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初二》作文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告别初二》作文(精选13篇)

《告别初二》作文 篇1

在奋笔疾书中,一丝一缕的倦意爬上了我的脸庞,意识开始模糊,等到再次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昨天,就这样过去了。仓乱,盲目,甚至来不及和它告别。

一次,和一个朋友闲聊,我问他:“你晚上都几点睡啊?”他很淡定,说:“大概十点半吧。”我有点吃惊,就继续追问:“你不会觉得时间很少吗?那么早睡,你该做的事情都能做的完吗?”他反而问我:“不然呢?”这下轮到我一脸懵了:为什么我要天天熬夜到凌晨,而人家却可以十点睡呢?

要回家的时候,我转过身来,看到了他的书桌。干净,有条理,上面各式各样的书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我想到了我的书桌,杂乱,无规矩。或许,我欠缺的是他那告别今天的仪式感。

可是为什么告别还需要仪式感呢?当我趴在一张书桌上,一脸困倦,悄悄地睡着了。这是对今天的告别。而当我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床边有整整齐齐的书桌,这也是告别。当我们重视起告别,就说明要好好地完成它。既然要告别今天,那就应该集中精力完成好今天的事,整理好床铺,早早地趴窝,怀着对明天的期许,告别。有了这样一种态度,又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

我开始试着满怀对明天的希望来制定计划,心无旁贷地完成,然后,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刹那,对今天道声:“晚安。”于是我的桌面不再凌乱,我的黑眼圈开始慢慢消散,自信开始回归,希望,充满了胸膛。

很多人,都在盲盲目目地告别,却没发现,对告别少了虔诚,那就不会成长。如果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每次告别,都应该是慎重的,神圣的。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充满期待的做准备再相遇,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天。

《告别初二》作文 篇2

一、挖掘生活作文资源,实现“吾手写吾心”

陆游曾在《剑南诗稿·文章》中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强调的便是好文章是自然天成的道理。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指导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留心生活,积淀生活

学生在参与习作训练时,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为了完成习作只能进行胡编乱造,作无病呻吟。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留心生活造成的。学生常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缺乏收集资料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那些有趣的、新奇的、有感触的作为作文材料记录在平时准备的练笔本上。比如,有一次课间活动时刚好下大暴雨,天暗得很,一个捣蛋鬼把灯关了,教室里乱成一团,几个玩游戏的同学碰倒在地。无意中我听那个捣蛋鬼说:“好险哪!”我连忙加以引导:“险在哪里?当时班级是什么情景?你心里在想什么?”并让他把这件事记在练笔本上。过后在一次习作中他写到了这件事,原本作文水平不高的他在心理描写和场面描写上都写得很成功,那种悔恨之意溢于言表。我们常说只有真情流露的语言才是最生动、最精彩的语言,学生只要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便能发现和积累作文的素材,做到言而有物,有感而发。

(二)参与生活,感悟生活

古人常在游山玩水中、开怀畅饮后、心情苦闷时诗性大发,写下多少流传千古的诗作。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套模子作文,学生机械、艰涩,兴趣殆尽,内容总有枯竭的时候。只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写起来才会饶有趣味、一泻千里。因此,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余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如公益劳动、参观采访、布置会场、诗文朗诵会、体育竞赛、主持队会……只有当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了生活 , 对生活有了体验 , 他们才会产生写作灵感。如在引导学生完成习作《我学会了做家务了》,在习作完成前,我先引导学生在家中跟父母学习做一次家务。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做家务的经历进行作文训练,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改变作文评价手段,实现快乐习作

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不少教师只是进行模式化的评价,评语千篇一律,或是评语对学生批得一无是处,缺乏针对性和鼓励性,造成学生不喜欢阅读教师的评语,也根本不能从评语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收效甚微。有的教师,在作文批阅中的评语甚是苛刻,吝啬的分数,大刀阔斧的删减,如判官一样居高临下恣意否定,使学生心灰意冷,写作兴趣在这样的打击中丧失殆尽。因此,作文评价要重点放在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放大其闪光点,用充满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作文,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快乐地阅读教师的评语,从评语中获得习作的动力,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促使学生兴趣高涨地参与到习作训练之中。

(一)让学生习作的优点闪闪发光

作文教学实践表明,一个学生如果把习作当做一件苦差事,学生的习作兴趣就特别低下,学生写出的作文质量就差;反之,学生如果把作文当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生参与习作的心情是无比愉快的,其作文质量就高。在习作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巧妙利用这些优点进行放大,使其闪闪发光。学生也会因为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而焕发习作的激情。这样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写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真实的想法。例如,我教过的一个作文基础较弱的学生,我在一篇习作中发现他写的字比之前工整了,虽然作文还是跟以前一样差,但我在评语中这样写:“好哇,老师没想到你这次的作文态度是如此认真,你那工整的字告诉老师:你的作文开始进步啦,加油哦!”这个学生看到我的评语后,我发现他两眼放光芒,眼神中透露出喜悦之情。更为可喜的是,接下来的作文中,他写得一篇比一篇工整,作文质量也提高了。

(二)让学生从评语中得到有益启示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所写的评语如果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习作的优点与缺点进行中肯的评价,学生根本不能在评语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不能明白自己作文的修改方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习作的要求,针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用心写出评语,让学生从阅读评语中明白怎样进行习作修改,使学生在修改作文中提高习作能力。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一篇题目为《我还选他为班长》的作文,我发现一位学生的作文详略处理不当,他把班长学习成绩如何好、如何刻苦学习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而班长如何关心同学、如何为班级做贡献的相关内容写得很少。我在评语中这样写:你想一想,“我还选他为学习委员”与“我还选他为班长”这两个作文题目的作文侧重点会一样吗?你的作文是侧重写班长的学习方面,还是热心为班级做奉献方面呢?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具体作文放映出来的优缺点,运用恰当的作文教学策略,用教师的爱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以彰显。

摘要: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孩子习作水平好像是提高了,而实际上都是从一个模子里走出来的孩子。写出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犹如模子印出来的一般。大而化之的作文,只讲“社会化”,不要“个性化”,学生就范于刻板的教条,让原本充满着稚嫩真诚的语言,荡然无存。

如何让农村小学教学告别作文难 篇3

一、农村小学作文课现状以及“心里烦”的原因

1.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写作教学比之阅读教学存在系列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写作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对写作教学的研究不够,写作教学一直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教学缺乏系统性”。我们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研究偏重所谓的教法的研究,强调开头、结尾、层次段落、排比抒情等,忽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忽视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关注和培养。再加之作文教材的匮乏,教师在课堂基本是纸上谈兵,不去“下水”,也不研究技法、构思,这样要求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一件难事。

