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精选8篇)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特点有哪些??(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①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物、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主要内容: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
2、公民应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个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
②怎样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内容有哪些?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作为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民主选举方式有哪些?其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A、直接选举:
优点: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等。
B、间接选举
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C、等额选举:
优点: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D、差额选举:(竞选)
优点:有助于选民了解侯选人;侯选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2、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3、我国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为什么?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能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也符合我国的国情。(17页)
4、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哪些?
(1)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
(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①村民委员会:
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自治内容:村民选举;村民决策;村民管理;村民监督。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居民委员会:
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治内容: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
意义: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哪些合法渠道?(民主监督的方式)
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用写信、电话、电子邮件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意见。
B、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的权力机关。
C、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的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职能有哪些?(管理与服务)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不是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3、我国正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政府应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要认真实干,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公民向政府求助的途径
(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推行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4、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意义: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1.2014年《政治生活》试题命题特点
纵观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有关《政治生活》的试题,总体感觉试题突出主干知识、主体职能清晰。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体现人文精神。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
(2)主体职能清晰
有关《政治生活》的试题围绕公民 政治参与、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外交等主干知识,考查《政治生活》中的几个重要主体。以主观题为例,新课标全国卷Ⅰ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考查,突出考查政府这一行为主体;新课标全国卷Ⅱ以信息消费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公民的权利、人大的职责、政府的职能;浙江卷中有关公民的政治参与;广东卷中有关公民的权利与政务公开;天津卷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福建卷中有关主权国家的考查,都是明确考查学生对相关主体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3)重视能力立意
从考查能力上看,试卷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第38题第(1)问出现了近几年很少出现的意义类设问的题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复习备考中忽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解答这类试题时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4)彰显人文精神
有关《政治生活》的试题在选材时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各类国计民生问题,如新课标全国卷Ⅰ关注民族关系、基层群众自治、市场经济;新课标全国卷Ⅱ关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中非关系、公民信息安全等社会热点。同时试题选材又引导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国际意识,如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7题以某地区民主管理原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的民主建设和民主权利;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6题以民主恳谈会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基层建设发扬民主的优良作风。试题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政治生活为切入口,密切联系社会热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彰显人文精神。
2.2015年《政治生 活》复习要 注意以下几点
(1)凸出主体整合
有关《政治生活》的试题中,设问的主体不同,组织答案的思路也就不同。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政协的相关知识。
1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
常见的称谓有: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涉及公民的主体知识主要有:
具体内容:公民的政治参与,具体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以及对应的途径与方式。参与原则:坚持“一平等、二统一、三结合”的政治参与原则。依法有序: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实现政治参与。
2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涉及政府的主体知识主要有:
性质宗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基本职能:政府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大职能。坚持原则: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要求。依法行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威信:政府自觉接受监督,使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努力建立威信。
3中国共产党———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
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党组织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主体知识主要有:
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执政: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4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
涉及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知识主要有: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去直接办,而是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具体去贯彻执行。
5国家外交———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
常见的称谓有外交部及其发言人、国防部及其发言人、政府外交等。涉及国家外交的主体知识主要有:
主题和实质: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维护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 家利益。政策道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与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 根本政治 制度,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村(居)民自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重视题型解法
归因类试题在《政治生活》中 出现得比 较多,一般以“××(主体)为什么要解决××(对象)问题”的设问出现。解答此题型,我们既要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原因,又要从行为本身的角度分析原因,还要从行为的对象(客体)的角度分析原因。在分析原因时,既要分析必然性,又要分析重要性,有时还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对象的必要性
如果对象是物或事,则应到课本上找相应的结合点,如果有则可直接套用课本上的语句;如果课本上找不到直接对应点,则到材料中找;如果课本和材料中都找不到结合点,可以省略。课本上可以直接套用的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坚持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必要性、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要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等。
如果对象是人,应注意两点。一是如果涉及的是某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农民群众等,则应实现从特殊群众到公民的转换。二是如果涉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则应从国家性质入手,表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主体的必要性
若主体是政府,则应考虑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政府责任等,结合材料表明解决××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或是××的必然要求。若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则应考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多党合作制度等,结合材料表明解决××问题是执政党应尽的职责。若主体是公民,则应考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若主体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则应考虑其性质、地位、职能。
3对象的重要性,或解决××问题的意义
如果课本上可以找到相应结合点,直接套用课本上的答案。例如,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选举、管理、监督)的意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商制度)的意义、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等。如果课本上没有找到相应结合点的,必须到材料中或结合社会热点、焦点找答案。
【知识串讲】
1.以公民为核心的知识整合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
我国公民的政治生 活以依法 行使政治 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与自由,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政治性义务。
