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精选11篇)

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1

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能够灵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口算、大数比较大小等,由于同学们计算认真,得分较多。

2.对大数的读写法内容掌握得较好,说明这部分知识掌握较扎实。

3.“解决问题”部分中孩子们,思路清晰,计算准确。

4.第四题计算完成较好,说明学生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分析:

平时对学生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认真检查习惯培养的还不够好。对教材研究的不够透彻,教学艺术差,教学方法不够创新。对学困生抓得不够紧,没有做到持之以恒。

(二)学生答题分析:

①从填空、判断,选择中发现学生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掌握的不好。

②从口算和笔算来看,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但都是计算马虎,不是计算错误、就是漏题没做。

③第五大题操作表现出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差,如画角度数画的不准确,画130度的角,个别学生画成50度的角。

④第五大题解决问题表现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不认真读题理解题意。特别是第2、4、5小题部分学生不能理解错误较多。

⑤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很强,第一大题的第8小题看图计算角,本来用90度减30度,可学生用180度减90度再减30度,虽然题意也对,得 1

数也对,但计算不简便。

三、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深专教材,切实把握新课程标准,准确掌握新课标,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继续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深入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听课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教学中要坚持口算堂堂练,注意量与质的统一。

4、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中要让养成爱动脑、善用脑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5、在答题过程中发现学生一见新题型就不会了,这也说明我在平时练习和复习时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学生见的题型太少,以后教学中要在设计练习题上多下功夫。

6、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在学习态度和书写规范上提高标准并持之以恒地教育和训练。

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不断发展,在线考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线考试与传统考试相比具有许多的优点,可以节省组卷、批阅试卷的时间,降低人为组卷及批阅试卷的错误,节省印卷的纸张等。考试最主要的是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在线考试在组卷、考试和批阅试卷等过程中,可以避免了人为的失误,能够最大程度给考生公平的成绩。本文首先对在线考试的自动组卷、考试安全和自动阅卷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对应分析算法对我校在线考试系统中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科目的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1 在线考试研究现状

在线考试的技术、方式、方法趋于成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开发技术、考试安全及自动组卷等方面。

1.1 开发技术

在线考试系统可以由不同的开发技术来完成,设计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线考试不仅可以在局域网(LAN)范围内进行应用,也可以在互联网范围内进行应用。在线考试大部分都是基于Brows/Server(B/S)结构,很少采用Client/Server(C/S)结构。许多学者采用基于Web、J2EE、云计算等都是基于B/S结构,B/S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客户端维护的工作量,在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而重在服务器的开发和设计,开发技术如NET、JSP(JAVA SERVER PAGE)、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等。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发展,有的基于Android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有的基于云计算的Saa S模式开发在线考试系统,云计算的在线考试是一个发展趋势,但要在教育界进行推广,还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协作。

1.2 考试安全

安全主要是指考生不能够作弊,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许多学者从设计过程中来防止作弊,有的从自动组卷算法和基于Active X控件的防作弊策略。有的局域网内设置监控服务器,负责监控局域网内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分析,若发现有非法的数据包,就切断连接,从而实现在线考试的监考功能。有的通过Delphi编程对Windows底层API的USB端口管理方法能有效地监控和管理USB端口,从而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1.3 自动组卷

在线考试系统中重要的是考生试卷,考试试卷由不同类型的试题组成,一般在线考试的主要题型是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考试的试卷可以是相同的试题,也可以是不相同的试题。自动组卷是在线考试系统的关键的一个功能,许多学者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组卷。

综上所述,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设计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方法会更加广泛,对在线考试系统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对考试数据进行分析的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在线考试系统中的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数据的进行对应分析。

2 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2.1 对应分析基本原理

对应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也是强有力的数据图示化技术。研究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交互表的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主要适用于有多个类别的定类变量,可以揭示同一个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适用于两个或多个定类变量。对应分析是将R型因子与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将R型和Q型分析内在的联系同时反映到相同的坐标轴的一张图形上,以便于对问题的分析。

