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蝴蝶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中蝴蝶(精选11篇)

古诗中蝴蝶 篇1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解】

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萧疏:萧索清冷。堪:可以。

苹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的聚会。

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

潇湘: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暮天:傍晚时分。

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

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赏析】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

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古诗中蝴蝶 篇2

关键词:《蝴蝶梦》,悬念,妙用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 悬念的重要特征, 用美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的话说, 就是“预示出一种十分吸引人的事态, 却不把它预叙出来” (1996) 。对于悬念, 英国当代小说批评家戴维·洛奇将其概括为“提出问题, 延缓提供答案” (洛奇, 1998) , 具体来说就是突出不同寻常的情境并延缓披露底细, 使事态呈现出悬而未决的状态, 引起读者的关注。法国叙事学家罗兰·巴特认为悬念是一种“使结构充满风险并且也给结构带来光彩”的一种结构游戏 (张寅德, 1989) 。作为达芙妮的成名作, 《蝴蝶梦》自1937年发表以来就以其曲折的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深受读者喜爱。她的小说也被蒙上了一层悬疑、恐怖的色彩。达芙妮·杜穆里埃在《蝴蝶梦》 (原名《吕蓓卡》) 中充分发挥悬念这一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的优势, 设置了一系列悬念, 这些悬念不仅成功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还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读者产生了阅读乐趣。本文从结构上探讨该著作中的悬念艺术, 并试图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剖析文中一系列悬念手法产生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指出这种手法在全文篇章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蝴蝶梦》讲述了一对真诚相爱的夫妻如何克服重重阻碍, 经受了考验, 并且最终明白婚姻的真谛———平等、真诚和勇于献身的故事。在法国的南部, 年轻姑娘“我”偶遇英国贵族“老乡”迈克西姆。俩人一见钟情, 闪电结婚, 然后一起回到迈克西姆的家———庞大而美丽、闻名于世的曼德利:这里虽然陈设豪华、仆人成群, 但出身贫寒的“我”却很不习惯突然荣升为贵妇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前德温特夫人吕蓓卡陪嫁带来的女管家丹佛斯瞧不起“我”, 经常对“我”投以冷眼;甚至连这里的西厢房———吕蓓卡的卧室还保持着她在世时的模样。所有这些使得新德温特夫人———年轻的“我”很痛苦。同时在与丈夫的相处中, “我”发现丈夫有时心情很不好, 常常发脾气, 让“我”不禁怀疑他在怀念前妻。为使丈夫快活, “我”提议要开一次化装舞会, 让人们感觉到曼德利和往常一样, 为给丈夫惊喜“我”轻易中了丹佛斯的圈套, 设计了一套与吕蓓卡死前举办舞会时一模一样的装束。当“我”出现在丈夫面前时, 却受到了严厉的呵斥。丹佛斯在旁冷嘲热讽———“我”根本没法和吕蓓卡相比, 迈克西姆现在依然怀念吕蓓卡———并威逼“我”离开曼德利, 甚至还诱导“我”跳楼自杀。

当吕蓓卡的尸体被发现时, 迈克西姆向“我”坦白真相:“你以为我爱吕蓓卡?你这样想吗?我恨她!”原来, 吕蓓卡是个淫荡的女人, 迈克西姆为了家族的荣誉, 又不能和她离婚。后来, 吕蓓卡更放肆了, 甚至带着表哥费弗尔经常在海边小屋幽会。迈克西姆去小屋斥责吕蓓卡, 却被吕蓓卡威胁说她怀孕了并且这个孩子将会以迈克西姆的儿子的名义被生下、抚养成人。迈克西姆一怒之下一枪击中吕蓓卡的心脏, 将吕蓓卡的尸体连同她小船沉入海底, 以掩盖事实。吕蓓卡的尸体打捞上岸以后, 警察局局长朱利安上校经行调查, 费弗尔指控迈克西姆谋杀了吕蓓卡。他杀还是谋杀, 莫衷一是。最后, 经医生的证实, 吕蓓卡因患癌症厌世自杀。费弗斯把真相告诉了丹佛斯, 这个有嫉妒心的女人纵火烧毁了曼德利这座大厦, 不让迈克西姆和夫人再过愉快的生活。从此, 曼德利成了废墟, 女主人公只能在梦中回忆这段奇妙的日子。

书中采用倒叙的方式向我们慢慢展开故事情节。开头第一章就讲述了“我”的一个梦, 告诉我们“曼德利已经不为我们所有了, 曼德利已经不复存在了” (杜穆里埃, 3) , 于是, 我们不得不追寻为什么昔日繁华的亮丽的曼德利庄园不再存在, 从而一幕幕的悬念由此铺开。在《蝴蝶梦》中, 悬疑色彩主要来自作者对吕蓓卡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中一开始, 作者就交代吕蓓卡已经死去这一事实, 并从未在文中对她进行正面描述, 然而她短暂的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却如鬼魂一般萦绕在她曾经生活的地方, 给她周边的人带去深刻的影响。这般超强的影响力曾一度阻碍了小说中另一主人公“我”与迈克西姆的感情发展, 给“我们”的婚姻带了众多的猜疑和悬念。书中的悬念是由一条主线即吕蓓卡这一人物形象贯穿, 继而分成三重, 一重是吕蓓卡真如他人所说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妻子?二重是麦克斯是真的爱吕蓓卡吗?三重是吕蓓卡是怎样死的?整个故事就此三重线路铺展开。