(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公民在法 律面前一 律平等的 原则,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的原则,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3)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或方式
途径或方式包括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需要从具体途径或方式、意义和要求等角度进行对比把握。
(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明确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公民政治参与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并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以政府为核心的知识整合
(1)政府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1+4×2+1”的方式进行整合
第一个“1”是指我国政府的性质,即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2”是指教材共包括四个框题,每个框题涉及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框题:把握政府五个方面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握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管理和服务,便民利民)。第二个框题:把握政府责任或原则的三个具体表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握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电子政务,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制度)。第三个框题:把握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必要性、意义)和要求(具体要求、总体要求),把握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意义和要求。第四个框题:把握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的原因(必要性、意义)和要求(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建立比较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把握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的意义。
第二个“1”指政府权威问题,要明确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和体现、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威信树立的要求与措施等。
(2)其他单元有关政府方面的知识
1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与政府
我国政府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要受人大监督,并对人大负责,这体现出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与监督。
2中国共产党与政府
我国政府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切实履行职权或行使权力;要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3政府应坚持正确的民族与宗教政策
我国政府重视民族与宗教问题,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推进民族区域自治进程,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3.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1)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3)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要性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中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党员作用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6)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此指导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7)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 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 民共享。
(8)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坚持多 党合作与 政治协商 制度,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领导,相互监督和民主协商,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4.以人大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1)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地方各级人大都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产生
广大人民通过民主 选举选出 各级人大 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五年换届一次。
(3)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中只有全国人大才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4)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 的组成人 员,而不是工 作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出(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无论直接选举还是 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每届任期都是五年。
3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大代表的责任或义务体现在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职权或权利主要体现为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5)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
(6)制度背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按照民 主集中制 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
(7)其他角度: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要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积极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民主立法,确保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必依。
5.中国外交
(1)主权国家
1构成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权利及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作用
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为什么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3怎么办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
(4)顺应时代发展
1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3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2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3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6)我国和平发展道路
1是什么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为什么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政治独立、经济自主、文化包容、社会稳定)
3怎么办
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与人民民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理论上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并维护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意义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人民当 家作主为 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实践上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我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其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优越性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历史特点
自秦汉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客观依据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4政治基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理论依据
坚持民族平 等、团结、共同繁 荣的基本原则。
6现实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行使管理本地区各项事务的权利统一起来;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我国的村(居)民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 事业,是人民当 家作主有 效的途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坚定制度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新题速递】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6月24日,湖南地图出版社 独立绘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正式出版 发行。该版地图是国内首创的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全面直观地展现中国全图。其中,南海海域和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南海诸岛不再作为插图形式表示。该竖版地图有利于
1公民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我国更好地行使对南海诸岛的管辖权4彰显我国独立自主的基本准则
A.12B.13
C.24 D.34
2.人口老龄化是困扰世界的一个难题。说到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未富先老”问题,有人认为,政府只要是为了维护公民权益,并且严格执行专家讨论等程序,那么出台的化解老龄化危机的决策,就都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想法的片面性在于没有认识到
A.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拓宽
B.公民的民主监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
C.政府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D.公民可以在参与决策中增强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信任
A.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舆论监督
B.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权力监督 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C.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权力监督 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D.行政系统外部监督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舆论监督
4.2014年7月3日,北京市发改委针对北京公交地铁票制票价调整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主要围绕目前公交地铁的服务、现行票制票价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票制票价和其他问题四个方面展开,并开通了四种建议渠道。这样做,是因为
1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2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3我国政府决策利民、执政为民4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要求
A.12 B.23
C.34 D.14
5.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李克强总理曾在对7个国家的9次国事访问中积极推销“中国高铁”,伴随着“走出去”项目的增多,频繁亮剑国际市场的中国高铁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李克强总理积极担当“高铁推销员”,体现了
