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3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平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能力;学生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学讲计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理概括能力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理间的逻辑规律,充分运用数学推理理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和缜密概括能力的目的。

例如,针对七年级“有理数加法”的七种情形,便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被加数表示成某人从A地出发,第一次向东或者向西走的距离;加数则表示成第二次向东或者向西走的距离,求他现在A地什么方向的多少距离,便对应一个和。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判断,从而合理地将两数和分为六种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零、零+零等;然后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和比较,将其进一步概括成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零相加。通过对上述实例进行抽象观察,并且准确完善地概括运算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时,老师便可以准备不同的三角形,包括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特征,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应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只是给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再次,还应该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老师应该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将生活中温度的表示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多种角色效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不仅仅只是追求丰富的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数学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离不开记忆和模仿,但是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时,不能只是依赖记忆和模仿,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的知识点时,首先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下列几个问题:整式包括什么?什么是多项式?怎么理解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新知的重要过程。其中,一位数学家明确说过:“数学学习就如磨刀石,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准确把握这个环节,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效结合教材重难点知识,从多个角度、多方面设置练习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其中,在设置练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起点低、解法多的原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思维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内容时,老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指出该图形发生旋转之后的图形。同时,再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图以及旋转之后的图形,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老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学讲计划”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6).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篇4

需求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解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的基本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本问卷不记名,答案没有对错之分,结果仅用于研究,真诚希望您能按照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请在括号内选择您合适的选项或者想法。答题完毕后请保存文档,附件发送至xbsdycjy@126.com。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Q1:您的性别是(A)

A.男B.女

Q2:您的年龄是(B)

A.20—29岁B.30—39岁C.40—49岁D.50—59岁

Q3:您的教龄是(E),其中担任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时间是(E)

A.1-2年B.3-5年C.6-10年D.10-15年E.15年以上

Q4:您的职务是(C)

A.校长B.副校长C.学校科室主任

D.年级组长E.教研组长F.普通教师G.没有

Q5:您的受教育程度是(C)

A.高中或高职B.大专C.本科D.研究生Q6:您是否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任教师(B)

A.是B.否(您兼任哪门学科思品)

Q7:您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B)

A.是(您参加过哪些相关培训)B.否

Q8: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A)

A.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

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B.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

C.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

成社会责任感的课程。

D.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的课程 Q9: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吗(A)

A.非常重要B.一般重要C.无所谓D.可有可无E.不重要

Q10:您认为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什么样的角色(A C E D)(多选)

A.学生学习的合作者B.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C.课堂的主导者

D.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E.教学的组织者

Q11:您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状态如何(C)

A.觉得从事的是有价值的工作,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会感到非常高兴

B.工作目标很单纯,只是把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C.工作感到身心疲惫,想到要开始新的一天工作,会有种疲惫感

D.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理解E.其它Q12:您与学生的关系状态如何(A90%,感觉对某些学生束手无策,屡助不进占30%)A.跟学生在一起,很容易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能很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 B.对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

C.感觉对某些学生束手无策,对某些顽劣的学生懒得去理 D.无法冷静去处理学生的问题

Q1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步骤:制定活动方案――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交流――评价和反思――活动拓展延伸。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C.教师把自己外出看到的一个触目惊心又启发教育人的事件,提炼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做法的合理的。

D.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Q14: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A)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书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既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也可以由教师确定。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能够产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Q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是 “ 圣人 ” 而不是 “ 剩人 ”。

B.学科课程中形成的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

C.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D.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 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等担任学生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和指导教师。

Q1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与组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请指出三大生活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家校社会三结合教育领域)、(文娱活动领域)。

Q17: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书、画、秦、琪等娱乐方面)、(篮球、田径、乒乓球等体育方面)、(唱歌、跳舞、小品等文艺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德育智育等方面)。

Q18:您通常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CBAD)(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

多选)

A.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B.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 C.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D.通过教师的个人感受评价

Q19: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是:(HEDGFAB)(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

程度多选)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能力B.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能力C.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能力D.教学反思、科研能力E.课程理解、评价能力F.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G.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践行能力H.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I.其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Q20:您觉得远程培训中需要的培训资源和支持是(CB)(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多选)A.优秀活动设计案例B.教育理论著作C.教学软件培训