2.2 对应分析算法步骤

(1)对不同指标的量纲不同,对指标进行处理得到原始数据阵X=(xij),计算概率矩阵P。

(2)由原始数据阵转换成过渡矩阵Z=(zij),其中,

(3)进行因子分析,R型因子分析,计算协方差A=ZZT的特征值λ1≥λ2≥…≥λp,按前m累计贡献率的特征值λ1≥λ2≥…≥λm,并计算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u1,u2,…,um,从而得到R-型因了载荷矩阵:

Q型因子分析对上述m个特征根λ1≥λ2≥…≥λm,计算对应的矩阵B=ZZT单位特征向量,从而得到Q-型因了载荷矩阵:

最后,在两两因子轴平面上作变量点图,并对二维图进行分析。

3 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实证研究

在线考试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衡量考生考试科目的学习效果,考试成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主要查看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即可。本文以我校2012年研发的在线考试系统为例,采用J2EE及AJAX技术设计的在线考试系统,本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对多考试科目进行在线考试,主要功能有试题的管理、考生的管理、自动组卷、自动阅卷及考试成绩分析等。我校采用集中场地进行在线考试,每次考试配备2~3名监考人员,以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考试数据,本文对2013年至2015年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科目的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共计2 065名考生的考试成绩及其他辅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交卷时间及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3.1 数据形式及处理

我校在线考试系统从考生开始考试后每15秒将服务器的时间进行更新,考试时间以秒计算,考生可以自行交卷,也可以“考试时间到0”自动交卷。对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共计2 700秒,试卷结构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SQL题四种题型,满分为100分。

原始数据中考试时间是0~2 700,考试成绩是0~100。将原始数据的考试时间设定为9个定类尺度,详见表1。

利用Excel 2010完成基本的操作,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对应分析操作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x2=318.775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R-型因子载荷矩阵和Q-型因子载荷矩阵:

最后在因子轴平面作变量点图,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科目的结果分析

由于检验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两个属性是否有显著关联性的假设检验。原假设“H0: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而从表2检验结果中的Sig.=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拒绝原假设H0,认为“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从表2中可以看出,奇异值代表行变量与列变量的相关系数,第一维度上的相关系数为0.287。惯量指的是特征值,用来说明各个维度能够解释列联表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在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惯量分别为0.083和0.050,与之相对应的贡献比例为53.5%和32.5%,累积贡献比例为53.5%和86%。说明两个维度能够解释信息总量的86%80%。因此,可以在二维图形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考试时间15分钟之内交卷的考生非常少,得分在“G20~30分”与“T5~10分钟”距离较近,表明一些考生在5~10分钟之间交卷,并没有认真答题,考试态度不认真,成绩比较低。“G60~70分”与“T15~20分钟”距离较近。得分在“G20分以下”,“G30~40分”和“G40~50分”与“T40~45分钟”距离较近,表明许多考生能够坚持到考试的最后,但成绩并不是很高。反而“G70~80分”“G80~90分”和“G90~100分”与“T30~35分钟”距离较近,表明能够考高分的考生不会坚持到考试的最后。“G50~60分”与“T15~20分钟”“T20~25分钟”“T35~40分钟”“T40~45分钟”距离相差不多,表明考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达到50~60分是能够做到的,表明考生的态度端正,认真答题的情况下达到50分以上的成绩是可能的。

总体反映出在考生认真答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应该能够及格。考得高分的考生并不一定是答到最后的考生,在30~35分钟(占考试总时间的66.67%~77.78%)交卷的考生得到高分的比例较高。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应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步骤进行分析,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科目进行分析,发现交卷时间和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但实证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选取的考试科目试卷结构与其他考试科目不相同,是不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再扩展一些试卷结构相同的考试科目,更深层次挖掘在线考试系统中的数据。

摘要:在线考试系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许多学者在试题管理、自动组卷、自动阅卷等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使在线考试系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尽量保证在线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本文首先从技术开发、自动组卷和考试安全角度进行文献解读,发现没有对考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结合对应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步骤,以我校自行研发“在线考试系统”中的数据为基础,对两个考试科目的数据的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在线考试系统,对应分析,交卷时间,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爱梅.基于Android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9):107-108.

