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精选8篇)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1

3月15日,按照市委统一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崇斯兰牵头,组织政法委、民政局等单位对新街乡、关塘集乡村民自治、依法治村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群众的四项权利,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所在。我市在村民自治中,围绕核心、抓住关键,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依法选举,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几年来,我市把民主选举工作作为村民自治的关键和前提加以高度重视。全市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在严格的法律和得力的政策推动下,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快车道。民主选举进程稳健,已接近尾声。据不完全初步统计,参提率达到92.6%,正式投票参选率达到94%。实践证明,市出台的选举方案操作性强,民主广泛,群众满意。

村务分开民主管理,保障村民政治权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质就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2004年8月,市委责成市委组织部牵头,农委、民政等部门配合,对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根据中央两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市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由市委政府两办下发。

1、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议是我市实行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全市普遍落实。各村委会每年都召开2—4次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务。其内容主要有:听取审议村委会工作报告,决定公益事项,实行一事一议,所作出决定经全体代表的2/3以上通过,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2、村务公开与监督。主要抓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明确村民代表的监督职权。村委会实行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委会委员工作和制度执行情况,村经济及公益事业发展情况提出意见,进行审议,实行监督。二是抓村务公开,在公开内容上分为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三类,具体公开内容、程序、时间、形式等有实施细则规定;如:在公开方式上,主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发挥村务公开栏或墙(黑板)等主阵地作用,按时公布;运用村级有线广播向村民公布宣传;打印成文字材料送到农户。三是建立村务公开和理财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成员从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

3、民主管理。我市制订了以下两方面的制度:一是《村委会工作制度》、《三年任期目标》等干部行为约束制度,使村委会干部按章办事。二是全市100%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村民自我管理的制度,制约村民行为。同时,发挥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作用,这种双向约束机制,使干部管理有依据,村民行为有规范,使村民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

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村民自治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使我市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第六届村委会选举,加大了候选人资格审查环节的力度,使得一批政治上坚定、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轻事业心强的人才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已选出的新一届村委会主任301人,党员300人,占99.6%;大专、高中129人,占43%,初中172人;年龄平均44岁,整体素质比上届提高,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干群关系大大改善。一方面,村干部民主意识加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办事透明度高,村干部感到村民对自己信赖,增强了对村干部的信任感,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使,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

新街乡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注意四个民主协调推进,并在推进中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街乡顺利地将原16个村合并为9个村后又圆满地完成了村委会选举任务。总结新街的成功经验。最实在的一条就是村民自治功底扎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是光上了墙,而是落在了群众的心上。三年来,干部为民办实事,如修水渠35公里(其中水泥护坡4公里),12座头,通过村民会议,群众出资筹劳自挖当家塘100面,修村道路75公里等,搭起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并村后,村民代表会议参会率88%至99%,群众民主议事积极性高涨,村民讲:“乡领导为我们着想办实事,村干部为我们费了事少心面,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村里的工作。”

村干部民主决策意识明显增强。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村干部的民主决策意识明显增强。过去村里的事往往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有的还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现在规范了决策程序,重大问题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工作中失误少,干部的威信高了。如新街凤阳村玩具厂有的提出承包向村缴3万元,村民有意见,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公开招标,结果以9.3万元成交。

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使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提高,瞻养老人、邻里和睦、婚丧从简等悄然兴起,打架斗殴、封建迷信等现象得到遏制。冶山铜闸村,按照村规民约,“厚养薄葬树新风”的条款,采取送“警告礼”的办法,即村委会买只花圈送至丧户,并宣传节俭办丧事,起到了教育作用。新街山尖村,因缺水常打架斗殴,经村民会议决策村民自愿集资筹劳挖了一条面50亩的当家塘,使争水的矛盾消除了。

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关于村民自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天长72%的人口在农村,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对保持全市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部分基层干部则认为:上面把农民素质估价太高,村民自治搞早了,他们并没有理解村民自治的深刻意义。为使我市村民自治健康开展,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现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

1、从根本上抓起,提高村民自治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相发展,村民的自主性、流动性大大增强,我市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地组织管理不能适应,因而有些村组织处于混乱;村民自立意识确立,但有些村民对全局不够了解,对上级政策缺少理解,因而对上级下达任务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村民的自治要求提高,但一些村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留于形式,因而村民对村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不满情绪。客观地讲,通过调研我们已看到了很多问题。目前,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还相当薄弱,这种不足不仅存在于广大农民身上,也指基层少数干部。部分群众把法律和政策为我所用,要权利而不尽义务,基层少数干部不依法规程序办事。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任务的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目前村民的自主、自立、自治的意识增强了,过去长期沿用的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已不再适应,全面落实《村委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已成为我市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这是新形势下党教育和组织农民的好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班,也是推进农村发展的突破口。村民自治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有它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基础是把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对村民自治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弄清楚:在农村谁是主人、谁有权力、谁能作主、谁最公正的问题,真正把广大农村群众的主人翁位置摆准。只有这样,农村工作

才能提高水平,打开新局面。

2、从示范中推进,保证村民自治有序有效进行。《村委会组织法》在全国试行10年,正式实施7年,但在我市这项工作起步较晚,同时前期也不规范。目前,村民自治活动开展的还很不平衡,为此在全市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是必要的可行的,即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实现村民自治为目标,选择领导思想认识深,工作积极性高,村组织建设好的乡镇作为全市的先行示范乡镇。其它各乡镇都要求确定2—3个先行村,在搞好示范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保证全市整体推进的规范化。