D.典型课例E.教学视频F.其他实实在在的现场会,学习一些真实的做法,而不是作秀

Q21:您认为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选)(请您按照困难的难易

程度多选)

A.教育观念陈旧B.知识结构狭窄C.教学方法单一D.学生不感兴趣 E.教研意识、能力薄弱F.缺乏专家引领G.其他当前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所限所逼迫,这些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打乱了学校学教活动秩序,对教学教材规定教学任务完成造成影响,当前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及学生的办法没有和这些活动接轨,在当前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百花争艳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Q22:您认为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教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没有切合的答案)(请您按

照困难的难易程度多选)

A.活动设计能力欠缺B.科研能力能力欠缺C.活动评价能力欠缺D.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欠缺E.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欠缺

F.与学生沟通能力欠缺G.其他盲目,制定制定方案和实践切合不紧密,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学教活动现状缺乏调查研究,纸上谈兵Q23:您是否喜欢远程培训这种方式(E)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感觉一般D.不太喜欢E.非常反感 Q24:您参加此次教师远程培训的目的是(ACB)(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多选)A.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B.自我完善与发展 C.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D.服从上级安排F.为了评优评职称

Q25:您希望远程培训的网络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呈现方式(abcd E、)(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多选)

A.教学录像B.线下研讨C.文本性材料D.案例分析

E.课程大纲F.电子教案G.在线答疑H.其他Q26:您希望有怎样的远程培训方式(CG)(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多选)A.呈现丰富的课程扩展资源B.呈现专家讲授视频

C.有明确的学习流程指导D.一对一的专家指导E.网上提交作业

F.建立学员的联系小组G.有共同交流的网络平台H.其他少一些这样的培训,多一些局域内的具体培训内容,注意培训地域差异

Q27:您认为最有效的远程指导方式是(A)(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多选)A.热线电话B.BBS论坛C.班级QQ群D.答疑视频点播E.在线帮助F.友情链接G.其他比网络稳定

Q28:您对本次培训效果的建议和期望是(C)(请您按照需求强烈的先后程度多选)A.培训结束后可以熟练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B.培训结束后可以胜任信息化教学环境C.培训结束后可以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D.培训结束后可以自主开发部分教学资源E.培训结束后可以有持续的专家指导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篇5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北京二中亦庄学校初一年级落实履行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细则,并且转变传统观念,从全方面调整教学教学评价,并坚持过程积累和客观记录的原则。

一、思想品德方面。

为考察学生爱党爱国、集体意识、遵纪守法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根据我校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个二级指标,初一年级设定了a1-a55个记录要点进行学生该方面的素质评价。

在常规年级工作安排中,初一年级重视学生的团队意识、开拓国际视野、三爱三节等思想道德引领。在过去的一学期,我们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几次相关活动,列举以下几项。

1、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交流会。在学校的安排下,初一年级开展了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意义。在此活动中,学生们精心准备,用剪纸、写毛笔字、打太极拳、对对联、做灯笼等形式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2、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观看电影《长征》和《勇士》,从中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并就观看内容,撰写了《最感动我的…》的观后感比赛。

3、拓展国际视野。适逢国际机器人大赛举行之际,初一年级在经过跟主办多次沟通后,赢得了参观学习的机会,欣赏了世界最前沿的机器人团队球赛表演和高端的机械技术,开拓了眼界,学生们兴致盎然、感受颇多,在学习体会中,都表示特别喜欢这次活动,对很多机器人的高端技术感到很震撼。

4、落实“三爱三节”主题教育。一学期,初一年级组织学生多次开展了“光盘行动”,“离班关灯”、”“家庭小能手”、“班级卫生员”等活动,鼓励学生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事抓起,从孩子抓起。

5、初一年级提出“无处分年级”的口号和倡议。在毫不姑息、有优必赏、有错必究的原则下,要求每个班级在班主任的严格管理下,各班学生民主投票制定班规,每个学生既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并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为准绳,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初一一学期,本年级210人,无任何处分记录。

初一学生的每一项活动,都按照学生们的个人表现和团队成果,以客观的数据,按照评价细则记录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中,并附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评论。