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吕蓓卡的好。“此人眼光四方, 所有客人的需求她都能照顾到;她回过头去, 对仆役发号施令;举止优雅大方, 从不尴尬失措;而当她翩翩起舞时, 空气中就滞留着一股白杜鹃似浓香” (杜穆里埃, 107) 。“此刻我还能想起舞会那天晚上她的模样:一条乌黑的长发衬着雪白的皮肤, 站在楼梯跟前同每一位来客握手。她的化妆舞服非常合身。是的, 她确实是一个出众的美人” (杜穆里埃, 106) 。“她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美的女人” (杜穆里埃, 115) 。然后到最后, 我们从迈克西姆嘴里得知真正的吕蓓卡是怎样一个人。“这女人心肠狠毒, 活该下地狱, 是个十足的坏女人” (杜穆里埃, 239) 。吕蓓卡追求尽情享乐的生活, 把男人当做猎物一样戏弄和嘲笑, 那些所谓的集教养、头脑、姿色于一体的完美的德温特夫人只是表面现象。

再看第二重悬念, 迈克西姆真的爱吕蓓卡吗?聪明丹弗尼太太的话中, 我们认为迈克西姆对吕蓓卡的感情深是无人代替的。她这样说:“他就藏在书房里走来踱去, 踱去走来。我听到的, 而且我还不止一次打开钥匙孔看着他呢。走来踱去, 活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困兽。” (杜穆里埃, 214) 谁也不敢在迈克西姆面前提到吕蓓卡, 只是怕引起他对吕蓓卡的想念, 怕他会伤心, 甚至连船也不敢提, 海滩、沙滩都不愿让他看到, 大家都觉得迈克西姆的生活从此玩完了。然而, 看到最后时, 我们猛然间觉得不可思议。“你以为我爱吕蓓卡?你以为我杀她那当儿还爱她?告诉你吧, 我恨她!我与这个女人的婚姻是一出滑稽戏, 打一开始就是。这女人心肠狠毒, 活该下地狱, 是十足的坏女人。我们从来不曾彼此相爱, 这女人没有柔情, 没有起码的是非观, 甚至有点不正常。” (杜穆里埃, 239) 这是我们最终获知的真相。迈克西姆不爱她, 而且还是恨她的。他爱的是主人公“我”。这让我们大为震惊。于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整个故事都明朗化了。或许, 这时候我们认为女主人公是可以幸福过日子了。其实不然。

第三重悬念设得更绝。世人都为迈克西姆妻子的去世而惋惜, 世人都认为迈克西姆对吕蓓卡的爱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可事实却是迈克西姆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在小说的开篇, 我们从范·霍伯太太口中得知吕蓓卡是在曼德利附近的海湾溺水身亡的, 我们都为迈克西姆惋惜。直到19章我们才慢慢了解吕蓓卡死亡的真相。当吕蓓卡的尸体重新找到了, 而两年前迈克西姆认领的尸体却不是吕蓓卡。同时, 迈克西姆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女主人公“我”, 这可让读者捏一把汗, 然而, 这不过是虚惊一场。因为当地的法官判定吕蓓卡是不慎受困于船舱而淹死的, 法官认为那些船底的洞是吕蓓卡为了自杀而故意凿的。“大多数人觉得吕蓓卡是意外死亡的, 可总有几个眼明人能找出其中的端倪。” (杜穆里埃, 272) “谁在船板上凿了那几个洞?那不是岩石撞的。最近的岩石离船身有五英尺之遥。再说, 那几个洞也不像是岩石撞的。那是人砸的洞, 是金铁凿的。” (杜穆里埃, 273) 船板上砸了几个洞, 阁下, 加上海底阀门没关闭, 在这种情况下, 那样一艘不要多久就会沉没。依我看, 十分钟左右也就足够了, 船理我船坞时并没有那几个洞。我很为自己干的活儿骄傲, 德温特夫人也很满意。所以, 我的看法那船根本不是倾覆, 而是有意凿沉的。后来又有人提出吕蓓卡没有自杀的动机, 费弗斯以吕蓓卡的一张便条要挟迈克西姆, 并认为吕蓓卡当时已经怀了自己的骨肉, 于是便开始了一系列调查。后来, 所有一行人驱车赶马到伦敦寻找吕蓓卡约会记录上最后出现的一名叫做贝克的医生, 发现医生档案记录吕蓓卡自杀的原因, 便不再质疑。迈克西姆和女主人公终于自由地在一起了。

《蝴蝶梦》以其独特的悬念手法, 一步步吸引读者剥茧抽丝, 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令读者迫不及待地阅读下文以获知真相, 这无疑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2]戴维·洛奇.余上沅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215.

