迫在眉睫。

(一) “新分类考试”改革

1972年台湾对高校联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大学与专科院校联合考试彻底分离。事实上早在1960年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就提出:标准性质不同的高校不应该实行联合统一考试, 大学与专科不应该同时考, 尤其是职业性的专科学校更应该实施特别的单独招生考试。[2]尽管遭到一些专科学校校长的反对, 台湾教育部还是在1972年宣布当年大学与专科 (职业) 院校采取分类考试, 原因是“大学与专科学校教育宗旨不同, 分类招生, 可使考生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志愿的科系, 同时亦可增加一次报考的机会”[3]。当年“联招会”的招生统计结果显示, 专科 (职业) 院校录取的学生, 绝大多数并非是大学联招落榜者, 这似乎也充分证实了分类考试的合理性。

尽管此后大学与专科学校分类考试已成定局, 但当时社会各界对于大学自主招生的概念仍不明确, 很多人认为:分类考试只不过是为了使高校招生政策与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密切联系, 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还谈不上切实反映高等院校各院系、高中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正愿望[4]。

进入20世纪80年代, 鉴于台湾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 高考制度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建议, 台湾决心对高考制度进行彻底改革。1981年经台湾行政院建设委员会教育组专家研究建议:高等院校各院系应根据各自不同需求采取较复杂的加重计分制度, 以期更好地发挥其特色;采取全开放选科考试, 学生可以自由越组报考、高校院校可以跨组录取, 以便更好地满足考生意愿;所有高中课程均列入高考范围。

专家研究小组在总结以往高考制度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提出高考改革的几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尽可能使考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入学;兼顾考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评;不止于满足高考形式上的公平, 更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上的公平;促进高中教学正常化;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5]以此为指导, 台湾开始实施“招考分离”的新分类考试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招考合一”。

(二) “新分类考试”具体实施

新分类考试实行跨组报名的统一考试, 先将高校各院系根据其性质分为十类, 再根据相同考试科目分为四组:一类组 (文、法、商) 、二类组 (理甲、工甲) 、三类组 (理乙、工乙、农乙、医学) 、四类组 (农甲)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将高校不同的院系分开编组, 使学生不至于冲着高校的排名过分在排名靠前的院校激烈竞争, 同时也照顾到了考生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选择院系的机会。鉴于旧时分类考试中甲、乙、丙、丁四组考生录取相差悬殊, 新分类考试采取“跨组”报名方式, 以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 便于考生进入适合自己的院系。新分科考试与旧时分类考试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旧分类考试是分组进行的, 而新分类考试实施自选学科考试, 除了共同的国文、英文、三民主义三科之外, 考生可以从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社会数学、自然数学等七科中自由选择科目参考。每个类组包括六、七门考试科目, 跨组报考考生最多可选九到十门科目。

新分类考试实行统一录取, 但通过加重计分的方式给予高等院校充分自主权招收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生。旧分类考试中曾有主科加重计分的方式, 比如, 甲组数学、乙组国文各加重25%, 这在高校看来并没有利于各院系选拔出最适合的学生, 比如, 乙组英文系加重国文成绩, 还不如加重英文成绩更适切。因此, 新分类考试采用高校各院系“自定加重计分科目”办法, 规定最多可加重三科, 并以满分125或150分为限, 以便于考生总分相近时, 主科成绩突出的考生获得优先录取的机会。新分类考试继续采用高低标准的办法, 高校各院系最多可以制订三门主科的高低标准。旧分类考试是考前填志愿, 新分类考试改为考后填志愿, 考生收到成绩后, 参照前一年高校各院系最低录取分数及本年度各院系公布的不同科目的高低标准、加重计分和自己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百分比统计排位, 适当衡量自己的能力, 做出更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

(三) “新分类考试”评价

新分类考试制度得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好评。

首先从考生来说, 新分类考试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考生不仅可以选科还可以跨组, 考试之前考生可以自愿选择考试科目, 还可以跨组选择科目; 考试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科目的成绩, 参照各高校不同院系对于不同科目具体的加重计分方法, 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报不同高校的不同院系。

其次冲淡了以往对于大学排名的过分重视。院系与考生通过分学科考试进行双向选择, 有助于双方的多元化选择, 学生更重视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科的学习水平选择高校的院系, 有助于避免联招中过分重视高校排名, 出现数万人同报同一志愿的现象。

再次也更加有助于各高校不同院系的“特色化”发展。大学不同院系给出的加重计分和不同科目高低标准的要求, 更容易使其找到促进院系自身发展的“适合的”学生。而且通过不同科目高低标准, 能够达到录取资格的考生范围缩小, 也减轻了录取工作的负荷。