二、学业水平方面

作为起始年级,初一第一学期的工作重心除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外,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学业能力。每周制定一个年级关注主题,如“上课不趴桌”、“作业整齐度”、“作业改错”等。让学生在起始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并将这些环节以数据量化的方式计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从初一年级开始,我们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终结性评价说明一切的计分方式方法,换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共抓的综合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包括课堂状态、作业状态、参加学科实践活动、课外阅读量等,都成为了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业水平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指标。

1、重点抓课堂上课状态。课堂是学生们学习的主战场。开学伊始,初一年级进行了“学法指导”专题讲座,就学生的学业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次,开学后,各班都制定了“学生成长手册”,重点记录学生们的课上纪律等一日常规。随后,布置各班严格要求学生上课状态,尤其对于出现的趴桌、发言不举手等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并要求班主任每天不定时课前进班,记录学生的纪律等,同时,与各科任老师沟通,获取该生上课状态,并计入学生的成长手册,量化后,学期末计入学生的综素平台中b1项,以此激励和督促学生们的课堂纪律。

2、丰富的课外阅读主题活动。为提高学生们的阅读量、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从初一开始,本年级一开学由语文组的老师们确定本学期名著阅读篇目和要求,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然后各班制定阅读时间和计划,要求学生们定时写出阅读体会,并利用周五下午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1-2次的名著阅读交流专场。本学期的《西游记》阅读倡议学生们每周画一幅与所看章节相关的连环画,很多学生的作品非常精彩,正正做到了学科间的结合,知识与爱好的共同展示。过去一学期全年级的阅读课出勤率都是100%。

3、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为落实学科实践活动,结合开放性实践课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中考7个科目都分别安排了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如英语组的万圣节主题活动、语文组的课本剧展演、生物组的细胞的结构手工赛、地理组的长征路线绘制等,学生们全员参与,老师们根据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作业质量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量化分数,并附相应的图片说明。

4、“因材施教”的研究性学习。初一年级课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由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采取“导师制”的原则,在学期初制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然后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该课程学习,并于每次学习后撰写学习总结,同时,定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此项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得到了极大得强化和提升。

三、学生身心健康及艺术素养方面

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方式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初一年级大力开展体育、音乐和美术等方面的活动。

1、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了在起始阶段提高全年级的团队凝聚力和班级合作氛围,开学以来,在军训期间,通过“我不服,我能行”的口号,在艰苦的训练中培养了学生们迎难而上的品质、互相鼓励的同学情谊和我不掉队的团队精神。其次,开学后的运动会,学生们积极报名,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精神,又一次增加了团队精神、提升了个人精神向往,对于本年级各班级后期的班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2、体育训练的早抓手。为了迎接新中考的体育改革,体育老师们在日常的训练中严格落实中考体育要求,从基本技能入手,进行科学有序的体育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竞技项目爱好,也为学生长久的健康体魄奠基,避免只为考试的体育训练所带给学生的伤害。

3、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初一年级开展了三次书法比赛,其中一次是英语书法比赛。同时,利用周五下午综合实践课的时间开展了一次题为“我眼中的班级”绘画比赛,有的学生描写班级一角、有的描写一位同学、有的描绘自己的老师,作品五彩缤纷、涌现出众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艺术素养又有思想的绘画达人。并在学期结束时,全年级举办了“黄河大合唱”的英语比赛,气势恢宏。每一次的活动,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根据每个人的参与和表现,量化计入综素平台。

四、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方面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体验经历、动手操作经历,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大课堂的学习活动。并且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初一年级除了按照学校课后一小时和校本课等国家课程的安排,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外,本年级安排了学生的读书节、京剧进课堂、快板进课堂等活动。在期末师生新年联欢会上,初一年级展示的快板表演、京剧表演等节目备受欢迎。学生们通过不同的特色课程感受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学习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在此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及成果展示,量化积分,计入综素平台该项目。

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 篇6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下简称《实施意见》)(穗教基教〔2005〕20号)的有关要求,现就海珠区2006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一)局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校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组成人员: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

2、职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认定下设的评价小组成员;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认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3、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小组:

(1)学生评价小组

组成人员:班委和部分学生代表(不少于5人)

