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报告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报告(精选5篇)

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报告 篇1

刘树亮 赵娉婷 刘乾忠 刘晓婧 袁学旺

(1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 潍坊市奎文区新华路26号 261041)

【摘 要】本文以探索智慧潍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为引线,以清华山维EPS工作站为例,根据潍坊的数据现状和各用户单位对智慧潍坊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更新的需求,充分借助国土资源所的职能,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加工以及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了有效的更新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基础测绘

基础地理信息

矢量数据

定期更新

动态更新

1背景及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近年来,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测绘数据年度更新顺利实施,数据成果经过加工和处理形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直接应用于数字潍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应用在公安、规划、市政、住建等政府各部门,在全市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一年一次的更新频率已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为了节省基础测绘财政资金,基础测绘数据必须采取动态更新和定期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另外,从国内上海、杭州、广州等发达地区来看,动态更新已成为基础测绘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潍坊市在借鉴各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基础上,充分借助在动态更新流程、更新机制的建立上进行了创新。动态更新概念和总体目标

2.1 动态更新概念

动态更新是与定期更新相对而言的,定期更新是规定的周期内实现地理信息矢量数据更新而将数据现势性保持在周期时间内,而动态更新是将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现势性保持在几天或几个月之内,对于影像、2.5维数据、实景数据和三维数据,根据应用需要采用定期更新的模式进行数据更新,但随着天、空、地一体化区域数据获取和变化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的发展,实现动态更新也将逐渐成为可能。2.2 动态更新总体目标

通过政府采购选聘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单位,完成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地名地址数据更新任务,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动态更新机制

3.1 更新内容 3.1.1矢量数据

日常工作中由国土所配合作业单位巡检发现变化上报指定单位,由地理信息中心采用清华山维EPS工作站下载变化范围矢量图,交予作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更新,建立变化台账,作业单位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进行巡图检查汇总变化量,汇总后账立即上交地理信息中心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季清月结,在年末通过质检后将更新数据和文档资料上交测管办和地理信息中心进行框架电子地图数据提取,进行数据处理、脱密和发布。3.1.2地名地址数据

对于地名地址数据,由作业单位安排专人配合国土所,利用数字潍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和天地图网站(公众版)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地名地址标注、数据导出,实现动态更新,同时建立变化台账,在季度末数据汇总更新时一并进行数据整合、切片和数据发布等工作。3.1.3专题数据

根据平台用户单位需求,结合每次基础测绘更新,对地名地址库按照用户部门提出的需求完成数据采集、数据更新以及数据分类工作。3.1.4实景、三维、三维仿真数据

实景、三维模型或者三维(2.5维)仿真模型数据更新采用每年年底更新一次三维模型数据和属性信息。3.2更新原则

3.2.1现势性原则:准确及时地对基础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现势性。3.2.2同步性原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同步进行更新。

3.2.3一致性原则: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标准、格式、组织、坐标系统等的一致性。

3.2.4精度匹配原则:应保证更新数据的精度,确保原数据与更新数据正确衔接。3.2.5规范、开放、易扩展原则:数据类别界定清晰,定义明确(无二义性),字段说明翔实,术语的采用、定义符合国家、部、省和行业有关标准,保证信息共享,满足数据应用部门及其相关系统对数据的应用要求;同时兼顾后续数据库建设需要,具备高扩展性。

3.2.6结构合理原则:数据结构设计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冗余,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

3.2.7图文一体原则:数据库设计顾及出图需要,保留某些图面辅助要素和注记要素,便于可视化出图的需要。

3.2.8并发控制原则:数据库作为一个共享资源,可以有多个用户使用,允许多个用户程序并行存取数据,数据库设计充分考虑并发操作的控制机制,保证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3.2.9数据安全原则:承担数据更新单位有对生产数据依法保密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数据安全,加强管理,杜绝泄密。数据成果不得提供给第三方。为防止对数据的非法使用,数据库设定用户的权限管理和约束信息,并记录关键数据操作的全过程,以防止对数据进行有意无意的破坏,并能对造成的破坏进行恢复。3.3 更新流程 3.3.1准备工作

