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因私出国管理规定(共8篇)
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 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称“登记备案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
(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
第五条 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由其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向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第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地区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
第七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时,应当核实有关单位登记备案的情况,确定是否颁发出入境证件。已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未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因私事出国(境)的意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办理。
第八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制定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第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对本单位已申领出入境证件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实行因私事出国(境)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出国(境)人员在境外遵守外事纪律,未经批准不得逾期滞留。登记备案人员已申领的出入境证件,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
第十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因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登记备案手续的,公安机关违反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应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送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公民的因私出国 (境) 愈加频繁。为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管理, 落实从严管理要求,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
1999 年, 为了进一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 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 中纪委等十部委联合下文, 对加强党政机关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工作提出工作意见 (中办发〔1999〕23 号) :要求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需要履行审批手续, 因私证件需要向党组织报告并登记。明确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党委要参照执行, 加强对领导干部出国 (境) 的管理工作。
2003 年, 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 (境) 管理的暂行规定》 (公通字〔2003〕13 号) [1], 明确要求开展副处级及以上人员登记备案工作。
2004 年, 中央纪委等八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 (境) 管理的通知》 (中纪发〔2004〕26 号) [2], 提出了证件集中收集保管的要求, 同时对因私出国 (境) 审批和有关工作纪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央组织部于2014 年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组通字〔2014〕14 号) [3]以及2015 年印发了《关于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 (境) 证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组通字〔2015〕20 号) [4], 重申了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有关要求和纪律, 并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管理工作。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因私出国 (境) 管理主要分为三块业务, 分别为备案管理、审批管理和证件管理。
备案管理就是将需要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信息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登记备案后, 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办理登记备案人员的出入境业务时, 就需要其所在单位出具意见, 通过这个方式对登记备案人员特殊情况因私出国 (境) 进行管理。登记备案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信息。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后, 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审批管理就是对于已登记备案的领导干部申请新办证件、通行证签注、领取使用证件出行等都需履行审批手续, 一般程序是先由干部本人填写因私出国 (境) 业务审批表, 提出书面申请, 明确有关事由、目的地、日期安排等, 然后由所在单位 (部门) 签署意见, 经过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签署意见后, 报单位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对于领导干部有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或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国 (境) 等7 类情况的组织上不批准其因私出国 (境) 。
证件管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的因私证件要在回国 (境) 后及时上交由组织上统一保管, 并建立证件台账, 分单位、分部门归类有序管理, 每本证件建立对应的使用登记记录表。领导干部因私证件办妥或回国 (境) 后, 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杜绝发生领导干部违规私自持有证件的情况。因私出国 (境) 管理涉及三种证件: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三、因私出国 (境) 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一是在登记备案管理方面存在漏备、错备、多备等情况的风险, 也就是该登记备案的没有备案或者错备案。因私出国 (境) 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是登记备案, 如果登记备案工作出现遗漏和错误, 其结果就是根本起不到管控的效果。
针对这一风险, 要及时梳理本单位应登记备案人员, 对于新提拔以及工作调入人员要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对于登记备案人员的工作单位、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进行更新备案信息。
二是存在审批盲区, 对于禁止因私出国 (境) 的7 类情形中的有些情形, 比如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 对于领导干部的民事案件, 单位不一定了解和掌握, 在出国 (境) 审批时, 工作有些被动。
针对这一风险, 单位要及时全面了解干部的相关情况, 特别是民事纠纷等情况;建立合理的审批流程, 增加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法律部门等的审批环节, 多方把关, 最后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审批。
三是存在个别领导干部私自持有证件未上交组织统一集中保管, 谎称遗失的风险。因私出国 (境) 管理制度要求领导干部不得私自持有因私出国 (境) 证件, 对拒不交出所持有的因私出国 (境) 证件的领导干部, 要进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 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少数领导干部确实存在对证件管理不善, 存在遗失和损坏的情况, 但是不排除个别干部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 私自持有证件不愿上交, 谎称遗失的情况, 存在较大管理风险。
针对这一风险, 组织人事部门要和公安机关在因私出国 (境) 管理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 指定专人负责, 及时从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获取登记备案人员的有关持证信息情况, 与在管的证件台账进行核对, 对未上交的证件及时督促, 对于答复证件遗失的情况, 要求干部本人及时到出入境管理机关进行证件注销, 组织人事部门需要留存相关注销材料复印件。
四是存在领导干部的因私出国 (境) 实际行程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推迟, 少则一个月多着半年的情况。有些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返回后, 未能按时上交因私证件, 个别干部存在未经审批二次出行的情况。
针对这一风险, 单位要建立证件使用登记制度。每本证件都应该建立对应的使用登记表, 对每次使用的地点、事由、时间以及归还时间都进行登记记录;建立证件归还时间预警机制, 按照行程计划的返回时间, 督促当事人及时上交证件, 对于行程推迟一个月以上的, 需要回收证件, 确有需要因私出国 (境) 的另行履行审批手续;建立证件使用情况反馈机制, 持证人归还证件时, 需说明证件实际使用情况, 是否按照审批事项开展因私出国 (境) 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 (境) 管理的暂行规定[Z].公通字〔2003〕13号, 2003.