[3]写作技法词典[M].北京:商务图书馆, 1996:466.

生活中的“蝴蝶效应” 篇3

“如果不是当年爷爷因为和奶奶吵架,赌气步行十几公里走到城里当小工,也许现在我仍只是个每天挑水种菜的小村姑。”手挎LV,动辄现身米兰巴黎的时尚达人LISA如此形容发生在她们家族的蝴蝶效应。

人生这幅经脉图,有着错综复杂的支脉和无数个分岔点,每个分岔点背后,各自延伸出不同方向的路径。生命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值得被重视,即使对你而言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念头,因为它也许正决定着你十年后的生活真相。

镜头

我只是偷懒一次没有给手机充电,他便为别的女人披上了婚纱。

主角:青青

“蝴蝶翅膀”:手机未充电导致关机。

“龙卷风”:婚礼取消,未婚夫移情别恋。

固执的天蝎座和霸道的狮子座,在一起也许注定是悲剧吧。热恋的时候狮子座给我说,24小时开机是一种对爱人负责的行为,例如半夜思念,例如突如其来的意外,我虽然不是特别理解,四年多来却也保持着随时待CALL的状态。就在谈婚论嫁的前个月,因为一点小事我们冷战了一个多礼拜。那时他正被公司派出差,和那个仰慕他已久的助理一起。某天晚上我回家很晚,看到手机没电,想着这么晚了肯定没人打给我,眼皮打架的我便选择了直接上床睡觉。正是那个晚上,他陪客户喝酒喝了很多,订好了回程机票打算与我讲和,登机之前打给我却发现我已关机,心情郁闷的后果就是他退掉机票返回酒店,女助理则趁虚而入和他发生了关系。

之后便是电视剧里的情节。女助理怀孕了,他虽然后悔却依然负责任地为她披上了嫁衣。而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一念之差”所带来的无限懊悔。虽然女伴们都说因为一个电话就变心的男人不嫁也罢,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不只是一个电话,这是我们之间坚持多年的默契和承诺,他的错误如果没有我关机这个事实做前提,也许一切都还可以挽救和维系。这个世上每天都有各种防不胜防的意外,例如小三出没,例如生老病死,我们并不能因为防不胜防而索性不防,今时今日我真的可以想通这个问题,爱情是责任,人生也是,我们有义务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微的念头。

镜头

同样的OFFER,不一样的选择谱写完全不同的人生。

主角:文子

“蝴蝶翅膀”:面对一份先苦后甜的工作。

“龙卷风’:环游世界和相夫教子的人生差距。

小u是我大学时的资深闺蜜,资深到连应聘都是连体婴,条件相仿的我俩说好要进同一间公司一起奋斗。苍天有眼,我们同时收到了来自某五百强企业的OFFER,条件是要先去某西北城市外派工作至少三年。理所当然的,两个家庭同样坚决地反对。同样的理想,同样想靠自己力量闯出一片天的豪情壮志,不同的是,小u毅然选择背着父母悄悄签下合同,我却扛不住爸妈的软磨硬泡临阵脱逃,选择了爸妈为我安排的闲适工作。小u的饯行会上我和她抱头痛哭,她为从此以后的两地分隔,我哭的却是自己那一瞬间的怯懦和背叛。

三年之后,小u做了企业的大区经理,我做了别人的老婆。八年后。我抱着自己三岁半的孩子,听着小u讲她在各个国家的神奇经历。她真的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我俩大学时环游世界的梦想,即使只是利用出差或者年假的短暂空隙走马观花,在我眼里却依然如童话般遥不可及。要说不羡慕不懊悔那都是骗人的,毕竟我也曾经离那个梦想那么近,和她并肩畅想未来的点点滴滴,只是在同样的压力之下,她毅然前行我却选择了犹豫。

都说这个世界上最贱的两个字就是“如果”,如果当年我和她一样迎难而上,如果当年我能够对父母决绝一点……一切都是废话了,我后悔却不抱怨现在的生活,我能做的只能是谨慎对待今后的每一个决定,珍惜每一次机会,例如孩子入学,例如买房升迁。想让生活好一点,就得对自己狠一点。

镜头

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主角:玛丽

“蝴蝶翅膀”:选择不同的城市定居。

“龙卷风”:孩子的人生轨迹。

参加父亲的同学会比参加自己的同学会更能看出百态人生。几十年的历练基本上定格了他们和他们后代的人生。父亲的同学们大都年过花甲,作为那个年代屈指可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即使是其中最不济的下岗工,也难掩浑身上下散发的自信和阅历。对他们来讲,最大的一个转折当然是毕业后的下乡锻炼,有的人拼死回城,有的人留在乡下或者县城,于是注定着他们今后截然不同的人生。回城的叔叔们大多赶上了好时光,做了技术骨干或者下海经商从此平步青云,留在乡下的叔叔们多数被提拔到县城工厂,成为工人和之后的下岗工人。回城的叔叔们谈论的是国际和金融局势,留乡的叔叔们谈论的是让他们焦头烂额的儿子的婚房。当年回城的积极与否直接注定了他们的孩子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却无力上一所最普通的大学。如果当初他们能料到一纸申请可能导致的命运会如此天差地别,任谁都会挤破头杀出一条血路吧。