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生产标准的确定、更新方案设计的制定、方案评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仪器的检定、工作计划的制定、生产环境准备、基于EPS完全面向对象的机制进行标准的制定,历史MDB数据调入EPS转换模板制作,历史DWG数据调入EPS转换模板制作,输出历史MDB标准成果转换模板制作,输出历史DWG(CASS)标准成果转换模板制作、人员的培训。3.3.2网格划分

按照辖区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局、国土所划分一级网格,由作业单位在一级网格的基础上划分由作业组组成的二级网格。3.3.3整理建库

按网格将历史MDB调入EPS地理信息工作站中,将各块DWG调入EPS地理信息工作站中做为参考工程,用于图面完善,进行入库前检查和修改,完成数据入库后输出成果。3.3.4日常更新

由国土所在日常工作中指出所管辖网格的地物变化,由作业单位确定变化范围,由信息中心根据变化区域下载图形数据进行更新,或者按网格固定作业单位更新,由信息中心定期下载需要更新的数据并发给作业单位。作业单位拿到网格数据或变化区域数据进行外业修测更新,完成质量检查后,按照最小网格进行增量入库。

定期输出成果和数据库,提交地理信息平台生产部门进行数据提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发布。同时可作为版本式数据库作为存档或备份。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与验收采用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作业队、生产单位和监理单位依次对成果进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省质检站代表主管部门对测绘产品进行验收。项目按规范编制设计实施方案,在监理审核后,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论证,按通过论证的方案实施。有关费用由各作业单位承担。4.1 项目自检

项目自检由作业队(组)或项目组人员进行自查、互查,以及由生产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出具质量自检报告。4.2过程检查

由监理进行项目全过程监理,同时定期出具监理报告。4.3 最终检查

监理检查合格后,由监理方提交山东省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站质检,检验全部合格后,进行成果移交和项目验收。4.4 项目验收

经质量检验全部合格、成果全部移交后,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小结

智慧潍坊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后,潍坊市地理框架数据体系得到及时更新,一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同步更新,保持平台数据的生命力,更好的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另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地方受限于人员配置和软硬件设备不同,生产流程略有差别,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模式在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市县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技术大纲

[2] 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体系初探,陈军,赵仁亮、王东华,2007,《行业发展综述》,1672-1586(2007)05-004-06 [3]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库及动态更新,秦亮军、刘洋等,《测绘工程》,2010.10,19(5),44-48

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模型,动态更新,动态编码

1 引言

由于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以及网络交互的可靠性与互操作性需求,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ded Markup Language,XML)已经成为Internet信息表示和交换的事实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半结构化数据,XML的自定义特性,也即良好的可扩展性,弥补了HTML在灵活性上的欠缺,同时XML实现了数据和显示样式的分离,可以同时标识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因此其应用也日趋广泛[1]。而支持XML动态更新技术也已经成为现实应用中越来越重要的需求。由于之前学术界对XML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XML文档查询,而XML更新则通过遍历XML文档或通过复杂的编码技术来定位XML节点实现,存在着编码重复、查询效率低下、存储代价大、过程繁杂等缺点,难以有效进行。因此,设计出支持XML文档高效更新的方法,使XML真正成为Internet信息交换标准的关键。

2 研究现状

2.1 XML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XML数据管理研究的关键,如要对XML文档进行有效更新,就必须对XML数据进行、完整、准确的建模,使之能够简洁、直观地显示XML文档节点嵌套、节点从属、节点类型等。

目前常用的XML数据模型有两种:图模型及树模型[2]。前者将XML数据抽象为一个复杂的图形,XML文档中节点之间联系、节点及节点属性值之间的联系在该模型中被看作“有向边”;后者也是如此,区别在于,该模型将整个XML文档看作一棵树。下面是一段简单的XML文档。