2.写作指导上的不当性

对于命题作文,教师总是先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介绍某种表达方式或者结构方式,或念读一篇范文就成为作文的一种模式。例如:指导学生写眼睛,就是黑葡萄,脸是鹅蛋……千篇一律,别人写“赶羊”,教学生就写“赶牛”出现了雷同作文。另外,为了应试凑齐字数,老师片面强调篇幅,学生作文时就出现反复拼凑、组装,敷衍成文,编空话、套话、假话,言不由衷,这种做法,消解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激情和真情,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厌烦和对抗心理。

3.作文教学中的教条性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有灿烂的文化,在作文教学中适当进行政治的、道德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文章,是通过文本不露声色透射出作者的气质、人生观和道德修养。但是,如果作文教学的指导过分强调政治教化或道德教化,那么势必严重挤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不可避免地出现牵强附会的语境表达,这样将限制孩子的天性、个性、想象力的自由发展,使作文出现空洞的一些空话、套话、大话,显得文章不自然。

4.作文教学中的淡化性

近年,我们农村小学,每一年的公开课或优质课赛几乎没有作文课,老师们因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差,从来没有一篇散文、诗歌、小说在纯文学刊物上发表过,明显表现出自信心的不足,都认为作文课难上、难评,而且不容易见效。所以,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在作文教学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举办方也不愿去开展这种没有把握成功的“观摩课”。长此以往,作文教学的逐步淡化,小学生写作普遍下降,令人堪忧。

二、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解决学生作文上的“心里烦”

作文涉及个体知识储备、个性、个人角度、喜好的语言表达。那么,在学生作文前,怎样培养、化解他们写作上的心里烦呢?我认为,教师针对作文题目或作文材料,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其中的好的“情景”“意境”中,这是缓解他们心里烦的较好办法。如:要学生写春天的自然景色,教师最好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即走向果园、田野、河边……每到一处除了让学生自己有顺序有重点地仔细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外,教师还应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可爱,便有了写作文的欲望和冲动,学生就会变得逐渐乐于写作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心里不烦了,没有畏惧感了,可命题要活,题材要广、要宽。要改变单凭教师发指令,学生写作文的做法。应当提倡学生自由命题,多写放开胆子的作文。如果题目的内容和要求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有广阔的选择余地,那么学生的“心里烦”也就减轻了。

减轻学生的“心里烦”,还可以及早把题目或写作要求告诉给学生,把教师的作文教程改变为学生的作文学程。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题《我们的课余生活》,我提前安排一节活动课,这节课要同学们搞一次最开心的活动,必须人人参与,可自由组合。同时,提醒大家尽量要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有组织、有程序地进行。活动结束后要求人人都把今天的活动过程写下来,最后还要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积累了素材,在准备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作文,也就不至于出现临渴掘井、望题生畏的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语文课,喜爱写作,以满腔的激情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当然,课堂气氛要活跃,师生之间要和谐,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形象性和说服力,努力使每个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要特别关心和理解作文困难大的学生,具体帮助他们解决學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写好作文。

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有畏惧作文的学生主要是习作困难的学生,这是由于对作文的厌倦、畏惧心里长期潜伏未能消除的结果。教师要真诚地热爱他们,从心理上解除他们的作文负担;对他们要适当降低要求,要耐心指导,具体帮助,要面批面改,多挖掘他们作文中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等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鼓励,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习作的信心,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赶上来。

初二告别作文 篇4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迷迷糊糊地走过了小学、初一、初二。说起初二的那段日子,我并不后悔。我没有想到,以前只顾着玩的我,从不会去温故而知新的我。在面临一个很多同学都在玩乐,没有几个同学肯学习的班里,我竟然会自己学习,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并且,每天都很努力地争取时间来学习,下课的课余时间我也不放过。别人在玩乐的时候,而我却还会捧着书自己学习。后来,在我的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也相应地比以前进步了。

初二的我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比以前懂事多。可能是因为我在很差的班级里吧,我努力地做好自己,努力地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吧。

告别初二的作文 篇5

师恩

如果把父母比作教会我们走路的人,那么老师就是教会我们上第一级台阶的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以来,老师就是充满智慧、博览群书的代名词。是您用尽一生,教我们知识;是您化作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是您不惜牺牲自己,无私奉献。告别初二,是老师让我学会了感恩。

友情

还记得曾经的那些岁月,我们一起欢乐玩耍。但也不免有矛盾发生,都随着我们友谊的加深而烟消云散了。朋友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好的朋友,可以在寒风中,为你送去温暖;好的朋友,可以在你需要帮助时,为你伸出援手;好的朋友,可以在你遇到困难时,让你学会坚强。告别初二,是朋友让我懂得了坚强。

亲情

虽然父母对我们的爱不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的爱却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无私地奉献着。你可否想起,是谁在你做作业时,为你端去一杯水;你可否想起,是谁在你伤心时,给予你安慰;你可否想起,是谁在你遇到阻碍时,让你自己站起来,勇敢的跨过去。告别初二,是父母让我茁壮成长。

告别初二,还会有多少人让你想起,与他们快乐的时光,也在时间的长河中,悄悄逝去。但不能忘了他们在你身边,默默的为你加油。

告别话题初二初中作文 篇6

我幸福地注视着你,你嘴角上扬,脸上挂着天真美好的微笑,那么甜,那么美。突然,在这令人始料不及的一瞬间,大地剧烈地晃动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知道地震来临,房子就立刻坍塌了。宝贝,我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中。于是我发疯般在黑暗中摸索着找你。你也许不会不知道,妈妈当时那样着急。当我终于找到你时,我紧紧地把你抱在怀里。所幸的是,你毫发未伤,还在睡梦中。宝贝,我多么高兴啊,抱着你就像找到了慰藉。我就这样搂着你,吻着你,流下了眼泪。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不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我只知道,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会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悉心地照顾你。宝贝我坚信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我们一定要熬过这一关,好好活下去。我四周摸索了一下,只找到了一小瓶水。我心理很清楚,这少量的水只能供一个人活下去。宝贝,原谅我的自私,我为这瓶水在心里斗争了很久。妈妈毕竟还年轻,也有继续生活的欲望和追求,而你才几个月大,也不能照顾自己。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响起,“你要活下去,你要活下去。”可是,当我抚摸你熟睡的脸庞、柔嫩的肌肤时,我毅然下了一个决定:我要把生的机会让给你,我也不知道我心中也有一种使我立下了决心。这种爱的力量比欲望的力量更强大,我也不知道我心中会突然涌起潮汛般绵绵的爱意。宝贝,我还是将水喝了一小口。但我这样做不是因为生存的欲望,而是想再照顾你。这一口水喝下去之后,更激发了我活下去的渴求,但我深知,你是个小生命,你比我更需要活下去。我坚定了这一信念,流下了大滴大滴的泪水。泪水顺着我的脸往下流,滴在了包着你的被子上。不我不能哭,我还要继续照顾你。在这放弃生命的泪水中,我要选择坚强。