[2]中央纪委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 (境) 管理的通知[Z].中纪发〔2004〕26号, 2004.
[3]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Z].组通字〔2014〕14号, 2014.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的利益,针对干部因私出国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下面是由东星资源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员干部因私出国规定通知材料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东星资源网,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党员干部因私出国规定篇一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旗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的监督管理,严格因私出国(境)的审批程序,加强对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证照的统一管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额济纳旗科级领导干部(含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 审批原则
第三条 领导干部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审批。
(1)受到党纪政纪撤职以上处分未满5年的;
(2)违反外事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
(3)因涉嫌违法违纪已被有关机关立案调查的;
(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国(境)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退(离)休领导干部申请因私出国(境)可酌情审批,在外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在职领导干部申请因私出国(境)须从严掌握,一般不予批准,有特殊情况经批准的,在外期限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第五条 全旗科级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符合下列特殊情形的,可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或领取因私出国境证件。
(1)本人的直系亲属病重病危或去逝,需探望或处理后事的;
(2)本人是港、澳、台侨胞或者党外干部需探亲的;
(3)专家需以私人身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
(4)本人配偶在驻外机构工作需探亲的,直系亲属在国(境)外工作、学习生活需探亲的;
(5)因病确需到国(境)外治疗的(需提供主治医师的诊断证明);
(6)其他在职领导干部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或领取因私出国(境)证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明确可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或领取因私出国(境)证照的特殊情形。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 审批权责
第六条 正科级实职领导干部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或领取因私出国(境)证照,事前报盟委组织部备案同意后,由旗委组织部审核,报旗委审批,由旗委主要领导在因私出国(境)意见上签署“同意”意见并署名后,加盖“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公章。
第七条 其他科级干部(含退休)和退(离)休处级领导干部申请因私出国(境)由旗委组织部审批,一般工作人员(含退休)申请因私出国(境)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审批程序
第八条 办理因私出国(境)证照的人员需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关于同意XXX申办出入境证件的函》,如实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必须写明申请人姓名、所在单位及职务、身份证号;配偶及子女姓名、所在单位及职务、身份证号;出国(境)事由、时间,由单位负责人审签并加盖公章,送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第九条 已持有因私出国(境)证照的人员申请因私出国(境)的,直接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条 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申请出国(境)人员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第十一条 经审查,符合规定的,由申请人携带个人申请,到组织人事部门领取并填写《因私出国(境)人员审查表》和《干部证照借取登记表》,填写和审签内容包括:出国(境)人员姓名、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工作单位、职务,出国(境)事由、时间,在国(境)外停留的时间,本人的政治表现,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分管旗级领导、纪检、检察对其出国(境)的意见等。
第十二条 《因私出国(境)人员审查表》和《干部证照借取登记表》经纪检、检察、主管部门、分管旗领导签字盖章后,交回组织人事部门,方可领取因私出国(境)证照。
第十三条 因私出国(境)人员回国后十日内,由所在单位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 证件管理
第十四条 因私出国(境)人员回国后七日内,将因私出国(境)证照上交组织人事部门进行集中统一保管。
第十五条 已退(离)休的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因私出国(境)证照交由所在单位集中管理,且申请因私出国(境)时要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对无特殊情况,逾期未交回因私出国(境)证件人员,组织人事部门将于逾期5日内通知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注销因私出国(境)证照。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5年内不得审批其因私出国(境)申请。
第十七条 因私出国(境)证件丢失无法交回的,由本人前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证照作废,并将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证件作废回执或证明于归国(境)7日内按照因私出国(境)审批权限送交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 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联系,对工作单位及职务发生变化的干部,按照因私出国(境)审批权限,在任命文件下达7日内,将因私出国(境)证照移交相应组织人事部门。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 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 登记备案人员范围:全旗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一般工作人员及2012年以后退(离)休人员(二级单位由一级主管单位统一备案)。今后,凡本单位、本部门出现新录用或调入人员,于录用或调入15日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向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提供登记备案人员信息。