其树模型如图2所示。

在树模型中,XML文档中的各个节点包括XML文档声明(XMLDeclaration)、XML文档处理指令(XMLProcessing Instruction)、元素节点(XMLElement)、属性节点(XMLAttribute)、文本节点(XMLText)等,都被抽象成一个个的树节点。在树模型中,由根节点开始,各个子节点有序出现,元素嵌套关系、从属关系直观明了。通过操作该树即可实现对XML文档的更新操作。但,随着XML文档嵌套深度的增加,树模型的规模也会随之复杂,必将增加XML文档的显示、更新工作量。同时该模型还无法显示各个节点的类型,如图1中,属性节点和元素节点、属性值及文本节点就无法分清。

当前的XML数据查询、更新、编码等工作多数基于XML树模型开展研究的,它的问题同样影响着这些基于它的研究。

2.2 XML更新方法

XML文档节点定位是XML文档更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节点定位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节点名称,遍历XML文档搜索节点,由于XML文档中存在复杂的嵌套关系,元素重复出现频繁,使得该方法难以准确定位节点,同时由于每一次搜索都要遍历XML文档,定位效率很低;二是编码,即对XML文档树中的每一节点赋予一个唯一的编码,以便能够通过编码直接判断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而不是对原XML树进行遍历。目前常用的编码方式主要有路径编码、区域编码和其他编码[3]。虽然,编码方法定位准确、效率比遍历XML文档树高,但繁多的编码、复杂的查询仍然是其无法解决的问题。下面以路径编码为例,分析编码定位的优缺点。

路径编码方法将XML文档看作是嵌套的,XML文档节点的编码是基于该文档的嵌套关系,也即是从文档根节点到达该节点的路径。

由根结点到某个节点的路径向量可以唯一的标识该节点,并且可以作为该元素的编码。在路径编码中定义每个节点的编码由两部份组成,一部分集成它的父节点编码作为其编码的前缀,另一部分用来存储文档顺序的本地编码。该XML文档树及节点编码如图3所示。

根节点“学生列表”编码为0,包含两个“学生”子节点编码分别为0.0、0.1,依此类推可得出所有节点的编码。路径编码能够通过比较节点编码的前缀来判断任意两个节点的包含关系。

虽然,路径编码能够较好地支持XML文档节点定位进而对其编辑,但当有新的节点插入到XML文档或则从XML文档删除一个节点时,都需要更新该节点的所有子节点及部分兄弟节点,有时甚至需要对整个XML文档重新编码。更新代价高、编码存储困难限制了编码定位技术的应用[4]。

无论是遍历XML文档还是基于树模型的XML编码技术都是对XML文档的直接操作,都必须作大量的工作使其适应XML文档的变化,方法的“动态性”就无法实现。能否摆脱更新方法对XML树的依赖,将对XML文档的直接操作转移到对另外一件事物的操作呢?基于此,论文设计了基于C#的XML数据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将XML文档进行转换,在Tree View控件中显示,将XML文档节点按照嵌套关系、节点类型等转换为Tree View节点,将对XML文档的编辑转换为对Tree View控件节点的编辑,编辑完成后再将Tree View节点转换为XML文档存储。这样就摆脱了元素嵌套多、元素重复出现带来的种种困扰。区别于XML树模型,将之成为Tree View数据模型。

3 Tree View数据模型

Tree View数据模型的基础是将XML文档准确、直观地转换显示。以文本节点转换为例,转换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XML文档根结点。遍历开始。

第二步:判断当前XML节点类型。

第三步:如过当前XML文档节点为文本节点,则添加Tree View节点时在节点名称前添加标识“#text”。

第四步:如果当前节点为非文本节点,则添加Tree View节点时不附加任何标识。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遍历所有整个XML文档。Tree View节点转换为XML节点过程相似,此处不予赘述。