[2]王勤,赵新冬.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考试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12):37-43.

[3]于佳,赵绪辉.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意义探析[J].软件,2014(2):125-126.

[4]刘思尧.在线考试系统防作弊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0):25-28.

[5]武伟,魏晓,魏仕民.基于监控服务器的在线考试防作弊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1941-1943.

气象远程培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篇3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基层台站气象职工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气象远程教育培训效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统计“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学习评价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中影响学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当前气象远程培训学员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气象远程培训学习评价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评价;试题库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构建了具有部门特色的,以国家级主站、省级二级站、地县级远程学习点组成的三级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培训效果是关注的焦点,而考试是学员学习成绩的评定,是学员学习收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学员是否掌握好所学知识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学员考试成绩的分析,既可以及时检验和测评培训的效果、培训的组织管理情况、学员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评价和判断试题库的组建情况。因此,为保证气象远程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对气象远程教育培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真正发挥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给学员及教师提供远程培训的教学支持服务。

本文通过对“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远程培训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中影响学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指出当前气象远程培训学员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气象远程培训学习评价的方法思路。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组织了三期“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远程培训。培训对象为各地市级、县级气象局预报员及相关业务和管理人员。由于培训内容体量较大,培训分为三期进行。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共组织了六次网上统一在线考试,六次考试均由在线考试系统从试题库随机抽取题目自由组卷,考试试题以是非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为主,试卷满分100分。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总体概况

全国报名参加三期“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远程培训的学员有10887人,参加培训前考试的有4564人,参加培训后考试的有6199人,见表1。

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8.9%的学员为硕士及以上学历,69.1%的学员为本科学历,15.9%的学员为专科学历,6.1%的学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见图1。可见,参加“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远程培训的学员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

在培训前的考试中,学员的平均成绩为58.5分、考试合格率为49%;在培训后的考试中,学员的平均成绩为70.3分、考试合格率为77%,见图2。学员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0.2%、合格率提升了28%。经过培训,学员平均成绩及合格率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三期的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远程培训中,由于第1期的培训内容为全国各地天气预报业务都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而第2期和第3期内容为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分析。由于天气预报业务的区域性强,各地预报业务的重点不同,因此总体来看,第1期远程培训考试成绩的可信度最高,所以选择第1期培训考试成绩为本文分析对象。

第1期培训前考试2487人参加,平均成绩为58.2分,其中60分以上学员1221人,合格率49%;培训后考试2848人参加,平均成绩为75.3分,其中60分以上学员2419人,合格率85%,合格率提升了36%;85分以上学员938人,优秀率为33%。整体而言,经过培训学员成绩有明显提高。

(二)不同学历的学员成绩对比分析

由于学员人数较多,学历差异较大,因此在成绩统计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学历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情况进行了平均成绩的统计,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历与考试成绩呈正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学员成绩明显高于本科学历学员,本科学历学员的考试成绩高于专科学员,专科学员的考试成绩又高于中专及以下学员。随着学历的降低,学员的平均成绩也逐步降低。

(三)不同年龄段的学员成绩对比分析

在成绩的统计分析过程中,还考虑了年龄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将参加第1期培训考试学员的成绩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学员的考试成绩随年龄的增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30岁以下学员平均成绩为76.8分;31~40岁之间的学员平均成绩为74.2分;41~50岁之间的学员平均成绩为74.1分;51~60岁之间的学员平均成绩为73.7分。

以上分析表明,考试采用的是在线答题的方式,年龄较大的学员答题比年轻人速度慢,可能是造成其成绩偏低的原因之一;但也表明,年轻学员思维活跃、识记能力及学习能力均较强,所以考试成绩偏高,相对而言,年龄偏大的学员考试成绩则相对偏低。

(四)学习时长对学员成绩的影响分析

对参加第1期培训后考试的学员的学习时长进行了统计,学时未达到及达到教学计划学时要求的学员考试成绩明显不同。未达到的学员平均考试成绩70.2分,达到的学员平均考试成绩78.7分,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未达到的学员平均成绩明显低于整体平均成绩,而达到的学员平均成绩又明显高于整体平均成绩。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员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学习培训课程。