新分类考试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赞同, 据1986年调查统计, 约70%的高中生对新分类考试表示满意[6]。

当然在新分类考试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比如跨组选科实际上, 考生在选择一组考试的6~7门科目参考学习压力已经很大, 很少再有考生能够再考组选考。再有由于一般高校加重计分并不足以拉大成绩差异, 在突出学科特长等方面似乎并未尽如人意等等。这些都成为下一轮高考改革的直接动力。

三、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新分类考试”推进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高校招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使进入21世纪的“分类考试”面临新的改革。

1992年5月台湾大考中心提出高考制度改革建议书“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方案包括十四项多元入学制度的标准和三大基本原则。其中十四项标准为:1.高校各院系拥有招生方式的自主权。2.招生方式简明合理。3.能引导高中正常教学。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比如参照高中成绩和口试成绩等) 。5.力求教育公平, 避免性别、城乡和文化背景的歧视。6.保证高中教师的充分参与权。7.省时、省力、省钱。8.公平、公正、公开。9.不因离校时间的长短而影响其入学的均等机会。10.让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入学。11. 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12.要能顾及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兴趣。13.鼓励学生学习的动机。14.要具有可行性。三大基本原则是:渐进、包容、兼顾。[7]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对高考改革做出长期规划, 逐步推进, 从现实出发, 每一阶段都预留出下一步改革的空间, 不断完善。同时改革要多管齐下, 相互配合, 广泛听取学生、家长、老师、高中、大学、社会各界人士等各方意见, 兼顾各种环境条件的配合, 多项沟通, 兼顾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 逐步使新的高考制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基于上述建议, 首先对考试科目、计分方式和招生都做出了更加弹性的设计, 主要有: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和“指定科目”两部分, 其中“基础科目”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引导高中教学正常化, “指定科目”则用来反映学生学业所达到的高度。高校的各院系对于考试科目的指定和成绩评价可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考试成绩改为采用分级的方式以避免分分 必较, 以及采用固定的标准化答案, 目的在于使高中教学能正常发展。高校招生分两批次进行, 第一批让高校各院系有机会从第一志愿报考该院系的考生中选取最适合的学生, 第二批次则以统一招生的方式处理其余报考考生。这样无疑加大了高校各院系的招生自主权, 避免了完全采用各院系单独招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为了顾及学生的特殊学科才能和兴趣, 鼓励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推荐甄选”的方式招收学生。高校各院系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招收在某一学科具有特殊才能或潜质的学生。随着“推荐甄选”招生方式的不断推进, 台湾高考终于通过对分类考试的不断改革实现了对过去一元化选材招生方式的突破性改革。对于高校而言扩大了高中与大学的联系, 使高校招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发展出了多元化的选材标准, 有利于突出高校各院系的特色, 同时淡化了大学排行榜。对于高中, 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使教育机会更加均等, 促进了教育公平, 也有利于高中教育的正常化。

总之, 台湾通过对高考中“分类考试”的不断改革, 使高校招生的自主性不断强化, 不再受“联合考试”结果的制约, 高考也不再是高校招生的唯一标准, 而只作为招生的工具之一, 突出了高校各院系的特色,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部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编著.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M].台北:正中书局, 1957:499~500.

[2]齐觉生.现行联考制度之比较研究[J].台湾学报, 1962, (1) :17.

[3]方炎明.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之改革[A].“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编.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动向[C].台北:幼师文化事业公司, 1977:85.

[4]丘爱玲.大学联招政策变迁之研究 (1954~1997) [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 1998:124.

[5]宗亮东.大学入学考试之改进——教育部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研究委员会专案研究小组报告[A].辅导与教育论文集[C].台北:正中书局, 1986:727~732.

[6]杨明宗.大学联招新制之实施[J].教育资料文摘, 1986, (12) :33.

如何克服高考考试焦虑 篇3

这里,从心理学视角,我提出如下三条策略供各位考生参考: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学生通过学习,大量的学科概念、知识网络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型得以储备,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显著提高,对某些关键问题独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方式和问题解决风格也基本形成,所有的这些内容均作为一种素质被静态地备份在学生大脑之中,一旦习得不会轻易丢失,非常稳定。而考试是对习得知识和认知功能的检验和考核。

通常情况,如果考生能够很好地应对考试焦虑症状,知识习得的多少应该与考试成绩的多少成正比。但是,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关系,一些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持有怀疑,担心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考场上全部被忘掉,产生对考试的恐惧,结果形成考试焦虑症。考生应建立两种信念:第一,坚信通过学习,大脑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只要考试题目相关信息通过正常的信息加工程序,接受过大脑的加工,大脑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我的真实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进入考场前,如何应对考试氛围导致的考试焦虑呢?考试焦虑的本质是对考试本身及相关事件结果的不确信恐惧和趋避倾向的表现。除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外,亲人的陪伴和适时的关爱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能够克服考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够帮助考生坚定自我对考试事件本身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家人的陪伴就起到了创设一种放松而富有生机环境的目的。