第二十条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供因私出国(境)审批人员签字及因私出国(境)审批用章样式。审批人或印章变更后,组织人事部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更改备案。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我旗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时,应当先核实有关单位登记备案情况,再确定是否颁发出入境证照。已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未提交相关审批部门对申请人因私出国(境)的意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办理。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条例: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旗纪检、检察、组织人事、公安、安全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因私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进行清理检查。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由旗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党员干部出国管理规定通知篇二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纪委、组织部、外事办公室、公安厅(局)、国家安全厅(局)、监察厅(局)、人事厅(局)、商务主管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纪检组纪委、外事部门、监察局、人事(干部)部门,中央纪委各派驻纪检组,监察部各派驻监察局、监察专员办公室,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纪工委: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一系列文件,对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人员和资金跨境流动日益频繁,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出国境私自不归的情况屡有发生,甚至少数党员干部携赃款外逃,给党和国家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人员的管理
(一)加强教育,防范在先。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针对性地对出国(境)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外事纪律、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教育。要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出国(境)人员行前集中培训、谈话提醒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出国(境)人员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二)强化管理,从严把关。党员干部因公出国(境),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规定》(中办发[1991]8号)和《关于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补充规定》(中办发[1993]23号)规定的批准权限进行审批。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因公出国(境)的审批,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999]23号)的有关规定。
(三)健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在因公出国(境)期间的行为。对派驻国(境)外工作的党员干部,派出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临时出国(境)的团组,应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团组成员未经团组领导同意,不得单独活动;不得擅自变更出访路线;不得擅自延长在国(境)外的期限;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派出单位和外交部等有关部门。
二、对因私出国(境)党员干部进行严格审查
(一)党员干部因私出国(境),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因私出国(境)的审批,要严格执行中办发[1999]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或变相下放审批权限。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涉及管理人、财、物、机要档案以及其他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要严格审查,着重审查近期政治表现和廉政情况。对法律规定不准出境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不得批准其出国(境)。
(二)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公安部、人事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公通字[2003]13号),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关在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退)休厅(局)级以上干部和涉及国家安全、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等人员因私出国(境)的登记备案工作。
(三)加强党员干部因私出国(境)后的管理。因私出国(境)的党员干部,在国(境)外不得以党员身份参加公开活动,每季度要把在国(境)外的情况向所在单位和单位党组织汇报一次,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党员组织关系的处理,要严格执行《中央组织部关于共产党员因私事出国或去港澳地区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组发[1981]19号)。回国后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
三、切实做好出国(境)证件的管理工作
(一)因公出国(境)的党员干部,应在回国(境)后15天内,将所持因公出国(境)证件交由发证机关指定的部门统一保管或注销。对拒不执行规定的,吊销其所持证件。
(二)党员干部申领因私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后,以及每次因私出国(境)前,要向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并登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并登记。本通知下发后,各部门要对党员干部申领上述证照的情况进行清理,对未报告登记的,要组织补报和登记。
(三)因私出国(境)的国家机关登记备案人员,应在回国(境)后10天内,将所持因私出国(境)证件交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
(四)各单位要建立出国(境)证照专人负责制和护照使用登记保管制度。
(五)党员干部办理外国长期居留证、前往港澳通行证、香港和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的配偶出国定居或办理上述证件的,要严格执行中办发 [1999]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四、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这项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健全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各业务主管部门特别是外交、商务、金融等部门及负责出国(境)审批、出入境证件颁发部门,要分别负起责任。