以上文中的XML文档段落为例,其Tree View数据模型如图4所示。

其中,具有“#text”标识的为文本节点、其余为元素节点。在该模型中,XML数据节点嵌套、节点类型关系都得到了完整、准确、直观的转换。

转换后,对XML文档的操作就转移到对Tree View控件的操作。通过Tree View控件自带的节点添加、节点删除、节点编辑等函数,无需定位XML文档节点即可实现文档的动态更新[5]。以添加节点为例,下面通过Tree View添加连个“籍贯”节点实现XML文档节点动态添加。

将Tree View节点转换为XML文档保存,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通过对Tree View操作实现了XML文档的动态更新。

比较XML树模型及Tree View数据模型可已发现,虽然需要遍历XML文档实现XML文档的Tree View显示,但TreeView数据模型仅需要对XML文档遍历一次,实现节点转换,后续XML文档更新就完全摆脱了对XML文档的依赖。基于该模型XML更新操作,不需要对节点遍历定位,更不需要对节点编码来查找节点从属关系,就可以实现对节点的直接定位编辑,达到XML文档动态更新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网络需求、网络交互需求及网络互操作需求的增长,XML应用日趋广泛,针对限制其应用的动态更新问题,论文分析了XML树模型及基于树模型的XML编码更新方法存在的缺陷,设计了基于C#的Tree View数据模型。在Tree View数据模型下,通过对Tree View节点进行操作,无需遍历XML文档、无需节点编码即可实现XML文档的动态更新,摆脱了编码更新方法编码重复、存储代价大等缺点。

参考文献

[1]David Hunter Jeff Rafter,Joe Fawcett.XML入门经典.吴文国,译.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华铨平,张玉宝.XML语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3]S.Abiteboul H.Kaplan T.Milo.Compact Labeling Schemes for Ancestor Queries.In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Annual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SODA)[C],2001:547-556.

[4]王静,孟小峰,等.以目标节点为导向的XML路径查询处理.软件学报,2005.

动态能力:企业如何更新资源基础 篇3

Ambrosini、Brwman 和Collier在前人对动态能力构成及能力层级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能力这一概念,提出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态能力。管理者根据对企业内外部动态环境的认识,将不同层级的动态能力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是通过开发获得的。它们是组织的一系列过程和惯例,这些过程和惯例已经深深扎根于企业、被用于重组资源基础。重组资源既可以通过去除腐朽资源,也可以通过将原有资源重新组合。

动态能力被看做是“路径依赖”的,因为它们是基于企业历史上所有决策和企业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路径依赖”不仅限定了企业选择的范围,同时也限定了它的内部资源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路径依赖”暗示了学习在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学习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并对动态能力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学习并不仅仅被作为动态能力的基础,它本身也被看做是一项动态能力。有学者尝试着将对学习的这两种定位综合起来,指出“动态能力是在它与学习机制的协同发展中形成的”。

动态能力由四个主要过程组成:重组、杠杆化、学习、整合。重组是指转变和重新组合资产和资源,例如生产资源通常需要通过收购得到完善和巩固。杠杆化是指通过将企业一个领域或者业务单元的过程或者系统复制到企业的其他部分,或者将一项资源运用到新的领域,例如品牌延伸。学习,会使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并对失败和成功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整合意味着整合和协调各项资产和资源,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新的资源基础的诞生。

动态能力的层级

发展动态能力的概念是出于资源基础观主要适用于在稳定环境中的企业。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上,长时间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只有在未经历显著变化的环境中才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利润。稳定的环境中也会有外部的变化发生,但是这些变化多是可预测的,而且是渐进的,相对于其他企业在其他环境中所经历的变化来说是缓慢的。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认为资源基础也是基本稳定的。相反,当企业面对动态环境快速的改变、意外事件的发生,资源优势可能会被迅速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动态能力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更新它的资源基础以获得竞争优势。基于以往研究,目前的动态能力的概念能够被分解为两种类型:渐进的动态能力和更新的动态能力。在更新一系列动态能力的时候需要第三种动态能力,那就是再生的动态能力。