由于学习是一个内因起主导作用的活动过程,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收获,离开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制定远程培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培训课程的总课时数适当安排培训周期,全面做好学习支持服务,实现培训目标。

(五)培训前、后平均成绩提高幅度的对比分析

由于组织了培训前、后两次考试,因此有必要对培训前、后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对第1期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分为科班、非科班两大类)、不同学历层次学员的培训前、后平均考试成绩的提高幅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5、表6、表7。

从表5、表6及表7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层次学员的培训前、后考试成绩提高幅度有明显不同。51~60岁学员的成绩提高幅度最大,40岁以下学员的成绩提高幅度偏小;非科班学员的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科班学员的成绩提高幅度较小;中专及以下学员的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硕士及以上学员的成绩提高幅度最小。这是由于年龄偏大的学员,往往学历较低、基础较差,所以经过培训后,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提高幅度偏大;科班毕业的学员,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部分,所以经过培训后考试成绩提高幅度偏小。由于近些年气象部门新进员工多为学历偏高人员,这些年轻而学历又高的学员由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多、能力强,所以虽然考试成绩偏高,但培训前、后成绩的提高幅度偏低。

四、讨论与建议

(一)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1.在考试方式上过分重视终结性考试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

目前气象远程培训的考核评价采取的是培训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用单一的考试手段代替了多元化的评价,单纯以考试成绩评定学员的学习,忽视形成性评价。其实,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其作用都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其比例应该由具体的课程性质决定,而不是单一地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形式。这种与传统教育相似的学习评价方式突出了“考”的功能,一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在这种考试中很少体现出来,以考为主,因而从考试结果中不仅分析不了教与学过程,更不能对培训质量做出客观评价。一般而言,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学员在学习中对形成性评价的需要比终结性评价更为迫切,因为在网络学习中,形成性评价对学员学习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比终结性评价更大。

2.在考试内容上过分强调了学员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忽视了学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气象远程培训的考试多数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出题方式多数为是非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这类内容多是记忆性的,这样就使得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体现不出来,影响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线考试所用试题库在标准化、科学化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考试所用试题库还不是很完善,虽然试题数量尚可,但试题均没有合适的区分度、难度等指标。试题库制度是学员评价的科学化、客观化、标准化的需要。试题库绝不是试题的组合,题库建设必须立足于科学的方法、手段,有一个逐渐积累、形成和评价的过程。一般地说,题库中试题必须应经过难度和区分度检验的科学筛选。试题库建设基本都是教师试题的简单汇集,这样的题库用在教考分离上会缺乏实际意义。

(二)气象远程教育学习评价方法改进的几点建议

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气象远程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应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应该是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远程培训课程考核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考核形式设计和形成性评价比重的安排既影响到学习过程管理的职能发挥,又影响到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发挥三级气象远程培训体系的功能,设计出使教与学互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贯通的考核模式。

不仅考核学员培训后的学习成绩,还要考核学员学习过程的收获。这就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将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用于学习过程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补充。使学习过程的目标与掌握相关知识趋近,使学习过程成为考核的一部分,以期推动学员在学习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学习。

2.评价内容进一步注重“质”的评价

制定比较适合气象基层职工考试内容的参考原则和标准。对学员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程度及已达到的认知水平等。考试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全面考核学员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尤其是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应更具有实用性,这样对学员知识构建更具有建设性,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意愿和潜能。

3.进一步完善在线考试题库

在远程培训的学习评价中,为了提高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试题库建设时注重内容组合、学习导向,力争达到重点突出、客观全面、难易适度。编制试题时把握好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非常重要。因为理想的试题难度不一定有理想的区分度,而难度相近的试题,其区分度也会有很大差异,只有二者指标适宜,才能把每一位学员的真正知识水平表现出来。

试题库建设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培训过程中应根据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时健全和更新试题库,并对考题难易程度进行重新分类,进一步确定试题的区分度。要注意尽量使其内容在范围、形式、难易程度上与终结性评价所要求应掌握的内容趋近,以增强试题库内容的实用性。在编制试卷时按试题难度、区分度筛选试题,分配试题类型、比例及题量,使试题的覆盖面广,既全面又突出重点,使考试真正成为测量学员学习情况与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李红波,胡建兵.网络学习评价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5).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4