(二)加强对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管理权限和程序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定期逐级上报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的情况。下级组织人事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将上年度党员干部出国(境)情况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书面报告,重大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对党员干部出国(境)私自不归的,要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或采取组织处理措施。对给国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要从严惩处;对涉嫌犯罪的,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要加大缉捕力度。对党员干部在出国(境)或办理出国(境)审批手续中弄虚作假,甚至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出国(境)证件的,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对驻国(境)外机构或临时出国(境)团组发生人员擅自脱离组织出走、叛逃,或者有其他严重违纪(境)行为的,除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外,还应当依照规定追究该机构或团组领导人以及派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对违反出国(境)证件管理规定,拒不交出所持出国(境)证件的党员干部,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在出国(境)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导致党员干部出国(境)私自不归,或发生问题后不报告、不处理的,要依纪依法追究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对一些出国(境)后私自不归和外逃后被引渡或遣送回国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典型案例,要及时通过内部通报或公开报道,警示广大党员干部。
(四)纪检监察、组织、外交、公安、国家安全、人事、商务等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负其责,严格管理,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形成有效预防和处理党员干部出国(境)私自不归问题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出国(境)登记备案人员证照审批、资料管理和出国(境)情况信息数据库,并实现出国(境)相关管理部门间联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地外事部门要定期通报因公护照收缴保管情况,及时准确上传颁照数据。财政、金融部门要对巨额资金和外汇使用流动等情况进行汇集和分析,并加强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党员干部持有和使用出入境证件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掌握涉嫌违纪违法且有出国(境)动向人员的情况,并向公安机关提出依法采取措施、控制他们出国(境)的建议,公安机关要积极予以协助。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和加强国际警务合作问题,完善有关政策,并提出相应措施。教育、科技、国家安全、人事、商务等部门,要研究防范科技骨干、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出国(境)私自不归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五、非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参照本通知执行。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处级及以上职务人员
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机关、事业单位在职的处级及以上职务人员和企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离退休的厅(局)级干部,在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时,须按干部管理权限提交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对申请人因私事出国(境)的意见。为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进一步做好对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职务人员因私出国(境)的审查工作,规范审批程序,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特制定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如下:
1、本人需出具手续:本人因私出国(境)申请,国(境)外的邀请函,邀请人在国(境)外的经济担保,邀请人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部门出具的被邀请人直系亲属在该国病重、意外事故情况的证明或提供其它有关方面的材料等。
2、在职厅级领导干部的审批:农委党组同意后,以党组名义向省委组织部呈报书面报告,由干部监督处审核。审核后,须征得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其中正厅级领导干部,须征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报省委批准。13、离退休厅(局)级人员的审批:农委党组同意后,以党组名义向省委组织部呈报书面报告,由干部监督处审核,省委组织部审批。
4、在职处级干部、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审批:机关处级干部办理因私出国(境)需有本处室意见(主要领导要签字),直属事业单位处级干部、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需有本单位同意出国(境)的书面报告,由农委人事处审核,其中机关各处(室、办、局)和直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报分管主任、主任批准,其他处级干部报分管主任批准,人事处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一、本人申请出国(境)交流学习是在全面知悉出国(境)学习利弊的基础上做出的慎重考虑,并自愿按相关规定负担学习期间的有关费用。
二、出国期间,严格遵守当地学校的教学与生活管理要求,服从指导老师的组织安排。
三、出国期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参加任何与交流学习无关的政治团体及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活动。
四、加强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人身与财产安全。
五、出国期间,严格按照学校研究生培养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实验、论文、科研等工作,确保学习质量,学习期满时按期回国。
在此期间,因本人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的意外事故,一概由本人承担。所有内容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承诺人签名:
联系电话:
学校:
学院:
学号:
管理工作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集团公司关于加强企业人员出国(境)管理的规定,加强对因私出国(境)的管理,根据《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员工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兵装人〈2011〉20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现将企业人员因私事申请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抓好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
公司备案人员信息如有变更由保密办交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完备相关手续。
(一)各单位要对申请人及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批准其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或因私出国(境):
1、法律法规有明确禁止限制规定的及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认定不能离境的;
2、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保密部门正在调查的;
3、出国(境)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或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4、有移民、滞留不归等可疑迹象的;
5、提供虚假证明资料的。
(二)因私出国(境)的党员领导人员,在国(境)外不得以党员身份参加公开活动;每季度要把在国(境)外的情况向所在单位和 1
单位党组织汇报一次,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
党员因私短期出国(境)的,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党员如期回国后,应及时向原有单位组织汇报出国(境)期间的情况,如无问题,即可恢复其组织生活。
