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通用8篇)

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篇1

教学诊断与改进,主要指的是通过专业剖析和说课程,来达到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的

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设置专业、设置课程、培养人才、分配师资、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

专业剖析:1.自我的评估(不同于第三方的督导评估),剖出当前专业的现状,析出问题。是一种教学研究工作。2.达到清晰、准确、思路特色的专业剖析的目标。家底、成绩与经验、做法、问题等要清晰。政策、要求、提法、表述要准确。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创新特色。专业剖析的一般思路:1.介绍大的行业需求情况2.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要求 目录:1.人才需求与调研情况 2.人才培养的目标(具备哪些能力)3.专业课程的体系设计(如何设置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行业能力)4.资源保障措施(师资队伍等建设情况。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等手段,保障学生具备行业能力)5.专业建设成效(成绩)6.今后努力方向(问题,与发展方向)

说课程的一般思路: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2.设计课程的理念与思路 3.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能力)4.课程考核与评价(事实反馈监控教学质量)5.各项保障措施等(硬软件措施保障,达到教学目的).6.建设成效与努力方向

专业是课程的载体,课程是专业的基本构件。行业需求的课程开发理念。1.以需求为导向(行业需求)2.以能力为本位(行业能力,要明确行业能力标准)3.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4.灵活的教学方法(体验教学,多方法教学)

学生评价考核方法:测验、模拟、仿真、考试等方法。

专业剖析的核心内容:

一、专业 1.专业规划与建设(制定、执行、调整;举措与措施;校企合作)2.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调整,建立课程体系与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数量与学历等情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三、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

四、信息化条件(校园网、教学用计算机、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料)。

五、质量监控(制度设计、运行状态、监控效果)。

六、教学质量(社会评价:年度招生人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社会认可度。技能评价:双证书获取率和技能大赛)

七、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设计划和措施;课程资源(校本教材等)

专业剖析与说课程的区别。

专业剖析是从专业的大维度来说明整个专业建设情况,诊断以及改进问题。说课程是从某门课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的角度,来说明本门课的建设情况,诊断以及改进问题。

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篇2

新变厂是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特变电工) 的全资子公司,国家机电行业骨干企业,国家变压器定点生产企业,也是特变电工的发祥地和人才输出源。其主导产品是330KV以下的电力变压器产品、220KV以下的整流、炼钢炉用特种变压器产品、35KV以下的配电变压器产品等低端变压器产品,其中110KV级电力变压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5KV变压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国第二位,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二、新变厂员工培训现状

(一)、新变厂相关培训制度

新变厂将各项培训制度从计划到考核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制定,囊括了培训需求的调研、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考勤的管理、培训师的管理考核、培训过程的考核、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奖惩及培训合同的签订,并对培训流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部门分解制定月度培训计划——培训课前准备——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及跟踪和反馈。

(二)、新变厂培训体系

1、内部培训

内部培训包括新职员培训及在职员工培训。对于内部培训,新变厂从提高一线员工操作技能入手,将绕线车间定为培训试点部门,将员工按技能以初、中、高级进行划分,联合工艺、科技、质检等技术部门开展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系统的培训学习。

2、外部培训

新变厂特别重视外部培训,每年派专业人员参加外界各类场次培训,其中包括外部拓展培训等多种科目。

(三)新变厂培训工作需求与验证体系

1、培训需求评估体系

新变厂每年都要进行明年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在《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中要求各部门提供详细培训需求, 包括为什么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和需要什么培训,培训的时间,如何进行培训,以及培训内容的确定等。由培训专员将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分析年度培训预算,经分管领导审核报厂长批准后执行。

2、培训效果验证体系

在效果评估和验证上,新变厂首先以填写培训效果评估表为手段,通过分析和总结以便及时在下一次培训开展之前有目的性加以修订与改正。

三、新变厂培训工作的问题诊断与分析

第一、培训工作与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结合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相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都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受制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新变厂培训工作与战略发展规划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没能对实现新变厂战略发展规划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第二、虽然新变厂培训分院制度体系建设已初步完善,例如出台很多规章制度,管理程序等,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相关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制度执行。培训学院在对分院的具体培训管理中,由于对各厂实际经营情况缺乏深入了解而造成指导力度不够,使相关工作流于表面,深层次的问题没能得到充分彻底的解决。

第三、培训的成果转化不明显,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验证手段。培训的目的是因为要满足培训需求,培训结束后能否满足培训需求,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验证。同时培训效果的评估和验证也是一项完整的培训流程的一部分,虽然新变厂现在已初步进行了培训效果评估,但还比较粗放,仅停留在初步的调查阶段,没有进行细致的定性、定量的分析和总结,验证结果还没有充分运用到培训工作效果的改进和提升中,没有做到真正的评估与效果验证,同时受训人员对培训反馈评估认识不够深,也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验证工作的开展。

第四、缺乏高素质的培训师队伍。培训管理不仅是培训活动组织协调和管理者,也需要具备培训师的基础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新变厂的综合情况来看,培训人员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和传统,内训师缺乏专业授课技巧,培训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工厂对培训的高要求有较大差距。

第五、新变厂各职能部门、生产一线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影响了培训工作的高效推动,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培训提升的观念。