1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2政府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政府在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12 B.13
C.23 D.34
6.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下列有关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1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2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3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4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A.12 B.34
C.13 D.24
7.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意味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正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体现了
1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3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我国人大与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12 B.23
C.34 D.14
8.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朝向自己主动“开炮”,相互批评充满“辣味”,对待批评诚恳“认账”……目前党内民主生活会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类似党内民主生活会有利于
1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健全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机制3通过党内民主引导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4改进党的工作,完善党的国家管理职能
A.12 B.13
C.24 D.34
9.漫画(图1)中的中央巡视组既打“老虎”又打“苍蝇”,其意义在于
1赋予党的执政资格,发挥党的领导作用2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和提升政府威信3践行党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4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12 B.14
C.23 D.34
10.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一种自治形式,任何主张“独立”“半独立”“变相独立”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
A.主张让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治权
B.是以领土完 整、国家统一 为前提和 基础的
C.符合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D.可以让少数民族自由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11.2014年6月,山东招远发生“全能神”邪教成员杀害普通群众的惨案,引起公众对邪教的危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为此,全国各地开展打击“全能神”邪教的行动。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1国家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2邪教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3加强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4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12 B.13
C.23 D.24
12.2014年8月15日,亚太经合 组织(APEC)粮食安全政 策伙伴关 系机制 (PPFS)全体成员会 议在京审 议通过了APEC面向2020粮食安全路线图:到2020年,努力使亚太地区粮食损失浪费总量减少10%(同比2011~2012年度);到2020年,建成食物体系框架,帮助APEC所有经济 体实现永 久的粮食 安全。这表明粮食安全路线图
1有利于促进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2有利于协调国际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3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4是实现亚太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A.12 B.23
C.13 D.24
二、非选择题
13.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1)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分析说明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如何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4.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概念在2012年时已经提出。当年,英国的《金融时报》对这一设想进行评价时 称:金砖国家 开发银行 将成为1991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来设立的第一个重要多边贷款机构。2013年3月,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开发银行将简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从而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2014年7月15日,金砖银行终于有了个实质性进展。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任总裁将来自印度。但是针对金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提 出了“中国 威胁论”的说法。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金砖国家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原因。
(2)某些国家认为,金砖国家尤其是中国崛起会加剧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必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理 论与实践 两方面反 驳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该竖版地图主要体现的 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没有直接关系,2不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4说法错误。
2.D解析:材料中有些人的想法虽强 调了政府及专家在出台化解中国老龄化危机的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但忽视了公民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特别是忽视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促进其增强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信任这一作用,故D正确。
3.B解析: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 统内部监督,人大的监督属于权力机关的监督,市民代表及法律专家的监督属于民主监督,媒体的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由此可见,答案选B。
4.A解析:材料的主体是发改委,即政府部门,该题考查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3执政的主体是党,不是政府,说法错误。4说的是民主监督,不符合题意。
5.C解析:李克强总理积极担当“高铁推销员”体现的是政府在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在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23应选,1不选。总理是政府首脑,不是党的领导,4不选。
6.B解析:1是国家治 理能力的 内涵。2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没有涉及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不选。34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入选。
7.B解析:1错在“最高”的表述上,“最高立法权”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我国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不仅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4错误,故选B。
8.B解析:题中讲述的是党内民主 生活会的情形,党员们相互监督,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也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故13正确。2中所描述的与党内民主生活会无关。党并不能直接履行国家职能,4不选。
9.D解析:1 错在“赋予”的描述上。2错在“党履行管理职能”的描述上。
10.B解析:民族区域 自治是以 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所以任何“独立”“半独立”“变相独立”的主张都是错误的,故选B。A与题干不构成客观的因果关系。C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D错在“自由”的描述上。
11.C解析: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披着宗教外衣从事犯罪活动,故材料本身与宗教活动无关,1 4排除。2揭示了邪 教的本质。3针对敌人的犯罪活动提出加强专政 的必要性,符合题意。
12.A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而不是粮食安全路线图,3错误。4错在“决定”的表述上。
13.(1)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并维护国体。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2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更好地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推进法律监督和实施,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3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要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坚持权利与义 务的统一,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3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人民代表大会要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等职权,坚持民主集中制。5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结 合起来。
14.(1)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顺应了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是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产物,也是金砖国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与自然选择。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有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推动国际新秩序更趋多极化与民主化。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金砖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应急储备安排、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4中国推动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两制度”可以按照主体法复习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要求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题目很常见。对于此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行为的主体,分清主体是党、是国家还是公民:如果主体是党,要分清是中国共产党还是民主党派;如果主体是国家,要分清是哪个国家机关,即是人大、是政府还是法院、检察院。行为主體不同,解答问题需要运用的知识就不同。
二、“三政策”可以按“3W”(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后者又包括作用与意义)法来掌握
三、用关系法突出教材重点
《政治生活》中概念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即“决定作用与反作用”、“对立统一关系”。
1属于“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知识点:
①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如国体决定政体、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性质决定政党制度的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②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如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决定外交政策。③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如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④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⑤此外还有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等。⑥属于反映、反作用的,如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等。