根据已有调查研究显示,考试期间最有效的两种家长陪伴方式是:第一,帮助考生制定到达指定考点的日程表和路线图,确保顺利将考生在指定时间送到指定地点;第二,考试前后陪伴左右,可以陪考生聊聊天,说说开心的事情,转移考生注意力,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确保考生能够从容面对每一场考试。

再次,掌握自我应对的技巧。

考试过程中,如何应对考试过程的相关刺激和小事故造成的考试焦虑呢?首先,必须明确,在这个阶段应对考试焦虑的四个心理过程:知觉焦虑反应、唤醒应对意识、选择应对策略、评估应对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而且容易操作的三种应对方法是:

第一,自我心理暗示法。当知觉自己处于轻度紧张和焦虑状态时,考生应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轻声说出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我很紧张”、“我很害怕”、“我该怎么办”等等,从而达到缓解考试焦虑的目的。

第二,生理放松法。当考试焦虑导致考生具有明显生理行为反应,比如肌肉紧张,手脚打颤时,使用生理放松法最为合适。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生理放松方法:肌肉松弛法和呼吸松弛法。

(1)肌肉松弛法。首先闭上眼睛,让全身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体上,比如由手部开始。首先把右拳握紧,约三秒,然后放松十秒。考生应能够感觉到右拳肌肉拉紧的同时右臂的肌肉也是同样拉紧。肌肉拉紧放松的同时心里也念着一、二、三放松。重复两至三次,考生便可感到右手松弛的感觉。采用类似方法,考生可以选择性地来放松左手、手臂、面部、背部、腿部和脚部等部位的肌肉,使其得到松弛。

(2)呼吸松弛法 。

放鬆全身,闭合双眼,把心中的杂念拋开,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念着一、二、三、停、呼气,呼吸的节奏亦跟随着心里的拍子,吸气、一、二、三、停、呼气。记着拍子不要太慢或太快;顺其自然则可。继续专心呼吸,呼吸会自然慢慢减速,而身心也会因宁静和规律而感到平和。呼吸松弛法做2分钟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两种松弛法能令新陈代谢减慢及神经系统放松,让我们身心也得到休息,因此能舒缓因考试相关刺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

第三,面部表情调节法。

首先,必须明确不同面部表情情绪的特点。正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处于适度兴奋,优化发散思维,有利于想象、建构问题解决方案和进行创造性问题解决;而负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处于适度的安静,优化聚合思维,利于回忆、逻辑推理、规则运用和批判性论证。正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心理状态平和,利于正常发挥。在考场上,如果过度兴奋,考生则需要用负性面部表情情绪调节法使其趋于平静;如果过度低沉,考生则需要用正性面部表情情绪调节法使其趋于适度兴奋。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之外,如果考生出现严重症状则需要去向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药物治疗。

潍坊市驾照考试科目三 扣分标准 篇4

C102 打开车门前不观察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二)起步C201 制动气压不足起步,不合格 C202 车门未关闭起步,不合格

C203 起步前,未通过后视镜并向左方侧头,观察左、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C204 启动发动机时,变速器操纵杆未于空档(或者P档),扣10分; C205 发动机启动后,不及时松开启动开关,扣10分

C206 不松驻车制动器起步,扣10分

C207 道路交通情况复杂时起步不能合理使用喇叭,扣10分;

C208 起步时车辆发生闯动,扣10分

C209 起步时,加速踏板控制不当,致使发动机转速过高,扣5分

C210 启动发机动机前,不高速驾驶座椅、后视镜、检查仪表,扣5分

(三)直线行驶C301 方向控制不稳,不能保持车辆直线运动状态,不合格

C302 遇前车制动时不采取减速措施,不合格

C303 超过20秒不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扣10分

C304 不了解车辆行驶速度,扣10分

C305 未及时发现路面障碍,未及时采取减速措施,扣10分

(四)变更车道C401 变更车道前,不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道路交通情况,不合格

C402 变更车道时,判断车辆安全距离不合理,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不合格

C403 连续变更两条以上车道,不合格

(五)通过路口C501 通过路口前未减速慢行,不合格

C502 直行通过路口不观察左、右方向交通情况,不合格;

C503 转弯通过路口时,未观察侧前方交通情况或未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侧、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C504 遇有路口交通阻塞时进入路口,将车辆停在路口内等候,不合格