父亲一直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像当初他极力坚持回城一样,我在京城念完大学他便坚持不让我回老家。虽然他奋斗几十年后在老家已经小有名气。我清楚他的苦心,也清楚人往高处走的道理。父亲当年极力为我们争取的“起跑线”,现在该轮到我为我的孩子争取。

记忆中的蝴蝶作文 篇4

盛夏的空气中凝结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挥不走,驱不散,压得我喘不过气身心俱疲。娇美的花朵依然盛放,花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我饥渴难耐,走在花丛间,却无暇顾及欣赏美景。我感觉脚步越来越沉重,终于我支持不住,躺在地上,蝴蝶在我身边盘旋。

我独自出门想要亲近一下自然,便在野外扎营,不料遇上大雨。我度过一个难熬的夜晚,食物和水也不知所踪。我醒来时,躺在一个农户家里,屋外是花圃,蝴蝶正在嬉戏玩耍。一位老奶奶正在整理花圃,她见我醒来,冲我一笑,走进屋来说:“小伙子,怎么小小年纪从家里跑出来,家长多担心啊!医生说你发了高烧,不过不用担心,好好休养一下会很快好起来。”我告诉她我出来旅游迷了路,遇上了大雨,但没有告诉她偷偷在野外过夜的事。在我说话间,她已经摆好了饭,那顿饭简直是人间美味。

饭后,我开始观察着这位老人,她上身一件粗布短衫,上面绣着两只鲜艳的蝴蝶,裤子上也有两只。她头发花白,额头上爬满皱纹,两只眼睛却乌黑明亮,充满活力,嘴角始终含着笑,在我醒来之后,她便开始不停的数落我,可我却一点也不反感。因为她字字句句夹杂着关切之情。

老人告诉我,她自己住在这里很长时间了,儿女们在城里工作,她就在家种花养蝶,她最开心的事就是在院子里看蝴蝶翩翩起舞。我要帮她捉几只制成标本,这样不分时节她都能看到蝴蝶。她却说,舞动的生命最美丽,将生幽禁,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蝴蝶在花丛中飞改成比喻句 篇5

1、蝴蝶像仙女一般,在花丛中跳舞。

2、蝴蝶似精灵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蝴蝶们在花丛中像舞蹈家一样翩翩起舞。

4、蝴蝶调皮得像个孩子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美丽的蝴蝶像轻盈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6、蝴蝶像个好奇的小姑娘,在花丛中跑来跑去。

7、蝴蝶像美丽的.仙子一样在花丛中快乐的飞着。

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一只只飞舞的精灵。

9、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一只只飞舞的精灵。

10、蝴蝶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欢快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标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一、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中的应用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主要知识点有两点, 第一点是:什么是生物, 第二点是:生物的特征。其中第一点“什么是生物”,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是教师的提问: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球上, 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生存的环境点缀得绚丽多彩。同学们会回答:是江河湖海, 花草鸟虫等等。紧接着, 教师播放相关的大自然画面和展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 其中必须含有美丽蝴蝶的图像和图片。然后, 教师请同学们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 哪些是非生物, 哪些物体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同学们自然会将画面中的物体分为生物类和非生物类。其中肯定会有同学说出最喜欢蝴蝶, 因为蝴蝶美丽可爱、会传授花粉等。紧接着, 教师展示课前采集制作的蝴蝶标本 (至少8盒) 。同学们会立即兴奋起来, 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蝴蝶标本上来。紧接, 教师把蝴蝶标本分组发给同学们观察。同学们会争着看起来, 课堂立即沸腾起来。大家轮换观察一遍后,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蝴蝶美在哪里?如何采集和制作蝴蝶标本?蝴蝶有哪些特征?生物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沉浸在探索蝴蝶的奥秘和生物的特征之中。教师板书: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师继续引导:五指山蝴蝶资源丰富, 中国国蝶金斑喙凤蝶 (Teinopalpus aureu Mell) 就生活在我们五指山等海南中部高海拔区域。大家如果对蝴蝶有兴趣, 想进一步探索蝴蝶的奥秘, 我们将在今后生物教学中继续学习和探讨。我们今天以蝴蝶为例先讲生物有哪些特征 (讲授第二点生物的特征) 。

二、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中的应用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二课时“昆虫”, 主要内容有:尝试独立完成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对蝗虫等节肢动物的观察, 使学生能总结概述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课文中“观察与思考”列出蜻蜓、蝗虫、金龟子、蝇和蝴蝶 (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 5种昆虫的翅膀, 要求同学们填写相应的昆虫的名称。并再举出一两个例子, 看看它们在外形上除翅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可以展示同学们采集到相应的蝴蝶 (金凤蝶) 的标本外, 也可以在平时采集和制作蝴蝶标本的同时制作一些其他的昆虫标本, 在本节教学中应用。蝴蝶的美丽翅膀和其他的昆虫标本的直观作用是文中图片远远不及的。接下来, 课文以蝗虫为例来总结概述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来学习外, 紧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蝴蝶或昆虫标本。昆虫的身体由体节构成,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 头部一对触角, 胸部两对翅膀, 身体共有三对翅膀。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不教同学们都掌握了。