3、靠组织保证,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为加强对村民自治中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确保村民自治整体水平的提高,市要成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组,领导全市的村民自治工作;各乡镇成立领导小组,各村以村委会为工作小组。民政部门承担组织协调工作,并强调组织、宣传、农委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发挥部门作用,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

4、加大督查力度,促进村民自治均衡发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天办[2005]9号),这是我市把17号文件精神贯彻到基层的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性较强的文件,也是对当前全市农村管理中突出矛盾的回应,对后三个民主薄弱环节的强化和规范。一些乡镇村务公开留于形式,甚至搞假公开或不公开;有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不民主,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乡镇领导对村务公开不重视,对出现的问题不加以解决。而新形势下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要求村务公开和透明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而村民针对村务管理问题上访,在我市上访高峰表现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新街的实践证明,凡是村务公开搞得好,选举程序依法的地方就稳定,反之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也影响民主选举的进程和效果。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2

一、新型放贷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6月末, 内蒙古共有新型放贷机构195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86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家 (村镇银行6家、资金互助社2家、贷款公司1家) , 从业人员1686人。全区18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计135亿元, 覆盖了全区75%的旗县区和呼包鄂地区90%的旗县区。其中, 已有120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 其注册资本近70亿元, 贷款余额57.36亿元。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计9450万元, 截至5月末存款余额28419.20万元, 贷款余额27948.38万元。

二、新型放贷机构经营特点

(一) 贷款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特色明显

贷款主要投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弱势群体贷款难的问题。据对67家小额贷款公司和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调查统计显示, 截至6月末, 成立以来累计发放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发放额的比例分别为90.58%和96.55%。

(二) 贷款期限灵活, 以短期为主

截至2009年6月末, 小额贷款公司的短期贷款 (1年期及以下) 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均在90%以上。其中6个月期限的贷款占短期贷款比例达60%以上, 部分地区短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达到100%。村镇银行的贷款也以短期为主, 除1家村镇银行没有发放贷款无法统计外, 其余5家短期贷款占比分别为45.36%、89.5%、90.07%、100%和100%。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也大都以短期为主, 短期贷款占比分别为80%、88.41%和100%。

(三) 风险防范意识较强

新型放贷机构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保证人资质及贷时审查均直接参与, 且平时注意对优质客户的培育, 注重搞好贷后服务, 通过多种手段营造与客户长期共赢的环境。

(四) 贷款营销模式灵活, 手续快捷

目前新型放贷机构贷款方式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其中, 小额贷款公司担保贷款占比60%左右, 信用贷款占比20%左右。村镇银行担保贷款占比达到90%以上, 贷款公司担保贷款占比70%以上, 2户农村资金互助社分别为担保贷款占比100%和信用贷款占比100%。

新型放贷机构的担保贷款, 设定由机关公务员或家庭生活条件好及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居民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村支书担保、农 (牧) 户联保、商铺联保、用自有房屋产权或自有车辆及保险单、定期存单等提供抵押等可由客户自主选择的多种担保方式。一般一笔贷款从考察立项到发放时间为5—7天, 部分优质客户1天即可完成。在还款方式上, 推出了多种灵活的还款付息方式。

(五) 利率定价灵活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主要实行自主定价机制, 最高不得超过国家基准利率的4倍, 并根据客户信用状况确定不同利率, 一般贷款年利率在18%—29%之间, 平均为24%。从不同贷款对象执行的利率来看, 一般农户贷款利率较低, 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率较高, 但也有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分布没有明显的档次差别, 各类贷款均执行同一贷款利率。村镇银行平均年利率为5%—15%。贷款公司采取不同档次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 按照期限和行业不同, 实行12%—18%的年利率。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10%—14%的年利率。

(六) 业务发展迅速

截至2009年6月末, 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占资本金的比例平均在60%—85%, 部分地区超过100%。各家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存贷比均超过监管标准, 并有不断上升趋势。

三、新型放贷机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法律规范

目前, 规范新型放贷机构的依据主要有《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银监发[2007]5号) 、《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银监发[2007]6号) 、《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银监发[2007]7号)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8年第3号]) 、《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 (银发[2008]137号, 以下简称《通知》) 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08]23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等。大多是一些指导性和临时性的规定, 缺乏系统性, 约束力不强。

(二) 资金来源不足

《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在业务运营中“只贷不存”, 公司只能以股东出资额进行贷款, 不能吸收存款, 信贷资源补给相对比较单一。虽然根据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两家以下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自有资本50%的资金, 但现实情况是因小额贷款公司流动性紧张, 存在一定风险, 目前尚无一家金融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村镇银行, 一方面大多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 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 且不得跨县 (市) 吸收存款, 限制了其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成立时间短、网点少、规模小, 缺乏宣传, 金融产品单一, 加之业务系统建设滞后, 金融服务不全, 社会认知度较低、信赖感不强, 也制约了其各项业务的发展。

(三) 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从内部看, 普遍缺乏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从外部看, 特定的业务客户也增加了新型放贷机构的经营风险。调查显示, 目前我区没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信息纳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只有5家村镇银行接入征信系统, 实现联网的只有1家, 无法核查客户相关信息, 增加了经营风险。