C505 不按规定避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不合格

C506 左车通过路口时,未靠路口中心点转弯,不合格;

(六)通过人行横道线C601 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C602 不按规定减速慢行,不合格

C603 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不合格

(七)通过学校区域C701 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C702 不按规定减速慢行,不合格

C703 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不合格

(八)通过公共汽车站C801 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C802 不按规定减速慢行,不合格

C803 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不合格

(九)会车C901 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中心线的道路上会车时,不减速靠右行驶,并与其他车辆、行人或者非机动车未保持安全距离,不合格

C902 会车困难时不让行,不合格;

C903 横向安全间距判断差,紧急转向避让相对方向来车,不合格;

(十)超车CA01 超车前不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和左侧交通情况,不合格;

CA02 超车时机选择不合理,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不合格;

CA03 超车时未与被超越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不合格;

CA04 超车后急转向驶回本车道。妨碍被超车辆正常行驶,不合格; CA05 从右侧超车,不合格;

CA06 当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具备让车条件不减速靠右让行,扣10分;

(十一)靠边停车

CB01 停车前,不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和右侧交通情况,不合格;

CB02 停车后,车身超过道路右侧边缘线或者人行道边缘,不合格;

CB03 停车后,在车内开门前不侧头观察侧后方和左侧交通情况,不合格

CB04 停车后。车身距离道路右侧边缘线或者人行道边缘大于30厘米,扣20分;

CB05 停车后,未拉紧驻车制动器,扣20分;

CB06 拉紧驻车制动器前放松行车制动踏板,扣10分;

CB07 下车后不关车门,扣10分;

CB08 下车前不将发动机熄火,扣5分;

CB09 夜间在路边临时停车不关闭前照灯或不开启警示灯,扣5分;

(十二)掉头CC01 不能正确观察交通情况选择掉头时机,不合格;

CC02 掉头地点选择不当,不合格;

CC03 掉头时,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合格;

(十三)夜间行驶CD01 不能正确开启灯光,不合格;

CD02 同方向近距离跟车行驶时,使用远光灯,不合格;

CD03 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不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不及格;

CD04 会车时不按规定使用灯光,不合格;

CD05 在路口转弯时,使用远光灯、不合格;

CD06 超车时未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提醒被超越车辆,不合格;

CD07 对低能见度道路情况判断差,不合格;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篇5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个,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右下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比较接近()

A清明节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2、此时,M地的状况是()

A处于夏季

B有太阳直射

C昼长夜短

D处于黄昏

3、关于图示两村之间规划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从牛家村到张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

B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

C从牛家村到张家村一直上坡

D规划公路长约40千米

4、图中四个村庄,最有可能形成城镇的是()

A张家村

B牛家村

C刘家村

D王家村

5、图示序号代表的大洲与气候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A①—气候复杂多样

B②—温带大陆性气候纵贯南北

C③—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D④—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6、关于各大洲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洲①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B大洲②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C大洲③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D大洲④有世界最长的山脉

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载体,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四幅可爱的动物图片。请根据这些动物习性特点,回答7-8题。

7、图片中四中动物与其生活的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①—撒哈拉沙漠

B②—西伯利亚北部

C③—内蒙古高原

D④—格陵兰岛

8、四种动物与其生活地区的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A

B②——B

C③——C

D④——D

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经济文化联系密切。读中南半岛图,完成9-10题。

9、有关中南半岛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

B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

10、图中阴影区主要是下列哪种农作物的分布区()

A香蕉

B小麦

C水稻

D茶叶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读埃及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波斯湾

B②—马来半岛

C③—塞得港

D④—纳赛尔水库

12、关于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B名胜古迹众多,多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C信奉基督教,国语为阿拉伯语

D工业规模居非洲之首,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美国本土三面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读美国简图,回答13-15题。

13、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城市——休斯敦B②湖泊——苏必利尔湖

C③河流——科罗拉多河D④国家——墨西哥

14、图中M所在的阴影区是美国的乳畜带,其乳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高温多雨的气候

B高原地形,草原广阔

C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D地广人稀,利于放牧

15、美国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条件优越

②耕地广阔,土壤肥沃

③高度机械化和生产区域专门化

④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图,回答16-17题。

16、甲乙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是()

A甲地区河流结冰期较短

B乙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C甲地区河流有春、夏两次汛期

D乙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

17、甲乙两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甲地区山地为主,耕地较少

B乙地区春旱严重,水资源紧张[来源:学科网ZXXK]

C甲地区经常受台风侵袭,涝灾严重

D乙地区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8-19题。[来源:Z#xx#k.Com]