第六、参训人员工作繁重与实现培训需求之间矛盾较大。由于意识上的问题,员工对参加培训就有一种不自觉的抵触和矛盾感,一方面想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又不能耽误工作,不想被占用太多的休息时间。处于此种矛盾之下,培训效果普遍不高。

四、培训工作的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缺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高层领导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培训工作

针对工厂的培训工作,管理者应做好年度培训计划,并促使培训按计划顺利实施,明确培训的目的是要使培训效益最大化。领导应该密切关注受培训学员在受训前后的变化,是否为工厂带来了新的效益,是否对周边的人带来正面的影响,自身的绩效是否提高,从而去评估培训的效果,工厂为培训投入的成本和收益之比如何,是否有必要调整培训计划,如何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而不至于使培训流于形式。

(二)将人力资源培训放到战略高度来考虑

人才开发与培训战略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际、统一的基础上。第一,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必须遵循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科学的体系进行开发培训活动。第二,人才的开发培训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能够直接解决企业可以预见的问题,或者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第三,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和企业战略相一致,而且,在企业长期性的培训工作中,必须前后连贯、统一、避免重复、低效。

因此,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战略的制定,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并且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定期加以检查,以保证开发培训战略的科学、有效。人才开发与培训战略可按下列程序经行:

1、了解人才现有状况

对现有人才的基本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包括人员的年龄、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工作经历、性格特征、工作态度等。对现有人才现有工作及未来工作的能力应有以基本的判断。

2、明确并确定开发培训方式

紧密结合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人才数量、要求等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开发培训的目标。并以此结合工厂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开发培训方式。

3、检查评价效果

加大对实施效果的检查、评价力度,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下一步的培训开发方式、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反馈及评估体系

在培训管理中, 评估起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 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 受训者学习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 以及培训对组织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培训需求的满足。它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 有效地促使被评对象不断逼进预定目标,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并为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反馈及评估体系将对培训工作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首先要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培训后的反馈评估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是具有相当价值的工作,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培训专员来做评估工作。

其次,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

1、结训后一段时期,通过调查受训者的工作效益来评定培训成效。如结训后每隔六个月,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调查受训后在工作上的获益情形。

2、实地观察受训员工的工作实况,评定培训的成效。如根据实地观察发现,受过培训的员工在工作上确能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诚,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等,则可认定培训已发生效果。

3、分析培训员工的人事记录,以此来评定培训的成效。如员工的绩效较以前有进步,缺勤和请假次数减少,受奖次数增加,则表示培训对该员工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从而可有效激励员工再次参加培训。

4、根据受过培训与未受培训的员工工作效率的比较来评定培训成效。

5、根据受过培训的员工是否达到期望的工作标准和完成质量来评定培训的成效。

6、记录培训期间出席人员的变动情况。在培训期间,可事先约定若干人员为观察员,观察培训情况及受训人员平时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在结训时提出观察报告。

(四)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高素质内部培训师队伍

尽管新变厂有内部培训师,但培训师培训水平普遍不高。新变厂应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掘一批既熟悉企业的业务又在方面有所专长的员工,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在这一领域的培训师,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师对企业的工作非常了解,讲课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吸引员工的听课热情,提高培训的转化效果;又可以挖掘出员工的潜能和一些潜在的人才;并且可以省去高额的培训费用,降低培训成本;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等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的放矢的培训教材,从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五) 要把员工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培训力

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组织设计的用来帮助员工职业发展的计划。企业可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目的是在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通过培训不仅可以进一步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与特长,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发现企业是如何支持职业发展的, 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为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

企业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既要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也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使员工的职业目标选择和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对其具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又要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无疑是第一位的, 拥有一大批在知识和技能上胜任企业工作需要的员工, 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除自身学习外, 组织培训是员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本文将针对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 (以下简称新变厂) 目前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理性思考, 从而促使新变厂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新变厂,员工培训,诊断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熊敏鹏著, 《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郑晓明主编《人员培训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杨潞著《成功培训新招数》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4]、郝建平著《企业管理工具》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璞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评价:错因诊断与改进策略探索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评价 诊断 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5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基于此,教师应把考试评价作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途径,充分利用考试评价诊断学生的错因,改进自己的教学。下面,笔者以近期毕业班阶段性考试的部分错题为例,谈谈如何利用错例诊断,实现有效教学。

一、重视基础知识,感悟概念本质

例1.(判断)一件衣服打五折销售正好可以保本,那么不打折销售就可以获得50%的利润。( )

例2.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是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错例诊断:对于例1,很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通过访谈知道,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打五折销售”就是以一半的价钱销售,另外一半就是利润,也就是50%;第二,学生举例,如原价200元,打五折销售是100元,利润是(200-100)÷200=50%。显然,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学生没有弄清楚百分数应用的基本概念。

对于例2,有部分学生只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至于是哪条底边所对应的高就不甚了解了。显然,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类型。

改进建议:以上两个例子,考查的是对基本概念的应用。对于例1中百分数的应用,关键是找单位“1”的量,这里没有明显的标志,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解决问题。找单位“1”的量要认准谁和谁比,被比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所以平时学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大量练习。

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画图的意识。有少部分学生在图画好后,立即就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了,而剩下的学生对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概念不理解。教师教学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感悟,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重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