宝贝,我想,你应该更舒适、更安全地活下去。于是我在砖瓦的压迫下,艰难地移动身躯,双腿跪地,上身匍匐,用双手为你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宝贝,妈妈选择用这样的姿势与你告别。我又将瓶子里的小半瓶水都喂进了你的口里。宝贝,你甜甜的笑容让我感到安心。我觉得自己身上的负担好像越来越重,仿佛要把我的脊背压垮,同时我也感到双手酸胀,双腿有着钻心的疼痛。石头将我的腿硌得生疼,这钻心的疼痛让我流下了泪,我的喉咙十分干燥。宝贝,我在泪水中与你告别,要记住,我爱你,如果你能活下去,不要害怕失去了妈妈的陪伴,春天我会变成轻柔的微风,夏天我会化作茂盛的大树,秋天我会化为洁白的云朵,冬天我会变作晶莹的雪花……

这样想着,我给你在手机上留下了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饱含深情地留下短信,发觉身上的负担似乎有千斤重,但爱让我坚持下去,渐渐地,我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快要失去知觉……

告别政治 告别不了的是国民责任 篇7

梁启超在自我检讨时发现,他这个人本质上还是个书生,喜欢感情用事,缺少实际的参政能力,不适合参政。一年多来,虽然勉为其难,鞠躬尽瘁,并没有为国家做多少事,“吾所效之劳,不足以偿所造之孽也”。同时他也看到,现实中的权衡、变通,的确非他所长,就政治权谋而言,他更不及袁世凯这种在官场上泡烂了的人,他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太天真,太幼稚,以为凭着自己的言论就可以造就理想中的政治人物,简直就是妄想。所以他表示:“故吾自今以往,除学问上或与二三朋辈结合讨论外,一切政治团体之关系,皆当中止。乃至生平最敬仰之师长,最亲习之友生,亦惟以道义相切劘劘,学艺相商榷。至其政治上之言论行动,吾决不愿有所与闻,更不能负丝毫之连带责任。”

他曾有过退回书斋的打算,以为做国民教育,也是“莫大之天职”。既然政治无望,他真就假馆北京西郊的清华学校著书去了。但袁世凯不允许他回归书斋,那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也不允许他回归书斋。随着欧战爆发,日本野心膨胀,乘机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以此要挟袁世凯,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此时的梁启超很难沉默,他不仅在筹安会成立一周后就公开表态,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而且与蔡锷、汤觉顿等人策划了反袁护国的对策,他说:“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他们约定,“成功呢,什么地位都不要,回头做我们的学问去”。

梁启超曾有过实现其承诺的机会。他到上海后得知,父亲已于两个多月前去世,这既使他陷入了巨大悲痛,也给了他一个脱离政治的理由。那些天,他的确以守制为由辞去了所有的职务。记者追问他百日后的出处,他告诉记者,他将以在野政治家的身份,自效于国家或社会。在他看来,“非亟从社会教育上痛下工夫,则宪政基础终无由确立”,所以,“军事稍平,决当献身社会教育”。但现实政治毕竟与他还有某种“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不期然,他又一次卷入政治漩涡之中,甚至差点被汹涌而来的浊流所淹没。

不能安于缄默

这种情形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应该是第一次,不过,看上去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切实的教训。他在护国战争结束后也曾想过急流勇退,不再参与政治,而且,为父亲守制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他却为形势所鼓舞,总不肯放弃自己对于国家的责任,“明知樊笼之下,言出祸随,徒以义之所在,不能有所惮而安于缄默”。结果,先是陷于府院之争,希望调和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而不成,反而引发了张勋“辫子兵”的复辟闹剧;此后,又有护法与威信之战,他则居中调解,欲说服双方不可以兵戎相见。在他不过是想“因应世界大势而为我国家熟筹将来”,但世人如何理解他的苦心?甚至他的朋友都责备他“不能救国而反与他人同蒙卖国之名”,他与研究系的骂名则因支持北洋,反对国民党而一直背到今天仍不能洗清。

事实上,整个民国六年(1917年)他都在为国事而四处奔走,先是鼓吹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马君武联合国会议员三百余人通电全国,反对绝交、参战,骂梁启超是“阴谋小人”;老朋友伍庄也为之痛心疾首,他说:“兄数十年惓惓爱国之心,其结果则中国乃亡于兄手,兄纵不爱惜其名誉,独不爱惜国家乎?”然而,反对者虽多,并不证明他就是错的。多年后伍庄在回忆梁启超的文章中承认:“张勋既败,先生本不欲复出,但以主张对德宣战之故,欲贯彻其主张,因复就段阁之财政总长焉。卒之主张实现,中国赖以取得国际上之种种便利,出席于欧洲和平会议,先生之功,不可没也。”他甚至有了一些惋惜:“先生当时之志愿尤(犹)不止此,先生力劝段祺瑞亲带兵赴欧洲战场,可惜段氏为宵小所包围,不听先生之言,先生之大志愿仍(乃)不得达。”

伍庄所言只是原因之一,段祺瑞不肯带兵亲赴欧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时的孙中山刚被召开于广东的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为军政府大元帅,指望着奋师武汉,直捣幽燕,遂以“护法”为名,发动了南北战争。这时,段祺瑞怎能听从梁启超的劝告,带兵出国呢?他正要借此备战,扩充兵力,以武力解决一直以来鞭长莫及的南方各省。梁启超曾经建议,利用缓付的庚子赔款和币制借款对币制进行彻底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为出兵欧洲战场做准备,结果却被段祺瑞利用来扩充军队,支持对南方用兵。经此一番挫折,梁启超总算对军阀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欧战结束后,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感叹:“去年吾侪力排众议,主张对德宣战,固逆料欧战之结果必有今日,以此为增进我国际地位之极好时机,岂料双方皆利用此为政争资料,而置国家大计于不顾,因此而倒阁,因此而发生督军团围国会,因此而复辟,蹉跎光阴,已历半载。及段阁再现,吾当时以本已厌离政界之身,而毅然入阁者,徒欲贯彻宣战之初志,求能出兵欧洲,当时尽一分义务,即将来享一分权利。吾在阁数月中,无日不提此议,谓无论如何必须赶今年春间决战以前,有数万人到西战场,则将来和平会议之发言权,我国必不在人下,吾之入阁几为此一事而已。而岂料宣战以来,一年之岁月竟为内讧销(消)磨以尽,今千载一时之机已逸,更有何说。”