18、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域

雨热同期,为我国粮食生产区之一

B②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发展旱作农业

C③区域严重缺水,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D④区域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19、关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域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B②水能、有色金属资源贫乏

C③区域稀土、太阳能资源贫乏

D④区域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20、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2、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来源:学,科,网Z,X,X,K]

铁路是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读我国部分铁路图,回答23—25题。[来源:学&科&网Z&X&X&K]

23、图中序号代表的南北向铁路线,正确的是()

A①—青藏线

B②—京九线

C③—京广线

D④—京沪线

24、沪昆高铁通车后,华南与西南联系更加密切,该铁路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市依次是()

A沪、浙、闽、湘、黔、云

B沪、浙、赣、湘、黔、云

C沪、浙、赣、渝、川、云

D沪、浙、赣、湘、鄂、云

25、下图中的水果,在兰新铁路沿线地区盛产的是()

二、综合题

26、读巴西和印度两个“金砖国家”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A

B

城市:C

D

⑵巴西利亚位于新德里的______方向,当新德里高温多雨时,巴西利亚的气候特征是

⑶印度北部经常发生地震,而巴西很少有地震发生。请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释其成因。

⑷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分析迁都的原因。

27、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读亚洲图,回答问题(10分)

⑴写出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名称

A

B

C

D

⑵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特征对于亚洲河流的影响是

⑶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人种,南部、西部主要分布着_____人种。

⑷请你分析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⑸请你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28、我国“十二五”农业规划重点支持农业优势产区的发展,尤其是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10分)

⑴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在____________线以东,是人口稠密区。我国农业主产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华南主产区”和“东北平原主产区”都是我国糖料作物主产区,其糖料作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_。

⑶“长江流域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该区农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从自然方面分析,该区发展淡水渔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该区粮食作物产量大,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农业最不利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善当地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地理措施?

29、读东北抓哟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图1)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油田A是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平原上。

⑵城市B是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制造基地。

⑶据图2分析,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M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⑷辽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⑸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瓶颈有哪些?(至少两条)

30、潍坊市是山东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海洋运输均十分方便,读潍坊市综合交通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穿越潍坊市的高速公路主要有“三横一纵”,分别是图中的[来源:Zxxk.Com]

A_________高速公路B_________高速公路C_________高速公路D_________高速公路

⑵潍坊最大的海港E是________,穿越潍坊市的东西向铁路干线F是_______。

⑶下列景点与所在县市搭配,正确的是()

A名泉老龙湾—青州

B青云山乐园—高密

C恐龙博物馆—诸城

D仰天山森林公园—临朐

⑷潍坊北部滨海和南部山区建有许多风力发电站。请你列举2条风力发电的好处。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篇6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2017.11 1C 2 A 3 C 4 D 5 B 6 B 7 C 8 B 9 D 10 D 11 B 12 D 13 B 14 C 15 C 16 B 17.(9分)

(1)②③⑦⑧

③⑤⑥ ④(每空1分,共3分)(2)Ba(OH)2+2HNO3 = Ba(NO3)2+2H2O(2分)

(3)Al2(SO4)3 = 2Al3+3SO42-(2分)

1.2mol•L(2分)+

-118.(10分)

(1)①<③<② ①<②<③ ②<①<③ ①<②<③(每空1分)(2)2mNA/M(2分)(3)3.6(2分)(4)1:3(2分)19.(10分)

(1)4.0(2分)(2)250 mL容量瓶、玻璃棒(2分)

(3)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分)(4)②④(2分)(5)b(2分)20(14分)

(1)过滤(2分)蒸发(2分)(2)Mg(OH)2

BaSO4(2分)(3)除去Ca2和过量Ba2(2分)++(4)盐酸(2分)H+OH=H2O(2分)

CO32+2H=CO2+2H2O(2分)+-

+21(15分)

(1)Na Cl2NaCl Na2O2HClO(每空1分)(2)2Na+O2Na2O2

(2分)

2Na2O2+2H2O=4NaOH+O2(2分)2HClO2HCl+O2↑(2分)

高三物理模拟考试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7

关键词:考试,问题,对策,建议

为了检查高三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及时掌握高三考生复习功课的情况和帮助考生提高适应高考的能力, 我区10月份统一组织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本次考试物理试题的整体设计在测试内容、测试形式、试卷结构遵循江苏省2010年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 难度略低于高考。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结束后, 区教研室组织相关学校教师分析总结考试得失, 进一步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模拟考试存在问题

1.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改革, 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科学素质的考查, 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高考的目标。全区的模拟考试中,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不能重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及应用, 主要反映在: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不灵活, 对于没有复习到的选考模块表现尤为突出。