例3.东东记得李叔叔的电话号码是806415□□,同时还记得最大数字是8,各个数字又不重复,东东要拨通李叔叔的电话,最多要打( )次。

例4.如右图,阴影部分的两个小正方形周长和为4.8分米,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

错例诊断:这两类题目在教学中都练习过不少,但是学生在复习阶段进行的阶段性测试中仍然出错。有的教师认为是训练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教师在评析例3前,可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一道题:“用1、2、3三个数字写出不同的两位数,一共可以写出几个?请你罗列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正确答案,可为什么例3这题还有学生不会呢?在例4中,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阴影部分的两个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用4.8÷12=0.4(分米)求出一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列式计算大正方形的边长为0.4×3=1.2(分米)。可是,当右图出现时,该怎么办呢?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办法解答。笔者分析学生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发现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反复机械训练的过程中很难形成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方法。

改进建议:例3这类题看似比较简单,但教师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如先确定方框中可以填哪些数字,然后进行分类,最后按照一定的次序一一列举,从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4这道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策略,体会大正方形周长与两个小正方形周长和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转化的策略,学会转化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切身感受到原来大正方形的周长与两个小正方形周长和是相等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充分展示交流,学会数学思考

例5.一张长方形纸长12分米,宽7.5分米。最多可以剪成( )个直角边分别为4分米和3分米的直角三角形。

A.15 B.14 C.12

错例诊断:学生在解答例5时存在很多的错误,全班28名学生,有4名学生选择B,让其分析时都说是随便选的,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可能有教师认为学生平时的训练太少,导致能力得不到提升。然而,笔者认为学生做错的关键原因是教师只针对题目教给学生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思考,习得方法。

改进建议:对于例5,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即使是错误的思考也应该展示。对于这道题,学生有三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第一种方法,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12×7.5=90(平方分米),再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为4×3÷2=6(平方分米),最后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得出三角形的个数,即90÷6=15(个)。第二种方法,先用长方形的长除以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度,得出可以放几个三角形,即12÷4=3(个);同理,宽可以放两个,即7.5÷3≈2(个),最后用3×2×2=12(个)求出三角形的个数。第三种方法,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通过画图(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图1是以上第二种解法,而图2才是适合本题的剪法),学生容易知道最多可以剪成14个这样的三角形。

图1 图2

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三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只是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学会思考。可见,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那么,如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呢?其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给了提示,即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发表个人的看法;最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在不断的交流中,促使不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

四、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例6.一只装有红漆的圆柱形漆缸,高是20厘米,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漆深8厘米。现将一个高是20厘米的长方体铁棒(底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竖直插到漆缸底部,然后抽出。铁棒被染红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诊断:此题是本次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一道题,这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复习的过程中讲练也不少,可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同年级的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学生缺乏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改进建议:此类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致液体升高;另一种情况,就是像本题一样非浸没状态致液体升高。第一种情况,学生有大量的生活经验,课堂上也做过相关的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认识到液体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这样的经验后能很容易解决问题,那学生为什么对这道题不“情有独钟”呢?到底是哪道坎未能迈过呢?原来是学生不仅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思考,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可让学生进行以下实验:第一,在装有半杯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垂直插入一根长方体玻璃棒;第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水面升高了,水的体积没有变”;第三,思考交流“为什么水面升高了,体积没有变呢”。在教师的智慧点拨之下,学生渐渐明白原来水的底面积变小了。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的方法,自然就积累了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解决本题就不难了。

综上所述,通过考试的诊断评价分析,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帮助教师不断总结、反思以及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最终实现有效教学之目的。

教学业务水平自我诊断与改进 篇4

嘉禾中心小学阿得

从教以来我曾听过有些老教师说过:教一辈子书不一定能成为专家,若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学专家。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有些道理。教学业务水平自我诊断与改进在我们教师专业成长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教学业务水平自我诊断

本人所任教的是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这学期除任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外还任五(1)班写字、四(1)班科学与劳技课。我感觉我们的小学生

1、好新。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视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数、新语言等信号,但有厌旧情绪。

2、好动。小学生随着触觉能力逐渐敏锐,喜欢东看看,西摸摸,活动不停。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但注意力容易分散。3、好胜。小学生随着发育,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喜胜厌败。如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灰心丧气。

4、好学。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我现在从教的三至六年的信息技术课与课题研究提出的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日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方法相对欠缺,有些时候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同样的指导方法用在不同 1的学生上就得不到同样好的效果。

2、教学经验不足,备课时认为感觉很好,但一节课下来却未能达到预期所想的效果。

3、个人综合素质不强,各种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其他知识面还有待扩宽和加深。

二、本人改进计划

1、多学习,多请教。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

2、认真钻研教材,并集中其他学科教师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校德育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近二、三年来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并通 过教育实践、认识到学校工作应以德育为首,教师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与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校以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内容为中心,提出“五讲”教育,即“讲思德,学会做人;讲文明,规范行为;讲理想,勤奋学习;讲安全,遵纪守法;讲卫生,健康心理。”还提出“养成十个好习惯”、“课堂常规八条”等要求,要求教师通过晨会、班会、思品课教育,并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宣传栏、黑板报的展示,校外辅导员作专题宣讲,结合节日,中心工作,形式要求,参与各类竞赛等开展有关活动和组织社会实践,并通过制定班级公约,班主任工作制度与职责及做好家长工作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的养成,法制意识、安全观念有了增强,防病保健,环保意识,个人卫生开始重视,学习风气正在不断的好转,从整体上看,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的。但由于学生流动性较大,大部分学生缺少接受,稳定、系统、持续思想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加上受到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敲诈、打架斗殴等丑恶现象的影响;媒体网吧、文化娱乐场所中各种形式不健康文化的传播;以及有的家长本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与不良行为或受到不当的家庭教育,给部分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道德品质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如何学会做人方面,缺乏自信,言行表现不一致。