(四) 经营效益较差, 政策扶持不够

目前, 新型放贷机构虽然业务量增长较快, 但盈利状况较差。2009年3月末, 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家盈利, 实现利润总额84.22万元, 相对于年初的-40.57万元, 仅实现了扭亏。小额贷款公司大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亏损。新型放贷机构经营效益不理想虽然有运营初期费用支出相对较高, 效益显现缓慢的原因, 但在一定程度上受目前营业负担高, 缺乏政策支持的因素影响。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不按金融机构利差来征收, 而是按照工商企业来缴纳, 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教育费地方附加分别为营业额的5%、7%、3%和1%缴纳, 所得税按25%缴纳, 而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执行, 农村信用社的所得税在改革期间更可以得到全额减免。税负较重及优惠政策缺位, 使新型放贷机构经营成本较大。

(五) 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监管不足

目前, 小额贷款公司受地方政府领导, 监管权归属地方金融办, 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并承担风险处置责任, 明确了银监会派出机构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均不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只负责政策宣传和相关业务的培训工作。在实际中,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业务属于金融业务, 专业性较强, 金融办作为地方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的专业事务机构, 从专业上难以胜任监管任务, 同时也缺乏一套成熟、科学的监测、监管指标体系和刚性的制约性措施。

(六) 经营发展方向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 小额贷款公司和一些村镇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多数选择了一些风险可控, 流动性好的大客户和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放贷对象, 未体现服务农民、农业的设立宗旨。

据对67家小额贷款公司和6家村镇银行调查统计显示, 截至2009年6月末, 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发放额的比例分别为7.99%和32.72%。

(七)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经营存在违规行为

《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上限不得超过国家基准利率的4倍, 并且不得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但个别小额贷款公司存在违规收取手续费, 变相提高贷款实际利率的现象。如当借款人实际与其发生借贷行为时, 除按月以基准利率4倍的利率归还贷款利息之外, 还要按月以基准利率3-4倍的比率缴纳被小额贷款公司称作“管理费与手续费”等费用, 使借款人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基准利率4倍, 成为事实上的高利贷。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单一自然人持有股份超标、擅自扩大放贷业务范围问题也较为突出。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有3家客户集中度比例超标, 存在较高的风险集中度隐患。

(八) 小额贷款公司的后续发展难定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 (银监发[2009]48号,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 为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提供了渠道和途径。但从目前条件看,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人对于要求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的条件不认同。《暂行规定》明确,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之后, 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作为最大的股东, 而原来的股东只能成为小股东。而当初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时, 投资者多为自治区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或企业家, 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对象往往也是与投资者有关系的某一行业或领域, 客户优势十分明显。投资人更多的是看重可以涉足金融领域, 同时希望成立“私人银行”, 把上下游企业或商户组织起来, 并将吸收银行批发资金再转贷给中小企业, 而成为银行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的桥梁。改制后, 可能失去话语权, 存在利益冲突。二是改制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优势有可能丧失。受目前银行体制的限制, 其经营思路恐怕会回到原来的“模子”中去,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上小而快的优势难以发挥。三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发放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特色明显, 比较实际地解决了弱势群体贷款难的问题。转制后, 贷款客户将不可避免向上和向大集中, 与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的初衷相悖。四是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经营状况除在不良贷款率、计提呆账准备、资产以贷款为主等指标上符合《暂行规定》要求外, 其余指标均未达标。

四、政策建议

(一)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改进监管方式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 其贷款业务银监局有成熟的经验和监管手段, 而对于金融办来说基本属于空白, 提高监管效率需要人民银行、银监局和金融办密切合作, 共同探索合理有效的监管模式。建议由金融办作为牵头监管部门, 建立由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 明晰各自职责, 建立监管协作机制, 加强监管。同时,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需要建立相应的行业自律组织, 搭建一个各地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强化自律、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外强监管内强自律来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政府扶持机制

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 以扩大其资金实力。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通知》 (银发[2008]385号) 的精神, 将小额贷款公司明确纳入再贴现的机构范围, 并对其办理贴现涉农票据和中小企业票据办理再贴现, 以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对涉农行业和中小企业加大融资力度。二是对初创阶段的新型放贷机构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进行财政补贴。

(三) 努力拓展资金来源, 壮大新型放贷机构发展实力

一是放宽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限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管理办法,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和手段进行规范, 进行增资扩股和引进委托资金。应尝试建立负责批发资金给小额信贷机构的小额信贷基金, 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放宽村镇银行同业拆借的额度限制, 使拆入资金真正成为村镇银行补充资金的有效渠道。鼓励和支持村镇银行创新业务品种,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加快各种业务系统建设, 拓宽金融服务范围,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

(四) 切实规避风险, 控制和防范风险

一是健全风险控制制度, 加强风险防范。对于符合加入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 分批逐步纳入人民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于当前达不到直接加入要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可通过与商业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实现信用数据的报送和查询。二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三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议政府建立相应的政策性保险体系, 从制度上消除村镇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四是建立新型放贷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五) 引导村镇银行确立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

在业务经营和发展模式上始终要遵循村镇银行的设立宗旨。建议设计和制定具有一定的“涉农”信贷业务指标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保证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流入农村, 真正体现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特点。

(六) 完善法律规范, 纠正违规行为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3

[关键词] 村民自治;妇女参政

【中图分类号】 D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45-2

一、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

广大农村妇女占了农村总人口的一半,这“半边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直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参与基层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基层民主状况,对农村基层民建设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农村妇女参政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必然要求。中国农村人口半数以上是女性,在农村经济建设以妇女为主体的情况下,占农业人口多数的妇女是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村民自治以“四民主”为口号,没有妇女参与的政治是不公平、不完善的政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她们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未来。