这一回梁启超真要接受教训了,他把自己关在天津的家里埋头著述,“邈然几与世绝”,除了几个极要好的朋友、学生,外人一概闭门谢客。生活也变得更有规律,“每日晨六时前必起,十一时前必睡”,午前便属稿千余言,每天著书超过两千言,几个月来,已陆续完成十二万言。从夏天开始,他每日分出一半光阴给孩子们,“为群儿讲学术流别”,并准备讲解《孟子》。闲暇之时,写写字、摩挲一下古钱拓片,也觉得很有兴味。晚饭时还要喝点小酒儿。政界、军界的朋友偶有相聚,则“专言学问,不涉政论”,甚至“数月来迄未与合肥(段祺瑞)一通闻问,殊不欲作无谓之缘,以惹魔障”。

民国七年(1918年)双十节,徐世昌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不久,熊希龄等通电发起和平期成会,呼吁南北停战,尊重和平。熊与梁交情很深,社会舆论都猜测梁一定参与其中。实际上,梁虽赞赏此事,却没有加入。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了三点理由:其一,大病新起,元气未复,不能太劳累;其二,有数种著述,经营多年,未能完成,都是由于政治的牵扰,现在打算终止政治生涯,以全力尽瘁于著述,任何含有政治意味之团体,概不加入;其三,此事能否成功,绝不在其一人之进退。

nlc202309010403

不过,梁启超选择告别政治生涯,与古代文人士大夫“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选择绝不是一回事,也并非“不为五斗米折腰”式的不合作主义,甚至不同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古仁人之心,当然更非看破红尘,撒手人寰式的逍遥之游,他曾表示:“至于鄙人生平,向不取消极主义,今中止政治生涯,将从别方面有所积极耳。”他所谓别一方面,著书、做学问,“从社会教育痛下工夫”是一种;再有就是以在野的身份尽一份监督匡救政府的责任,他说:“立宪国之政治事业,原不限于政府当局,在野之政治家亦万不可少,对于政府之施政或为相当之应援补助,或为相当之监督匡救,此在野政治家之责任也。”他的这种态度很自然地使我们想到欧美独立、自由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他们积极地介入社会政治,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但不一定非要到政府里面去当官。梁启超在民国七年(1918年)之后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条路,这是一条以退为进的路,民初曾任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局长的湖南湘潭人袁思亮此时致信梁任公,也有类似的劝告:“先生宜以此时结合少数同志,授徒讲学,屏弃一切机权术数,急切近名之说,一以扶植人类信义为归,合古今中外道德家言一炉而冶之,庶几救已死之人心,存未亡之国脉,其功当不在禹下。”

“曲线救国”

巴黎和会期间以私人资格前往欧洲,或许正是梁启超“曲线救国”的方式之一。同行者有蒋百里、刘子楷、丁文江、张君劢、徐新六、杨鼎甫。梁启超说到此行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开阔眼界,为自己求一点学问,看看这台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第二是借助巴黎和会这个平台,以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

这一行七人分途而动,梁启超、蒋百里、刘子楷、张君劢、杨鼎甫五人,取道印度洋、地中海,直抵英国伦敦,丁文江与徐新六则绕道太平洋、大西洋,赶赴欧洲。当梁启超一行抵达伦敦时,丁文江、徐新六二人已在那里迎候他们了。他们中除了丁文江要去美国讲学,提前离开欧洲外,其他人的1919年都是在欧洲度过的。他们这些人的志趣并不完全一致,丁文江偏重科学,尤其关注各国地质、矿产方面的情况;蒋百里则热心钻研战争和军事,专门撰写了一部《德国战败之诸因》,从国家的政治方略和国际关系入手,分析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因素,为中国提供镜鉴;其他人的兴趣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所以,在欧洲,他们并不总是一起行动,梁启超与蒋百里要去瞻仰法国“一战”中的遗迹,丁文江、张君劢都没有参加,前者要去洛林州调查矿业,后者却要到伦敦列席各国私立国际联盟研究会。

当然,梁启超更放心不下的还是和会本身。初抵巴黎,因为有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承诺,梁启超还是比较乐观的,然而,到了三月,形势突然有了变化,日本代表拿出一纸密约,来要挟威尔逊,声称如果和会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他们就退出国际联盟。为了拉拢日本,威尔逊不惜牺牲中国主权,与日本做了一笔交易,只要日本不退出国际联盟,威尔逊准备放弃对中国的承诺。

得到这个消息的梁启超异常愤怒,他于3月11日致电国民外交协会理事汪大燮和林长民,他希望政府千万不要再做蠢事,授人口实,“不然,千载一时良会,不啻为一二订约之人所坏,实堪惋惜”。这段时间,他利用自己民间代表的身份,以及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做了许多工作。4月8日,张謇、熊希龄、范源濂、林长民、王宠惠、庄蕴宽等致信梁启超,请他担任国民外交协会驻巴黎的代表,主持向和会请愿的各项事务。

国民外交协会成立于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十六日,是北京各界各团体联合组成的,是民众参与外交活动的先行者。四月三十日,英、美、法三国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要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面对这种情形,北京政府派出的中国出席巴黎和会首席代表陆徵祥竟考虑准备签字。在这紧急关头,梁启超于当天致电汪大燮和林长民,向政府和国民发出警告,要求他们向和谈代表施加压力,千万不要在和约上签字。其电文称:

“汪、林两总长转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接到梁启超的电报,林长民于次日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并于晚间送到隶属于研究系的《晨报》报馆,总编辑陈博生亲自编发,刊载于五月二日之《晨报》,两天后,“五四”运动便爆发了,从此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湖南人的精神,任公与有荣焉”

