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推荐11篇)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篇1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它是学生走向阅读与习作的桥梁。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巧妙的识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变得“乐学”“善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轻轻松松地掌握我们奇妙的汉字。

[关键字]识字兴趣

听读识字法

拆减添加识字法

新课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为我们教师注入一股活力,唤起了我们勇于拼搏的干劲,也激活了我们僵化多年的课堂。它使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课堂焕然一新,别具一格。学生都能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识字教学,作为我们低段的教学重点,经过了新课堂的改革,也逐渐从枯乏迈向了丰盈。《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彻底将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要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尽可能的采取多样的识字方法,使孩子们“乐学”“善学”,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无意注意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学校,灵活的识字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也充满了满心期待和无限憧憬。以下,几种识字方法是我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的一些新知。

1.听读识字法

听读识字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识字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先认真听,圈画出所要认识的生字词语,再进行朗读,认读,进而达到强化的目的。我们也可以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挑拣出学生所要急于了解的字词,进行记忆训练。比如我们讲“美猴王出世”时,孩子们就会对“美猴王”三个子有兴趣,借机板书,加强巩固。讲“雪孩子”孩子们就会对“寒冷”有欲望,我们除了让他们用肢体表达寒冷以外,还要让他们从“听”到“看”既而达到“认”的目的。

2.图解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瞧!多聪明的学生啊!接下来就有好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学生想忘记这个字都难了。

3.猜谜语识字法

在我们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较难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竟然也能自己编字谜学记字了,使我们的课堂气氛非常地活跃。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一个姓王的白姑娘坐在石头上。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量”字,我们就记成“一日行一里”。“休”我们想象成“一个人靠在木头上”。还让他们讲给家长,认识加巩固,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顺口溜识字法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看”字,手遮眼睛变成“看”,“坐”的教学,我们可以编成“两个小人土上坐”。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5.拆减添加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有规律可寻,让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给“日”加一笔就成了“由,甲,田,白”等字,给“巴”加偏旁可以 组成“把,爸,吧”等。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禾”减一笔就成了“木”。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渴”和“喝”,同类字的比较记忆,更加深了孩子们的认识,使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机的结合。

6.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

7.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8.自主识字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9.课外阅读识字法

“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学生必定能够学得轻松有趣。

1.图解识字法

所谓图解识字法,是指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等)帮助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学习这类汉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模仿古人造字:画画大山的“山”是什么样?说说“田”怎样写,大家造字、说字兴趣浓厚,同时从中体会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识记了字。

2.猜谜识字法 顾名思义,猜谜识字法是利用编谜语和猜谜语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间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每个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等,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帮助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义。

3.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

此方法是利用编儿歌和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这种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识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它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识字。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儿土上坐”(坐);“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上小下大为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的方法,幽默风趣,富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如学“爱”字念:“爪字头,平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小小铅笔尖尖头,上小下大要记牢(尖);小朋友们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妈妈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

4.编故事识字法

编故事识字法,就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水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边的人在认真工作);“右”字(右边的人在大口吃东西)。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5.部件识字法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篇2

关键词:识字教学,低年级,学习目标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由于大量抽象的归类识字的存在, 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教学的难点。对于第一学段的 (1~2年级) 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规定的学习目标是:小学生不仅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还要培养孩子对于汉字学习的热爱, 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实践研究表明, 在帮助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 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这个过程。在识字教学中, 以下几方面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一、采用多种媒介, 使低年级学生爱上识字

1.运用网络、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要使孩子们爱上汉字, 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采用多媒体的辅助, 变换所学汉字的形式, 从而克服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 且易分散、易产生疲劳的特点, 使识字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和乐趣, 这样学生也会学得快、记得牢。

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汉字本身散发着一种神秘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也参与其中, 更有利于对汉字的记忆。教学实践表明, 多媒体教学可以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使他们的记忆强度减轻, 促进学生的思维正迁移, 并对汉字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

2.嵌入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 寓教于乐, 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多形式朗读就是一种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认识汉字印象。此外让孩子们扮演默读、速读、指读、分角色朗读等传统朗读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汉字的意思。

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汉字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找朋友、猜字谜、风车转转转等一系列游戏, 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的同时, 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 使学生对识字充满兴趣。

二、根据汉字特点, 合理选择识字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要教育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不错的识记汉字的方法。