2、理想信念有偏差,心中无远大志向。对读书报无所谓态度,成绩上不去。

3、文明礼貌欠缺,行为规范不当。校内外的表现反差大,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不平衡。

4、法制观念还不强,在行为的选择与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混乱,心理素质脆弱、自控能力差、好冲动、好斗。

这些问题,学校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不怕反复,要下功夫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形式,促使他们转化,是我们肩负的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反思与分析

反思我校德育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虽然建立了思德教育的管理机制,成立了学校思德教育领导小组,但对思德教育的目的、要求内容、时间、安排、措施还得不到更全面的落实,教师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还没有真正的完全体现,教师对思德教育的责任心还不强,积极性还不高。

2、近两年来,随着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学校师资素质比原来有所改观,但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还未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不力。对教书育人,重在育人的责任认识不足。“打工者”的心态还未彻底的消除,势必影响工作积极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不够重视、全面。重智轻德的思想忽略了开展必要的教育活动,强调所谓为了学生安全,搞封闭式管理,搞圈养。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进一步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推动学校思德教育的开展。

3、学校还没有充分的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教育,努力构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对家长工作上存在四少:上门家访少;平时沟通少;指导家长改变不当家庭教育方法少;请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意见建议少。只有当学生在校(或校外)发生某种不良行为时或在学习上、纪律上有问题时,才会想到联系家长。这种就事论事的做法,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落实好“三结合”教育网络是学校急需要抓紧做好的一项工作。

4、在进行对学生思德教育的同时,对部分行偏生的教育疏导工作做的还不够全面,教师平时与他们少沟通,少谈心,没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甚至于对个别行偏生还存在偏见,缺乏“爱心”及教育疏导的“耐心”和“信心”,当他们犯错误时,教育方式简单化,批评教育大于疏导教育,事情过后,后续 教育没有跟上。当他们进步时没有及时激励。其实行偏生的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比较复杂的,转化他们不可能寄希望通过一二次的教育就能奏效的,反复性大是个难点,但只要发挥“三结合”教育作用,共帮教,教师从“爱生”出发,反复的强化监督教育,促使他转化,是完全可能的。

5、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精力大多花在自己的职业和打工上,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关爱、监护、管教显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

有的家长自身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如酗酒、打架、赌博等,对孩子的成长有直接的影响,这些都给学校思德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做好家长工作,进行双方交流教育孩子。

三、整改与措施

(一)加强思德教育建设,提高思德教育质量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教师学习,提高依法治教,依德治教的意识和能力。继续学习《两纲》教育内容,《八荣八耻》教育内容,《中小学生守则》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明确思德教育的要求,增强教师加强对学生思德教育的政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

2、加强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建设 首先要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思德教育的主要力量,要从班主任中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组成一支学校思德教育的骨干队伍,带头和推进其他教师发挥德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认真上好晨会、主题班会、思想社会等课,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各类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和社会实践接受教育。

3、加强德育渗透建设提高思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各任课老师都要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德育的载体,是对学生思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从而通过学科教学,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接受了思德教育。

4、加强少先队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健全配备各中队的辅导员,开展中队的活动,使队员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在活动中多锻炼和提高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使队组织成为学校思德教育的抓手。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及时展示宣传思德教育的图片资料,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图书,观看有关录像,校园里布置固定的图文并茂的壁画标语,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为动力,营造有利于思德教育舆论与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强化思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强化学生道德规范教育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逐条解读,提出要求、做法。组织学生背诵守则,鼓励学生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2、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周一国旗下讲话制度,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历史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3、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通过组织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珍爱生命教育中,应使学生懂得“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教育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加强生命教育,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观念和能力,做到心理健康。

4、强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自觉遵纪守法,法制教育可以规范学生的思想言行,培养健康的人格,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以法制教育为契机,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请校外辅导员作法制宣讲、交通安全讲座,开展防火逃生演练,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抓紧对行偏生的教育,消除学生案发率。

5、强化远大理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把个人成长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效力。

(三)完善思想教育的机制,保证思德教育工作落实。

1、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在学校德育管理中,重要的是思德的思想管理,学校要成立思德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班主任代表五人组成,负责学校开展思德教育的工作,定期开会研究,进行部署和落实思德教育的内容、时间、措施,保证思德教育持续有序地开展。

2、完善检查、评估、考核的机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应按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职责加强对学生的思德教育。要求科任教师在思德教育中主动与班主任的配合,开展活动、学科渗透等工作,学校应经常进行检查、督促、指导。期末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应对教师的思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机制。“三结合”育人机制的建立,除对全体学生加强思德教育外,重点要抓好对部分行偏生的教育,学校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主动联系社会有关部门,聘请校外辅导员,平时多联系、沟通。学校要主动向校外辅导员反映部分学生校内外的思德表现,以便他们作讲座时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收到较好效果,促使行偏生转化、上进。