2属于“对立统一关系”的知识点:
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民主的类型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执政与参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等。
四、用专题法查漏补缺
1人民民主专政:
①是什么: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②为什么:它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③怎么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了新的要求;加强国家的政权建设,加强国防建设。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①为什么: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②怎么样:其任务和要求(略);关键是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借鉴别国的优秀成果,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什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②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两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三点)。③怎么样: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略)。
4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于我国:
①是什么:西方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工具。②为什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5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
①是什么:正常的宗教活动、一般的迷信思想、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的含义(略)。②为什么:封建迷信活动妖言惑众、妨碍生产、扰乱治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等,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③怎么样:我们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对于违法犯罪的封建迷信活动必须坚决取缔、严厉制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必须反对邪教,坚决打击邪教组织。
6联合国:
①是什么:联合国及其主要机构的性质、地位、宗旨、原则。②为什么:为什么台湾不能加入联合国。③怎么样: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7当今世界的主题:
①是什么: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含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含义。②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③怎么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安全上、环保上等的具体主张。
8当代的国际竞争:
①是什么:当代国际竞争的内容和实质(略)。②为什么: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③怎么样:世界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是什么:中国的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②为什么: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③怎么样: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一国两制”:
①是什么:“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②为什么: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③怎么样(解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的含义
理解文化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文化与人类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3)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
体。
3、文化的内容
4、文化的形式
5、文化的本质
6、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概括性表述)
注意: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不同。P10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P10-
1、专家点评、相关链接
注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如何P10-
1、3、专家点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10-11
③ 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P11
注意:为什么要提升文化竞争力?怎样提升文化竞争力(或:从文化的角度看应怎样增
强综合国力?)
(3)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哪里?(根源)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哪些特点?
注意: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④ 文化如何塑造人?(文化塑造人的表现)
注意:为什么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⑤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
注意: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指什么?(含义)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P31-1
(1)民族节日
① 什么是民族节日?
② 庆祝民族节日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重视民族节日?)
(2)文化遗产
① 世界遗产的分类
② 什么是文化遗产?(含义)
③ 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④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什么?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有什么重要作用?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遵循什么原则?
6、什么是文化传播?(含义)
7、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注意: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8、文化传播的媒介
(1)什么是传媒?(含义)
(2)传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种传媒分别有什么特点?
(3)大众传媒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有哪些形式?)
(5)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注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其
他传媒手段。
9、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为什么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如何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0、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5)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如何?
(6)什么是文化传承?
(7)如何传承文化?(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
(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1、文化发展与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注意:什么是社会实践?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创新主要依靠谁?
(5)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
12、建立学习型社会
(1)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条件)是什么?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什么?
(5)学习型社会有哪些特点?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有哪些?
① 汉字有什么重要作用和地位?
② 我国史书典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特点及其原因
(2)包容性
① 什么是包容性?(含义)
② 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会经历衰微的过程?
4、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① 文学艺术
A、文学艺术有什么作用?
B、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有什么特点?在世界文学艺术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② 科学技术
A、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B、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作用如何?
C(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① 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② 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会产生什么影响?
③ 不同区域的文化关系如何?
(3)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① 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② 各民族的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③ 不同民族的文化关系如何?
6、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精神?(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如何?
(3)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性?
(4)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
注意:各种基本内涵的形成、表现、作用、关系;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5)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中积淀形成和发展,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为
什么?
(6)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哪里?
(7)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在什么时期?具有哪些鲜
明的特征?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分别有哪些突出表现?
(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
(10)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1、当代文化生活的变化
(1)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当今中国文化生活能够呈现多样性?(文化生产和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何辩证地看待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② 文化市场引发了哪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注意: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我们要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当前的文化市场和产品?
2、发展大众文化
(1)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
① 当前我国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有哪些?
② 面对以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文化?
注意: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的性质
(2)如何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怎样发展大众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有哪些
要求?)