1.形象记忆。我国汉字源远流长,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有很多汉字属象形文字, 如, 口、月、山、火、水等。在讲解这些汉字时, 要根据这些汉字的字形特点, 将其与相关的自然事物联系起来, 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汉字的由来。另外, 由于一些汉字有会意的特点, 如“哭”字, 这个字上的一点孩子们往往会漏写, 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用一个小女孩哭泣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字:两个口是小女孩的眼镜, 而那一点则代表着她的眼泪, 如果没有了眼泪, 那又怎能称之为“哭”呢, 这样学生对这个汉字就会有更深的印象。

2.猜谜识字。猜谜识字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以下以“高”“碧”“午”为例。“高”字的谜面是, “一点一横长, 口子在中央, 大口不堵口, 小口里面藏”。“午”字的教学是:远看像头牛, 近看牛无头, 时间正是日当头。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 学生记得特别快。

3.顺口溜出方块字。对于一些较难和易错的字, 采用顺口溜这种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美”字:羊字没尾巴, 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 他姓王, 口袋装着两块糖。

4.拓展识字。在教授汉字时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还可以拓展到课外生活中。在课外生活中, 鼓励学生在发现生字、生词的时候, 想办法认识它们。比方说马路标识、广告牌、食品袋上说明等, 都是小学生识字很好的素材。

三、给汉字配“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汉字的特点, 尽量将抽象的符号以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简笔画就是一种形象生动, 且内涵丰富的, 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想象能力的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相对于文字, 他们对图画更感兴趣, 如果教师在生字字形教学环节中, 给生字配上场景画面, 如, 教学“跳、扔、端、拍、扫”时让学生用身体来表示这个汉字, 那么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可以同时得到提高。

小小汉字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我们要积极探索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奥秘, 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来, 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咸高军.识字教学生活化探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 (08) .

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儿童来说,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图片、动作、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自己识字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与同行们共勉。

一、营造气氛,激活热情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在平时我注重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他们一个亲切和蔼的感觉,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比如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把教室布置得很温馨:地板干干净净的,桌椅整整齐齐的,黑板的中央写着“欢迎新同学”,教室的四周挂满了上一届小朋友的画,亲自到教室外迎接每一位新同学的到来。我并不急着去训练学生要怎么做,而是放起了音乐,让他们在教室里漫步、欣赏美丽的图画、互相介绍彼此(写出自己的名字给对方看,让对方记),接下来再由老师来教他们认识:“学生、年级、班、丁、冬、老师、语文、书包”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他们怎么会不愿意识字呢?怎么会不愿意学习呢?在教学中多设计开放性的环节,如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哪个字,自己从哪儿已经学会了什么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你所喜欢的字,学生可自选生字汇报,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在这种氛围中,师生关系达到了民主和谐。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关系相处,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学习积极主动,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变得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就有了“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活了,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二、手段多样,提高效率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才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猜谜是一种智力游戏,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实现了识字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教学中,我利用汉字的特点设计猜谜语这样的智力游戏帮助学生识字,指导学生把生字编成谜语,或给生字编顺口溜来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如:教学“六”时,字谜为“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出了谜底,也记住了生字。比如教学“出”字,在学生读准字音后,打出字谜“山上还有山”。学习“盖”时,学生编造了“一只无尾羊,坐在器皿上”的字谜,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识住了字形。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也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如教“坐”字时,一学生编:“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其他学生齐声回答:“坐”。然后,我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还有编“顺口溜”形式,也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这样会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反复练习,注意实效

反复练习,并不意味着练习次数愈多愈好。多练固然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和保持,但效果不是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强,而是按比例增加的,所以不能盲目多练,增加学生的负担。据研究证明,在一定的教学程序中,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即时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

因此,提高生字抄写的质量是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抄写方法:“一看、二找、三写、四背”是一个好方法。以“打”为例,先看字形结构,“打”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再找起笔位置。一个字中,除了关键笔画外,起笔是写好字的基础,“打”的起笔在左上格;第三步就是根据田字格中的样子,找出几笔关键笔画进行描或写;背,指不看样子通过回忆书写,然后对照样子进行比较,并加以改进。

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自己的情绪支配。上面说的几种认识生字的活动,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既充分利用了他们的无意注意,又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认识和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识字不再是“苦差”,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篇4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课堂才能变成乐园。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有趣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紧紧抓住的注意力。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一个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学生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语。我在讲“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时,现在黑板上写两条谜语:“保卫庄稼”、“忽然病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学生很快才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可趁势引入新课。谜语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也锻炼思维能力,加深了历史知识的记忆。