职责:对本班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初评

(2)教师评价小组

组成人员:由在本班授课不少于一年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小组成员不得少于五人;职责: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进行最终评价。

(3)学校监察小组

组成人员: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毕业班家长回避)职责:监控评价过程,接受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公正和规范。

二、落实评价内容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内容分为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具体内容见《实施意见》,可作为各校实施评价时参考)。其中学习能力中的学业成绩由7—9年级前五个学期期末总评成绩的总平均成绩构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科),按百分制换算,80分以上为A,70分-79分为B,60分-69分为C,60分以下为D。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与可行性。

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访谈、情景测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参考学生本人和同学同伴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等),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操作程序:

(一)?? 学校根据有关要求制定初中毕业生表现评价工

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人员职责、日程安排等。

(二)?? 初中毕业班年级以班为单位成立两个评价小组

(学生评价小组和教师评价小组)开展评价工作。

(三)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各班成立学生评价小组和教师评价小组,教师评价小组要向被评价班级所有学生公布成员名单,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作相应的替换。

(四)学校在评价工作实施前,学校应认真制定本校的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学生和教师评价小组、学校监察小组成员经在学校公示三天后于3月27日报区教育局中小学教育科备案。

(五)为了保证评价者对综合表现评定的意义、内容、方法、过程、制度有充分和一致的认识与理解,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区教育局将对学校一级进行培训,各学校则要组织学生评价小组、教师评价小组及有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一步明确要求,统一操作步骤。

(六)为了使评价工作顺利完成,各校可以根据等级评价比例进行试评,在试评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和交流,最终使综合评价结果全面、客观。

(七)评价者可综合如下内容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性评语);

2、同学评价;

3、教师评价;

4、学生在校的操行等级;

5、学生的成长纪录及有关原始资料;

对学生综合表现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片段事实和记录作评价依据时,应避免以偏概全。对评价的结论,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八)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九)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监察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监察小组负责调查与处理,并在接到投诉后一周内给出答复。

四、完善制度建设

为确保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和申诉制度。

(一)公示制度:学校要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评价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应在所在班级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二)诚信制度:学校要建立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诚信制度,可以与评价主体签订诚信协议。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在评价过程中行为不当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

(三)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学校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要充分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打下基础。

(四)举报和申诉制度:学校要建立综合表现评价申诉制度,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价过程中可能危害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综评领导小组提出举报或申诉,学校应公布申诉及举报电话;如果对学校综评领导小组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区教育局提出举报和申诉。

五、评价结果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的结果呈现为四部分: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四等),四个等级的比例权重各学校可参考下表:

A

B

C

D

省一级中学

60%-75%

20%-35%

7%以内

0-3%

市一级中学

45%-65%

30%-45%

7%以内

其他中学

25%-50%

40%-65%

7%以内

2、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性评语);

3、个人特长及获奖情况记录(校级以上获奖情况);

4、综合性评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性描述,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二)评价结果的使用

1、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

2、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

3、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学校指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学校的综合表现评价系统的技术支持,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系统的技术使用问题,学校可与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联系,电话:84408718。

(二)人员保障。在评价过程中要保证教师评委、学生评委、学生全部登陆系统进行操作。如有人员因故不能按要求登陆操作,学校应做好相关工作。

(三)电脑用机。学校应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安排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评,在自评过程中应保证学生一人一机。

(四)数据备份。各校应做好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的原始数据资料的保存备份,局会在各阶段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备份工作。

七、评价工作进度安排

时间

进度

负责部门

备注

2005年11月—2006年2月

1、各校做好《实施意见》的宣传工作

2、试点学校试行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

中小学教育科

试点学校为江南中学、76中学、劬劳中学

2006年2月

召开试点中学学校代表座谈会,听取学校意见

中小学教育科

2006年3月上旬

在76中学召开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工作会议,总结试点中学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并进行区级培训

试点学校、中小学教育科

各中学主管该项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级长、电脑技术人员

2006年3月中旬

1、学校制定实施方案

2、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制定评价

实施细则、具体程序

3、各校组织综合表现评价小组进行校本培训

各学校

2006年3月22日前

1、系统调试

2、各校输入有关数据资料

学校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备份)