3、提高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1)我们在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为什么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2)如何区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含义、表现、危害、对策)
(3)为什么在当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4、奏响文化的主旋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起什么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几代人对先进文化的探索证实了什么结论?
(2)当代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3)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为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
(6)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什么?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如何?
注意:①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 从社会主义文明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②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什么?如何发展?)
③ 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为什么?如何发展?)
④ 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什么?如何发展?)
⑤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什么?⑥ 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注意:A、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哪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B、人民群众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当代中国青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⑦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⑧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⑨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 当前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哪些宝贵的资源?
②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重要性)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思想道德建设在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
③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①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②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有哪些?(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注意: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①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冲突?(出现道德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 如何解决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③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如何?(区别、联系)
注意:提高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第六课复习提纲
主备:审核: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姓名:班级:授课时间: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宪法是国家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或性质)如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如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其职权有哪些?
其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3.关于依法治国
(1)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依法治国对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对人民的要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宪法的重要作用: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5.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国家的性质:(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3)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宪法的构成?
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7.为什么说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P80-81
总要点: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的基础。分要点:(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81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9.公民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宪法?
①(意识)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②(知识)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③(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10.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1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的内容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监督权等。
12.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途径):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3.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应注意的问题:
①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4.国家安全的内容: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15.公民应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参考《北京市高中会考核心试题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分类汇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试卷结构:
1.选择题:28题*2分=56分 2.问答题:4题*5分=20分 3.简答题:4题*3分=12分 4.论述题:1题*3问*4分=12分 共计100分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P1 1.理解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的含义,能够区分(选择题)2.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选择题)第二单元 P10 3.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题)4.辨析不同的择业观(问答题)
5.知道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简答题)第三单元 P18 6.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选择题)7.理解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选择题)第四单元 P22 8.了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阐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论述题)
9.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选择题,2018年目标)10.列举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选择题)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P30 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选择题)
2.理解政治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择题)
3.列举当前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民主形式,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问答题)
4.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形式(选择题)第二单元 P35
5.阐释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论述题)
6.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十九大通过表决成立国家监督委员会,属于我国的监察机关,与行政、立法、司法、权力机关一并构成我国国家机构(选择题)
7.知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选择题)第三单元 P43 8.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选择题)
9.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十九大后新增了内容(选择题)10.说明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选择题)第四单元 P49 11.理解国际竞争的实质(简答题)
12.把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及基本点:人类命运共同体(选择题)
《文化生活》
1.掌握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有何作用,并能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问答题)2.练习题:
1)P53-54 1、2、7 2)P57-58 2、6、14、15 3)P64-65 5、7、10 4)P70-71 1、7 3.文化的多样性(选择题)4.文化的传播(选择题)
5.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选择题)6.中华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选择题)
7.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选择题)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P74 1.哲学的产生(选择题)
2.明确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选择题)第二单元 P76 3.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特点,能够距离说明(问答题)4.阐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选择题)
5.理解实践及其特点,知道实践的三大种类(简答题)第三单元 P85 6.阐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选择题)7.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选择题)8.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论述题)第四单元 P99 9.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选择题)10.明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选择题)
《时事政治》
溶剂、溶质的定义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 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 (或气体) 与液体混合———固体 (或气体) 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 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 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 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 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 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 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 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 要先滴入红墨水 (目的:为了显色, 利于观察) 。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 (硫酸钡的悬浊液) 、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 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 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 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 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 形成溶液, 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和水分子作用, 生成水合分子 (或水合离子) ———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 (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 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 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 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 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 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 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1)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2) 不饱溶液与饱和溶液转化时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3)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4)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也可以加入Ca O并冷却。