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特别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对历史课的兴趣也就越浓厚。因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可引导学生思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的看待,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进步性,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又有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本内容和问题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般少讲甚至不讲。如有关科技文化的历史课,可画出表格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只简单的进行补充和更正,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另外的学生解答。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避免了学生凡有问题都依赖老师给答案而不思考的情况出现,强迫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中引入语文教法: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句话不就是说明语文和历史是相互辉映,很难分清的吗?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反映历史事实的,而历史又为文学提供了可写的素材,二者是相互辉映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引用语文教法。如历史教学中可让学生像学语文文章那样归纳大意要点,找出关键词语,这样来记历史知识比死记硬背好的多。也可运用语文中的听写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既督促学生学习历史又加强了学生的听力。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中学到的跟历史有关的成语,让他们查其含义,接而引出这个成语的来历,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丰富了语文知识,相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破釜沉舟”、“三顾茅庐”等成语故事,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让学生编成历史课本剧来演一演,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才会对历史课感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尤其今年学校花巨资给 1 每班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这样老师上起课来更加方便。记得在上《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大量图片,并且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录片,学生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吵闹,都呆住了,脸上写满了痛苦,教室里静静的,大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这目内容,如果老师单纯的用语言去描述,能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吗?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谈怎样让识字教学快乐有趣 篇5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 汪忠慧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然而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就需要努力探索各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汉字记录着5000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它穿越了悠悠五千年的时光隧道,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但识字教学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按照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掌握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且应该在识字过程中,受到情感价值的熏陶培养。

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但识字又是低年级学生非跨越不可的一道门槛。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识字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是快乐有趣的,这对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景,营造识字氛围。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识字氛围。如教学《菜园里》,在教室里事先摆放着学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蔬菜,带领学生走进“菜园里”。让学生四处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进而认读词语——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并设计如下情节:(1)教师拿出一种蔬菜,让学生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2)给蔬菜贴标签。(3)给蔬菜做广告。

教室里学生兴趣极高,精彩广告不断:“豆角弯弯细又长,请你快快来品尝”“辣椒长个尖尖嘴,吃了干活不怕累”„„

这样,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读一读,认一认,然后再给这些蔬菜贴标签、做广告等活动中,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认字,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整个识字活动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情趣盎然,识字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们的精神负担,而是一种内需,一种享受。

二、组织游戏活动,提高识字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兴趣。

(1)打牌游戏。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同桌之间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

(2)带头饰表演。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表演,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又加深了对小动物的了解,能牢牢认识动物的名字。

(3)竞赛法。竞赛的类型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开火车竟赛等。

三、教给学生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方法,也就是从“学”出发,发展智力;以“法”入手,培养能力。

(1)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图画识字法。即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方法。这些图画可以是老师或学生的简笔画,也可以是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用这种方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禾”等,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实物接近。让孩子模仿古人造字,画画月亮的样子,说说“山”的形态,想想古人怎样写“火”,融说、写、画、想于一体,不仅识记了字形,而且体会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3)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问”字,可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草”字,可编成“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

(4)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日月同辉——明”,“二人同行——从”,“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5)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如教“睛”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篇6

——读写结合寻找“练笔点”方法谈

东阳市实验小学许培卿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紧扣文本的随文练笔,是阅读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写作能力。随文练笔的关键是找准“练笔点”。组织学生探索从文本的空白处、动情处、单薄处、经典处、意犹未尽处、结尾处进行练笔,把写作训练和文本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性,让童心得以舒展,让童趣得以挥洒,让童真得以释放。

关键词:随文练笔;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随文练笔就体现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理念。随文练笔以其“不计篇幅、形式灵活、随时出手”被广泛运用。然而,在有些课例中,我们发现:训练中“练笔点”找不准,练笔的效果不尽人意。何谓“练笔点”?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语言环境,挖掘其中写作的练习点,把写作训练有机适度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

怎样找准“练笔点”呢?