对于稳定环境和动态环境这两个概念,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大量事实表明,已被企业实践的战略反映了管理者对环境的主观认知,并非客观的环境。在分析动态环境的问题时,应考虑是否管理者认识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是否他们认识到了企业需要改变。有两种类型的变化:内部环境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化,或者顾客需求的变化。管理者也可以在外部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时候进行内部变革。这些变化可能由于不满意目前企业的表现,预算的限制,或者新的管理者想要有所作为。动态能力是被管理者有目的的使用的,所以管理者所认识到的改变的必要性是引发动态能力发生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管理者也可能对是否要进行改变或者改变的程度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从而运用了不合适的动态能力。

渐进的动态能力

在稳定的环境中,尽管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程度是有限的,仍然需要对资源基础进行渐进的调整和改进,但是它并没有由于这些过程而改变,持续的改变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足以能够维持资源基础的价值。持续的改变是针对于其产品和运营的不断的、微小的调整。比如,E2V公司运用渐进的动态能力持续地改进它的废物管理和能源利用。他们一方面致力于重组生产流程和系统,一方面增加可回收的废物。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动态能力并不只是运用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动态能力依赖于对现有资源的渐进的、持续的改进。而且,渐进的动态能力是可重复的、深植于企业的。因此,这种持续改进的过程是企业的一种稳定的模式。这种动态能力只是对资源基础的适应性的改变,然而引发改变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

更新的动态能力

更新的动态能力被用于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企业维持利润,这种动态能力更新了资源基础的性质,而不是渐进地去改变它。更新的动态能力在动态环境将原有的资源优势削弱了的情况下得到运用。维珍集团的品牌扩展战略和索尼的过程复制战略都是在运用更新的动态能力。维珍集团通过将它的品牌价值传播到其他新的产品和服务上,如航空、手机、化妆品等,来创造新的资源。索尼将它的微型化技术和精细化技术运用到所有的产品,如收音机、电脑等。

随着环境的变化,如果不更新资源基础,资源优势就会成为资源劣势,核心能力会成为核心僵化。更新的动态能力与渐进的动态能力属于两个层级。更新的动态能力并不只是渐进的、持续的改变,它们涉及对资源基础的调整,从而使资源基础的作用发生改变,使利润得到维持。以KitKat为例,可以说明渐进的动态能力与更新的动态能力的区别。有七十年历史的KitKat巧克力棒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产品改进,但是KitKat巧克力棒这个品牌一直保持稳定,这是对渐进的动态能力的运用。KitKat将品牌扩展到午餐盒饭领域,就是对更新的动态能力的运用。

在动态的环境中维持动态能力的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试图避免产生这些成本的企业,都面临着不能更新资源基础的危险。

再生的动态能力

当目前的动态能力不能对资源基础产生有效的影响和改变,动态能力本身需要被更新,即企业需要改变它影响资源基础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一系列新的动态能力作用于现有的动态能力,才能以一种新的方式改变资源基础。这些再生的动态能力使企业脱离从前的模式,去创造新的资源基础。再生的动态能力可以用来解释在混乱的外部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成功而它的竞争对手却失败了。很多企业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能克服组织惰性,不能从内部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它们使用资源的模式。当管理者使用的动态能力已经不适合新环境的时候,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再生的动态能力将新的动态能力纳入现有的体系,或者改进现有的动态能力。再生的动态能力涉及重组、学习、杠杆化等过程。它与更新的再生能力的区别在于更新的再生能力直接作用于资源基础,而再生的动态能力影响更新的动态能力和渐进的动态能力,所以它对资源基础只是间接的影响。此图展现了三个层级动态能力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资源基础的关系。

假如一个企业只通过杠杆化的方式更新它的资源基础,再生的动态能力将会帮助企业发展其他方式来更新资源,如重组,即识别市场中的机会进行适当的收购。或者,企业也可以发展整合能力,创造倡导合作和实验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再生的动态能力既可以通过改变动态能力的形式的改变动态能力,如从杠杆化到学习,又可以通过改变动态能力的组合来实现对动态能力的改变,如将杠杆化添加到现有的动态能力系统。例如,在一个战略业务单元内,拥有杠杆化的能力,再生的动态能力能够将这种能力扩展到集团内其他的业务单元。