2. 部分学生基本技能不够。

基本技能的考核在高考中越来越显示出分量, 为选拔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学习, 基本技能的考核首当其中。本次考试暴露出学生基本能力不足, 主要有:在识记不清的情况下, 缺乏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计算能力及基本的数学分析能力缺乏;思维推理过程不合乎逻辑, 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 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 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能关系三条常用解题线索相互脱节, 不能有机整合, 使解题思路僵化、方法呆板、正确率低。

3. 考试习惯和应试技巧缺乏。

良好的考试习惯及应试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本次模拟考试, 学生的不良考试习惯暴露无遗, 主要表现在:不去了解试卷的分量, 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不注意仔细审题, 解题不能做到先易后难, 按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不能做到认真答题, 每分必争, 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 不是认真分析、思考, 而是全部放弃。

4. 实验处理能力缺乏。

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 实验处理能力是衡量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及应用的主要标志。本次考试中, 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不去区别, 分压器连接错误, 图线画成折线, 不会利用图像处理非线性元件串联的计算。由此反映出, 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 尤其是数据处理的方法等能力欠缺。

二、下一步复习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1.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学生应夯实基础, 回归课本,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通过自己的看书去回顾知识,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通过做针对性的练习和教师的点拨归纳来加以巩固。教师在分析时应做到详尽、透彻, 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 适用条件,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 抓住主干知识, 打破章节界限, 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专题教学形式, 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加强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2.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加以严格要求, 理解能力是基础, 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估算题的训练, 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近似估算法, 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数量级。

3. 注重良好应试习惯和技巧的培养。

复习中, 要强化学生培养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技巧, 严格做到通览全卷, 沉着应战;缜密审题, 扣题做答;先易后难, 从容解答;坚定信心, 力克难题;一丝不苟, 每分必争;仔细检查, 补漏纠错。重视审题训练, 从题目中提取所给有用信息, 挖掘隐含条件。应对物理选择题, 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 要抓住题干信息以及选项之间的联系, 通过训练掌握其特点和解法, 确保能有较高的正确率。

4. 强化实验复习。

实验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原理是为目的服务, 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是源于实验的原理。每个物理实验都有基本原则, 掌握和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题是不少学生的薄弱环节, 复习中, 要紧扣《考试说明》中“实验能力要求”, 对七个力、电实验的原理、方法、设计、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要清晰掌握, 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 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高考语文考试技巧 篇8

1.考前五分钟:学生得到试卷后

(1)首先验收试卷:科目、张数、页数、题数,有无漏印、破损、污毁等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2)根据考试要求填写好答题卡和试卷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座位号等。(3)看题数、题型、布分,对重点的题,大致划分自己的作答顺序,做到对整堂考试的应对策略心中有数,从而合理地安排时间。

2.考试开始后:语文考试的时间为150分钟。一般按照试题编排的顺序答题。答题时,要做到冷静、细心,必须认真研究每一个题干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尽可能做到准确、完整地答题。

(1)做选择题时,选择的过程是个逐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应先将明显需要剔除的选项排除,然后再进一步慎重考虑答案。(2)做文字简答题时,我们必须看清题意,避免答题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所以文学作品阅读审题要严、答题要准。(3)作文题目看似不难,但不可大意,所以作文要仔细揣摩题意。

另外,书写一定要工整。许多不规范的书写,缺胳膊少腿的错字使考生丢掉了分数,实在可惜。高考阅卷是分点给分,基于这样的评分标准,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是分层作答,分条表述,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意思尽量答出来。考生在阅读高考作文题时,应该仔细揣摩题意,弄清楚作文题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材料、提示语、题目结合起来思考。

二、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大致是这样的:语言基础题15分钟左右,古诗文阅读35分钟,现代文阅读40分钟,作文60分钟左右,原则上不得少于50分钟。

三、心态调整

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

2.犹豫心态。仔细分析题目,抓住关键的解题信息,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记住,你是人,不是推土机,移山大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4.固执心态。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不自信心态。来点“阿Q精神”,Q可以是“穷”,也可以是“强”,要相信自己,不要随便否定自己,不要觉得自己自欺欺人,要记住,自信的人才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6.冲动心态。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潍坊高三2018期末考试 篇9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些夺取政权的卿大夫,以史为鉴,逐渐摆脱宗法制的束缚,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掌握要职,减少世袭官员,出现非世袭的职业官吏群体,君主权力逐渐集中,君主专制的倾向也日见显著。”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崩溃 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官僚政治确立 D.君主专制制度形成 2.《管子·八观》中说:“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这一主张意在强调 A.以民为本 B.厉行节俭 C.轻徭薄賦 D.重农抑商

3.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形态,其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贞。这反映了秦朝

A.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 C.注重规范伦理秩序 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