2006年3月22日—24日

3月22日公示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学校监察小组、学生和教师评价小组成员

各学校

公示三天

2006年3月27日

各学校将工作方案、工作小组名单、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程序上报局中小学教育科 各学校、局中小学教育科

2006年3月27日—3月31日

学生完成自评

各学校

2006年4月3日—7日

各校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进行

试评

2006年4月3日—20日前

班主任完成成绩输入

学校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备份)

2006年4月20日前

1、班主任评价及评语录入工作

2、教师评价小组进行试评

各学校

学校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备份)

2006年4月中旬

学校审核试评结果,调整有关数据

2006年4月21日—26日

各中学完成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

各学校

2006年4月26日-28日

评价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在所在班级公示

各学校

接受学生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2006年4月28日前

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的学生向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出申诉(举报)各学校监察小组

1、学校公布申诉及举报电话。

2、一周内给予答复

2006年4月30日前

区教育局监控、评估各校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情况及进度 区教育局

2006年5月8日

举报和申诉,接受社会咨询

区教育局

2006年5月8日前

各中学统计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结果及各类统计表 各学校

局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2006年5月8日—10日

各学校打印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给学生

各学校

2006年 5月11日

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7

一、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 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热情。

如:在讲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这个课题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工厂,以“参观访问化工厂”为活动主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精彩、化学的奇妙、化学带来的财富,从而让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

又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一节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下对身边的水资源进行调查。 1上网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本地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家庭节水调查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制定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3居住地考察小组合作,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了解居住地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水的短缺问题。 充实学习内容,加强化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认识到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以设置学生熟悉的情景、或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实际,提出“似曾相识”,又无法解释的问题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作适当指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诱发对化学学习更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项能力

以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内容为主,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利用家庭小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成见、迷信、幻想中走出来,研究事物,认识真理;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主从事实践和创造;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言语无忌;解放学生的时空,让他们走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 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习惯。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探索知识和一切创造发明的原动力,初中生正处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 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很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讲完序言课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综合实践小实验,此外,可以补充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又能够找到材料并独立完成的小实验,如观察小泥鳅在装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动、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判断、酒精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或使火焰熄灭及用家庭厨房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系列“厨房里的化学”小实验等作为综合实践作业,都能调动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 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综合实践小实验记录本, 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 这些综合实践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精心选择观念新,材料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解题中展现他们的才能。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策略 教学评价

正文:

自2013年我们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以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初中学生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这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反思,找到了一些适合我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此总结如下:

一、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时间不足。

七年级第一学期,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的课时应该是3节/周,但我县多年沿袭2节/周的惯例。课堂的教学时间大都用来赶教学进度,费时、费事、费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也就大多被“省略”了。

2、课程资源不足。

新课程改革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才能得以有效地进行,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大多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和实地调查等,这就需要有配套的实验室和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等。长期以来,受中考 “指挥棒”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的考虑、一直不敢放开去开展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单一。

当前制约实践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评价制度的单一性。“一卷定乾坤”的终结性学业评价体系,致使社会民众看重的是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也大都依据考试成绩进行评定。“你怎么评,我就怎么教”,“为学生的应试负责”是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准则。我县近几年在中考中有10分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由于占分比例小,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考试时学生都能拿到较高的分数,过程性评价也大都如同虚设,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开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我校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首先要明确我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增强国民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我们生物教师要面向未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作为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完成国家的教育大计。

2、正确把握实践性学习的特征

实践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实践性学习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重视学习方法和科学过程的体验、培养、训练等。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水平,把握好难度,既能让学生得到发展、锻炼,又不能难度过大而让其丧失信心。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教学技能。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是生物学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是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周密计划的。事实表明,如果时间安排合理,是完全有时间开展实践性学习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一定要把课备好,把要做的实践活动设计好、准备好,课堂上组织好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4、合理选取实践课内容

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制定2年教学规划,适当“加减” 实践教学活动。初中生物学课程是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的。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按照3节/周的时间安排教学的,但我们的实际课时状况是2节/周,加上学生刚由小学升上来,一下子应对七八门功课,学生应接不暇,学习负担偏重。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做“减法”——把七年级上册的实践性活动减少,把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完成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实践性学习活动只要求初步进行尝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即可。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就应做“加法”——适当增加科学实践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继续做“减法”,减少实践性学习的数量,省出时间,进行会考复习。