IGR(International Greeting)是世界顶级的礼品制造公司。在初期,IGR通过学习更新资源基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新的贺卡、礼品包装、爆竹等。而后,IGR收购了一些卡通形象的版权,如史莱克、辛普森、哈利波特等。近来,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IGR将生产转移到了东欧和中国。为了实现增长,IGR在美国、荷兰、德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行动。这一过程表明,在20世纪80到90年代,IGR通过杠杆化和学习来更新它的资源基础实现公司增长。然而自从2000年起,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些动态能力不足以实现利润的增长。在没有放弃杠杆化和学习的前提下,通过两种形式的重组补充了动态能力: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收购其他公司。在这一案例中,没有减少动态能力,引进了新的动态能力。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公司也为动态能力的运用提供了例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药品注册审批的专利药成为了大型制药企业的资源基础。资源基础一直通过研发活动来更新,即测试各种化学成分临床上的有效性。通过建立研究团队,GSK发展了学习能力。20世纪80到90年代,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巩固了GSK在制药行业中的地位。然而在20世纪中期,GSK收购了大批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中很多没有销售过产品,但是它们拥有不同的科技基础,如生物制药。近来,GSK开始进行剥离,外包一些原来由企业内部承担的活动。

GSK在原有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加入了三个阶段的重组。第一阶段强强联合,即相同企业之间的合并;第二阶段涉及不同企业的收购,如拥有不同技术的小企业;最近一阶段涉及重组及外包活动。由于现存资源的价值下降导致企业表现的下降,企业表现的下降需要再生的动态能力。

从IGR和GSK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动态能力随时间发展,动态能力并不直接的创造或者重组资源。他们间接地将新的动态能力植入企业。

再生的动态能力比动态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动态能力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资源基础,所以和企业的背景以及现有的资源基础相关。由前文所述,动态能力是“路径依赖”的,因此是被某一企业所特有的。而再生的动态能力改变企业更新资源基础的方式,并没有直接涉及到资源基础本身,因此对于不同背景的企业都是有效的。

再进一步,当通过学习获得的动态能力通过重复使用被深植于企业,在职的管理者很难发展新的动态能力,因为打破企业的“路径”和文化是很困难的。大多数企业的学习都与从前的学习内容是相似的,管理者发现不能依赖于现有的动态能力和现有的思维。管理者需要寻求新的方式、打破旧的思路去更新动态能力。再生的动态资源的一般性以及内部发展的困难性,让我们思考是否动态资源需要被植入企业,如果不需要,那它们是否属于动态能力的范畴?

再生的动态能力与植入性

当企业没有时间通过学习发展和使用动态能力的时候,是否这些再生的动态能力能够从企业外部引进?如果可以从外部引进,再生的动态能力将不会被深植入企业。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 “进口的”再生动态能力是否符合动态能力的一些要素,如可重复性。

在一个有多个战略业务单元的公司内,当某个具体的业务单元需要再生的动态能力的时候,公司的总部可以帮助其获得再生的动态能力。这些再生的动态能力也可以从公司的外部获得。一个新继任的CEO,或者战略改变顾问,都可以从外部为企业提供再生的动态能力。尽管使用这些动态能力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对引进他们的公司来说是全新的,会影响公司现有的动态能力。例如,新的CEO在识别收购对象、成功的收购、顺利的整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将这种能力带到新任职的企业,该企业便可重复性地利用这种经验和能力。

即使“进口的”动态能力也满足可重复性的标准,因为它们是稳定的、常规的过程。一个组织的惯常程序可以被分解为两个部分:抽象和实际表现。以企业的招聘过程为例,从抽象的层面看这项活动是重复的、常规的,然而从表现的层面看,每次招聘的过程又是不尽相同的。从这一观点分析再生的动态能力具有可重复性,因为尽管再生的动态能力在每次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同,但是它的结构是相同的。