4.魏晋玄学在自然与名教(纲常礼教)的关系上,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自然为治之道,名教为治之具,自然为文化理想,名教为此理想的载体,故名教本于自然。这反映了玄学

A.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尊崇个性自由反对等级秩序 C.为理学兴起奠定理论基础 D.是儒道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

5.韩愈《原道》中说:“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作者旨在

A.倡导工商皆本 B.维护等级秩序 C.主张民本主义 D.抨击君主专制 6.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极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崇尚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录取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这次考试

A.确立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B.影响了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走向 C.体现了北宋重文的基本国策 D.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的现实

7.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这主要说明朱元璋

A.强化专制皇权 B.实行轻罪重刑 C.注重整顿吏治 D.强调以法治国

8.明代官方的茶马互市很兴盛,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来自江南,而西北地区的各类毛皮、药材等产品大量输入江南。这说明明代 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专业化市镇的兴起

9.1892年,薛福成在他的日记里,比较了近代中西工业发展差距甚远的原因,提出“如有能制造新奇便用之物,给予凭单,优予赏赐,独准利息若千年,不准他人仿制”的见解。这一见解旨在说明

A.中西方工业发展差距明显 B.利用专利保护促进工业发展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D.通过政府奖励推动技术进步

10.张謇在大生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说:“謇愚不自量,念普鲁士之报法,毕士马克(俾斯麦)归功于教育,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籍。”这表明张謇主张

A.重视发展实业 B.优先兴办教育 C.学习西方制度 D.抵制外资侵略

11.《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 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 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

12.1932 年1月9 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决议:“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要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这一决议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形势 B.要求战略转移以反对日本侵华 C.指出了农村革命道路不足 D.反映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共广泛以两党平等的“国共合作”“民族统一战线”相号召,并大力进行宣传。国民党对此不能容忍,一些强硬分子公开声称:“今天国民党以外的一切党深,都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这表明

A.国共合作缺乏政治基础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 C.国民党仍坚持*** D.国共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14.《共同纲领》第31条规定,“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第34条规定,“应引导农民逐步地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据此可知《共同纲领》

A.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C.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

15.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十大关系。这

A.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B.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 D.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行经齐建设 16.下图为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出国访问专机飞行航线示意图。这反映了新中国外交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已经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 C.粉碎了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D.开始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

17.“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是少数人的民主 B.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C.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D.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18.伊拉斯谟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欧洲的社会改革应以希腊、罗马为榜样。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步主要障碍是愚昧,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启蒙”。这实质上反映了他

A.推崇古典主义 B.倡导人文主义 C.反对教会统治 D.崇尚理性主义

19.盂德斯鸠指出:“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政治体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强迫任何人不去做法律允许他做的事。”据此可知,他强调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法律至上

20.蒸汽动力在古埃及已得到应用,但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这说明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是 A.技术的传承 B.经验的积累 C.社会的需求 D.科学的发展

21.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 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22.1921年,列宁认为“小商品生产者合作社必然产生出小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1923年,列宁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这表明

A.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完成 B.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变化 C.新经济政策内容不断调整完善 D.合作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3.1954年,日本《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70年代,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厚生省、大藏省、劳动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和辅导就业。材料体现了日本 A.为摆脱滞胀状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B.因为财政困境将养老问题推向社会 C.成立专门机构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 D.逐渐改革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政策 24.1969年11月,尼克松提出“鼓励并期望将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国内安全问题”。美国将继续发挥在亚洲的重要作用,但必须“避免采取那些会使亚洲国家依赖我们以致把我们拖人像越南那类冲突中去的政策”。这表明

A.日本的崛起影响美国亚洲战略 B.美国逐渐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 C.尼克松主张实行对外战略收缩 D.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25.1984年,美国青年约翰逊在一次抗议中焚烧了美国国旗,被达拉斯地方法院据德州州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款;德州法院判决约翰逊言行受宪法保护,且德州州法违究,随后受到最高法院支持;但国会指出约翰逊言行违反《国旗保护法》;最后,最高法院指出《国旗保护法》无效。这一诉讼案