4、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在加强思德教育过程中,学生有良好表现和进步的,特别是行偏生有转化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发扬。要建立激励表彰制度,学期末学校要评选“思德教育先进教师”“优秀班队干部”“优秀学生(或队员)”“行为规范标兵”等,以发扬先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奋发向上,提高思德素质,形成文明和谐,勤奋学习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少年,好的小公民。把学校办成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乐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德育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养成教育,最基本的素质是文明素质。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工程师,我相信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这项德育工程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扎实。

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篇6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输入检索词为“课堂教学”、“教学诊断”、“职业教育”后,将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课堂教学”和“教学诊断”为关键字进行模糊检索,总共检索到654篇文献,其中—共检索数量为566篇文献;以“职业教育”和“教学诊断”为关键字进行模糊检索,总共检索到65篇文献,其中—20共49篇文献。

1.2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展开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用CNKIE-learning进行文献管理,用Excel和Space软件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图表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年发文量分析

可见,2008—年,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相关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和推进教学评价有关。职业学校教学诊断研究在—2017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有直接关系。

2.2关键词分析

从国内研究成果来看,“教学诊断”一词最早出现于,汪东辉教授在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上发表《教学诊断案例分析》一文,“教学诊断”一词首次出现,标志着国内对“教学诊断”研究的开始。20北师大赵德成博士的课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诊断”中提出了“课堂教学诊断”一词。—20,关于“课堂教学诊断”的论文篇数较少,至2016—2017年开始呈上升态势,并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诊断相结合,关于职业学校教学诊断的文章越来较多,且教学诊断内容逐渐被细化,例如刘聃的《基于TQM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对教学诊断进行了分析;李传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从学徒制的角度对教学诊断进行了分析;王志国的《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更是将诊断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展开了深入探讨。

2.3研究内容分析

2.3.1关于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研究

张辉蓉认为教学诊断具有诊疗、反馈、矫正、解救等功能;王增祥认为教师的教学偏差及专业偏差是教学诊断中的重要内容,是诊断者依据一定标准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比较及评判的过程;罗凤指出应从教学结果和教学状态两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分析,以便明确改进方向。

2.3.2关于不同诊断与改进主体的研究

刘萌萌认为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是旁听者;肖川认为教学诊断的初衷是让教学能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需要,要把学习者作为教学诊断的主体;赖学军认为课堂教学诊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孙国春认为课堂诊断与改进应建立在采集课堂一线信息的基础上,应对教师在课堂中可能存在的专业偏差进行辨析。

2.3.3关于课堂教学流程中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杨志超认为应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表征数据进行归纳,建议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观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模式,可从初始条件、过程维系、目标分析三个维度对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行为与状态数据进行分析。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课堂中重在对整节课的把握,研究者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作为诊断研究点。

3研究结论与讨论

3.1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观念有待更新

职业学校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理念,要建立自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架构学校的内控体系,要搭建一个符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要求的信息化平台,明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标,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3.2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标准还需完善

课堂教学是教学诊断研究的`基点,以往的教学诊断工具对教师、学生或师生互动状况的观察与分析,在诊断过程中过于追求标准化。构建课堂教学质量数据诊断分析机制,以学习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的三大标准体系为基础,对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诊断,构建教务处检查评价、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专家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五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系部协同改进,上级抽查整改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3.3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过程有待完善

建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自主诊断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需的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通知》中明确“诊改”工作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条件、课堂教学与实践、校企合作等要素找出自身不足并完善提高的过程”。在评价中,第一,要理顺工作机制。第二,要落实主体责任。第三,分类指导推进。第四,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第五,推行专业诊改。

3.4课堂教学自主诊断与改进评价反馈有待加强

重视诊断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数字化校园形成大数据教学信息平台,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达标率、教学测评结果、督导评估监测数据等因素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应根据分析报告进行校级的自我诊改,再交与企业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动态分析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改进效果应与绩效考核挂钩。

4总结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其他主体的积极参与,唯有各方主体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早日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吴志华,龚红英,等.国外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07):3-11.

[2]吴燕.为质疑而教———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及其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5):23,57-61.

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篇7

一、数学课堂“低效”交流的基本表现

1.交流的内容封闭

传统课堂中的交流问题是教师的问题, 是简单化地围绕知识内容展开的“问”与“答”的活动。形式的单一与机械, 使得交流内容在单位时间传递快、容量大且结果唯一, 从而使交流由“对话”变成了“抢答”。虽然容量很大, 但其知识的“存活率”却不高, 简单划一, 长时间的点对点问答, 使得交流流于形式。长此下来, 封闭的内容带来封闭的课堂, 从而最终形成交流的低效, 甚至无效。

2.交流的思维封闭

以封闭内容为载体的课堂交流, 过多关注事实性知识, 事实判断下的交流过程限制了学生多元化思考的路径, 这样, 学生的经验与思维由于资源的局限性, 使得交流无法沟通, 无法实现双向互动。没有偶然、没有质疑、没有交叉、没有深度, 学习经验在一种低水平重复。交流缺乏兴奋点, 思维活动无法跳跃, 必将形成数学课堂的思维懈怠与乏力, 从而使课堂中师生的思维机械与僵化。