农村妇女参政是实现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参政为妇女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妇女可以通过选举实现自己的政治意愿和权利,丰富自己的参政经验,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妇女参政,见识增多了,能力提高了,就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农村妇女参政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占农村一般人都得妇女,在这一建设中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是提高农村妇女地位、推动男女平等进程的必要手段。

二、Y县S镇基本概况

Y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素以生产优质稻米而享有“银Y”之美誉。全县共有43个乡镇、一个管委会、832个村、6252个村民小组。其中管辖的S镇是Y县和G市之间的一个重要城镇。S镇位于Y县成东南部,幅员面积47.51平方公里,地处南前公路、仪北路交汇处,广南高速路越境而过。S镇距县城8公里,与广门乡、龙安乡,Y县九龙镇、乔家镇、普安镇、大石乡乡邻。交通发达,通信便捷,页岩、粘土、膨润土资源丰富,是G市陶瓷工业基地。该镇现辖33各村、2个社区居委会,场镇面积1.85平方公里。该镇以“工业强镇、农业富民、城镇聚力”为口号,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在抓好粮食成产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以蘑菇生产、微生物与用为主导的“白色农业”;同时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面向周边城市,积极发展以蔬菜、水果、小家禽为主的特色产业。神华陶瓷工业园区建设;以“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以优质稻谷生产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整合现有大米加工工业,促进了全镇大米加工业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该镇深化村民自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该镇多次举行“两委选举”,产生了多个县级示范村。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实行村民自治不仅为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提供了全新机会和制度保障,而且对培养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比较深入地考察现阶段S镇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妇女政治参与状况,笔者走访了县民政局,县妇联等单位,以S镇为对象,逼真对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状况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方式,共发送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同时附加有个人访谈(主要以农村妇女群众以及妇女干部为主,征求他们的意见,人物名都以其符号代替)。

调查样本的文化程度构成情况

三、S镇妇女参政行为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参政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行为,政治行为分为政治斗争、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因而我们可以把参政行为理解为人们关于政治生活的各种活动。这种政治活动的方式与手段有多种多样,如投票、竞选、抗议、罢工、战争、游说等。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妇女的参政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把农村妇女的参政行为简单定义为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活动。笔者在S镇对妇女的参政行为做了一些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比率高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抽象的民主一旦有了程序的进入,就立刻变得鲜活起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61%的农村妇女参加过村委会选举,没有参加过玄机的比例为39%,先撇开他们参与村委会的具体原因不谈,这说明大多数农村女性已经意识到法律赋予自己的政治权利并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笔者走访了S镇的D村,该村2004年进行了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村共登记选民数1228名,实际应到人数728名,其中女性505名,占参选人数的69%。

(二)妇女进入村委会的比例低、程度低

《村组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笔者在S镇的W村调查时发现,妇女当选为村委会干部的情况令人担忧。全攒多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妇女干部数量均为零。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89%的妇女表示要投妇女票,82%的妇女反对“村民自治是男人的事,与妇女没有关系”,可在现实中的农村,妇女当选率低,难以突破一定女干部数量的限制,这是为什么呢?该村的村支部书记是正阳给我们讲的,“这种情况很自然,我们镇的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都是由男性来担任的,女性只是负责计划生育之类的工作。我们村就没有妇女干部,我已经连续任职三届了,妇女同志怕担重任,大学生村官又不愿意到这地方来。”

(三)妇女党员人数少,妇女干部后备力量不足

在当今中国张志生活中欧诺个,中共党员身份具有较为显著的参政行为特征,它标志着个人参政意识的强弱。S镇2001年的党员统计人数中,农村妇女党员人数偏少。全镇共有五个党总支,58各党支部,党员17402人,其中女性党员175名,占所有党员人数的12%。同年报名参加村党支部书记竞职人员中,妇女党员有13人,进展男性党员人数的11%。在竞选村党支部委员中,也仅有25名女性党员获得了委员名额。随着村官海选,村官计划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妇女在两委会的比例总的来说有一定提高,但仍不明显,有的村甚至没有零的突破。

(四)妇女权力结构的边缘化状态

农村妇女在乡村权力结构中的位置更能直观地反映农村女性的政治状况。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家庭中,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显然,农业女性化的格局应急形成。在农业女性化、妇女在农村常住人口中占绝大多数比重的情况下,妇女在村级权力结构中的职位数量比男性少的问题就特别引人关注。在S镇,被调查的农村女性担任过村委会干部或村民会议代表的比例为12%,显然在农村基层政权中女性比例偏低。调查书记显示,75%的妇女参加过村民大会,在参加的人中,竟然有68%的人都不发表意见。和民主选举一样,从形式上看,妇女参与程度视乎很高,但在實际参与决策上,甚至成为治理精英的都非常欠缺,从而使这种资质的民主,仅停留在形似参与上,而未进入实际参与阶段。