三、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应用

古诗中蝴蝶 篇7

当探险队一行12人深入至亚马逊雨林50英里处,眼前突然出现了彩蝶纷飞的童话世界:无数大大小小的彩蝶围着盛开的鲜花轻盈地翩翩起舞。大家立时沉浸在美景中,突然一种似飓风扫地的可怕声响在耳畔轰鸣!接着一群体大如鹰,翅膀若扇的不知名的巨蝶乘风而来,群蝶则纷纷闪避。众人还未来得及转过神来,巨蝶便向探险队员不宣而战。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轮番向它们认为的“入侵者”发动了攻击。

探险队员们看清了:袭击者头如猫头鹰,眼露凶光,缀有五色斑点的美丽双翅足有雨伞般大。尽管它们没有嗓子,但无数有力的双翅扇动起来却能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莫非这就是鹰蝶?”领队的费拉克教授也失去了平时的冷静,激动地大叫道,“它们可是美丽的杀手!赶快钻进荆棘丛才能保命!”

大家纷纷找最近的荆棘丛不顾一切地一头扎进去,动作稍慢的几个女队员躲避不及,被鹰蝶撞破了额头,其中一人昏倒在地,而残暴的鹰蝶依然自上而下地进行轮番俯冲攻击。眼见同伴将死于非命,业已躲进荆棘丛的队员们只得再钻出来救援。冲动的卡木一跃而起,端起步枪便冲鹰蝶射去。几只鹰蝶“咚咚”地坠落地面,于是更多的鹰蝶盯住了卡木,向他发动更疯狂的攻击。可怜的卡木顷刻之间便轰然倒地,待众人将其拖入荆棘丛时,他已不省人事。

密密的荆棘丛果真是天然的“保护伞”,尽管鹰蝶依然没命地向荆棘丛攻击,但只落得个翅膀断裂、蝶粉飞扬的可悲下场。

夜幕终于降临,鹰蝶纷纷散去。探险队员们战战兢兢地从荆棘丛中钻了出来,个个衣衫褴褛,鼻青脸肿。

大伙儿又惊又怕又累,双脚再也迈不开步伐,只得就地架起帐篷宿营。尽管费拉克教授警告说最好挪一挪地方过夜,因为他推测鹰蝶也许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可怕的报复心,但就是没人理睬他的合理化建议——因为这在以往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呀!教授苦笑了一下耸了耸肩,他知道大家已筋疲力尽了。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上帐篷,还在打盹的费拉克教授依稀听到了由远及近的一阵风声,渐渐地,厚实的帐篷布也开始剧烈地振动起来。“不好!是鹰蝶来了!”他大叫。众人慌忙起身穿衣戴帽,但为时已晚,帐篷周围满是黑压压的鹰蝶在狂飞,还没等大伙儿回过神来,一只硕大的鹰蝶带头冲破单薄的门帘闯了进来。

在巨蝶的狂轰滥炸下,人们喊爹叫娘,一向神情庄严的费拉克教授也失了态,大叫起“救命”来了。原来,他的脸颊被一只鹰蝶的巨翅连扇了好几个耳光,已全部红肿了!情急之中的他头脑仍然清醒,只见他一手捂着脸,一手指着大伙儿发出强硬的命令:“赶快出去再钻进荆棘丛!”

古诗中蝴蝶 篇8

“蝴蝶效应”同样存在于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之中。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的班主任,更要高度重视“蝴蝶效应”在班级中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做个有心人,细心留意班级中出现的一些小事,不起眼的事,做到理性的分析、判断,看其中哪些是有利的因素,哪些是不利的因素。对于有利的因素,积极地去扶持它们,让它们发展、壮大,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向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不利的因素,要控制它们蔓延,必要时,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影响整个班级。因为“蝴蝶效应”它起初在班级中表现为行为的效仿—个体行为转化为群体行为。

笔者接触到这样一个发生在本班级里的真实事例:一个学生在班级玩起“蹦蹦球”,班主任起初觉得没有大碍,也就没把它放在心上,很快这种球就在班级中流行开来,大家都觉得好玩、新奇、刺激,后来在全校流行起来。虽说这种球对人没有危害,但玩的人多了,就形成一种混乱局面:校园里到处是一蹦老高的蹦蹦球,玩的人尖叫,看的人大呼小叫,校园里充斥着一种不和谐的声音,让人厌烦。如果班主任在起初能认真地分析这件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发展到后来的这种乱糟糟的局面了。