一、找文本“空白处”—— 延伸补写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有意义的语言集合。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会从中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写明朗。如《女娲补天》,课文讲女娲为了帮助人们向雨神求助,“求雨”的情节只一笔带过,未及细述。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点”,布置练笔:让学生写写女娲为了子民的生命安危,是如何像雨神求雨的。又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补写省略号: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我来写一写:

二、在文本动情处 —— 喧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泄露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

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候安排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如

《妈妈的账单》一课,老师动情地讲述:小彼得展开账单读起来,情不自禁地想

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妈

妈洗的衣服永远是那么干净整洁;妈妈的怀抱永远是那样温暖舒适……

插入练笔:小彼德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风雨交加的夜晚,自己

突然发起了高烧,妈

妈,他读着读

着,想起了,他读着读

着,想起了。(学生练

笔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学生激动万分,挥笔疾书,三言两语,表达

真情实感,练笔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决口。这一次练笔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让人久久难以忘却。

三、在文本单薄处 —— 充实丰满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抽象为具体,变静

态为动态,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例如教学《检阅》时,可以重点引

领学生体会队员们“左右为难”的情感,以及他们如何消除博莱克的顾虑和帮助他

参加检阅。可是文本中并没有提及博来克是怎样进行训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进行如下随文练笔。

师:七月的波兰,骄阳似火,眼看国庆节就要到了,截肢后的博莱克进行怎

样的训练呢?请将发生的事情和同学交流后写下来。

生:他在练习时不断地跌倒,但他都重新站起来继续练习。他还流了许多

晶莹的泪水。

生:一滴滴汗水不断地从博莱克的面颊上往下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

仍拄着双拐继续训练。

生:每天天还没有亮,他就悄悄地起床拄着拐杖练习正步走;吃过午饭,太

阳当头照着,他又在操场上练开了;天黑了,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坚持着练……

生:坚强勇敢的博莱克掉队了,但他奋勇地坚持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练习后,他跟上了大家的步伐。

又如:教学《孔子拜师》这一课时,就可以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进行练笔。

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练习:孔子饿了就;走得太累了,孔子就____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_____;大雨倾盆的时候,孔子;雪花纷飞的时候,孔子;正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引导他们借助具体情境挖掘“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深刻内涵,学生对词的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加深了孩子们对孔子不怕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求学的精神的敬佩之情。

四、在文本经典处 —— 添枝加叶

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每一篇文章中都能找到一个个练笔的“点”。是不是每一个“点”都要练笔呢,当然不是,“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练笔。例如《秋夭的雨》这篇经典美文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可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然后抓住了这个“读写结合”点,组织学生进行练写。让他们借鉴作者的手法,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写下如同诗般美的童心妙笔。又如《黄山奇石》一文,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了黄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栩栩如生,精妙至极。课堂上

通过老师的引读指点,男女生合作读,让学生感受到句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写一写黄山上其它石头。学生可以从中悟出写的门径,“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在孩子的笔下又会出现另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

五、在意犹未尽处 —— 尽情发挥

小学语文书上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适时进行续写片断的练习。

例如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一文,“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可联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人(),动物(),植物(),大地()……

又如《一面五星红旗》一文,引导学生读文本最后两小节,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作者什么也没有给老板,但老板为什么愿意花钱把“我”送进医院并为“我”出医疗费呢?看到满头缠着纱布,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看到面包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安慰年轻人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对老板说,也可以对年轻人说,让我们用笔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想必同学们都能体会到年轻人的爱国心和对老板的感恩之情。

六、在文本结尾处 —— 展开想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下一篇的开始。让学生续写课文,让每一个人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迸发出创造热情。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如《绝招》一课结束后,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暑假里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学生一定兴趣盎然。又如:《小摄影师》一课,学完课文后问:“小男孩会再来吗?这次他能拍摄成功吗?” 进行再造想象作文。可以设计四个步骤:

1、根据插图,描述男孩的外表;

2、男孩怎样走进高尔基的房间,如何展开对话;

3、怎样开始拍摄,4、这次拍摄结果令人满意吗? 这个过程的细化,目的是不让练笔走过场,同时让学生感到言之有物,享受练笔的快乐,增强实效性。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笔,加强了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为学生自由表达情

感和思想创造宽松的氛围,孩子们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酣畅淋漓地写出来,让童心得以舒展,让童趣得以挥洒,让童真得以释放。为了让“作文”不再沉重,让我们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写好随文练笔开始,拓展学生思维,打开学生乐写的匣子,让孩子们的智慧的花蕾在写作中欣然怒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 吴福雷.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小学语文教师2008.6

[3] 章师亚.走出“随意”的泥潭——谈课堂“小练笔”的优化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07.4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篇7

以对直线的概念认知为例, 认识了直线之后, 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把直线介绍给你的家人。”有个学生这么介绍:“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 它叫直线。它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 要它变长它就长———长———长, 要它变短它就短———短———短……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听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解, 看着他兴致勃勃的样子, 我感到直线无限长的特点已在他头脑中根植。