四、结束语

没有妇女参与的政治是不公平、不完善的政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在村民自治中,妇女实际参政的状况还不尽人意,各级地方政府、民政部、妇联等相关部门,应积极的为妇女参政议政创造条件,真正做到农村妇女不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且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4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极边”之苗疆;东界新宁县,南邻广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西接绥宁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毗武冈市,总面积2646.07平方公里,现辖10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5万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汉、侗、瑶等10个民族于这片盈满灵性的沃土上和睦相处,共同发展。2016年7月21-27日湖南农业大学赴城步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韭菜坪青钱柳茶叶种植合作社、芭蕉油茶林、仔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木山高山峒茶园、汀坪乡大坪水村峒茶资源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城步县政府、儒林镇政府的配合和帮助下,我们通过与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技术服务人员交谈,走访基地,对城步县的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现撰写出调查报告,以便于将调研结果反馈给当地政府,以期为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城步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山地逆温效应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本地实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到目前,全县以奶业、延季蔬菜业、竹木加工业、小水电业和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作为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之一的城步峒茶的产区,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注意。目前,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现状有三大特点。

(一)城步县青钱柳茶发展现状

城步青钱柳公司采取自己建设培育树苗的苗圃基地,农民用荒山和土地流转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成立茶叶公司负责统一回收,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和种植户签订合同,让村民无后顾之忧。从2014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为汀坪乡东河村、白毛坪乡兰子坪村免费提供树苗12000株。形成了一个5000亩的绿色植物产业带,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500余人,预计2年后的茶叶产值将增收500余万元。为了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城步青钱柳茶业公司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免费为村民提供价值60多万的青钱柳树苗,打造5000亩绿色产业基地。另外,韭菜坪村从2014年开始种植青钱柳茶,现青钱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余亩,预计2016年将有200亩实现投产,为村民带来每亩一千元的收益。但是由于公司与当地政府的联系较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公司的基地管理较为欠缺;相关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及生产标准等原因,导致城步青钱柳茶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城步峒茶发展现状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树种质资源之一,其芽叶持嫩性强,春茶萌发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开采。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70kg。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氨基酸2.5%,茶多酚36.4%,儿茶素总量23.9%。适制红茶、绿茶,尤以红茶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尤其适宜在湖南红茶区种植。

但是在上世纪末,国内红碎茶市场不景气,导致当地茶农普遍用其制作“油茶”;农民为了增收经济效益,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政府也未采取保护措施,导致峒茶茶园基本被毁,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园。在儒林镇大木山村成立了峒茶专业合作社,拥有茶园约200亩,其峒茶茶园采用间作杨梅树模式,这样间作的目的不仅能提升茶园的利用率,还能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汀坪乡大坪水村峒茶资源圃依然保留了树龄超过70年以上的茶树,多年来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经济效益偏低。

(三)仔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芭蕉油茶林发展现状

城步仔圆茶油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茶油种植、生产、销售茶油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以加盟的方式进行商品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茶油的压榨以传统的热工艺处理,能有效的减少茶油的营养成分流失,有效的保留到野生茶籽出油后油品的口感,能促进茶油功效的发挥。芭蕉油茶林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规模较大,基地建设规范、合理。部分油茶林的主干分枝较高,导致分枝较少,产量较低。油茶林中一共有六个品种,差异较大。通过与负责人沟通、交流,初步决定在油茶林中套种牡丹,提高茶农近期经济效益。

二、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湖南省的茶产业整体发展非常迅速,但我们在实地考察调研过程中发现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规范有规模的基地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城步县在油茶及青钱柳茶方面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但是基地建设不规范、科学,在自然灾害前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峒茶方面完全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基地,以前的峒茶茶园基本被毁,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园。

(二)茶园的管理不到位

只有茶园的水肥充足,茶树根系发育良好、生长势旺盛,才能生长出量多质优的正常新梢,提高产量。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在青钱柳基地的苗圃地里,挖沟做畦时,沟挖的太浅,在暴雨天气,不能及时排水,导致基地里面的湿气太重,出现根腐烂的现象。近期正是大暑天气,气温非常高,然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做好做好通风措施,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幼苗无法生长甚至死亡。

(三)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问题

目前,城步县的茶产业链是一条比较单一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当市场价格上升时,整个产业链效益就好;当市场价格下降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就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比较单一的产业链中,即使农民种植茶树单产提高了,总产量提高了,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原理,市场上的茶叶多了,价格就下降了,这样直接的结果就是农民种出了更多的茶树,茶厂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农民的收益没有增加,茶厂的效益没有提高。因此产业链的延伸是城步县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政府引导不够

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帮助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目前,城步县的茶产业出现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整体。部分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项目无法启动的局面。同时,因为缺乏政府的介入,公司与农民之间缺少交流,而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整个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三、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基地建设(1)园地选址

基地一般选择在地形较平、坡度100以内的缓坡地,对坡度大的坡地整成梯地。离市区较远,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2)基地的公路等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偏远的山地、坡地离公路都较远,给化肥等农资运输,特别是对茶叶、茶籽的运输造成很大不便。基地离公路远,采摘后还需要大量的劳力将茶叶、茶籽搬运到公路上,使得劳动力强度加大,还可能延长所需的时间,进而影响产品产量。(3)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宜选用良种,性状一致,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产品的质量可大大提高。也可以选择当地的峒茶资源,把抗性好,表现优良的单株选育出来,通过扦插来繁育大批量的种苗。

(二)加强肥培管理(1)注重茶园的pH值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的土壤坏境中生存。一般情况下,微酸性的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使有机态养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机态养分供植物吸收,而且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际生长,使茶树更好的生长。种植茶树的土壤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大致为4.0-5.0之间。