5、长短结合

不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性学习内容的特点作好合理的计划,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即有的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长,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的实验”,就不是一天、一次就能完成的,该实践也会由于选择的实验材料不同,所需的时间就不同,因此,教师要作好周密的计划,一方面把长时间的实践分散在短时间里进行,另一方面,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所需时间短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6、内外结合

把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是指把活动的某些重要过程放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而对于学生容易掌握并完成的过程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解决,如“学习插花艺术”。校内外结合就是把需要校外课程资源支持的实践内容放到校外进行,这类实践活动通常由学生小组合作自行完成,或由学生个人单独完成。如“花卉的无土栽培”、“家蚕的养殖和观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三、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制度

尽管当前评价制度还比较单一,但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多元评价。我们尝试构建发展性的学业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内容包含实践性学习过程和实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把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的成果如科技论文、实践感受和反思、手工作品等都列入评价范围,将学生的论文、感受和反思在我校“三叶草校报”上刊登发表,手工作品在学校展览厅展出,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陈旭选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介绍》(2011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9

课题1:有关“家”的常识

【活动目的】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家让我们魂牵梦绕,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家。鸟儿倦飞知返,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到家,家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瞬间,你笑得那样甜。

此活动可以增强对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家的发展演变历史。

2.增强对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

3.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4.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5.认识中外家庭伦理的差异。

【活动准备】

1.思想准备

2.认真思考与“家”有关的问题,打算为“家”做些什么? 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2.材料准备

①搜寻与家庭有关的杂志、书籍来阅读。②找一些房间布置方面的书籍研究。③准备好与“回家”有关的光碟或磁带。④上网查询与“家”有关的网址。

【活动建议】

1.采取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2.请求父母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

3.请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资料的提供。4.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和总结。5.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我爱我家

打开轻纱窗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家让我们魂牵梦绕,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家。鸟儿倦飞知返,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到家,家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瞬间,你笑得那样甜;门前的那棵桃树伴随你一起成长,到了春天开满了粉红色的花,再过两三个月就结满了桃子;祖上传下来的八仙桌,依然放在你的客厅,接待着远亲近客…… 昨天——今天——明天 过去的家

听父母介绍一下,十多年前你家的情况,包括房屋、家具、生用文字写下来。老照片: 现在的家:

现在你家是什么模样呢?请画一下你家住房的平面图。未来的家

再过十多年,你长大了,社会发展了,条件更加好了,你打算建成什么样呢请用彩笔画出你理想中的家。构建新家谱

调查了解你的家庭的历史及现状,填写下来。姓名:

生活年代:

职业:

动动手 1.打扮自己家的小院或阳台。

假如让你来布置你家的小院子或阳台,你打算买哪些花草、如何布置。把你的设想写下来,并付诸行动。(提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市场上买一些价廉物美的花草,合理布置,利用时间管护、如浇水、剪枝等)

2.营造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你的房间布置

你的房间是你的小天地,是属于你自己的心灵空间,你可以在里面做功课,写日记,你可以在里面听音乐,看童话故事。你一定希望把自己的房间打扮得独具魅力。那么就动手吧,发挥想像力,精心营造一下。①小工艺品名称 ②墙上装饰画名称 ③小床的摆放 ④书桌的摆放 ⑤台灯的式样 ⑥闹钟的式样 ⑦小书橱内的书名

3.尝试做下面的几个“一” ①为父母做一次饭 ②给父母洗一次衣服

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干活一回

④和父母进行一次促膝谈话 ⑤给父母唱一支歌

大家一起来 1.反哺之德

你的父母养育了你,对你恩重如山,你将如何报答他们的恩情?乌鸦尚知反哺,何况我们人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与爱护,我们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一点负担,让他们感到你长大了、懂事了。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

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是深情的针,绵绵的线 无论何时何地 我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故事的主人公总是我都被缝补得完整而美丽 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

是一缕温柔的阳光 是通往故乡的小路 无论天寒地冻 踩着叮咛与关怀

都会给我勇气和力量我走向梦中的天堂

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想,写下你对母爱的感受,并请你也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你的母亲。