这就是比喻的魅力。“比喻, 就是打比方;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使事物生动具体,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使之便于理解。”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低年级数学第三册中的“竖式”教学占据了较重的分量, 其游戏性不强, 动手机会也不多, 在学生眼中略显枯燥。然而, 有了比喻的参与, 竖式学起来就有趣多了。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比喻在低年级竖式教学中的运用。

一、贴近生活, 兴趣盎然

教学加法竖式时, 要引导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 可以根据算珠或小棒计算的直观思维来理解, 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的抽象思维来理解。采用直观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教完后的第二天, 学生的错误仍然很多, 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是数位对不齐。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这一题对吗?对就在下面□的里画√, 错就在下面的里打×。

不少学生都认为是对的。在学生分别解释、互相比较、老师小结的基础上, 为了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更为形象的印象, 我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做操时要排队, 男生一排, 女生一排, 可是有一位学生跑到女生一排了, 你们说他排得对吗?”

学生异口同声:“不对。”

我又问:“我们该怎么办呢?能不能把他变成女生?”

学生答:“不可以。”

我边说边板书:“我们得把他送回男生一排。”

这一比喻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亲身的体验, 也就有深刻的感受。当他们看到所学的数学变成了自己的日常活动, 顿时, 记忆与活动相联系, 抽象与形象相结合, 融会贯通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趣味盎然的同时形成了技巧性记忆。

二、异想天开, 引人入胜

新课程指出, 将学生置于一个解决问题的故事和事件是完成任务的简单的方法, 而且在教学中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使其积极思维的方法。

学习退位减要比进位加困难些, 会出现从十位退1后忘记在十位减1, 或个位不够减时, 用减数个位上的数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等错误。为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学生以有效的帮助, 我在教学例题

时做了以下比喻:数字43派个位上的3去减数字27个位上的7, 可是, 3没有7大, 减不了7, 急得3直喊“救命”。救命声被数字43十位上的4听到了, 4立刻派了一位将军出马去帮忙, 这位将军一到个位上就变成了10, 和原来个位上的3合起来变成了13, 13-7=6。

这段教学中比喻的运用, 让学生感受到了个位上的3不够减7时的焦急, 体会到了“同伙”十位上的4的“义气”, 领悟了退位的必要性。

三、灵活引导, 言简“忆”详

除法竖式教学片段:

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和乘法都可以写成竖式,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生:“我知道怎么列的。”

师:“你知道?那这道算式该怎么列?” (指着算式6÷2=3)

生:“先写一条横线, 在横线的左边写一撇, 横线下面写6, 撇的左边写2, 再在横线上面写3, 然后在6的下面再写6, 再画一条横线, 最下面写0。”

师: (根据回答板书。)

生 (部分) :“对, 对, 就是这样。”

师:你们真好学。可是, 除法竖式和前面学的加法竖式、减法竖式、乘法竖式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记住它呢?

生:“我想, ‘’是表示‘除以’的意思。”

师:“哎, 是呀。‘加’, 一个字, ‘减’, 一个字, ‘乘’, 一个字, 都用符号来表示。‘除以’, 有两个字, 所以用两笔‘’来表示。好想法。”

生:“我觉得‘’像一座房子。6写在房子里, 2写在房子左边, 3写在房子上面。”

师:“哦, 造厂房, 老大住里头, 老二住外头, 商在房顶上。”

师:“一共有六个小朋友, 分组分掉了6人, 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你怎么知道分完了?”

生:“算一算就知道了, 用一共的6人, 减去分掉的6人, 得0。”

师: (完成板书)

0表示分过后一个人也没剩下, 正好分完了, 到这里这道题的竖式才算做完。

一个高效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效果的出现绝不是沿着单一化、直线型的路径行进, 而是顺应学情, 朝着非直线型方向跳跃式、弹性化地迈进。

综上所述,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结果。比喻让竖式富有生命, 比喻让竖式具有情节, 比喻让竖式充满情趣, 比喻让孩子们对数学情有独钟。作为教学人士我们理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 勤于思考不过总结新的研究方法, 为教学数学教学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比喻方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重要方法, 也是可以引用到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旨在讨论比喻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数学教学,比喻法

参考文献

[1]徐宜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化与去情境化[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2) .