3.交流的结构封闭

从某种意义上分析, 课堂交流是以结构性存在的, 是一种结构性的交往互动过程。[2]课堂交流的结构封闭, 表现为交流的定向, 师问生答的形式反映出课堂中教师的权威, 反映对优秀学生、确定答案的依赖, 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参与交流权利的关注。师生课堂交流角色扮演的简单与唯一, 使得交流中的互动、生成、分享中断, 节奏、层次、坡度、弹性缺失。

二、“高质量”数学课堂交流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从过度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预设生成精彩, 但过度预设却会在无形中产生课堂交往的单向。如果教师将课堂交流呈现为一出“课本剧”, 当学生成为教师演绎剧本的演员或听众时, 这种过度预设带来的只是表面的流畅, 而失去了数学课堂交流本身的价值。当然预设总是必要的, 但机械地按照预设来组织课堂, 缺少充分的动态生成, 课堂必将“死水一潭”。“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交流, 需要教师基于对教学对象的精准学情分析, 设计适合展开数学活动的交流主题, 引导孩子在问题中交流、在互动中反馈、在对话中提升。用指向性的开放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 主动搭建交流平台, 帮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

2.从个人独白走向群体对话[3]

独白带来的是“静听”, 是某类学生的精彩。点对点式的问答交流, 带动的只是部分学生的热情与思考, 而更多学生则处于交流的弱势, 无法参与和融合, 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交流, 需要教师基于对教学对象的整体, 将“抽象的学生”转变为“具体的人”, 从而组织开展各层次的交流互动活动。通过个性思考、同伴交流、小组评议、群体对话等方式, 有效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知识发现过程。设计弹性活动, 引导不同学生获得并交流活动经验, 实现个体经验的群体共享。

3.从知识记忆走向思维提升

数学课堂交流的价值决定了其活动开展的过程, 定位于知识层面的交流, 技术再先进, 其功能也只限于知识记忆与简单应用。而定位于思维层面的交流, 过程再简单, 也能充分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价值, 激发学生内驱动力。“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交流, 需要教师基于思维发展的规律, 以内容为载体设计思维交流活动, 聚核心、思策略、挖本质、深思维, 不断推动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通过交流活动让思维活动跳至前台, 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高质量”数学课堂交流的实施策略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交流不是信手拈来, 随机而生, 而是存在于现实数学课堂中, 通过对即时生成动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突破, 从而实现“高质量”交流。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教师需要一体化实施:主题策划设计———过程层次推进———节点有效深入———结构拓展提升。

1.预设主题, 在思维引领下展开交流

课堂专题式的内容学习需要一个主题 (问题情境) 的背景支撑, 数学课堂尤为如此。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内容与呈现形式都能推动课堂交流。因此前期的备课中, 教师要针对内容的本质特征与呈现方式, 创设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主题交流过程, 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思考, 即明确“交流什么?”“用什么内容交流?”“为什么交流?”“交流中要获得什么?”

(1) 针对学习困难预设主题交流。细致地解读学生是预设主题交流的基础, 只有精准地把脉, 交流主题才能更加切合于学生学习实际, 推动其产生需求。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中, 学生的困难在于理解“大船”与“小船”的互变过程, 如果交流停留于怎样列式的层面, 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模仿。这时教师可以先放下问题, 引导学生先画图操作, 再看图分析。

师:如果10条船都是小船, 你能在图中画一画, 添一添, 操作一下, 使得42人全部坐上船吗?看一看这时大船几条, 小船几条?

学生操作, 同桌交流。教师呈现学生的操作, 引导学生再次交流分析。

师:为什么在每条船加2人?为什么调整成6条大船呢?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 想一想其中的数量关系。你能将刚才操作调整的过程, 用一个算式表示吗?想一想, 可以怎样列式呢?

师:除了将小船变成大船进行分析, 你还可以换个角度分析吗?

可以看到, 教师针对学习困难, 组织交流分析中创设了看图分析一环, 有效地将操作与思维结合, 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最近发展区”, 理解假设变化的过程, 这比简单地教学假设原理更能促进策略的理解与内化。

(2) 运用知识类比预设主题交流。有机、整体的解读教学内容是预设主题交流的前提, 只有把握知识形成的整体性, 交流主题才能更贴近于学生思考发展的路径, 创生智慧。如“小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计算”中, 知识的生长点在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类比迁移,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会算了, 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呢?