2.在班级举行一次“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语文老师帮助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并将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作文园地”内。优秀作品的题目及作者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10

汉语有很多成语,数千年来流传至今仍广为使用,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可以说,成语以及成语故事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诊视它,学习它,运用它。开展说成语故事比赛,可以增长成语知识,掌握更多的常见成语,提高运用能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来可以使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一、活动目的:

1、培养系统、连贯的讲话能力,要求能较为生动地讲述材料。

2、了解课外较难理解的成语的来历,能理解成语故事,扩大成语的识记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比赛属于个人赛。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评委若干人,要求由平时语文基础较好的、听力较强的学生组成,记分员两名。

2、主持人赛前将比赛形式、评分标准、参赛时间和纪律问题向参赛者作简要说明。

三、活动过程:

1、个人赛必答题:参赛同学上台口述成语故事,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比赛,比赛材料自定。规定时间可以是三分钟或五分钟。讲述故事完毕,评委亮分。

2、个人赛抢答题:主持人说出成语的含义,参赛者答出成语的名称,并上台口述,然后评委当场亮分。

3、个人抽签讲故事:主持人将写有成语名称的字条封好,请参赛的个人选手上台抽签。用两分钟准备材料,然后上台口述成语故事。评委亮分。

4、最后,算出所有参赛者的分数,评选优胜者,按名次发奖品,以资鼓励。

四、参考材料

浅析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篇11

一、综合实践课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课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查、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们都有了一些成果和困惑,这时开展阶段交流课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困惑的平台,通过阶段交流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课的基本内容

综合实践课所研讨的问题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包括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又包括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适用于数学调查、数学实验、测量活动、模型制作、数学游戏、课题学习.其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实践课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结构

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数学小调查、小课题研究、“动手做”活动等.基本结构是: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及时总结.

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活动规则,提出思考的问题;学生“思考——操作——思考”,提炼数学规律.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

在小组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灵感得到激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组建“学习合作小组”;(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4.及时总结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引导启发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重新整理,进而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

四、综合实践课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的参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3.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量评估为主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应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应主要评价以下内容: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的有无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总之,要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结构,认真落实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求,在师生的互动中完美地完成综合实践课教学要求.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关注什么 篇12

一、聚焦问题分析, 指导学生思维方向

数学学习离不开习题练习的过程, 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有效检验和强化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了综合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 方程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是数学科目中的重点知识部分。学生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上基本没有问题, 但是在面对应用题部分时, 由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原因, 在列式的正确率上略显不足。在综合与实践能力的导入时, 将生活中的问题融入练习题的创设中, 通过亲切有趣的例子, 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学校为学生发放健康食品, 将一些面包分给一个小组的每个学生, 如果每个学生分得5 个面包, 那么还剩下4 个;如果每人分6 个面包, 那么最后一个学生将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请大家计算:一共有多少个面包呢?”学生们通过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相关的习题计算, 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 达到了综合与实践能力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手脑结合,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 通过简单实际的动手操作训练, 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下, 提高自己的数学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走进图形世界———展开与折叠”教学中, 本课是几何知识的入门部分, 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 培养了学生的进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有趣的折折叠叠中提高了对抽象知识的认识程度。如“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本上的图形的折叠, 下面请大家按照书上的图形也进行正方体的折叠。我们看看谁折得最好!”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 都成功地折叠出了正方体模型。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进行观察手中的正方体, 让大家进行思考:正方体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 都很快回答出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有效实现了手脑结合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重要, 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为其将来进行其它学科的实验操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重视兴趣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数学课堂上避免不了会产生枯燥的课堂气氛,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也应该纳入自己思考中。在内容上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人, 使学生通过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如“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中, 本课知识较枯燥, 并且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多见, 因此学生们对本课的知识学习起来略显吃力。我在课堂上进行了综合与实践活动, 通过几道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的创设, 使学生更直观地增加了对课本知识的实用性的认识, 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将兴趣有效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如“学校要为学生订500 套不同的演出服装, 每套衣服市场价格大约为30 元/ 米, 为了估计这500 套衣服的价格, 现在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应该用普查的方法好还是抽样调查好呢?学校随机拿出来5 件衣服, 量得它们的总用布为:2.3 米、2.1 米、1.5 米、1.4 米、1.9 米,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大约需要多少钱呢?”学生们根据实际的问题进行了计算与评估, 有效提高了对问题分析的兴趣。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避免产生厌倦的情绪, 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13