(2)茶园施肥

茶园需要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由于茶园采摘强度大,芽叶带走养分较多,需要及时施入充足的肥料来补充茶树的营养。按照茶园施肥的原则应多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为主,氮肥与钾肥和其他元素相结合;重视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掌握肥料性质,做到合理施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科学的施肥原则,因时、因地、因茶树的不同品种和生育期,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适时、适量地施用,才能使茶园施肥发挥最大的效应。(3)茶园水分管理

保持茶园土壤的肥力,可以持久、稳定地供应茶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每次鲜叶采摘都会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必须进行水分、养分的补充,才能保证土壤养分。茶树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茶树才能正常的生长,所以茶园的基本设施灌溉系统要做好,能应对不良的生态环境。在干旱条件下要及时的做好浇灌保证茶树的正常活动,对于茶园的管理来说,水分管理非常重要。(4)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以及天敌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但是病虫对于茶树来说却是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需要对茶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根据茶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适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措施。在茶树生产上主要应用的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通过不同的防治方法,最终达到减少病虫害的效果。

(三)加强合作,提高产品质量

针对城步县目前对茶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着测报条件较差,防治比较困难,及抗药性等问题,我们建议城步县政府和分管农业的相关部门加强病虫害防治投入,加强与湖南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沟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条件,以达到提早预测预报,有效防治的目的。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对城步峒茶资源生物学性状及遗传分析、化学物质组学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对城步峒茶在红茶、黑茶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茶叶加工设备选型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

(四)多方筹资改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将国家政府出资扶持和蔗农自筹资金结合起来,修建公路,便于茶园的机械深耕和茶叶采摘后的运输。改善水利设施,修建蓄水池。在茶园中修建蓄水池,这样在雨季的时候蓄水池蓄养水源,在出现干旱的时候利用蓄水池里的水浇灌蔗地,以抗旱保收。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部分村镇示范推广,应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广普及。

(五)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茶树种植与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做到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粮则粮。既要保持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又兼顾到林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土壤的利用率,我们可以在茶园中间作或者套种一些经济作物,如杨梅、红豆杉、银杏、玉兰等等,这样的目的不仅能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还能适当的为茶树遮阴,增加含氮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六)增强文化宣传,提升知名度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之一。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包括安化云台山种、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茶以及城步峒茶,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当地的苗乡风情来进行文化宣传。另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推广茶文化来提升城步县茶产业的知名度,促进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

(七)城步县有机茶的开发 一种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生产过程中则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并采用生物措施和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农业部 《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的意见》指出,“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机农产品”。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外,还配套一定的扶持方案发展有机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针对这一形式,城步县可以大力发展有机茶来立足于县情。

(八)发展茶旅一体化

近年来,城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旅游景区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旅游宣传促销,致力打造“生态城步、魅力苗乡”旅游品牌,现在已初步形成南山与两江峡谷、白云湖与白云洞、县城沿河风光带、十万古田、沙角洞银杉自然保护区、桃林千年苗寨与大寨侗族民俗文化村等六大主体功能区,全县旅游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是《湖南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培育的旅游县之一,2010年,该县被评定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和“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通过把城步的茶产业与当地的苗乡、苗俗及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来发展茶园观光、生态茶园、制茶体验、茶文化休闲等等,城步的茶产业一定会有惊人的发展。

(九)政府积极引导及支持茶产业的发展

政府加强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作为茶产业发展坚强的后备力量,提高对茶产业的关注度。同时把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密切的结合起来,县政府加强对外联系,为乡镇、村争取到省内职权部门或者农业院校的精准扶贫项目,推进茶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力度与深度,提高茶叶种植、产品研发、后期销售的科技含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四、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5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

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认为应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放在首位,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同时,有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严重,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

二、改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为改进我省的村民自治,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制度的本义进行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民自治改革的关联面很大,尤其会涉及到相关的经济制度的改革。所以,村民自治制度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与农村工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二)努力增强村民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我省村民对村务活动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必须把提高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作为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由抽样调查可知,其原因除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外,最主要的是“村官”及少数乡镇的领导层漠视民意。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平台。

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6

关键字:村民 自治 现状 调查 建始县

一,村民自治现状

(一)上级部门把村民自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

建始县相关部门,乡级领导部门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把村民自治列入日常工作的范畴,每次召开政务会议,都会讨论有关村民自治的相关问题,并积极地深入村级自治组织,了解相关情况,以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发展完善村民以及自身决策提供真实的基础。

(二)民主选举扎实推进,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

自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草案后,湖北省建始县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从1989年开.COM的而建立的公开控制和纠错的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对选民和后选人资格、选举程序、保护选民政治权利情况及对选举工作人员工作状况的监督等。由于缺乏一套衔接紧密的程序设计,各别农村地区在选举监督方面“钻空子”,具体表现为选民登记的失序,在正式代表人的确定过程中存在黑箱操作,投票、核对及公布投票方面的失范和打击报复等现象。

第二,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需要继续强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在国家权利和基层社会之间形成了一个中介,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传统的压力型向新的合作型转变。据了解,在我县,乡镇干部遇事组织服务上村,村干部遇到大事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会上把问题与任务说明,形成一致决议后由代表们带头执行,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客观上有利于其各项事物运作,村民代表会议功能显著。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所有农村地区都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的作用。各别地区对基层重大事物的决策往往还是由村委会单独决定的,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很难得到重视和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能够全面考虑民意,有时甚至与民众的基本利益不相符合。长此以往,基层民众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与狭隘的利益表达渠道之间形成冲突,引起民众的不满,为基层政治稳定埋下了隐患。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7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简称巴州, 位于新疆东南部, 是卫拉特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除蒙古族外, 还有维吾尔、汉、回等36个民族。截至2014年, 巴州总人口140.42万人, 43.54户, 其中汉族79.69万人, 维吾尔族47.07万人, 回族7.19万人, 蒙古族5.21万人。