党员出国(境)长期定居的,在他们出境后,即停止党籍,其党员组织关系或档案材料由党委组织部门保存备查。
党员出国(境),本人提出要求退党的,可以按党章规定,办理退党手续。
(三)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的,原则上不得以因私出国(境)的渠道办理。
(四)在因私出国(境)证件或手续办理以及因私出国(境)期间不得违反下列规定:
1、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以编造、提供虚假证明等手段骗取出国(境)证件。
2、不得不经组织批准,擅自把你出国(境)证件或出国(境)。
3、不得违背保密承诺。
4、不得私自到未经批准的国家或地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办理国(境)外长期居留证、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5、不得擅自延长在外停留时间,确需延长的按第十一条规定办理申请手续。
违反上述规定,拒不交出所持出国(境)证件的党员领导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在出国(境)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导致领导人员出国(境)私自不归,或发生问题后不报告、不处理的,将以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本人出国(境)前要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委组干部报告,同时登记准确出国(境)日期(以机、车、船票为准),返回后要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委组干部报告,并到人事处办理销假及其他相关手续。党员干部要按规定及时办理恢复组织关系手续。
二、因私出国(境)人员的审批权限
1、集团公司党组直接管理的公司领导人员由集团公司审批,公司其他领导成员及相关人员由公司党委审批。
2、登记备案人员按照领导人员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3、党员申请因私出国(境)长期定居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
三、因私事出国(境)申请程序办理:
(一)本人申请因私出国(境)应向公司党委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材料(如对方邀请函、证明对方身份或与申请人关系的材料等)。
(二)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出国(境)人员的历史和现实表现及家庭情况,特别是在历次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经审查同意后,申请人方可填写《因私事申请出国(境)审批表》,由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核实,在《审批表》中签字和签署是否同意出国(境)的明确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再连同个人申请、邀请函或其它相关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报党委组干部。经组干部审核报公司党委批准后,由本人在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或因私出国(境)手续。
四、证件管理
(一)出国(境)人员返回后要在半个月内将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交由公司组干部保管,涉密人员交由保密办管理,因私事再次申
请出国(境),仍按本通知精神办理,经党委批准后在组干部或保密办领取。
(二)本通知下发前已持有因私出国(境)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的,要将因私出国(境)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交公司组干部保管,因私事再次申请出国(境),按本通知精神办理,经党委批准后到组干部或保密办领取。
(三)新申领因私出国(境)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后因故取消出国(境)计划,及申领因私出国(境)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后12个月内未能实现出国(境)的,要将因私出国(境)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交由组干部或保密办保管。因私事再次申请出国(境)或出国(境)日期重新确定后,按本通知精神重新办理,经党委批准后在组干部或保密办领取。
五、附则
离休干部及退休中干以上人员因私出国相关手续在组干部办理,群工处管理的退休人员因私出国相关事宜由群工处办理。
附件:
1、《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审批表》
2、《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保密承诺书》
3、《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情况反馈表》
实施按需申领护照制度后,一般公民仅凭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以按需申领护照。同时,为了维护党纪政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对国家工作人员这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加强和完善他们的因私出国(境)的管理。此项工作属于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重要工作,具体表现为“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的建设。本文结合近期工作实践,探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和“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以及什么人员应该入库
“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做好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境管理的基础。而建设好“特定岗位人员”库前提就要准确界定入库人员范围,并及时准确入库。那么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如何确定应该入库的人员是出入境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人事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第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又规定:下列国家工作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这两条规定界定了应纳入“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范围。目前,可将我旗出入境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范畴具体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类:
一是政府机关公务员。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公务员的编制和范围更加法定化和明确化,此类人员比较容易确定。
二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相关人员。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中,存在许多非公务员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由于和国家安全、利益息息相关,也需要在出国(境)管理中加以掌控。但是,并不需要全部都掌控,可根据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从事的不同工作的性质,对其中具有领导干部职务,涉及财务、涉及秘密以及特殊要求的人员(如享受政府津贴、中高级技术职务人才等)入库掌控,这样既有利于减轻管理工作量,又不会失控漏管。
三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人员。这几个部门的人员数量大,层次广,人员类型多样,如果全部列为入库范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极易妨碍一般人员的出国(境)利益。可以对其中的领导班子成员,具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他从事特殊性质工作需要掌控的非正式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因此,我们实践中,将“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界定为:政府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中具有领导干部职务、涉及财务、涉及秘密及有特殊要求的人员,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中的所有具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需要掌控的非正式人员,以及报备单位认为需要报备的人员。