师:0.12÷0.03=?3.6÷0.8=?7.98÷4.2=?这三个除法计算你能独立解决吗?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独立计算, 并交流过程。

师:这三个计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计算中有什么共同的策略?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当我们遇到一个未知问题时, 可以借助原有知识方法, 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这就是转化的策略。

可以看到, 教师借助知识的整体性, 针对内容的相似属性, 从方法策略的正迁移入手,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从而在解决问题中有效地凸显思维方式。

2.策划层次, 在互动反馈中推动交流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交流在过程中更加关注交流的动态推进。所谓动态推进可以理解为:顺应数学活动展开, 结合生成性的过程推进而实现的即时、深入的交流过程。这种动态推进是一种先慢后快的不匀速运动, 是一种关注学生交流生成后的积极有效的回应反馈, 因此课堂上意料之中的展开与意料之外的推进交相辉映, 形成了变幻多彩的数学课堂交流。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 教师首先以问题情境为引导: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马上动手从顶点出发, 沿着高剪开, 将小三角形平移拼合成一个长方形。

生1:我沿高剪开, 平移后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 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宽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1:我们想可以对图形进行转化, 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就可以求出面积。

生2:上节课的图形变化的实践活动中, 我们就是通过拼一拼、移一移的方法解决这样的图形面积问题。

生3:而且除了这条高, 还可以有无数条高, 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

师:是的, 对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转化分析, 就可以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这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长×宽。

似乎通过本次交流对话问题解决了, 但可以想象如果仅限于此, 这种交流的定位局限于知道与模仿, 对于学习本身没有达到启发与借鉴的作用。[4]如果我们再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总结成问题, 精彩或许还在继续:

师:我在想“为什么从高剪?”从其他地方剪是不是也能转化成长方形? (这种想法是对转化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师基于学生的思考, 适时推进交流的层次, 匀速的交流节奏会瞬时变化。

师:“不从高剪, 从其他角度可以剪吗?”“为什么选择两条斜边的中点剪?”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会求长方形面积, 现在又会求平行四边形面积, 想一想, 其他的一些平面图形也都能这样进行转化从而求出面积吗?又应该怎样研究呢?

借助学生的疑问, 教师策划的这组交流活动为学生揭示了“剪、移、折、拼”等方法背后的一般原理, 为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提供相当的支撑, 在多向互动生成中“高质量”的交流品质得以体现。

3.聚焦核心, 以节点深入推动交流

(1) 抓核心推动横向交流比较。数学课堂的聚焦程度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引向。交流活动中, 指向于核心问题越精准、越切合于问题核心, 学生思维内容的整体架构也就更为合理与完善。例如在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 当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经历了自主梳理、小组交流, 形成初步结构后, 我抓住思维节点, 通过课堂互动交流, 帮助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实现反思完善。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推导的?在推导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策略? (平移、旋转、化曲为直等转化策略) 你为什么将这些平面图形这样来安排层次, 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个图形是关键?在这次梳理结构中, 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在这组问题交流中我抓了两个核心让学生体验:其一是结构关联, 即为什么这样来梳理, 结构基础是什么?其二是结构关联中运用了什么策略, 即可以怎样来梳理联系?在变与不变中帮助学生利用结构关联的思维方式组织认识, 在比较分析中实现对平面图形计算的整体架构。

(2) 借聚类推动纵向交流发散。横向式互动交流, 能将核心差异放大, 使对比更加直观、体现共性; 纵向式互动交流, 能将平面化交流推向立体网状, 在提升聚类变化过程中, 实现更“高质量”的品质。比如“立体图形”的复习交流中, 我安排了两组交流活动:第一次:平面图形中我们围绕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进行梳理, 那立体图形你也能这样来进行梳理吗?交流各自的想法与成果。第二次:像这样我们研究空间图形时,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未知图形, 有哪些供有效使用的策略?很明显, 两节课中的交流活动前后联系, 呈现内容、研究方法异同的同时, 在过程中将原有的个性思维方式转变为群体思维方式, 实现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

4.结构提升, 让交流互动“收”“放”自如

“高质量”数学课堂交流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教学的优先“资源”, 双方都是“资源”生成、捕捉、利用的“执行者”、“重组者”。[5]课堂中交流互动的智慧力量来源于双方基于问题解决的角色变化, 因此精彩的数学课堂交流呈现出师生“收”“放”自如的状态。

在“圆的认识”画圆活动中, 我与学生有以下一段互动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用圆规画圆, 你能用手里的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吗?来试一试。

学生尝试。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才能把圆画得又快又漂亮, 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有同学是这样画圆的, 你觉得可以吗? (圆规不动, 旋转纸)

师: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建议, 现在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自己可以再比较一下, 怎样画得又快又漂亮。

师生交流中抓住要素:针尖 (点) 不动, 圆规不能动转一周握准地方。

师:看明白了吗, 请你在纸上准确快速地再画几个任意大小的圆, 练习一下。

师:将刚才的几次画圆活动联系在一起, 想一想, 在画圆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全班交流:确定一个点不能动;确定一段距离线 (线段) 的长度不能变;旋转一周。

师:现在你能画一个半径2cm的圆了吗?边画边想, 这一次又要注意些什么?

在上述的互动交流中, 师生画圆的过程体现即时共生的特点, 用圆规画圆中有经验交流、有思考策略表述、有图形特征提炼, 而这一切都在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对话中实现, 互动交流真正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的交往”。

摘要:数学课堂中, 师生围绕专题活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教师借助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的交融, 促进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交流, 不是简单应对、规避“风险”, 而是处于积极应对、精准回应的状态。主题策划、层次推进、聚集核心、节点深入、结构拓展, 组织“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交流将有效地使静态的教与学过程动态化, 深入推动学习展开, 在灵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认知结构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150.

[2]徐冬青.从封闭走向开放: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J].基础教育, 2011 (2) :89-90.