(5)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 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 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 在一定温度时, 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 (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 (蒸发溶剂)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 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 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 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 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 二者都蒸发10g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 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 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 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 那么N=2M。
2.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 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 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外因) 温度。
一般来说, 温度越高, 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 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在20℃下, 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 (或不溶) ;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 被称为微溶;
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 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 (见图)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 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加入A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 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 (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 , 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 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 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B>C>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 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 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 用结晶法。
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压强为101k Pa和一定温度时, 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 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 (外因) 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 温度越高, 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 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第三节溶质的质量分数
牢记下面的公式: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 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 (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 “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 (化学式) 和浓度。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关系式
(1) 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2)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 ×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 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已知的问题
(1)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 固体带有结晶水 (例如硫酸铜晶体) , 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2) 量取液体时, 如果仰视读数, 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 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3)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 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 恰好完全反应, 求:
(1)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生成的Fe Cl2的质量为y, 生成H2的质量为z。
答: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5%,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7%。
[注意事项]
(1) 铁片放入盐酸中, 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 而是氯化亚铁。
(2) 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 因为盐酸是混合物, 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
一、关于提纲讨论课提出的指导思想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提纲中摆出代表性、可辩性和趣味性的题目后,学生会为之一振,积极准备、认真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寻求问题答案,探索真理性知识。
2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在讨论中争鸣、质疑、问难。这就需要他们围绕主题去广泛涉猎,收集大量资料,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真正动起脑来、动起口来、动起手来,将知识进行加工制作、融会贯通。
3 有利于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提高觉悟。将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观念、自觉行动起来。即在自我教育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彻底转变。提纲讨论课能使学生自由发表看法、识正误、辨是非,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发言讨论前必须学会自己看书、摘录、剪贴、做卡片、翻阅参考书、写发言提纲,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扩充整理知识的一套方法,为离校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发表看法,学会说理、克服自卑心理,对搞好各科学习,培养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有裨益,为今后工作积淀了必备素质。
5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讨论课中成为学生引路人,调动、点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学习,努力去感知、理解、消化、巩固、探究知识。从中指导学生学法,如精读、速读、选读法、读书提纲法;学思结合质疑法,指导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指导学会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方法,使学习过程与创新意识相结合。
二、关于提纲讨论课的可行性依据
1 从现实状况看,我校生源总体较差、层次差异大。完全采取讨论式有一定难度,易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完全采用提纲法易使学生形成惰性,采取提纲讨论法可有效防止这两种倾向的发生。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优劣互补、互帮互促、形成共同提高的局面,弥补层次差异大的问题。
2 从教育原则看,符合“三个面向”、素质教育和新教学理念。现代教育要求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讨论课上既有思想的碰撞、也有知识的交锋、还有交往的磨合,不失为素质教育在政治课中的有益尝试,自主学习与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提纲讨论课不失为新课程理念在政治课中的实际运用。
3 从教学原则看,古人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无疑给当前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纲讨论课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具体操作。
4 从教育心理看,当代中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很强,信息渠道很广,思想观念复杂,有个性、有见解、善于自我表现,提纲讨论课正好适应了这一形势。
5 从教辅工具看,现行教材通俗易懂,设置了诸如想一想、忆一忆、做一做等小栏目,可读性强、便于自学,为提纲讨论课提供了可靠保证,当前众多的辅导书,广泛运用的网络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
三、关于提纲讨论课的操作方法
认真备课、编好提纲,这是搞好提纲讨论课的前提。
提纲讨论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似乎教师作用不大了。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构想到实施,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筹备。
首先,教师要通揽全书,做到融会贯通、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因为学生思维很活、想法很多、发起言来常常出乎意料。其次,教师要做到目标明确,明了知识、能力、觉悟、美育要求,以便课上及时调控、不偏方向。再次,确定好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设置突破的方法和问题,使讨论更具有时效性。第四,摸清学情,对学生知、情、意、行底码清楚,以便对症下药。第五,综合各种情况,针对教学内容,编好提纲。包括复习提问、预习思考、练习作业等呈启、新授、巩固环节。第六,提前一周印发给学生,以便做好预习工作。第七,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分组时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实施提纲、组织好讨论,这是搞好提纲讨论课的关键。
1 宣布小组赛的规则,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提纲。
2 对于基本概念、原理,作为必答题,强化记忆。
3 对于重难点问题交小组讨论后推荐发言人发表见解,允许其他组发表异议,展开小组间辩论。讨论中教师注意维持秩序,加强宏观调控,收集疑难及疏漏点。
4 教师针对讨论情况,做好归纳、总结、评价工作。
反思提纲、重点点拔,这是搞好提纲讨论课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讨论难以达成一致或达到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思路,调动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升华观点的作用。
当然,还要注意时间把握、内容详略、学生情绪变化等。决不能出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局面,更不能追求表面繁华热闹,实际没有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武陵中学)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09-06
八下政治复习提纲最新06-19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07-27
八年级政治总复习提纲2007-19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07-21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复习提纲09-14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提纲09-26
政治生活第五课预习提纲09-10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填空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