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篇8

让后进生轻松起来的识字方法

有位年轻教师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第三单元测试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班上的几个后进生,又像往常一样,最基本的生字词都无法过关。每一课要求熟记的生字才只有6个,学完生字后,我又让学生抄写,又让家长帮孩子听写,课堂上还给他们听写,甚至让优秀生课余时间教他们认读,可是他们仍然不能过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一定要老师每天课后给他们开小灶不成?我知道,付出总会有收获的,但是,收获很渺茫哪。难道说我非得把自己的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学生身上才算称职吗?难道要我把每一个后进生培养成才才算称职吗?不是不想做,我真的没有这些精力和本事了!也许是我的教学方法还存在问题,这才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了!

看了这篇短短的博文,我的心情很沉重,理解这位年轻教师的努力,体谅她的苦衷,赞赏她的怀疑和上进精神。出现如此情况,固然与学生的基础和习惯有关,但是,探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实在很有必要。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学科学习的质量。我个人以为至少可从以下五方面思考:

一、教给识字方法,掌握基本规律

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觉识字的能力。(1)图示法:学习象形字,可以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相关事物,帮助记忆。如识“月”字,可画出弯弯的月亮;识“水”字,可画出流动的水。又如教“男”字时,让学生知道男人比女人力气大,所以田里的活要由男人来干。(2)比较法: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采用“比一比”的方法解决。如“力、午、由”和“刀、牛、田”的比较。(3)联想法:把枯燥的文字联想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滚”字,可想象成:下大雨了(氵),一位老公公(公)穿着雨衣(衣)出门,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个“滚”。如识“夏”字,让学生联想到百叶窗。(4)析字法: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来分析字形,可以帮助记忆。如“花”字,表示植物花草的字一般用“艹”,所以“艹”是形旁,表义;文化的“化”跟“花”读音相似,所以“化”是声旁,表音。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认字法来记忆字形,并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如:女→马→妈、虫→马→蚂、晴→清→情→睛→蜻。(5)添加法:有些合体字,可采用给已学过的独体字加上偏旁部首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清”字,就是给“青”字加上“氵”构成的。

二、设置游戏情景,激发识字兴趣

有人说,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1)猜字谜、编字谜。可由教师出谜,学生自编谜语,互相猜谜,还可评比“猜谜大王”和“编谜大王”。如:大雨下到田地里(雷),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三人一同看日出(春),小鸟在唱歌(鸣),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编一编。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个秃宝盖,‘几’字一加光明到(亮)。”如“午”字,可编成这样的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瞧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又如教“池”、“地”、“他”、“驰”时,可根据学过的“也”字来编成这样的谜语:“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天下。”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往往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2)编儿歌、编顺口溜。因为它们读来朗朗上口,适合孩子口味,孩子记忆深刻。教学“影”字时,学生可能会编成:“小京站在太阳下,地上影子长又长。”教学“高”字时,可引导学生编成:“一点一横长,一口下面藏,大口张开嘴,小口肚内装。”在区别一些字形时,可引导学生编成:“木禾相差只一撇, 千万不要弄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 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

没眼睛, 头上一点要看清。”编儿歌、顺口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说话能力和想像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3)开展多种游戏。只有形式多样,学生才觉得是在玩,不是在识字;教师只要善于动脑,识字游戏层出不穷。如摘“果子”游戏,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在一棵“苹果树”上,要求某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读对了,老师或者学生就把“苹果”送给某生。读错了,指名其他同学帮忙,果子归帮忙的同学。像这类游戏还有很多:如“贴字”、“连故事”、“盖楼房”、“搭火车”、“送信”、“夺红旗”、“赏鲜花”、“我当小老师”、“变魔术”、“词语对对碰”、“名片交朋友”,等。

三、引导观察生活,养成积累习惯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和学习生字的习惯,对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在家中看电视、读书报,积累汉字;在路上看标语、读店名广告,积累汉字。鼓励学生自己写作业本封面,帮老师发作业本,辨认同学姓名,记班级日志,给家中的电器贴上自己写的标签等等。学生人手一本“小记者本”,可以把平日随处看到的生字、词记下来,教师定期布置检查,及时鼓励表扬。教师还可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课间或课上创造生活认识汉字。比如,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记忆字形。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就是一个“十”字;再打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字等。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巩固识字效果,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识字的用处大,进而提高识字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结合拼音教学,借助阅读强化

阅读和识字实际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阅读中识字,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识字”,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识字方法。有好多适合低龄儿童识字的,带拼音的童话、儿歌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去阅读。老师可以提前到阅览室找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书,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学生们听,然后,把他们带到阅览室中,告诉他们老师的故事就是从书上看来的。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也试着读故事呢?学过拼音之后,或许有些学生就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故事书了。每次读完之后,都找两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读故事,以及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又认识了哪些新字之类。最好有意识地培养几个比较聪明的学生,借用他们的积极表现带动班里其他的同学。学生在相互攀比的过程中,识字能力就会提高了。