一些歌很简单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们老是犯错误,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而这些只是点都是平常反复强调的。

这次成绩和上次月测比较,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了小部分的提高,均分高了近10分,及格率从不到47%到了59%多,特别是优秀率突破了零。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中考卷,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半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能力,学生的成绩出现分化现象。好的非常好,差得非常差,中等成绩又不多。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二、命题情况

1.命题的依据是教材中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2.试卷注重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强了数学的应用问题的考查;加强了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考查;加强了数学思想的考查;

3.试卷的难度适中,试卷满分13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卷的基本情况

全年级的实考人数为44人,平均分为45.27,及格率为33.18%,最高分为123,最低分3分。

四、建议与对策

1.重视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数学运算能力,特别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学和有效辅导,给他们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克服“眼高手低”的现象。

3.加强实际应用的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与研究,把实际问题正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精讲、精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从本次的考试看出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技能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还应该看到,本次考试的试卷,区分度不大。部分题目一有变化,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思维就显得混乱、没有条理。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灌输的较多,程式化的知识强调过多,建议课堂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学会走向学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常常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认真指导学生读应用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计算题正确率高的能力。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5

存在的问题:

本次期中考试5、6班英语均未完成目标,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条:

(1)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平时表现较令人满意,因此从思想上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放松,对学生过于信赖,特别是进入复习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向其他学科倾斜,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较少,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与巩固,导致一些学生复习不扎实,落实不到位。

(2)本次英语试题题量较大,特别是阅读量大,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心浮气躁,特别是遇到生词量多的语篇,更是觉得无从下手,烦躁的情绪影响了学生答题的思维,一些学生选择先完成第Ⅰ卷,又回过头去完成第Ⅱ卷,最后有些题目干脆放弃,胡蒙答案。

(3)尽管平时一直要求学生坚持练字,每周完成一个单元的字帖临摹,但一些学生纯粹应付,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乱涂乱画,导致作文受影响,得分不高。

(4)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掌握的不好,特别是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的时候,动词不注意使用三单形式;现在进行时仍然漏掉be动词或动词ing形式。作文不注意认真审题,用错人称等等。

改进措施:

(1)继续坚持学生每周练字。时间由每周末完成改在平时利用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完成,重在练字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2)利用学生手头上的资料,加强阅读训练,特别是限时训练。期中考试后,要求学生利用好阅读教程,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加强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如何阅读,逐步提高阅读技能。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成绩分析 篇6

历史学科成绩分析

2014年11月21日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

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认真备好一堂课。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3、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高校应重视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篇7

1 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学校改进管理

在高校中, 一些公共基础课由于涉及的学生和教师较多, 加之学科自身的重要性, 使其成为学校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学科。这些学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考试成绩的分析评价则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参数和指标。成绩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 改变策略, 适应社会的发展, 实现教学的和谐。

在教学管理中, 很多学科都采用题库的方式进行考试, 考教分离, 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进步。一般来说, 一套试题库可以供四、五届学生使用。对于同一题库的试题来说, 试题的重点、难点和考试范围基本相同。而试卷命题的有效性则要通过考试的检验。管理部门可以对四届或五届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 通过条形图考察学生不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变化程度, 就可以知道历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若几年下来, 不及格率总的趋势在升高, 可以考虑是否由于生源的问题使学生的总体素质在下降。若是这样, 采用与往年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 使用同等难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察就是不恰当的, 而应该及时修改题库, 避免大范围的不及格现象, 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果几年下来学生的不及格率普遍较低, 优秀率较高, 则要考虑是否是试题比较容易, 没有达到真正的考察目的。这样学生容易偷懒, 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此时也应对试卷进行合理调整。另外对考试成绩进行方差、峰度, 偏度等方面的统计也有利于管理部门获取试卷方面的信息。