小学生也罢,初中生也罢,因为他们年龄偏小,对事物的是非曲直缺乏准确的判断,有时模仿难免带有盲从性,随意性,如果班主任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必然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看下面笔者亲历的一个事例:一次,我校初一的一个小同学从校外的小商店里买来一只激光灯,就是那种晚上照射时会发出很强烈很明亮的紫外线光的玩具,这种光线对人体的皮肤、特别是人体的眼睛有很强的伤害。起初,那个班的班主任认为这种工小玩具没有什么危害,就没把它放在心上。后来,晚自习课间时间,班级里许多学生都玩起这种玩具,尤其令人讨厌的是,许多男生用这种激光灯照射对面楼道里的别的年级的学生,被照射的学生也买来这种玩具照射别的人,结果,晚自习休息时,学校的几幢教学楼就被这种令人厌烦的激光灯照来射去,严重地影响了大家的休息和伤害了别人的身心健康,经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调查并严肃批评教育,没收了这种玩具,这件事情才被平息。校园的晚自习才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假如起初那个班级的班主任能预料这种玩具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及时地加以疏导、劝阻,那么就会避免后来的那种不良的后果,这种人见人厌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

可见,对初始条件下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偏差,我们这些班级管理者都要及时地作出正确的评估,理性地作出智慧的判断,正确地加以引导,就会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否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变化,那将有可能发生令人害怕的结果。那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 蝴蝶效应”对于个体而言则表现为学生思想的渐变,这种变化有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良性的发展。当一名所谓的“后进生”由于其自觉或是他人的帮助,取得了一点进步,这时班级管理者若能因势利导,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要求上进的积极性,渐渐地,这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由一个小点变成一片亮光,最后改掉其自身身上许多不良的恶习,变成一个遵守纪律、奋发向上的好学生、优等生,这就是良性的发展.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让张强到讲台前朗读他的作文。张强怯生生地站到前面开始朗读,读着读着下面发出了哄笑声,原来是张强有点口吃,这时张强红着脸停下来了。回想起初初为人师时,刚走上讲台,我也不是红着脸紧张得讲上句忘记下句吗?于是我叫大家把头趴在课桌上,用耳朵听,我也站到教室的后面背对着黑板。渐渐地张强的朗读由紧张变为了放松,语句连贯了,到后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不仅送给张强的勇敢和自信,更重要的是他的作文写了他和他的父亲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他不仅喜欢上了语文和写作,而且,他的讲话也连贯了。另一方面则是恶性的发展。就是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松怠,其渐渐地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小错不断,恶习难改,渐渐地小错酿成大错,恶习变成“顽疾” ,这就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了,这是对孩子的戕杀,对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极度不负责任。

下面这件案例给我们深刻的教育:暑假里我校的一个初一小学生翻墙入室偷了邻居家几千元钱。等到警察到学校来调查该生在校表现时,班主任才想起平时班上少钱少物,因为没有线索,加上价值不大,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班主任被这个小学生平时“老实”的假象所迷惑,思想上不够重视。其实,这个小同学很喜欢网吧,但是他很会伪装自己。假如这位班主任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敏锐地发现该学生的一些反常的举止并加以教育和引导,帮他从错误的路上拉一把,那么事情的发展就不会像后来的那种结果了。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要利用“蝴蝶效应”中渐变性,找到“蝴蝶”这个支点,让支点发挥最大作用。“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橇起地球。”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星”对于优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一个从未受到老师表扬的后进生,那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一个小小的约定对一向都被老师关注的孩子来说不屑一顾,但对于一个一直处在被老师的目光遗忘的角落里的“差生”而言,无疑是一个自尊被激发、自信被唤醒、自爱被肯定的催化剂;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抚摸,一句衷心的夸奖,都能给孩子带来意外的惊喜,给孩子带来无限的期待,甚至会带来终身的成就!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在班级中出现的一些倾向,一些行为,要理性地分析,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培养那些良性的行为、倾向,使之形成气候,使之发扬光大,进而影响全班,带领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同时教育者还要有预见的能力,要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中预见它可能的发展趋势,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将发展趋势好的发扬光大,达到理想的状态;将发展趋势不良的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下,减少并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揣摩,去研究!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在西方流传很久的一首民谣,体会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哲理,让我们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吧!

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古诗中蝴蝶 篇9

1“蝴蝶效应”的起源

“蝴蝶效应”最早见于气象研究领域, 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来 (1) 。洛伦兹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求解13个有关地球大气的方程式。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内, 他发现计算结果与原先相差甚远。在确定计算机没有出现故障的前提下, 他继续研究, 发现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初始值的一个极小差异产生的。在洛伦兹的“蝴蝶效应”理论中, 他对“蝴蝶效应”做出了如下的解释:一只位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其振动几下翅膀很有可能导致2周之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出现一场龙卷风。发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蝴蝶振动翅膀会引起其周围空气系统变化, 产生微弱的气流, 微弱的气流继而又引起其周围空气系统变化, 产生更大强度的气流, 周而复始, 导致连锁反映的产生。因此, “蝴蝶效应”的引申意义为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最终结果发生剧烈的变化。

2 新媒体传播的“蝴蝶效应”