二、“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围绕“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和报备单位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制度基本建立。回顾这项工作的前前后后,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有关单位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认识不够。某些报备单位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有的错误认为,将本单位的人员送到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进行登记备案管理,是对自己单位人事管理权限的一种制约和限制;有的人认为,自己因为私事出国(境)是个人的事情,不关国家和单位的事情,报备管理后,会给自己的出国(境)申请增加麻烦。在进行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的登记备案中,存在不配合、不到位的情形。
(二)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意识。从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出发,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和报备单位之间,应该是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的。从某些方面来讲,公安机关只是承担,牵头培训、汇总信息的工作,大量的工作应该由组织、纪检、人事主管部门操作。但目前的情况是,组织人事部门缺乏管理的主动性,不能从管理者的角度督促、监督有关单位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因私出国(境)管理;报备单位不能及时、全面的提供本单位人员的信息,缺乏建立长期管理机制意识;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独立支撑,从报备人员信息的接收、管理,出入境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甚至是对报备单位督促。
(三)长效动态管理机制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在实施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制度的报备单位中,有的单位虽然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将本单位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备案,但通过工作接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对于本单位的人员信息变动情况不能及时更新报送。笔者近期对报备单位中已知的已经调动的国家工作人员查询,发现单位调动后,老单位没有撤报、新单位没有增报;职务调整后,人事主管部门权限变化的,没有及时增报,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信息的滞后性,无法根据最新的人事情况要求相关人员出具有关手续,增加了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审查过程中的工作量。第二,不能对本单位持有证照的国家工作人员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公安出入境部门反馈的持有证照的人员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管理,也没有确定专人进行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第三,联系联络机制缺乏。有些报备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临时性的工作应付,管理工作断断续续,负责人员随时更换,但又不向公安部门通报。
(四)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组织人事部门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中,理应是牵头组织单位,对于管理人员的报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都应该起到重要作用,毕竟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只是一个小部门,很多需要报备的单位都是公安机关的同级甚至是上级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仅凭公安机关自己的力量,很多工作没有办法落到实处。纪检监督部门也没有建立有关的惩治制度,来有效管理规范报备单位的管理报备工作。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是长期的,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的始终,不能停留于开始的时候,对于动态管理和清理整顿等后续阶段的工作便放之不管,形成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单枪匹马的局面。
三、公安出入境部门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中如何定位
从近期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感觉到,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及“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涉及人员利益复杂。如何准确定位出入境管理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位置,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对自身的职责作以下定位:
(一)公安出入境部门只是管理的机关之一。公安出入境部门负责“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信息采集的业务指导和数据信息的管理,负责在受理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过程中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掌控管理,负责将报备单位人员的出国(境)情况反馈。但是,公安出入境部门对于报备单位送交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是否准确、变动情况的及时更新、对于已持有证照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办理手续的审批和监督,是没有权力和能力去负责的,这些工作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和报备单位负责。
(二)出入境部门在管理中的作用是预防性和辅助性的。公安出入境部门作为公民出国(境)申请的受理、审批部门,是为公民出国(境)提供服务、维护公民出国(境)权利地方。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的管理体系中,主要的作用是预防性的。首先,出入境部门无权干涉报备单位的人事管理,只是将有关单位报送的信息及时录入信息控制系统中,以便在办理证照过程中对有关国家人员因私出国(境)情况进行掌握,反馈到有关报备单位,供报备单位管理作参考。其次,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没有惩治和制约的权利。就是有关人员有违法违规办理证照的行为,也只能向组织、纪检监督和有关单位提供信息支持,及时将所属人员的办证和出入境情况告知这些部门,由他们发挥惩治和制约作用。