在教学环节中, 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材在不断改变, 教师和学生也在变化, 因而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考试是检验教材适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统计学生使用两部教材时的考试成绩, 对学生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统计学生在不同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不同教材对同一知识点的处理情况, 对比两部教材, 选择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教材。

考试成绩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学院学风的管理和提高。通过对不同学院同一门学科的考试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发现自己学院近几年学生成绩的变化, 了解不同学院间成绩的差距, 从生源, 管理方法, 学习风气等方面查找问题的根源, 及时纠正, 提高学院对学生的管理水平, 提升学习风气。

1.2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和继续学习

目前我们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 因而教师自身的素质 (如:教龄, 学历, 科研水平等) 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可以看出哪些因素是有显著性的影响, 哪些是不显著的。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提高, 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成绩统计除了对学生整体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外, 还包括对试卷的统计分析。通过对一门课的试卷进行知识点的得分情况统计, 可以了解学生对这门课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参考。对一名学生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偏好和能力所长, 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而这些统计信息对于教师来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或应用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特性化, 更有利于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从而加强学生文化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改变教师以考逼学的的情形。帮助学生轻松学习, 愉快学习, 主动学习。

2 目前成绩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2.1 统计方法过于单一

通常对一门学科的考试成绩只统计每个分数段学生的百分比, 平均分, 通过它们了解本次考试的大致情况, 而这些对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也不是统计的越多越好, 而要根据需要, 合理确定统计方法, 既要比较全面的反映问题, 又不会过于繁琐。

2.2 缺少阶段性的统计分析

一般来讲, 对每个学科的每次考试都会进行考试分析, 但对一个学科的教学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比较少。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材的使用效果往往需要几年才能体现出来, 因而对一个学科的考试成绩进行阶段性的统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针对目前我们成绩统计分析工作的局限性, 第一要合理增加统计方法, 通过成绩统计, 更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二要注意做好数据的收集工作。由于有些阶段性的统计需要几年的数据, 不可能再从一张张试卷中获得。因而要求管理部门做好规划, 对必要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为阶段性的统计做好准备。

结束语

成绩统计的分析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首先, 一些复杂的成绩统计分析方法需要专业的教师完成,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去做, 而要根据需要合理规划统计方法和统计任务, 不要让成绩分析成为教师的负担。其次, 不应过分夸大成绩分析的结果。考试成绩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天气因素甚至都是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而且统计分析取自某一个教学时段, 样本的采集不免会有偏差, 因而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统计分析的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 既要考虑通过成绩分析反映出来的问题, 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 多进行实际调研, 全面的了解情况, 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8

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试点班是河北省2011年以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改革项目,人才培养将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及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之需求。2011年我院共招收了交通、测绘两专业学生83名。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英语和计算机基础四门课是工程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是后续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联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关联着继续学习能力、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基础课程是考察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基础课程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模型的建立、分析及检验

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影响试点班基础课成绩情况,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结构,设计出较客观全面的问卷调查表,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对考试成绩的影响。[1]调查内容包括四门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英语、计算机基础)成绩,高考成绩,任课教师及辅导员对学生的效应,班级和系部对学生的效应,学校对学生的效应,学生的家庭背景,情感因素,学习态度及兴趣,学生性别9个因素。目的在于研究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其余8个因素是否会影响基础课成绩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旨在为今后我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调查对象为我院工程教育试点班83名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79份。经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描述统计量表:[2]

从表1描述统计量表来看,在初始的8个影响因素里,取值单位相差的数量级很大,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峰度、偏度的取值来看,都接近于0,各变量都没有很过分地偏离正态分布。

由于本文影响因素较多,数据量较大,经SPSS软件检验,影响因素之间还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因此,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3]得到下表:

表2是模型汇总表。在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汇总给出了向后逐步回归的各模型的拟合情况,共经历了5个过程,最终模型(模型5)的R=0.591,R2=0.349,依据经济学家科恩[4]定义回归的R2的值0.02、0.13、0.26分别表示为小、中、大的效应量,该模型表明:四门基础课成绩变异性的34.9%能被预测变量解释,效应量较高,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为理想。

表3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差分析表。从表中可以看到,5个模型回归的均方差分别是4998.005,5634.082,