五、辅导家教方法,有效复习巩固

科学引导让小学生轻松识字 篇9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新教材实施的识字课程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就特别大。确实,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本人在两年的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科学认读”的情况谈谈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对他们来说与其他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堂识字课,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刚开学时,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陈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们都会很乐意地说:“我是XXX。”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名片,把它分给自己的伙伴,拿到名片的小朋友认认名片上的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身边的小朋友或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名片上的名字。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使学生们更快地认识自己班中的同学,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学生们进行了第一次识字练习。最后,我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片贴在桌子的角上,让更多的小朋友去认一认,读一读,让孩子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识字。

二、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骈指导识字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教师们就要想办法把一些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学“石、山、舟”这一课时,我在开课初,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找朋友、配对子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有趣、有效识字。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热情。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时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

三、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海、洋、河、江、泪”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水”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象形字,如“火、田、川、木”等时,我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我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从,二木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辩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大和天”,“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四、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在生活中识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这正印证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我爱我家”、“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让他们体会识字的乐趣。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的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比如在教学《竹制品》一课时,我就以“寻找竹的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后,自己回家观察一下,家中还有些什么竹品,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把这些词语记录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使学生除了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之外,更多的认识家中的一些竹制品的名称。

五、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如何让田径课变得有趣 篇10

一、器材多样化便于学习田径技术

很多“趣味田径”所使用的器材可以通过自制而产生, 比如标枪一改金属而是用泡沫当枪身, 前面带有一个橡皮头, 学习时还是同样的感觉与技术, 不影响投掷的技术发挥。笔者在教学中, 就发动学生参与自制器材,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自制软式标枪。用1米长的自来水管, 把短一点的竹竿插入其中, 重心适当前移, 用透明胶带固定住, 在尾端加一面条, 重量约在三百克左右, 我们称之为软式标枪。这种标枪很经济, 又方便制作。

软式标枪可以单独进行投掷教学, 也可以运用在其它教学之中。比如运用在垒球课教学, 就可以把垒球和软式标枪的动作、方法等结合起来。在垒球教学时, 球也有一个旋转的过程, 可以提示学生, 动作与标枪是相仿的, 可以体验标枪的做法与垒球的做法, 体验一下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然后通过要快速挥臂, 成“鞭打”动作, 注意身体的协调性, 那么, 学生惊喜的发现, 原来田径是很有趣的,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样, 学会了垒球的要领, 还可以加深标枪学习的原理。

(2) “UFO”的运用提高田径课的趣味性。初中生可以学习铁饼了, 但是铁饼的技术要求较高, 很难学会, 很多学生感觉非常枯燥, 不愿意去学, 由于危险性大, 老师也很少去上这一科目。在“趣味田径”的启示下, 我制作了软式铁饼, 利用报废的篮球将其压成一个碗状, 形成一个飞蝶。在教学时, 可以由学生自选来尝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铁饼抛出。由于制作的软式铁饼很软, 没有危险性, 手感也好, 学生练习数次就可以掌握动作要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丰富

体育教学并不是那么枯燥, 田径也是如此。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 经常看一些体育类娱乐节目, 比如“挑战百分百”、“绝对挑战”等, 里面有很多的障碍, 让体验者通过一些技巧一关一关地过去。通过一系列的练习, 参与者的跳跃、攀爬、平衡各方面的身体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为什么体验者对于这种超强度的运动乐此不疲呢?那是因为这种运动通过加工变得非常有趣, 从而受到了参与者的喜欢。我们照着这些电视体育娱乐类节目所创造的“趣味田径”, 同样也让田径课变得生动有趣。

再比如学习跨栏时, 那种生硬的跨栏架就可以被小体操垫子所取代了, 在练习时既安全又方便, 如果竖起的垫子太矮, 则可以在下面再加一个平铺的垫子。在练习三级跳远时, 则可以用呼啦圈来规定学生的步伐, 可以原地起跳三步进入沙坑。

新的观念形成之后, 田径就会变成学生乐园, 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增的体育项目, 来提高课堂的时代气息, 这样, 就会把生活的实际与体育课堂联系起来, 他们可以把在体育课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生活当中, 培养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 体质得到了增强。