2.1 新媒体的的特点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在传播速度上, 新媒体具有实时性和及时性;在内容制造上, 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和独创性;在传播过程中, 新媒体具有扁平化和交互性;在传播主体方面, 新媒体具有草根性和平等性;在传播权利上, 新媒体具有低端性和无门槛的特点;在传播内容上, 新媒体具有零散性和把关力度弱的特点;在表达形式上, 新媒体具有匿名性和情绪化特征;在传播对象上, 新媒体具有聚合性和开放性;在传播效果方面, 新媒体具有依赖性强和随波逐流的特点。

2.2 新媒体的功能

总体来说, 新媒体都具备以下四大功能 (2) 。1) 发布信息。从中国新媒体目前的形势和状态来看, 公共信息的传播是新媒体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新媒体承载的信息量大, 信息覆盖面广, 既有个人信息, 也有各种公共信息。2) 舆论监督。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 具有更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由于新媒体的无门槛, 草根性、开放性等特点, 其主体是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人, 其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覆盖范围远远超过社会化媒体覆盖面。因此,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 新媒体具有更加广泛、更加即时和便捷的强大监督力量。3) 生活交流。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集体、政府和国家通过新媒体公布个人、集体、国家的各种信息, 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 构成了新媒体承载的内容主体之一。4) 服务社会。新媒体通过其传播手段向社会大众公布各种科学、新闻、历史、商业、政府、国家等方面的信息, 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3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下的危机管理对策

3.1 建立和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

新媒体传播的“蝴蝶效应”决定了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 宜早不宜晚 (3) 。由于突发事件在起始阶段范围很小, 影响了也十分有限, 这时期采取控制和处理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不仅能够防止突发事件蔓延造成的巨大伤害和破坏, 还能够将解决问题所消耗的成本降至最低, 避免无法控制局面的产生。因此, 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中, 要做到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和防治结合。这样就可以将突发事件所携带的潜在危害消灭在初始状态或者还没发生的。这个道理与我国古代神医扁鹊的医理不谋而合。

3.2 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中期以疏导为主

在以往媒体突发事件发生时, 相关人员的处理方式是立即对突发事件的消息和传播范围进行堵塞 (4) 。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群众的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已经觉醒, 传统强行封堵的处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相反, 封堵的做法会引起更多大众的关注和围观, 导致事态扩大, 局势更为紧张, 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 扰乱社会治安。当初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 使国民对国内的奶粉生产企业有了重新的认知。众所周知, 蒙牛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中。其主要原因是在奶粉信任危机高潮阶段, 蒙牛坚决表示自己与有毒奶粉毫无关系, 这无疑使群众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 有着巨大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3.3 做好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后期补救工作

正所谓“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 做好下次类似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才能够挽回和发挥此次损失的价值。例如, 在众多的山西煤矿矿难中, 中央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和降职, 责令矿区整改, 将保障矿业生产安全提上日程, 能够有效规范生产秩序, 维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如果对突发事件置之不理, 放任自流, 则会导致整个产业动荡, 最终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正常运转。

注释

11匡文波.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J].国际新闻界, 2013, 08:72-75.

22王一行.微博传播中“蝴蝶效应”的形成机制与引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3姚璐.突发网络舆情中新媒体的作用机理及其应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古诗中蝴蝶 篇10

相较于其他的美国穿越电影,《蝴蝶效应》是与众不同的。多数穿越电影都是以一个美满的结局或者以一个新奇的视角来总结一部电影,而《蝴蝶效应》系列,最终告诉人们妄图改变过去的事情,现实反而会更加糟糕。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伊万的悲惨经历影射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它虽然没有像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直接的表达出对于现实,对于过去的不满,但影片通过“穿越”这一概念,巧妙地在电影中将这种态度表现了出来,既不显得生硬,又能让观众自我醒悟,发现问题的实质。导演将时间的分离以及空间的阻隔淡化,他通过影像向人们阐释的不仅仅是一个小人物对自己人生的想法,更说明了过去与现在的种种差异,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而表明自己对于逃避现实这一做法的不赞同。而新旧时代人情冷暖、世故圆滑、社会环境等等的天壤之别,又在视觉与感官上给人们以冲击,通过这种无形中的比较,使作品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美国的科幻电影大都是制造梦的,是梦,不是乌托邦,乌托邦有对社会和政治的想象,还有对人类的期望。梦的抱负没这么大,它不过是一些妄想,对寡淡的日常生活起些小小的反抗。而科幻电影就有这个本事,将奇思异想做得惟妙惟肖。”[2]穿越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精神载体,它为观众们制造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梦境,让观众的灵魂在一个新的时空里游荡。而这“梦”就是“移情”的载体。

“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个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地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受众在意识里或是潜意识里都存在着成为主角的愿望,电影就为之提供了这个替代性的满足。”[3]在穿越题材的电影里,主人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苦痛,变得容易解决,情感得到释放,使观众把自己当成电影中的主人公,即感同身受,从而使观众接受电影中的行为,比如亲情、爱情、灾难等。就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可以在穿越的过程中改过自新。就像在电影《蝴蝶效应》中,对穿越行为的设计想法完完全全地符合观众想要弥补过去的内心情结。观众可以借主人公伊万的视角来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伊万就是观众思想的载体,是电影与观众的连接,将虚幻变为现实。