(3)出入境部门是整个管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汇集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首先,接收报备单位的人员信息的报送,进行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在受理出国(境)申请时,核实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出具所属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对其办理证照情况进行掌握。其次,将已经办理证照的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反馈给报备单位或组织人事部门,以便有关单位对持有证照人员的证照进行管理。第三,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的人员反馈到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督部门。按照报备单位意见,决定是否受理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因私出国(境)申请。因此,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是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汇集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起到预防性和辅助性的作用,主要是协助报备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
四、作好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各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应该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从保障良好的出入境管理秩序的观念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的管理工作。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和报备单位要敢管、会管、真正管起来,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建好库,利用好信息,把好办证第一关,但同时要防止大包大揽,不越位。
(二)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和报备单位和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要形成有效联系联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可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反馈情况、交流工作,定期交换相关资料;建立使用好联络员制度。
为进一步加快公司的对外交往,方便公司人员出国(境)开展经贸活动,根据省、市有关出国(境)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出国(境)工作,特制定本规定。总则
1.1 公司所有因公务活动出国(境)团组、人员的政审、报批和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扎口,负责办理。要坚持因公出国(境)人员政审条件,严格把关,确保出国(境)人员质量。1.2 报批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出国(境)任务的完成及国家(公司)的声誉。出国(境)人员所在部门、单位,实行首长负责制,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2因公出国(境)人员条件
2.1政治条件:
2.1.1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历清楚,思想健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1.2 按党和国家有关条件限制的其他规定审查,具体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
2.2 业务条件:必须熟悉本职业务,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积极主动,能够完成出国(境)所担负的工作任务。2.3其他条件:
2.3.1 出国(境)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重大和传染性疾病,家庭和睦,能够进行正常工作。
2.3.2大学生、大中专生在见习期内,一般不得派遣出国(境)。2.3.3自行组团的应指派一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团组长,同时指派一名安全员负责团组安全工作。
3因公务活动出国(境)工作审批程序
3.1公司内因工作需要出国(境)进行公务活动的非本公司组团人员,统一到党委工作处领取“出国(境)人员审批表”,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由公司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后,交党委工作处,由党委工作处配合组团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3.2公司内因工作需要组团出国(境)进行公务活动的,到党委工作处领取“出国(境)人员审批表”,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由公司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后,交党委工作处,并在其指导、协助下办理相关手续。
3.3公司内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含控股子公司经理层)及其他个人在未办理出国(境)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一律不得私自通过其它渠道办理出国(境),一经查出将由公司纪委、监察处予以党政纪处理。
4.4 因公出国(境)人员,原则上不得一男一女组团出国(境)。所需材料
4.1本市组团出国(境),向党委组织部门提供国外邀请信(不同国家邀请信的要求、内容有所不同)原件一份,邀请信中文翻译件一份,国外邀请人的中、英文姓名、单位、地址(包括门牌号)、电话、传真等情况材料一份。
4.2 非本市组团,需提供任务批件或任务通知书原件一份。
5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的管理
5.1公司内持因公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出国(境)进行公务活动的所有人员,回国后一周内必须将因公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交党委工作处,由党委工作处交市外事办公室统一保管,并将护照押金300元退还给本人。
5.2公司内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含控股子公司经理层)及其他由公司出资办理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人员,出国(境)进行公务活动,回国后一周内必须将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交党委工作处集中保管,不得自存,对逾期不交者,以后将不再派遣其出国(境)。再次出国(境)的人员,可持“出国(境)人员审批表”到党委工作处办理领取护照、通行证手续。其他有关事项
6.1 党委组织部门接到无锡市人民政府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任务确认件后,即书面通知出国(境)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交照片若干张,出国护照押金300元。
6.2公司内员工出国(境)执行公务活动,回国后一周内须向分管领导、有关部门汇报其出国(境)情况,写一份出国(境)情况小结交党委工作处留存。
6.3公司内员工出国(境)执行公务(包括培训、进修、考察)前,须到人力资源处,按照“威孚集团人字(2006)第9号”规定签定有关协议,不签定协议者,将取消此次出国(境)任务。6.4公司内员工出国(境)执行公务活动,回国后一周内须到财务部门,按照“威孚集团财字(2006)第36号”通知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6.5公司内员工因私出国(境)探亲、访友、旅游等,仍然按照无锡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规定办理。
6.6 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与上级规定有矛盾时则按上级规定执行。
【公务员因私出国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退休公务员出国规定01-19
从公务员考评到公务员绩效管理06-29
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10-28
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11-03
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系统12-12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审批办法05-30
《公务员与行政管理》心得体会07-23
公务员管理科2008年工作总结06-28
公务员管理科科长竞聘演讲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