巴州下辖8县1市, 本次调查选取巴州地区的库尔勒市与和静县为调查点, 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录音和访谈三种手段, 随机抽样并进行入户访谈。共发放问卷280份, 有效问卷273份。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是:

性别比例:47.7%为男性 (116人) , 57.5%为女性 (157人) ;

年龄结构:被调查者中, 最小年龄为17岁, 最大年龄为73岁, 具体为, 17至29岁的占30.8% (84人) , 30至44岁的占39.6% (108人) , 45岁以上的占29.7% (81人) 。

职业结构:教师4.8% (13人) , 教师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5.9% (16人) , 公务员队伍中的负责人5.5% (15人) , 普通公务员13.9% (38人) , 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2% (6人) , 企事业单位中的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20.9% (57人) , 农牧业人员28.2% (77人) , 商业、服务业人员5.5% (15人) , 工业生产人员0.7% (2人) , 学生3.7% (10人) , 不在业人员5.9% (16人) , 其他2.9% (8人) 。

受教育程度:没上过学3.7% (10人) , 上过扫盲班0.7% (2人) , 小学8.4% (23人) , 初中14.3% (39人) , 高中18.3% (50人) , 大专及以上55% (149人) 。

2 巴州蒙古族语言习得及语言使用现状

2.1 母语使用情况

在273个被调查者中, 第一语言为蒙古语的共有268人, 达到总调查人数的98.2%;而第一语言为其他语言的则占非常小的比例, 如最先学会普通话的仅有4人, 或第一语言为普通话和蒙语两种语言的有3人, 另外有1人是第一语言为维、蒙双语的, 以及还有1人的第一语言为普通话、维语双语的。由此可见, 在第一语言语言习得方面, 巴州地区的蒙古族绝大多数最先学会的是蒙语。在回答“您现在能用哪些语言与人交谈”时, 选择蒙语的人数达到100%, 因此, 我们可以说巴州地区的卫拉特蒙古族全民稳定使用蒙语。

2.2 语言兼用情况及其成因

语言兼用是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 还兼用另一民族的语言, 又称“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双语现象虽名之为“双语”, 但也包括某一言语社团使用多种语言的现象, 即所谓的“多语现象”。据统计, 273人当中, 只会说蒙语的单语人有26个, 仅占总人数的9.5%;其它全部为双语人和多语人。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双语或多语人群中, 同时会用蒙语、普通话、维语的三语人最多, 占总人数的37.7%;其次是会蒙语和普通话的双语人, 人数比例为34.4%;另外还有同时会蒙、普、哈、维四种语言的人, 人数达到整体比例的6.6%。

2.3 语言使用频率

调查内容包括在家最常说的语言、在本地买东西最常说的语言、在本地医院看病最常说的语言、在本地政府办事最常说的语言和工作劳动场合最常说的语言。

调查统计, 被调查者中在家最常说的语言是蒙语, 共有231人, 占总体比例的84.6%;在家最常说普通话的有14人, 占5.1%;也有一些在家既常说蒙语, 又常说普通话的, 这样的人占9.9% (27人) 。数据表明, 蒙语依旧是卫拉特蒙古族家庭内部的主要语言, 但同时普通话也在逐渐开始往家庭中渗透。在访谈中有些已有儿女的被调查者告诉笔者, 自己在家中跟父母和配偶交流都是说蒙语的, 但是在跟子女交流时, 既说蒙语也说普通话。

除家庭外, 在其它场合中各语言的使用频率如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普通话在本地买东西、本地医院看病、本地政府办事的使用率最高, 分别是54.6%、53.1%和40.3%, 其次是蒙语。但在工作劳动场合中, 蒙语的使用率高于其他场合的使用率。这缘于巴州地区的蒙古族人民, 尤其是居住在巴音布鲁克、巩乃斯、阿拉沟乡的蒙古族, 大都以放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在劳动中都是在与同族人交流, 因此在工作劳动场合时主要用蒙语交流。由此可见, 蒙语、普通话、维语在巴州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各司其职, 蒙语主要在家庭、族内交流中使用, 汉语普通话主要在公共场所用于与其他民族交际。就普通话与维语对于当地蒙古族日常交流的功能性而言, 普通话的语言功能大于维语的语言功能。

3 语言态度调查

3.1对母语的重视程度高, 同时注重双语教育

在回答“您认为本地小学最好使用哪种语言进行教学”时, 除1人选择无法回答此题外, 选择普通话的占9.5% (26人) , 选择蒙语的占50.5% (138人) , 选择民汉双语的占39.6% (108人) 。在问到“中学最好使用那些语言进行教学时”, 选择“普通话”的有28人, 占10.3%, 选择“蒙语”的有114人, 占41.8%, 选择“民汉双语”的有130人, 占47.6%, 另有一人没有回答此选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巴州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对自己的母语重视程度很高, 但同时也重视后代的双语教育。