6422.683,7616.055,9234.684,剩余的均方差分别为

938.717,933.178,932.752,926.219,929.128;F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分别是5.324,6.038,6.886,8.223,9.939;

相应的概率Sig.均为0.000<0.05。因此,因变量(四门基础课的成绩)与自变量:智力因素,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效应、班级效应、学校效应存在线性关系。

表4是模型的参数估计,表中包含了5个模型以及最终进入模型的4个自变量,最终模型(模型5)中的所有自变量系数的 t检验Sig值都小于0.05并且接近0.01,说明这些自变量是因变量的显著预测变量,对最终模型的贡献都是显著的,最后一列的共线性统计量VIF的值相仿,都在1.007-1.206之间,与1非常接近,远小于10,故可认为4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5]

因此,影响基础课程成绩的多元线性方程为:

基础课程成绩=1.388*(智力因素)+8.708*(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效应)-8.691*(班级效应)+5.975*(学校效应)-553.351

图1是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该图给出了观察值的残差分布与假设的正态分布比较,因为所有残差点都分布在对角线附近,这说明残差的正态性假设基本成立。

图2显示了因变量与回归标准化预测值的散点图,所有散点都分布在对角线附近,说明预测值和观测值非常接近,预测效果较为理想。

三、小结

模型是以我校教育工程试点班83名学生构成样本空间,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回归方程。该方程较好地解释了4门基础课程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拟合程度较好。得出了影响4门基础课程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智力因素、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效应、班级及系部效应、学校效应。其中,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效应的系数非常大,因此,提高授课教师及辅导员的教学素质、人文素质以及责任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班级及系部效应的系数出现了负数,经过实际分析和比对发现:学生如果过度热衷于班级及系部的其他形式的各种活动,那么投入到基础课程上的学习时间就相对较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

模型是从这次问卷结果中分析得出,所得结论不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其科学性是客观的,谨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 [M].电子丛书.

[2] 陈忠琏.探索性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3] 赖国毅,陈超.SPSS17.0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讲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罗纳德·D.约克奇著,刘超,吴铮译. SPSS其实很简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期中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 篇9

总体看这次的试卷,题量较大,但是分值少,难度适中,但孩子们发挥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

1、重复错误严重。特别表现在老师反复强调过的错别字,反反复复地错,无休止。

2、不读题!不审题!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六大题查字典,不看清需要填什么就动笔,答非所问。八大题按原文填空,也是想当然乱填。特别是“()代诗人()”,错得非常多。十二大题要求从原文中找近义词,就有很多同学看也没看,想都没想就填了反义词。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可以反映所有孩子的学习态度。一直以来能主动学习,喜欢阅读的孩子考试基本上没有问题。而平时被老师催着、赶着学习,不爱阅读的孩子,考试失分就非常严重。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_1 篇10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很开心,可以说非常开心。我班的孩子考了普通班的第一名,我很欣慰,不过通过这次考试,我还是发现了他们在考试中的很多误区。

就拿我们班化学第一名的成绩来说,在上次题比较难的月考中,他考了91分,而这次的期中考试,题很简单,他却考了87分。在考试结束后,我也在班级里问了一下学生们,他们的回答都是题很简单,但是分却不高。

根据这个现象,我总结了一下原因。首先是学生们太自负。在考试中看到简单的题,他们就认为自己足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味的低估了试题的难度,最后导致成绩一点都不理想。其次是学生们太马虎了,不够仔细。考试中很多题都是书上的原题,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达形式而已,他们审题不认真,好多人都会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最后导致成绩不理想。最后就是学生们对简单的考试题不够重视,认为这种难度的试题自己足够有能力答好,就会引起审题不认真,做题马虎,本来应该会的,应该拿分的题都做错了。

我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把他们的总结收了上来,仔细的看了一下,我发现他们也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都说这次的试题很简单,都是因为自己的马虎导致很多会的题都做错了。我觉得发现问题很简单,但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却很难。以前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自己就经常犯马虎的这个毛病,我自己也意识到了,也很想改正,但是就是改不了。现在,面对学生们马虎的毛病,我觉得可以一点点的改正,当我发现他们是因为马虎而做错了题,我会严厉的批评、罚写,长此以往,他们马虎的毛病一定会被克服的,毕竟他们现在还是高一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高考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什么缺点都会被克服的。我不会教到他们高三,但我真心希望他们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11