A.反映了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体现国会可借助立法干预司法 C.推动美国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D.表明最高法院享有宪法解释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都在皇权和文官制度的统治下,再配合市场性农业经济的网络。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两套网络的结构,可以长期保持中国的统一,提供相对有效的管理。到了唐代,虽然颇多内乱外患,但基本上,文官制度的体系还是相当有工作效率。宋代的制度,地方有相当的自主权,虽然宋代中央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各个地方人治为政,但也能保持经济网络的自动调节。明、清两代,中央权力强大,而在意识形态固定以后,文官体系已不再能作必要的调节,以适应突然发生的变化。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从理论上说,国王对贵族有管辖权,因为国王是土地分封终极的来源;可是由于每一个封建主只效忠给他土地的人,也就是他的直接封主,所以他可以不听国王或者其他任何人的话;他可以拿起武器和国王打仗,或者和其他任何人打仗。因此西欧的中世纪乱成一团,封建主之间不断打仗——虽说按现在的标准看那些只是武斗,而不是战争。然而,正因为如此,西欧的封建社会其实是一个“分”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合”的社会,它没有集中的权力,社会极其混乱。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形势,并分析其原因。(5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下,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蒸汽机应运而生。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冶铁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煤炭也成为铁路建设的必需品。同时催生了新的城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材料二 1881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因怕反对派反对,以驴马拖载,第二年才敢用机车牵引。1887年,唐胥铁路扩展至阎庄,旋由海军衙门奏准,从阎庄延伸至大沽北岸,再由大沽拓展至天津,1888年9月建成通车。李鸿章、奕䜣等人又从加强京师防务出发。要求将铁路伸向北京,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反对派反对。后经激烈斗争,1889年8月,光绪皇帝依据慈禧太后的意见,肯定了修路决策,使铁路之争宣告结束。甲午战后,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清廷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企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对此,列强难以容忍,它们乘清廷战后財政竭蹶之机,纷紛争当債权人,并在中国争相修建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12年1月,孙中山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其特点有三:一是新旧历并存;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民初改用阳历,改变清廷的“正朔”与世界历法接轨,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非常自然的,没有引起太大的异议。采用阳历而不废阴历,乃是为尊重民众习惯和民族文化传统采取的折衷办法。阴历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商业利益及民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中国以农立国的基本社会形态不改变,要根本变革这种民俗文化,显然是不可能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为显示自已是新的革命政府,改变北京政府的正朔: 由阴阳历并用,改为专用阳历,并将阳历定为国历,而将阴历视为旧历、废历。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依靠政治强力进行废除旧历运动。其推行的结果,使阳历更加流行,取代阴历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民间的契约、房租、商家结账等,逐步改为阳历办理,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但这场运动并没有彻底改变阴阳历并行的格局。同时,由于政府推行策略上的偏激、民众沿用旧历习惯的顽固、以及旧历代表的民俗文化的深厚,导致了政府与民众在历法问题上的直接对峙与暴烈冲突。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运行机制,确认市场机制作用的中枢地位。这一阶段的经济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国企改革目标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从政府行政控制下解脱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国企改革探索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等经营形式,增强企业活力。与此同时,各项改革措施全面推进。企业人、财、物和供、产、销逐步纳入了市场调节轨道;逐步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制;改革商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银行体制,推进银行商业化进程、实行财政包干制;对部分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减少管理层次,扩大地方自主权。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企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企改革的意义。(6分)

2018.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0:BBCDB BCCBA

11-20:DDCDD

BBBDC

21-25:CBD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

26.(1)特点:皇权专制与文官制度相结合;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明清以前,文官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文官体系僵化。(4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后期僵化,成为社会发展障碍。(4分)

(2)形势: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1分)

原因:实行封建体制,社会管理松散;国王权力有限,封建主独立性强,长期争斗。(4分)

27.(1)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及铁路的修建。(2分)

影响: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分)(2)特点:起步晚;发展艰难;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大;受外国资本控制;铗路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3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外国资本的掠夺;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的阻挠。(4分)

28.示例一:论题:民国时期历法改革具有社会进步意义。(3分)

阐述:民国时期推行历法改革,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破除封建迷信,推动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推行阳历,有利于融人世界;两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推动社会进步。(9分)

示例二:论题:民国时期新旧历法并存现象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3分)

阐述:民国时期,面对西方侵略、西学传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推动、融人世界等形势,推行阳历具有进步意义;阴历为民众所熟习、承担着深厚的民俗文化、与农业经济密切相联,仍具有合理性与生命力;民国初年实行新旧历并存,取得成功,南京国民政府强行废旧历,未达目的并引发矛盾冲突。(9分)

示例三:论题:社会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更要关注民意、尊重传统文化。(3分)阐述:民国时期推行阳历符合当时中国时代精神,顺应世界潮流,取得明显效果,推动社会进步;民国初期,实行新旧历并存,在回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关注民意、尊重传统文化,取得成功;甫京国民政府强行推阳历、废旧历,虽顺应潮流,取得一定成效,但脱离当时中国实际,没有充分关注民意、尊重传统文化,末达目的并引发矛盾冲突。(9分)

29.(1)特点:确立市场导向;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措施全面,其他领域改革配套。(6分)

上一篇: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下一篇:14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