由于管理者所认识到的环境和真实的环境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就导致了对于再生的动态能力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管理者低估了环境的动态性的时候,存在着“战略观望”的风险,企业并没有以一个合适的节奏和合适的程度去更新资源基础。在过度反应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有获得竞争优势,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基础,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业绩;也有可能破坏有价值的资源和动态能力。

高层管理团队需要参与对动态能力的使用和发展的决策制定中。管理者应该交流彼此对于所观察到的动态环境的看法,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可以互相协商,或者进一步搜集信息解决分歧。管理者也可以试着识别现有的动态能力的本质,然后再判断现有的动态能力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中是否合适。如果有调整动态能力的需要,管理者应该考虑怎样去调整。

15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篇4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 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 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 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 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 5 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 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 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 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 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 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 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 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 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 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 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报告 篇5

关于印发**县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县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六日

**县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实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与2010年环境数据统计的顺利衔接,保证“十二五”时期各项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工作的连续性,根据自治州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以下简称“更新调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基础,调查统计2010年污染源数据,实现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动态更新,确定“十二五”总量减排基数,为构建“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更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县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 辉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阿斯勒别克 县环保局局长

成 员:孙成江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曹志飞县财政局局长

乔尔曼县统计局局长

左公权县建设局局长

晁 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波拉提江县畜牧兽医局局长

戴 健县农业局局长

黄 洪县公安局副局长

袁晓艳县环保局副局长

吕俊挺县环境监察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办公室主任由袁晓艳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吕俊挺同志兼任,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各选派一名干部协助开展此项工作。

三、调查内容

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等指标。具体参照常规环境统计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染物种类,同时考虑到“十二五”将要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筛选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废水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等12项调查;废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6项;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粉煤灰、冶炼废渣等类别。

四、调查方法

(一)确定名录。

工业源名录: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总样本,删除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业、水力发电业和土砂石开采业及淘汰关闭的企业名录,补充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期间已经或预计建成、验收的企业及投产试生产、试运行已造成事实排污累计30天及以上的新建项目。农业源名录: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为基础,参照自治州环保局的调整要求,确定名录。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名录: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为基础,增加新建污染治理设施名录。

(二)填报表格。

1.表格类型。报表分为调查表和申报表两类。调查表分为生活源和农业源两种,包括城市生活源调查表(1套)、机动车调查表(1套)和农业源调查表(1套),由县环保局填报。申报表分为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四种,包括工业源申报表(17套)、医院申报表(1套)、单位独立燃烧设施申报表(1套)、畜禽养殖业申报表(1套)、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申报表(4套),由调查对象负责填报。

2.填表要求。工业源:按照确定的工业源名录,逐个采取按行业类别对申报对象发放行业申报表和变更表。农业源: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逐个发表调查。生活源:根据县统计局提供的全县人口数字,由县环保局进行填写。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对二级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采用不同的申报表填报,依据监测数据进行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五、进度安排

2010年12月—2011年1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名录、人员培训;2011年1月—2月,对调查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数据审核、报告编写,将电子数据库、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上报自治州环保局。

六、工作要求

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更新调查工作的培训,制订和组织实施更新调查工作方案。县建设局负责完成对垃圾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城镇基础设施源的普查;县统计局负责提供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等农业源有关测算参数。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共同完成对农业源、畜牧养殖污染源的普查。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完成矿产资源开发污染源的普查。县财政局负责保障更新调查工作经费,监督拨付经费的使用情况。

县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依据污染源更新调查工作质量管理技术规定和数据审核技术规定,指导全县的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并对更新调查工作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验收。对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本次污染源动态更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数据质量要求高,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务必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主题词:环保 污染 普查 方案 通知

─────────────────────────────────────────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存档。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1月6日印发

────────────────────────────────────────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学专业毕业生自荐书下一篇:友谊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