《蝴蝶效应》的叙事环环相扣,做出多种假设引出多种结局。故事的发展是在主角的所作所为下,一个又一个地由因到果慢慢推进,在多段事件发展中组合成为一个故事完整的个体,而每一个时间的叙述都是主角对于人生的救赎。这一类电影的特点符合观众对于电影主角无所不能的认知,他们能够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从过去救赎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中,使观众仿佛能够得到救赎与认同,而这些认知都依赖于观众是否能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行为,即“移情”于电影角色。同样,在美国《回到未来》系列等都是借助时空转换契机,回到过去,然后把未来从不满、灾难、噩梦还有无奈中拯救出来。可以这样说,“弥补过去,拯救未来”是穿越主题电影永恒不变的热门主题,也是当下观众逃避现实,弥补现实不足的理想化“移情”。观众对于现实生活充满了疲惫与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所以穿越类电影的出现显得尤为适时,观众可以移情于电影,想想自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或拥有像电影主人公一样的能力,可以回到过去,去改变自己犯过的错误,从精神上得到快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脱。就像是有人说“桃花源”使人们想象出的美好世界一样,现实的残酷使人们不堪重负,只能靠想象来给自己精神上的安慰。

不管是对现实的批判,反乌托邦,还是为了观众心理上的移情。穿越电影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观众的一种心理需求。逃避现实、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借助于电影,心理的欲望和烦闷得到了疏导和解脱。特别是在美国英雄主义情结的影响下,观众们确实在电影中过了一把英雄似的美梦。总之,现实中,无聊烦躁的生活,做过的悔恨万分的事情,焦虑、枯燥的心理经过电影中“穿越”的洗礼得到安慰。正如我们看过的大多穿越电影,都想以轻松的气氛表达出想要批判现实的想法,让观众意识到悲情不是电影的主线,重点是借悲剧故事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人们对自己过往事情的不满,从而移情于电影中,观众对电影深有所感才是一部穿越电影最大的成功。

摘要:现如今,电影的种类繁多,而穿越电影更是众多电影中极为出彩的一类。穿越电影从它进入观众们的视线至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这其中不乏好作品,例如《回到未来》、《终结者》、《蝴蝶效应》、《十二猴子》等等。本文从电影《蝴蝶效应》入手,着重分析移情在美国穿越电影中的表现及作用。

关键词:《蝴蝶效应》,美国穿越电影,移情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袁海燕.《蝴蝶效应123》系列:反复订正的迷失人生.[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04.

[2]王安忆.美国寻梦,载卢燕,李毅中聚焦好莱玛——银色梦的多元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7.

古诗中的“空” 篇11

用作形容词的“空”

“空”作形容词使用,多取“空阔、空旷、空无一物”之意,诗人多用来营造凄清的抒情氛围,从而表现孤独伤感而又寂寞的情绪。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句,写暮色四起,戍角悲吟,昔日繁华热闹的名都变得凄冷空寂,故作者有“予怀怆然”之叹。王维在《秋夜曲》中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贺铸《半死桐》曰:“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空房”之中,“空床”之上,尽是孤寂难耐之情。前者写少妇宁可秋露侵寒,不愿空房独守而弄筝不已;后者写丈夫丧偶,百无聊赖中听秋雨生寒意,更添相思。

用作动词的“空”

作动词使用,“空”多指时光或事物的逝去,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其动作性强化了逝者不可追寻的无奈和后人的怅惘失落之情。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中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其中前一“空”字,抒发了佳人不在的惆怅,进而也就有了后边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的喟叹。“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临终的《示儿》诗写到死亡后身前事的虚无;“是非成败转头空”,扬慎的《临江仙》也写到了历史中兴衰成败的转瞬即逝。最为典型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表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去台空”几乎成为人们表达逝者难寻的惯用词语。

用作副词的“空”

使用最多的,是“空”字的副词用法,也就是用“空”修饰后面的动词。“白白地、徒劳地”依然带给人无奈和失落。“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日落黄昏,思妇站在玉阶之上眺望,天边归鸟急急往巢窝飞去宿息,但不管伫立的时间有多长,内心依然充满无限空虚和落寞;“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将军谢尚得袁宏提拔,而自己之“忆”,却是徒惹知音不遇的伤感;“少豪气概总成尘,空余白骨黄苇。千古恨,吾老矣”(王垫《西河》),壮志难酬,冯唐易老,只留下沉重的叹息。

但是,此时的“空”,也绝非空无一物,恰恰相反,存在的往往是美好的事_物,只不过良辰美景空在,赏心乐事难逢罢了。崔颗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即以黄鹤楼胜景为证,叫人往事难寻。而单是写六朝繁华散尽的就有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和五代欧阳炯的“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飞鸟啼转、明月悬天,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则以乐景写哀情,借“自”“空”二字形成情感落差,愈见其悲。

佛家的“空”

上一篇: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演讲稿发言稿下一篇:社团指导工作思路