于是我们看到,梁启超所谓告别政治,只是不再到政府做官而已,并不因此放弃作为一个国民的责任。在欧洲时,他与朋友们就商定了回国后将要做的几件事,核心即全力从事培养国民自觉的教育事业,具体做法就从承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发起讲学社,整顿《改造》杂志,以及推动国民制宪运动入手。当时,他很希望能使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相辅并行,在《解放与改造》改版后第一期的“发刊词”中,他首次提出了“联省自治”的主张,并由熊希龄策动湖南督军谭延闿推动实施。此论一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谭延闿率先发表了“还政于民”“湘人自治”的通电,并得到浙江军阀卢永祥、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响应。就连沉寂多年,早已退守书斋,著述讲学的一代宗师章太炎,也在大病未愈之时,亲抵湖南长沙,以联省自治游说于谭延闿,接着,又在北京《益世报》发表了《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一文。甚至初出茅庐的青年毛泽东,也在民国九年(1920年)发表了数篇鼓吹湖南独立、联省自治的文章,并且倡议建立湖南共和国,尽管他们的社会理念和出发点完全不同。

不久,梁启超应熊希龄之邀拟就了《湖南省自治根本法草案》,成为日后湖南制定省宪法的基础。民国九年(1920年)十一月,赵恒惕取代谭延闿掌握了湖南政权,正式宣告自治,并启动了制定省宪法的程序。宪法起草委员会十三人中就有蒋百里、李剑农、彭允彝、王正廷等人,都与梁启超关系密切。于是,次年三月,赵恒惕以本省制宪问题致信梁启超,征询他的意见,同时,又派了萧堃和雷飙到天津当面向梁启超请教。梁氏自然乐于指导,张朋园曾赞叹湖南宪法的民主精神,称:“湖南人的精神,任公与有荣焉。”

本来,宪法起草委员会诸公还因一些细枝末节而争论不休,这时,偏偏在湘鄂之间发生了战争。湘军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在鄂南一战,全军失利,吴佩孚一意孤行,乘机攻占岳州。为了阻止战事扩大,不使正在制定的湖南省自治宪法胎死腹中,蒋百里紧急向梁启超求援。在他看来,此时能够挽救湖南危局的,只有梁启超一人。梁启超接到蒋百里的求援信,马上与蹇念益、籍忠寅紧急磋商,决定不用怂恿张作霖背后袭击吴佩孚的办法,而由梁启超直接写信给吴佩孚,晓以用兵的利害,并代黎元洪作书一封,致吴佩孚、萧耀南(吴的参谋长)等人,劝阻他们的行动。与此同时,他也一再写信劝说湖南方面,请他们不要插手湖北的人事安排,更不要斤斤计较于本省和本军的利益,只咬住“联省自治”做文章,才能将题目愈做愈大。他还建议张仲仁尽快到武汉去见吴佩孚,因为有些话不便在信中透露,只能当面对他说。而他要当面说与吴佩孚的话,其实就是让他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北有张作霖,南有孙中山,都虎视眈眈地看着他,如果他把湘军赶回湖南,就等于把湖南给了孙中山,“无异自翦其羽翼以资敌”。看得出来,梁启超最担心的还是湘军与吴军之争被广州所利用,造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吴佩孚大兵压境倒也促进了湖南制宪的尽快完成。为了不使湖南再次遭受北军宰割,十二月十一日,湖南省经全民投票顺利通过了省制宪法。次年元旦,这部宪法正式颁布实施。当时,浙江的卢永祥、云南的唐继尧、广东的陈炯明等,都把“联省自治”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他们各有各的打算,在他们那里,“联省自治”不过是割地自雄的借口罢了。湖南省宪实行了四年,也许可以算是例外,但也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不能使实际的政治有丝毫的改变,这个世界依然是军阀横行的世界。这对梁启超是个不小的打击,他终于明白,这些军阀都是“二德”(即曹孟德、张翼德是也)的子孙,靠他们,中国永远不可能走上国家统一的宪政之路。

告别初二,迎接初三学生作文 篇8

——题记

讯记忆深处,过完云烟皆浮现眼前,梦却已流入他乡化作一缕青烟。儿时的记忆,宛如一座桥,通往的却是梦的牢。

儿时,美好而又单纯,不掺杂任何的残酷,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专属于童年的那份幼稚,天真的烂漫,儿时的梦,纯真却又深邃,没有时间的百态,亦不会有人情的善恶冷暖!

随着岁月流逝,渐渐的梦已经无形的在现实的中慢慢被摧残,破碎不堪,一切的一切都随之请散!

逝去的时间,梦已经暗淡无光,时光已老,岁月如同贼一般,不经意间偷取了许多,美丽的容颜,真是的感情,乃至偷走了我的梦。

拼命奔跑,为之流血,流汗,流泪,只是为了追寻那即将远去的我的梦,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份未来。远方依旧清晰的映入眼帘,可是我的梦却模糊了。

终将,梦听写,伸手抓过,梦却化作一缕云烟,我不知我的未来,一路上还有多少的艰辛坎坷,一路上我追寻的是我不愿失去的我的梦。

归来,梦落在了远方,一直以来给我力量,让我追寻的那个梦的影子已经流落他乡,我想寻一条路,一条再次能通向我梦的路,可是脚下这一方热土,并没有了路!

蓦然回首,曾经的一切一切都好像还在眼前,曾经的模糊不堪的已经清晰可见,可是我的心境却变了,变得好像不想再去寻这遥远的梦了。

梦归来了吗?没有!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寻得,逝去,归来……

告别初二走进初三 篇9

初三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炙热的火球,给了我光明,却又不想接受。但是人总要走到十字路口,总要面对挑战的那一天,我必须接受这一项挑战,只有勇敢越过它,才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更上一个楼层,才能使我向我的理想靠进一大步。

初三是人生一大重要的转折点,只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才能进入高中,随之进入大学,一步一步总是那么艰难。这条路很泥泞,有些脚步不稳的人也许没走多久就被困在泥泞之中,有些坚持不住的人也许就半途而废,不想前进,也怕后退;而只有那些至始至终认真对待,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信念从未动摇的人才能走过这条艰难的路,看到明日的太阳缓缓升起,照亮全身,让你感到温暖。

学习也应该如此:不能一进入初中就畏惧他,害怕他,选择逃避;更不能到了初三就突然放弃,白白浪费了两年的辛苦汗水;坚持到底,越过这个槛,战胜它。其实它就是一只“纸老虎”,我们只要在出门之前做好准备。

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告别 篇10

告别,童年的玩伴

“咯吱咯吱”,夏天的傍晚,爸爸载着我和你,去市政府去荡秋千。晚风吹着我的裙摆,怀中的你正卖力的啃黄瓜,一切的一切,在夕阳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温馨。

高高荡起秋千,看吃着不知名的白色小花的你,一抹微笑从嘴角勾起:贪吃的家伙!跳下秋千,我轻轻抱起你,抚摸你的黄色的皮毛,伸手拔你叼在嘴里的花,你晃晃脑袋,似乎不乐意了。“贪吃鬼,放着胡萝卜不吃,只吃黄瓜和花,真怪!“没错,你的眼睛是黑的。”过几天,我就要去上海了,不能陪你了,sorry!”你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用小脑袋蹭我的脚,似乎在说:我明白了,你去吧,我会等你的!