3.2 对普通话的认同度比较高

语言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他民族认同”, 少数民族对汉语普通话的认同度关系到国家安全。据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273人当中, 认为普通话在交往中作用非常大的人数比例占到60.8% (166人) , 而认为普通话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占到73.6% (201) 人, 且有71%的人 (194人) 认为今后在全国各地的交往中, 普通话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 巴州地区的蒙古族对普通话的认同度较高。

4 调查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一, 从对巴州地区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 蒙语作为当地蒙古族的母语, 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主要用于家庭内部和族内交流。汉语普通话和维语主要负责族外交流, 在巴州地区的卫拉特蒙古族中, 多语的交际模式已经成为他们社会语言生活的主流。

第二, 从对教育语言的选择方面来看, 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 当地蒙古族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母语。母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大于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基于以上调查结论, 现提出两点相关建议:

(1) 双语或多语的交际模式是巴州地区蒙古族的语言生活主流, 因此在进行语言规划时, 要在遵从语言自身规律的基础下, 注意当地各语言的功能规划, 以促进语言和谐与民族和谐。

(2) 在发展双语教育的同时, 也要重视母语教育,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牧区, 由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低, 母语是当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主要担当, 在这种情况下, 更要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育, 避免“重汉语”、“轻母语”, 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4[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 2014.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语文出版社, 2000.

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篇8

根据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江阴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江阴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市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澄政教〔2011〕22号)的文件精神,到2013年底,全市所有市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达标,成为合格市民(村民)学校,并建成不少于10%的示范性市民(村民)学校。故此笔者近来对对全市社区教育市民(村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现总结分析如下:

1.充分认识基础设施建设在村民学校建设中地位

在《江阴市社区教育市民(村民)学校评估标准》中,我们看到:合格学校标准总分值为100分,而“基础设施”一级指标中就占30分,占总分值的30%;带“*”的指标,为示范性学校的必备要求,同时作为合格学校的加分项目,总分为50分,而“基础设施”一级指标中就占25分,占总分值的50%。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和村委会组织不但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财力、人力上大力扶持。

表1江阴市社区教育市民(村民)学校评估标准(基础设施 30*25)

一級

指标二级

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自评

分考评

分基础

设施

30*25办学

环境10.市民(村民)学校标示醒目、上墙。211.各室环境整洁,布置得体,有文化氛围。212.教育秩序正常,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2学校

用房13.有200平方米以上的学校用房,能满足办学实际需要。314.有固定的能满足教育需求的不少于50座的教学专用教室。315.有文体活动教室(或室外文体活动场所)。316.有图书阅览室。3*1.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必须有其中一项)。*10*2.有多功能厅、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室(必须有其中一项)。*10设施

设备17.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有专用计算机、音响、电视机等电化教育设备。318.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杂志不少于10种。219.经常性添置教育参考资料,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书和教育碟片。220.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推进数字化学习,拥有远程网络教育设施,接入有线数字电视和计算机互联网,建有市民学校电子信箱。221.有较完善的常规性文体活动设施设备。3*3.建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健身房、多功能厅等各室的,各室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完善。*5合计30*252.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现状

2.1 学校校舍陈旧,无法满足教育发展要求

目前,大多数村民学校的校舍都十分陈旧,很多校舍还是预制板,在使用多年后,破损十分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2.2 教学装备落后

随着村民学校建设的开展,群众需要学习的课程也在增加,但是也同样需要有匹配的功能室以及教学设备。但是,目前,很多村民学校没有足够的电脑室和多媒体设备。而且农村学校的交通条件也急需改进。同市民学校相比较而言,农村群众上课不便的问题较为严重。没有交通设施,很多村民也不愿意到学校去。

2.3 农村群众接受教育意识薄弱

作为教育对象主体,农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直接影响着村民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尽管多地已经建设了很多村民学校,而且学校的设施也较为完善,各种电子设备、计算机阅览室和文艺活动中心充足,但实际上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村民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村民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还不足。地方上对于村民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足,使得很多村民没有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在设备设施充足的地方却没有充分的被利用。

表2某村民学校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

指标某地村民学校规划指标(m2)某地村民学校实际指标(m2)教学辅助用房面积25551879办公用房面积320270生活用房面积700700建筑面积50004509 从表2看,该村民学校的教学辅助用房以及办公用房面积远远同规划指标相差甚远,可见村民学校为群众提供的用房设施问题上也存在不足。

表3某村民学校教师对学校仪器设备满意情况

问题选项常规教育特色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能否

满足正常教学需求能34.9%46.8%不能66.1%53.2% 在对几所农村村民学校教师进行调查中发现,村民学校的教师对于目前学校教学仪器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很多教师提出,在教学中,教材中很多课程提到的仪器使用在实际学校中无法满足。尤其是一些中特色教育课程中需要进行设备,学校无法提供,使得课程无法正常进行。

村民学校基础设施问题除了以上提到几点外,有的地方还存在学校图书数量不足,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村民学校教育顺利进行,满足群众基本的教育需求。

对于村民学校基础设施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学校的经费不足,学校无法购买足够的设施。而且,在村民学校的建设中,不少地方的政府对村民教学的重视也远远不够,为学校提供的办学经费问题上做的不够到位,基础设施、配套设备以及师资人员等都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村民学校建设落后,学校运行也十分的不规范。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而言,学校在建设管理中对于软硬件的要求有所提高。硬件上不仅需要学校扩大规模,为群众提供足够的教师以及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为群众提供符合标准学习场所,还应该为群众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村民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建设条件还不具备。

3.村民学校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

上一篇:初中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对校本培训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