三、多方面评价,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田径评价时, 老师一般都采用测试学生的项目或者技术成绩, 比如跑的项目谁跑得快, 跳远看谁跳得远等, 这种标准只是针对学生的体能, 而且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测试的成绩不公平, 对于差生来说更是打击他们学习田径的积极性, 这不利于他们以后的田径学习。“趣味田径”的评价方法则适合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可以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评价, 也可以是自我评价, 这种评价方面减弱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分, 让他们的优点都发挥出来, 从而保持他们对田径的长久兴趣。

例如:在学习投掷项目时, 可以运用上述的自制软式标枪, 场地设在田径场跑道的跑道内侧, 投在第一条跑道内表示中了一环, 得一分, 投在第二个跑道内中二环得二分。看小组投的环数, 环数多的小组获胜。这样, 他们的投掷兴趣就会得到了激发。

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语法变得有趣 篇11

很荣幸有机会到南洋理工大学学习, 让我亲身体验国外老师教语法的方法。 因为语法是比较抽象的, 提到上语法课大家都很头疼, 从一开始我就想知道国外老师如何教语法。 我发现她的课堂上主要以学生为主,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几节课下来, 我发现这里的老师讲语法不是那么枯燥乏味, 她把语法课讲的跟其他课没有区别———很轻松, 很有趣, 有很多活动。 这个老师最主要的策略就是: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就这个活动, 我简单介绍如下:

1.Think -Pair -Share (Problem Posed, individual thinktime, pair work)

(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 老师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 首先每个人独自思考, 然后两个人进行讨论, 最后老师指定任何一位同学把观点分享给全班同学。 )

2.Think-Pair-Square (Problem Posed, individual thinktime, pair work)

(同样也是每四人为一个小组。 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 先是独立思考, 然后在本小组内进行pair work , 最后在本小组内讨论。 )

3.Write—pair—share (两两一组一起写并分享给同组其他同学。 )

4.Write—pair—square (同一组全体同学一起写并互相分享。 )

5.Inside—outside circle

People in the Outside Circle exchange ideas with the person facing them in the Inside Circle .Then , Those in the Outside Circle rotate to face a different person in the Inside Circle. ( 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站在内圈, 另一组站在外圈, 老师发给学生相关内容, 让内圈的学生读, 外圈的学生猜, 猜对了就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内圈的学生不变。 或者可以让相同数量的同学形成里外两个圈, 然后外圈的同学找一个内圈的同学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互相交换观点, 结束之后外圈的同学继续找内圈不同的同学交换想法, 直到和所有内圈的同学讨论完为止。 )

6.Numbered Heads Together

(1) Each student gets a number: 1, 2, 3, 4, 5, or 6.

(2)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 and students put their heads together to develop an answer and an explanation for their answer.

(3) Teacher calls a number :1, 2 , 3, 4, 5, or 6. The student with that number in each group gives their group`s answer and explanation.

即每四人为一个小组, 不同的是要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 如1号, 2号, 3号, 4号。 与前几种方法一样, 首先老师会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本小组的四个人一起讨论, 得出一个答案并且要对所做出的答案进行解释。 最后老师会根据编号让我们给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比如她说1号, 那么每个小组的1号就要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7.Jigsaw

(1) Eeach home team member gets a different piece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piece A, B, C, OR D.

(2) They form expert teams to become experts on their piece.

(3) They return home and their home team.

(4) Home teams combin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ir experts with their other knowledge to perform a task.

即拼图法, 指的是老师给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发不同的材料, 如材料A, B, C, D。 拿相同材料的同学组合成新的小组, 对材料上的内容进行总结, 之后大家返回到原来的小组, 在本小组讲解。 这些方法在中小学非常实用,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避免个别同学上课偷懒。

其实, 还有很多活动可以去做, 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多挖掘, 总会有很多办法想出来的。 我们平时应该采用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新颖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 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可能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以上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并且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同时是最好的合作学习法, 这样既让学生玩得愉快又让学生学得舒服, 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多多使用这样的活动, 那么我们的语法课再也不会那么枯燥乏味了。 语法的确是枯燥的, 但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只要每个老师在平时教学上多动脑筋, 大胆创新, 就一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取得好的结果。

摘要:我们平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这样的新颖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 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可能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关键词:创设语境,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贾永达.浅谈英语阅读积累的有效策略[J].英语教师, 2015 (23) .

[2]周卉君.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多样化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 2016 (01) .

上一篇:大班语言《落叶》课后反思下一篇:129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