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传来了你走丢的噩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你,想你的一举一动,想你住过的箱子,想你留在记忆里的每个痕迹,眼泪无声滑落,其间意义,又有谁能读懂?心在抽搐,那么痛,那么痛……

穿梭在楼群之中,发现再也找不到那不知名的白花,再也找不到那给我带来欢乐,带走烦恼的秋千。以往,喜欢眼前的高楼,认为这才是繁华的代名词,此时,却无比痛恨,恨这高楼,恨他掩盖了我和童年玩伴的快乐时光。

终于,找到了已经报废的秋千,靠在上面,眼泪滑落。“小兔子,我还没有给你取名字的,你怎么就走了呢?我搬家了,你要是想回来,可别找错地方……再见……”

告别,老房子

望着熟悉的陈列,闻着熟悉的家的味道,我害怕了。手掠过白色墙面,空气里面充满离别的不舍。

想到春天时,跟一楼爷爷一起摘椿芽,战利品在厨房堆成小山;夏天时,在餐厅跟爸爸争最后一块西瓜;秋天时,在阳台故意用冰凉的水刷牙;冬天时,捧起雪给书房的花草盖被子……老房子的点点滴滴,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再见,老房子!

告别作文 篇11

请以《告别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

半命题作文题目让考生自由填写,有一定的开放性,它的写作范围将会比命题作文有所扩展,从自我类为主的写作内容向社会、文化、人生等各个角度延伸。如何把半命题变成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写作时才能游刃有余。

首先,立意要深远?本题虽未设审题障碍,但那些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的素材在作文中应加以避免。文品即人品,思想健康、立意深远是写作中首先应做到的。如写自我类的文章,可以体现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写其他类的也是如此,能给人以启示,激发内心的情感才是上选。

其次,题目要独特?本题没有提示语,给了你更大的写作空间,补题部分没有词汇上的约束,大部分可以填成动宾短语,也可以填其他短语,如构成偏正短语或主谓短语等:“告别之美”“告别回忆录”“告别也美丽”。总之,补题尽可能地体现你的独特,并尽量做到范围适当,集中明确,鲜明醒目。

第三,发挥个性特长?由于本题写作范围较宽,你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告别的独特经历,如“告别回忆录”;你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他人告别时的场景,重现人物心情,发挥想象,凸显其文化内涵,一展才华,如“告别也美丽”。

当然,在选好内容的基础上,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如采用小标题连缀、镜头组合等形式,可以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如读到“告别某个人”时,考生的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与老师告别,与亲人告别,与朋友告别的相关画面;读到“告别某个地方”时就会想到告别家乡,告别母校,告别游乐园等等;读到“告别一段时光”时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到“告别一种心情”时就自然会想起自己烦恼、忧伤、苦闷的时刻;读到“告别一种习惯”时就会想到自身的一些懒惰、马虎、沉迷于网吧等坏习惯。

告别之美

鸟儿告别鸟巢,为了去拥抱广袤无垠的美丽的蓝天;落叶告别大树,为了寻找美好的归宿;大雁告别南方,为了去寻找更温暖的美丽。告别之美,美在付出;告别之美,美在人格。

告别之美,在文成公主入藏途中。

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未在大唐江山上开出绚丽之花,而是看见那妩媚的江山渐渐离她远去,听着家燕的呢喃渐渐消散,看着亲人的身影渐渐模糊。她告别了繁荣,告别了富贵,她带着和平的种子,一路播撒。她的美貌在漫漫路途中消逝,她的眼泪爬在脸上渐渐风干,黄沙为她哭泣,苍鹰为她落泪。

她的告别是一段流传千古的史话,她的告别换来大唐与吐蕃的平安。

告别之美,在茅庐菊海中。

一座茅庐,一园菊花,那是陶渊明的天堂。他看清官府,无非尔虞我诈之地。他选择告别黑暗,烟云舒展,杨柳依依,他活似神仙。乌纱换布衣,佳肴换米酒,在他的眼里,繁华富贵、位高权重都如镜花水月般转瞬即逝,滚滚红尘不过如此,一阵轻风拂过,不留丝毫。

做个无忧无虑的田园诗人,做个充满智慧又快乐的荷锄老翁——一切证实,他的告别是正确的,他昭示着美好的未来属于一切热爱生活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的告别,留下了一段段悠扬的文字。

告别不是悲伤,告别不是眼泪。不是告别,我们难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相知;不是告别,我们难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壮美。

告别初中作文 篇12

此刻,我正站在童年与青春的分水岭上。我回头向后望去,看见童年这条清澈的溪流正逐渐离我而去,等待我的,是成熟的青春汪洋在向我召唤。回头,泪湿眼角……

童年,从我们呱呱坠地时,他就注定有一个美好的旅程,而他却稍纵即逝。

一条条青砖古瓦的破胡同,蜘蛛网正肆无忌惮的蔓延着,泥沙慢慢,枯草遍地,到处散发着糜烂的气息。

回想以前,妈妈总是骑着破旧的黑白相间的自行车带着我走街串巷。小贩们总是把道路围的水泄不通。糖炒栗子、爆米花、糖葫芦、陕西凉皮的香气混合着空气的清新,总是令人禁不住流口水。

小贩的叫声此起彼伏,浑厚嘹亮的吆喝声响彻耳边,似是为这安静的古镇谱写了一首华尔兹。

夕阳西下,老人在树下的石桌上下棋,争论不休。调皮的小孩敏捷的爬上大树,使劲摇晃着,不就红枣纷纷滚落地下。孩子们牵着纤细的风筝线,无止境的向前奔跑着,身后的风呼呼作响。载着梦想,一路向前。