[3]杨小薇.“独白”与“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价问题探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3) :5-8.

[4]吴亚萍, 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143-144.

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新政策的出台,我国的教师培训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培训管理已成为制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教师培训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的问题,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 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管理? 正在成为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参与式培训,主动探究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一章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结合新纲要这个精神,本文尝试给教师培训管理中的参与式培训下一个定义:参与式培训,是一种学思结合的培训方式,是一种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为主,以帮助学员学会学习为目的,以设问与案例研讨为主要手段,通过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培养学员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参与式培训是培训老师创设情境或给予材料来充分唤起参培教师已有经验和理论,在平等、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和共同分享并生成新的经验和理论的一种教师培训管理方式。如何构建参与式培训的管理创新模式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和优化?

1.注重动态学习、互动学习

参与式培训的管理是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学员间对话、学员与主讲教师对话、学员动手做、小组讨论、论坛争论、现场问答、课例观摩与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学习、互动学习,把专业切磋与经验分享通过多种参与研讨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良好的思想碰撞的课堂氛围,这种培训的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通过典型课例研讨,拓宽了培训对象的思维,交流和互通了师生的教学信息,有效践行了新纲要中要求的“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要求。

2.强化完整计划性

参与式培训的管理是主讲教师有目的地提前安排好一个完整教学计划,有意识引导学员们融入研讨的一种培训管理。在这种新型的培训管理模式中,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自成体系,既有宏观理论介绍,又有微观课例分析;既有静态聆听主讲教师授课,又有动态问答争辩过程;既有课前严谨设计教学环节,又有中间课堂的灵活应变调控以及课后的反馈跟踪环节,是一种变被动教学为主动计划,变孤立授课为合作学习的科学培训管理,这有效体现了新纲要中要求的“改革创新”的教学管理要求。如在培训期间主讲教师与学员们通力合作,采用灵活方法,有序收发问卷,课后及时进行统计和信息收集分析,根据学员们的反馈信息,对下一场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讲课内容更贴近学员的所思所想,这种灵活应变的过程调控使得整个教学计划的管理更加严谨科学。

二、改进执行,优化培训过程管理

1.做好训前管理

加强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合理规划、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和优化培训方案、 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方式的有效性, 精选培训师资,多方联动,密切沟通协调、做好训前准备。

2.优化培训过程管理

训前要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和要求,训中要提供学习的支持,让教师有总结、反思和交流的机会,并及时反馈和改进培训工作;训后要分析、评估和总结培训的效果与得失,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对参训教师提供必要的跟踪指导和服务。培训机构要创造条件,努力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食宿条件等,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保障。 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制定教师考核、学员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3.强化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答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的问题

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将培训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定期接受财政、教育和审计部门的专项督查。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课题合作研究、跟踪指导等手段,做好学员训后服务。

4.强化培训质量监控和培训绩效评估

要建立服务于教师培训的交流互动和监控管理平台,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和评估手段,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的监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质量与效果的评价管理机制。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培训机构,并作为资质认定和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善用管理工具,监测教师培训质量

1.建构好教师培训质量监测的主要构架

工具箱的三大基础构架为:理论:学术观点;经验:实践案例;制度:政策规定。在监测教师培训质量之前,应建构好主要管理构架,以我县等地进行的新教师培训项目来看,培训依赖的理论观点为:①树立发展新理念,抓紧人才能力建设。②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③弘扬创新精神,培养青年教师。培训采用的经验管理案例是饶平县各中小学近两年真实发生的学校典型案例。指导培训实施的管理制度与规定主要是:《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

2.提高教师培训监测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培训前期的培训管理需求分析、培训中的培训管理方式、培训结束的绩效评估,这些都呈现出一个培训者的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培训管理的监测质量,需要从三方面的管理措施入手。首先,要做好培训前期的培训管理需求分析。传统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办班管理没有调研学员们的培训需求,只是培训组织者凭感觉设计好培训内容,很多教师反映各个层次办班都是同一个教授同一个讲座,听了好多遍,想学点东西却收获不大。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可以辅助培训前做好调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做出恰如其分的管理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工具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们的培训需求与专业需求来管理办班。再运用培训方案设计工具可以实际围绕调查到的学员们的具体教学管理难题来进行参与式授课研讨。

其次,要重视培训中的管理培训方式的正确运用,不同的培训项目采用不同的管理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对象为新教师时,培训模式可以采用技能训练模式与观察学习模式等;培训管理对象为成熟教师时,培训模式可以采用实践反思模式、观察学习模式、行动研究模式、拓展训练模式等;培训管理对象为骨干教师时,培训模式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理论提升学习模式、境外观察学习模式等。

再次,要重视培训管理的过程评估,重视把管理中的过程评估与培训结束后的绩效评估有效结合起来。传统教师的管理培训没有跟踪调查,没有把培训管理延伸到工作实践中。培训绩效评估工具帮助建立培训后的跟踪调查管理机制,这可以了解学员们受训后的工作实践是否有因为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而改变,改变到何种程度,有无因此带来教育收益等。

参考文献:

[1]冯延平,常一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76 -78

[2]李更生,刘力.走进教育现场: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8)

上一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演讲稿下一篇:再次创业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