活动实施:

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2、了解对比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随时记录的学习习惯。

3、展示绿豆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活动过程:

教师讲解、演示“水生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建议:最好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种植绿豆的对比实验,第一可以提供给教师最直接的实验结果,第二,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在家里进行对比种植绿豆实验;一个盆用“水生法”种植绿豆,一个盆用“播种法”种植绿豆。有条件的也可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同一时间观察,这样,对比实验的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两种实验的结果,如:出芽时间,芽叶的形状,根茎的形态等,并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写出观察日记

4、绿豆出芽后,以展览会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及活动体验,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主题研究。

评价:评价方式可以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为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全班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价的侧重点应以学生种植绿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观察记录为主。设计意图:《种植绿豆》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二:出售绿豆芽(2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绿豆芽的销售,了解销售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绿豆芽的销售方案,初步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通过销售绿豆芽,在和他人接触、交流中,体验销售过程,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3、鼓励学生在体验销售过程中,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增强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活动过程:

1、销售活动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绿豆销售方案。

这个方案可以包括:销售的任务,公关项目(市场摆摊、向小商贩兜售或其他困难)人员分工、场合、地点、……

2、在销售过程中与人接触、交流,体验销售过程,并将这种体验及时作以记录。

3、销售后,教师组织学生将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或体验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在销售中生成的其它问题引导学生他们展开思路,形成活动主题。这里应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听讲和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提问,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民主氛围。评价:可以将学生在出售绿豆芽的过程记录和体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对能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的学生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以此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并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出售绿豆芽》活动,就是要把学生认知为主的生活与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尝试、体验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活动三:绿色食品探密(2课时)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学会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来收集并整理绿色食品相关资料,通过问题探究,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并能自主地撰写有关绿色食品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绿色食品的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汇报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活动过程:

1、可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选出组长,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确立为小组的研究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教学建议:小组活动是综合初中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教师在学生对选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的简单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并要具体介绍一些主要的调查方法,如访谈、观察、测验等。对于访谈的方法,建议学生在访谈前,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对于有特定目标的访谈,要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要与计划采访的专家或单位取得联系,争取获得人员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礼貌,遵守被访者规定,做好访谈记录,填写“访谈记录表”。

3、教师要提示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访问与调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资料的查询。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还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收获》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5、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汇报程序。可以是个人自由发言,谈个人在整个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研究成果,还应该包括整个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活动的收获等。在汇报时,尽量将本组所收集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都向同学们展示,以供大家分享。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创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体验。

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是否乐于助人、主动与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为小组的学习做积极的贡献等;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事理材料、运用工具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评价、等级评价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活动目标的达成。

设计意图:《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活动四:绿色行动(1课时)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术,初步学会家用工具或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种植花卉、或蔬菜活动中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收获期间,将种植成果服务家庭,奉献社会,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活动过程:

1、教师、家长或学校在活动前,为学生提供喜欢的植物或种子,让学生选种进行种植和管理。在这期间,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验成果交流,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或师评。

3、学生学会了简单花卉或蔬菜的种植技术,服务于家庭或社会。

4、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小豆芽》活动过程及心得体验写一篇感想。评价:可采用家长与相关人员(专家、技术员、服务人员)评价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绿色行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放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具体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五:活动评价 评价提示:

《小豆芽》的评价要在每个专题活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现。评价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参考资料】 “生豆芽”步骤和方法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全部漂浮的绿豆全部去除,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的豆子,它们的发芽率很低。

2、准备容器:托盘、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无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种植:铺一层约5厘米厚度的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至膨胀开裂的开口子在沙子上均匀地铺上一层。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厘米即可。没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边放一块湿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这样长出来的豆芽比较粗。

4、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

5、数天后豆芽就会钻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技术要点: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时去掉坏豆。

3、要维持足够的湿度,容器排水状况要好,还要让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见阳光,马上就会变绿。覆盖沙子可以避免阳光,也可以用盖子盖住容器。

上一篇:最精彩的护士节祝福语下一篇: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师工作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