一阵凉风吹过,把我拉回了现实。摇曳着的树枝拨动着我的心弦,内心是何等孤寂。我揪了揪衣角,大步向前走。

告别,童年;展望,青春。

关于告别初中作文2

哪有无终的曲,哪有不散的席。——题记

初奏-寂静的教室

电扇已经停转,咸味仍在空气中弥漫,空旷里友情很短暂,三年后的消散,无法扭转。寂静的教室里很阴暗,中考考完,如鸟兽散,就像音乐高潮后的平淡。中考考完,暂无恼与烦,笑容却也不灿烂。还没习惯,一个人的孤单。三年的牵挂与荣华,铃声也很沙哑。不能继续在课上心猿意马,只余下考卷上的红似朱砂。我好像很傻,本应到楼下,该回家,却觉得眼里有沙,泪如雨下。

序章-无声的宿舍

回到了十二号楼,寻找失落的离愁。床头,屋漏,窗锈,一年的生活如流,灰色的地板似乎不再让人难受,回眸,308其实没有那么丑,看了好久才回头,回忆像诅咒,这种时候,本应醉酒,才可销愁。意料到的冷清,太过安静,脸上的泪水很晶莹,抬头却发现,天空很晴,万里无云。很是零丁,很是伤心。

终曲-孤单的校园

平静的操场,冷清的篮筐,在最后的时光,我和它们都很迷茫,不再有初一的.嚣张,初二的疯狂,中考的冲刷下,我们早已折下翅膀,高墙外的流浪。三年后的我们很累,很惭愧,中考的真谛,我没能领会。心事如重重烟,迷了夏和秋,是离愁;

眉头有层层锁,拘了心与口,难回眸。——后记

关于告别初中作文3

今天,可能会和往年不同,因为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就在这一天,我们将告别童年,拥抱青春。

告别我们的童年,走出了幼稚,走出了无知,跨入了花季,跨入了一片真正属于我们的天地。没有了童年的天真,也没有了童年的单纯,我们告别童年,走向成熟! 告别童年,但要记住童年时的欢乐,那些嬉戏打闹,无忧无虑,幼稚单纯的日子,是多么难忘。这些难忘的日子,会被我们永远地记在脑海中。 童年是一个温馨多彩的梦,充满幻想,充满甜蜜;童年,凝结着我们欢乐的笑语,凝结着我们成功的喜悦;童年,是我们生命之旅的开端,更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摇篮。

告别童年,我们走向了属于我们的青春道路,也许我们会为童年的离别感到惋惜,但我们更应该庆祝青春的到来。这到来,意味着我们由稚嫩转向成熟;意味着我们将告别童年的花园,步入青春的殿堂;意味着我们将走上一段崭新的征程!

【必备】告别青春作文 篇13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告别青春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告别青春作文 篇1

高考,就这么结束了。寒窗苦读十几年只为了那短短的几场考试。而今天,我发现我心理面释然了,因为,我告别了我的高中时代,也告别了青春。

清晨起床后,顺手整理一下乱蓬蓬的头发,有时还会精心的打扮一下,穿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讲究,原来自己已经变得在乎外表了,爱美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道会有错吗?或许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不会去与他们攀比吧,因为在这方面,我只会欣赏我自己。爱美是没有错,但过于爱美就是大错特错。

在休闲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聊,无论如何都能够挖掘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这个季节,我们不断的懂得了享受。有时我们会痴迷在浪漫的风景里;有时会沉迷于小说的故事里:有时也会陶醉在优美的歌声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都在寻找那些属于自己的乐趣,不论是什么样的乐趣,总之都使的我们生活变得更加有了意义。

这个时候是个懵懂的时候,是一个开是懂得事理的时候,只需伸手去拨开那层弥漫在前方的薄雾。哪一天,你也许惊奇的发现你已经习惯于深思熟虑,做事也变得慎重,这个时候就是你结结束幼稚、走向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一个容易冲动的时候,总是自以为是。这个阶段用王蒙的概念来理解――是一个觉醒和自以为业经沧桑的年龄。

有些时候我们会显得十分懂事,在这个年龄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负起一些重任,毕竟我们已经走向了成熟。在家里,我们会刻意去挑起一些担子,因为看着父母们忙碌的影子,总会感觉不是什么滋味;在学校或社会,一些挑战在等待着我们,而我们也只能去面对。如此一来,在我们的肩上,开始承载上了压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一生中,高中是的友谊往往是最深的友谊。”我也这样认为,在这个懵懂的年龄,我们同样向往着友情。在不断的阅历中我们学会了用自己去面对,用心去容纳,从而造就了一段又一段最真诚的感情,我们怎能狠心将它们舍弃?

这个时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所有的人都将在此时为自己确定一个方向,有很多人会为自己找到一条前进的路,也有很多人会从此选择放弃,还有少数的人,他会为永远相信自己――走一条似乎走不通的路。我们奔走于人生的旅途上,为着自己的命运而拼搏,只为成功,不畏失败。

青春年少又怎么会没有为爱而生的一刻?

你慢慢地走在路上,当你突然发现你的脚步变快的时候,在你的前面大概就有一个你心所属的他(她),若是如此,你的身体也会越来越不听你的使唤。也许是因为那点羞涩,你不敢走上去向他(她)表白,只好做出一幅毫不经意的样子从他(她)的身边擦身而过,然后再后悔自己的懦弱与胆怯,有时还会胡想一下下次相遇的情景,你会将自己想象得很是勇敢,但真正到了下一次时,原来还是如此。

站在人生的跑道上,回头看着来时的路,我发现我经历了很多,有欢笑有泪水,有相聚,但更多的是离别。今天,我们就要告别了,告别同学,告别老师,也告别青春。

告别青春作文 篇2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属于青春年少的那份感动,在岁月的无情辗磨下支离破碎、物是人非!