1 计算机考试成绩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挖掘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 探索其内在联系及考试问题根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考试中利用数据分析对成绩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第一, 计算机考试中成绩数据繁重、复杂, 计算机强大的处理功能和运算功能减少了成绩统计中的失误, 确保了成绩统计的正确性、准确性。第二, 计算机考试中由于考生能力、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差异, 卷面分数 (原始分数) 凌乱, 难以进行教学与学习研究。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对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客观认识, 以便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促进教师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第三, 数据分析将计算机考试中相对孤立的成绩统一起来, 提高了成绩信息的利用、挖掘, 有利于对成绩中隐藏信息的发现, 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

2 关于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

2.1 原始分数据的转化

原始分就是指考试者未经任何处理的卷面分数。一般情况下分散、杂乱, 不利于教学中对整体成绩的分析、研究, 看不出计算机教学或考生计算机能力的整体发展趋势。原始分数据转化就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转化为标准分 (将孤立的成绩转化为一种地位量数) , 以便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在转化过程中, 考生的成绩排位不受考题的难以程度和原始分数高低影响。例一:比如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 A的成绩是85分, 此次考试题目较容易, 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处于中间档次。同样, 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 A的成绩是62分, 此次考试题目较难, 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仍处于中间档次。那么两次考试A的标准分地位是一样的, 表明了A的计算机学习很稳定、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对于A无太大改变。

2.2 分数增值数据的生成

分数增值显而易见就是学生成绩的增加分值, 主要应用在学生计算机学习进步的程度的评价。在操作中, 先对学生的原始分进行统计, 输入一个分数值。在对学习一段时间后 (接受教师教育一段时间后) 的成绩进行统计, 得到一个输出值。最后结合输入值和输出值的差异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第一, 分数增值是依托原有的基础成绩进行和现有成绩的比较实现的。第二, 分数增值需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和处理功能才能实现, 并确保了增值评价的效率。第三, 分数增值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而非分数本身, 确保了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2.3 其他数据分析理论

除上述数据统计理论以外, 还有一些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如结合题型对学生各题型的成绩进行统计, 利用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总之, 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就是依托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处理功能, 实现对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 以促进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

3 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在计算机考试中进行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第一, 标准分数据的应用。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更直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在总体中的地位。如该生的地位量数超过了80%的同学, 说明他的学习比较优异。反之有80%的同学超过了他, 那么就需要对他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思考。另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客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状况。如例一中, 不能因为学生卷面成绩的下滑或提高武断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而应结合标准分的地位量数客观评价。此外, 标准分数值的应用还清晰的反应了个人或某个集体 (班级、学校等) 计算机成绩的变化情况, 以便教师进行对比教学。第二, 分数增值数据的应用。首先, 学生个体与总体增值分析可以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成绩进步状况, 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计算机学习的客观认识。其次, 某个集体 (班级、学校等) 计算机增值的比较, 可以使教师清楚的看到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以便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进行一些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改革, 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 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应用, 目的在于及时的、广泛的发现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潜在问题。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进等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其过程就是以原始分为基础, 进行相关孤立的成绩信息的整理、联系和比较, 实现了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直观、科学、公正, 确保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提高了学校计算机教学特色的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考试只是检测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有很大关系, 不能直接的、客观的反应计算机的教学水平。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为计算机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公正的评价途径, 对改善学习计算机学习效果、提高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基于计算机数据分析下的计算机考试成绩, 更能直观的、科学的、公正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对计算机成绩中潜在数据信息的发现和挖掘, 有利于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 通过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指导, 增强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配合度, 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特色和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成绩,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魏零, 肖丹凤, 基于Excel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学生成绩[J].考试周刊, 2013 (34) :124-125.

[2]姚徐, 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01) :55-56.

上一篇:圣诞节平安夜温馨祝福语下一篇:《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