二十五载光阴,犹如指间流沙、悄然而逝。一转身,冬去春来;一回眸,流年似水;已经流青春的尾端。‘忆往昔青葱岁月,直教人感叹日月蹉跎!清晨,走在家乡的田野,看着那片“葱葱郁郁、千娇百媚”的油菜花,处处蜂鸣蝶舞,行走于油菜花田间,感受着哪缕柔风拂面,不由仰首伸臂,尽情地呼吸,使身心放松、自然、和谐在无限春色里空明一切,将精神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力量相互交融,忘却了一切烦恼、疲倦、忧愁,心中宽广无限。凝眸处,千娇百媚,亿万花开仿若置身在花的海洋里。这场景一切都那么的熟悉!沉思间,哪童年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昔日追蜂逐蝶的场景,犹如就在当下:‘童伴小胖的高声哀嚎在仿佛内心深处响起“〃啊!小鱼快儿过来,我被蜜蜂蛰了"我急忙跑到小胖跟前,看着他满脸通红,泪水在眼中不断徘徊时,忍住了笑意,一脚真诚道:“你被蜜蜂蛰哪里啦”“我被蜜蜂蛰到后颈了,快帮我把蜂针拔出来”小胖的声音有点颤抖。我忍住笑意,走到小胖的后面,翻下他的衣领,果然那里红肿了一圈,蜂针还在不停挪动,我不再犹豫,一下子拔了出来。“好了,没事啦,过几天就会消肿的,你一个大男孩,整个‘秋水蕴碧波’像什么样子”“哈哈哈”我的笑声在田野间不断回荡……”

午间,站在田野间眺望,东边那座天峰山依旧葱葱茏茏、巍峨挺拔。山根处还残留着雾气氤氲,脚步不由自主蔓延而上……驻足山脚,看着高山、听着从山涧曲蜒蜿转,伸展而出潺潺溪流,仿佛看到了儿时和三五童伴,在山间追逐、在溪流里伐水嬉戏场景R22;“小鱼,我在这里、快来追我我呀!”这是童伴山鸡的声音!“小鱼,你不是很能跑嘛,有本事就来抓我啊。嗬嗬嗬”右边,右边也传来了童伴子鼠的声音……想起这一幕幕……嘴角不经意间微微翘起,一切都是哪么自然、和谐,就像一幅大自然的画卷。记忆中,童年趣事很多,有一起伐竹排撒网捕鱼的,走一起上山捉鸟的,一起爬树摘果的R22;哪时我们天真烂漫,哪时我们无忧无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惜那时候的一切,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冲刷得破碎不堪,只能偶尔的触景思忆。青山依旧,光阴不再’夜,在我的不经意间降临。静静地站在窗台,远眺夜空,月朗星稀,繁星点点,思绪随着夜风飘飞,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回到青春年少时的点点滴滴。“哪时儿,为情而执着;为工作而热情;为朋友而冲动;因相聚而开心快乐;因离别而悲伤难过R22;这一幕幕犹如剪影,在脑海深处不断重复。”多么希望,时光能倒流、青春能重演。但,理性告诉我这是没有可能的,人生就像一场只能前进,不可后退重演的戏。没有谁能将青春完美演绎,青春总要一些痛苦与挫折来刻骨铭心,总需要一些伤疤证明我们的年少。葱茏的脚步,已经走到尾端。

站在青春转角的十字路口,我也只能潇洒地举手挥挥、在心中呐喊:“别了,青春尽管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你我“野狸岛”的初见,现在仍然余音萦绕。别了,青春我无法忘怀,你我携手漫步海滨长廊的那份甜蜜点滴。别了,青春我永远忘不了,相聚一座桌时的豪言壮语!”

告别青春作文 篇3

今天早上,我突然想写一篇关于毕业的作文。

那一枚太阳,因为九月,而绚烂;那一颗明星,因为九月,而耀眼。我们带着折戟沉沙的信念将要远征,踏上不同的征程。出征之前,我们挥手告别,我说:告别什么?

一场考试,活生生的把一个班拆散了。我们因为一场考试,而各奔东西。

当你踽踽而过或是茫然不知所处时,当你停箸怅惘或暗自沮丧时,请记住,远方有许多人在想念你。只要抬头望一望我们曾经种下的许愿树,就会看到六年来我们是如何共顶炎炎烈日,同沐皎皎月辉的。

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扯碎我的脚步,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也许征程的迷惘会扯碎我的手臂,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虽然挫折的创伤已让我寸步难行,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

也许下一回追梦时依旧会破碎,可人生绝不该任困苦摆布并凋零。就算还有一丝呼吸我也要拼命追寻,只愿灿烂这平凡而不羁的生命。也许下一次前行时真的会倒下,可活着绝不是向命运低头并祈求。就算还有一丝力量我也要奋力奔跑,只愿无悔这平凡而不羁的生命

我相信,我们彼此之间是心有灵犀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们共同的座右铭。我们不喜欢以泪诠释告别,因为我们把它当成中转站。或许某年某月某日,我们会在相同的地方相视而笑;或许某年某月某日,我们用王者归来的气魄重新温习久违的欢笑。

无尽的笑靥,在灿若桃花的脸上,我们彼此寻着残留的痕迹,把所有记忆都印刻在心里,雕琢在属于我们的青春纪念册中。坚决不说告别,不说再见,不说珍重,我们只知道,我们还会回来,还会相聚,重现我们的风采!

因此,还需告别什么?

告别青春作文 篇4

小学六年,听起来很长,很长。可在这即将毕业之际,回过头来一看,又觉得很短,很短。刚入学的情景历历在目,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还记得刚入学时,我刚满六岁。怯生生地藏在爸爸妈妈身后,拉扯着爸爸妈妈的衣角,好奇地打量着美丽的.校园。而时间却在我们不经意间溜走了,一转眼,我们即将毕业,告别母校,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转眼间发现,原来自己变化这么多:长了身高,长了见识,长了知识,长了智慧,长了胆量……啊!这六年过得是多么的快乐而充实。

我美丽的校园啊!您可曾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您怀抱的那份兴奋,那份喜悦吗?您可记得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份骄傲,那份自豪吗?您可记得我第一次举手发言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开心吗?您可曾记得我们在五星红旗下的庄严宣誓吗?您可记得我们在校园里的那颗大榕树下乘凉和嬉戏,你可曾记得我们在操场上欢笑,打闹,奔跑的身影,你可曾记得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书写声……在这即将毕业之际,我们不得不离开您温暖的怀抱,我想对您说:谢谢您!对我恩重如山的母校,给我美好而温暖的回忆,让我感到做为您的学子的自豪!再见了我的母校,我将带着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走得更高更远。

我尊敬的老师啊!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谆谆教导,是您像母亲一样把温暖传递给我,把我带进了知识的海洋,是您在我受挫折的时候您的教导,您就像树根一样默默汲取大地的营养然后传递给我们,您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如今,我们即将毕业,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我唯有努力学习,做一个诚实,感恩的人才能回报您的教导之恩。”

我亲爱的同学们,谢谢您们让我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一转眼,我们就一起在嬉戏,打闹,学习中长大了,我们在一起的一点一滴都是那么珍贵,哪怕是口角争执,也已然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我想对你们说:“无论走的多远,飞的有多高,会遇到多少人,你们都是我儿时最好的伴,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天真的笑脸,再见了我的同学们!”

上一篇:快乐的人读后感下一篇:大一新生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